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就業壓力大終日閒賦在家 探訪古城“啃老一族”

就業壓力大終日閒賦在家 探訪古城“啃老一族”

就業壓力增大,找工作也越來越難,許多大學生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就整日閒賦在家,靠父母養活,這類人就是人們常説的“啃老族”。“啃老”現象目前在城市中越來越嚴重。那麼,古城xx有多少“啃老”一族呢?這一現象又該如何解決?日前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就業壓力大終日閒賦在家 探訪古城“啃老一族”

走近身邊“啃老族”

家住xx區夫子廟附近的周偉(化名),今年33歲,至今還與父母合住,連對象都找不到。他的生活十分單調,每天睡到中午起牀,等父母做好飯吃飽後,就去小區門口或者附近花園和退休老人一起打牌、下棋,吃過晚飯就在家上網聊天或玩遊戲,直到半夜才睡覺。周偉的父親為此傷透了腦筋,昨天,他一臉憂愁的對記者説,兒子自幼嬌生慣養,不好好學習,職高畢業後,工作一直不好找。前些日子,親戚託了熟人讓周偉去一家單位當保安,可週偉喝酒打架被“炒魷魚”。父母曾經也讓他參加下崗再就業培訓,可是周偉覺得那些“低檔次”的工作,讓他無顏見人。現在,周偉每天以養老的心態在家裏白吃白喝,身上沒有錢了就伸手向父母要。用句戲言,就是在混吃等死。當然,這只是“啃老族”的一種類型。高不成低不就也是形成“啃老族”的另一因素。

去年從xx某重點大學畢業的小趙(化名),所學專業是被人羨慕的人力資源管理,可他至今還沒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記者從小趙朋友處得知,在家待業的一年多時間裏,小趙先後去過杭州、廣州等大城市尋找創業的機會,但都無功而返。今年初,他和朋友去東北“扒分”,到臨了還欠了一屁股債。直到現在,小趙還在人才市場上徘徊,靠父母每月接濟度日。

在xx像這樣的還很多,面對這些要靠上輩養活的“啃老族”,他們的父母或長輩又是持何種態度呢?“現在的孩子個性很強,逼他去做他不想幹的事,家長又捨不得,看着孩子整天在家混日子,心裏雖恨,可又沒有辦法,既然生下了孩子,那只有養着吧”家住xx白下區的劉先生説起“養小”經歷,一臉無賴。“養兒防老,現在倒好,女兒已經二十好幾的人了,還不能自立,夫妻倆那點可憐的退休工資,已很難應付女兒要吃要玩所需的開支”王女士也是一肚子的苦水。

“啃老族”現象剖析

xx大學社會學專家朱力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説,“啃老族”中絕大部分是最初的幾代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從來沒有受過任何委屈,適應社會的能力較差。受傳統觀念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在社會化過程中產生了偏差,大多數父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更關心孩子生理性健康,比如衣着是不是避寒保暖,膳食是不是營養可口,而忽略了孩子人格是否成熟等精神性健康,不注重孩子的獨立性、自我奮鬥、家庭責任觀的培養。也正是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造就了孩子“在父母面前永遠是孩子”的性格依附心理,使得孩子從精神上無法“斷奶”、經濟上難以獨立。

此外,隨着物質條件越來越好,人們消費能力越來越高,有條件的家庭都儘量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即使家庭困難,也會先滿足孩子的要求,“寒門養貴子”。在就業上,因為社會工作崗位有限,再加之對學歷、崗位的要求較高,那些從小就在高起點長大的孩子,雖然暫時離開了父母的保護圈,但每當遇到困難與挫折,孩子還是希望回到父母的羽翼下擋風避雨。

有關專家還指出,受長期精英教育的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就業能動性沒有顯著提高,而是執着於“公務員”、“白領金領”等熱點職位或者“沿海城市”、“省會城市”、“開放地區”等熱門區域,就業期望和社會需求差距較大。一方面,縣、市中小企業和基層單位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畢業生不願去第一線工作,擇業觀念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羣體競爭力,應屆畢業生往往即使沒有工作,也不願去急需人才的縣、市中小企業和基層單位乃至廣闊的農村和西部地區,因此,城市“啃老族”現象也就越來越嚴重。

如何對待“啃老族”

從倫理上看,成為“啃老族”固然都有各自的客觀原因,然而,不管這些“新新人類”的家庭經濟支柱是否堅實,就社會責任感而言,就業是成為成年人的基本特徵之一,也是個人信用建立的基礎,正所謂工作是消費的基礎。特別是在那些只有退休金作為生活保障的家庭,事實上,“啃老”的行為,不僅給父母造成極大的經濟壓力,同時,也是在沒有支付社會保險的情況下佔用着社會的公共福利,降低了老人的收入標準。有必要指出的是,就“新失業羣體”自身而言,忽視自身就業本領的培訓,本領不大而又好高騖遠是就業障礙的根本原因,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長期的失業,不僅不可能“從天下掉下來個大餡餅”,而且對社會就業羣體的長期遊離,也會使自己邊緣化,隨着年齡的增長,不僅不會因而成熟,而且會鈍化自身的生存嗅覺,最終成為無根的浮萍,愧對自己的青春。按老話説,此謂不孝不仁者也。

從經濟的角度看,相對於正在向城市轉移的農村勞動力而言,這部分人大多是有就業意願卻找不到工作,或者至少是找不到令自己滿意的長期工作。在目前高速發展的中國,由於許多產業的發展,對勞動力質量的要求大大提高,勞動力的市場已經出現一定分化。一方面大中型企業的為高端人才以及技術工人提供着比較穩定的就業機會,只有初步文化技術水平的新增勞動力難以涉足其間;另一方面,“普通工”的就業市場,由於許多企業為節約成本,寧願僱傭農民工,這使得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更為困難。事實上,我們只有像江中聯提出的那樣,一方面對所謂的“新失業羣體”進行培訓,而另一方面,鼓勵企業主使用高效率的勞動力,為經過培訓的勞動力提供出路,才有可能緩解目前的結構性就業問題。

就業壓力催生“啃老”現象

記者採訪今年應屆畢業生了解到,大學畢業生的薪酬底線已經跌破1000元,已不是什麼新聞了。xx一家軟件公司的負責人認為,學歷迷信的年代已經過去,工作能力、經驗以及社會競爭力才是他們選才的標準。據瞭解,對應聘者要求有工作經驗的企業和單位佔了用人單位總數的66%;明確表示“沒有工作經驗不予考慮”的佔21%。

針對應屆畢業生供過於求的就業問題,xx市人才市場副主任張軍告訴記者,XX年中國高校畢業生為280萬人,截至去年9月,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為73%,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將達到

338萬人,比XX年增加58萬人,畢業人數增幅達20.7%。近幾個月,每逢週六都有大約350家單位前來招聘,可是應聘的青年大約有7000至8000人,其中應屆畢業生就佔40%。應屆畢業生由於缺乏工作經驗,在勞動力市場上競爭力不強。

xx市再就業辦公室的有關人士昨天告訴記者,今年就業壓力普遍高於去年同期水平。據xx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再就業辦公室統計,截止今年5月,xx市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已達6.2萬。今年1月到5月,實現再就業人數達3.08萬。如何解決“啃老族”這一社會現象?社會學專家朱力教授指出,政府首先應成立專門機構幫助青年就業,建立“新失業羣體”的動態檔案,建立有效的管理辦法,為妥善安排培訓、就業打好基礎;其次,要就業,須有“一技之長”,政府要加大各種職業教育培訓的投入,這些“啃老族”沒有經濟來源,技能培訓就應該免費;同時,我國應推行免費中等職業教育,從根本上解決青年就業問題。

相關鏈接:“啃老族”六大特徵

據瞭解,目前“啃老族”的構成主要有六類人羣:一類是高校畢業生,對就業過於挑剔,總認為找不到滿意的工作,這一類約佔20%;二類是以工作太累太緊張、不適應為由自動離崗離職的,佔10%左右;三類是“創業幻想型”的青年人,他們雖有強烈的創業願望,但沒有目標,缺乏真才實學,總是不成功又不願“居人籬下”當個打工者,這一類約佔20%;四類是頻頻跳槽者,跳來跳去最後“漂”到無事可做,這一類佔10%;五類是單位裏下崗的年輕人,習慣用過去輕鬆的工作與如今的緊張繁忙相對比,越比越不如意,乾脆不就業,這一類佔10%左右;最後一類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勞動力市場上找苦髒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這一類佔30%。

在美國和日本,也存在20多歲、大學畢業的成年子女仍靠父母養活的現象。他們被稱為“neet族”。“neet”(notin education employmentor training)一詞最早產生於英國,專指那些在義務教育結束以後,不升學、不工作、不參加職業培訓的年輕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ye0j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