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職場打拼 >

對於就業壓力大的看法解析

對於就業壓力大的看法解析

就業壓力是指個體在考慮就業問題、為獲得職業做準備及在尋求職業的過程中面對具有威脅性、挑戰性刺激時所產生的一種被壓迫的感受。

對於就業壓力大的看法解析

今天本站小編將與大家討論一下大家對於就業壓力的看法及解析!

朱文暉:中國當前就業壓力大是教育出了問題

姜聲揚:歡迎加入今天的時事開講,中國的經濟增速在放緩,那政府認為,對於國家的經濟目標來説沒有影響,可以接受,容忍可控,但是國內外金融界對於中國的經濟放緩着急,遲遲得不到政府的援助,資金開始撤離,新一屆政府對於中國經濟未來的方向和掌握是如何有別於過去?我們請時事評論員朱文暉先生為我們做點評分析。朱先生,國際評級機構會議表示,中國當前是面臨五大風險,就業壓力、地方債務、影子銀行、樓市泡沫,還有利益集團等等。我們稍後再來影子銀行,以及“錢荒”的問題,但縱觀中國經濟的增速在放緩,政府似乎有點袖手旁觀,停止過去,或者沒有推出過去這樣一個刺激政策,所以您如何來理解?您是否同意這種做法?

朱文暉:應該説這一屆政府上台之後和前一屆政府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就是前一屆政府,你看它宏觀調控,主動調控的節奏非常快,頻率也非常快,力度其實也很大,當然有的很多時候是事後調整。但是更主動的想法是希望他能夠進行微調和預調,像開車一樣,慢慢的扭來扭去,讓這個車順着他期望的軌道在走。那麼這一屆政府你就發現他比較淡定,現在經濟的增速在逐步的放緩,其實按我自己的理解,如果我們拋掉外貿虛增那一部分,還有一些統計上的其他的,比如説投資的水分,現在中國利率很可能是7%都不到,而且這個7%不到,你和去微觀的體會是差不多的,但是這個並沒有影響到像國務院財經的最高決策層,他對於經濟形勢的淡定。所以這屆政府到目前為止最大的差別就是比較淡定,上一屆調的比較急,比較頻,而且左右都在調。

但我們最近從幾個領導人的講話都談到了,他們對現在這個7%點幾的增長速度還是比較滿意的,所以你看今天像FT中文網中的一個標題,叫“為何按兵不動”,另外財新網,就是説指出,“現在的經濟增速處於一個合理的區間”,我們其實看到主席他在和奧巴馬會晤的時候他也談到,可以做得更好,更高一些速度,但是現在調低下來,其實更有利於結構的調整。言下之意就是説,這個速度是我們主動放緩下來的。包括我在成都參加那個財富論壇,聽張高麗副講,説這個速度也是比較不錯的。

那為什麼有這麼高的容忍度?很重要的一個指標,也是中國領導人最關心的一個經濟指標,就是就業,其實我們看到就業並沒有出現弱化的跡象,和以前不一樣,所以以前形容説中國經濟是速度型的,就像騎自行車一樣,你必須騎到一定速度那個車才不會倒,所以人家人為就把這個速度定位為8%。那現在看來呢,我想經過幾個月大家反覆説,基本上大家已經認了,就是説中國經濟其實在7%也是一個合理區間。

那麼你從中國總的資源、環境,還有內部市場等等的承受力來看,應該説7%是可行的,只要就業不出問題。當然我們説,現在就業總體上沒有問題,但是局部出現了問題,就是結構性的,現在正好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時候,今年大學畢業生説是有史以來最難的,因為人數特別多。那更重要就是,經濟機構方面,在勞動力的需求配合不上,或者説大學的教育配合不上現在經濟結構變化,所以我們現在要的最多的還是城市建設的農民工,還有工廠裏邊的工人,但是大學畢業生他顯然不想幹這個事情。

但是你由於沒有足夠多的白領的崗位來吸引他們,或者説他們所需要的知識又滿足不了現在僱主的要求,因為你比如説到了中高層的,像很好的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管理,他需要很好的,但是現在確實又是短缺的。所以這個是表明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而不是就業出了問題,就業是一種結構性就業的困難。

因為就業比較好,所以我想領導人他自然比較淡定,那比較淡定過程當中就是宏觀穩住了,穩住了幹個什麼事情?就希望結構得以調整。所以這就帶出我們説的,這屆政府和以前政府第二個不同,就以前的政府他特別希望主動對產業進行調整,通過對產業進行調整,通過產業的規劃去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是他主動的,他給予税收,給予土地,給予直接的財政補貼。其實以我自己的理解,就是市場經濟的結構調整是調的呢?就是你把總量控制住,然後就像煲湯一樣,你把水放好,然後把這個料放進去,完了自己煲,煲出個什麼味道來就是什麼味道,設定好。就是他自己這裏面發生作用。那麼好了,如果説你要是主動想調的話,煲了一半,你弄出來喝一下,説這個缺乏雞味,放點雞精進去,然後再弄一下,又放點這個東西,那就是主動調。

其實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主動想去進行結構調整,或者你主動用政府的很多行政力量去調,往往是得不到你想要的效果,比如説大家認為最糟糕的就是太陽能光伏行業,還有説我們長期想限制某些行業,但是往往你是限制不住。

像樓市,樓房價格上漲,還有鋼鐵產生過剩,你就限制不住。所以現在我們是不是在這種宏觀穩重的氣氛下邊淡定下來,你把基本的政策設定好,框架設定好,然後重點去完善,比如説公平競爭,對要素的同等活動,然後市場的准入,市場的退出,這些方面基本的因素,讓更多的主題在同一個平台上,同樣獲取資源,同樣進入市場,同樣進行平等的競爭,那麼才達到我們所期望的那種市場經濟的結構調整......

學生就業壓力年年攀高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發佈的《社會藍皮書:20xx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披露,在畢業兩個月後,接受調查的應屆畢業生失業率為17.6%,不少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學生就業壓力緣何年年增大,歲末年初的就業市場情況如何?

有專家表示,總量壓力增大、市場冷熱不均、就業歧視仍在,是今年大學畢業生求職面臨的新問題。

總量壓力增大

供求明顯變化

劉笛是北京大學某社科院系的應屆碩士研究生,從去年9月到現在,她已經投出了五六十份簡歷,參加筆試、面試近20場,至今還沒有拿到心儀的錄用通知。據她介紹,目前班裏確定工作的同學約佔三分之一,且大都集中在二三線城市。“其實大家對今年的就業形勢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還是沒想到找個滿意的工作會這麼難。”劉笛説。

嚴峻的就業形勢背後,是高校畢業生總量的持續增加。數據顯示,20xx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為680萬人,20xx年達到699萬人,今年則增加至727萬人,然而這只是列入統計的在校畢業生數量,“如果加上網校和非正式教育的畢業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加起來有900多萬,今年依舊會出現比較大的就業壓力。”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張翼説。

一方面,畢業生數量日漸增加,而另一方面,企業用人規模卻在縮減。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發佈的《社會藍皮書:20xx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顯示,就業市場供求關係正發生明顯變化。“大學生就業狀況”報告執筆人、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春玲告訴記者,由於經濟增速放緩,今年製造業和外貿業對大學生的需求明顯下降,此外,國有企業、黨政機關這些傳統上大學生就業較為集中的領域,因編制收緊,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就業造成影響。

結構性矛盾突出

市場冷熱不均

1月3日,在北京中關村人才市場舉行的大學生專場招聘會現場,可以發現,前來招聘的企業主要以機械、化工、電子行業為主,學歷要求多為大專以上。一家化工類企業的招聘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今年計劃招聘60人左右,以一線員工為主,而對高學歷人才需求不大,目前的招聘情況並不理想,“大學生的求職訴求和企業本身的期望還是有落差的,對於企業來説,更願意招聘高職高專層次的學生。”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告訴記者,就業市場出現的這一結構性矛盾,反映了高校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存在脱節的問題。他表示,目前高校培養的主要是研究型人才,而市場亟需的是適應現代製造業要求的技能型人才,高校應主動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做到與市場需求有效接軌。

資料顯示,目前發達國家服務業增加值對GDP的貢獻率在80%以上,而我國的這一數字僅為45%。“大學生的就業崗位更多地集中在白領勞動力市場,而服務業發展滯後,直接導致許多大學生只能去競爭一般性的藍領工作。”李春玲説。

就業歧視仍在

阻礙公平競爭

儘管教育主管部門多次下發通知,禁止用人單位在招聘中設置諸如學校、性別、地域等限制,然而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於企業招聘制度不公開、不透明,已經使這些歧視性要求從有形走向無形,讓很多大學生難以進入到公平競爭中。

人力資源服務商智聯招聘發佈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超過6成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遭遇過就業歧視,户籍歧視、性別歧視、院校歧視是最常見的3類。“同樣的學業背景、實習經歷,男生往往拿到幾個職位,而女生經常連簡歷審核關都過不了,一些企業甚至點名只要男生,讓人很不理解。”談及今年求職過程中的遭遇,劉笛對記者表示。

xx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消除一切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對此,熊丙奇表示,就業歧視反映的是企業人才觀和用人觀出了偏差,最終會影響到企業的長期發展,“真正對社會負責任的企業,應該創造一個正常的、公平的競爭環境,完善自身人力資源管理的體系。”熊丙奇建議,監管部門必須按照《就業促進法》的要求,嚴查各類就業歧視現象。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治本之策,是創造更多適合大學生的就業崗位,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高校專業人才培養結構,讓‘供’、‘需’更為匹配。只有這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才有望得到根本解決。”

標籤: 解析 就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dapin/rxl6w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