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羣眾需求情況調研報告(通用3篇)

羣眾需求情況調研報告(通用3篇)

羣眾需求情況調研報告 篇1

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黨的性質的體現,也是黨興旺發達的根本保證。開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密切聯繫羣眾、改進幹部作風、匯聚羣眾智慧力量的現實需要。

羣眾需求情況調研報告(通用3篇)

按照縣委安排,從4月19日開始,我鎮利用一月時間,深入全鎮xx個行政村、所有企業事業單位,開展了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走訪基本情況

這次調研從xx月xx日開始至xx月xx日結束,調研採取個別走訪、座談交流、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鎮黨委、政府所有領導、機關幹部全員參與,將所有機關幹部分成5個小組,將全鎮劃分為5個調研片區,由主要領導帶隊,分管領導負責,組織廣大幹部深入村、組,走訪“兩代表一委員”、低保户、貧困户,體察民情,瞭解民意。

鎮黨委要求,調研工作既要突出主題,查找全鎮在踐行羣眾觀點、羣眾路線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瞭解羣眾所需所盼所急,解決實際困難,又要把調研專項工作和全鎮三年脱貧攻堅工作相結合,和今年低保複審工作相結合,和今年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相結合,和轉變幹部作風、服務羣眾相結合,以達到解決問題、推動發展、取得實效目的。

調研期間,參加調研的縣級領導xx人,科級領導xx人,機關幹部xx人,累計走訪貧困羣眾x户x人,走訪低保户x户x人。對走訪的低保户、貧困户,一户一檔,建立檔案,並拿出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召開座談會xx次,參與座談羣眾x人;發放調查問卷份。走訪中國小、幼兒園所;走訪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所;走訪果品加工、苗木花卉、獼猴桃加工企業家,走訪磚瓦窯廠x家,走訪黨支部xx個。

二、調研中羣眾反映的主要問題

通過總結、梳理、歸納,當前羣眾反映的主要問題集中在:一是農業生產、主導產業發展、土地承包經營方面;二是民生工程、社會保障救助、教育、醫療衞生等公共服務方面;三是村級幹部待遇方面;四是羣眾對當前社會風氣、幹部作風方面等四個方面問題。另外,我們還就加快鎮域經濟發展做專題調研。

(一)、當前羣眾對農業生產、主導產業發展、土地承包經營方面問題

1、生產路問題

近年來,xx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獼猴桃、苗木花卉發展迅速,面積達1.8萬畝,成為羣眾收入重要來源。但田間生產路作為公共設施,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維護、管理,表現在:一是標準低、窄,蠶食嚴重,大多在2-3米寬;二是大部分是土路,不利大型農業機械耕作和車輛進出,影響羣眾耕作,影響苗木花卉、果品銷售,成為農業生產瓶頸。羣眾説:這些年我們出村路、村內道路全部硬化、建好了,能否把生產路再統一建設,解決農業生產最後一公里的制約問題。

2、灌溉和排水問題

去冬今春,連續6個月未得到有效降雨,原本保障脆弱的農田灌溉問題凸顯出來,特別是四屯鎮下片渭河沿岸聯二村、聯三村、下三屯村、北辛莊村、曙興村等村組,過去澆地靠羣眾自打的壓水井解決,今年由於天旱和渭河治理,地下水位下降嚴重,“壓水井”普遍沒水,灌溉困難,也暴露出農田水利建設方面薄弱環節。同時,該區域也屬渭河灘,為夏濕地,到雨季水位升高,原有排水設施老化,損毀殆盡。造成排水不暢,往往積澇成災。羣眾對此意見大,這些都需要我們下大力氣統籌解決。

3、土地承包經營問題

土地承包經營,包產到户時,由於考慮到土地肥力、公平等因素,農户所分的土地多碎塊、零散,過去農業種植糧食作物時,尚不覺得困難,獼猴桃、苗木花卉發展起來後,不利於規模經營,羣眾覺得很不方便,要求進行相應調整。

(二)、民生工程、社會保障救助、教育、醫療衞生等公共服務方面問題

1、安全飲水問題

近年,在縣政府大力扶植下,四屯鎮有8個村解決安全飲水問題,但仍有沿渭三個村羣眾沒有喝上乾淨自來水。

2、扶貧攻堅和低保等社會救助問題

結合實施《xx山區扶貧攻堅工作》,調研中我們對今年列入脱貧幫扶計劃的x户x人進行全走訪。目前,導致羣眾生活困難、返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因病致貧。大概佔貧困户的%左右,許多家庭因大病或長期慢性病,陷入困難之中;二是因學致貧。這個是階段性的問題,一些家庭因供養兩個大學生或高中生,高企的學習費用使家庭貧困,佔%;三是因老年、痴呆、精神疾病、生產生活能力低下而導致貧困,佔%;四是因災禍導致貧困。自然災害打擊或交通、其他偶然事故導致貧困,佔%;五是因生產單一,技術不足導致貧困的,佔%。根據貧困人口的實際,我們對口幫扶,因户施策,幫助羣眾解決困難。

對近年來實施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羣眾比較滿意。對社會救助,特別是醫療救助,羣眾反映較多的問題是:一是大病、重型病症救助標準低。目前報銷比例一般(三甲醫院)%左右,而大病是農村致貧重要原因;二是慢性病報銷不夠規範、比例也低;三是農村衞生院設備簡陋,技術培訓、指導力度不夠;四是村衞生室合療門診報銷存在政策隔離,如甲村衞生室醫術好,乙村羣眾到甲村看病,門診不能報銷的問題。

教育方面:xx鎮現有村級國小x所,學生x餘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師老化,知識老化,青年教師不願到鄉下來,且流失較多。加之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多,許多留守老人輔導孩子學習有困難,羣眾呼籲加強農村教育,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

(三)、村級幹部待遇問題

村“雙委會”是黨和政府在農村的基礎組織和基本力量,是聯繫羣眾,貫徹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中堅。調研中,村幹部普遍反映待遇低,以xx鎮為例:x人以上村子,設幹部x-x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每月x元;x人以上村子,村“雙委會”負責人每月僅x元;x人以上村子,每月僅x元。而農村目前保潔員工資x元/月。相比較村幹部還沒有保潔員工資高,待遇直接影響村幹部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農村60歲以上離任的村幹部(主要擔任村兩委會正職x年以上)養老補助也相對較低(月補助xx元/人),建議能和鄉鎮“八大員”養老同待遇。

(四)、羣眾對當前社會風氣、幹部作風方面的問題

一是聯繫羣眾不夠,宗旨意識不到位。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最根本的政治路線。近年來,隨着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鄉鎮工作重心的轉移,一些幹部羣眾觀點、羣眾意識日益淡薄,和羣眾感情疏遠。工作中習慣當傳聲筒,電話指揮,和羣眾面對面交談,傾聽羣眾心聲的少了。調研中,我鎮下訪領導、幹部普遍反映,只要我們尊重羣眾,認真傾聽羣眾呼聲,羣眾還是願意給我們講真話,接納我們的。真心服務羣眾是我們永恆的主題。

二是學習不夠,做羣眾工作能力不足。目前鄉鎮年輕幹部、公務員,許多都是從校門到機關門的“兩門”幹部,工作熱情高,但基層工作經驗不足,需要在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從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工作能力上再鍛鍊、再提高。

三、影響四屯鎮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和困難

調研中,我們還就xx鎮經濟社會發展,進行專題調研。近年來,xx鎮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根本改變,但制約經濟發展的短板依然沒補齊:一是工業基礎薄弱,僅有的4家果品加工企業,農業企業規模、產值較少,帶動不強;二是獼猴桃、苗木花卉主導產業數量、規模增大,但和市場對接,帶動一方龍頭企業沒有發展起來,產業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建設滯後;三是土地流轉力度不大;四是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比較薄弱。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後工作中不斷加強。

四、我們的建議和打算

深入基層,深入村組,深入羣眾,一個月的走訪調研,拉近了我們和羣眾的距離,體察了羣眾所思、所需、所盼、所憂,又使我們看到了自身工作的不足、缺點,收穫頗多。下一步我們要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安排,改進工作作風,真抓實幹,不斷整改:

(一)、以解放思想為先導,着力提高機關幹部整體素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大和中央政治局“八項規定”,特別是關於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指示精神,不斷加強機關幹部隊伍的作風建設,增強轉變作風的自覺性,克服因循守舊、“等、靠、要”的思想,樹立爭先創優、真抓實幹、以民為本的大局意識,真情服務羣眾。

(二)、以突出整改為重點,着力解決羣眾民生熱點、難點問題

圍繞羣眾的意見和建議,對自身存在的問題,不迴避、不掩飾、不護短,要本着實事求是的態度,從源頭化解矛盾、對症下藥,逐一解決:一是對羣眾反映的安全飲水、生產路建設、扶貧、低保等問題,凡在本鎮範圍內能解決的,立即解決;二是凡當下不能解決,協調相關部門,分步實施,如涉及安全飲水的三個村,已協調水務局,目前正實施管道工程,估計6月份羣眾就可喝上乾淨自來水;灌溉問題:曙興村、北辛莊村、下三屯村等村已納入今年農田水利標準化項目,即將實施;三是教育、衞生等涉及政策層面的問題。及時和相關主管部門溝通,爭取政策,逐步解決。總之,解決問題才是我們取信於民的根本

(三)、轉變工作作風,努力加快四屯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羣眾富不富,關鍵在門路,門路多不多,關鍵看幹部。在逐步走向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要拓寬羣眾的致富思路,加大對農村致富帶頭人的培訓力度,提高農村幹部的素質,引導幹部帶頭闖富路,在資金、土地等政策上給予更多的支持;堅持開放辦縣、辦鎮的理念,要有親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和胸懷,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爭取項目,爭取來的項目要實施好;大力發展“企業+農户”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做大經濟蛋糕,為實現富民強鎮努力奮鬥。

羣眾需求情況調研報告 篇2

一、基本情況

“三大民生工程”的實施,有效改善了農牧民羣眾生產生活條件,夯實了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至少帶來四個方面的顯著變化。

一是社會環境得到優化。“9+3”免費教育計劃實施後,藏區青年通過職業教育走上工作崗位;遊牧民實現定居後,相對集中居住,各地始終把定居點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擺在重要位置,引導牧民走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路子,形成公共管理的強大合力,社會管理得到加強,治安環境明顯改善;隨着農牧民羣眾利益訴求的逐步解決,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為藏區抓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是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生活功能齊全的牧民定居點及與之相配套的公路、學校、衞生室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極大地改善了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畜牧業經濟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在定居點建設過程中,注重融入藏族傳統文化特點和地方特色,按照精品旅遊村寨進行規劃設計和精心打造,形成了獨特的優勢資源,為培育和發展生態畜牧業、畜產品加工業、生態旅遊業等特色優勢產業創造了條件。隨着衞生事業發展計劃的實施,一座座嶄新的鄉(村)衞生院(室)拔地而起,一批批先進的醫療設備配置到基層,藏區醫療衞生保障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三是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加快藏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藏區長治久安,關鍵在人才。通過“三大民生工程”的實施,逐步培養起一批思想品德素質高、科學文化素質強、職業技能掌握好的藏區青年人才,成為帶領藏區脱貧致富的重要力量。

四是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高。牧民定居後,其生產生活由傳統遊牧粗放模式逐步向集約化家庭牧場的可持續模式轉變,牧區經濟增長方式發生歷史性變革,經濟效益大幅增加,發展質量明顯提高。農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公共服務均等化、優質化進程加快,教育、醫療衞生等社會事業迅猛發展,農牧民文明素質大幅度提升,基層服務功能不斷強化,激發了藏區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增強了藏區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通過調研,我們在肯定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清醒的認識到,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道路任重道遠,仍然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育水平低,人口素質相對不高。因受傳統觀念、宗教氛圍、學校軟硬件等條件影響和制約,當地的牧民子女入學習積極性不高,給牧民子女接收文化知道和更新觀念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另外,由於勞動力受教育程度低,沒有很好的理財觀念,外出打工的技能技術不高,導致大多羣眾無法外出打工。

二是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牧民羣眾收入渠道不多。由於生活環境和歷史原因,習慣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發展方式,市場經濟意識不強,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依舊存在,對新型的生產生活方式難以接受,一些科技含量高的生產方式無法推廣。牧民羣眾中75%依賴於傳統的放牧來維持生計以外,15%依靠經商維持生活,還有10%牧民依靠外出打工過日子。20__年該村牧民定居後,定有所居的問題得以解決,但仍有30%羣眾在温飽線上掙扎。

三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制約產業發展。由於地處邊遠山區和高寒山區,生產和生活的環境相對惡劣,近年來,儘管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建設和改善,但仍然無法滿足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特別是鄉境內通鄉油路,由於在牧民定居建設過程中,大型車輛過往頻繁,加之今年內降雨量大,因此鄉道損壞嚴重,目前鄉道給全鄉農牧民出行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成為全鄉社會發展的瓶頸。

四是村兩委會待遇不高,嚴重影響村兩委會幹部工作積極性。村支部書記每月工資為860元,村委會主任每月工資780月,民兵連長、婦幹、團幹每月工資286元,村組長每月為200元。村兩委會每年辦公經費為20000元。隨着物價日益飛漲,村兩幹部所得報酬遠與所付出勞動不相適應。加之地區物價飛漲,村幹部也無時間進行其他創業增收,也將從先富的“領頭羊”變成“貧困户”

三、加快地區經驗社會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充分認識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加快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於增進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施,重點在農村,難點在少數民族地區。因此,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政治問題。

(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人口的綜合素質。一是要破除各種形式的“等、靠、要”思想,教育幫助民族羣眾樹立“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意識;二是崇尚科學,樹立商品意識,科技意識;三是破除守舊觀念,大膽創新;四是組織勞務輸出,增加收入,並學習外地先進的技術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促進牧業發展。一是加強暖棚建設,降低牲畜死亡率;二是優化草畜結構,加強畜種改良;三是加強沙化治理,改變生態環境,由過去的“靠山吃山”轉變為“靠山養山”。

(四)加強民族地區基層組織建設及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力度。一是把那些有知識、有文化、有一定特長的少數民族青年,培養成優秀的少數民族幹部人才,這樣他們就能帶領少數民族羣眾走科學致富的路子;二是積極爭取提高村幹部待遇,提高村幹部積極性和主動性,把村幹部任用由“你來當”成為“我要當”。

羣眾需求情況調研報告 篇3

密切聯繫羣眾就是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調查研究就是了解情況、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密切聯繫羣眾和調查研究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順利完成工作任務的前提和保證,只有密切聯繫羣眾,調查研究,才能真正瞭解羣眾的意見、願望、要求、情緒和覺悟程度,才能總結經驗,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知識,才能產生正確的思想、意見、計劃、辦法,才能達到最終為人民服務的目的。

第一,密切聯繫羣眾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調查研究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對幹部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

權力來自人民,領導幹部所謀之事,必定是體現羣眾意願、贏得羣眾擁護之事,這就需要領導幹部通過調查研究這項基礎工作,把羣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工作的核心任務,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把準羣眾需求的脈搏。這就要求領導幹部要帶着問題,帶着羣眾最現實、最直接、最希望解決的問題去基層調研,急羣眾所急,努力做到問題在一線解決、成效在一線檢驗。只有參加到羣眾生產實踐的第一線深入調查研究,形成一批高質量的、有決策參考價值的調研報告,才能不斷開拓進取,當好參謀。如果沒有艱苦奮鬥,吃苦耐勞和自強不息的精神,熱衷於閉門造車,憑想當然辦事,是決不能產生好主意和好辦法的。

第二,密切聯繫羣眾和調查研究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黨的xx大報告指出:要切實提高為民服務的能力和本領,堅持走密切聯繫羣眾路線,真實反映羣眾願望,真情關心羣眾疾苦,推進黨的作風建設。領導幹部在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基礎上,重要的是到羣眾中去,把黨的温暖送到老百姓尤其是困難羣眾和少數民族羣眾的心坎上,只有這樣才能集中羣眾的智慧和力量,找到辦實事辦好事的辦法,切實解決羣眾在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困難。例如我省農牧區人畜飲水困難一直是省委省政府十分關切的問題,人民羣眾將人畜飲水工程稱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許多地方生存環境惡劣,降雨量少,蒸發量大,且降雨季節與用水季節嚴重錯位。為解決羣眾的疾苦,我省水利部門工作人員多次到現場實地考察,通過羣眾參與,反覆論證,終於找到了切實可行的改水方案。所以説調查研究要在深入上下功夫,要與羣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向基層幹部羣眾學習請教,感受他們的酸甜苦辣,勇於跳出小我,服務大眾,做到深入調研不分心。

第三,密切聯繫羣眾和調查研究是對客觀世界正確認識和改造主觀世界的前提。

領導幹部對客觀世界調查研究的目的,就在於認識並利用客觀世界固有的規律來為人民服務。但如果不走羣眾路線,不深入實際,不直接接觸客觀世界,不搞調查研究,而是僅憑書本知識,憑想象,就不可能如實地反映客觀對象的本來面目,也就無從改造客觀世界。要避免“班子定調子,辦公室想點子,下去找例子”和“決策拍腦袋,領任務拍胸脯,失敗拍* 股”的做法。在調查研究之前,可根據以往的材料和經驗事先確定研究計劃和工作思路。如果調查的材料與事先確定的觀點發生衝突,那麼應該隨時修改觀點,而不是修改材料,否則就會出問題,就會陷入官僚主義。

第四,密切聯繫羣眾和調查研究是實現綜合能力全面提高,順利完成工作任務的保證。

領導幹部應以科學的態度全面地認識客觀世界,而決不能深居簡出,逃避現實,閉目塞耳,否則就會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或“抓住一點,不及其餘”的錯誤。在調查研究過程中應儘量詳盡佔有與調查對象有關的一切材料,而不能依據部分材料就斷然下結論。如國家對我省三江源和廣大牧區生態建設十分重視,但青海的地形地貌、氣候、水資源、草地、荒漠化、動植物以及歷史沿革、民族宗教、風土人情等許多方面均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僅僅只能靠一般性的技術問題來解決,還涉及多部門的合作和協調問題、信息和公共關係問題,因此,正是有了決策者們深入實際,全面調查,綜合羣眾的集體智慧和意見,才能協調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共性與特殊性、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做出符合青海實際情況的切實可行的生態環境保護方案,取得了今天的成績

第五,密切聯繫羣眾和調查研究是實現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智慧之源和力量之源。

只有投身到實踐之中,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接受人民羣眾的再教育,才能把自己原有的認識與客觀實際相對照,才能檢驗認識是否與客觀實際相符合。特別是易地工作、崗位改變等工作條件發生轉變的時候,面對新的工作對象,只有通過走羣眾路線,調查研究,深刻認識新工作對象中矛盾的特殊性,逐漸掌握特有的規律性,才能對自身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思想觀念等要素進行重新排列組合,才能保證主觀與客觀相統一,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如前些年在制定“三江源”生態保護措施時除考慮工程措施外,也綜合考慮了民族特點和宗教信仰以及法規建設和保障體系。對於網圍欄措施,不但考慮到植被的恢復,還考慮到動物的生長、繁衍和遷徙,這就是注重調查研究的結果。因此要將科學技術應用到實際中來,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必須密切聯繫羣眾,充分認識調查研究的重要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把工作做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p9rp0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