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積極推進法律進社區 努力探索社區法治化

積極推進法律進社區 努力探索社區法治化

在城市實施依法治市,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之一。依法治市的基礎是社區法治建設。“法律進社區”是社區法治化的初步實踐和必然途徑。 社區是城市廣大羣眾工作、居住和生活的重要場所,是城市社會穩定的基礎和關鍵部位,其建設和發展與法治的關係日益密切,社區法治化已成為擺在司法行政人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XX年,中宣部和司法部等國家9部委頒佈了“四進社區”的意見,“法律進社區”放在了社區法治化的重要日程。南京市白下區司法局作為區委、區政府主管“法律進社區”的職能部門,進行了初步的實踐,並對實現社區法治化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法律進社區,是社區法治化的客觀要求 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國家對企事業單位的管理,一般是通過隸屬關係管理,國家對居民的管理,一般是通過單位實現的。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許多企事業單位成為“無主管”,單位和居民的社會需求和生活需求主要通過社區得以滿足。社區與單位和居民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如何處理好社區成員之間的關係,需要法律來明確,依法規範各方面的社會行為,“法律進社區”順應了這一客觀要求。 維護社區穩定,需要法律進社區。居民是社區的主體,也是社區法治的主體,居民穩定社區就穩定。隨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對法律需求的不斷增強,居民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也不斷增強。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居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相互關係發生了較大變化,人們遇到更多的社會、經濟、法律等問題,社區成為糾紛矛盾相對集中的敏感地。例如在社區內佔用公共綠地的糾紛、建築物影響居民採光通風的糾紛、物業管理與業主的糾紛、遺產繼承和贍養糾紛,等等,這些糾紛與過去相比,具有複雜性、難調性、易激化性等特點,僅僅依靠説服教育、行政手段遠遠不夠,還必須依靠法律手段,化解矛盾,促進穩定。 實現社區有序管理,需要法律進社區。隨着城市管理中心的下移,社區作為轄區基層管理的載體,管理任務越來越重,首先是社區成員自治事務管理,如治安、環境、物業、人口、生活等等,還擔負着一定的行政工作的管理,如計劃生育、流動人口、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等等。各種社會問題使社區管理職能加大,要想管理好,必需步入法治化軌道。 促進社區健康發展,需要法律進社區。社區是城市居民和單位居住、生活及工作的重要場所。它要圍繞滿足人們高質量的生活需求和生活發展為出發點,進行全面發展,包括社區管理、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教育、社區衞生、社區治安等,致力於形成安全的社區治安秩序、團結和諧的人際關係、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舒適優雅的環境、規範有序的管理等。要使這樣一個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有序運作,需要法律進社區,通過社區法治可以發揮其教育、規範、引導、懲誡功能,依法保障社區健康發展。 二、法律進社區,是社區法治化的初步實踐 社區法治化建設必須從基礎抓起,法律進社區是社區法治化的一項基礎工作,它適應社區單位和居民的法律需求。近年來,白下區在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以司法行政部門為主導,在各街道辦事處的密切配合下,通過組建工作網絡、構築工作平台、建立志願者隊伍,提供便捷法律服務,有效地緩解社會矛盾,保障社區秩序穩定,從而使城區社會穩定。 組建工作網絡,保障法律進社區有序開展。法律進社區,其主要內容是:對社區成員進行普法教育和法制宣傳,為社區成員提供法律諮詢和法律援助,依法調處社區民事糾紛,開展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幫助社區成員開展訴訟代理等等,要使這些內容落到實處,必須有相應的工作網絡。白下區司法局本着從社區實際出發,在社區組建了四個方面的工作網絡:一是民調工作網絡。利用社區居委會原有“人民調解委員會”和駐社區單位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從事依法調解民事糾紛工作。二是法制宣傳網絡。在社區成立了普法學校和設立法制宣傳員,開展普法教育和法治宣傳。三是法律諮詢網絡。在社區設立法律諮詢窗口,組織法律工作者定期或不定期為社區成員提供義務法律諮詢和法律援助,開展公益性的訴訟代理。四是安置幫教工作網絡。這些工作網絡的組建,保障了法律進社區工作落到實處。如社區安置幫教工作網絡的建立,有效推進了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全區60個社區有一千多名安置幫教工作志願者,他們組成500多個幫教小組,對全區近千名迴歸人員進行幫教,取得了顯著效果。近兩年來,白下區刑釋解教人員重新犯罪率僅2.7%,低於全省3.3個百分點,今年白下區人民政府被省綜治委評為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先進集體。 整合社區資源,保證法律進社區健康發展。法律進社區,最終目的是為了建設法治社區,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使法律進社區工作健康發展,必須解決法律服務人員的來源問題。白下區通過整合社區法律資源,組建法律服務志願者隊伍,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法律服務志願者隊伍,包括政法系統的幹部、律師、公證人員、基層法律工作者以及其他社會志願者,如“政法系統離退休幹部志願者”、“法律系大學生志願者”、“紅燈籠志願者”等,引導他們自覺參與法律進社區工作,參與社區法治化建設。目前,該區有一千多名志願者活躍在各個社區,分別擔任法制宣傳員、義務調解員等。通過法律講師團、社區普法學校、市民廣場等形式不定期應社區成員需求授課和開展法律諮詢活動。廣大居民切身感受到法律就在自己身邊。該區建康路街道把駐街的幾家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所與街道五家社區居委會結成對子,由社區提供工作平台,由法律工作者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區為社區成員開展法制宣傳、法律諮詢、調解民間糾紛、代理相關訴訟等,這種充分利用社區法律資源的方法,為法律進社區工作,注入了活力,增強了生命力。這個街道的建康新村社區還組織“紅燈籠志願者”,進行法律宣傳和維護社區治安。社區居民普遍反映:法律進社區給他們帶來了“依法自治”的觀念。 形式靈活多樣,促進法律進社區深入開展。法律進社區,是向社區成員灌輸法律精神和法治觀念。社區成員文化水平的差異、職業的不同等等,對普法宣傳的接受程度和法律服務的要求各不相同,這

積極推進法律進社區 努力探索社區法治化

就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白下區在法律進社區的形式上,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靈活多樣,受益匪淺。如在普法宣傳上,在社區建立宣傳欄,採用漫畫、問答式進行宣傳,並在有條件的社區成立了“普法學校”,有針對性地為社區成員講授《人生與計劃生育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老年~益保~》和《江蘇省城市房屋拆遷條例》等,今年,區人代會換屆選舉前,區司法局專門印製一批選舉圖板送到社區,深受社區成員歡迎。針對一些社區老城改造拆遷任務重,就組織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到社區廣場,直接為社區成員提供拆遷方面的法律諮詢。去年以來,先後在西華門、瑞金路、月牙湖、光華路等市民廣場舉辦法律諮詢活動。有些社區成員因工作需要,尋求法律服務白天時間有困難,社區採取製作“法律服務聯繫卡”的形式,在“卡”上印刷法律工作者的姓名、電話、服務內容,全區印製卡片近萬張發致居民和法人單位。以便社區成員根據自己的時間與法律工作者聯繫,獲得需要服務的內容。有的社區還把普法內容編排成文藝節目向社區成員宣傳。這些靈活多樣的形式,深受社區成員的歡迎,有效地促進了法律進社區工作深入開展。 三、實現社區法治化必須提高法律進社區的層次和水平 法律進社區在白下區剛剛起步,就一年多的實踐而言,還有許多方面有待進一步完善。法律進社區工作要進一步拓寬領域,提高層次和水平,為社區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服務,促進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使社區建設的方方面面都納入法治化軌道,實現社區法治化。 一是各階層形成共識。要明確法律進社區最終是為實現社區法治化。要從落實黨的xx大精神和實踐xxxx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實現社區法治化作為社區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措施。要貫徹依法治市的方略,營造城市社區法治環境,以規範社區管理和保障社區穩定為宗旨,以法制宣傳教育和法律服務為切入點,以提高社區成員法律素質為核心,促進社區發展的法制化。 二是要提高層次和水平。社區法治化是社區發展的必然途徑,社區管理和服務要從行政命令式的人治轉向依法治理,弱化行政強制色彩,實現社區成員自治法治化,以達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這就需要法律進社區工作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層次和水平。注重向社區成員灌輸法律精神和法治觀念。在為社區提供法律服務方面,有條件的社區配置電腦、設立“148”專線和“148”信箱,與市、區“148”平台聯網,使“148”成為一項社會性、羣眾性、綜合性的法律服務工作,通過電腦觸摸屏把法治的內容和要求傳達給社區成員,幫助社區成員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涉法問題,解疑釋惑。在調處矛盾糾紛方面,實施“上下左右聯動,協同作戰”的機制,即社區調委會、企事業單位調委會、街道調委會、公安派出所調解室相互配合,形成“大調解”的格局,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社會各類矛盾糾紛進行排查治理,將可能影響到社會秩序穩定的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創建“四無”(無自殺案件、無民轉刑案件、無羣眾性械鬥、無羣體上訪)社區,確保社區平安。在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方面,逐步走上社會化、市場化、人性化、法治化的軌道,最大限度地降低刑釋解教人員重新犯罪率。通過法律進社區,規範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從而實現社區法治化。 三是要營造社區法治環境。法治環境是社區政治文明建設的一部分,是社區精神的體現,良好的法治環境對居民素質的提高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更重要的是為物質文明提供精神動力和法律保障。它對於改善投資環境、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營氛圍,具有重要意義。法治環境的營造,僅靠一兩個部門是難以實現的,需要相關部門齊心協力,齊抓共管,齊助共建。使廣大社區成員逐步達到思想健康、精神充實、熱愛公益、維~治的文明程度,最終實現“共處一地、共美家園、共同管理、共保平安、共建文明、共求發展”。從而實現社區法治化,為依法治市打下堅實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6o7ve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