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考察報告 >

江蘇省古運河旅遊考察報告大綱

江蘇省古運河旅遊考察報告大綱

“長城雄風,運河神韻”,京杭大運河與萬里長城齊名,並稱為中華民族為人類開創的兩大人工奇蹟。九十年代以來,我省大力加強對沿河相應區段的保護、修復、整治,為古運河的保護和利用做了大量的工作。根據《江蘇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新近編制的《江蘇省旅遊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綱要》,“十一五”期間,我省將重點打造古運河旅遊品牌,為建設“旅遊強省”提供新的旅遊增長點。為此,省旅遊局從2005年9月11日開始,由局領導楊炤明同志帶隊,組織運河沿線8市旅遊局分管領導和特邀的省水利廳、交通廳有關同志以及部分專家,對江蘇古運河旅遊進行了歷時一週的考察。考察組行程2000餘公里,穿越淮河、長江、錢塘江三大河流,途經江、浙兩省10餘座城市,對古運河沿岸60多處重要旅遊資源和旅遊建設項目進行了重點考察,聽取了各地的情況介紹,並多次組織座談會討論交流,對江蘇古運河旅遊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取得了豐碩的考察成果。

江蘇省古運河旅遊考察報告大綱

一、江蘇古運河歷史概貌

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市,經河北、天津、山東、江蘇等省市,南達浙江杭州市,貫通中國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江蘇是孕育京杭大運河的搖籃,公元前485年,吳國在長江與淮河之間(今揚州和淮安之間)開鑿了大運河最早的航段——邗溝,距今已有2490年曆史。大運河江蘇段長達690公里,約佔京杭大運河總長的五分之二,習慣上大致分為中運河(淮安以北)、裏運河(淮安至揚州)和江南運河(鎮江以南)三段,依次流經徐州、宿遷、淮安、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8市。

歷史上,江蘇古運河作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對促進我國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及至唐代,大運河流經的江淮地區更成了全國財賦的中心區域,“當今賦出於天下,江南居十九”。徐州、淮安、揚州、鎮江、蘇州均為運河重鎮,成為運河線上重要的戰略物資和各類商品的集散中心。揚州為古代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埠、唐代中國東南第一大都會、中國四大貿易港口之一,清代成為鹽運和漕運的重心。淮安地扼漕運之衝,向有“南船北馬,九省通衢”之譽,作為運河的襟喉要地,曾創年漕運量800萬石的中國古代漕運之最。明清兩代,曾在淮安市區設南河河道總督府,在楚州設漕運總督署部院,府、院領導位至朝廷二品大員。淮安、徐州與山東的臨清、德州並稱為運河上的“天下四大糧倉”。無錫則發展成為我國名聞遐邇的布碼頭、絲市以及全國四大米市之一,萬商雲集,盛況空前。名城蘇州,早在宋代就是“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的東方水城,以繁榮的經濟、富庶的百姓和獨特的小橋流水人家名聞天下。明清時期,蘇州商業居全國之首,號稱“江東一大都會”。所有這一切,都留下了運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以及百姓生活等方面刻下的深深烙印。

二、古運河旅遊資源及旅遊發展現狀

古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傑出貢獻,它的成功開通,不僅開創了一條流金淌銀的經濟走廊和舟楫繁忙的運輸通道,而且塑造了一條輝煌燦爛的文化之河和價值連城的綠色玉帶,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也為現代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旅遊資源 得天獨厚

江蘇古運河聯接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溝通微山湖、駱馬湖、洪澤湖、高寶湖、太湖等風景湖泊,旅遊資源豐富多彩。運河沿線,水網縱橫、湖河密佈,平原遼闊、丘陵起伏,自然風光美不勝收;運河沿線許多名城古鎮均有2000多年以上的悠久歷史,數千年來,名賢輩出,人文薈萃,商肆繁榮,名勝古蹟,星羅棋佈,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歷史遺存。運河沿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融一體,互為依補,構成了“山水組合,以水見長”、具有鮮明的水鄉風貌以及歷史久遠、文化積澱深厚的旅遊資源特色。運河沿線除有江蘇乃至全國最具特色的水鄉民俗風情資源外,還有各種各樣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有名聞遐邇的天下第一至第五泉;有久負盛名的山景資源;有變化無窮的洞石景觀;有美麗動人的植物景觀以及變幻萬千的氣象景觀。運河沿線的人文景觀以數量多、分佈廣、密度大、品位高而聞名全國,主要有:古人類和新、舊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帝王陵墓和名人墓葬,古典園林,以及包括宗教建築、名人祠廟、故居建築、古塔古橋在內的古代建築,石碑和雕刻,近現代歷史紀念地和紅色旅遊資源。此外,運河沿岸還有各地風土民情、文學藝術、風味佳餚、旅遊工藝品和博物館等人文旅遊資源。
運河沿線是我省旅遊資源的富集區,沿線8市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5座(徐州、淮安、揚州、鎮江、蘇州),是全省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總量的70%多,擁有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12處,佔全省的 60%,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處,佔全省的67%。同時,運河沿線城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9個點)、世界文化遺產原貌保護獎2處(鎮江)、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2處(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鎮4處(周莊、同裏、甪直、河下);國家級4A級旅遊區(點)28處,佔全省的70%。根據《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國家標準的初步分析,我省運河沿線旅遊資源類型豐富,共涉及8個主類,31個亞類,基本類型達到132個,全部類型總量的84%。旅遊資源質量較高,大量的旅遊資源屬於優良級旅遊資源,其中不少已達到四級旅遊資源標準,達到五級標準的旅遊資源也有較多賦存,屬特品級旅遊資源。沿線資源分佈南北互補,城鄉結合,疏密有序。總體看,大江南北,大致各佔“半壁江山”,鄉村、城市,各有所長,沿途形成了淮安、揚州、無錫、蘇州四個資源密集區和繁星似錦的資源點、線。
總之,江蘇古運河沿線旅遊資源數量大,種類多,價值高,組合良好,人文旅遊資源豐富有品位,自然旅遊資源景色迷人,保持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具有明顯的資源集合優勢、區域比較優勢和旅遊後發優勢。
2、運河旅遊 倍受歡迎

江蘇古運河風光旖旎,名勝眾多,自它誕生之日起,除了航運、灌溉的功能以外,也是觀光遊覽的風景河。八十年代初,無錫市旅遊局在全國率先推出“古運河旅遊”專項旅遊產品,在無錫段古運河的黃埠墩到清名橋試航成功,形成一條水上旅遊線,打入國際市場以後,深受日本、歐美市場歡迎,僅一年半時間就吸引了5.6萬名境外遊客。被西歐和美國旅遊者譽為“活的化石”和“神奇的旅遊”。1986年,日本著名詞、曲作家中山大三郎專門創作了歌曲《無錫旅情》,經日本青年歌手尾形大作演唱後,風靡日本,當年唱片發行量突破600萬張,不僅成為日本家喻户曉的名曲,而且使無錫旅遊在日本市場一夜成名,古運河旅遊成為我省十分重要的品牌旅遊項目,在日本掀起了新的旅遊熱潮。此後,這條遊覽線逐步延伸至蘇州、常州、鎮江、揚州以及浙江杭州等地,無錫江南旅行社等單位還專門建造了“江南明珠”號遊輪,開闢了夕發朝至的錫杭運河航線。1992年,國家旅遊局將“江南水鄉遊”列入中國14條黃金旅遊線,正式向國際市場推出。近幾年來,沿線各市更加重視古運河旅遊的發展,揚州、淮安、蘇州等市已相繼開通了水上旅遊線路,並投入商業運營,淮安的運河遊(清江浦—河下古鎮)和蘇州的環城水上游都已成為當地重要的旅遊新品,今年7月3日新開的無錫—蘇州古運河旅遊航線讓30名英國遊客一路讚歎不已。

3、項目建設 方興未艾

隨着國家建設事業的發展,運河沿岸城市加快了運河的全面整治,疏浚河道,治理污水,興修水利,改善水質,營造良好的交通航運和水利防洪條件。先後上馬了一批城建、道橋、航道、水利和環保建設工程,為運河旅遊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大部分城市把運河風光帶列入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目標,分解項目計劃,分步實施推進。常州、無錫等城市專門編制了古運河總體規劃,大手筆籌劃大運河的整合、利用。有的城市已開始策劃、制定運河旅遊發展規劃,對運河的旅遊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提出了相關措施和政策建議。

經過近幾年的開發建設,運河沿線8市已相繼建成了一批旅遊景區(點),同時,還有一些項目正在建設和策劃、計劃之中,今後將有新的項目不斷推出。(見附表)

4、存在問題 有待解決

考察中,我們瞭解到在古運河開發建設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對將來旅遊功能的發揮和旅遊業的發展會產生一定的制約作用和負面影響,有待進一步落實、解決。

一是環境污染仍較突出。運河污染主要來自工業“三廢”污染、生活污染和運輸船泊污染,雖經治理後有所改善,但除宿遷、徐州段生態環境較好外,大部分地區的環境質量不夠理想,與旅遊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有些城市的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不能實現達標排放,運河受到直接污染,水質低於Ⅳ級標準,水體渾濁,水面油污與漂浮物較多。有些穿越城市繁華區的運河地段,一片水泥森林,兩岸植被稀少,生態環境和景觀環境比較單一。有些地段簡單運用城市廣場的做法,廣鋪草坪、地磚,與運河的銜接較為生硬。

二是運河的歷史、文化和旅遊氛圍面臨新的挑戰。古運河的價值,除了實用功能外,更多地還在於其歷史風貌和文化遺存。由於以前對古運河重視不夠,缺乏全面、統一的規劃指導,城市化發展和工程建設的無序推進,嚴重地影響了運河歷史風貌的保護,部分歷史遺存和運河風貌已經受到破壞。同時,不少運河地段過多地使用水泥、塊石砌制護坡,雖然整齊劃一,但也破壞了運河原有的、自然的河風河貌。特別是運河駁岸修建對旅遊功能考慮不夠,人工化、現代化、標準化現象較為突出,損害了運河的千年古韻、歷史印痕和文化特色,部分地段把原本充滿靈性的古運河變成一條呆板的現代水道,令人遺憾。此外,運河是我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主要通道,揚州—徐州段將承擔重要的調水任務,在徐州、宿遷、蘇州段,運河的航運功能依然十分重要,船隻、船隊穿梭繁忙,既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又對將來的水上旅遊活動帶來一定的限制,都需要進一步協調研究和統籌安排。

三是項目雷同,建設資金缺乏。由於全省古運河旅遊發展規劃還未編制,各地的運河開發和旅遊功能定位不明,開發項目大多侷限於本地資源與市場,對運河旅遊線、面的綜合考慮不足,在城市與城市之間,項目與項目之間缺乏協調、交流機制,造成了較大的雷同性。這次考察中,不少城市提出了籌建運河博物館、水上旅遊線、運河公園、運河濕地旅遊區等項目的動議,這本是好事,但建得多了,便會出現同質性旅遊項目的重複建設。同時,古運河開發線路長,任務重、要求高、工作量大、資金投入多。據各市上報項目初步統計,“十一五”期間,需要直接投入建設資金在150億元以上,除了通過招商引資、土地運作等市場手段籌集部分資金外,由於古運河項目帶有較明顯的公共性、公益性特徵,仍需要各地政府、部門投入一定的啟動資金或扶持資金。對於大多數城市,尤其是部分經濟欠發達城市而言,無論是市場籌資,還是政府投資,項目開發與資金短缺的矛盾比較突出,難度較大。

三、古運河旅遊開發優勢

京杭大運河作為一條“歷史之河、文化之河、生態之河、經濟之河”,與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一起同為世界重要運河,享有“流動的遺產”的美譽。藉助運河載體,發展旅遊產業,已經成為我國沿河各省市的共識。通過考察,我們認為江蘇段大運河的旅遊開發,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1、政府高度重視

多年以來,運河沿線8市政府對大運河規劃開發高度重視,為古運河保護、整治、建設和管理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旅遊優惠政策不斷出台,部分城市在規劃項目、建設資金上已經落實。城建、規劃、國土、交通、水利、園林、環保、文化等部門積極配合,羣策羣力,共同打造古運河風光帶。無錫市在建設精華段古運河時,拆遷量達到40多萬平方,涉及沿岸135家工廠、單位和1800户居民,這繁重的工作量都要在城建及有關部門的大力協助下才能得以完成。鎮江市為了整治開發古運河,早在1994年就專門成立了鎮江市古運河管理處,2002年,又將古運河管理處與市防洪管理處合併,更名為城市水利管理處,進一步加強運河管理力度。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極大地調動了社會參與旅遊的積極性。揚州市人民醫院自籌資金3200萬元,修復、開放了吳道台宅第,創造了“醫院辦旅遊,醫護作導遊”的典型事例。無錫市清名橋中學自主創辦了無錫市橋樑文化博覽館,在學生中開展鄉土文化、運河文化和橋樑文化的教育。蘇州吳江市民營企業家陳金根先生籌措巨資,耗時10年,創建了靜思園,成為江南最大的私家園林,年遊客接待量已達40多萬人次。

2、經濟實力不斷提升

近年來,我省運河沿線城市經濟快速發展,除個別城市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外,大部分城市具有較好的發展水平和經濟實力,尤其是蘇、錫、常等市,實力更加雄厚。2004年,沿線8市GDP 共計10402.3億元,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72.3億元,分別佔全省的67.1%和58.4%,人均GDP達到2.5萬元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2%,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4倍。蘇州市已成為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地區生產總值已達到3450多億元,無錫市、常州市為全國城市綜合實合實力50強和40個最佳投資環境城市。徐州市是新亞歐大陸橋東部第一個區域中心城市,也是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和我省規劃建設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經濟實力持續不斷的提升,為鑄造一流國際品牌的大運河旅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隨着江蘇經濟的蓬勃發展,運河沿線的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滬寧、寧連、寧徐、寧通、揚溧高速以及穿境而過的京滬、同三高速公路陸續建成,使得運河沿線的高等級公路的密度已居全國之首,潤揚長江大橋的建成通車,進一步加快了蘇北運河與蘇南運河的溝通。運河與航空、鐵路、高速公路、長江水道一起,共同構成了高密集的運輸網絡,不僅在京杭大運河沿線獨一無二,而且在全國也不多見,為運河沿線旅遊發展提供了優越的交通條件。

江蘇古運河段的綜合治理取得實效,不僅擴大了運河的通航能力,而且由於先後將蘇、錫、常等市的運河航道移往市郊,為原先的古運河開闢運河水上游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自1992年起,我省實施了蘇南運河整治工程,按照國家四級航道標準整治航道156公里,新建和完善護岸290公里,並完成了一批污水處理廠、污水截流等環保建設工程。運河河道經過疏浚、加固、綠化後,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條現代化的綠色水上通道。

4、運河規劃不斷深化

鎮江市早在1996年即編制了《鎮江市古運河風光帶規劃》。2003年前後,常州市、揚州市、蘇州市、無錫市等均編制了各市的旅遊發展規劃,把古運河開發建設列入重點項目。2003年底,無錫市編制了《無錫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將古運河無錫段分六段進行保護改造。2004年又邀請了法、英、加拿大和中方專家,制定了從南尖至南門吊橋4公里長的古運河精華段的規劃方案。同年,蘇州市編制了大運河市區段景觀規劃,常州市編制了古運河概念規劃和城市設計,淮安市也編制完成了古運河旅遊概念性規劃。在“十一五”規劃中,沿線城市均將古運河開發列為重點建設項目,古運河旅遊也被確定為我省“十一五”旅遊規劃中的重大旅遊項目之一。
5、運河申遺開始啟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最新一版《行動指南》中,已將遺存運河和文化線路作為新的世界文化遺產種類:“它代表了人類的遷徙和流動,代表了多維度商品、思想、知識和價值的互惠和持續不斷的交流,並代表了因此產生的文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交流和相互滋養。”《行動指南》為京杭大運河的申遺工作,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契機。去年7月,在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國家文物局單霽翔局長明確表示,“鑑於大運河遺產的重要性和獨特的文化價值,中國將對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可能性和工作方案進行全面科學的評估論證,並在評估結果出來後,正式啟動申報工作。” 2004年9月,京杭大運河沿線17座城市達成共識,聯合起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讓至今仍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着巨大作用的古運河,能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她的文明。今年5月,山東省又專門邀請加拿大、韓國等國運河專家進行了考察諮詢。隨着運河申遺工作的啟動和推進,將在國內外形成新的“運河熱”,旅遊業在保護運河、促進申遺、合理利用、加快發展中將大有可為。

四、開發古運河旅遊的幾點建議
通過考察,我們認為應當用世界文化遺產的標準來重新認識和保護江蘇古運河,立足歷史、文化、生態三方面認真審視她的價值,以愛祖國、愛家鄉、愛文化的角度來宣揚和對待古運河,切切實實抓好江蘇古運河沿岸的歷史街區、文物、景觀、生態、自然風光等的保護。在此基礎上,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發展的眼光正確處理好古運河保護與利用以及運河各種功能之間的關係,整合資源,統籌規劃,綜合利用,全面發展,有力推進江蘇古運河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就此,考察組提出如下建議。

1、放眼全局 統一規劃
古運河旅遊地域跨度大,涉及面廣,旅遊發展應該放眼全局,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統一行動。在加強對沿河相應區段的保護、修復、整治,完善配套設施的前提下,依託古運河文化,將江蘇段古運河沿線8市的旅遊資源聯結整合為古運河遊覽線,打造成以“流動的世界文化遺產”為核心的古運河旅遊品牌和運河觀光、休閒、度假的文化旅遊精品,形成文化內涵豐富、民俗風情濃郁、沿河風貌獨特的國際知名旅遊線,成為中國對外推介的代表性旅遊產品之一。
古運河旅遊科學發展的首要條件,是要樹立全局觀念,克服各自為政、無序開發的現象,走好一盤棋。當務之急,是要摸清家底,明確目標,儘快組織編制《江蘇省古運河旅遊發展規劃》,並以此作為開發建設古運河的規範和藍本,統籌古運河旅遊全局工作。該規劃要綜合考慮經濟、環境及社會等因素,充分研究旅遊市場的需要情況和旅遊資源的承受能力,立意要高、定位要準、視野要廣,真正成為一部指導性、協調性、可操作性強的旅遊規劃。

2、多元結合 立足長遠
江蘇古運河旅遊可考慮以多元化的文化、資源、生態為主,以市場為導向、文化為核心、資源為支撐、生態為基礎,倡導本土化與國際化、歷史性和時代性的結合,做到古河新韻與新河古韻的統一,實現傳統與時尚的融合和帶、片、段、點的結合,使其合者為鏈,散者為珠。

多元結合,文化為本。江蘇古運河積澱了極富地域特色的多種文化,如吳文化、楚漢文化、水鄉文化、軍事文化、漕運文化、鹽商文化、園林文化、名士文化、郵驛文化、碑刻文化、博物文化、水利文化、宗教文化、烹飪文化、民俗文化等,別具一格,或名列前茅,或為全國獨有。在旅遊開發中,要很好地挖掘這些特色文化的內涵,使其轉化為有品位、有深度和有吸引力的文化旅遊產品。
同時,要堅持古運河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正確處理好近、中、遠期的不同目標和關係,着眼長遠,分期實施。如果運河某些地段因種種原因暫不具備開發條件的,應先予保護,日後視條件成熟,再進行開發,為後人留一些餘地,讓未來更科學、更發達的技術手段去美化這一世界文化遺產。

3、彰顯個性 培育精品
江蘇運河的地理、環境、文化、遺存以及經濟、交通、市場等各方面因素各有千秋,給旅遊產品的開發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運河旅遊必須因地制宜,從不同城市、區段的特點出發,進行科學的功能定位和佈局分區,揚長避短,形成地方特色。要把挖掘本地最有特色的旅遊資源作為開發的出發點,把最能體現當地特色的旅遊資源作為重點開發對象,以特色打造形象,以個性強化吸引力。反之,如果各地的旅遊項目千人一面,彼此雷同,不僅容易造成低水平的重複建設,而且會使遊客喪失興趣,失去旅遊產品本身的生命力。
同時,古運河旅遊作為世界級的旅遊品牌項目,無論規劃設計、開發建設還是經營管理,都要樹立精品意識,培育一批旅遊精品。一是項目策劃精品化,要善於創意,把握市場,精煉主題;二是項目規劃精品化,要綜合考慮,理性規劃,精細設計;三是項目建設精品化,要突出品質,求真務實,精心建設。四是項目管理精品化,要制度優先,人本為上,精緻管理。尤其是徐州窯灣古鎮、宿遷乾隆行宮、淮安河道總督府、漕運總督署、揚州盂城驛、吳道台宅第、鎮江西津渡古街、無錫薛福成故居、惠山古鎮以及蘇州楓橋景區、山塘古街區等保存完好的旅遊資源和淮安、揚州、常州、無錫、蘇州的水上旅遊線,都應該按照旅遊精品的要求精心打造。通過精品建設,培育城市品牌,創建全國運河旅遊名品,切忌急於求成,粗製濫造。

4、加強協作 實現共贏
古運河旅遊是涉及到我省運河沿線8市的旅遊大項目,要想使各地項目既有地方特色,又有風格上的差異,不互相雷同,一是城市之間要杜絕地方保護主義,加強溝通交流,把古運河當作整體統籌考慮。二是旅遊部門要加強與相關各部門的聯繫,主動爭取領導關心和相關部門的支持,掌握、瞭解運河動態,協調、銜接規劃編制,積極介入規劃實施和項目建設的有關工作,提建議,出點子,與城建、規劃、水利、交通、環保、文化等部門緊密合作。三是旅遊系統內部要經常溝通,共享信息,交流、總結經驗教訓,在項目規劃、產品設計、市場促銷、人才培養等方面廣泛合作。通過彼此合作,取長補短,相互配合,實現共贏、多贏,使我省古運河的保護利用和旅遊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成為全國古運河開發建設的樣板產品。

5、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古運河的開發規劃工作是全國一盤棋,我們江蘇在着手開發建設,其他省也在當着大事在抓,山東省將運河重鎮—濟寧市南陽鎮作為旅遊大鎮開發建設,他們確定了“運河風情、古鎮風貌、大湖風光”的旅遊定位,提出了“漁湖富民、旅遊興鎮”的發展目標,招徠客商投資,發展旅遊產業。目前,南陽鎮已經成為山東運河文化旅遊的亮點。浙江紹興市,投資6000多萬元在浙東運河沿岸建成了開放式的、以展示運河文化為主題的“運河園”,該園長4.5公里,面積11萬平方米,是集運河歷史、文化、生態於一體的綜合性園林,內有古橋樑、古牌坊、古碑刻、古建築、仿宋古船,起點高,手筆大,較好地反映古代浙東運河的歷史風貌,堪稱成功的範例。在國外,運河旅遊早已得到開發利用,埃及蘇伊士運河、德國萊茵河、易北河運河、日本小樽運河、加拿大麗都運河都有很多成功的經驗。我們在古運河的規劃開發的過程中,應該運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不斷汲取國內外和兄弟單位的先進經驗,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力爭我們江蘇的古運河產品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使自己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江蘇古運河是一部尚未完全打開的書,幾千年歷史和文化的積澱,使其藴藏了許多亟待我們深入挖掘的瑰寶,旅遊發展前途無限。我們相信,在省、市政府的關心、重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經過若干年的開發建設,古運河旅遊發展的目標必定能夠實現,千年流淌的悠悠古運河將越來越美好。

2005年10月10日

附:江蘇省運河沿線主要建設項目表

城市建成(使用)項目
在建項目
計劃建設項目
徐州沛縣漢文化景區
微山湖景區
邳州中運河旅遊區
運河濕地公園

新沂運河文化旅遊區窯灣古鎮
沛縣微山湖龍固生態度假村

宿遷 城區中運河段
(南水北調樣板工程)
乾隆行宮景區
項王故里景區
京杭大運河遺產
廊道景區、
駱馬湖景區
古黃河景區
泗陽泗水王陵
淮安

運河文化廣場
中洲島主題區
清隆橋—北門橋—河下
水上觀光旅遊帶

大運河國家博物苑
河道總督府
漕運總督署部院
裏運河觀光帶
河下古鎮
揚州 古運河遊覽線東岸旅遊
綜合開發工程(二期)
鹽商住宅羣
便益門運河廣場
鳳凰島
潤揚森林公園
高郵運河西堤旅遊區
吳道台宅第
春江花月夜景區
“揚州人家”明清歷史街區
環邵伯湖休閒度假帶
瓜洲—東關古渡遊覽線
鎮江寶塔山公園
珍珠廣場
河濱公園
中山橋—南水橋古運河
風光帶示範段
西津渡古街整治改建工程
鎮江潤揚大橋景觀工程
周家口—丹徒閘古運河
風光帶中段
常州古運河半月島
篦箕巷
古運河沿河綜合整治工程
天寧寶塔
環城水上觀光帶
無錫

南禪寺文化商城
薛福成故居

南尖—南門吊橋4公里的古運河精華段、惠山古鎮南門吊橋—清名橋—南水仙段古運河古運河—樑溪河水上旅遊線
蘇州環古城河水上游覽線(15.3KM)
楓橋景區

山塘歷史文化保護區
平江歷史街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kaocha/g3le0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