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健康體檢結果調查分析報告

健康體檢結果調查分析報告

健康體檢結果調查分析報告 北京市**協會於XX年7月至XX年12月期間組織**於北京**機構體檢連鎖機構進行了健康體檢.本次體檢歷時6個月,共有5497人蔘加,比XX年增加了554人. 圖1 XX年於北京**機構參加體檢的年齡與性別構成 現將本次體檢結果彙總分析如下: 體檢異常結果與人數分佈圖 一,與生活方式相關的疾患 1,肥胖 本次體檢肥胖者2186人,佔受檢人數39.77%,高踞各種不正常項目發生率的首位!有關專家研究顯示:肥胖可導致人的壽命縮短,男性肥胖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1.5倍,女性是1.47倍. 肥胖症是指體內脂肪積聚過多和(或)分佈異常,體重增加,是由於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1999年,世界衞生組織已正式宣佈肥胖為一種疾病. 專家指出,肥胖症會從兩方面危害人的健康,一方面它可以引起身心障礙,尤其對年輕人而言,生理外觀的不美和生活的不便,使他們產生自卑,焦慮和抑鬱等問題;而在行為上可引發氣急,關節痛,浮腫,活動耐力降低等.另一方面,它與諸多危及健康的疾病密切相關. 資料表明,肥胖是導致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膽結石和癌症的重要危險因素.相關部門不完全的統計顯示,全世界肥胖症正在以每5年翻一番的驚人速度在增長,每年肥胖造成的直接或間接死亡人數已達30萬,成為僅次於吸煙之後的第2個可以預防的致死危險因素. 專家還指出,肥胖症會導致內分泌,代謝紊亂.肥胖症患者的糖尿病發生率明顯高於非肥胖者,發病率可增加10倍.肥胖者惡性腫瘤發生率高,男性肥胖者結腸癌,直腸癌,前列腺癌高發,女性患者子宮內膜癌比正常婦女高2-3倍.此外,肥胖還易使皮膚脆性增高,易發生皮炎,擦傷,並容易合併化膿性或真菌感染. 肥胖嚴重威脅健康,有人把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稱為死亡四重奏. 2,血脂增高: 本次體檢血脂增高檢出1695人,佔體檢人數30.84%. 圖2 血脂增高者構成情況 血液中的脂肪類物質,統稱為血脂.血漿中的脂類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遊離脂肪酸等,它們在血液中是與不同的蛋白質結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膽固醇是人體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從飲食中獲得的.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從飲食中獲得的,少部分是人體自身合成的. 高血脂是指血中膽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現代醫學稱之為血脂異常. 血脂是人體中一種重要的物質,有許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過一定的範圍.如果血脂過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小斑塊(就是我們常説的動脈粥樣硬化)這些斑塊增多,增大,逐漸堵塞血管,使血流變慢,嚴重時血流被中斷,可能導致冠心病,腦中風,腎動脈硬化等.此外,高血脂可引發高血壓,誘發膽結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還可能與癌症的發病有關. 調節血脂主要依賴調節飲食結構和改善生活方式. 調節飲食結構的原則:限制攝入富含脂肪,膽固醇的食物;選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增加維生素,纖維(水果,疏菜和穀類食物) 具有降血脂的食物有大蒜(早晨空腹吃糖醋蒜1~2個),生薑,茄子,山楂,柿子,黑木耳,牛奶等.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a.減肥:肥胖就是脂肪過剩,也是動脈樣硬化的外在標誌.b.戒煙:煙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引發和加重動脈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c.控制酒精:酒對人體少飲有利,多飲有害.酒的熱量高,多喝加重肥胖.d.有氧運動. 當通過合理調整飲食結構,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加強體育鍛煉後,仍不能使血脂降至理想水平時,就必須開始藥物治療.目前調整血脂的藥物很多,主要分為以下三類:(1)他汀類,以降低膽固醇為主,如舒降之,普拉固等;(2)貝特類:以降低甘油三酯為主,如諾衡,力平脂等;(3)天然藥物類,對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效,且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具有綜合調節血脂的功效,且副作用小,如血脂康等.因為血脂增高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血脂的調節特別是消除血脂的不良影響也同樣需要一個持續作用的過程,因此患者應根據自身的不同情況,選擇降脂作用明顯,毒副作用小的降脂藥物. 由於目前仍有很多人對高血脂的危險認識不足,再加高血脂本身並沒有什麼症狀,因此,很多人是在無意中發現血脂高的.為防範於未然,如果您屬於下列高危人羣,請您及早檢查血脂,並聽從醫生指導定期複查血脂.:有高血脂家族史者;體型肥胖者;中老年人;長期高糖飲食者;絕經後婦女;長期吸煙,酗酒者;習慣於靜坐的人;生活無規律,情緒易激動,精神處於緊張狀態者;肝腎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者.普通人:每2年檢查一次血脂;40歲以上的人:每一年檢查1次血脂. 相關資料: 血脂與冠心病:據統計,心腦血管病的死亡率已超過人口全部死亡率的1/2.冠心病也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狀動脈是專門給心臟供血的動脈,由於過多脂肪沉積,造成動脈硬化,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臟缺血,發生一系列症狀,即冠心病. 引起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高血脂,吸煙,糖尿病,肥胖,高血壓,缺乏體力活動,精神過度緊張,冠心病家族史,口服避孕藥等,其中,高血脂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調節血脂是防治冠心病最基本療法,血清總膽固醇水平下降1%,則冠心病的發生率下降2%.只要有冠心病,不論你血脂高或不高,均應長期服用調脂藥.因為長期調脂治療可以減少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血脂與腦梗塞:當血液中膽固醇增高時,容易形成動脈硬化斑塊,這些斑塊在動脈壁內堆積,使動脈官腔狹窄,阻塞血液流入相應部位,引起動能缺損.它發生在腦血管時引起腦梗塞,醫學證明:長期調脂治療不僅能治療腦梗塞,還能預防腦梗塞.調脂治療與腦中風:腦中風的原因很多,有高血壓,高血脂,吸煙,飲酒,肥胖,高齡,糖尿病,血液病等,其中高血脂,腦動脈粥樣硬化是腦梗塞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許多研究證明,長期調脂治療能明顯減低腦中風的發生率和致殘率,因此,臨牀醫師對高血脂的治療越來越重視. 血脂與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與高血糖被稱為三高,是威脅糖尿病患者健康與生命的主要危險因素.三者密切相關,高血脂可加重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除治療高血糖外,還需要調節血脂,是減少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殘率的關鍵.糖尿病患者應注意調血脂:糖尿病合併高血脂更容易導致腦中風,冠心病,肢體壞死,眼底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等,這些糖尿病的遠期併發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殘疾或過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半數以上糖尿病患者合併高血脂,積極治療高血脂對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大有好處.調整血糖能一定程度改善

健康體檢結果調查分析報告

血脂,但要達到理想水平,還需調脂藥干預治療.糖尿病與脂代謝的治療狀況已成為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優劣的標準. 血脂與脂肪肝:脂肪肝是脂肪在肝內大量蓄積所致,常合併有血脂增高.b超檢查是目前檢查脂肪肝的主要手段.脂肪肝發病率高達5~10%,成人體檢中轉氨酶增高者約35%為脂肪肝,部分患者可發展成肝硬化.因此,脂肪肝的防治對防止慢性肝病的進展和改善預後十分重要.哪些人易患脂肪肝: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堆積者,長期大量飲酒者,肥胖者和患有病毒性肝炎者.脂肪肝有那些症狀:輕度脂肪肝多數無自覺症狀,中度,重度表現為肝腫大,食慾減退,肝區脹痛,轉氨酶升高,少數出現輕度黃疸,脾大等.脂肪肝患者應該怎麼辦:早期治療,可以阻止脂肪肝的發展,大多數脂肪肝是可以治癒的.包括祛除病因,改善生活方式,調節飲食結構;應用調脂藥進行治療. 3,脂肪肝 本次體檢發現1249人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佔體檢人數的22.72%.其中: 肝臟內的脂肪含量超過肝臟重量(濕重)的5%,即稱為脂肪肝.近幾年來,其發病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已成為一種臨牀常見病.專家指出:以下6種人最容易患脂肪肝. 1,嗜酒,酗酒的人:酒精對肝細胞有較強的直接毒害作用,可使脂庫轉運到肝臟的脂肪增加,並減少脂肪肝內的運出,使肝對脂肪的分解代謝發生障礙,肝內脂肪酸堆積於肝臟,造成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中最先出現,最為常見的病變,其病變程度與飲酒(尤其是烈性白酒)總量成正相關. 2,肥胖的人:通過肝組織活檢資料發現,約有50%的肥胖症患者有合併脂肪肝.其主要原因是肥胖者血液中含有大量遊離脂肪酸,源源不斷地運往肝臟,大大超過了運輸代謝能力便會引起肝臟脂肪的堆積而造成肥胖性脂肪肝. 3,營養過剩的人:營養過剩,尤其是偏食葷菜,甜食的人,由於過食高脂,高糖食物,使肝臟負擔增大,干擾了對脂肪的代謝,使平衡狀態發生紊亂,造成營養過剩性脂肪肝. 4,營養不良的人:人為地節食,長時間的飢餓,神經性厭食,腸道病變引起吸收不良,熱能供應不足,蛋白質供應低下,導致脂肪動員增加,大量脂肪酸從脂肪組織釋出進入肝臟,使肝內脂肪蓄積而造成營養不良性脂肪肝. 5,活動過少的中老年人:進入中老年之後,由於生理機能減退,內臟功能退化,代謝功能下降,若活動及體育鍛煉減少,體內脂肪轉化為能量隨之減少,過剩的脂肪易於堆積肝臟而形成脂肪肝. 6,其他:患肝炎,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藥物中毒,化學物質中毒,孕婦及某些家族性代謝性疾病均可導致脂肪肝. 脂肪肝可分期表現為:1,單純性脂肪肝;2,脂肪性肝炎;3,脂肪性肝纖維化,肝硬化. 控制脂肪肝,應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在治療中應針對不同病因控制原發病或相關病因,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防治脂肪肝的一般原則如下: (一),加強健康教育,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白領的脂肪肝流行率較高,可能與白領的生活水平相對較高,體力消耗又相對較少,且常有的過量攝食,進零食,吃夜宵等不規律的飲食方式有關.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合理膳食,少飲酒,有規律作息和經常鍛鍊. (二),對症治療 酒精性脂肪肝戒酒是關鍵.常在戒酒後2—4周肝腫大和一些異常的實驗室指標可恢復正常. 肥胖引起的脂肪肝,減肥一般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但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糖尿病和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脂肪肝,應積極地治療原發病. (三),控制飲食,加強鍛鍊,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 1,合理膳食; 2,三餐有規律,少吃零食和夜宵; 3,保持心情開朗和注意勞逸結合; 4,停止使用可引起脂肪肝的藥物. (四),藥物治療 目前尚無治療脂肪肝的特效藥.雖然報告某些藥物有效,但尚需作進一步臨牀試驗證實.目前市場上不有不少所謂降脂保肝藥,其中有些藥物副作用較大,有些則只適用於某種病因引起的脂肪肝,因此不要輕信社會上錯誤的廣告宣傳,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藥. 脂肪肝的自然轉歸和預後主要取決於其病因及病理類型.絕大多數脂肪肝患者肝組織學改變進展緩慢甚至處於靜止狀態,預後相對良好.部分患者即使已併發脂肪性肝炎和肝纖維化,如能得到及時診治,肝組織學改變仍可逆轉. 4,肝功能異常 本次體檢發現谷丙轉氨酶(alt)增高谷丙轉氨酶偏高631人,佔體檢人數11.48%. 人體中含有多種酶,這些酶在各種物質代謝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在各種氨基酸肛謝中,有一些酶能使某一種氨基酸上的氨基轉移到另外一種物質上,形成另一種氨基酸,這種酶就收轉氨酶.人體內的轉氨酶種類很多,但在血清中只能檢查到兩種,一種叫谷-丙轉氨酶(簡稱alt),另一種叫谷-草轉氨酶(簡稱ast).這兩種轉氨酶在人體臟器中,肝臟中含量最多,約為血清中總含量的100倍,肝細胞內的轉氨酶濃度綠比血清中的濃度高1000~5000倍以上.因此,只要有1%的肝細胞壞死,就能使血清中的轉氨酶活性增加1倍;即使肝細胞沒有壞死,只要肝細胞有病,肝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時,肝細胞內的轉氨酶也會大量地滲透到血液中,引起血中轉氨酶濃度的明顯升高,常先於絮狀或濁度試驗出現,又在肝炎早期症狀之前.因此,血清轉氨酶的活動性是肝細胞損傷的非常靈敏的指標. 正常人血清谷-丙轉氨酶(alt)為0~40單位,谷-草轉氨酶(ast)為0~40單位.但是轉氨酶除在肝臟外,還可分佈在心,腎,骨骼肌,胰等組織中,當這些組織有病時,也會引起血清轉氨酶活性升高.如心肌炎,急性心肌梗塞時,血清轉氨酶活性均會升高,但由於心肌中ast的含量比較多,因此,血中ast的活性常比alt高.除此之外,諸如膽囊,膽石症,早狀腺機能亢進,傷寒,瘧疾,感冒,大量服用阿斯匹林等,都可使血清轉氨酶升高,甚至在某些生理條件下如劇烈運動等,也會使轉氨酶升高. 因此我們絕對不能一看到轉氨酶升高就診斷為肝炎,而必須結合病人具體情況如症狀體徵及其他檢查,綜合分析,作出診斷,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 血清轉氨酶升高,仍以病毒性肝炎最為常見,而且轉氨酶升高的幅度大(在正常值4倍以上),且持續時間很長(大於1個月). (2) 肝病時,轉氨酶升高,只表示肝細胞受損,不能區別肝病的性質.如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等,都能使轉氨酶升高. (3) 在臨牀上如發現轉氨酶(特別是alt)下降,而膽紅素反升高,往往説明病人病情嚴重,預後不良.如急性或亞急性重症肝炎. (4) 某些慢性肝炎或肝炎恢復期,轉氨酶可以正常. 總之,不能單靠轉氨酶來診斷或否定肝炎,必須結合其他化驗結果和臨牀表現進行全方面分析,方能診斷. 5,血壓異常: 本次體檢血壓偏高543人,佔受檢人數的9.88%,一次體檢血壓高,不是高血壓病,可能與未充分休息,環安靜或心情緊

張等臨時因素有關,建議經常複測血壓,用低鹽飲食,注意勞逸結合.有高血壓病史者133人,佔體檢人數的2.42%,建議繼續治療高血壓; 血壓是指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血壓的形成與血容量,心臟收縮,血管的阻力及彈性有關.血容量增加時血管的平均充盈度也增加,壓力也隨之增加,反之則減小;同樣心臟收縮時的射血量多少也與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有關;此外大動脈的彈性也能影響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 一般情況下,心臟收縮,射出血液,動脈血壓就會上升,血壓上升的最高值稱為收縮壓;心臟舒張,動脈血壓就會下降,血壓下降所達到的最低值為舒張壓.正常人的血壓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並且在不同的生理狀態下也有一定程度的波動,例如人在活動時血壓上升,而睡眠時血壓下降. 高血壓是一種動脈壓升高為主要特徵,可併發心,腦,腎,視網膜等靶器官損傷及代謝改變的臨牀綜合徵.動脈壓隨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同時心血管等疾病死亡率和危險性也隨着血壓水平的升高而逐漸增加,但很難在正常血壓和高血壓之間劃一明確界線.目前,我國多采用衞生部高血壓聯盟於一九九九年十月頒發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標準,將高血壓診斷標準定義為:未服抗高血壓藥物情況下,18歲以上成年人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 根據流行病學統計,部分人羣屬於高血壓的高發人羣: 1) 父母患高血壓則其子女患高血壓的概率明顯高於父母血壓正常者. 2) 食鹽攝入多的人容易患高血壓,高鈉攝入可使血壓升高而低鈉攝入可降壓.而高鈣和高鉀飲食可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 3) 食用飽和脂肪酸(如動物脂肪)的人比食用不飽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魚油)的人易患高血壓. 4) 長期飲酒者高血壓的患病率升高,而且與飲酒量呈正比. 5) 從事須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長期精神緊張,長期受噪音等不良刺激者易患高血壓. 6) 此外,吸煙,肥胖者也易患高血壓. 由此可見,高血壓實際上與人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因此,遠離高血壓,就特別應當重視人羣一級綜合預防.要消除和控制與本病發生有關的危險因素,如調整人羣的飲食,生活習慣,改善生活和工作勞動環境等等. 在高血壓的全方位防治策略中,一級預防佔有重要地位.已證明,以健康生活方式為主要內容的一級預防可使高血壓的發病率下降55%.繼之患病率,併發症發生率,醫療費用均可大幅度下降,整個防治的費用,工作量約可下降一半. 一級預防的基本內容有: 一,合理膳食 參考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可概括為兩句話:即一,二,三,四,五和紅,黃,綠,白,黑. 一是指每日1袋牛奶.我國成年人每日需攝鈣800mg,但我國膳食普遍缺鈣,一般每日攝入量為500mg左右.每袋牛奶237ml,含鈣約280mg,且較易吸收,牛奶富含優質蛋白質,並有輕度降血膽固醇作用. 二是指每日250g左右碳水化合物,相當於主食300g,此量宜因人而異.可少至150g,多至500g.通過調控主食,可調控血糖,血脂及體重. 三是指每日3份高蛋白食品,這是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不可忽視,也可增至4份.這樣相當於每公斤體重蛋白質1~1.5g.每份高蛋白食品相當於以下任意一種:50g瘦肉,100g豆腐,一個大雞蛋,25g黃豆,100g魚蝦或雞鴨.人體無蛋白倉庫,過多蛋白食品不僅不能被貯存,對腸道,腎臟,代謝均有害無益. 四是指四句話:有粗有細,不甜不鹹,三四五頓,七八分飽.單吃粗糧或單吃細糧營養素均不夠全面,粗細糧搭配有明顯蛋白質互補作用,能提高蛋白質利用率.粗糧的纖維素有助於降血脂,預防糖尿病,結腸癌,乳腺癌.過多甜食會促成肥胖,高膽固醇血癥和高甘油三酯血癥.雖然人羣中鹽敏感者只佔1/3,其餘的人攝鹽多少對血壓影響不大,但總的來説,鹽過多不利健康.在烹調中可用醋或糖醋代鹽.三四五頓指總量控制,少量多餐.有利防治糖尿病,減肥,降血脂.在每日攝入量不變情況下,早中餐所佔比例大,有利於降血脂,減體重.晚餐所佔比例大則相反.少量多餐可使血糖波動幅度及胰島素分泌幅度變化趨緩. 五是指每日500g蔬菜及水果.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日進食400g蔬菜及100g水果.新鮮蔬菜,水果除補充維生素,纖維素,微量元素外,業已證明尚有重要的防癌作用. 紅指紅葡萄酒.每日50~100ml紅葡萄酒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輕中老年人動脈粥樣硬化.白葡萄酒,米酒,紹興酒可能效果稍差.啤酒不宜超過300ml,白酒不超過已把少量飲酒有利健康的觀點改為:酒,越少越好. 黃指黃色蔬菜如胡蘿蔔,紅薯,南瓜,玉米,西紅柿.這類蔬菜和綠葉蔬菜富含胡蘿蔔素,能在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缺乏維生素a,在兒童會因免疫力低而易發呼吸道,胃腸道感染,在成人,可能與癌症發病有關. 綠是指綠茶.綠茶含有茶多酚最多,有較強的抗氧自由基,抗動脈粥樣硬化和防癌作用. 白指燕麥粉及燕麥片.據北京心肺血管醫療研究中心與中國農科院協作研究證實,每日50g燕麥片煮粥,能使血膽固醇平均下降39mg,甘油三酯下降76mg,在糖尿病患者中,效果尤其明顯. 黑指黑木耳.1983年美國明尼蘇達心臟科醫師偶然發現黑木耳的顯著抗凝作用後,黑木耳便風行全球.每日10~15g即有明顯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膽固醇作用,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與小量阿司匹林相當. 二,適量運動 一般中老年人不提倡舉重,角鬥,百米賽這種無氧代謝運動,而以大肌羣節律性運動為特徵的有氧代謝運動如步行,慢跑,游泳,騎車,登樓,登山,球類,健身操等為好,各人隨意選擇.通常掌握三,五,七的運動是很安全的. 三指每天步行的3km,時間在30分鐘以上; 五指每週要運動5次以上,只有規律性運動才能有效果. 七指運動後心率加年齡約為170,這樣的運動量屬中等度.比如50歲的人,運動後心率達到120次/分,60歲的人,運動後心率達到110次/分,這樣能保持有氧代謝.若身體素質好,有運動基礎,則可到190左右;身體差的,年齡加心率到150左右即可,不然會產生無氧代謝,導致不良影響或意外. 三,戒煙限酒 有研究表明,北京地區吸煙對急性心肌梗塞的舊因危險係數為43.3%.同時發現吸煙對心肌梗塞的危害與吸煙指數(吸煙包數/日×吸煙年限)的平方成正比,吸煙量大1倍,危害為4倍,吸煙量大2倍,危害達9倍.同理,當吸煙量少於5支/日時,吸煙的相對危險度已很低,因此如吸煙者不能徹底戒煙,可勸其減少吸煙量至每日5支以下.酒與煙不同,酒對心血管有雙向作用,已如上述. 四,心理平衡 許多研究表明:所有保健措施中,心理平衡是最關鍵的一項.保持良好的快樂心境幾乎可以拮抗其他所有的內外不利因素.神經免疫學研究指出,良好的心境使機體免疫機能處於最佳狀態,對抵抗病毒,細菌及腫瘤都至關重

要. 心血管保健除上述四項內容外,還要注意3個半分鐘和3個半小時. 由於動態心電圖監測發現,夜間突然起牀時常伴有一過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並與心臟意外密切相關,因此有人提出3個半分鐘即夜間醒來靜卧半分鐘,再坐起半分鐘,再雙下肢下垂牀沿半分鐘,然後下地活動,就無心肌缺血危險. 3個半小時指每天上午步行半小時,晚餐後步行半小時,中午午睡半小時.有研究表明,人體24小時血壓呈雙峯一谷,中午午睡能使波谷更深更寬,有助緩解心臟及血管壓力.臨牀研究指出,有午睡30分鐘以上習慣者,冠心病死亡率降低30%. 總之,一級預防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各項因素間有交互作用和影響,應根據各人具體情況靈活掌握,綜合應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對臨界性高血壓或有家族史的子女則應採取個體二級預防措施,如嚴密隨訪觀察,控制飲食質量,避免精神應激,加強體育鍛煉,必要時給予適當的調壓藥等等.對繼發性高血壓的預防,關鍵在於防治原發病. 6,血糖異常 本次體檢新發現空腹血糖高者空腹血糖偏高211人,佔體檢人數3.84%.建議複查空腹或餐後血糖,明確糖尿病診斷,兩次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者方可診斷為糖尿病.有糖尿病史者36人,佔體檢人數0.65%.建議繼續治療. 發病機理:人體中的胰島能分泌一種叫胰島素的內分泌激素,當這種激素分泌不足時,葡萄糖就不能進入細胞被利用,也不能更多地儲存,於是血中葡萄糖濃度就會越來越高.多餘的糖就會通過腎臟從尿中排出,出現尿糖,這就是糖尿病.由於這種疾病的原因至今尚未清楚,所以也叫做原發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病人還可有多尿,多飲,多食,體重減輕(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狀.本病以45歲以上的中,老年,尤其肥胖者較為多見. 經研究發現,人們患糖尿病的機率與人們的家族遺傳,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密切相關.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工作的節奏不斷加快,人們生存壓力的不斷增加,特別是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些因素都使人羣中患糖尿病的比例不斷升高.而一旦得病,儘管該病本身不會對人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脅,但卻給人們的生活質量造成很大影響.許多誘人的美味佳餚不再能夠隨心所欲,香甜可口的水果更要敬而遠之,因為要限制澱粉的攝入量,因此還要經常讓人餓餓肚子,啤酒,飲料也將成為飲食中的奢侈品……這將給美好的人生造成許多的缺憾. 糖尿病的早期信號有: 視力下降 糖尿病可引起 白內障,導致視力下降,進展較快,有時也會引起急性視網膜病變,引起急性視力下降. 遺傳傾向 糖尿病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如果父母有一人患病,其子女的發病率比正常人高3~4倍. 皮膚瘙癢 糖尿病引起皮膚瘙癢,特別是女性陰部的瘙癢更為嚴重. 手足麻木 糖尿病可引起 末梢神經炎,出現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燒灼感等,也有的人會產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覺. 尿路感染 糖尿病引起的尿路感染有兩個特點:(1)菌尿起源於腎臟,而一般的尿路感染多起源於下尿道.(2)儘管給予適宜的抗感染治療,但急性腎盂腎炎發熱期仍比一般的尿路感染髮熱期延長. 膽道感染 糖尿病伴發膽囊炎的發病率甚高,而且可不伴有膽石症,有時膽囊會發生壞疽及穿孔. 排尿困難 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現排尿困難者約21.7%.中老年人若發生排尿困難,除前列腺肥大外,應考慮糖尿病的可能. 腹瀉與便祕 糖尿病可引起內臟神經病變,造成胃腸道的功能失調,從而出現頑固性的腹瀉與便祕,使用抗生素治療無效. 陽痿 糖尿病可引起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從而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以陽痿多見,據統計,糖尿病病人發生陽痿者達60%以上 女性上體肥胖 女性腰圍與臀圍比大於0.7~0.85(不論體重多少),糖耐量試驗異常者達60%. 腦梗塞 糖尿病人易發腦梗塞,在腦梗塞病人中,約有10%~13%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因此,腦梗塞病人應常規化驗血糖. 對於血糖增高者的預防建議:a,普及糖尿病知識,充分認識糖尿病患病率正在我國呈逐年急驟上升的嚴重趨勢以及普及預防方法的緊迫性;b,合理膳食避免營養過剩,提倡用低脂,少糖,富含纖維的膳食;c,堅持有氧運動,超重及肥胖者減輕體重;d,避免使用影響糖代謝的藥物;e,定期複查血糖,積極防治高血壓;f,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規律,睡眠充足,勞逸結合,心理平衡,防止情緒波動,戒煙限酒. 7,咽炎 本次檢出咽炎529人,佔體檢人數的9.62%. 預防建議:首先應加強身體鍛鍊,多參加

標籤: 分析報告 健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e3z3l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