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職業技術學校職業培訓工作報告範例

職業技術學校職業培訓工作報告範例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大家好!

職業技術學校職業培訓工作報告範例

授學院領導的委託,由我來做學校職業培訓工作報告。請在座各位領導及代表們審議。在過去的五年裏,我校全體師生在學院領導、老師的關心和幫助下,在廣大同學的支持與配合下,在我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有聲有色的開展了各項工作,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好評。一直以來,學校緊緊圍繞着院團委的工作中心,結合我院的特點,開展了一系列具有我學校特色的培訓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xx省xx職業技術學校,感謝你們多年來對我校“雨露計劃”工作的關懷、指導和支持,現將我校五年來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施情況彙報如下:

基本情況

我校於XX年8月被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示範基地。五年來,學校遵循“省主管、市代管、區主辦”的原則,按照“政府主導、面向市場、訂單辦學、保障就業”的培訓要求,在市、區扶貧辦的直接指導下,採取轉移培訓與學歷教育“一校兩線、齊頭並進”的方式,走“場地租賃制、設備股份制、教師聘任制”的新路,建立建全了五種新機制,從而有效保障了轉移培訓的良性發展,形成了“一校兩分三制、定單培訓、定向輸出”的培訓模式,打造出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勞務品牌——巴山漢(妹)子,真正實現“培訓一期、學到一技、安置一人、脱貧一户、帶動一片”的目標。五年來學校共培訓學員7500多人,佔計劃任務的100%,其中學校安置7356人,自主擇業144人,安置就業率達98%。就業學員90%免費安置到沿海等發達地區,月收入在1300元以上。其培訓成果在XX年年6月全國“雨露計劃”成果展覽會上作為xx省僅有的兩家培訓機構參展,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機關領導的肯定,有多個省扶貧辦帶領本省參展基地學校前來觀摩、學習。

主要做法

一、優化就業維權服務,搭建輸出平台

在轉移輸出上,學校努力搭建平台,以實現全方位就業安置。首先根據市場和用工單位的需要,採取“訂單培訓、定向輸出、廠校聯姻、校企協作”等方法,主渠道安置培訓學員。其次充分利用現代媒體,通過學校網站、電視廣告發布學員信息,延請外地用工單位主動來校招工,多途徑實現學員非農就業。

學校對每位結業安置學員進行全程跟蹤服務管理至一半年以上,通過學校就業安置維權中心、企業工會、四川華西民工救助中心等組織多渠道維權,通過切實履行“七項承諾”,使學員得到最優化的服務保障。而今,學校已在安置就業相對集中的江蘇、寧波、廣州、深圳等地設立就業維權服務中心,通過中心對輸出學員進行跟蹤服務管理,做到了訂單培訓—就業—維權—回引的全程服務。

二、營造良好氛圍,培訓開展“四到位”

領導到位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培訓中心主任,副校長為培訓中心副主任,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勞動力轉移培訓領導機構,由一名副校長專門負責此項工作。培訓中心下設辦公室、招生部、培訓部、就業安置部,具體組織開展培訓工作。

宣傳到位 學校積極探索構建多層面、多序列的招生宣傳模式。一是成立以區(縣)為中心,學校為主體,鄉、村、社積極參與的宣傳保障機構;二是政府每年將送培任務下達到鄉鎮,各鄉鎮落實專人負責組織、協調招生工作;三是以市區扶貧部門為主導,學校在新聞媒體開闢扶貧欄目,及時宣傳報道招生培訓信息。學校深入鄉鎮、村組,採取放錄音、發資料、送傳單等形式,真正做到宣傳工作“四覆蓋”。

學員組織到位 採取貧困學員自願申請、村社公示、鄉村審核、縣(區)扶貧辦審定的程序招收學員入學參培,嚴格做到公開、公正、公平招生。機制到位 整合教育資源,構建了以巴山職業技術學校為“龍頭”,各網絡學校參與的勞動力轉移培訓體系。實行動態管理,末位淘汰制,使整個培訓工作駛入了良性發展軌道。

三、健全管理制度,規範資金運行

學校按照扶貧部門制定的《培訓資金使用管理實施細則》切實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嚴格實行“一人、一表、一卡、一券、一單、一查、一維、兩證、兩合同、兩台帳、四制”管理模式,廣泛接受社會、財政、審計和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檢查。在資金投入上,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初步摸索出一條“補、讓、集、貸”的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

四、注重培訓過程,打造技能型農民工

在強化技能培訓的過程中,五年來,學校切實做到“兩個規範”、“四個統一”、“八個結合”。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和就業要求,規範培訓過程,確保培訓質量,立足市場和用工單位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確保培訓一期,學到一技,增長一智。從而打造出具有巴山特色的勞務品牌——巴山漢(妹)子,以品牌拓寬了勞務市場,以高技能提升了農民工轉移就業的身價。

探索經驗

一、彰顯與時俱進,扶危濟困分國憂

汶川特大地震後,學校決定為災區免費培訓駕駛員200名。2009年底青川災區的100名學員已順利結業,汶川災區的100名100名學員正在培訓中,此舉得到了省委李崇喜副書記的高度評價。

2009年底,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許多農民工紛紛失業返鄉。學校抓住這一契機,大力宣傳轉移培訓政策,讓返鄉農民工走進學校接受技能培訓,為再就業積聚力量,截止2009年4月,已有300多名返鄉農民工接受了學校技能培訓,奔赴新的工作崗位。

二、創新就業模式,實現優質安置

為確保就業高質、穩定,學校還逐步探索出一條“回訪制”、“招回制”與“提高制”相銜接的就業保障機制。從而使受訓學員出得去、留得住、能掙錢。根據學校的跟蹤調查和用人單位的反饋情況,就業學員少部分素質較高,大部分能勝任工作,個別需要招回,就業穩定率在95%以上。

首先,在就業安置的基礎上,學校加大對參培農民工自主創業的引導,將向市外安置與本地非農就業相結合,引導學員自辦公司、工廠及企業。目前,已有數十名學員學成後在當地或周邊市區自主創業,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同時,學校積極引導已有成就的參培農民工返鄉創業,開辦企業,這樣即可對口安置參培學員,又可樹立就業榜樣,推動雨露計劃持續,深入發展。

三、以政策為導向,創新培訓對象

巴中是貧困地區,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基數大,為了讓更多的貧困農民受益於國家的勞動力轉移政策,學校準確把握政策精神,儘可能讓貧困家庭都能享受到免費培訓機會。

為此,學校在嚴格准入制度的同時,準確把握對象。將貧困農村人口、城市周邊失地農民、兩後生均納入培訓範圍。在此基礎上,對九年級分流生實施兩步走,對少數完成轉移培訓計劃、考試考核合格、推遲就業又願意繼續深造的學員,經本人申請納入中職就讀,享受國家中職生補助,進而實現從短期培訓轉移到長期培訓的目標。

同時,為順應新農村建設的時代潮流,學校因地制宜,嘗試將農村農機操作手和農村實用技術人員納入培訓對象,嚴格准入關、對象選擇關、就業轉移本地關、政府督察關。

四、着眼學員實際,創新培訓內涵

1、注重產教結合。整個培訓過程中,學校嚴格實行三合一制度(教師與師傅合一,實習車間與教室合一,實習操作與生產加工合一),讓培訓的每一個環節都落到實處。

2、研發校本教材。參加勞動力轉移的學員,大多知識水平低,市場上一般通行的教材並不適用,為此,學校根據情況自編適合農民工的教材。農民工教材,只講怎麼做,不講為什麼,讓學員學到實際操作技能。

3、聘請高能高技教師。學校從廠企高薪聘請、引進重實作、操作能力強的專業教師,並與訂單企業聯手,實施校企聯合,由訂單企業派遣老師,實行定向定專業培訓。學員技能學習針對性強,畢業後即安置到企業就業,從而實現了培訓就業一體化。

4、教學重點體現技能。在培訓課時安排上,學校側重技能實作,將實作課與理論課學時按3:1安排。理論課主要講解法律常識及就業常識,讓學員學有所用。

五、逗硬考試考核、提高培訓質量

學校採取“學校+扶貧辦+勞動安監”相結合的方式,嚴格檢測培訓學員。理論考試由學校出題,技能考試由扶貧辦、勞動安監、學校聯合進行,嚴格考試製度,檢測合格後實名填券。保證了培訓質量,確保參培學員學到過硬技術。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xx職業技術校勞動力轉移培訓正處在發展攻堅階段,如辦證費用偏高、學員脱產學習生活費用負擔等問題還亟待解決。2009年學校將更加註重專業設置和培訓質量,為地震災區培養合格技術人才,大力推進返鄉農民工培訓進程,着眼於優質發展,着力於內涵發展,努力開拓,不斷探索創新,全面協調推進學校勞動力轉移培訓發展的各種內外力量,辦好國家示範基地,為地區經濟快速和諧發展作出新貢獻。

職業培訓可以使更多的無業工作人員學習新的技能知識,在不斷的前進中得到更多的進步,在學習到新的技術之後,可以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也為自己的將來闖出了一片新的天地,這才是我們職業培訓的最終目的,讓更多的人才走上社會,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小康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vlyy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