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 >

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十三篇

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十三篇

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 篇1

“爸爸和媽媽什麼時候能回來呢?”當《桔子的天空》中的小福果用晶瑩的雙眸望着眼前的小桔樹,向身旁年事已高的爺爺問出這句話時,當這顆手植的幼小樹苗經過一年又一年時光的磨礪年輪漸豐枝葉漸茂,但父母回家的音訊仍舊杳杳無期時,無聲的烈日炙烤的不是孩子的體膚而是孩子企盼的情緒,凜冽的秋風侵襲的不是孩子的身軀而是孩子焦灼的心靈。有這麼一羣孩子,父母是他們最熟悉的陌生人,他們的心情無關春夏秋冬,他們的喜樂不在玩具多少,一切的幸福和快樂都來源於與爸爸和媽媽相處的分分秒秒真實的時間。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守兒童。

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十三篇

從第一次觀看留守兒童題材的電影,第一次留心留守兒童這個話題起,這羣和我們相似卻又特殊於我們的孩子就深深地吸引着我,他們過着怎樣的生活?他們渴望怎樣的情感?我的心裏對於有朝一日能夠真正地走進他們,感受他們,幫助他們懷着很大的憧憬和期待。我希冀一個契機,一個能真正地從心底連接起我們和他們的機會。未承想,竟然在進入大學之後如夢般的獲得了曾經惦念了好久的機會,在老師的指導意見下,在和一羣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幾番商議決策之後,我們拿出了“暑期走近留守兒童”的活動方案,由於地域的因素,我們將目的地定在了開封周圍的蘭考市。此時不光是我,隊伍中的每一個人心情都十分激動,渴望早日啟程的心情裏也夾雜着對自己接下來行動是否妥善的擔憂。作為新時代的法科生,我們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小行動能夠喚起社會中更大的共鳴,每個人都小心翼翼,細心縝密地策劃佈置每一個環節,查閲資料,準備具體的活動,心中的願景是我們的到來能為他們的生活稍稍添上一抹色彩,成為他們童年中一道特別的彩虹。

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 篇2

在放暑假之前,我們這個實踐活動小組為暑期實踐項目做了一系列準備。由開始的毫無頭緒到摸着石頭過河,我們經歷了組織隊員,諮詢,查閲相關文獻,答辯,工作分配等過程。

我們的課題是探究農村教育的空巢化現象,是一個偏人文方面的課題,卻在答辯時,在一片科創項目中脱穎而出。在答辯之前,我們曾在參與“三下鄉”還是“知行杯”的問題上糾結許久,知道老師建議我們選擇“知行杯”,我們卻覺得在一片“高大上”的項目面前,我們被刷下來的可能太大了。如果被刷下來,我們之前的一系列準備就沒了意義。學長告訴我們,如果要做就不要考慮失敗,勇敢大膽的做,享受的是過程。於是我們選擇了“知行杯”,之後便投入到答辯中。

前一階段的準備工作的工作量不是太大,大家都未感到緊張,便盼着答辯結果下來。在積極等待的日子中,我們通過了答辯,接下來便是更詳細的工作了。組長開始對我們暑期到實地訪問調查活動做了較為詳細的安排,我和另外一個小夥伴兒做訪問的工作。

在去實地調查前,我們糾結了許多問題,比如,住哪兒,在哪吃飯,交通是否方便,訪問的對象找誰……因為另一個小夥伴的行程緊張,與課程有所衝突,又差點中途放棄,讓人高興的是到最後這些問題都逐一化解。

在前期的準備活動中,我們有太多的問題去討論,磨合,解決,本以為不會順利的活動卻順順利利的開始了。

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 篇3

作為一名大學生,社會實踐是我們在大學生活裏面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更重視培養自身的實踐能力。大學生涯的第一個暑假,我就滿懷激情地報名參加了“廣西大學生志願服務萬村遠程教育XX年暑假行動”。走出校園,步入社會,絢麗青春並就着智慧揮灑着汗水寫了一份答卷。

8月x號,陽光燦爛,我們志願者從恭城出發,經過30分鐘的車程,我們就到了我們實踐活動的點“紅巖”。在大城市呆久了的我們,一到那裏我們就有種心情舒暢的感覺,感受到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我們首先來到村委會,取得了村委會領導的同意,在他們的協助下,我們在庭院裏佈置了一排桌子和凳子。在桌上放了兩台血壓計,在牆上貼了宣傳單,掛起了條幅,豎起了旗子。我們又在村委會的廣播裏通知老鄉們前來村口。我們分工合作,一部分同學走進每個家庭宣傳相關的醫療保健方面的知識並向大家解釋一些夏日農忙時節保健的小常識, 組織村民到村口參加活動。還有“農家樂問卷調查”。 那時候的氣温都非常的高,太陽公公高高的在天上笑着,看着我們在鄉間小路上或是附近農家裏忙着調研。説實話,覺得真的有點辛苦,有想過快點結束吧。偶爾也會抱怨為什麼天氣都是這麼“大好”,就不能下點雨麼?調研必須要在村民們都在家的時候去各個村每家每户的做調查,由於大多數村民不識字,我們都是一個題一個題地問出來的。做一份調查可能容易,但是要做許多份時就需要極大的耐心了。再加上普遍村民講的是地方話,有些同學在交流上有些阻礙,但我們都克服了種種困難。值得慶幸的是,當地的村民都很積極的配合着我們的工作,這讓我們的工作進行的更順利,更有效率。我們分成兩個小組同時進行調研,小組間合作的都很好,大家相互鼓勵,相互照顧,在工作的同時也增加了友誼,我們都懂,我們是一個團體。另一部分同學在村口開展活動宣傳,運用醫學知識幫助村名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小病症,以及免費測血壓。除此之外,我們還事先購買了一些醫療保健小藥品,分發給當地需要的羣眾,我們的行動得到了當地村民的大力支持,我們也在這次實踐中體會到了作為一名志願者的快樂和滿足。就這樣我們順利地完成了第一站的任務。

此次實踐活動,讓我深刻明白了一個活動可以順利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詳細的計劃,也離不開大家的團結。

8月8號,我們走進了勢江村,與留守兒童手牽手,共度快樂暑假。在村幹部及村志願者的鼓勵和吸引下,40餘名學齡前小朋友主動參加志願者支教活動,當走進借用的教室,心中既有豪情萬丈,也有忐忑不安。當站在講台上看着那一羣活潑,可愛,熱情,真實的孩子們,腦子突然一瞬間變得一片空白,完全變得不知所措,無從下手。他們穿着樸素的衣服,臉上顯露出泥土的顏色,卻活潑可愛,聰明熱情,充滿靈氣,活得真實而開心,原以為會很尷尬很難和他們溝通。但是,當看到那一張張稚幼的充滿期待的眼神時,心中有種上帝派我們來拯救他們的感覺。很快的我們就進入了角色,和他們打成一片。我們和小朋友玩了一系列活動。例如:知識搶答,趣味拼音,詩歌朗誦,安全環保小知識學習,猜字謎。印象最深的是“二十以內加減法”搶答。還沒等我們唸完題目,幾十雙稚嫩的小手已經高高舉過頭頂,紛紛想“一展風采”。在遊戲過程,小朋友爭先恐後,場面一度失控,歡聲笑語不絕耳。

短暫而又漫長,勞苦而又快樂的短期社會實踐終於結束了。累,苦,卻很滿足。因為我知道這就是考驗,這就是體驗,這就是奉獻,這是很有價值的,我無怨無悔。這次實踐活動的開展,更讓我們瞭解到了團隊的重要性。我們通過溝通交流協助建立了有好的合作關係,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包容,互相體諒,這次實踐活動拓寬了我們的發展空間,提高了社會實踐能力,增強了服務意識和使命感,責任感及奉獻精神。用實踐感受社會,用實踐關愛社會,用實踐鍛鍊自我。“服務萬村遠程教育”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一種視覺上的新鮮,更是一種在精神和心靈上的震撼,我不會忘記志同道合,互幫互助,共同努力的隊友,患有那羣可愛聰明的孩子,。實踐活動就這樣悄悄結束了,但它帶給我們的思考就像是一塊石頭頭人水中泛起的陣陣漣漪,盪漾開去。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感觸深刻,這不僅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更是我一生寶貴的財富。

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 篇4

在這個炎熱的七月,我們參加東北大學“青春建功,實踐成才”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團赴卧牛石鄉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8月3日至8月5日的三天時間內,我們為留守兒童送去了温暖與慰問,通過開展素質拓展遊戲、課業輔導、家書手機短信送親情等方式瞭解了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同時增長了他們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尊重了他們的人格。與孩子們的接觸與交流,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留守兒童的現狀

(一)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

在調查中發現有近68%的留守兒童與其祖父母住在一起, 11%與其親戚住在一起,還有21%的留守兒童與其他人住在一起。由於父母不在身邊,43%的留守兒童與自己的監護人之間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兒童在處理矛盾時採取悶不吭聲的態度,只有22%選擇向父母訴苦。在調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兒童覺得社會對自己是關心的,超過1%的留守兒童覺得這個社會對自己一點都不關心。

(二)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留和心理狀況

家境好一點的留守兒童,被送到了當地的寄宿學校,有相對安定的學習環境。與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兒童,雖然在生活上能夠有所照顧,但是在學習上,年邁的爺爺奶奶給予不了任何輔導。在調問卷查中,49%的留守兒童遇到學習問題時,採取向老師求助,自己解決的人數只佔到25%。只有46%的留守兒童在週末學習,玩的人數達到14%。在學校學習態度好的留守兒童只有48%,35%的同學寫作業是出於老師的要求。在被調查的100名留守兒童中,有77%的留守兒童除了在學校學習外,沒有其他的學習途徑了。

家境好一點的留守兒童,去父母的約束後,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愛,失行為散漫。一些寄宿在學校的留守兒童,情緒憂鬱低落。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閉,對他人漠不關心,不接受他人善意關懷等心理。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留守兒童缺乏與父母溝通,從而導致留守兒童在心理、行為上產生了嚴重的缺陷。諸如他們性格孤僻,情感相對冷漠;進取心不足,學習成績不理想;生活習慣和人際交往能力差,違紀違法行為時有發生等。68%的留守兒童認為如果政府努力幫助他們,他們的生活將會更好。

(三)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狀況

由於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出現漏洞,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再加上當前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問題還沒能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導致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普遍低於其他學生,健康成長狀況也令人堪憂。

大多數教師也認為留守兒童大都是“雙差生”、“問題兒”。他們的學習狀況令人擔憂,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熱情,進取心、自覺性不強,有厭學傾向。還有的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説謊打架,小偷小摸,花錢大手大腳,沉迷於錄像、遊戲,具有破壞性。

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親情缺乏、心態失衡

71%的留守兒童經常會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兒童有時會想念父母。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間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兒童希望得到同學們的關心,與同學們一起學習,玩耍。他們在生活中有時候不能得到滿足,就會在某個特別時期心態異常,出現失常的情況,嚴重的兒童也出現了偏激的舉動。

(二)習慣不良、學習較差。教育單調、安全難保

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其行為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處於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係特殊,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行為偏激。調查中發現34%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他們不聽監護人的教導,目無學校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撒謊和欺負同學等行為發生。

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外,臨時監護人重養輕教,教育的責任就全部落到了學校的身上,而學校教育是需要家長配合、社會支持的。然而,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監護人的配合。如家長會無人蔘加,學生違紀或者受到侵害後無監護人配合處理。留守兒童是弱勢羣體,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沒有父母的直接監護,容易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侵害後又無親人傾訴,往往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和處理。加上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斷點,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範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

(三)道德滑坡、價值扭曲

家長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條件,但部分家長忽視了對孩子的倫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別是部分父母長期在外,因無暇照顧子女而產生負疚感,於是採取給孩子物質和對孩子放任的方式來進行補償,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擁有過多零花錢,極易形成功利主義價值觀、享樂主義人生觀和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等陋習,甚至導致了一些“讀書無用”的錯誤思想的產生。調查中,不想讀書,想自己去賺錢的留守兒童佔12%,他們並把人生髮展方向定位為打工掙錢。

怎樣幫助這些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現象是我國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 農村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還將繼續, 留守兒童現象將會在一定時期內長期存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作為一種社會現象, 它不僅僅是個教育問題, 更是一個社會問題。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幫助他們,我們從童年走過,爛漫的人生季節他們也應該享有。

比如我們可以組成一個志願團隊,在每週週末的時候,可以為他們輔導功課,講授知識。同時為他們帶去一些小禮品,帶去社會的關懷,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温暖。我們也可以組織留守兒童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留守兒童的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組織留守兒童參加諸如郊遊、野炊、體育鍛煉、參觀名勝古蹟“清潔家園 綠化鄉村”等集體活動。孩子們在集體活動中培養互幫互助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對於我們大學生而言,關愛他們是履行基本職能、體現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作為青年志願者,作為東大一員,我們更要為農民工子女健康成長提供形式多樣、切實有效的志願服務,加強新格局下青年志願者行動品牌建設。同時豐富學生的社會閲歷,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水平。我們應在深化社會服務的基礎上,開展與服務主題相關的調查研究,為共創和諧生活貢獻大學生的力量。

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 篇5

為了響應我們學院關於開展20__-20__學年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作為學院學子中的一員,我於20xx年1月30日至20xx年2月8日期間在本村進行了為期七天的寒假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對大學生來説是一門必修課,它是大學生從校園到社會過渡的一種很好的形式,它讓我們走出校園,逐漸去了解社會、體會社會,為我們以後更好地融入社會奠定了基礎。本次我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是關心、關注村裏留守兒童,為本村一位留守兒童提供愛心家教。現在社會上很多孩子的父母,迫於生計,背井離鄉,外出務工,尤其是農村的孩子,由於父母常年不歸,而成為留守兒童,這一點我深有感觸,而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狀況也是社會和國家重點關注的對象。我村大多數成年人常年在外務工,有的甚至過年也無法回家,他們的孩子也常年由其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我是村裏唯一一位在校大學生,每每聽到我回家的消息,村裏留守的國小生和國中生都會來我家要求學習輔導,我每次都會欣然答應,本次我且將其當成一次我的寒假社會實踐。每次我不僅輔導他們完成老師佈置的寒(暑)假作業,而且還會詢問其平時的學習生活情況,跟他們交流一些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並且對其所學的所有知識進行全方位補習和輔導,課餘時間我會跟他們講一些我所見到的外邊的世界、大學生活、自然科學知識,人生哲理,心理健康知識等等,或者陪他們做做户外運動,比如:跳繩、打羽毛球等,有時還會送他們一些書籍和小禮物,他們都甚是欣喜。在村裏得到了小孩和老人們的高度讚譽,當然他們的父母回來後都會到我家來表示深深的感謝。為此,我深感責任重大的同時,也深深的感受到一種幸福和欣慰,因為我也是從他們中的一員中走過來的,看到他們,我彷彿看到了我的童年,所以他們的辛酸我能體會。另一方面,我能學以致用,造福村裏,得到村裏人的熱情讚頌和肯定,我也感到非常自豪。在此,我希望村裏的孩子們還有全國各地其他地方的留守兒童們都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也希望社會能更多的關注、幫助這些孩子們,為他們伸出援助之手。

實踐過程

留守兒童基本情況介紹:

,男,今年12歲,在村裏的國小上六年級,他家距我家很近,大概二十來米。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歸,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56歲,20xx年下半年被查出患有肺癌晚期,爸爸迷戀賭博,由於賭博負債累累,家庭條件不是很寬裕。他是個比較懂事的孩子,經常幫家裏幹活,農忙時節還下地跟爺爺奶奶一起下地勞動。他學習成績一般,今年成績有所下滑,期末考試沒有拿到獎狀。實踐計劃安排:

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我制定了一個簡單的時間安排和教學計劃。具體如下:

9:00——10:10

語文

10:10——10:30

課間休息

10:30——11:30

數學

14:30——15:30

數學

15:30——17:00

活動

結合他本人的實際情況和意願,我將輔導的重點放在他的數學學習上,對其整個五年級和六年級上學期的數學課本進行復習,幫他解決疑難問題,同時結合課本上的課後習題和寒假作業對重要知識點進行鞏固;語文方面結合寒假作業教其一些具體的做題方法和技巧以及訓練方法。

具體實踐情況:

每天早上王雄都會提前來我家,不過我們是上午九點準時開始。第一天的第一節語文和數學課,我都是讓他先做做題,我在旁邊一邊看他的做題情況,一邊翻閲其教材課本。確定好他學習的基本情況後,我就開始了我的講解。

我對書上重要的知識點進行了詳細講解,指出必須記住的定義和公式,還有一些常見題型及其解答方法,並指出易錯點。然後在其課本的課後練習中找對應知識點,重點難點易錯點的題型,結合其寒假作業,讓他做及時的鞏固練習。下午的數學課,則是練習課,針對上午的所講的知識進行單獨的反覆的練習,加強其對知識點的鞏固,提高實戰能力,達到熟練掌握、活學活用的目標,之後,對個別知識點我會單獨出幾道難度稍微大一點的練習題讓他回家思考,第二天上午進行解答講解。除第一天外,往後的幾天幾乎都是按照如此程序進行。而上午的課間二十分鐘,他則會問我一些課外知識方面的問題,或者我跟她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我們在一起有説有笑的。

下午的數學練習課後,如果天氣好,沒什麼事的話,我就會跟他一起做户外運動,由於條件受限,所以通常來説都是打羽毛球或跳繩,有時候我爸媽也陪我們一起玩,氣氛非常好。別看他小小年紀,但臂力很大,羽毛球打得很不錯,我對他是甘拜下風。

就這樣,七天時間過得很快,他高高興興,踏踏實實滿載而歸,我記得他回去的時候都是邊走邊跳的,第七天的晚上,他的爸媽回來了,第八天是除夕!正月裏,他也多次來我家找我打羽毛球。在這些日子裏,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回憶和諸多的感慨。

實踐感想

本次社會實踐正式時間雖然只有七天,但每一天都過得十分充實,有收穫。總的從教學效果來看是我覺得是非常好的,他自己也很滿意。更重要的是我們之間那種心與心的交流和彼此的心得、體會。

其實我和村裏孩子們的交流很早就有了,只是以前畢竟我年紀小,不懂得去關注一些本質的東西和反映的真實問題,也不懂得去挖掘內心的一些感受,或是感受沒有這麼深刻,沒有這麼強烈。

隨着年齡的增大,外出讀書期間學習、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關注面也越來越廣,聽到了社會上一些弱勢羣裏的呼聲,看到了一些對留守兒童問題的報道,才後知一些以前覺得很遙遠,與我無關的社會問題其實就發生在我的身邊。而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祖國的接班人,未來的建設者,就更應該要學好知識、肩負重任、回饋社會、報效祖國。

因為我在學校也有做家教,帶的也是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從他們身上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城市和農村孩子身上的特點和不同。有一點我想特別説一下,就是農村孩子的心思相對城市孩子來説要細膩,跟農村孩子説一句話,他會對這句話所包含的意思有所思量,會去琢磨,會去悟;而城市孩子不會,即使重複説好幾次,也不會引起他的注意,有時候就算給他點破了其中的道理他也仍然沒有任何反應。

通過這次實踐,我深深的感受到其實留守兒童是很可愛、很勤奮、很聰明、很懂事的,他們的內心世界比較豐富,他們有很大的潛能。他們最需要的不是金錢,而是關愛和教育,當然錢也是必不可少的。他們由於童年時缺少父愛和母愛,可能對他們以後的成長產生一定的影響,或產生一定的性格缺陷,但我們不能由此而看不起甚至歧視他們。所以我希望社會各界能給予這些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和關心,國家政府在對於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方面的問題能夠提出並實施更好的政策。在這裏,也把最美好的祝願送給他們,願全國各地的農村留守兒童們都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 篇6

根據全國婦聯XX年發佈的《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佔農村兒童的3x。x0%,佔全國兒童的21。88%。全國農村流動兒童達28萬,兩者之和約佔全國兒童總數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廣東、湖南等省份。四川、河南的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大,佔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比例最高,分別達到11。34%和10。x3%。從留守兒童佔農村兒童比例來看,重慶、四川、安徽、江蘇、江西和湖南等省份已超過50%,而湖北、廣西、廣東、貴州的農村留守兒童比例也已超過40%。可見除中西部地區外,留守兒童也分佈於廣東、江蘇等東部發達省份。根據婦聯《報告》,雖然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入學率在96%以上,但是近半數的留守兒童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近1/3的留守兒童與祖父母一起居住,10。x0%的留守兒童與其他人一起居住,3。3x%的農村留守兒童單獨居住。

基於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我們社團總會為了調研留守兒童相關問題,前期由覃桂東團長等同學來到覃排社區考察調研場地。

一、明確調研目的:

關愛留守兒童,提高自身認識,增強社會責任感,促進社會和諧

二、考察調研背景

1。文化技術素質較低,勞動力素質低,科技應用推廣不足,造血功能差,是造成覃排社區貧困的一個重要原因。全居居民文化水平較低。

2、經濟結構單一,覃排社區的產業結構以種養業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經濟作物以糖蔗、葡萄、百香果種植為主,缺乏特色產品和名優產品。

3、因病(因殘)致貧,覃排社區屬於邊遠山區,工作條件、醫療條件、衞生條件等生活條件較差,各疾病發生較高。

4、因學致貧,現在學生上學費用較高,特別是大學學費,因此使有大部分學生的家庭致貧。

三、調研時間

XX年x月19日—x月25日

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

通過和覃排國中藍老師的談話中得知,覃排社區的兒童中95%

的兒童為留守兒童。很多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兒童在生存發展中面臨着突出問題。

一是留守兒童生活問題。由於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二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

三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由於親情缺失,心得體會範文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四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為偏差,留守兒童違法違紀案件呈現上升趨勢。

五是留守兒童安全問題。據全國婦聯對12省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一些地方還出現了留守女童的惡性案件。

覃排社區外出打工主要原因

1。文化技術素質較低,勞動力素質低,科技應用推廣不足,造血功能差,是造成覃排社區貧困的一個重要原因。全居居民文化水平較低。

2、經濟結構單一,覃排社區的產業結構以種養業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經濟作物以糖蔗、葡萄、百香果種植為主,缺乏特色產品和名優產品。

3、因病(因殘)致貧,覃排社區屬於邊遠山區,工作條件、醫療條件、衞生條件等生活條件較差,各疾病發生較高。

4、因學致貧,現在學生上學費用較高,特別是大學學費,因此使有大部分學生的家庭致貧。

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XX年x月22日,調研組在覃排社區第一書記黃書記的帶領下,來到瓦窯莊,為留守兒童進行安全課的宣講。

通過對瓦窯莊覃書記的採訪得知,瓦窯莊是一個由清水河環繞的村落,由於上學需要通過擺渡,然而很多兒童未到達能夠掌握擺渡的年齡,而村莊裏的教學條件也不能滿足適齡學生,莊內只有一個教學點,教學點只有16個學生,而且由於年齡相差較大,而且數量較少,學校採取複式教學的方法,16個學生開一個班,而3到6年級的學生則寄宿學校,一週只能週末回家。

因此家庭教育親情缺失、學校教育安全缺失和社會教育空白,使得各種"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出現。

(一)親情的缺失是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

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缺少孩子成長過程中必要的關愛,留守兒童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孤兒”。這種感情的欠缺影響到他們對外界的認識,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父母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的變化,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症。留守兒童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

(二)監護人的溺愛或放縱加重了留守兒童的問題

原父母的監護責任除了向家庭一方轉移外,還呈現出監護責任向祖輩轉移,由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監護,這是一種隔代監護。隔代監護的監護人大部分對留守孩子過分溺愛、遷就、百依百順、百般呵護,生怕不能在兒女面前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所以過分的要求一般都能得到滿足,並且有時還要替孩子所造成的過錯承擔責任。另外,由於受到中國傳統習慣的影響,隔代親成為了教育的障礙,老年人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監護人的過度溺愛或放縱在無形中助長了留守兒童在心理等各方面的不良發展。

(三)學校的教育忽視了留守兒童羣體的特殊性

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長期存在和國家政策上的傾斜,導致城市和鄉村的發展極度不平衡,教育上也是如此。特別是農村税費改革以後,嚴重的負債率導致了農村學校連教師的基本工資都不能保證,而且政策性補貼及福利費全靠學校自己解決。教育資金的嚴重缺乏使得農村學校教師結構出現不合理的現象,農村基礎教育師資薄弱。教師大多身兼數職,專職行政人員比較少,基本沒有專門的心理教師、生活指導教師,所以只能實行大眾化教育,不能給“留守兒童”更悉心的關懷。“ 留守兒童”由於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學校表現不積極,性格孤僻成績較差,很難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一個更需要特殊關懷的羣體卻也正是學校和老師放逐的對象。

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 篇7

我是圖形藝術系07級學生畢勇很榮幸能作為社會實踐的代表站在這裏做報告。

剛剛聽了主持人説了那麼多華麗的詞彙,我覺得我個人承受不起,我只是做了一名當代普通大學生該去做的事,我們的實踐團隊只不過是把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中的一丁點再教給大山深處那些渴望知識的孩子們,我們只是一名名最普通的大學生。

近年來,隨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消費觀念的改變,以及人多地少矛盾的日益突出,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湧入城市,充當新型勞動大軍。他們在城市從事第二三產業,而一大批未成年人被留在農村,成為了農村一個特殊的羣體——留守兒童。

金堂縣竹篙鎮,該鎮總人口5.5萬,農村人口近4萬,是一個農業人口大鎮。該鎮有勞動力2.9萬人,而常年在外打工的有1.2萬人,約佔勞動力的一半,又是一個勞務輸出大鎮。在龐大的勞務輸出之下,竹篙鎮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打工第一大鎮”。竹篙鎮青松中心國小,共計900名學生,下屬永勝村小,和下屬廻龍村小。

廻龍國小位於竹篙鎮天寶寨村,目前在職教師5人教齡均在30年以上,廻龍國小教學樓是1988年政府撥款建成,20年一直沒有窗户玻璃,無數個春夏秋冬,學生們就這樣頂着寒風趴在陳舊的桌椅上讀書,

經5.12地震之後,廻龍國小教學樓已成危房,學生不得不轉移到7公里外的青松中心校讀書。期間路途遙遠,山路坑窪不平,一到雨雪天氣,道路泥濘不堪,田間小路狹窄易滑,留守兒童本來就艱難的求學路變得更加艱辛。

誰為留守兒童撐起成長的藍天?誰來給予他們親情的滋養?通過對天寶寨村的調查我們認識到:

留守兒童常年生活在閉塞山村,對外界信息極其缺乏。天寶寨村2800名村民基本是老年人,這些隔代撫養的老人,由於文化程度不高,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着許多的問題,祖輩撫養較多地給予物質、生活上的滿足和過多的寬容放任,而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導。這些都容易造成留守兒童的判逆、自卑、孤僻、任性等性格。另外隔代撫養的老人對孩子教育能力也存在侷限性,也不會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和處理同學間的人際關係。而孩子對於生活、科學和社會等一些知識的需要,根本就沒有辦法滿足,因此這些留守兒童的家庭文化和道德教育基本處於空白。

永勝國小位於竹篙鎮半邊街村,20__年由成都教育局和金堂縣教育局撥款修整校舍,硬件設施得到極大地改善。目前在職教師5名,其中四名教師,年齡均在50歲以上,英語,音樂,美術老師極其匱乏,思想道德教育落後。

誰來給予留守兒童信念的支撐。他們的生存和家庭狀況如何呢?我們帶着種種問題對永勝國小所處的半邊街村幾户留守兒童家裏進行訪問。

永勝國小老教師較多,教齡均在30年以上,對留守兒童關愛缺乏,對思想道德教育欠缺,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大多不好,對學習缺乏熱情和進取心,甚至有的學生厭學、輟學,但是隨着“留守學生”隊伍的日益龐大,教學任務及其繁重,老師很多時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同時在教學資源上也缺乏新的教育源泉,特別對英語,及音樂,美術等教師極其缺乏。

父母外出打工常年未歸,缺乏親情關愛,導致性格內向孤僻,極其怕陌生人。還有個別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7,8年未歸,對父母印象模糊。

留守兒童個人衞生,個人習慣極差,隨年齡增長,攀比心理加劇。

留守兒童”作為社會上的一個弱勢羣體,在失去父母保護的情況下往往是最容易成為傷害和攻擊的對象。

受當前社會等各種因素影響,其父母思想存在較大的侷限性,部分父母認為一個大學生花費高額學費,打工不僅不花錢,而且還賺錢。

有人問我是怎麼了解到這些國小的,其實最初是我在青年者志願協會的一個好朋友,是他幫我找到當地國小校長的電話,然後我就打過去了,於是我便開始一次一次的去看望留守兒童,給他們帶點糖果,帶點書本,帶些文具,他們也都親切的喊我大哥哥。很多人還問我為什麼一直關注留守兒童,當我第三次去家訪時,一個女孩叫胡賢雲,她在自家屋外的柵欄外見到我時,瞬間綻放出笑容,那是積攢多久的笑容啊,臨走時她那堅定的眼神,彷彿是在告訴我:“大哥哥,我會好好學習的”當時我告訴自己要將關愛進行到底。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們可以帶給他們知識,帶給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帶給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未來的憧憬,同時把他們的堅強與微笑帶回到我們的校園。

下面為大家簡單介紹幾個我的弟弟妹妹。

村頭的一間土瓦房門外,兩個女孩,一個是姐姐楊麗,在永勝國小讀三年級,一個是妹妹楊宏在上幼兒班,奶奶整天趴在長凳子上,通過爺爺得知他們已經在土瓦房裏居住了27年,爺爺今年70歲,奶奶66歲,並且奶奶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肺氣腫等疾病,前些天因醫療費昂貴交不起住院費剛出院,現在基本上每天還要消耗20元左右的藥物費。爺爺還説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家裏老伴又生病,還要供養兩個這麼大的孩子。

左邊照片是姐姐王斯斯,在廻龍國小讀四年級,她推得新自行車是今年爸媽從廣州帶回來的。她抱住的是她的弟弟,右邊是妹妹王思玉,在廻龍國小讀二年級,在她們天真的面容,燦爛的微笑背後卻是艱苦的物質生活,匱乏的精神關愛。奶奶説她們的爸爸媽媽在廣州打工,且患有乙肝,怕給孩子傳染常年不回家,就算回來一次也是偷偷的看下孩子,不敢相認,怕孩子不讓他們再走。男孩叫孫紅富,在廻龍國小讀二年級,通過和他聊天可以看出他溝通上存在很大的欠缺,並且對外面瞭解極其匱乏。

通過與奶奶聊天得知孫紅富後背有軟骨瘤,現在邊讀書邊治療,其父親在成都鍊鋼廠打工,母親在成都餅乾廠打工,他的外公67歲,外婆64歲,他們已經在這破舊的泥瓦房裏居住了27年(地震後已成危房)。她的姐姐孫海瓊,一直躲在奶奶後面,比弟弟還要靦腆,怕生,後來我們談及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奶奶的眼神裏透漏出點點酸楚。她説:“我年紀大了,也不知道怎麼管教孩子,再説我每天上山幹活對他們也照顧不過來,只要孩子別出事,在學校裏好好學習我就放心了”。我們有一位隊員問:“奶奶,到了暑假,孩子怎麼辦?”奶奶深陷的眼框裏又多了一絲憂傷,看得出她很無奈,説:“要不就在家裏,要不就跟我一起上山幹活。”

留守兒童的衣食飽暖、幸福憂傷影響着整個中國的脈搏,關係着整個華夏民族的發展。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具有一份社會責任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留守兒童問題能在國家政策及全社會的關注下得到圓滿的解決,使農村留守兒童也能和所有的孩子一樣,享有一個歡樂、讀書的童年。

xx年8月份,圖形藝術系學生會精心選拔了一批志願參加暑期實踐且在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音樂、手工等科目表現較突出的同學為本次暑期社會實踐的任課老師。希望此次暑期實踐能為大山深處的留守兒童帶來更多的知識和快樂。

我們按天寶寨村的大小,確定三户間距較大,輻射較廣的人家為我們的義教點,依次為羅義波家、胡豔梅家、羅雪梅家,每個點都會聚集附近的學生來聽課。

針對家庭式義教,為確保教師資源合理配置,我們實行教師輪流制。每倆隊員一組,輪流的對三個點進行義教,每天分為4課時,上下午各兩課時。第一課時上主科,副科老師協助;第二課時上副科,主科老師協助。

通過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我們所有的隊員肩上多了一份重重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彼此告訴對方,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回報社會,把我們的愛撒向更多需要幫助的地方。

在xx年暑期社會實踐中,我僅僅是一名組織者,沒有隊員的付出就沒有這次暑期社會實踐的成功,藉此機會,我謹代表個人向本次籌備參與08暑期社會實踐的成員,由衷的表示感謝。

我在此呼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讓我和在做的同學一起送去知識,送去快樂,送去希望,同時帶回堅強與微笑!

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 篇8

應温--總理髮出了“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的號召,我院組織了以一位經歷資深教師指導、一位07級學生隊長、6位08級精幹學生及下車鄉政府的2位大學生村官為隊員的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於今年7月份在灌雲縣下車鄉開展了為期一週的以“攜手明天、共享成長”為主要內容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現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精心準備

今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是校團委響應江蘇共青團省委“服務科學發展、建設美好江蘇”的號召,我院採取“雙贏”政策,將理論實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讓小分隊成員在實習的過程中將理論迴歸到實際中去指導社會實踐,突出高校服務地方的功能,受到了淮海工學院領導和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

我院暑期社會實踐服務團先後多次召開服務團成員會議,對本次暑期社會實踐的行前準備工作做了具體的安排和分工。對於實踐方案的制定,也力求科學化、合理化、創新化,經過服務團全體成員的幾天努力,一套思路明確、實際結合緊密並結合學科特色的方案出爐。

為了使此次實踐活動順利開展,我院特別邀請了歷年來多次指導學生暑期實踐工作的資深教師佟瑛親臨指導。小分隊成員是由院學生會主席為分隊隊長、08級各班學生中經過層層考核中脱穎而出的學生和自願請纓加入的當地大學生村官組成的。大學生村官的加入為此次實踐活動增加了籌碼也是歷次實踐活動所沒有的成員,不管是師資隊伍還是實踐團隊,可以説,此次實踐活動我院傾注了大量的物力和財力。

二、紮根基層、服務社會

1、村官加入,如虎添翼。

服務團成員到下車鄉後,得到了當地政府的熱情接待,同時下車鄉兩名村官自願請纓加入。由於村官長期居住於此,對下車鄉實地情況相當瞭解,有他們的加入更能瞭解當地留守兒童在的生活情況、心理問題等各方面,因此也更有利於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順利進行。村官加入,我們暑期社會實踐服務團如虎添翼。

2、指導老師也成了“服務隊員”。

此次實踐活動,文學院指導老師佟瑛親自帶隊,與隊員們一起生活、一起開會討論、一起和留守兒童開展活動,完全成為一個“小大人”,成為服務團隊員,他沒有架子,沒有教師的嚴肅,很多孩子們都很願意和他交流。

3、領導親臨,指導監督。

在實踐開營式上,校團委書記金芙蓉、文學院黨委副書記蘆海英等一行人冒雨前來現場指導慰問,給實踐分隊成員極大鼓舞,大家當場表示認真完成學校賦予的使命,向社會交一份滿意的答案。

4、活動多樣,孩子們受益匪淺。

實踐過程中,隊員們開拓思路集眾人之力想了很多有意義的活動。家書、手機短信送親情縮短了孩子們與父母的距離,讓孩子們的情感得到了釋放,達到了親子情感互動的目的;素質拓展訓練培養留守兒童的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讓孩子們懂得如何與人交流合作;愛心家教,讓孩子們能在暑期得到免費的輔導,解決了孩子們學習中的困難;世博宣傳使“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深深紮在孩子們心中,開啟了還在們放眼看城市的窗口等等。這些活動使孩子們增加了見聞、增長了見識。

5、家訪,感觸頗多。

時間後期,在指導老師佟瑛的帶領下,服務團成員們自籌資金買了一些文具、水果等慰問品,以表他們的關切之情,看到留守兒童家庭的實際情況,隊員們都感觸很多,讓隊員們知道生活的不易,大家當即表示要趁次機會好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同時珍惜人生中的每一天,讓生活絢麗多彩。

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 篇9

寒假期間,社會體育部"愛的翅膀"關愛留守兒童、宣傳安全知識愛心服務團在聊城市開發區、陽谷縣和莘縣進行了下鄉活動。

志願者們開展了安全方面的宣傳和調研,並對莘縣觀城鎮西馬溝國小部分學生進行了家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志願者們對當地居民發放了關於安全知識普及的傳單,並結合傳單詳細介紹了地震、火災自救及急救等安全知識。志願者們還對農民工留守子女學生進行了家訪,通過調查走訪,和家長進行了信息交流,瞭解了留守子女學生的生活狀況。本次活動得到了當地居民的熱烈歡迎,志願者們也得到鍛鍊,增強了社會責任感,提升社了會實踐能力。

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 篇10

“這次,我們要和泉源鄉的孩子們度過一個愉快的一週。”隊長宋放對大家説。“我終於可以和那裏的孩子們一起玩了!”志願者時佳高興的説道。山東省郯城縣泉源鄉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兒童留守現象較明顯。服務紅色老區發展,發揚志願服務精神,7月15日,臨沂大學教育學院組建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泉源鄉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系列活動。在一週時間裏,志願者和孩子們一起玩耍,與鄉親們相互交流,傳播知識,播撒希望。

一、活動啟動眾愛匯聚

7月15日,由山東省政協和臨沂大學共同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郯城縣泉源鄉五湖國小正式啟動。省政協駐村各第一書記、郯城縣婦聯、團委、泉源鄉黨委以及臨沂大學團委、教育學院黨委等有關代表均出席此次啟動儀式。當然,在啟動儀式上,還有一羣可愛的孩子們,他們是來自泉源鄉五個村的留守兒童,年齡多為6—10歲,還有的是姐姐帶着弟弟,有的是雙胞胎。在啟動儀式開始之前,孩子們就被五湖國小的老師們安置在教室裏。在我們來之際,他們都很興奮,有的孩子直接跑過來問道:“哥哥姐姐們,你們是來教我們讀書的嗎?”“是啊,我們可以一起學習,一起玩耍啊,好不好呀?”孩子們聽到後彷彿都很期待,感覺他們一直在等着這羣志願者,來陪伴他們與父母相離的日子。

啟動儀式結束後,孩子們紛紛上台接受臨沂大學校團委捐贈的圖書、跳繩、毽子等文體用品。“這個跳繩好漂亮,我還想要一根給弟弟玩。”8歲的可欣拉着5歲弟弟的手跟志願者説道。後來,可欣又領了兩根跳繩,兩個鍵子,隊長還把隨身帶着的筆也送給了她。有一位小男孩指着大家問:“你們都是大學的嗎?”“我們志願者來自大學,那些叔叔阿姨來自不同的地方,我們都是為你們來的。開心嗎?”志願者王桂豔牽着他手回答。小男孩聽到笑了笑;在後來交流和了解中我們知道了,這個小男孩叫劉海,自一年級起他就和奶奶一起生活,平時非常聽話,學習也很好。

一片愛心是一縷陽光,眾人的愛心卻是整個太陽。體現出擔當和責任的各級領導以及志願者們,各投身於志願服務的愛心人士,在這明媚的陽光之下,以愛之名,讓感動流淌在留守兒童的心間。

二、豐富有趣歡樂成長

7月15日下午,志願活動正式開始了。整個活動採取分點配隊,分點實踐,分點考察的方式;活動基地共為四處,分別為郯城縣泉源鄉中學、西五湖村委會、五湖國小、大馬莊村委會。每處活動基地有4—5名志願者。活動內容貫穿“關愛留守兒童,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這一主線,立足於留守兒童的發展狀況和泉源鄉基礎設施的實際情況,以教學輔導、心靈交流為主,社會調研與家校走訪並重,具有多方面、多視角、多交流、多關愛的特點。

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7月15日下午,17名志願者和108名留守兒童召開見面會。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呼志願者們哥哥姐姐,每位志願者也把孩子們看做自己的弟弟妹妹。在見面會上,大家都互相介紹了自己。之後,志願者們帶領孩子們一起做起了遊戲。大家都玩得很開心,直到傍晚才不舍的離去。7月16日上午,大馬莊村。在這裏,五名志願者按照活動方案,舉辦了學習輔導、讀書講故事活動。學習輔導結合孩子學習的實際情況,三名志願者認定自己輔導的學生,幫助孩子多學科性、有針對性的學習和複習。讀書講故事活動則由孩子和志願者互動進行,志願者李厚裔同學為孩子們生動的講了《小豬變形記》、志願者孫文則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個益智故事《太陽的顏色》。孩子們積極性很高,啟發性強,在聆聽故事的過程中也學習去努力和獨立思考。活動後,孩子們寫下自己的感想與大家一起分享。平平在聽完故事後寫道:我也要成為太陽,給世界七種顏色。7月16日下午,五湖國小。陳海棠等五名志願者帶領孩子們分組開展心理小遊戲活動。志願者王桂豔主講,從自我介紹、相互交流、心理遊戲等多方面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傳遞快樂,點燃希望。志願者時佳親身引導,大家學習歌曲《最好的未來》,孩子們認真學習,在愛的歌曲與愛的懷抱中度過愉快的一上午。7月17日下午,西五湖村五湖村志願地點設在村中心。鑑於此個分點留守兒童相對較少,每名志願者全程負責三名孩子。在志願者與孩子們相互介紹時,孩子們都表現得十分熱情。在給孩子們送去禮物之後,有名孩子十分激動,送給了志願者自己精心製作的小賀卡。西五湖志願者對孩子進行一對二輔導,並在學習中不斷加強交流,漸漸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期間,張毓組織觀看勵志電影《阿甘正傳》並與孩子們交流電影觀後感,孩子們從觀看勵志電影和與志願者交流中不斷收穫,得到成長。7月18日下午,泉源鄉中學支教地點設在教學樓7年級2班教室,孩子們年齡大都較小,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志願者基於孩子以及自身實際情況,特別安排繪畫課和舞蹈課。繪畫課以簡筆畫為主,由志願者王文鈺、陳冠軍共同教導孩子們利用常規圖形畫出簡單動植物;舞蹈課由賈曉偉負責,教孩子們《我的小小手》。男生在繪畫課表現突出,女生則在舞蹈課上表現更加優秀,整個活動秩序井然,志願者細緻耐心,孩子們樂意開心。

三、家庭走訪感悟真情

7月18日上午,在立足於志願者與孩子們的交流和了解,徵得家長同意的情況下,志願者隊決定對泉源鄉集東村楊熙蕾、秦義涵兩位同學進行家庭走訪。據瞭解,這兩位孩子不僅在學校成績優秀,在家裏也能吃苦耐勞,她們都是留守兒童。其中楊熙蕾,12歲,上六年級,因家庭原因,小時候轉過兩次學,因父母在外務工,她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秦義涵,11歲,上五年級,與弟弟一起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家長們都熱情接待,對志願者的到來表示驚喜和歡迎。

家訪過程中,志願者們與爺爺奶奶進行親切的交流,在關於兩名孩子的日常生活、學習成長等方面情況都有了詳細的瞭解。熙蕾和奶奶住在老式紅瓦房裏,奶奶除了照料熙蕾外,還編織繩框,每天能編3個,而每個只有1.8元,熙蕾很聽話,經常幫助奶奶編繩框,表現出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義涵自小被爺爺奶奶帶大,非常喜愛爺爺奶奶,義涵説要努力學習,實現她的舞蹈夢。

四、同聚一堂,共鑄篇章

7月18日晚上,由山東省政協、郯城縣泉源鄉政府、泉源鄉各國小、臨沂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志願團隊共同舉辦的唱響泉源消夏晚會在西五湖村廣場舉行。整場晚會共有18個節目,其中,臨沂大學志願者團隊編排的6個精彩節目,獲得在場觀眾的一致好評。4名志願者被邀請擔任節目評委,評選村民參演節目。晚會上,由志願者發起組織的留守兒童合唱節目《最好的未來》引起羣眾熱烈的掌聲;由志願者與“第一書記”合唱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和《歌唱祖國》把晚會推向高潮。留守兒童樊啟蒙、上官鑫真情朗讀的《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感動全場。晚會結束後,張澤華授予志願者代表宋放“關愛留守兒童,情繫老區人民”錦旗。

五、真誠感悟,回報社會

通過這幾天的社會實踐我們認識到羣眾的支持,地方以及學校黨委機關的支持與擁護是我們此次活動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活動自始至終得到父老鄉親以及孩子們的支持與配合,無論是隊員們的吃住問題或者活動的流暢度,活動的宣傳,深入留守兒童家庭的調研,抑或是關愛留守兒童的宣傳活動,當地的政府、學校和羣眾都給予很大的幫助,此次活動,我們學會了如何待人處事,學會了用真誠和微笑去幫助和感謝他人,我們收穫了信任,收穫了果實,收穫了快樂,收穫了成長!

在七天的志願服務過程中,志願者與留守兒童的親切交流,與鄉親們的良好互動,促進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關愛留守兒童,在行動中充分體現出來。臨沂大學社會實踐團隊將繼續秉承“實”的.校風,明義、鋭思、弘毅、致遠,在責任與擔當中,關愛留守兒童,服務紅色老區發展,弘揚正能量。

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 篇11

一年多來,廣濟幫幫團先後成功組織開展了“走進伊橋,攜手留守”、“關愛留守,擁抱新春”、“攜手四望鎮小,共享歡樂陽光----歡慶六一”等針對留守兒童的系列關愛活動;深度跟蹤幫扶居槓國小實孤兒童方碧、方弟;圓滿組織開展了“愛心匯聚,彩雲之南”的為魯甸災區賑災義演、走進龍坪敬老院義工關愛活動,先後被荊楚網、黃岡日報、武穴電視台、廣濟天下報等多家新聞媒體關注和報道,弘揚了社會正氣、傳遞了愛心正能量。

一、關愛留守兒童實踐中的體會

留守兒童是我國現階段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他們仍然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他們比一般的孩子更需要社會的關注和愛護。留守兒童的問題已引起國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轉,但僅靠政府和單個家庭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發動社會各界來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形成良好氛圍,幫助留守兒童。廣濟幫幫團以幫扶留守兒童作為團內重要活動之一,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取得良好社會效益。

一是開展樂趣活動,體驗快樂生活。在實踐活動中,廣濟幫幫團先後到四望鎮小、伊橋國小、倉下國小等學校為留守兒童開展歡慶六一、快樂互動、共慶生日、實現心願、美好祝福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孩子充分體驗生活的快樂,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幸福,填補孩子內心中的感情荒漠。同時,發動團內成員踴躍捐款捐物並積極爭取社會愛心企業聯手,為留守兒童送去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和愛心資金,僅四望鎮小活動就為留守兒童送去相關用品和現金1.6萬餘元。

二是突出重點關注,增強情感投資。留守兒童最缺的就是父母之愛和家庭温暖,如何儘可能的填補留守兒童愛的缺失,廣濟幫幫團結合實踐中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有益探索。居槓國小方碧、方弟倆一個國小五年級,一個國小三年級,父親今年因病去世,母親早年改嫁他鄉,現如今由多病的爺爺和在家打零工的姑父照養。瞭解此情況後,廣濟幫幫團通過多方努力尋找到一家愛心企業,解決了姐弟倆的生活和學習費用,但情感投入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決。為此,廣濟幫幫團在團內經過認真慎重甄選,選定了三個愛心家庭,由三個愛心家庭輪流對姐弟倆實行家庭式關愛。在充分尊重孩子自己意願的前提下,孩子繼續在原學校就讀,每週五由愛心家庭接到家裏留住,做遊戲、談心聊天、遊公園、看親情電影,參觀博物館等户外活動,讓他們體驗與城裏孩子一樣的生活,力爭讓留守兒童找回親情、找回快樂,健康成長。所產生費用全部由愛心家庭承擔,增強情感投資,讓孩子感受家庭温暖。

三是保持融洽感情,填補深邃溝壑。因留守兒童的情況各異,各個孩子的品質性格、個性心態、個人喜好各有不同。媒體曾報道,有的留守兒童由於缺乏家庭温暖而走上極端的個例。為此,廣濟幫幫團一方面在做到感情填補的同時,與學校和老師一起想方設法把孩子的情況反饋給家長,要求家長通過電話、視頻聊天等渠道,與孩子保持密切聯繫,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補了父子母子之間的深邃溝壑,促進了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四是建立“留守”檔案,準確捕捉信息。廣濟幫幫團對已掌握的留守兒童的性格、興趣、學習、思想、心理、品格等各個方面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分析,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專門的檔案。檔案還包括孩子的出生情況、家庭情況、家長的相關信息、監護人的信息,並將這些檔案進行綜合管理,便於對留守兒童實行鍼對性的幫扶和關愛。

二、關愛留守兒童實踐中的問題和困難

雖然在關愛留守兒童實踐活動中,廣濟幫幫團做了一些工作,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傾注了這個團隊的真情和心血,但還存在不可迴避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愛心經費不足。每次開展大型活動和個體性幫扶,除了發揮團內成員的社會資源尋找愛心企業贊助和支持外,就是團員自發募集經費,不能完全滿足幫扶活動的需要。

二是關愛思路有待拓展。當前對留守兒童的幫扶形式,主要放在對孩子的物質幫助和情感關懷上,但實際上有的留守兒童家庭條件並不很差,那麼關愛團隊除了彌補孩子情感缺失,重點要在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和感恩情愫上進行拓展。

三是愛心團隊有待加強。目前的廣濟幫幫團加入會員400餘人,經常性參與愛心幫扶活動約100餘人,愛心梯隊有待加強,使愛心團隊不斷壯大,愛心幫扶更加有力。

三、關愛留守兒童實踐工作的遠期規劃

一是爭取各方支持。積極爭取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部門和愛心企業的大力支持,在資金支持、政策支持和活動支持上給予幫助。

二是不斷強化愛心隊伍建設。不斷擴大社會宣傳和影響,大力爭取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廣濟幫幫團,為愛心事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三是科學謀劃不斷改進幫扶思路和策略。在對留守兒童幫扶及其它各項公益活動中,轉變幫扶思路和工作策略,既兼顧物質資助的同時,更體現人文關懷和對留守兒童的人格培養,以及加強孩子感恩社會、回報社會的有益引導。

總之,關愛留守兒童是當前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愛心團隊的廣濟幫幫團有責任、有義務關愛留守兒童,讓他(她)們在同樣的天空,同樣的陽光下,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才。

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 篇12

七月的開封高温漸有愈演愈烈之勢,偶爾一絲的風也是毫不客氣的乾燥,十二號的早晨,我們與朝霞齊上,踏上這未知而美妙的“征程”。對於蘭考這座城市,我並非全然陌生,參加黨課培訓之時曾經與它有過一次短暫的接觸,但這次,雖然今天只是去簡單的考察實地,可是攜着另一個願望,懷揣迥然不同的心境再次與它相遇,仍舊令我悸動不已。七月十三日,再一次的行程顛簸,我們正式開始了活動的第一個環節,遣發關於留守兒童的宣傳手冊和調查問卷。此舉旨在究明除了我們之外,其他的小朋友們,父母們,其他長輩們以及社會中各個階層的廣大羣眾們對於留守兒童的認知和關心程度是一個什麼樣的現狀。有多少人瞭解他們,有多少人關注他們,有多少人願意聆聽他們,又有多少人想要幫助他們。在汽車站門口,我們建立起第一個站點,做宣傳手冊和活動的定點諮詢。簡單的午飯過後,我們決定留下兩名志願者守崗做定點諮詢,其餘的隊員們都深入到蘭考市中心的大街小巷。我們頂着烈日沿柏油路的邊緣行走,手拿紙筆,面帶微笑,做好了迎接各種迴應的準備。無論是笑臉,冷漠抑或是拒絕,我都會以最大的真誠尊重每一個路人的選擇,人事經歷漸多,便懂得不強求,我想這也正是一次對自己進行磨練的機會。

街頭匆忙行走的人羣,因為我們的出現而短暫駐足。我用最真誠的態度向每一個我所面對的人認真地講解着我們的活動和我們的期望,遞過問答卷的那一刻我接收到了許多理解與善意的目光,感受到了人們深藏在心底卻從不曾遺忘的純樸與善良,原來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本善,每一個人在關心自我生活之餘,對於其他同伴也有着臻貴的惻隱之心。當他們瞭解到原來在自己的認知與接觸之外,還有這麼一羣可愛的孩子無法感受到正常的關心與愛護,他們的心自然而然地柔軟起來,大家願意集結力量去温暖更多人。許多人詢問我們來自哪個學校,為什麼要做這種活動,在瞭解緣由之後對我們表示了由衷的肯定和祝福,説實話心裏除了温暖更多的是感動,這個活動沒白做!穿梭在這個久負盛名,以人民公僕焦裕祿為城市形象的小城裏,尋找着著名前輩遺留下的精神財富,在日光中在清風中我似乎感受到那些遙遠的美好品德跨越時間的洪流傳遞到了每一個人的身上。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第三天,真正的活動就要拉開帷幕。早上我們一行人集結在會議室,仔細地統計了前一天調查問卷的答卷數據,對每一個關於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問題答案都做了儘可能準確的分析。我們發現,關於留守兒童心理安全感缺失的問題尤其需要重視,同時許多人也感覺到了這個問題的急迫性,很多善良單純的孩子由於長期感受不到應有的照顧與重視,從而覺得自己與周圍的環境、人羣產生了遙遠的距離,由此產生了被拋棄的感覺,更有甚者轉念妄圖報復社會以此來表達內心的憤怒與不滿。我們決定在下午的近距離接觸留守兒童的活動中,在這方面給予他們足夠的鼓勵與支持,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其他同胞的真心愛護。

下午我們抵達了蘭考鄉郊的一所國小,這個國小裏有許多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時跟隨家中的爺爺奶奶或者較大的兄長一同生活。兩名隊員首先在主席台上分別做了兩場演講,一個闡明瞭我們此行的目的以及活動的期望成果,另一個講述了作為法律人我們能夠給予這些孩子以及他的家人怎樣的幫助,當普通人面臨兒童的撫養教育或其他問題時,我們可以用哪些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合法的權益。孩子們對這些新鮮的議題顯得很是好奇,聽得認真異常,他們的眼神裏透漏出對我們的琢磨和打量,似乎是在判斷我們到底“是敵是友”。當我們和這些孩子在一起,試圖邀請他們一起做遊戲時,可以明顯地感覺到這些孩子怯懦與躲避的神態,對於陌生人他們的警戒心遠遠要高於普通的孩子。我的心裏一陣酸楚,可能是好久沒有其他人這樣走入他們的生活,以致他們懼怕正常的社會交往。我和隊員們商議後一致認為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心急行事,我們要先和他們交流,慢慢地走近他們,然後再成為他們值得信任的好朋友。這樣的方法果然奏效,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磨合,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對我們放下了戒心,更有活潑好動的已經主動向我們發出了做遊戲的邀請,我們順勢而行馬上開始了遊戲環節。和這些孩子一起跑着跳着,隊伍中的每一個成員似乎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在記憶裏選撿那些美好的片段。遊戲過後,大家開心地合了影,依依不捨地揮手道別,雖然接觸短暫有限,但一同擁有的珍貴經歷已經永遠地存在於我們和孩子的腦海中,永生難以忘懷。我們是哥哥姐姐,他們是弟弟妹妹,大家已然把彼此視作親人,在心中把這種美妙的情感聯結當作天賜的禮物。一張張純真的笑臉融化在夕陽的餘暉之中,這一天是最疲勞的,卻又是最問心無愧的,我甚至覺得我所收穫的遠遠多於自己付出的。我感謝這次的經歷,慶幸自己和同伴的堅持初心,用真誠的心發現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又用虔誠的愛去澆灌他們稚嫩的心靈,反過來他們又以自己最質樸的情感治癒了久在樊籠的我們。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 篇13

七月的開封高温漸有愈演愈烈之勢,偶爾一絲的風也是毫不客氣的乾燥,十二號的早晨,我們與朝霞齊上,踏上這未知而美妙的"征程"。對於蘭考這座城市,我並非全然陌生,參加黨課培訓之時曾經與它有過一次短暫的接觸,但這次,雖然今天只是去簡單的考察實地,可是攜着另一個願望,懷揣迥然不同的心境再次與它相遇,仍舊令我悸動不已。七月十三日,再一次的行程顛簸,我們正式開始了活動的第一個環節,遣發關於留守兒童的宣傳手冊和調查問卷。此舉旨在究明除了我們之外,其他的小朋友們,父母們,其他長輩們以及社會中各個階層的廣大羣眾們對於留守兒童的認知和關心程度是一個什麼樣的現狀。有多少人瞭解他們,有多少人關注他們,有多少人願意聆聽他們,又有多少人想要幫助他們。在汽車站門口,我們建立起第一個站點,做宣傳手冊和活動的定點諮詢。簡單的午飯過後,我們決定留下兩名志願者守崗做定點諮詢,其餘的隊員們都深入到蘭考市中心的大街小巷。我們頂着烈日沿柏油路的邊緣行走,手拿紙筆,面帶微笑,做好了迎接各種迴應的準備。無論是笑臉,冷漠抑或是拒絕,我都會以最大的真誠尊重每一個路人的選擇,人事經歷漸多,便懂得不強求,我想這也正是一次對自己進行磨練的機會。

街頭匆忙行走的人羣,因為我們的出現而短暫駐足。我用最真誠的態度向每一個我所面對的人認真地講解着我們的活動和我們的期望,遞過問答卷的那一刻我接收到了許多理解與善意的目光,感受到了人們深藏在心底卻從不曾遺忘的純樸與善良,原來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本善,每一個人在關心自我生活之餘,對於其他同伴也有着臻貴的惻隱之心。當他們瞭解到原來在自己的認知與接觸之外,還有這麼一羣可愛的孩子無法感受到正常的關心與愛護,他們的心自然而然地柔軟起來,大家願意集結力量去温暖更多人。許多人詢問我們來自哪個學校,為什麼要做這種活動,在瞭解緣由之後對我們表示了由衷的肯定和祝福,説實話心裏除了温暖更多的是感動,這個活動沒白做!穿梭在這個久負盛名,以人民公僕焦裕祿為城市形象的小城裏,尋找着著名前輩遺留下的精神財富,在日光中在清風中我似乎感受到那些遙遠的美好品德跨越時間的洪流傳遞到了每一個人的身上。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第三天,真正的活動就要拉開帷幕。早上我們一行人集結在會議室,仔細地統計了前一天調查問卷的答卷數據,對每一個關於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問題答案都做了儘可能準確的分析。我們發現,關於留守兒童心理安全感缺失的問題尤其需要重視,同時許多人也感覺到了這個問題的急迫性,很多善良單純的孩子由於長期感受不到應有的照顧與重視,從而覺得自己與周圍的環境、人羣產生了遙遠的距離,由此產生了被拋棄的感覺,更有甚者轉念妄圖報復社會以此來表達內心的憤怒與不滿。我們決定在下午的近距離接觸留守兒童的活動中,在這方面給予他們足夠的鼓勵與支持,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其他同胞的真心愛護。

下午我們抵達了蘭考鄉郊的一所國小,這個國小裏有許多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時跟隨家中的爺爺奶奶或者較大的兄長一同生活。兩名隊員首先在主席台上分別做了兩場演講,一個闡明瞭我們此行的目的以及活動的期望成果,另一個講述了作為法律人我們能夠給予這些孩子以及他的家人怎樣的幫助,當普通人面臨兒童的撫養教育或其他問題時,我們可以用哪些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合法的權益。孩子們對這些新鮮的議題顯得很是好奇,聽得認真異常,他們的眼神裏透漏出對我們的琢磨和打量,似乎是在判斷我們到底"是敵是友"。當我們和這些孩子在一起,試圖邀請他們一起做遊戲時,可以明顯地感覺到這些孩子怯懦與躲避的神態,對於陌生人他們的警戒心遠遠要高於普通的孩子。我的心裏一陣酸楚,可能是好久沒有其他人這樣走入他們的生活,以致他們懼怕正常的社會交往。我和隊員們商議後一致認為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心急行事,我們要先和他們交流,慢慢地走近他們,然後再成為他們值得信任的好朋友。這樣的方法果然奏效,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磨合,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對我們放下了戒心,更有活潑好動的已經主動向我們發出了做遊戲的邀請,我們順勢而行馬上開始了遊戲環節。

和這些孩子一起跑着跳着,隊伍中的每一個成員似乎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在記憶裏選撿那些美好的片段。遊戲過後,大家開心地合了影,依依不捨地揮手道別,雖然接觸短暫有限,但一同擁有的珍貴經歷已經永遠地存在於我們和孩子的腦海中,永生難以忘懷。我們是哥哥姐姐,他們是弟弟妹妹,大家已然把彼此視作親人,在心中把這種美妙的情感聯結當作天賜的禮物。一張張純真的笑臉融化在夕陽的餘暉之中,這一天是最疲勞的,卻又是最問心無愧的,我甚至覺得我所收穫的遠遠多於自己付出的。我感謝這次的經歷,慶幸自己和同伴的堅持初心,用真誠的心發現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又用虔誠的愛去澆灌他們稚嫩的心靈,反過來他們又以自己最質樸的情感治癒了久在樊籠的我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ehui/93qe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