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地質災害治理報告(精選3篇)

地質災害治理報告(精選3篇)

地質災害治理報告 篇1

按照《州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辦公室關於轉發的通知》相關要求,我縣高度重視,綜合施策、強力督辦、立即整改。現將整改情況報告如下:

地質災害治理報告(精選3篇)

一、項目整改基本情況

(一)項目數量

縣重大地質災害項目共計90個,其中非災後重建地災治理項目10個,“4.20”災後重建地災治理項目44個(其中縣38個、海螺溝6個),“11.22”災後重建項目36個(其中縣25個、海螺溝11個)。

(二)項目進度

截至目前,我縣共計54個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已全部完成施工,(其中未初步驗收項目2個,已初步驗收合格正準備竣工決算項目43個,正在辦理竣工決算項目9個);正在開工建設7個,未開工項目29個(均為“11.22”災後重建項目)。

二、整改措施

(一)抓管理、保安全。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制訂施工單位及監理單位的管理方案,要求施工、監理單位必須按照相關要求,建立健全項目管理的相關制度,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安全管理、考勤管理,特別是主汛期即將來臨,各項目部務必確保汛期工程安全、人員安全等。

(二)抓進度、保質量。為加快各工程項目實施進度,按照實際工作難度和工作情況,整合人力資源,配置現場代表人員,積極與項目所在地鄉鎮、村組加強協調、溝通工作,保障項目順利進場施工。同時通過監理、當地羣眾、業主大力監督,保證項目質量第一。

地質災害治理項目關係到廣大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我縣將按省、州上級部門工作部署,把此項工程作為“生命工程”,借鑑各兄弟縣的工作經驗,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明確工作思路,細化工作方案,加快推進項目實施進度,確保災後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地質災害治理報告 篇2

山西是產煤大省,全省91個縣(區、市)的小煤礦絕大部分是縣以下的煤礦,多數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省煤礦發展迅猛,最多時有10000多座小煤礦。長期以來,煤礦多、分散的格局和粗放落後的礦業經濟增長方式給山西帶來了嚴重後果,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已直接影響到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當地居民的生存環

境。

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

以沙峪煤礦為例,沙峪煤礦礦區範圍內分佈着4個行政村,農業人口20xx餘人。礦區內溝谷發育,地形破碎,土地較貧瘠,受採煤的影響,使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土地退化、荒蕪、房屋裂縫、水源乾枯等環境地質問題日益突出,居民的基本生存條件受到嚴重威脅。煤炭的大規模開採造成了對礦山環境的較大破壞,採空塌陷、地面裂縫、區域地下水位下降、煤矸石堆放、礦坑排水等一系列地質災害和地質環境問題相繼發生和出現。

沙峪煤礦是一個具有34年開採歷史的集體礦山,採掘生產機械化程度中等,回採率達65%,累計原煤產量110萬,t採動面積約2.6km。採煤活動對礦山地質環境的破壞和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地下水位下降

據調查,沙峪煤礦現採*煤,礦坑排水主要來自其頂板(多層)砂巖裂隙水,達300~500m3/d,由於其集中排放,改變了地下水運移狀態,周邊地下水向井下巷道匯流,地下水位呈下降趨勢,使煤層之上含水層儲水結構遭到破壞。礦區中部出露於二疊系石盒子組砂巖中的1眼天然泉以及各村中8處水井,淺層均先後乾枯,使礦區內的村莊、居民及大小牲畜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響。而礦坑排水大多數直接排放,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

2、採煤引發的地面裂縫、塌陷等地質環境問題

沙峪煤礦採用長壁式採煤法,全冒落頂板管理,回採率65%以上,煤礦投產34年來,採動面積達2·6km2,因井田地處低—中山區,地表大面積黃土覆蓋,鬆散層厚度30~70m。據實地調查,在採空影響範圍內發現地裂縫20餘處,礦區內部分民居於1997年末開始出現地裂縫,地裂縫寬度1·5~2cm,最大降幅1cm,最大寬度5cm。農田中也可見到多條地裂縫,寬度10~20cm,最大降幅15cm,最大寬度38cm。採空塌陷面積達0·1km2,造成33·3hm2土地破壞,房屋輕微破壞51間,嚴重破壞32間,給當地居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極大危害。

3、煤矸石堆放的潛在危害

據相關資料,煤矸石對環境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點:

1)煤矸石自燃對環境的污染

據統計,我國大約有1/3的矸石山發生過自燃,放出大量的so2、h2s、co、co2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並伴有大量煙塵,對礦區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2)煤矸石對水體和土壤的污染

煤矸石經雨水淋溶進人水域或滲入土壤,會影響水體和土壤,並被植物根部所吸收,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造成農業減產,同時還會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危及人類健康;

3)矸石山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

矸石山堆積過高,坡度過大,就容易造成滑坡;由於降雨等作用使得矸石山的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時便可能形成泥石流。

沙峪煤礦現有廢石堆放場2處,分別堆放於主井口西側的山坡和風井附近的溝谷中,堆放量分別為8萬立方米、12萬立方米,形成了約38°的鬆散邊坡。高度分別達12~20m、8~10m。廢石堆放既壓佔土地,破壞植被,又存在引發相關地質災害的隱患。主井口附近的廢石堆距東-夏公路僅10~15m,在極端暴雨條件下極可能形成滑坡,嚴重威脅過往車輛、行人安全。風井附近廢石堆距風井約10m,在極端暴雨條件下極可能形成泥石流,從而對風井造成毀壞,給煤礦安全生產帶來極大隱患。廢石露天堆放,在降水淋濾下還會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二、治理與恢復方案

1、避讓搬遷

由於煤礦的多年開採,採空塌陷面積達0·1km2,造成村民房屋不同程度的破壞,目前塌陷還在不斷擴大。村莊地下淺層水疏幹,人畜吃水困難,對村民生命財產均造成威脅,需採取部分避讓搬遷方式進行治理。選取的新村址範圍內地形地貌較好,有一定量的地下水資源,可基本滿足當地人畜用水。耕地、植被情況較好,水土流失輕微,僅有挖方量較小的交通、居住、耕作方面的人類工程活動,交通方便,無採空區、地面裂縫、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適宜建築。

2、採空塌陷、裂縫的治理與恢復耕地

首先清理舊村莊,用推土機推平,通過壓道機、推土機和運送汽車往復壓實,及時覆蓋黃土。對因採空塌陷造成破壞的耕地採用人工或機械方式進行填埋(夯實)裂縫和陷坑,平整田面,因地制宜,修築相應的田間道路及排水工程,並在各級梯田的外邊緣修築護田堤,控制水土流失,保護壩田,恢復農田的耕種功能。土地復墾後,耕作層的土壤大部分變為生土,不利於作物的生長,需要在深翻的同時,配方施肥,培肥土壤。同時,為了保持人工土壤中的水分,宜儘量在其底部回填約0.5m的亞粘土或粘土,形成人工隔水層,然後再回填亞砂土。恢復

耕地後種植一些抗旱性強的鄉土植物。

3、煤矸石堆放場的治理

沙峪煤礦每年矸石排出量1萬~1·5萬,t現在較大的'煤矸石堆放場2處,累計堆放量20萬立方米,本次治理工程擬修築一條煤矸石壩,並將殘餘煤矸石堆進行平整,表面覆蓋0.5m黃土,然後種草植樹,儘可能減輕或消除對生存環境、生態環境的危害。

4、修建迴風豎井地下儲水倉,解決居民人畜用水

區內奧陶系巖溶水埋藏深,富水性不均勻,施工深井風險較大,增設井下儲水倉將新施工的迴風豎井井下排水作為供水水源加以利用,既避免水資源浪費,又降低了施工深井帶來的風險。同時,可滿足礦區居民供水。

20xx年4月,沙峪煤礦在草橋村閆家莊北約600m的溝谷中新建迴風豎井,豎井垂直深度402m,在84·80-90·91m和156·63-159·14m穿過兩層砂礫石層,地下水微具承壓性,鬆散層之下2#煤層之上的k10(厚2·62m)、k9(厚6·99m)、k8(8·39m)砂巖中均含有豐富的地下水,水質良好,豎井揭露上述含水層後,排水量較為穩定,枯水季節450m3/d,雨季過後600m3/d。為使礦區村民吃上衞生方便的自來水,可在迴風豎井井底修建井下主、付儲水倉各1個,配套建設井下泵房及管道倉,用於儲存上述含水層中的地下水,並配套建設井上蓄水池、鋪設供水管道,解決藺家莊、曹家莊、閆家莊、韓家莊4個村的人畜用水。

三、治理工程工程量

1、農田整治與恢復

對已破壞的60hm2農田進行整治與恢復,復墾工程程序及標準為:

①將田面陽土剝離集中堆放一邊;

②農田內塌陷、裂縫填平、夯實;

③田面平整,田面平整為梯田形式,梯田單級高差宜根據地形變化而定,一般控制在2~5m之間,各級梯田田面基本保持水平,並向內側略有傾斜。

④因地制宜,修築相應的田間道路及排水工程;

⑤在各級梯田的外邊緣修築護田堤,控制水土流失,保護壩田;

⑥地表覆蓋陽土,厚度0·5m以上,並適度壓實,覆蓋土壤ph值為7~8·5[3]。

2、煤矸石的整治

採用漿砌石修築一條煤矸石壩,壩長205m,高6m,頂寬1m,底寬2·85m,外側坡角約72°,基礎底寬4·9m,頂寬3·65m,內外側坡度均為72°,深2m,砌築石方4120·5m3。在煤矸石壩下部預留三排排水孔,最下一排位於壩體底部,每兩排排水孔之間的垂向距離為1m,每兩個排水孔之間的水平距離為1·5m,三排排水孔呈“梅花形”佈置,基礎開挖動用土石方2173m3。將殘餘煤矸石表面整平、壓實,覆蓋厚約0·5m黃土,然後進行種草、植樹,預計土方工程5000m3,樹苗10000株。

3、迴風豎井井底儲水倉及供水配套

(1)、迴風豎井井底儲水倉

區內奧陶系巖溶水埋藏深,富水性不均勻,施工深井風險較大,增設井下儲水倉將新施工的迴風豎井井下排水作為供水水源加以利用,既避免水資源浪費,又降低了施工深井帶來的風險。同時,可滿足礦區居民供水。

迴風豎井井下儲水倉的井下平面佈置由煤礦實施,必須做到既保證井下排水(來自煤層之上含水層)不受採煤的污染,又不影響煤礦正常生產。

本工程設井下主、付儲水倉各1個,配套建設中央水泵房,管道倉和水泵房繞道倉。主、付儲水倉及中央水泵房、管道倉、水泵房繞道倉的斷面形態均為門洞形(下部為矩形,上部為拱形)。主、付儲水倉長分別為113·8m和52·3m,橫斷面下部矩形寬3·6m、高1·8m,上部拱形半徑為1·951m,拱高1·2m(圖3);中央水泵房長17m,下部矩形寬4m,高1·8m,上部拱形半徑為2·168m,高1·2m;管道倉和水泵房繞道倉長分別為22·6m、33·6m,下部矩形寬為2·5m,高1·7m,上部拱形半徑為1·355m,拱高0·8m。以上工程均採用機械挖掘成倉,倉壁噴厚200mm的混凝土倉壁,工程量見表2。

(2)、供水配套工程

①配套深井泵1台(揚程400~500m),地面多級泵2台(揚程150m)。

②配套4寸供水管道4200m。

③修築井口蓄水池1個,高位蓄水池3個,容積分別為800立方米和400立方米。

④配置150kw專用變壓器一台。

四、工程經費預算與工期

1、工程經費預算和工期

根據上述工程量,沙峪煤礦礦山環境整治與恢復工程共需經費479·44萬元[4](表3)。沙峪煤礦礦山環境整治與恢復工程工期共需1年。

五、地質災害的預防

綜上所述,煤炭開採所引發的地質災害直接危害了礦區居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地質災害的產生和延續,使人們無法安居樂業,治理災害的工程量巨大,耗資不菲,工期較長。在煤炭開採之前對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進行預測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對於有可能產生的災害應遵循“以防為主,避讓和治理相結合”的方針。在煤炭開採過程中,對於可能產生地面蹋陷及地裂縫等地質災害的煤礦,可採取特殊的開採方法和頂板管理措施,以防止或減少地面塌陷地地裂縫等地質災害的產生,對塌陷的地表隨時進行綜合治理,以恢復和進一步改善礦區環境質量,使治理後的環境比原有環境質量更好。

近年來,我國礦山環境保護法不斷完善,煤炭開採技術日益進步,由於煤炭開採而引發的地質災害將會逐漸減少,隨着科技的進步,煤矸石亦可完全利用為充填開採或可再生資源,減少污染,促進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地質災害治理報告 篇3

(一)前言

地質災害治理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工程涉及削方、錨固工程、支擋工程、護坡工程、排水工程等,這些工程施工容易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怎樣提高環境管理水平,採取有效措施,從根本上控制和防止施工污染帶來的危害,將施工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本文就地質災害治理施工環境管理及措施進行了探討,對加強地質災害治理施工環境保護具有指導意義。

(二)建立環境保護體系

施工企業在施工過程中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做好施工區域的環境保護工作,對施工區域外的植物儘量維持原狀,防止由於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區附近地區的環境污染。積極開展塵、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廢碴、生活污水和施工廢水,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活動給周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

施工企業應建立由項目經理領導下,生產副經理具體管理、各職能部門(工程管理部、物資部、質量安全部等)參與管理的環境保護體系。其中工程管理部負責制定項目環保措施和分項工程的環保方案,解決施工中出現的污染環境的技術問題,合理安排生產,組織各項環保技術措施的實施,減少對環境的干擾;質量安全部督促施工全過程的環保工作和不符合項的糾正,監督各項環保措施的落實;其它各部門按其管轄範圍,分別負責組織對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培訓和考核,保證進場施工人員的文明和技術素質,嚴格執行有毒有害氣體、危險物品的管理和領用制度,負責各種施工材料的節約和回收等。

(三)建立環境保護措施

施工單位在施工前要編制詳細的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保護措施計劃,根據具體的施工計劃制定出與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環境污染的措施,認真作好施工區和生活營地的環境保護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區附近地區的環境污染和破壞。

質量安全部全面負責施工區及生活區的環境監測和保護工作,定期對本單位的環境事項及環境參數進行監測,積極配合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施工區和生活營地進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專項環境監督監測。

1.防止擾民與污染措施

(1)工程開工前,編制詳細的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保護措施計劃,施工方案儘可能減少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2)與施工區域附近的居民和團體建立良好的關係。可能造成噪音污染的,事前通知,隨時通報施工進展,並設立投訴。

(3)採取合理的預防措施避免擾民施工作業,以防止公害的產生為主。

(4)採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運輸的物料進入場區道路和河道,並安排專人及時清理。

(5)由於施工活動引起的污染,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2.保護空氣質量措施

(1)減少開挖過程中產生大氣污染的防治措施。儘量採用鑿裂法施工,工程開挖施工中,表層土和砂卵石覆蓋層可以用一般常用的挖掘機械直接挖裝,對巖石層的開挖儘量採用鑿裂法施工,或者採用鑿裂法適當輔以鑽爆法施工,降低產塵率;濕法作業。鑿裂和鑽孔施工儘量採用濕法作業,減少粉塵。

(2)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在水泥、粉煤灰運輸裝卸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密封狀態,並由密封系統從罐車卸載到儲存罐,儲存罐應安裝警報器,所有出口配置袋式過濾器,並定期對其密封性能進行檢查和維修。

(3)混凝土拌和系統防塵措施。混凝土拌和樓應安裝除塵器,在拌和樓生產過程中,除塵設施同時運轉使用。制定除塵器的使用、維護和檢修制度及規程,使其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4)機械車輛使用過程中,加強維修和保養,防止汽油、柴油、機油的泄露,保證進氣、排氣系統暢通。

(5)運輸車輛及施工機械,使用0柴油和無鉛汽油等優質燃料,減少有毒、有害氣體的排放量。

(6)採取一切措施儘可能防止運輸車輛將砂石、混凝土、石碴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區場地上,安排專人及時進行清掃。場內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暢通,並經常檢查、維護保養。晴天灑水除塵,道路每天灑水不少於4次,施工現場不少於2次。

(7)不在施工區內焚燒會產生有毒或惡臭氣體的物質。因工作需要時,報請當地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採取防治措施,方可實施。

3.加強水質保護

(1)砂石料加工系統生產廢水的處理。生產廢水經沉砂池沉澱,去除粗顆粒物後,再進入反應池及沉澱池,為保護當地水質,實現廢水回用零排放,在沉澱池設置調節池及抽水泵,將經過處理後的水進入調節池儲存,採取廢水回收循環重複利用,損耗水從河中抽水補充,與廢水一併處理再用。在沉澱池附近設置幹化池,沉澱後的泥漿和細沙由污水管輸送到幹化池,經幹化後運往附近的渣場。

(2)混凝土拌和樓生產廢水集中後經沉澱池二級沉澱,充分處理後回收循環使用,沉澱的泥漿定期清理送到渣場。

(3)機修含油廢水一律不直接排入水體,集中後經油水分離器處理,出水中的礦物油濃度達到5mg/l以下,對處理後的廢水進行綜合利用。

(4)施工場地修建給排水溝、沉沙池,減少泥砂和廢渣進入江河。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組織的排水。土石方開挖施工過程中,保護開挖鄰近建築物和邊坡的穩定。

(5)施工機械、車輛定時集中清洗。清洗水經集水池沉澱處理後再向外排放。

(6)生產、生活污水採取治理措施,對生產污水按要求設置水溝塞、擋板、沉砂池等淨化設施,保證排水達標。生活污水先經化糞池發酵殺菌後,按規定集中處理或由專用管道輸送到無危害水域。

(7)每月對排放的污水監測一次,發現排放污水超標,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實質性影響,立即採取必要治理措施進行糾正處理。

4.加強噪聲控制

(1)嚴格選用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施工機具。儘可能選用低噪聲設備,對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運輸車輛以及打樁機、混凝土振搗棒等施工機械提前進行噪聲監測,對噪聲排放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機械,進行修理或調換,直至達到要求。加強機械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降低施工噪聲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2)加強交通噪聲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車輛運輸時間,限制車速,禁鳴高音喇叭,避免交通噪聲污染對敏感區的影響。

(3)合理佈置施工場地,隔音降噪。合理佈置混凝土及砂漿攪拌機等機械的位置,儘量遠離居民區。空壓機等產生高噪聲的施工機械儘量安排在室內或洞內作業;如不能避免須露天作業,應建立隔聲屏障或隔聲間,以降低施工噪聲;對振動大的設備使用減振機座,以降低聲源噪聲;加強設備的維護和保養。

5.固體廢棄物處理

(1)施工棄渣和生活垃圾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為依據,按設計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棄渣場。

(2)做好棄渣場的綜合治理。要採取工程保護措施,避免渣場邊坡失穩和棄渣流失。按照批准的棄渣規劃有序地堆放和利用棄渣,堆渣前進行表土剝離,並將剝離表土合理堆存。完善渣場地表給排水規劃措施,確保開挖和渣場邊坡穩定,防止任意倒放棄渣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以及影響其他承包人的施工和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

(3)施工後期對渣場坡面和頂面進行整治,使場地平順,利於復耕或覆土綠化。

(4)保持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衞生,在施工區和生活營地設置足夠數量的臨時垃圾貯存設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將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場,按要求進行覆土填埋。

6.水土保持

(1)按設計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因堆料、運輸或臨時建築而佔用合同規定以外的土地,施工作業時表面土壤妥善保存,臨時施工完成後,恢復原來地表面貌或覆土。

(2)施工活動中採取設置給排水溝和完善排水系統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壞植被和其它環境資源。合理砍伐樹木,清除地表餘土或其它地物,不亂砍、濫伐林木,不破壞草灌等植被;進行土石方明挖和臨時道路施工時,根據地形、地質條件採取工程或生物防護措施,防止邊坡失穩、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做好棄渣場的治理措施,按照批准的棄渣規劃有序地堆放和利用棄碴,防止任意倒放棄渣阻礙河、溝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7.生態環境保護

(1)儘量避免在工地內造成不必要的生態環境破壞或砍伐樹木,嚴禁在工地以外砍伐樹木。

(2)在施工過程中,對全體員工加強保護野生動植物的宣傳教育,提高保護野生動植物和生態環境的認識,注意保護動植物資源,儘量減輕對現有生態環境的破壞,創造一個新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不捕獵和砍伐野生植物,不在施工區水域捕撈任何水生動物。

(3)在施工場地內外發現正在使用的鳥巢或動物巢穴及受保護動物,妥善保護,並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4)施工現場內有特殊意義的樹木和野生動物生活,設置必要的圍欄並加以保護。

(5)在工程完工後,按要求拆除有必要保留的設施外的施工臨時設施,清除施工區和生活區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廢棄物,完成環境恢復。

8.文物保護

(1)對全體員工進行文物保護教育,提高保護文物的意識和初步識別文物的能力。認識到地上、地下文物都歸國家所有,任何單位或個人不能據為己有。

(2)施工過程中,發現文物(或疑為文物)時,立即停止施工,採取合理的保護措施,防止移動或破壞,同時將情況立即通知業主和文物主管部門,執行文物管理部門關於處理文物的指示。

(四)結語

施工工地的環境保護工作不僅僅是施工企業的責任,同時也需要業主的大力支持。在施工組織設計和工程造價中,業主要充分考慮到環境保護因素,並在施工過程中進行有效監督和管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9ypn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