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黨校教育理性思考

黨校教育理性思考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

黨校教育理性思考

在我國曆史上就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社會和諧思想。孔子就提出“和為貴”;墨子説過:“兼相愛”、“愛無差”等理想社會方案;孟子描繪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狀態;而太平天國運動的領袖洪秀全提出的建立“務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共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美好社會,與康有為(《大同書》)提出的“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有異曲同工之效。

關於和諧社會的建設,亦是馬克思主義一直追求的目標。18XX年法國的傅立葉發表的《全世界和諧》一文,指出現存資本主義制度必將被“和諧社會”所代替;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對傅立葉、英國的歐文等的空想社會主義者的著作和有關主張給予了肯定,深刻剖析了空想社會主義的歷史侷限性和理論缺陷,它沒有找到實現社會和諧的條件和途徑,結果只能是空想,並提出要建立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

列寧在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對和諧社會的建設進行許多有益的設想和探索,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不得及實踐。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延安時期、建國初期、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這三個歷史時期,在建設和諧社會方面是有很多寶貴經驗的,對於我們今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鑑意義。

一是要建設一個和諧社會,首先要實現黨內和諧特別是黨的理論、路線的正確和領導層的團結統一,這是關鍵所在。

二是要善於從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的實際出發,制定正確的政策,調節和兼顧各個階級或階層的利益關係,這是保持社會和諧的核心問題。

三是要通過民主法制、思想道德和教育文化等多種形式,加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等基礎性工作,把社會發展和社會治理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更有針對性的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不和諧因素。

四是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人民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就要從政策上支持、制度上保證社會的開放性和競爭活力。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這樣才能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

五是要做到統籌兼顧、利益協調,使各項方針政策和全部工作正確反映和兼顧各方面的利益,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使改革發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羣眾。

六是要妥善解決各種社會矛盾。要健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綜合運用政策、法律、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把矛盾解決在內部,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這一切,對於我們今天從新世紀新階段的實際出發,解決當前社會生活中突出的不和諧因素,建設“社會更加和諧”的小康社會,構建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顯然是十分有意義的事。特別是當我們把上述初步總結的歷史經驗同xx提出的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聯繫起來,不難發現xx提出和論述的六個方面要求,已經凝結了我們黨在各個時期創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積累的基本經驗。

構建和諧社會也是對立統一規律發生作用的體現。社會主義社會不是無差別的社會,其內部也存在着各種矛盾,正是他們推動着社會主義向前發展。與其他社會矛盾根本不同的是社會主義矛盾不是對抗性的矛盾,而是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不斷得到解決的非對抗性矛盾。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並不是沒的矛盾的社會,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就是不斷妥善處理各種矛盾不斷前進的過程,就是不斷消除不和諧因素,不斷增加和諧因素的過程。應該看到,和諧社會是一種社會狀態,不是一種社會形態,它既可以體現在不同的社會形態中,又可以體現在同一社會形態的不同發展階段上。我們要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長過程中不斷提高我國社會和諧程度,這是我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出發點。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因為我國現階段出現了不和諧現象才提出這個重要任務的。恰恰相反,我們黨正是把握了我國社會所處的歷史方位和黨所處的歷史方位,把握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把握了最高社會理想與現階段綱領的統一,才主動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戰略任務的。

標籤: 黨校 理性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lzz0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