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最新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通用16篇)

最新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通用16篇)

最新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1

一、問題

最新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通用16篇)

(一)資金難充足。

一是銀行惜貸。由於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不夠完善,企業與金融機構信息不對稱,以及徵信工作的不全面,造成銀行鉅額儲蓄不敢放貸,大量具有發展潛力、有行業優勢、有廣闊市場和受專業政策支持的企業“望儲興歎”,很多好的項目和新開發的產品只能“胎死腹中”。如朝陽紡織20xx年因棉花收購旺季資金不足,致使企業放棄了一半的訂單生產計劃,企業因原料不足只能半停產半開工運行;環星油脂加工企業,因缺1000萬元資金,致使日產100噸的擴規項目擱淺,造成數百萬元配套生產裝置作廢的損失;鴻新食品和世貿公司因柑桔採摘旺季和龍蝦收購旺季無資金,致使與外商簽訂的出口合同不能按時足量交貨,造成近百萬元違諾賠償損失和信用損失。二是擔保運作不到位。由於鑫源亨信兩家擔保公司面世伊始,資本金不足,運作經驗不足,謹慎觀望有餘,配套風險機制也不健全,致使信用擔保對多數企業而言不過是“畫餅充飢”而已。

三是利用資本市場融資輔導培訓不夠。時至今日,在xx100多家規模企業中,尚無一家上市公司,就連在中小板上市融資的企業也沒有1家,這對一個平原工業強市來説是一個遺憾,但境內的優質公司和優質資產卻並不少見。以酒業為例,今年按淨資產1元增資擴股以後,股本總規模可達到1億股以上,以日前滬深股市二級市場白酒類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盤價作參照,每股發行價格價如果定在10元以上(以酒業的高收益、高成長性應該還不止這個價),那麼一次性融資額至少在20億元以上,(國有股部分一次性可變現4億元左右);如果將酒業的協作配套企業整合捆綁上市,則上市融資額還要遠遠高於這個數,況且這些資金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也不需要還本,因此,日前迫切需要上級有關部門加強對我市有條件的企業通過進行上市融資輔導,爭取一兩家企業上市獲得發展資金。

(二)競爭難公平。

一是打假難。xx大麴系列白酒已獲省多年的著名商標,且已獲得國家馳名商標司法認定,品牌凝聚了無數人的辛勤和智慧,也付出了巨大代價,但在省內不少的地方,不法生產廠家走“假冒偽劣”的捷徑,打着牌子或仿照的品牌到處招搖撞騙,既損害了品牌形象,又造成了酒業巨大的直接經濟損失。據不完全統計,撇開宜昌市境內幾家假冒廠家不談,僅隨州曾都區一個製假窩點,年仿製品達20萬件以上,給酒業造成500萬元的損失。棗陽、武漢、襄樊的仿製品也分別達到幾萬件到幾十萬件。今年初酒業打假辦在武漢一次就查出假冒包裝物上百萬件,十堰、孝感、神農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假冒現象。此外,省外河南、湖南假冒品也開始氾濫,查處難度更大。

二是價格競爭不公。以南輝電子為例,南輝電子與宜都東陽光公司的產品、技術、管理及規模在全國化成箔同行業中所佔權重都比凱普鬆電子要大,但在市場上競爭不過凱普鬆,其根本原因就是凱普鬆的同類產品在市場的銷價遠低於南輝和東陽光的價格。業內人士都知道,電價成本在化成箔總成本構成中佔有40以上的比重,而凱普鬆生產用電價格每千瓦時僅有兩角多,只有南輝電價的一半。

三是市場壁壘重重。我們的白酒、啤酒、化肥、水泥等骨幹企業的產品,在很多地方限制進入,已經進入了的又限制銷售,地方封鎖嚴重,亟待形成一個規範透明的省內統一市場秩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平競爭。

(三)效益難提高。

一是資源匱乏。境內既無旅遊資源,又無煤礦、磷礦、石油及其它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也無電力資源,發展工業先天不足,成本昂貴。以助力水泥為例,與周邊兄弟縣長陽三源水泥廠相比,三源水泥廠以300萬元買斷了礦山5年的經營權,每年的礦石總成本是60多萬元,按日前年產量60萬噸計算,每噸礦石成本僅有1元,加上該廠建在礦山邊,投料皮帶傳輸機就接在礦山上,運輸裝卸費為零;而我們的助力每噸礦石購進價是13元,每噸到廠運費是15元,合計為28元,與三源水泥廠每噸1元的成本相比,排除長陽本地有小水電的電價優勢和生產環節費用、助力水泥每噸成本要高二十多元,佔每噸銷價的10以上。這對於微利的水泥行業來説,提高效益談何容易?我們的三寧化工所需的磷礦石也是一樣受制於人,省化的用煤同樣也需要長途運輸,費用都相當高。

二是原材料漲價帶動勞動力漲價。煤、電、油、水、運輸價格不斷上揚,人員工資上漲,使企業的綜合成本不斷抬升,利潤空間遭到擠壓,很多企業只能在微利和虧損邊緣上掙扎。

三是宏觀調控乏力。隨着市域經濟民營化,市場主體大多為民營(個體)企業,企業行為自主性、隨意性增強,主管部門難以實施計劃指導等調控措施;調控手段也逐漸弱化,經濟主管部門手裏沒有掌握企業需要幫助的諸多調控手段,如沒有配置煤電油水資源及土地、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功能;市場經濟條件下光靠行政手段管理經濟已經收效不大,需要創新新形勢下指導與服務企業的新方式。

二、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服務經濟的本領。

一是牢固樹立全局觀念,自覺做到思想和行動與上級保持高度一致;二是不斷地跟上時代步伐,更新知識結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三是注重調查研究,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四是嚴於律己,樹立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為企業和基層服務不吃拿卡要;五是強化團結,加強各部門間的溝通,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六是加強幹部職工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綜合素質,增強為指導基層服務企業的本領。培養一支思想過硬、政治合格、業務精通、勇於創新、年富力強的經濟管理幹部隊伍;七是堅持三個文明一起抓,始終經堅持黨的先進性教育,堅持政務公開,轉變工作作風,優質服務於縣域經濟建設。

(二)依法行政,改善發展環境。

一是依法加強對全市廣大中小企業負擔的監督,有效防止“三亂”反彈;二是完善為廣大中小企業開展全方位服務的綜合服務體系,切實幫助企業排憂解難;三是引導企業健康運行,提供配套基礎設施和協調解決資金、勞力、能源原材料等實際問題。

(三)繼續堅持實施“一主三化”的方針,繁榮民營經濟。

一是在全市已基本實現民營化的基礎上,不斷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更寬廣的投資領域,發展非公經濟;二是積極推進中石化等中省國有企業主輔分離,加盟民營經濟;三是結合行政事企單位改革分流,制訂寬鬆政策,鼓勵分流人員“下海”創業,興辦民營機構。

(四)堅定不移走“以工興農,工農互動”新型工業化之路。

一是繼續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促進農業產業化,充分利用豐富的糧棉油果菜等農產品資源優勢,做大做強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配套基地建設,促進農產品增產增收和轉化增值;二是繼續大力發展產業集羣和推進企業集聚,實現集聚地基礎設施等城鎮公共資源共享,促進農村城鎮化;三是依託規模工業企業中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的帶動作用及廣大中小企業的後勁作用,繼續擴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維護社會穩定,開拓農村市場拉動經濟增長。

(五)進一步扶優壯強,支持各類企業快速發展壯大。

一是持優勢產業,對受國家產業政策支持,對科技型、消費類工業,骨幹企業,利用税收槓桿,加大價格、土地、環保等政策傾斜力度,支持做大做強;二是扶持成長性強的各類中小企業,做到既抓大又不放小,支持把小企業做成中型企業,把中等企業做成大企業,力爭有更多的中小企業進入省“雙百”工程和宜昌市“雙50”工程之列;三是扶持地方特色鮮明的板塊經濟,對白洋的磷化工及建陶板塊,七星台的油脂加工板塊,問安的化纖板塊,董市的化肥與建材板塊,安福寺的果蔬加工板塊,開發區的醫用紡織板塊等,要順水推舟,擴大規模,創建品牌,樹立聲譽,轟動全省全國。

(六)解放思想,加快發展步伐。

一是要克服驕傲自滿的思想,在發展意識上不坐井觀天,在發展觀念上不固步自封,在發展措施上不小打小鬧,大手筆、高速度、高質量發展經濟;二是要善於吸收外地或先進縣市的經驗,向宜都、夷陵兄弟市(區)靠攏,向仙桃、潛江、天門等先進縣(市)看齊。向沿海發達地區取經,進一步加大我市工業佔GDP的比重;三是要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不要只看到缺礦產資源,缺旅遊資源等軟肋,不要只看到沒有位居中部崛起支點位置的武漢城市羣和武漢經濟圈內,更多應看到自己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稟賦,利用已形成的農產品加工優勢和產業化龍頭企業優勢,爭取中部崛起優惠政策,加快發展。

(七)注重商務,形成新增長點。

一是要依託城市現有商業網點,大力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及現代大物流、大流通業,鼓勵民間資金和温州等外來投資者建星級酒店、建大超市、建綜合市場,刺激城市高檔消費,把水陸鐵空交通優勢轉化為現實的商貿物流集散的經濟優勢;二是要依託兩個“試點”,即商務部試行的“萬村千鄉”工程和新農村“信福工程”,開拓農村市場,挖掘農村消費潛力,擴大工業品下鄉,拉動經濟增長;三是要調優出口產品結構,加大出口產品科技含量,進一步佔領國際市場,主要加大勞動密集的醫用紡織品、原材料低廉型的食品罐頭、高科技型的精細化工產品的生產量,擴大自營出口權,爭取更多的國際市場份額。

(八)擴大招商,培植髮展後勁。

一是以工業園區招商,利用園區的公共設施和已有的核心企業優勢,吸引上下游企業延長產業鏈,或集聚更多的相關企業入園,形成產業集羣;二是以商招商,依靠已引進的外來投資者,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優質的服務質量贏得外商的口碑、讚譽,以此説服外商更多的同夥前來投資興業;三是以精品名牌招商,利用已獲得的省優部優國優品牌及國家馳名商標品牌、出口創匯品牌、專利產品等,宣傳形象,擴大知名度,促進諸多有識之士前來共同謀求更大發展。

(九)加強綜合服務,提高企業自我發展能力。

一是加大信貸資金支持,繼續為全市各類企業牽線搭橋,把科技成長型、骨幹龍頭配套型、資源深加工型、勞動密集型、出口創匯型等類企業向金融部門推介,爭取政策性貸款以及各種專項資金的扶持;二是儘快啟動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和兩個擔保公司的擔保業務,支持成長型企業和產業化龍頭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三是突破融資難題,積極爭取酒業、三寧、開元等有條件的企業股票上市或發行債券,打破工業強市無上市公司的尷尬,通過全社會融資擴大企業在全國全球的知名度,同時獲得鉅額融資,以加快自我發展。四是網絡各類技術拔尖人才,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財政要安排一定數額的專項資金,或高薪聘請急需高檔人才,或高額獎勵新工藝、新產品、名優品牌研發者,或用以培訓專業技術人才;五是加強領導,分工協作,形成發展經濟的合力。各部門要進行專項分工,做到責任明確,市領導要全員上陣,對口掛點到某一企業;經濟主管部門要搞好綜合協調,全面搞好指導服務,真正成為企業和企業家的代言人。

最新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2

一、xx鄉農村經濟基礎薄弱,農村經濟來源單一,收入不穩定。由於畜牧養殖和外出打工分別佔農民人均現金毛收入的35.6%、32.64%,一但畜牧養殖業和外出務工出現問題,就會直接影響當年農民的現金收入。如20xx年受國際金融和豬流感事件的影響,xx鄉生豬出欄價格從20xx年的8元/斤降至20xx年上半年的4元/斤,仔豬出欄價格從20xx年的18元/斤降至20xx年上半年的5元/斤。由於生豬、仔豬出欄價格降幅過大,且生產成本並沒有下降,因此養殖户20xx年上半年養殖越多虧損越大,部分養殖户不得不放棄養殖外出務工,留下來的也不得不大量削減養殖數量,只保留部分母豬。外出務工收入20xx年上半年呈下降趨勢。據49.1%的外出務工家庭反映,外出務工子女20xx年上半年匯款回家的很少,沒有活幹,工廠時常停工,主要還是受國際金融的衝擊。

二、人患大病、大牲x生病死亡、生豬市場價格波動大、高等教育成本過高仍是導致農民反貧的主要原因。調查中10人認為家中有人長期生病或大牲x生病死亡是導致家庭反貧的主要因素,佔調查户的8.9%;6人認為生豬市場價格波動大是其反貧的主要因素,佔調查户的5.4%;3人認為高等教育成本過高是導致其反貧的主要因素,佔調查户的2.7%。

三、農村農業基礎設施不足和落後。調查中13人建議政府加大對農業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佔調查人口的11.6%。20xx年至20xx年上半年,xx鄉新建成的水利溝渠共計5.8千米,目前xx鄉農田水利溝渠待建和需維修的仍有175.5千米。耕地多是小梯田或斜坡,面積小不利於機械作業,仍屬於牛馬農耕生產。四、農村交通落後。雖然全鄉5個村基本實現了通村公路,但路況差,目前連五級鄉村公路標準都還沒有達到,客運車輛不能通行,只能通行普通農用車輛,路況十分惡劣,24公里的通鄉村公路就要花1.5小時才能走完,20xx年到20xx年上半年沒有整個鄉村公路投入的維修資金不到10000元。76個村民組仍有21個組沒有通公路,農民生產生活仍是靠肩挑馬馱運輸。

五、農民缺乏先進的勞動技能。調查中有28人建議政府加強對農民先進生產技術培訓力度,佔調查人數的34%。目前,xx鄉有在冊一户一技能人數為592人,佔總人口的7.3%,但多是以普通農業生產技術為主,如生豬養殖户中,真正掌握先進生豬養殖生產管理技術且能長期發展並賺錢不足10户,而大多數仍是傳統養殖模式,不善於學習和接受別人先進的養殖模式,一但生豬價格出現較大波動,生產就出現虧本。

六、鄉鎮農技部門人才嚴重缺乏,沒有發揮應有的技術指導作用。20xx年xx鄉畜牧獸醫站、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機技術推廣站分別有編制2人、3人、2人,但截止20xx年上半年,三個站在冊人數為零。xx鄉農業生產和畜牧養殖在沒有技術員指導下只能靠傳統經驗生產,先進農業技術、畜牧業技術得不到推廣利用,農業、畜牧業技術服務落後嚴重製約xx鄉農村經濟發展。

七、鄉鎮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上投入不足,養殖協會沒有發揮作用。是以保護青山綠水,發展畜牧養殖和生態農業為目標,以開發森林探險遊觀光遊為思路的鄉鎮。在上世紀九十年代,xx鄉林業收入佔全鄉財政收入的30%以上,林業收入佔農民家庭收入的60%以上。20xx年xx鄉全面開始了天然林禁伐,從那時起在保護青山綠水方面,政府採取了許多行政措施,如控制砍伐指標減少數量,加大打擊亂砍濫伐力度,在森林防火上下功夫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青山綠水是保住了,但農民的經濟收入來源也沒了。如何實施“東羊西豬”大力發展畜牧業,如何搞特色養殖、種植,創建生態農業,使農民從農業結構調整中重新得到穩定的收入,本世紀以來幾屆鄉黨委、政府以資金扶持少數養殖户,組織部分養殖户學習培訓先進養殖技術,積極開展畜牧疫情春防、秋防等服務,為畜牧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由於鄉政府本身就屬吃飯財政,沒有財政收入,在對畜牧業養殖發展、生態農業的創建投入上也是杯水車薪。20xx至20xx年由於得到省直機關黨建扶貧工作隊的幫扶,xx鄉在畜牧養殖業投入上共投入了33.9萬元,主要用於改善養殖户的圈舍和購買優良品種,而其它年份卻沒有對畜牧養殖業的直接投入,20xx年也沒有這方面的資金,且在特種養殖、種植上政府幾乎沒有資金投入。xx鄉現有養豬協會一個,但多年來協會沒有後續資金投入,協會會員沒有開展活動,整個協會沒有在市場經濟中發揮作用,形同虛設。

一、轉變思想觀念,用市場經濟發展觀引導農村經濟發展。思路決定出路,鄉黨委、政府要帶頭轉變思想觀念,用市場經濟發展需求來引導農村經濟的發展,要加強對農村市場經濟知識的學習,要抽出時間下村進行調查研究,到周圍縣市調查瞭解農村市場,充分利用互聯網掌握農村市場信息需求,經過分析研究後用來指導農村農業的結構調整。要充分利用現代的傳媒網絡,加強對農民教育,使其從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發展觀轉變為市場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的市場經濟觀,為農村經濟發展壯大奠定基礎。

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交通、通訊、信息大通暢,農產品大流通。農村基礎設施的落後,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瞭解家底是鄉黨委、政府必須提前做好的工作,要派人提前做好鄉項目庫的建立,做好5年或10年鄉項目建設規劃,平時做好羣眾的思想宣傳,鼓勵羣眾投工投勞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同時要積極向上級政府部門爭取項目支持,充分發揮了當前“一事一議”項目的作用,做到施實一個,高質量完成一個,管理好一個,使其長期發揮經濟、社會效益。特別是在農村道路交通、水利基礎設施的後期管護上要引導村、組建立管護的制度,形成管護長效機制。要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未來旅遊業的開發聯繫起來,為將來旅遊業發展奠定好基礎。

三、加大農業先進技術培訓力度,創建典型示範,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農業技術水平,是其農業增產,經濟增收的重要途徑。鄉黨委、政府一要多方面引進農業先進技術人才,為農民提供技術報務;二要花錢聘請農業技術專家到鄉村,分期分批的對農民進行農業先進技術培訓;三要培養領頭雁,在技術、資金、市場信息上幫助示範户發展壯大,通過示範户帶動周圍的羣眾共同致富。四是要結合實際,發展市場需求的商品。如利用茶元、塘頭村高海拔氣候特點,在夏季大量種植冷涼蔬菜。

四、建立農村穩定的信貸體系、互助組織,帶動農村全面富裕,鼓勵土地流轉,為農業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打好基礎。在鼓勵現有農村信貸服務的同時,政府要教育好農民,要學會用明天的錢、用別人的錢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看準一個項目就應當大膽的把握時機嘗試一個項目;要拿出一定的資金作為農業發展基金,並且每年以百分之幾的遞增資金投入,為農民提供低息或貼息貸款服務,為暫時存在困難且又是好項目的農户解決燃眉之急,渡過難關20__年度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20__年度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要調動農民自身的潛力,指導其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如養豬專業合作社、養羊專業合作社、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中藥材專業合作社等,或者是農民專業協會,讓這些農民合作組織發揮它的協作、互助作用,同時在鼓勵外出務工農民合理進行土地留轉,一是解決土地荒蕪問題,二是為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經營提供土地,真正實現農產品商品化。

五、提高農業服務水平做好農業服務,確保農村經濟長期穩定發展。一個地方農業服務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其農業產業的發展壯大。作為基層政府,一要做好國家政策落實服務工作,要將上級黨委、政府制定的“三農”政策切切實實逐一兑現給農民,要調動全體基層力量,將上級黨委、政府“三農”政策向農民宣傳到位,實施到位,使農民得到實惠,共同分享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二要為農村建立和培育農產品市場,使其最終實現農產品規模化、產業化、商品化、集約化。要排除地方政府保護主義,鼓勵農產品流通、交易,要培養鄉土物流人才,發展壯大物流業,要籌資為農村建設農產品交易市場、農產品貯藏設施、有條件時還要建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三要培養一支技術過硬、思想過硬、能吃苦耐勞的農業專業技術隊伍,做好對農民技術培訓和服務。四要建立農村信息技術服務網絡。要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在互聯網上搭建一個農村農業信息服務平台,利用廣播電視傳媒,利用現代交通樞紐將農民的農產品變成商品,將農村的自然資源變成商品,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

六、朝旅遊業方向發展,在特種養殖、種植上下功夫。要長期保護青山綠水和野生生態資源,必須走旅遊業和特種養殖、種植發展道路。地處三地四縣五鄉鎮交匯處,有優越的地理環境和優勢潛力,要充分利用施秉縣北環路打通後的機遇,把未來發展融入施秉、鎮遠、石阡、餘慶旅遊發展圈,逐步開發佛頂山、九龍山健身遊、探險遊、觀光遊、鄉村避暑遊和鄉村特色食品小吃遊。要與石阡的窯上景區、施秉的杉木河、黑衝、雲台山景區連成一遍,通過發展旅遊業增加農民收入,實現保護青山綠水的目的。石螃、野蜂、野豬、野山羊、五步蛇、烏梢蛇、古妮蟲草是野生自然資源特色,但現在人們仍在非法獵取,除了繼續打擊不法行為外,政府應鼓勵部分農户從事石螃、野蜂、野豬、野山羊、烏梢蛇、古妮蟲草等野生動植物的人工養殖種植,用來滿足市場需要,減少對野生資源的破壞,實現保護野生生態資源目的。

最新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3

xx市國土總面積188.2萬公頃,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29.7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68.9%,森林覆蓋率64.5%。近年來,我市加大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全市11個縣(區)已有5個縣實行了全封山。在保護森林資源的同時,如何提高林農收入,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為此,市委、市政府根據全市林業現狀,因勢利導、積極扶持廣大林農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產品採集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據統計,xx年全市林下經濟經營面積318萬畝,從事林下經濟農業人口51萬人,實現產值37.1億元,其中林下種植業產值12.6億元,林下養殖業產值14.4億,森林觀光旅遊和農家樂等產值10.1億元,參與發展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050元,其中來自林下經濟收入3026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2.9%,廣大林農真正嚐到了“不砍樹也能致富”的甜頭。

通過發展林下經濟,我市在木竹消耗量逐年降低的情況下,林業總產值卻得到大幅增長。xx年全市林業總產值163億元,比“十五”期末增長48%;與此同時,xx年我市林木採伐量只有30.5萬立方米,比期間年均採伐量下降了41.2%;森林覆蓋率從“十五”期末的61.1%上升到64.5%,增長了3.4個百分點;活立木總蓄積從“十五”期末的4253萬立方米增加到4973萬立方米,增長了17%。,林下經濟的發展既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又極大地促進了農民增收。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我市在發展林下經濟過程中,注重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利用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的有利條件,結合農民經營習慣和當地優勢產業,培育具有當地特色的林下經濟產業。全市初步形成了崇仁麻雞養殖加工,金溪芳樟種植加工,臨川黃梔子和森林藥材種植加工,資溪森林旅遊和竹林雞養殖,黎川香榧種植,南豐桔海農家樂,東鄉花卉苗木,樂安竹筍和松脂加工,野生動物養殖等林下經濟主導產業。

崇仁縣是中國麻雞之鄉。近年來,該縣利用松樹林地資源優勢,結合當地養殖習慣,把林下麻雞養殖作為主攻方向來抓。xx年全縣林下養殖麻雞達5000萬羽,麻雞飼養專業户1600餘户,麻雞加工企業20多家,實現年產值9億元。全縣從事麻雞養殖、加工的近3萬人,農民來自麻雞的人均年收入達500元以上。臨川區依託天順公司、榮裕藥業、蒼源藥業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林下藥材種植和加工。全區共種植黃梔子12萬餘畝、金銀花2萬餘畝,杜仲、大棗、黃柏、吳茱萸等木本藥材林1萬餘畝,在林下套種元胡、白芷、青蒿等草本中藥材5000餘畝。xx年該區實現林下藥材種植加工產值2.7億元,解決了6000多個農村勞動力就業,就業農民人均年增收近5000元。金溪縣大力發展芳樟產業。xx年全縣芳樟種植基地達6萬餘畝。目前香料企業已發展到32家,100多個產品,達到年產10萬噸生產規模,其中:天然芳樟醇、天然樟腦粉等4個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在中國香化協會天然香料排名中,金溪縣成為國內最大的天然香料基地。今年10月在金溪縣召開了xx省林產香精香料協會首屆年會。

依靠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的強大拉動作用,提高林下經濟產業化組織程度。主要採取了三條措施:

一是出台了《xx市知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辦法》。鼓勵企業創立商標,打造品牌。市財政對每個獲得市知名商標的企業獎勵2萬元。通過鼓勵和引導,共培育林下經濟龍頭企業53家,創立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產品商標60餘個。如崇仁縣培育了麻雞省級龍頭加工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1家,創立了“山鳳”、“國文”、“食話食説”、“躍鳴”等諸多知名品牌;臨川區培育了“蒼源”牌金銀花茶、“天順”梔子黃天然色素等知名品牌;金溪縣培育了“思派思”、“華宇”、“天香”等10多家香料加工龍頭企業和一大批香精香料產品品牌。資溪縣着力打造“中國生態旅遊大縣”和國家4A級風景旅遊區品牌,今年接待國內外遊客突破1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9億元。二是扶助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户”等形式,以產品為核心,以利益為紐帶,以自願為原則,實行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銷售,提高林農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xx縣“恆豐特種養殖公司”實行“集中孵化、統一配料、分户飼養、聯合銷售”的模式,帶動100多户農民從事藍孔雀養殖生產,xx年銷售孔雀5000多隻,農户平均收入3萬元以上。資溪縣村民楊華利用馬頭山自然保護區優越的自然條件養殖蜜蜂,成立了吉森中蜂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免費向周邊農民提供種蜂、養蜂用具和統一生產銷售等服務,一年就發展到了500餘箱,計劃3年內將社員發展到200餘户。黎川縣推廣龍頭企業帶農户發展的模式,從菌種製作到產品銷售實行統一服務,全縣年種植茶薪菇3億袋。據統計,我市共成立林下經濟專業合作社377個,參與林下經濟的企業和單位194家,帶動農户10.8萬户。三是加強林下經濟品牌

宣傳。組織龍頭企業申報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和名牌產品,參加農產品展銷會和森林產品博覽會,不斷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我市先後有崇仁麻雞、樂安水煮筍、黎川茶樹菇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山鳳”牌麻雞被評為首屆中國名牌農產品,臨川“天順”牌黃梔子乾果獲xx省名牌產品,樂安“山蜂”牌蜂蜜榮獲xx年xx省十大最受歡迎農產品。xx年,我市組織24家企業參加第五屆農產品展銷會,樂安“廣雅”牌清水竹筍獲暢銷農產品金獎。

三、政策扶持,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根據市委、市政府即將印發的《關於大力推進林下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對新增基地500畝以上的企業,納入市級龍頭企業管理給予扶持,並把林下經濟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到各地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優先安排。各縣(區)結合實際,出台了一系列促進林下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金溪縣財政每年安排50萬元作為香料原料基地發展基金,對規模連片開發100畝以上的基地,每畝補助50元。南城縣設立林業產業發展貸款擔保基金,財政出資100萬元,向信用聯社擔保500萬元貸款,作為林業產業大户擔保基金,用於扶持百畝以上綠色產業大户擴大生產規模。二是整合項目資金。臨川區按照“統籌規劃、相對集中、用途不變、渠道不亂、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原則,統籌林業生態工程、農業綜合開發、財政扶貧、農業產業化、水土保持、土地整理等多項涉農資金用於支持林下經濟產業發展。三是加強信貸扶持。xx縣對林農創辦家庭林下種植、養殖場或成立特色種養的專業合作社,按城鎮再就業和農民工回鄉創業待遇給予擔保免息貸款,對林農發展林下經濟優先給予辦理林權抵押貸款,共發放小額貸款1200萬元。四是扶持科技創新。金溪縣設立了香料產業研發獎勵基金,對申辦成功國家級和省級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質量檢測中心和技術中心的,分別給予30萬元、10萬元的獎勵;對獲得國家專利的技術開發項目或開發國家級優秀新產品每個獎勵5萬元;對引進核心技術人才獎勵5—10萬元;對企業生產新產品的,當年銀行貸款將分別給予其貸款利息15%、30%的貸款貼息支持。通過技術研發和創新,先後攻克了“分壓蒸餾”技術、芳樟無性扦插繁育等技術難關,使芳樟產業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幾乎壟斷了全國的天然香精香料市場。榮裕藥業依託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技術,攻克了中藥材規範化種植技術,現已建成全省面積最大的標準化GAP中藥材種植基地。五是強化考核。市委、市政府把林下經濟發展納入對縣(區)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目標管理和年度考核。定時調度、通報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及時總結、推廣成功經驗,有力地推進了我市林下經濟的發展。

最新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4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迅速,在80年代裏國民生產總值翻了一番多,進入90年代年增長率達10%以上;與此同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市場繁榮、購買力旺盛便是明證。但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國有工業卻出現了經濟效益連年下降的現象,企業虧損面達1/3左右,每年對虧損企業的補貼高達500億元以上。何以會出現這種經濟高速增長與國有工業經濟效益連年下降的反差現象呢?研究其中的規律將有助於改革的深化。

其實,這種反差現象的產生,在我國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實現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有其必然性。準確地説,國有工業的效益並不是下降,而是發生了轉移,不然就不會有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工業效益的轉移主要是向原材料和基礎產業、向第三產業,以及向個人分配三個方面轉移,而且這種轉移可能要持續到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才會穩定。

首先是效益向原材料和基礎產業轉移,包括能源、交通和基礎設施部門,這一趨勢在80年代後期變得更為明顯了。以上海為例,國有工業可比產品在80年代末因原料材料價格上漲多支出約80多億元,而產品調價增加的收入約70多億,即有10億多元利潤(約佔總利潤10.4%)轉移出去了。此外,連同能源交通提價、徵收能源交通基金、基礎設施使用收費等,估計國有工業15~20%的利潤轉移到原材料和基礎產業部門。這一轉移的結果促進了原材料工業和基礎設施的較快發展。

其次是向第三產業轉移,尤其是轉向金融保險、房地產業和中介服務部門。仍以上海國有工業為例,80年代中期每年支付銀行的利息不足1億元,到90年代則達20億元以上。此外,廣告宣傳、土地有償使用、房地產增值提價、教育附加費提高、對文化事業的資助等等都使企業效益轉向第三產業,估計這部分轉移佔利潤總額30%以上。這一轉移的結果顯然有利於第三產業的發展。去年,上海第三產業佔國民經濟比重已達38%,而十年前為25%左右。

第三是向個人分配轉移。由於過去長期實行低工資制,改革以來進行了分配製度的改革,使80年代平均工資的增長率高於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此外,為調動人的積極性,局部實行了工效掛鈎,如經營者按承包利潤提成,推銷員按銷售額提成,設計員按設計費提成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分配向個人傾斜。效益向個人分配轉移的結果促進了消費結構的變化,從而引導工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並使產品附加值有所提高。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也為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創造了條件,如民營經濟、股份制的發展等。

回顧50年代和60年代,工業經濟效益較高的原因恰恰與當前發生的轉移相反,那時為了迅速實現工業化,通過計劃經濟的手段把效益集中到工業領域:原材料、農產品、能源交通的價格都壓得很低;基礎設施、土地、資金的使用成本很低,甚至不收費;職工的工資也很低;從而保證國有工業有較高效益,使工業得以迅速發展起來。然而,經過30年後,基礎產業的瓶頸、第三產業的衰退、消費結構單一、消費水平不高日益成為經濟迅速發展的制約因素。因此,當我們向市場經濟過渡,要調整經濟結構時,市場這一無形的手就必然會調整利益分配格局,並通過利益結構的調整促進經濟結構的合理化,進而促進經濟的高速增長。所以説,上述國有工業效益的轉移是我國經濟進行市場化改革和結構調整的必然趨勢。

然而問題在於我國原來建立的國有企業是一個小社會,它承擔了大量的社會責任和社會負擔,職工對企業的依附性較強,無論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均依賴於某個具體企業。在各方效益向國有工業集中時,企業能夠承擔,甚至引以為優越性。但當效益向其他方面轉移時,企業並未能將其過渡的社會責任和負擔轉給社會。因此越是老企業困難也就越大。此外,由於政府對國有企業干預過多,產權也不明確,企業對消化效益轉移的積極性也不高。這種狀況顯然給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轉移企業經營機制帶來了困難。

為解決上述問題,促進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一是要從宏觀調控上把握工業效益轉移的度的界限,有效制止政府部門和社會對企業的攤派;二是加速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包括建立醫療、待業、養老保險制度和推進住房商品化的改革等;三是要切實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把主要精力放到降低經濟的不確定性和組織社會服務上,不再介入企業經營和風險,讓企業輕裝上陣,自主經營,在競爭中優勝劣汰。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最新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5

一、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民營企業迅速發展和壯大。黨“__大”提出的“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制度”更是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寬鬆的環境,使之成為國民經濟最具生機和活力的組成部分。可以説,民營企業的發展現狀是極其樂觀的,前景也會是一片光明。

二、民營企業的優點

民營企業最大的優點就是對本身產品質量要求比較高。像貴宇企業,當客户需要某一產品時,他們會先送樣。若產品客户不滿意,他們還要重新試樣,有時要重複多次,直到客户滿意。所以產品在質量標準化生產和檢驗中達標率很高,質量穩定。這有利於企業的聲譽。同時,民營企業更因為適中的價格,形成較強的競爭力,保持在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

三、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資金問題。因為企業創建時大部分資金都是自有資金,造成企業發展所需資金嚴重短缺。而且企業缺乏有效的融資手段,大多靠銀行貸款,且數額較小。這些因素嚴重製約了企業創辦時的規模和創辦後的發展。例如貴宇企業,創建時資金只有一萬五千元,此後經歷了幾年時間才緩慢發展起來。而且大多企業需要短期的流動資金。在實踐期間,恰逢快到公司發工資時間,但因為客户錢還沒有打到公司帳上,造成資金短缺。為了不拖發工資,總經理只好藉助貸款,但幾次都無結果,最後還是託朋友幫忙才貸到。由此可見“貸款難”也是影響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之一。

2、管理問題。家族化管理是民營企業的一大特點。李勝宇先生是貴宇企業的總經理,主要負責設於上海的公司。而在實踐調查中我發現負責鹽城分公司的就是他的親弟弟李勝球先生,同時李勝球先生也是該企業的副總經理。再看公司中的員工,竟發現司機、祕書,還有幾名員工,包括管理伙食的人員,都是家裏的親戚。這就導致企業的經營管理運作體系通過血緣紐帶維繫。而那些所謂的規章制度,在血緣紐帶面前,也只是一紙空文。一旦出現什麼問題,因為是親戚,也不便説什麼。這必將會引起廠裏其它員工的不滿。

3、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因為受資金及規模的制約,民營企業只能生產一些科技含量比較低的零件。例如貴宇企業大多生產各式彈簧,這些零件都以比較低的價格提供給廠商,廠商再利用這些零件製成高科技產品,推銷到海內外,從中獲得的利潤可能是貴宇企業的幾十倍。因此,民營企業創造的經濟效益比較低。

4、員工總體素質水平不高。除了廠裏的技術工程師外,一部分員工是技校畢業,一部分是國中或高中畢業,本科以上文憑為零。而且有些員工缺少責任心,有一次竟把客户要求的六個圈彈簧全部製成七個圈的,造成很大損失。

不僅員工,企業家素質也普遍較低。李勝宇和李勝球先生均高中畢業,都沒有在經濟和管理方面受過專業培訓。而素質水平的偏低也將導致他們對於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認識不夠完面,洞察市場走勢的前瞻性預測能力欠缺,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5、安全問題。大多民營企業員工都需要和機械打交道,這就使得企業存在一個安全隱患問題。像貴宇企業這種生產加工零件的,操作時都需要員工手拿原材料,一不小心,機器就會軋到手。前段時間鹽城廠裏就發生員工手受傷事件。企業花點醫藥費是小事,影響了員工以後的生活就是大事了。

在這裏,不得不提到企業不重視職工的培訓問題。民營企業很少對員工進行鍼對性的培訓,所以大多企業缺乏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也給安全問題埋下了隱患。

6、用人機制不夠完善。企業中專業性人才太少,造成生產時錯誤頗多,影響了工作效率,也浪費了材料。而且員工普遍積極性不高,沒有將企業利益與自身聯繫起來,有少數員工就像在打發日子,等發工資。

7、食宿問題。員工的宿舍大多都是租在廠房附近的民房,條件可想而知。一日三餐也是由家裏的親戚負責,午餐通常是二葷二素一湯,但菜的質量也不太令人滿意,有時竟會吃不飽。這在一定條件下影響了員工的工作情緒,不利於企業發展。四、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1、逐步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扶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例如在有抵押的情況下,貸款額能大一些。也可以擴寬企業的籌資渠道,這樣不僅可以保證企業創辦時的規模,也可以促進企業創辦後的發展。

同時也希望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能轉變觀念,大膽解放思想,多提供服務,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寬鬆環境,力促民營企業發展。

2、企業要加強管理,最好是能由家族式管理逐漸轉向現代企業科學化管理。企業要有嚴謹的規章制度,一旦觸犯,不論是誰,同等對待。企業特別要加強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及質量管理。同時,部分企業可以借鑑其它企業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經營理念,並敢於在企業中大膽實踐,為我所用。

3、鼓勵將民營資本投入到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因為民營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普遍不高,造成所創經濟效益偏低。我們可以鼓勵一些有資金基礎的民營企業或單獨或合作,將目光轉向高新技術產業。他們可以讓一些小企業提供生產配件,經他們製成高新產品後推向市場,可以創造更多的利潤,同時也可以帶動那些小企業的發展。

4、民營企業要重視對員工的知識培訓。在貴宇企業中,那些剛從技校畢業的或只有一兩年工作經驗的員工,完全可以由公司安排參加一些針對性的培訓,例如財政、税務或機械操作等方面培訓。一方面減少了他們在操作機器時的危險係數,一方面也為他們以後的發展提供了一些知識基礎。

企業領導人自身的培訓也刻不容緩。因為企業家整體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該企業的發展前景,所以要進一步加強對企業領導人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尤其在市場經濟及現代管理方面,鍛鍊他們對市場走勢的洞察力以及積極應對市場經濟的能力。

同時,領導人也可以率領員工到其它成功的民營企業進行交流考察。這樣不僅能夠讓他們從中獲得一點經驗,也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危機感,並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

5、要把工人的安全放在首位。對於一些沒太多經驗的員工,除了加強培訓外,可以先從最簡單的機器做起。保證員工在操作時精神狀態正常,要讓他們認識到發生意外時後果的嚴重性。一旦發生意外,要及時搶救,並給予一定的賠償。最好每台機器前都貼上警示牌。時刻提醒員工要注意安全。

6、努力完善用人機制。企業要具有比較靈活的用人機制,做到能進能出。要根據企業需要招聘各種人才,甚至不惜重金招聘高級專業人才。要注意調動員工積極性,最好施行“多勞多得”政策,再根據每月收益情況給員工發獎金或給予其它獎勵,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企業的興衰與他們個人利益緊密地連繫在一起。

同時,在人才引進上要有創新。對於外地的專業技術人才,我們可以從工資、住房及兒女上學就業等方面給予優惠或幫助。

7、對於員工的食宿問題,我們應力求達到他們滿意。因為一羣鬧情緒的員工,他們的工作效率可想而知。貴宇企業目前就在積極改善員工的食宿條件。總經理聽到了員工的反映後,很快地在廠房附近建了幾間宿舍,在廠房裏也安裝了自動飲水機,同時也要求煮飯人員提高了飯菜質量。雖然這一改善需要花費一筆不小的資金,但從長遠的眼光來看,獲益的還將是自己。

8、民營企業要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近幾年來,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祖國大地上,我們怎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呢?我們都知道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發展,所以我們要堅決貫徹“以質取勝”戰略,杜絕以次充好,欺騙客户或消費者的現象。努力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獲得信譽,搶佔市場。

9、企業家要有不怕挫折,勇於開拓的精神。當今很多著名的企業家開始創業時都並非一帆風順,正是因為他們擁有不怕挫折的精神,才能夠獲得今天的成功。所以,擁有一顆不怕挫折,永不言棄的心對每一位企業家而言都格外重要。

而對於那些已擁有一定資產的民營企業家,則需要勇於開拓的精神。不要只侷限於自己這一狹小的經營領域,可以對其它企業通過兼併、聯合或其它方式,實現資金、人才、技術的優化自己制,甚至可以發展成一條龍服務,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以求得更大的利潤。

總之,目前我國民營企業整體發展狀況良好。儘管還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一些問題,但只要對此加以正確引導,不斷完善管理和用人機制,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我相信我國的民營企業一定能夠不斷髮展壯大,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最新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6

商標是品牌的核心,實施名牌戰略實質就是實施商標戰略。名牌不僅是一個企業的信譽和無形資產、知識產權,而且是一個城市、地區的綜合經濟實力的象徵。實施名牌戰略,大量創造自己的名牌產品已成為各級政府和現代企業家的共識,走品牌經營是我國企業的必經之路。因而,一個企業要應對市場經濟的挑戰,抓住市場經濟的機遇,發展壯大自己,創造價值財富,必須重視商標,走品牌發展之路,塑造自身形象,增加經濟產品的價值含量。為推動商標戰略實施,服務地區經濟發展,近期我們對全市商標發展和名牌使用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商標發展和使用情況

近年來,我市的商標註冊形勢不斷髮展,企業的商標意識不斷增強,市委、市政府加快了實施名牌戰略步伐,培育和發展自己一大批具有本市特色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拳頭產品、企業集團。充分利用商標把自己產品打入市場,帶動了我市經濟的發展,全市上下初步形成“推動商標戰略實施,服務地區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

1、商標發展形勢較好

截止20xx年X月,全市共有註冊商標件,涵蓋工、農、商、建築、旅遊等各行各業,比改革開放初期1979年件註冊商標相比增長倍,年均增長件。在全部註冊商標內,省著名商標X件,市著名商標X件,有省名牌企業X家,市名牌企業X家。

2、商標意識空前濃厚

通過多年對商標作用和意義的宣傳,無論政府機關,還是企業與羣眾,都提高了商標意識,能深刻地認識到:隨着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商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日益成為各類市場主體彰顯企業商譽、維持競爭優勢、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大力實施商標戰略,有效利用商標資源,不斷提高企業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商標的能力,能增強我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能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規範市場秩序和建立誠信社會,進一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提高我市的綜合競爭實力。

3、爭創意識日趨加強

經過多年市場經濟的錘鍊,我市許多企業明確認識到:爭創馳名商標,實施名牌戰略是發展壯大民族工業,適應市場經濟競爭的客觀需要。名牌是民族產業精華的集中體現,是地方和企業經濟實力的重要標誌。沒有名牌的經濟,不可能是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率、強競爭力的經濟。沒有足夠的名牌,就很難自立於市場經濟之林。為此,我市企業爭創商標意識日趨加強,希望通過自身努力與政府的扶持,通過實施商標戰略,能夠創造出一批經受激烈商戰考驗,有實力與國內外品牌競爭,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的名牌產品,從而提高本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推動我市經濟跨越式發展。

4、商標戰略促進企業技術創新

通過實施商標戰略,促進了企業技術創新。因為,企業清楚實施商標戰略,就是創建名牌產品,這直接與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相關。於是,企業注重技術創新,把爭創名牌產品與科技進步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技術改造,推進技術進步,強化內部管理,努力創造名牌產品。與此同時,注重產品質量,樹立質量興業、質量興牌意識,加強售後服務,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努力獲得用户與消費者的滿意。

5、商標戰略提高了羣眾消費信心

在市場經濟尚不完全規範的情況下,常會出現假冒偽劣產品,使羣眾缺乏購物的安全感,從而削弱了羣眾的消費信心。通過實施商標戰略,大力宣傳名牌產品,使羣眾具備鑑別產品優劣的能力,知道哪些是優質產品,哪些不是優質產品,能夠放心去購買優質產品,增強了羣眾的消費信心,從而帶動國內的需求,拉動經濟的增長。

二、我市商標發展和使用情況中存在的問題

1、註冊商標總數和馳名商標數量少

雖然我市近年來,通過實施商標戰略,註冊商標總數有明顯增長,但是與沿海、南方經濟發達地區相比,無論註冊商標總數,還是註冊商標增長速度,都大大落後於人家,特別是缺少馳名商標。其主要表現為:部分企業投產幾年了,其產品既無牌子,更談不上註冊;有些企業長期使用未註冊商標;許多企業還停留在靠產品開發市場,而不注重以商標和名牌去拓展市場;總之,我市企業打名牌、創名牌意識不夠,企業有品無牌,有牌不響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極大影響了我市企業經濟的發展。

2、各級領導,企業法人商標意識淡薄

我市各級領導,企業法人商標意識淡薄,沒有充分認識商標、名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一是利用商標意識不強。一些企業沒有主動利用商標占領市場,沒有創立名牌意識,沒有充分認識到商標作用和創名牌的效益。二是商標權流失現象嚴重。一些企業不及時辦理商標續展和註冊事項變更,使企業多年商標所有權無形丟掉,損壞了原產品的信譽。三是企業商標自我保護能力薄弱。商標一經註冊,即受到法律保護。但有不少企業面對商標被他人假冒,或是盲然不知,或是聽之任之,或是防範無方,不會運用法律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3、實施商標戰略、創名牌信心不足

實施商標戰略、創名牌,説到底就是爭創著名商標、馳名商標。我市部分企業實施商標戰略、創名牌信心不足,忽視商標效應,沒有用名牌去創市場,佔領市場。有的企業自己有商標,但不精心培養,甚至長期擱置不用。少數企業有償使用他人註冊商標是得不償失的,到頭來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歸納起來集中説,我市在商標發展和使用情況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企業商標意識淡薄,商標知識缺乏,商標法律觀念不強。

三、解決我市商標發展和使用情況中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

1、加強商標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商標意識

要加強商標宣傳教育,建立政府主導、工商部門負責、新聞媒體支持、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商標宣傳工作體系,通過報刊雜誌、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途徑,開展生動活潑的商標宣傳工作,提高全社會的商標意識。大力弘揚以誠實守信為榮、假冒偽劣為恥的商業道德觀念,積極倡導消費者樹立自覺抵制假冒偽劣產品的意識。加大對商標註冊的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商標註冊和品牌培育意識,支持和推動企業加強商標註冊和管理,促進商標戰略實施。

2、加強引導,幫助企業制定明確的商標戰略規劃

在推動商標戰略實施,服務地區經濟發展中,我市政府和主管部門要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幫助企業制定明確的商標戰略規劃,使企業能夠切實按照商標戰略規劃實施,並取得實際成效。因為企業是實施名牌戰略的主體,是名牌產品的設計者、生產者和推廣者。實施名牌戰略,是企業整個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各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制定一個適合本企業發展的切實可行的商標戰略。企業在搞好商標註冊的基礎上,要確定爭創著名商標的發展戰略,並以此為基礎制定出相應的商標運用策略,併為此而努力奮鬥,力爭實現商標戰略規劃。

3、增加廣告投入,大力營造品牌信譽

商品品牌知名度並非與生俱來,要靠人為創造,除了商品本身質量優越外,還需要大力宣傳。如果不宣傳,再好的商品也很難為人所知,難以吸引消費者,更難以成為有口皆碑的名牌。為此,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加大宣傳攻勢,做好市場營銷和廣告宣傳兩篇文章。特別在廣告宣傳上,要樹立長遠目標,不斷增加廣告投入,充分運用廣告手段開拓市場,擴大影響,增強產品在市場上的佔有率,以此大力營造品牌信譽。

4、實行規模經營,擴大名牌影響

要擴大名牌影響,保證名牌長盛不衰,保證企業發展壯大,適應市場競爭需要,必須要實行規模經營。為此,我市需要抓好三項工作:一是以名牌企業、名牌產品為核心和龍頭,以資產為紐帶,採取兼併、收購等多種方式吸納一批相關企業組建企業集團,壯大名牌產品企業實力。同時大力實施股份制改造,利用社會資本發展壯大企業,達到實行規模經營的目標。二是發揮名牌企業的品牌、技術管理優勢,利用無形資產實施重組擴張,做到強強聯合,把規模相對較小,生產同類名優產品的企業聯合起來,選擇其中品牌實力最強,發展潛力最大的一個品牌產品進行培育和發展,創出大產品,大名牌。三是把老牌發展成名牌。通過資產重組、股份制改造、外資嫁接等方式壯大自身創名牌,也可將老牌交由實力雄厚、管理先進的企業經營,讓老牌重現輝煌。

5、發揮政府作用,全力實施名牌戰略

實施名牌戰略是政府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名牌戰略實施好了,對於發展我市經濟、擴大就業、增加税收都具有積極重要意義。在當前我市企業商標意識還不夠強,創造名牌戰略積極性還不夠主動的情況下,更需要發揮政府的作用,去推動全力實施名牌戰略。為此,政府要加強規劃引導,強化實施名牌戰略的基礎管理工作,加大投入,搞好配套,設立企業發展基金,用於扶持名牌企業。要加大能源、交通、通信等方面的配套建設,為名牌產品的培育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6、發揮主管部門職能,營造爭創名牌商標良好環境

工商部門是商標主管機關,要充分發揮商標行政管理職能,加大商標行政執法力度,努力為企業爭創名牌商標創造良好環境。要深入開展商標法制宣傳普及工作,通過與新聞界、企業界的聯繫,廣泛開展以實施名牌戰略,爭創馳名商標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的商標意識和企業爭創意識,為我市名牌戰略的實施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要積極引導和扶持企業運用商標戰略和策略,爭創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在商標發展戰略上,要避實就虛,發揮拳頭產品的優勢,走出一條具有本地特色的爭創馳名商標的路子。

7、加大執法力度,維護商標使用秩序

我市工商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假冒、侵權商標的違法活動,強化對市場的監督檢查,重視企業投訴,對假冒他人註冊商標,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非法印製銷售商標標識的行為,都要及時立案,依照《商標法》等法律、法規,嚴加查處。要集中力量對假冒侵權嚴重的地區和市場進行綜合治理,做到標本兼治,堅決遏制假冒商標的猖獗勢頭。要認真總結經驗、完善管理制度和辦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功能,努力提高打假的時效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維護商標使用秩序,促進我市商標戰略深入實施,服務地區經濟發展。

最新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7

調研報告簡介

進入21世紀以來,電子商務和快遞在我國普及開來,隨着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愈演愈烈,大學生成為絡購物的主力軍。大學周邊的快

遞市場需求量大,快遞行業競爭也異常激烈,傳統的EMS郵政和新崛起的民營快遞企業幾乎瓜分了校園周邊的所有快遞業務。身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的我們,作為大學生,每一天都在享受着快遞服務帶給我們的快捷和方便,同時也會因為不同的快遞公司服務質量不同而有不同的選擇。本調研正是從紫金港校區的快遞服務出發進行調查,和分析出多家民營快遞公司的優劣,以及學生們對快遞公司的選擇,從而得出二者之間的關係,分析思考未來如何建立更良好的高校快遞絡,讓大學生可以享受到更加優質的快遞服務,也讓學校周邊的民營快遞公司有更好的工作絡。 調研背景

我國快遞行業背景

1 我國內快遞行業快速發展

自 1979年出現第一家快遞企業起,快遞業已成為市場中關注度最高、發展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報告物流行業分析師指出,隨着購物狂歡節等絡促銷的拉動,即使在經濟低迷的年,快遞業增速依然高達51.2%。同時,快遞企業間的競爭日益加劇,目前我國註冊快遞企業逾6000家,從業人員達 60 多萬。快遞行業中,國有企業加速改革,民營企業迅速崛起,國際快遞加強市場戰略部署。

2.國際快遞行業發展背景

從20世紀80年代國際快遞公司接踵進入市場以來,國際快遞公司就迅速瓜分了快遞市場80%的份額。近幾年,在歐美市場,幾大快遞公司的發展並不順利,這是他們將更過的資金投入到正在火熱發展的快遞市場。年敦豪與UPS在華營業額猛增60%,是亞洲其他國家平均水平的3倍。目前FEDEX和UPS,德國的DHL,荷蘭的TNT以逐漸成為劃分快遞市場的四大外資快遞巨頭 。他們紛紛以與本土快遞公司合作的方式在快遞市場站穩腳跟。對於FEDEX來説,他們選擇了與大田物流合作,而DHL與中外運成立了中外運敦豪。雖然國際快遞公司在快遞市場已經佔有相當一部分的市場份額,但是國際快遞公司還在不斷的搶佔內陸市場。國際快遞公司躋身市場,其主要在於自己控制的全球絡和先進的全球通訊技術及管理經驗。而國內絡的建立和完善對於國際快遞公司來説比EMS和民營快遞公司存在着一定的優勢。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快遞和包裹承運商,UPS以在投入品牌服務城市達40個之多,而服務範圍將延伸的120多個城市。TNT也在利用自己在歐洲的點優勢不斷擴大自己對快遞市場內國外快遞以業務部分的市場佔有。年TNT公司在華分支機構將從目前的25家增至100家,為100多個城市物流、快遞服務。而其在華員工也將隨之增至3萬人,倉庫面積預計到達325萬平方米並擁有2500輛運輸車組成的車隊。據估計,從現在到年國內航空貨運市場將以平均每年10.3%的速度增長,隨之而來的是快遞市場高大1000億的利潤空間,國際快遞公司們也將不斷鞏固自己的在華地位爭相分食這塊未被開發的蛋糕。

3.快遞行業的變化-----快遞種類眾多,逐漸壟斷

從快遞行業在我國產生以來,從單一的國營EMS發展到現如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我國從事快遞業服務的民營企業有上萬家之多,其下屬員工人數也多達100萬人。據國家調查局上海調查總隊年5月31日公佈的調查報告,年上海市具有獨立核算

法人資格的民營快遞企業有467家,註冊資金在20萬元以下的佔九成。按員工人數算,20人以下的企業有373家,佔79.9%;20至100人之間的有64家,佔13.7%;100人以上的有30家,佔6.4%;超過千人只有4家,僅佔1%不到;

民營快遞是一個沒有全國性統一的行業組織。雖然自誕生以來,民營快遞的業務量以每年60%到120%的速度遞增,但是飛速的增長給民營快遞帶來利潤的同時,隨之而來的還有行業內部越來越大的隱患。民營物流企業大多以中小公司為主,在沒有統一的行業規範的前提下,民營快遞之間惡意競爭、相互排擠的現象屢屢出現。這不僅影響到民營快遞公司的形象,同時也影響到了對快遞市場的佔有和公司未來的發展。

4.校園周邊快遞背景

隨着電子商務的發展,上購物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物流快遞配送需求隨之擴大,而大學生是走在流行前沿的龐大羣體,這種新興且快捷的購物方式在這個羣體中倍受青睞。由於快遞在學校配送的頻率非常高。校園點的存在正好中和了公司和學生客户羣體時間上的矛盾,節約了公司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學生只需要利用課餘時間隨時收件寄件,又可以解決學生在時間上的問題。學生從全國各地到大學求學,與家裏親人和在各地的朋友、同學的物品信件來往,現在主要依靠快遞,方便快捷,尤其是節日、假期前、畢業生離校前的幾個時間段,學校快遞的業務量很大。現在行政辦公人員的公文信件、各系辦公室與畢業生、各地公司企業的文件等傳遞也主要依賴快遞。

在年校園快遞市場調查中,65%的學生使用過快遞。這個比例是以每年15%的比例上升的,這些都會使學校快遞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同時這些需求分析也説明了校園快遞點繼續存在的必要性。  學生校園快遞最初只與申通公司開展合作,但隨着校園市場需求量的擴大,更多的學生看到了這中間的商機,於是陸續把圓通、韻達、中通、匯通、天天、EMS、等多家快遞引進了校園。

調研方法

1.資料理

通過蒐集有關校園周邊快遞的信息和相關案例,瞭解其運作形式,從而策劃直接問詢、問卷調查等後續調查的內容。

2.直接調查

直接與快遞公司服務人員以及在校師生廣泛交流接觸、詢問、請教,以較快的速度獲得所需的市場信息。通過這種方法取得的信息往往比較可信。

3.間接調查

通過報紙、刊報及其他媒體收集有關快遞行業信息、發展動態、市場分析等材料,當然對這些材料要對比分析,去偽存真。

4.實地考察

把要諮詢瞭解的問題編制問卷、填寫,回收,分析。

數據收集

我們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和絡資源來獲得所需數據。我們對幾家快遞公司站點的工作人員進行了簡單的採訪,向紫金港內的大學生髮放了線上和紙質的調查問卷,並利用絡資源瞭解了許多當前國內快遞市場的狀況。

最新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8

積極營造有利於安遠縣企業發展壯大的良好環境,是當前實現“蘇區振興發展、提升大產業”題中應有之義。為積極推進安遠“構建大交通,打造大旅遊,提升大產業,發展大教育,優化大環境”,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促進財源建設轉型發展,擺脱安遠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的帽子,推動安遠加快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安遠縣財政部門進行了深入調研,為優化安遠企業發展環境積極建言獻策,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安遠縣企業發展環境總體情況

良好的環境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和條件,目前安遠縣企業發展總體環境呈現以下特點:

(一)經濟投資發展環境日益改善。

1、“項目帶動戰略”深入人心、深得民意,趕超發展的氛圍日漸濃厚。安遠縣確立“工業強縣”理念,以礦產品和農產品深加工、信息電子、旅遊資源及產品開發以發展新型礦業、生物製藥業、食品加工業、旅遊產品加工業為重點,大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面貌蔚然改觀,“三百山”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城市影響力和美譽度得到了顯著提升,這些都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2、突出重點抓建設,企業投資硬件資源更上台階。良好的基礎設施是吸引外來投資的首要條件。在城市建設上,安遠縣堅持資金向工業園區傾斜投入,在縣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全力確保園區建設的資金需要,在縣城南高標準打造九龍工業園小區,累計投入5400多萬元進行水、電、路、通訊等配套設施建設,為滿足產業園區建設發展需求,在版石鎮建設了6700餘畝的工業小區,投入1.44億元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建設標準廠房,還全新規劃建設了佔地面積7000畝的城北工業園,縣工業園呈現“一區三園”(即九龍工業園、版石工業園和城北工業園)發展佈局,入園企業累計60餘家。

(二)招商融資優惠政策日趨成熟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優化投資、發展環境和扶持企業發展的具體措施,為加快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撐。20__年安遠縣財政共安排了近五百萬元企業扶持資金,發揮財政的綜合作用,有效推動了營業税盈利點上調、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税優惠、營改增税制改革、支持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税收優惠政策、享受西部大開發税收優惠政策等。

2、通過引導信貸投入、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做優企業發展平台等舉措,企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20__年安遠縣實施了“小微信貸通”試點工作,該政策的實施為安遠縣的企業解決了近1億元的銀行融資貸款,有效緩解了小微融資難、融資貴的矛盾。

(三)政務服務建設綜合提高

1、機關效能建設嚴治實督、齊抓共管,服務企業作風進一步強化。通過抓好違法用地和違法建築的整治工作,開展“四城同創”,治理“三亂”,清理規範市場中介組織,打擊非法集資,整治“四風”,治理“收紅包”,“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務”活動以及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相關工作,創造性地開展了財政系統“理財精細實,為政忠公能”主題活動,提升政府工作效率,轉變機關工作作風,加強市場秩序整治,有效減少了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干擾,經營環境進一步優化。

2、提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優質服務,扶持企業意識進一步提升。政府部門及社會組織積極為企業提供相應服務項目,將企業的重大技術研發項目納入地方科技發展計劃,積極組織對企業員工的管理與技能培訓,提供必要的資助;併為中小企業提供法律、會計、審計、資產評估、產權交易、營銷策劃等方面的中介服務。

二、安遠縣企業發展環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這些年來,安遠縣的經濟發展環境雖然有了較大改善,但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不少亟待改進和提高的問題,既有政策上的限制,也有市場方的影響,更有安遠自身發展的因素,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投資軟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1、政務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行政審批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思想不解放、觀念陳舊依然是困擾安遠縣發展軟環境改善的突出問題。雖然目前正在開展效能建設,但辦事效率與跨越式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上面政策雖好,下面落實很難,拖沓麻痺、懶散庸冷的機關作風“頑疾”仍沒有去根,導致在建項目審批過程過長等。

2、企業激勵政策細化程度不足,企業貢獻率還不夠強。涉企優惠扶持政策力度與周邊縣區相比情況,本縣對現行各類促進工業企業激勵扶持政策引導有待細化,在企業上台階、納税貢獻、入規及對優秀企業家的獎勵上存在資源分配機制不夠細化,協調性不強,難以形成整體發展合力。扶持重點不夠突出,目前財政扶持的專項資金名目較多,資金分散化明顯,難以有效發揮引導和帶動重點工業投資的作用。

3、信息溝通渠道不暢。目前政企信息互通常規機制尚未完全建立,政府的有關發展規劃和各項扶持政策不能及時傳達到企業。

(二)投資硬件要素保障有待加強。交通基礎設施落後。安遠縣是贛南唯一一個不通高速、不通鐵路、不通國道的縣,交通的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企業綜合運營成本增加;融資方面,受國家宏觀經濟下行、增速放緩影響,資金鍊緊張,加上房地產市場低迷、整治非法開採稀土行為以及果業黃龍病等影響,生產經營壓力加大,安遠縣45家重點税源企業20__年生活總值、銷售收入及上繳税金與上年同期都有輕微下滑;用地方面,規劃地上拆遷不到位,導致簽約項目無法落地,部分產業轉型項目、基礎設施項目等待落地,用地需求存在缺口。用工方面,“普通工人難招,技術工人難留,科技人才難求,管理人才少有”,成為企業用工的共性問題,尤其是季節性、結構性用工矛盾突出。

三、優化安遠縣經濟發展環境的對策建議

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是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是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所在。當前,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是推動招商引資、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結合調查瞭解的情況和各方面的意見,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一)採取有力措施,改善企業投資和發展軟環境。

1、進一步營造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務環境,全面促進政府工作提速增效。一是把機關效能建設活動引向深入。抓實開展企業發展環境和行業不正之風突出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加快以網上政府為主要載體的政務信息系統建設,開展綠色通道建設行動,以此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服務發展能力水平。二是梳理彙編優化發展環境政策規定。梳理、公示各部門的執法依據和法定職責,對涉及多部門職能確需共同辦理的事項,應明確主協辦關係限時辦理,避免職能交叉、多頭管理、相互推諉扯皮及效能低下。統籌考慮引進項目效益、本縣可優惠的承載度、周邊地區優惠力度等因素,制定較為平衡的優惠政策。三是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繼續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和招投標中心建設,強化投訴受理中心建設。優化行政審批流程,逐步建立覆蓋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的網上辦理系統和監察系統。探索“一表制”審批、“一費制”收費。根據需求適時調整完善重大產業項目等綠色通道審批制度。界定中介機構與政府部門關係,督促中介機構規範開展業務。

2、強化扶持獎勵政策,增強企業投資信心。

要緊緊抓住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特別是國家交通運輸部、供銷合作總社對口支援安遠的歷史機遇,加大與相關央企、國企的對接力度,爭取在培育狀大主導產業、推進轉型升級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以夯實財政體制保障,提供優惠的政策環境。一是要發揮資源的優勢,要對現有的扶持工業企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進行一次系統的清理,能兑現的要繼續實施,不能兑現的應該進行調整或廢止。要制定扶持和激勵政策,有選擇地運用加速折舊和税收手段,引導和刺激企業的科研開發和技改熱情,同時,要放寬非公有制經濟進行經濟領域的限制,發展多元化的投資格局。研究出台稀土廢棄物利用税收優惠政策,通過落户獎勵、税收優惠、納税獎勵、財政補貼等措施,吸引總部企業或區域總部入駐我縣。二是要整合資金,使有限的財政資金髮揮更大的作用。扶持資金列入明年的年度預算,運用財政資金和政策兩大手段,推動融資方式創新,針對重點發展的行業項目,完善税收返還和税率優惠等政策,支持優勢產業與小微企業加快發展。結合實際,認真分析我縣現有優惠政策與周邊其他城市的差距,進一步調整、完善已有的政策措施,力爭做到在政策的優惠程度上,不低於其他城市;在費用的收取標準上,不高於其他城市。三是狠抓政策落實兑現。要認真制定具體的獎勵兑現措施,確保承諾得到切實、及時的兑現。

3、多管齊下,優化政企溝通。一是是做好與企業的牽橋搭線服務工作。嚴格落實對客商的優惠承諾,要切實落實重大項目推進跟蹤服務制度,成立專門機構,對重點項目實行跟蹤服務,為企業提供信息諮詢服務,及時發現、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協調各方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使投資商放心投資、安心建設,真正使投資商“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二是落實服務監管制度。要落實責任。完善工業企業幫扶工作機制,對於部分企業困難和問題,會議逐一進行了研究,明確了具體幫扶措施、牽頭單位、責任部門和辦結時限,有關鄉鎮和各部門單位工作要落實到位,問題解決到位,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三是強化監督問責制度。探索設立企業投訴中心,堅持鐵面執紀加大督查力度,以“釘釘子”的精神,建立定期調度,定期跟蹤,定期通報制度,把工業企業幫扶和工作落實情況列入機關效能督查範疇。通過走企業,走單位,走人員等方式加強對部門單位幫扶工業企業的跟蹤,強化實際效果。

(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優化支撐工業經濟發展的硬件環境。

一是加大對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投入的力度。建議以“大建設”為契機,加快道路建設,改造老城區路網,加快濂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設、尋全高速(安遠段)等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做好對現有工業園區基礎設施的完善配套,實施工業園區升級改造。做到規劃先行,科學編制,高標準實施,大力推進重點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的建設,進一步改善投資硬環境。二是化解融資難題。出台優惠政策引進大型金融機構入駐安遠,積極爭取中央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引導資金,創新銀企合作模式,組建擔保機構多層次風險分擔機制,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壓力。三是化解用地難題。實施園區再造工程,充分利用廢棄廠房建設小微企業創業園。加強對批而未供土地指標的督查,對未按要求整改到位的項目試行剝離用地指標再分配,提高利用效率。三是化解用工難題。利用安遠職校、職業技術應用學校等培育技術學工的優勢,有針對性地引導、參與企業招工協作,解決季節性、結構性缺工問題。

總之,相關部門和鄉鎮要主動擔責、主動作為,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推進安遠縣企業發展環境優化,進一步加強配合,齊心協力,鼓足幹動,集中解決阻礙企業發展的熱難點問題,以寬廣的胸懷,為廣招“天下客”奉上精緻的菜餚和貼心的服務,真正讓企業家舒心、放心投資,推動招商引資工作的良性循環,努力形成思想放開、政策放寬、幹部放膽、企業安心的經濟發展環境,促進安遠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大跨越,以發展最新成果造福全縣百姓。

最新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9

總投資162.8億元的鐵路計劃於今年8月1日貨運通車,10月1客運通車,作為境內沒有鐵路通過及鐵路站場的,為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我們認為如何就近連接鐵路站場,實現我縣客貨與鐵路站場互通,是促進我市鐵路站場經濟充分發揮的首要工作。5月19日,縣政府組織縣人大、政協、發改、經貿、交通、建設、旅遊、外貿等部門赴、三門兩地鐵路站場進行調研,並對兩地站場的建設情況進行深入瞭解。

一、鐵路站場的作用

一方面,發揮客貨中轉、運送、補給作用。鐵路運輸最基本的任務是安全、迅速、經濟、合理的運送旅客和貨物,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務,在完成上述任務時,鐵路站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輻射作用。在工業產品、農副產品運輸、勞務輸送和旅遊產業中展示作為,充分發揮鐵路運輸的輻射優勢。貨運方面,主動與現代物流接軌,自覺將自己納入現代物流體系,加強與公路、水運的聯手,在現代物流中尋求“多贏”效果。客運方面,充分發揮低價、準時、快速、安全的特性,大量開行朝發夕至、夕發朝至列車,為旅客出行提供越來越便利的條件。

二、實現“三通”是確保鐵路站場經濟效益充分發揮的保障

1、高速公路與鐵路站場互通

當今社會,高速公路已經逐漸成為主要公路運輸方式之一,實施高速公路與鐵路站場互通,對擴大鐵路站場經濟輻射範圍,提高鐵路站場使用效率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國道、省道與鐵路站場互通

國道、省道是公路運輸的根本,是連接城市間的紐帶,更是大多數人民羣眾的首選運輸方式,為充分發揮鐵路站場的作用,更廣泛的服務於廣大人民羣眾,實現鐵路使用價值,實施國道、省道與鐵路站場間互通意義重大。

3、沿海港口與鐵路站場互通

市作為省第四大港口城市,如何開發一港六區,提升港口開發建設速度,實施沿海港口與鐵路站場互通,對充分實現水路、鐵路、公路運輸互補、提升鐵路站場使用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充分發揮鐵路站場集散功能有促進作用,也是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建設“海上”的有效舉措。

三、當前我縣連接鐵路站場的兩個方案及四條線路

從鐵路線路走向及鐵路站場佈置的角度出發,結合我縣的現有交通網絡及地理位置,按照就近連接的原則,通過調研,我們提出兩個連接方案及四條連接線路。

方案一、連接旁站

第一條連接線路:取道上三高速——高速————74省道過境附線(預計XX年完工)——旁站

各分段距離:上三高速段約26公里,高速段約9公里,74省道過境附線段約7公里。

預計總里程:約42公里

新建里程:約7公里

通車時間:XX年

第二條連接線路:取道60省道(改擴建為一級公路)——高梘——34省道————74省道過境附線(預計XX年完工)——旁站。各分段距離:60省道段約30.5公里,34省道段約7公里,74省道過境附線段約7公里。

預計總里程:約44.5公里

新建里程:約7公里

通車時間:XX年

方案二、連接邵家渡站

各分段距離:上三高速段約26公里,高速段約16公里,大道段約4公里,鐵路站場段約3.6公里。至大道連接線 預計總里程:約49.6公里

新建里程:約3.6公里

通車時間:XX年9月

第四條連接線路:取道104國道——市——大道——鐵路站場至(即將完工)——邵家渡站大道連接線

各分段距離:104國道段約50公里,大道段約8公里,鐵路站場至段約3.6公里。大道連接線

預計總里程:約61.6公里

新建里程:約3.6公里

通車時間:XX年9月

綜合以上兩個連接方案及四條連接線路,通過調研比較,方案一線路XX年才能建成通車,方案二線路可與鐵路同時通車,考慮到各連接線的建設進轉度,我們認為,鐵路建成通車後,當前的最佳連接站場為連接邵家渡站,最佳連接線路為第三條連接線路(取道上三高速——高速——北——大道——鐵路站場至——邵家渡站,通車裏程為約50公里,理論用時約35分鐘),該連接線路的優點為:能與鐵路同時通車、路線較短、公路等級高;缺點為:與其他幾種連接方式相比收費成本較高,且受高速入口不便限制。大道連接線

從長遠角度出發,若方案一連接旁站全線貫通,對我縣鎮、鎮、鎮的橡塑製品行業、汽車用品行業影響較大,該方案的優點為:線路更短、收費更省、成本更低;缺點為:公路等級低(60省道部分路段為三級、34省道段也為三級)、通車時間晚。

四、鄰近的鐵路三門站、站對我縣經濟的影響

通過調研,我們認為鄰近的鐵路三門站和站對我縣的經濟社會發展影響較大。

從經濟效益方面分析,我縣XX年的年客運量為985萬人,貨運量為613萬噸,一直以來僅依賴公路運輸為主,存在運能小、能耗高、成本高、勞動生產率低等缺點,嚴重製約了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阻礙了需要大宗貨物運輸項目的進入。隨着鐵路的開通,我縣到鐵路三門站僅需半小時,到站約35分鐘左右,將為我縣客、貨到達沿海地區節約大量運輸成本,也為引進大項目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從社會效益方面分析,首先,確保了各類民生物資的安全、快速、經濟、準時到達,為維護社會穩定提供了保障;其次,為我縣的工業企業、服務業輸送外來務工人員提供更加便捷的條件,也為我縣的勞動力輸出及旅客進出提供更加廉價、便捷的交通工具;同時,對我縣的物流業將產生巨大的影響,打破以公路運輸為主導的傳統運輸模式,為我縣的橡塑製品行業、汽車用品行業、產業用布行業等領域的貨物進出提供運速更快、運能更大、更安全、更經濟、更準時的運輸條件。

從我縣的旅遊業方面分析,XX年我縣的旅遊景點共接待旅遊人次538萬,同時根據旅遊統計數據的星級賓館接待人數、非星級接待人數以及本地一日遊和外地一日遊的人數、海外接待人數,摺合旅遊人數228萬左右,根據客源地統計,約30萬人次左右的遊客會選擇火車為交通工具。我們認為,隨着鐵路的開通,將會有更多的遊客選擇來我縣遊玩,外來旅客將會更多,對我縣的三產發展將會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

五、建議與要求

1、建議加快實施74省道過境附線

從長遠角度來看,74省道過境附線若不及時通車,旁站僅為三門一縣所用,以當前三門縣42萬的人口及其客貨運量來看,站場效益將受到限制,三門港作用及發展也將受到抑制。相反,的客貨運量首選流入旁站,另外上三高速以上的新昌、嵊州市若走沿海鐵路通道也將有大批的客貨流入;隨着境內的60、62省道的相繼擴建,屆時磐安方向的客貨也會有部分流入。可見,加快實施74省道過境附線對三門、乃至經濟影響之大。

最新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10

西部如何貫徹西部大開發戰略,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加快發展,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去描繪西部最美的圖畫,這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亟 待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一、西部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東西部差距繼續擴大。從新中國成立至1978年的30年,以現價計算,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東西部之比為7。08∶7.52。在近幾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比率中,佔國土面積13.5%的東部地區佔65%以上,而國土面積佔全國56%的西部僅佔13%左右。

2、經濟的二元化特徵明顯,結構性矛盾突出。西部地區,以能源、原材料、機械、電子、航天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產業部門有了一定的發展,農村卻以手工勞動、半手工勞動為主,農業的現代化和機械化水平遠低於東部,經濟的二元化特徵十分明顯。從產業結構看,西部地區第一產業所佔比重偏大,第三產業發展不足。從所有制結構看,西部地區非國有經濟尚未很好地發揮經濟增長點的作用。

3、文化教育科技事業落後,人口整體文化素質偏低。據第三次人口普查資料,每千人中青壯年中文盲、半文盲數,東部北京為125人,江蘇273人,廣東168人,西部四川為237人,貴州為323人,雲南為339人,寧夏西海固地區高達435人。正由於此,西部地區長期陷於一種相對封閉狀態,難以集聚科技人才,難以改變傳統生產方式,進而形成一種貧困的惡性循環。

4、生態環境惡劣、水資源缺乏、基礎設施落後、社會服務體系不完善。由於大面積毀林(草)和濫砍濫伐,破壞了森林植被,導致土地沙化、草原退化和自然災害頻繁。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寧夏、內蒙古的荒漠化、沙塵暴,西南山區的泥石流與山體坍塌便是生態環境惡化的具體表現。同時西部地區絕大部分地區公路、鐵路幹線不成體系,通車裏程十分有限,通訊、郵政設施缺乏,供水供電設施不足,給人民生活和社會生產帶來不便,也不利於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二、發展特色經濟,是西部經濟實現超常規、跳躍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特色經濟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發展市場經濟中,利用比較優勢和市場原則,通過競爭而形成的具有鮮明產業特色及企業產品特色的經濟結構。發展特色經濟,是改變過去西部地區粗放、低效發展傳統模式、經濟振興崛起的有力支撐。因為西部地區,無論是整體推進,還是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以及發展教育科技,對外開放,最終着眼點和落腳點在發展特色經濟。

西部省區雖然資源優勢有所發揮,並開始形成了某些支柱產業,但遠未發展為較強競爭力、佔有較大市場份額的區域特色經濟,完全可以説,西部地區發展緩慢,很大程度上在於未能實現較快發展市場經濟與較好地發揮資源優勢的有機結合,把資源優勢儘快轉換為經濟優勢。

發展特色經濟,有利於向資源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有利於防止和解決重複建設,實現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有利於形成商品優勢,增強市場競爭力,有利於實施名牌戰略,增強地區經濟實力,有利於推進農村城鎮化。

三、發展西部特色經濟的思路

1、基本思路

抓住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立足現有經濟基礎,發揮潛在資源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名特優新產品為龍頭,以科技進步為依託,以經濟效益為目標,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帶動地區經濟建設健康、穩步發展。

2、尋找特色產業發展突破口

(1)立足產業先行優勢,通過優勢延伸強化特色,從全國的經濟形勢看,基礎工業與加工工業失衡,能源材料生產嚴重滯後,西部地區開發應沿着重化工方向推進,更多地向能源材料及其製品業傾斜。應該説,西部眾多能源、原材料產品稍加綜合就可發展成為特新材料產品,不少特新材料再略加工就可成為高附加值的元器件製成品和最終消費品,這種產業綜合和優勢延伸幾乎是無止境的,大有文章可做,這既與全國產業結構調整戰略相銜接,也有利於進一步發揮西部資源優勢和已有重化工資產存量的作用。

(2)從西部產業的區位優勢看,西部45個產業中具有區位優勢的產業有23個,優勢最明顯的產業有7個,其中屬於重化工的黑色金屬資源採選、有色金屬資源採選、採鹽、木材採運、有色金屬冶煉與壓延5個,佔70%,總體上看,西部重化工產業的區位優勢大於其它產業。

(3)從市場需求看,能源原材料產品國內市場廣闊,供不應求的趨勢長期存在,在全國每年花500—600億元大量進口工業原材料情況下,西部重點發展能源重化工業,也是西部地區積累資金的重要來源之一。

(4)選擇知識含量合理的產業,一方面可以增加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又不會產生就業壓力。甚至會增加就業,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例如,棉花種植業,運用高新生物技術,生產出帶顏色的棉花,使該產品知識含量提高了,同時因種植複雜程度提高,擴大了就業。

(5)立足潛在資源優勢,通過優勢挖掘培植特色,隨着市場需求的變化和產業升級,不少被原有優勢掩蓋的潛在優勢不斷突現出來,成為新型特色經濟的現實基礎。

綜上述原則,西部有望利用既有的相對優勢,就下述系列產業羣培植競爭優勢,搶佔市場制高點,在國內外大市場爭得一席之地:

(1)農畜產品特別是西部特有農畜瓜果山貨土特產和中藥材的加工與深加工工業。

(2)依託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多種能源俱備,形成強大的能源工業和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精細化工等。

(3)依託礦藏資源和豐裕能源,在一系列有色金屬(鋁、銅、鉛、鋅、釩、鍶、鋰、鎂、鈉輕金屬)、稀土金屬材料工業,新型合金與功能材料工業,超微細碳化硅、氮化硼、氮化硅等金屬材料工業上,構建競爭優勢。

(4)磷肥、鉀肥、磷酸鹽類和鉀鹽工業。

(5)依託西安、蘭州、成都、重慶等特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資源,在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與新型醫藥工業的某些領域上搶佔制高點。

(6)西部具有特殊魅力的旅遊業。

(7)為高技術下局部戰爭服務的國際裝備工業。

3、開發時序:由點到軸到網

區域開發首先要由“點”開始,即在某一特定範圍的區域開發之初,必須建立若干區位、自然和社會條件相對優越的“點”作為區域開發的依託和基地,這類“點”就形成了城鎮。“點”與“點”之間必然發生人流、物流等經濟社會聯繫,聯繫的途徑就是交通線,這些交通線就成為區域開發的“軸線”隨着區域開發的逐步深入,現有的“點”“軸”均得以擴大和發展,並沿“軸”產生新的“點”。新老“點”之間又形成新的軸線,從而整個區域形成了縱橫交織的點軸網絡,並有效推動整個區域開發不斷深入與發展。

四、發展西部地區特色經濟的對策

1、加強領導,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2、對西部實行政策傾斜,帶動西部特色經濟發展

(1)建議中央成立西部開發機構,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西部大開發法》、使中央實施的優惠政策有法可依。

(2)加大資金投入到以煤炭、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高新技術和旅遊為主的西部優勢產業並相應制定優惠政策,重點發展這些行業。

(3)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制定税收優惠政策,充分發揮財税政策在扶持特色經濟初期的扶持效應。

(4)靈活運用宏觀金融政策,為西部特色經濟提供有力的資金支付。

一是採取傾斜政策,降低西部設立金融機構的條件,適當增加區域性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數量和規模。

二是在西安、成都設立西部開發銀行以及其他政策性銀行分支機構。

三是設立西部開發投資基金、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基金、農業開發基金、旅遊業發展基金。

四是中央政策放寬外資銀行在西部地區的經濟範圍,並在期貨方面給予一定的扶持辦法,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國外金融機構在西部地區設立分支機構。

(5)出台《西部地區非公有制企業法》,對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給予法律保護,並給予各種優惠政策。

(6)採取優惠的區位開發政策,如賦予省會城市省級經濟管理權限,建議設立一定數目的開發試驗區和資源綜合開發區,在城市建制審批、城市户籍管理、人事檔案管理等方面給予傾斜。

(7)賦予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更大的自主權,以大開放帶動大開發。

3、西部各省區制定優惠政策,並且用足用好,為發展西部特色經濟發揮作用

(1)非公有制企業方面的平等與優惠政策。

(2)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

(3)教育科技方面的優惠政策。

(4)吸引外來人才與調動現有人才積極性的優惠政策。

(5)企業家選拔、激勵、淘汰方面的優惠政策。

最新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11

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營造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良好氛圍,對於實現我區“由人口小區向經濟強區跨越”的戰略構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幾年來,全區上下以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實現了全區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根據要求,我區組織專題調研組對我區經濟發展環境的狀況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我區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做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對策建議報告如下。

一、我區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主要做法

(一)加快推進政府管理創新,營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新形勢下,圍繞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提高,我區不斷強化監督制約機制,狠抓機關作風建設,努力塑造“廉潔、高效、公正、務實”的機關形象。

一是健全黨內監督,打造一支廉潔勤政的幹部隊伍。我區主要是通過建立健全述職述廉、民主評廉、民主生活會等制度,以及加強中心組理論學習、常委會開展理論研討等形式,加強對黨員領導幹部的教育和監督,增強領導幹部開展監督和接受監督的責任感和自覺性,使領導幹部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既是監督者又是被監督者。尤其是加強了對“一把手”的監督,要求“一把手”要主動彙報自己的思想、學習和工作情況,經常同大家談心,過好雙重組織生活,虛心聽取班子成員和下級的批評建議,帶頭進行自我批評。在開展領導幹部廉政述職工作中,特別注重黨政“一把手”的廉政述職,並以廉政述職為載體,把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自下而上的羣眾監督和領導幹部的自我監督有機地結合起來,深化了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工作。同時,不斷拓寬權力監督制約的領域和範圍,加強對領導幹部八小時以外的監督,真正做到幹部權力行使到哪裏,監督就延伸到哪裏,不留監督“空白地帶”。今年區委以台發[20__]24號印發了《關於在全區黨政機關建立和完善決策目標體系的意見》、《關於在全區黨政機關建立和完善執行責任體系的意見》和《關於加強和改進領導班子、領導幹部經常性考察工作的意見》,建立和完善了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三個體系”,進一步提高了領導幹部的決策水平,改進了幹部作風,推動了工作落實。

二是推進效能監察,打造高效務實型政府。為提高行政效能,優化發展環境,我區把開展機關效能監察與優化發展環境緊密結合起來,較好地解決了人民羣眾關注的機關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工作效率低、服務質量差等機關作風問題。制定並印發了《台兒莊區改進機關作風和提高工作效能的暫行辦法》、《關於對全區各級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效能告誡的規定(試行)》和《關於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意見》,在全區各級各部門普遍推行了首問責任制、服務制、掛牌持證上崗制、辦結制、一次性告知制、效能考評和失職追究等制度。加強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三批共精簡行政審批151項,佔總審批事項的55.3%。制定了扎口收費、進企業檢查報批等11項制度,有效規範了檢查、收費行為,遏制了“三亂”等現象的發生。圍繞區委工作中心開展效能監督,把效能監察的重點放在對貫徹執行上級重大方針、政策、決定、命令的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上,對區裏重點工作和重點項目的落實進行跟蹤問效和責任追究。建立健全了投訴查處機制。將區經濟環境投訴中心與區機關效能投訴中心合署,依託區紀委、監察局,公開舉報投訴電話,採取集中檢查與重點抽查相結合的辦法進行明查暗訪,受理並查處干擾、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投訴事項。對投訴的案件,做到有訴必查、查必有果,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音”,以案件查辦的實際成果取信於民。投訴中心建立以來,共受理、處結各類投訴300餘起,全部限期查結。今年8月27日,我區組織經濟環境機關效能投訴中心等18個職能部門,在政府門前廣場開展了“陽光投訴”活動。整個活動共受理投訴60件,現場解答有關諮詢229件,解決問題30件,發放宣傳資料10000餘份。60件投訴全部限期予以解決。

三是開展社會監督,營造良好的社會監督氛圍。把深入開展社會監督作為推進政府職能部門轉變機關作風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一方面,抓好行風監督員隊伍建設。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離退休幹部、羣眾團體、基層企業中,選聘100餘名政治素質高、參政議政能力強、公道正派、敢於直言、熱心行風建設工作的代表作為行風監督員。採取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公開檢查與暗訪相結合等方式,對各職能部門的行風建設情況進行隨時監督。另一方面,深入開展行風評議活動。建立發展軟環境評估考核體系,對鎮(街)和區直部門“民主評議行風”與發展軟環境情況緊密結合,並排出名次,向社會公開。不斷充實完善了評議的內容和手段,拓展民主評議行風活動的寬度和深度,為經濟發展創造了寬鬆、和諧的發展環境。

(二)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質量,着力優化服務環境。近年來,我區不斷強化措施,加大力度,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領導幹部聯繫企業制度。區領導、政法各部門都確立了聯繫企業,負責聯繫企業的發展環境問題,為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全過程,優質、高效的服務。

二是實行了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八個不準”。即除法律、法規和規章明確規定外,不得對企業進行檢查和處罰;除法律賦予其強制執行手段的機關或收繳費人雙方以合同約定外,不得責令銀行強行劃撥企業款項;不得要求企業購買其指定的產品;不得對企業舉行以營利為目的的各類培訓班;不得向企業指定或變相指定中介服務機構;不得要求企業向指定的施工單位發包工程;不得強制要求企業集資、攤派或贊助;不得實施其他違背法律、法規規定,有失公正,損害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為。

三是實行了外商投資企業行政審批服務代理制度。為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優化服務環境,為外來投資者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服務,以台辦發[20__]39號印發了《關於對外來投資項目實行行政審批服務代理制度的實施方案》。對外來投資固定資產5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項目,實行立項審批、工商註冊、税務登記和建設工程規劃、環保、文化許可、衞生許可、企業代碼、項目用地等審批手續,以及項目相關的供電、供水、通訊、消防、用工、拆遷、户口遷移、子女入學入托等手續。實行“三聯”,即項目聯席會議、項目聯審、項目聯辦。

四是建立了企業測評點制度和優化發展環境義務監督員制度。在全區範圍內選擇22家有代表性的企業作為我區優化發展環境測評點。規定凡到測評點檢查、執法的行政部門,必須填寫由區經濟環境機關效能投訴中心統一印製的《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測評卡》,測評點負責把有關行政職能部門檢查、執法情況及時反饋給區經濟環境機關效能投訴中心。同時,聘請測評點的企業法人代表擔任我區優化發展環境義務監督員,參與對我區優化發展環境工作的監督和民主評議,並對優化發展環境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加強誠信建設,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台兒莊區始終將誠信建設作為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長遠戰略資源,作為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關鍵舉措。一是推進誠信政府建設。深化服務制,推進誠信機關、誠信政府建設,保證政府出台的優惠政策落到實處,保持優惠政策的連續性和嚴肅性。開展了公開服務活動。組織34個經濟管理和行政執法部門,通過電視台,向全區公開部門服務,接受社會各界監督。二是打造誠信企業。税務、金融、工商、質監以及政法機關密切配合,嚴懲那些嚴重影響台兒莊形象的惡性失信事件,促進企業守法、誠信經營。今年9月初,青島某企業與我區一企業發生業務,期間,我區企業工作人員向對方索要價值1400元的物品。區經濟環境投訴中心瞭解情況後,迅速作出處理,追回現金,退還青島客户。三是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在全社會加強誠實守信教育,提高公民信用意識,做到人人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形成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四是規範市場經濟行為。進一步完善和維護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經營行為,規範各種經營活動,糾正不正當競爭,打破部門和行業壟斷,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堅實的發展平台,努力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

(四)積極出台優惠政策,大力營造優惠穩定的政策環境。按照“先進地區能辦到的,我們也要辦到,而且要努力辦好”的原則,放低門檻,讓利於商、讓利於民。在税費政策上,規定“投資新建的工業企業自投產年度起,企業繳納的增值税、營業税、所得税年超過20萬元,按照企業納税額地方留成部分第一年90%,第二、第三年的50%,第四、第五年的30%獎勵納税企業用於發展”、“對外地客商在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500萬元以上、新上的各類企業項目,從開業或投產之日起兩年內免予收費”等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了台兒莊區民營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並把監督檢查貫穿到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的全過程,確保區裏出台的財政、行政性事業性收費、土地使用等優惠政策落到實處,確保優惠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靈活運用上級政策,做到一事一議,特事特辦。

(五)加大企業周邊環境的治安整治力度,營造規範有序的法制環境。我區公安機關專門成立了經濟110特警隊,處理涉及企業的治安環境問題。今年以來,經濟110把涉企案件全部作為重要案件,本着公正、依法、快速的原則,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先後召開了兩次警企座談會,認真聽取企業提出的合理化建議。針對經濟技術開發區,進一步增強警力,加大巡邏力度,加強警務區建設,加強與企業的溝通。今年1—10份,共受理涉及經濟環境的案件106起,處理96人,其中治安拘留51人,治安罰款52人。對每一起涉企案件,隨時通報到其他企業,加強了企業的自我防護能力。今年10月份,泉興水泥公司連續出現原料運輸車輛被堵事件,一度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生產。經濟110及時出警,一次拘留涉案人員11人。同時,我們還做到點面結合,對於點上存在的突出問題,實施重點打擊;對於面上存在的普遍問題實施專項治理。近幾年來,每年都確定一項或幾項治理內容進行專項治理。先後開展了企業周邊環境、“三亂”問題、涉企執法問題、亂辦班亂培訓問題和機關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每年都召開典型案件新聞發佈會,對破壞發展環境的典型案件進行公開曝光。XX年以來,先後召開了14次典型案件新聞發佈會,對查處的72起典型案件進行了公開曝光。開展全區性明查暗訪活動20次,發現問題82起,全部進行了限期整改。

(六)不斷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大力優化人才環境。近年來,我區突出抓好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三個環節,主動把人才服務工作融入到全區經濟發展的大循環。建設、完善了人才市場,成立了區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開展每月一次人才交流活動,為外地人才落户台兒莊開通了方便渠道。對引進的人才,在建檔、職稱申報、評定等方面給予方便和優惠。制定了《台兒莊區引進高層次人才暫行規定》,對引進人才的住房保障、經費提供、家屬就業、子女求學等諸多方面給予了優惠政策。每年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教、技術、管理人才進行表彰,對引進人才先進單位和建立人才工作專項經費等營造重才愛才的良好環境;同時還建立了“台兒莊區人才網”,充分發揮人才網絡的納才功能。使我區的人才總量和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結構不斷優化,人才在全區範圍內合理流動的狀況已初步形成。我區XX年制定了關於《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規定》,每年拿出10萬元資金用於扶持科技型企業的發展,科技、財政等部門緊密配合,抓好區內專項扶持資金計劃的落實,選擇創新能力強、潛力大、效益高的項目給予重點支持,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並積極引導企業和有關單位加強了科研機構建設,全區較為規範的科研機構發展到8家,全區11家骨幹企業與1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技術協作關係,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XX年以來,全區累計取得科技成果60多項,其中7項獲省市科技進步獎。20__年以來,全區專利申請量達到26項。為我區各項事業建設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幾年的改革和創新,我區的發展環境不斷得到優化。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區的發展環境與企業和羣眾的要求,與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還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影響了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

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有的部門以及工作人員在思想認識上與區委、區政府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不能擺正管理和服務的關係,重管理輕服務。在部門利益與整體利益發生衝突時,總是囿於部門利益。有的部門經濟利益至上,以罰代管,並把罰款指標進行量化;有的部門服務變味,搞行業壟斷,推銷產品,贏取利益;有的部門執行政策過死、過硬、過高等等。

二是落實制度不到位。近年來,圍繞治理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規定,但一些制度抓落實的力度不夠。如涉企收費、檢查的制度落實還不到位;機關效能管理還存在一定差距,有些部門辦事效率低,事難辦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有些部門遇事推諉,無利益時該作為的不作為,有利益時不該作為的亂作為,甚至人為設置障礙等。

三是社會監督不到位。在治理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中監督力度不夠,沒有形成全社會監督的合力。特別是違諾的懲處和問責還不到位,對發現的問題處理不及時不徹底。有些部門“一把手”不能切實負起責任,對本部門的問題放縱不管,做老好人,致使有些很好的制度無法落實。有的領導同志在治理環境問題上沒有落實好“一崗雙責”。

四是企業周邊環境治理還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有關政法部門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由於比較複雜的社會原因,“三強五霸”和一些治安問題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反映較為突出。

三、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措施建議

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一項全局性、緊迫性、長期性的艱鉅任務,牢固樹立抓環境是抓生產力,抓環境就是抓機遇、抓開放、抓發展的理念,採取超常規的措施和工作力度,進一步優化我區經濟發展環境。

(一)圍繞服務環境,加強幹部羣眾思想教育。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首先必須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幹部隊伍、人民羣眾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經濟發展環境的好壞,一個人就起到決定因素,就象一個“癌細胞”。因此,切實讓全區幹部羣眾明確“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人人都是投資主體”的深刻內涵;明白外商來我區辦企業、上項目,幫助他們就是幫助我們自己。同時,對在優化環境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對那些損害經營者合法權益、有意刁難企業和投資者的人和事,給予公開曝光,擴大教育和震懾效果。對領導不得力,工作不落實,影響環境建設的,堅決追究有關領導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對個人不作為、亂作為,影響企業發展的,堅決實行待崗、離崗,直至撤職或清除出機關隊伍。

(二)圍繞政務環境,提高辦事效率與辦事質量。一是建立和完善效能管理體系。規範辦事程序,公開辦事結果,接受羣眾的監督。二是強化效能監察。加大明查暗訪力度,做到一月一暗訪,一月一通報。對違反機關效能監察有關規定的案件,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曝光一起,整改一起。三是建立行政執法部門中層幹部崗位輪換制度。強化部門內部管理與監督,徹底解決部門辦事“中梗阻”問題。四是開通“零距離服務”直播間。在區電台開通“零距離服務”直播節目,組織區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定期輪流到電台,通過熱線電話傾聽羣眾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解決羣眾反映的各種問題。五是開展“行風萬人評”活動。組織市、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區黨政機關人員、社團組織人員以及優化發展環境義務監督員、企業法人代表、城市居民和農民代表,對行政執法部門及政府公共服務行業進行民主評議。重點評議勤政為民,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情況。評議結果與年終總評一併作為評選“行風建設十佳單位”的依據。凡企業、商户、羣眾對經濟發展環境問題的舉報,情況屬實的,嚴肅處理;情節嚴重的,追究直接責任人和單位領導的責任,並對單位實行“一票否決”,取消當年單位評先資格,單位領導班子成員不得提拔重用。七是抓好行政審批服務代理制的落實,為外來客商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三)圍繞治安環境,着力推進“蘇魯邊界平安區”建設。加大經濟發展環境的專項整治力度。重點對建設環境方面的問題、“四亂”行為和損害羣眾利益的各種不正之風進行專項治理,嚴厲打擊向施工單位索拿卡要、故意刁難和藉機敲詐等行為。對涉及區級重點企業和重點工程的案件,區機關效能投訴中心有權調度執法單位進行嚴肅處理。重點打擊“三強”行為、懲處“五霸”分子,解決企業周邊環境不寬鬆等問題。經濟110特警隊要加強企業周邊的治安管理,組織巡邏力量,加大巡邏力度與密度,嚴厲打擊破壞企業發展環境的不法行為。

(四)圍繞誠信環境,着力打造誠信政府、誠信企業和誠信社會。努力完善以政府信用為關鍵、企業信用為重點、個人信用為基礎的社會信用體系,加快建立健全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信用制度,規範市場交往中的財產關係、信用關係和契約關係,完善市場規則,加強輿論監督,健全企業退出機制,構建完善的企業誠信體系。繼續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加大執法力度,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守信原則,營造市場準入、交易、競爭、消費的良好環境。創建以道德為支撐、以法律為保障的誠信環境。政府部門完善服務制和違諾責任追究制。

(五)圍繞政策環境,着力抓好政策的落實與兑現。創造性地執行中央和省、市關於改革和經濟發展的政策規定,用足用活上級出台的優惠政策。同時,在不違背上級有關規定的基礎上,搞好本地區優惠政策的兑現,做到有諾必踐、違諾必究。要經常和民營企業主聯絡,採取多種形式,把區政府優惠政策宣傳到位,把國家税法與區政府優惠政策的結合點給企業講清楚,特別是税金地方留成部分的計算方法、彙算清繳的法定程序給廣大民營企業主講清楚,讓他們心中有數。應返還數額應全額返還,限度地使他們體會到政策的優越性,減少對我們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質疑。進一步擴大“一口收費”管理範圍,努力減輕企業税外負擔。

最新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12

加快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問題和中心任務,也是農業、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隨着全球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我縣農民收入狀況如何,影響農民增收的癥結何在?年5月份,筆者對所在地的農村農民收入進行了一次實地調查,調查採取聽彙報、入户調查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農民收入狀況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瞭解,並形成調查報告。

一、農户收入的現狀

本次共走訪調查農户52户,其中,純農業户38户;亦工亦農户7户;以農為主,農閒時兼營服務等三產業的4户;純經商辦企業的3户。其中,年度家庭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3户;1萬元(含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8户;2萬元(含)以上,3萬元以下21户;3萬元(含)以上,5萬元以下17户;5萬元(含)以上3户。調查顯示:當前,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農民家庭收入還很低,加上生產、生活支出不斷增加,農業結構調整成效尚未充分顯現,農村勞動力難以充分就業,農民意識和技能薄弱等,使得農民在短期內增收還很困難。

二、農户收入狀況分析

在調查前,筆者曾到當地政府統計部門進行了相關情況的瞭解,年該鎮上報的農民人均純收入4725元,比上年增幅15%。在此次調查的52户中,總人口213人,其中,勞力131人,在所調查的勞力中,外出務工106人。在農户的收入構成中,來源於一產業的收入716元;來源於二產業(含外出務工)的收入2187元;來源於第三產業的收入1822元,分別佔總收入的15.2%、46.3%和38.5%。從收入構成可以看出,農民來源於一產收入較少,來源於二三產業的收入較多,尤其是外出務工收入佔總比例最高。而一產收入中,退耕還林收入佔70%以上,真正純農業收入更低。

通過以上分析,目前,我家鄉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還是靠外出務工收入,從調查出的外出務工人數佔總勞力人數近81%的比率來説也是如此;其次是經商辦企業的收入,單靠農業生產生活將十分困難。分析當前農户家庭經濟收入低,增收困難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農民絕對收入水平較低。雖然被調查的52農户中,年收入2萬元以上的佔大多數,但近年來農村家庭開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調查的約70%以上的農户全年沒有結餘,稍有變故就得負債。

(2)增收速度緩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同過去的情況比速度大大降低。據資料顯示,改革開放的前6年,農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長按可比口徑計算在14%~20%之間。而1997年以來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比差距很大。按照到 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人均GDP要達到3000美元的目標要求,農村人均收入每年的增長率要達到12.2%,同這個要求相比,實際發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鄉差距加大。近幾年來,儘管國家相繼出台一些有利政策,農民增收速度可以超過5%,但是仍然落後於城鎮居民,使城鄉差距繼續擴大。

(4)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之間農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較大,並且這種差距沒有縮小的趨勢。據我瞭解,我家鄉安徽省巢湖市在全國農村所處位次還較高,農民人均收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西部內陸地區農民收入更低。

造成我國農民收入問題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農民整體素質還不高,還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突出表現為文化素質較低。據調查分析,農民勞動力中,國小及國小以下文化程度的約佔6%左右,國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右。

(2)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還跟不上形勢要求。調查發現,一是特色主導產業總量小,覆蓋農户少。二是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三是結構調整不深入。以蔬菜為例,種植結構雷同,品種特色不明顯,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貯藏、保鮮、深加工及包裝、運輸等嚴重滯後。

(3)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引導、協調、服務功能滯後,不能有效地解決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諸多困難。一是信息服務滯後;二是技術服務跟不上。特別是高新技術應用上,技術與生產嚴重脱切,導致農民增收難;三是信貸部門缺乏有效的資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貸款困難。調查發現,多數農民都有強烈的增收意識,並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項目,但苦於沒有啟動資金,而難以上馬。

三、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對策和建議

現如今,經濟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對實現我國“保增長,調結構”的目標尤為關鍵。但是,收入差距過大,尤其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限制了我國刺激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活力與動力。因此,增加農民收入,對擴大消費需求進而推動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對策有:

1、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增加農民收入,關鍵在於農民自身的素質的提高。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千方百計搞好農民技能培訓,讓農民更多更早地瞭解市場的最新信息和動態。

2 、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農村服務業,提高民營企業發展水平,充分發揮工業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

3、推進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這是農民增收的基礎。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發揮比較優勢,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大力推廣優質農產品,優化品種和結構;二是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形成優勢產業帶;三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創造新的消費需求。

4、加快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拓寬農民增收途徑。一是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發展小城鎮,壯大縣域經濟,為農民的就業機會。二是加強對農民進城務工的引導和管理,把農民進城務工當成一項產業來抓,促進農民工跨區域流動,加快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

5、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國家必須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幫助農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降低農村經濟發展成本,促進農民增收。一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基本建設資金應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每年新增教育、衞生、文化事業經費應向農村傾斜,以逐步縮小城鄉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的差距。二要加大對農業、農民進行直接補貼的力度,進一步擴大範圍提高標準。

6、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

最新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13

為全面瞭解全區非公企業的經營狀況、發展環境和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XX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從20xx年4月16日開始,在區人大副主任、工商聯主席馮春娥、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工商聯黨組書記屈光明的帶領下對各基層商會及企業進行了近1個月的走訪調研,走訪非公企業36家,調研對象涉及化工、貿易、副食品批發、建材裝修、傢俱、五金、製造業、房地產、餐飲等行業企業會員,聽取了企業負責人的彙報,發放了調查問卷,召開了座談會,就企業基本情況、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企業黨建等方面進行了座談。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全區非公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XX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非公經濟發展,圍繞“打造雁城商都、建設石鼓新城”經濟發展方針,從加強引導、優化環境、提升服務等方面入手,立足區位、資源兩個優勢,優化軟、硬兩個環境,把發展非公經濟作為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的立足點,從政策、環境、體制等方面為非公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促進我區非公經濟發展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不論是非公企業個數、個體工商户户數,實現產值、上繳税金都有呈快速增長。20__年全區非公經濟上交税金6.5億元,約佔全區税收的50%,非公經濟已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非公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如下:

1、非公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全區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通過多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以華源、五一、中湘、永興四大專業市場為核心的建材、副食品、五金、家居等行業的商貿物流業、以共創集團、耀江實業、雅仕林等為代表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以香江百貨、中環餐飲、漂亮寶貝等為代表的服務業,以及以領軍現代農業、榮盛農業科技等為代表的一批農業企業。特別是近幾年引進的中億汽貿、崇盛國際中心、華耀城等已建成或在建的項目,更是為我區非公經濟發展增添的強勁的動力。

2、非公經濟貢獻率不斷提高。非公企業在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財政增長、提供就業崗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如華源、五一、中湘、永興等專業市場,孕育了3000多户創業者,安置了3萬餘人就業,帶動了數十家物流企業的發展。新澧化工、榮盛科技、領軍現代等企業為兩鄉安置閒散勞動力2千多人。極大的緩解了社會就業和再就業的壓力。同時,隨着非公經濟隊伍不斷髮展壯大,自覺履行義利兼顧、扶貧濟困、積極回報社會、造福人民的光彩事業。近幾年,非公企業通過向公益事業捐款、救助貧困家庭、定點幫扶、救災等方式多次為社會奉獻愛心。如僅去年一年,區工商聯的會員企業捐款就達300萬餘元。

3、非公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為全力推進民營企業發展,XX區委、區政府建立了一系列政策機制。相繼出台了《XX區鼓勵投資興辦生產型工業企業、大型商業網點和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優惠辦法》、《XX區招商引資工作獎勵辦法》、《XX區區級幹部同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交朋友制度》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十不準》等一批政策文件,有效支持了民營企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全區連續幾年開展優化經濟環境與政風行風測評活動,監測各職能部門的行政效能情況。寬鬆的環境,優惠的政策,良好的氛圍,吸引了一大批投資者。

4、非公經濟增長速度趨緩。從調研情況來看,全區非公經濟整體還是有所增長,但較同期相比,非公經濟已經進入發展趨緩、平穩下滑的階段。一是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有些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由於市場需求萎縮,訂單不足,產品庫存增加,資金回籠受阻。如新澧化工主要是生產元明粉,按理説一季度是元明粉銷售的旺季,而今年卻一反常態,市場需求不旺,訂單與價格均有所下降,建衡化工、力弘化工等企業均反應開工產能不足60%;二是因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壓縮了本來就微薄的部分企業利潤;三是宏觀政策制約了部分需求。由於國家多項調控措施的實施,針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進一步加強,部分投資性、改善性需求受到壓制,還有今年以來厲行節約、光盤行動等因素,使一些房地產、高檔餐飲業和服務業受到影響。

二、當前全區非公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融資渠道不夠通暢。融資難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有的企業有好的項目因缺乏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不足不能按時上馬或滿負荷生產。有些企業因戰線拉得太長,攤子鋪得過大,資金需求量巨大且過於分散,企業流動資金出現斷裂。據調查,全區有45%左右的非公企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資金不足。雖然國家放寬了中小企業的貸款門檻,金融機構也加大了對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但許多小微企業因規模較小,內部管理不規範,財務制度不健全,且不動產等可抵押的擔保物較少,很難獲得銀行貸款支持。我區貸款擔保機構缺乏,融資渠道單一,民間借貸利息高,不規範,造成小微企業貸款難度大,嚴重製約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2、土地資源緊缺。土地問題是制約許多實體企業發展的根本問題。全區的非公經濟在發展壯大的同時,對土地的需求也不斷增加,而現在全區的用地指標非常緊。例如華源與中湘機電市場的許多經營户均反映,市場沒有一個獨立的夠規模的倉庫,各經營户都是分散在周邊地區租用臨時倉庫,非常不方便,增加了運營成本,嚴重製約企業的發展。還有的經營户反映現在經營成本逐年增加,單靠門店銷售利潤很微薄,企業要發展需要轉型,最希望的是能擁有前店後廠,而土地是關鍵,例如天正輸配電設備有限公司,近幾年經營狀況越來越好,由單一的銷售延深到產品的加工製作,但因沒有合適的場地建廠房,只能佔用門店進行加工,嚴重製約了企業的發展。車立方市場的負責人反應,現在商用車的銷售情況非常好,但是亟需完善配套的售後服務。現在全區的商用車(貨車)維修服務站都是一些分散經營的規模較小的企業,因投入不夠而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主要是因為現在的維修廠都是租地經營,隨時面臨搬遷的可能,所以經營者不能敢過大投入。而全區土地資源非常有限,可支配用地更是少之又少,許多企業不得不將遷往其它地區另謀發展。

3、企業管理人才稀缺。由於待遇、工作環境和條件等多方面原因影響,本土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又很難引進,致使企業高層次管理人才稀缺。許多企業經營者自身素質不高,缺乏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和知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模式,用人機制不活,用人唯親,管理上常常力不從心,企業管理較為混亂,生產管理無規章,財務管理不規範,營銷管理無網格,人事管理不到位,影響了企業的長遠發展。

4、經濟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在走訪中企業主均反應XX區的經濟發展環境較其它區相比較好,政府為企業的服務意識較強,服務也比較到位。但認為部分職能部門觀念轉變不到位,重罰輕管現象還時有發生,個別行政職能部門有時還存在“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説、事難辦”的問題,少數基層執法部門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索、拿、卡、要的現象。有的企業周邊環境惡劣,治安狀況不好,農民或居民藉機滋事阻工,致使企業花錢息事,增加了企業的經濟負擔和企業家的精神負擔。

5、企業黨建力量還比較薄弱。一是黨組織覆蓋面不廣。這幾年,在區委組織部和基層黨組織及黨務幹部的共同努力下,全區的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覆蓋面得到了拓寬,但仍有相當一部分非公企業沒有黨員或只有個別黨員,年輕員工、優秀員工入黨積極性不高,黨員結構老化,黨的新鮮血液難以補充。此次走訪的.36家企業中,有黨員的佔41%,其中建立黨組織的有8家,有黨員但不具備建立黨支部而掛靠在行業支部的有7家;無黨員的16家,佔44%;符合建立支部條件但沒有建立的有3家,佔8%。二是黨員管理難度大。全區的非公有制企業數量較多而規模相對較小,員工流動性強。黨員絕大多數是流動黨員,具有不穩定性的特點,使黨員管理難度增大。三是黨組織生活難正常。一些非公企業主和黨組織負責人對黨建工作熱情比較高,但苦於沒有專職的黨務工作人員,特別是缺少文祕方面的黨務幹部,宣傳教育工作開展不順利,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突出。有的企業缺乏黨建工作活動經費,雖然有陣地但不健全,難以為黨組織所用。加上業務工作繁忙,平時很難開展正常的組織生活。特別是聯合支部,組織一次活動難度很大,基本不能正常參加組織生活。

三、促進非公經濟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1、進一步暢通融資渠道。一是積極優化信貸環境。加強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規範非公有制企業財務管理,建立嚴格、規範和透明的企業財務制度,並向金融機構提供真實、準確的財務信息,切實增強企業信用意識,嚴格履行借貸和其他融資契約。二是搭建融資平台。各級政府要引導各金融機構開發適宜中小微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通過與金融機構的協調與溝通,搭建銀企合作平台,繼續開展“銀企對接”活動,形成常規性工作機制。支持、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利用自有資本組建互助性貸款信用擔保機構,依託各級商會、行業協會,積極發展行業和專業擔保公司,吸收民間資本和企業資金參與,增強信用擔保能力,幫助解決小額度週轉金借貸難的問題,從而降低金融部門的借貸門檻,不斷擴大民營企業面向社會的直接融資,拓寬融資渠道,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資體系。

2、加強產業配套設施建設。一要依託全區的資源優勢及專業市場集羣的優勢,支持企業大力發展零配件加工業、倉儲物流業、售後服務業等配套延伸產業。二要完善產業集聚區的服務功能建設。為產業集聚區就業人員提供辦公、就餐、居住、休閒等生活性服務場所,提高企業文化品位,要讓企業引得進、留得住、發得起。

3、優化企業發展環境。一要優化政務環境。堅持陽光行政,以服務發展,及時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為他們排憂解難,及時發佈產業預警信息,幫助他們在較短時間內瞭解本地產業現狀,競爭者動態及政府的相關政策,主動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投資結構和企業發展方向。要關心愛護企業家,形成讓企業家放心投資、安心發展的社會環境,對非法干預非公企業合法經營活動,利用職務之便“索、拿、卡、要”和以權謀私的行為,要嚴肅處理。二要優化服務環境。大力發展社會中介服務。鼓勵和引導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中介組織為非公經濟提供創業輔導、籌資融資、市場開拓、技術支持、認證認可、信息服務、管理諮詢、人才培訓等各類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為民營經濟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三要優化法制環境。進一步加大規範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製假售假、偷税漏税、合同欺詐等行為,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依法保護非公有制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4、加強企業自身建設。一要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對企業管理人才的培訓力度,邀請一批經濟專家或知名企業家講課或者本地優秀民營企業家現身説法,對企業經管管理人員進行免費培訓。積極為非公企業參加各類專業會議、管理培訓和考察交流創造條件。培養一批熟悉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優秀管理人才。加大人才資源引進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進和聘用機制,採取政策引導、物質獎勵等綜合措施,鼓勵引進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支持大中專畢業生進入非公有制企業工作。二要加強企業黨羣組織建設。促進黨組織與企業行政管理機構相互融合、相互滲透、互促互進,加強黨建行政工作力度和滲透能力,進一步擴大黨組織在非公企業中的覆蓋面與凝聚力,發揮黨員的示範帶動作用,引導優秀人才和青年加入黨組織,為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以黨建帶動企業團、工、婦組織的建設,充分發揮黨羣組織的力量,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促進企業文化建設,調動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維護好企業及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和諧健康發展。

最新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14

市委九次黨代會提出了“轉型升級、跨越趕超,建設幸福石家莊”的戰略目標,我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經濟發展是基礎,而經濟環境建設是前提和保障。根據縣委統一安排部署,近期,圍繞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這一課題進行了深入調研並進行了認真地總結和分析。

一、我縣投資環境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

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從戰略高度出發,始終把提高行政效率,優化發展環境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促進了我縣投資環境的改善。

1、以推進政府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精簡審批事項,優化辦事流程。縣政府根據《xx市第四批削減行政審批項目目錄的通知》精神,對全縣所有行政審批項目進行了梳理和精簡,對有行政審批職能的42個單位重新制定了審批事項流程,縮短審批時限,凡能夠現場辦結的,全部由授權窗口直接辦理。今年1-8月份共受理各相關行政審批事項1503項,全部按時辦結,完成率100%。

2、以安商、重商、親商為服務重點,完善獎懲制度,選樹創業典範。對原來的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考核認定辦法、考核獎懲規定和鼓勵外商投資優惠政策進行了重新修訂、完善,對在招商引資工作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個人給予大張旗鼓的表彰和獎勵。通過優惠政策和獎勵政策的落實和兑現,給投資者以鼓勵,給引資者以獎勵,形成了全縣上下議招商、想招商、積極從事招商工作的良好局面。

3、以建設服務型政府為載體,加強城市建設,打造環境品牌。幾年來,縣委、縣政府持之以恆地狠抓路、綠、水、樓、燈、廣場等城市要素建設,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面貌大為改觀,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了顯着提升。全縣各鄉鎮和縣直各部門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招商引資、環境衞生整治、精神文明創建、社會治安治理等工作,使我縣的投資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既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又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促進了投資的大幅度增長。

在調查中,多數企業對我縣的城市硬件發展環境表示滿意,在企業與政府的關係上,政府工作效率和質量上,大多數企業認為有較大的改善。

二、當前投資環境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我縣以良好的基礎設施和配套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商。但我們在思想認識、服務環境、企業經營環境等諸多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有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縣經濟發展的綜合競爭力。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1、思想觀念還不夠解放。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觀念尚未在少數政府執法部門工作人員中形成共識,上通下阻,上熱下冷的現象還時有發生。代表們反映,少數執法部門的工作人員優化投資環境的意識與縣委、縣政府的指導思想反差比較大,政府出台的改善投資環境的政策和措施在這些工作人員中有的貫徹執行還不到位。有的單位僅僅從部門利益出發,不能站在大局的高度和企業角度靈活制定政策、運用政策。

2、服務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一是企業辦事難的問題並未根本解決。有的代表們在發言中談到,目前在我縣一些部門辦事,門好進、臉好看,但是事仍然難辦。投資一個項目或搞一項建設,審批週期仍比較長。二是個別行政執法部門重收費、輕管理,甚至於為收費而收費,以罰代管、罰而不管的問題時有發生。三是重招商、輕安商的問題還在一定範圍內存在。在某些情況下,安商、扶商甚至要比招商更加重要。要讓那些有意向到深澤投資興業的客商願意來,來了以後留得住,真正為我縣的財政收入和經濟發展增加後勁。

3、經營環境還需進一步優化。從調查的情況看,大部分企業在經營環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融資環境偏緊,企業發展缺乏資金支持。大多數中小企業很難得到銀行的貸款,融資難已成為嚴重製約企業做大做強的“瓶頸”。二是基礎性配套措施跟不上,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三是人才缺乏,影響企業的發展後勁。深澤是石家莊地區的邊遠小縣,人才資源相對缺乏,企業普遍感到高級人才和科技人員難招、難留。

4、人文環境仍需進一步提高。一些基層羣眾的思想觀念相對比較封閉保守,沒有長遠眼光,不少村民借政府開發建設之機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甚至少數村幹部也參與其中,對於已經開工建設的項目採取堵路、阻撓施工、強買強賣等辦法,導致工程無法正常進行。

三、改善投資環境的意見和建議

當前投資環境競爭更多地體現在政府服務質量的競爭上,努力創建服務型政府已經成為投資環境改善的焦點和重心。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形成政策“窪地效應”。 一是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優惠政策。結合實際,對全縣行政執法單位所有審批項目進行再清理,力爭做到在政策的優惠程度上,決不低於周邊地區;在費用的收取標準上,決不高於周邊地區。二是進一步加大園區開發的力度,加大基礎設施先期投入,儘快形成一流的公用工程配套設施。進一步降低門檻、放寬入園條件,讓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效益。三是狠抓政策落實兑現。要認真制定具體的獎勵兑現措施,確保承諾得到切實、及時的兑現。

2、努力創建服務型政府,深化“效能革命”。一是進一步增強親商、安商、扶商的意識,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真誠、主動、熱情地為企業提供服務,營造人人都是投資環境良好氛圍。二是要充分發揮縣政務中心的作用。對企業申報材料進行集中、限時審批,真正實現“一個頭受理,一條龍服務,一次性辦結”。三是要積極建立健全與企業對話的制度。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社會各界的作用,及時收集企業對政府部門的意見和建議,支持和監督政府各部門更好地開展工作。縣招商部門要及時召開政策説明會,將應公開的政策性文件及時傳達到外來投資企業,讓企業享受到最大的“知政權”和“知情權”。

3、重視制度創新,整治執法環境。一是發揮經濟主管部門和行政監察部門的作用,認真推行檢查准入制。建議對新上建設項目推行“封閉運行”的制度,進一步減少隨意性檢查、收費現象的發生。二是健全完善行風評議監督機制。通過開展行風評議,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行為,真正在機關工作人員中形成給企業多服務、多溝通、多出主意、少找麻煩,“一切圍繞經濟轉、一切為着經濟幹”的良好氛圍。三是建議推行一次投訴查實懲戒制度。企業或羣眾投訴執法人員有不規範執法行為等問題,經調查屬實,被投訴人確有過錯,並造成嚴重影響的,要嚴肅處理,情節嚴重的應立即調離直至辭退。

4、重視文明創建,進一步整治人文環境。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縣上下形成人心思變、人心思富、人心思幹、人心思上的生動局面。二是繼續加強城鎮建設和城市管理,大力開展環境衞生、市容整頓,認真清理亂搭亂建,抓好城市綠化、美化、淨化、亮化和污染防治,全面改善城容城貌。三是按照實現“四個深澤”的目標,努力建設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經濟發展與城市建設和諧、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和諧的精品城市,給外來投資企業進一步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投資環境。

對於影響我縣投資環境的一些重大問題,縣人大常委會將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繼續堅持寓支持於監督之中的做法,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為實現轉型升級、跨越趕超,建設幸福作出不懈的努力。

最新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15

農村經濟的發展,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制約點。想要讓中國經濟能夠保持一定高度的快速、穩定的發展,首先要認清農村經濟的現狀,關鍵是調整好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向,這樣才能夠使農村經濟的發展逐漸能夠與高速的社會經濟發展保持一致的步調。同樣,作為中國經濟整體的一部分,農村經濟的良好發展也能夠給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帶來驚人的收益,是不容忽略的一種有效經濟成分。充分利用好農村的有效資源,調整好發展方向並適當放開經濟政策就能夠將羸弱的農村經濟扶持起步,使之為中國的社會建設與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一、農村經濟的現狀

要看清我國農村經濟的現狀,首先要從各個方面仔細分析,再具體深入調研、實踐查看,才能根清、徹底地瞭解當今我國農村經濟狀況。

在安徽省臨泉縣張營鄉,我們得到的相關資料情況如下:

勞動力資源:全鄉鎮的人口約為24萬人,常年外出人口約為16萬人,其餘為家庭留守人員;留守人員中青壯年佔35.73%,其餘為老人兒童,約為64.08%,還有一部分社會流動性人口。

土地資源:全鄉鎮共有可利用土地資源約為83萬4千多畝(09年統計),其中包括宅基地、可利用耕地、水塘用地、生產用地和林業用地等,其中可利用耕地約為74.8%。

水力資源:張營鄉北靠泉河、南鄰潁河,加上內部的.八公河、流鞍河(河道名稱)等內河支流,沿線總長度超過24萬公里。正常年份下河中水量充足,加上水庫或池塘蓄水,為養殖業等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資源利用情況:可利用耕地的利用率僅為87.3%左右,人力資源利用率接近42%,水力資源利用率不足50%,等等。有相當一部分的良好資源被荒廢捨棄掉,這就造成了資源利用率低下的情況。

全鄉鎮人均經濟收入情況:鄉鎮平均每人每年收入約為1.3萬元,去除外出勞工的成分,純農村經濟年均人收入僅為402元(包含經濟成本)左右。

總的來講,目前張營鄉農村經濟建設一直處在高成本、低收入的狀態,而且經濟發展失衡比較嚴重,弱質人口資源及劣質土地資源等並不能積極調用起來,這在資源上就造成了最重要的浪費;其次是效率低,交通不方便,剩餘積累過多,不能及時有效地出售;另外就是技術太過落後,不能及時引進、更新,趕不上時代經濟生產步伐;最重要的是人才,農村經濟基礎及相關設施太差,人才引進困難。總體上來看,張營鄉農村經濟僅處在極端低下的自給自足狀態。

二、農村經濟能夠進行的調整

要發展好農村經濟,關鍵是對其發展方向的調整以及有針對性的進行政策調整,這就要求在經濟發展中能夠戰略性積極調用一切可調用的相關有利資源來進行經濟建設。

發展方向調整:在我國的農村,農、林、牧、副業佔主要的優勢,所以向這些方面發展比較合理些。對於土地資源來説,中國的土地集中在大多數人的手中,這是中國的人口決定的,很難改動,但也可以逐漸向少數人的手中轉移;水利資源屬於公共資源,但也要加強規劃,逐步實現綠色合理生產利用,堅決不提倡以環境換效益的做法;劣質土地資源也可以實現部分林業的規劃,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在環保、實效的基礎上實現農村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等等。

總體上來講,抓環保,求效益,盡利用!

農村經濟政策調整:現在大多數的當地政府都對農民購農機進行補貼,目前這卻是不切實際的做法。首先要看清農民的購買力,並不是那麼高的;其次要看機器的利用率,目前一般的農業機器在一年當中半數以上的時間處於閒置狀態,利用率不足50%;再者,機器的維護費用,這也是相當高的一筆支出。這樣算起來,農村農業的成本越來越高,但收益幾乎沒怎麼增加,導致農村經濟越發地不景氣。在農村土地低集成度、高人口密度的現狀下,農機普遍是不合理的。

所以,這就需要把方向調整到低成本、高收益的方向來。低成本,是指農民付出的成本相對較低,而不足的地方再由政府相應的補貼,這樣以來資源都能夠充分合理調動起來。比如現在的農業貸款,政府擔保風險;農產品向外擴展市場,政府幫助拓展渠道;政府組建農機隊伍,農民(補貼)低價有償使用;政府幫助引進技術,向農民(補貼)低價轉讓;等等。要把補貼放在成本的差價上,這樣才能真正降低農業成本。

其他相關調整:其他方面的調整就是嚴格把關、簡化程序,對農業的自由發展放寬開放道路。比如一些證件、手續等的辦理方面。天氣就是時機,農業對氣候方面的依賴比較重,是不能耽誤的。

三、農村經濟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現在由於大學生就業壓力較大,許多大學生自願到農村進行發展或創業,這就出現了相當現代化的農民。通過以下的一些案例我們來具體分析:

經典案例1:張營鄉李橋黃牛養殖廠

xx年秋季由李橋的幾户外出打工村民回鄉創辦。政府幫助從外地引進肉質良好的種牛,並且為其擔保部分貸款風險;土地從農民那裏轉租而來,飼料由農秸稈

經過相應的機器加工而來;工人也是從附近村莊招聘來的老農户,對飼養牧畜有些經驗。這個案例中,政府在某些方面做得足夠到位。而養殖場的一些必需資源,如飼料的原料、工人等,都是就地取材而來,充分利用了相關的廉價資源,同時也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一定的效益。這裏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也是一種趨勢,比如處理閒置的錢等資源,而不是純粹地放在銀行求取利息。

經典案例2:張營鄉武溝大棚蔬菜種植基地

xx年返鄉的幾名畢業大學生聯合創辦了這個蔬菜大棚種植基地。自己學習研究種植技術,並進行相關的技術處理;從附近的村莊僱傭留守人員進行雜草處理、農藥噴灑、土地翻耕等;成熟蔬菜通過蔬菜商販賣到縣城等附近各地。

這個案例對我們大學生來説是非常值得借鑑的。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創辦自己的產業,也是一種思想、一種手段。這裏也充分利用了人力資源和環境因素;集中了相當一部分的可利用的耕地,這也是一種趨勢。

經典案例3:張營鄉龐莊中草藥種植基地

這個種植基地也是由返鄉大學生自己創辦的,政府擔保部分貸款風險;中草藥種植技術直接從相關廠家引進,接受廠家的直接指導;其他的非技術方面的問題大多僱傭附近農民去處理;成熟的草藥植株或其他有效成分,一部分按照相關協議賣給給予相關指導的廠家,其餘的方可自由買賣。

這個案例來説,逐步從外界引進技術來進行生產,也是一種趨勢。所以,根據現在農村的大多經濟現象來分析,未來的農村經濟發展有以下幾個大的重要的方向:

(1)土地資將逐漸源高度集中化,以適應大規模及更大規模的農業生產,與解放初的分田地呈相反趨勢。

(2)優質資源的集中化利用。在可預見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實現現代化農業生產的聯合承包。

(3)農業生產逐步實現區域化。這主要是根據原材料及相關主要制約因素的影響而出現

的正常現象。據資料顯示,現在的工業生產67%以上都在原材料產區建立廠區,這也將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趨勢之一。

(4)生產逐步實現高度機械化。這是在土地高度集中之後必然發生的現象之一。

(5)農村經濟逐步實現多元化。有生存就有依賴,各種產業之間總是有一定的內在聯繫的。

其他的種種現象總還是存在的,比如一些中間的過度現象等。

但總的來説,在農村人均收入底下的現狀下,各種生產實現規模化、集中化發展是一種趨勢,這樣就使得農村經濟的循環鏈條將更加豐富和完善,這是中國經濟現代化高速、穩定發展的必然趨勢。

總結

相對來説,從經濟效益、人力資源和土地資源等方面來説,目前中國的農村經濟還是開發的初級階段。能夠從根本上認識到並改進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制約條件,農村經濟還是能夠給中國經濟整體的發展帶來驚人的收益,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中不容忽略的一部分。在當今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中,任何經濟成分都不能在後面太過於落下步調,能夠將低迷的農村經濟拉起來,其必將為中國社會的現代化經濟建設與發展做出不朽貢獻!

最新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16

一、發展現狀

東橋鎮村後村原位於東橋鎮北部偏僻山區,距福州近100公里、距縣城40多公里。全村190户726人,黨員29人,XX年前人均收入不足1300元,村財不僅零收入還負債較多,是名副其實的空殼村、典型的山區貧困村。XX年起該村遭受地質災害後實施造福工程,村民陸續搬遷下山,開始建新村。由於工程量大、資金不足等原因,至XX年新村基礎建設仍不完善,無村部辦公、村道泥濘、村民看不上電視、水電未配套,村民生活水平低。XX年11月,市衞生局下派駐村幹部黃犖到該村掛職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村黨支部班子也得到調整優化。新班子講團結、講奉獻,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致力發展,短短几年村路、閉路電視、自來水、電網、體育健身場所一應具全,很快扭轉了該村落後的面貌,成為具有社會主義新農村雛形的新村。今年2月17日,省委副書記在該村調研後提出,該村黨支部的先進做法、成功經驗值得借鑑、推廣。之後不久,閩清縣委在全縣開展了“學村後、強核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活動,推廣村後村的先進經驗,推進“核心工程”建設,並以此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大發展,挑“海西”大梁,樹閩清形象。

XX年,該村村民人均收入達4100元,比XX年增加了2倍多。今年年初,該村先後被評為市級衞生村、縣綜治先進村、未成年人零犯罪村,被市委文明辦推薦為市級文明村。

二、主要做法

1、着眼長遠,編制發展規劃。村兩委堅持發展為大、規劃先行,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研究制訂了《村後村三年發展規劃》,理清了發展思路,明確了今後三年的目標任務、主攻方向、工作重點。特別是根據規劃內容,找準了符合村情實際的發展經濟路子,村集體和村民收入不斷增長。大力完善新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形成了濃厚的發展氛圍、良好的道德風尚、文明的人際關係、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村民安居樂業。

2、突出核心,建設堅強堡壘。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後村黨支部注重加強自身建設,在班子建設、制度建設、執政能力建設和黨員先進性建設上下功夫,努力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應有作用。一是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把一些年富力強、有經濟頭腦、羣眾威望高,有強烈事業心和開放意識的黨員吸收到黨支部、村委會領導班子中來。二是帶好黨員幹部隊伍。加強村幹部和黨員的教育培養,把農民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村幹部,使黨員幹部成為國家政策的宣傳員、農村經濟的信息員、解決矛盾糾紛的調解員,成為發展生產的技術員、帶頭人。三是樹立良好形象。黨支部辦事公道正派,勤勉有為,黨組織的威信高,工作力度大,凝聚力不斷增強,羣眾對黨支部十分擁護。

3、因地制宜,培育農業經濟。村後村兩委一班人把黨交給的責任擔在肩上,把人民的福祉掛在心頭,帶領羣眾拔窮根、闖富路。針對村集體無收入、羣眾貧困、村民脱貧致富願望強烈的實際,村兩委與村民共同探討致富之路,併到鎮裏、縣裏、市裏跑市嘗跑項目、跑資金。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徵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村兩委決定依託鎮裏的食用菌基地,成立村食用菌種植協會,由黨員大户帶頭興辦種植基地,採勸支部+協會+基地+農户”的方式,引領羣眾發展食用菌生產。建起了黨員食用菌栽培示範基地,由黨支部牽頭,派村幹部到縣、鎮學習技術,動員5名黨員帶頭示範,發動17名羣眾參與。為解決資金難題,村兩委把爭取來的經費存於農村信用社,再貸給種植農户,而且只要求種植户以生產收成的蘑菇等價抵還貸款。經過3個月的生產,取得國家工商總局註冊的“東塔牌”食用菌外銷到新加坡及港澳等地。一期20萬袋規模的基地實現產值60多萬元,基地純收入16多萬元,菇農每人淨收入1萬多元,村黨支部(村委會)與協會收入2萬元,實現了建國以來村財收入“零”的突破。預計今年可種植100萬袋,目前已完成50萬袋的培育規模。為進一步拓寬村民增收路子,黨支部還帶領33名黨團員到位於高山地區的舊村建立“黨團員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發展高優林、果、糧生產。同時積極牽線搭橋,介紹村民外出應聘就業,全村80%青壯勞力實現輸出就業,村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

標籤: 調研 通用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zjxvk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