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關於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集錦(精選13篇)

關於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集錦(精選13篇)

關於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集錦 篇1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要點安排,x月下旬,縣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通過實地察看、聽取情況彙報、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我縣鄉村產業振興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關於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集錦(精選13篇)

一、基本情況

(一)綜合生產能力總體穩定。堅持把確保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為“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不斷夯實穩產保供促增收的產業基礎。全縣糧食產量連續x年保持在x萬噸以上。蔬菜、水產品產量穩中有升,x年蔬菜種植面積x公頃,總產x萬噸;水產品產量x萬噸;生豬產能加快恢復,x年全年生豬存欄x萬頭,同比上升x%;家禽存欄x萬羽,出欄x萬羽,同比分別上升x%、x%;肉蛋總產x萬噸,與x年基本持平。

(二)特色農業基礎不斷夯實。我縣是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縣、安徽省農業(食用菌)標準化示範區,x年食用菌被省農業農村廳確定為全省首批x個“一縣一業(特)”創建示範縣之一。東至黑木耳成功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是我縣首個獲此殊榮的產品。天鵝茶葉產業聯合體被認定為第一批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源口村、梓桐村成功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農產品加工業穩步發展,全縣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x家,涉及糧食、油脂、茶葉、中藥材、竹木等,門類較為齊全。

(三)產業融合發展有序推進。現有龍頭企業牽頭成立的省、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x個,縣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x個。積極爭創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成功申報並全面創建省級東流現代農業產業園,東流鎮、洋湖鎮入圍國家產業強鎮建設項目。成功創建省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現有國家級休閒農業示範區x家,省級休閒農業示範區x家。湧現一批農村電商等“農業+”新業態。

(四)創業創新活力有效激發。一是打造一批創業創新平台。依託東流現代農業產業園、大渡口農產品加工園,建設一批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眾創空間和星創天地等。二是組織參加創業創新大賽,培育創業創新帶頭人。推薦安徽巨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x家企業參加了安徽省創業創新大賽,伴畝東耕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鴻慧禽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分獲池州市優秀創業青年和創業之星光榮稱號。

(五)規劃體系逐步構建。相繼出台《東至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x-x)》、《關於加快實現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東至縣農業特色產業提升發展三年行動計劃(x-x)》。今年初經批准實施的《東至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了新階段東至“一極三地一門户”的發展定位,其中“三地”為我縣鄉村產業振興確定了方向。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主導產業不優不強。一是種養模式相對簡單。如x年我縣水稻種植面積約x萬畝,產量x萬噸,而綜合效益更高的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僅為x萬畝左右,優質稻蝦米產量僅x萬斤左右。二是地域品牌偏少。截止x年底,全縣有效期內“三品一標”認證企業x家,農產品數量x個,企業數量佔全縣各類農業生產主體的x%,數量偏少。品牌繁多混雜,效應不佳,缺乏在全省乃至全國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

(二)產業融合不夠緊密。一是產業鏈條較短。一產向後延伸不足,“接二連三”不夠緊密。農產品供應多以原始產品或初加工產品為主,從產地到餐桌的鏈條不健全,精深加工不足,副產物綜合利用程度低。且上下游產品加工、儲存、銷售等環節發展滯後,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二是產業融合主體和平台創建有待增強。我縣雖在大力培育多元化產業融合主體,積極搭建融合發展平台,但目前,仍然數量不多,規模不大。三是產業業態發展不成熟。鄉村旅遊、休閒觀光農業、採摘農業尚未做大做強,存在低水平模仿、模式單調等問題。

(三)社會化服務能力較低。鄉村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短板,社會化服務能力不足,不能完全匹配生產的需求。一是公益性服務能力弱。政府公益性生產服務體系不健全,難以滿足農民生產的需要。鄉鎮農技人員工作精力不集中,隊伍素質參差不齊,農技站所服務功能弱化。二是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匱乏。各類合作服務組織雖然在提高鄉村產業效益上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在發展中還普遍存在週轉資金困難、規模小、服務項目單一等問題。農户與服務組織之間的關係鬆散,服務的普及度較低。三是產銷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倉儲物流、批發市場、產銷對接、鮮活農產品直銷網點等設施相對落後,物流經營成本高。

(四)發展要素嚴重製約。科技方面,現代農業新技術的應用面較小,科技培訓覆蓋面不寬,部分農民仍沿用常規技術從事農業生產,特別是山區,農業發展方式較為粗放。資金方面,“勸耕貸”、紅色信e貸雖然為村集體產業和農業經營主體解決了燃眉之急,但據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種養殖大户反映,部分金融機構存在惜貸現象。人才方面,雖然縣裏每年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培訓,但新型職業農民數量仍然偏少,能夠適應甚至引領電子商務、品牌策劃宣傳等需求的複合型人才更少,更多的年輕人更願意去大城市發展,導致農村新生代力量匱乏。人員的缺乏不僅僅體現在專業技術人才方面,在普通用工方面也存在較大缺口。在鄉村旅遊業發展中,服務意識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缺乏,也影響了鄉村休閒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

三、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建議

(一)制定規劃,引領產業發展。在《東至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框架下,科學制定我縣鄉村產業規劃,為鄉村產業發展、資源集聚和要素配置提供引領。鄉村產業規劃主要內容建議為:一是大宗農產品,包括糧油、蔬菜、生豬、家禽、水產品等。二是特色農業。在x特色農業產業體系中,x應為茶葉、皖南土雞、鱖魚和中藥材。三是農產品加工業。四是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五是與產業相配套的共享設施,如烘乾、倉儲、冷鏈、物流、信息與展示展銷平台等。六是產業空間佈局。產業空間佈局應與縣域國土空間規劃相銜接、相協調;一產(種植業)應尊重縣內種養傳統和文化,但不拘泥於此,保持必要的彈性,留有空白;二產(農產品加工業)應根據產業基礎、發展前景等,按縣、鄉(鎮)、村三個層級安排,形成梯度。

(二)對標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或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立足縣域佈局特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羣。把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圍繞提高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現代化水平,建立指標體系,加強資源整合、政策集成,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創建,到x年創建x個左右示範區,形成梯次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格局。農業農村部從今年起,首批安排x個縣(市、區)創建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基於國家政策的鮮明導向,我縣應立足省級東流現代農業產業園,對標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天長市在省級園區基礎上成功獲批創建國家級園區),或對標爭創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通過對標,找準差距,明確目標。通過爭創,補齊短板、增強弱項,推動我縣大宗農產品產業全面升級,邁向現代化。

(三)做精做強特色農業。我縣跨長江平原區與皖南山區兩個一級地貌區,南北相距近x個緯度,獨特的自然條件決定了縣域農業產業多樣性和規模參差不齊的特點。用現代農業的理念、技術、方法做精做強特色農業是振興我縣鄉村產業的必然選擇。

1.突出重點、分級打造。在x特色農業產業體系中,綜合分析產業規模、市場前景、發展潛力和要素需求等因素,選擇x至x個產業由縣級重點打造,其餘的分別由鄉(鎮)、村打造。形成全縣上下齊抓共建的創業氛圍,構建“一縣一業”、“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

2.發展多形式產業化經營。市場經濟條件下,特色農業發展需要多形式的產業化經營共同驅動。近年來,國內比較成功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形式有以下幾種:一是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户。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户。三是區域公用品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四是電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五是旅遊+,通過旅遊、休閒、民宿、體驗帶動農產品銷售、消費。目前,第一、第四種產業化經營形式在我縣運行較多,其他形式運行較少。

3.因地制宜,建設特色產業園。特色產業園既是特色產業的載體,也是一、二、三產業(或一、三產業)深度融合的平台。應以鄉(鎮)、村為主體,圍繞“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建設鄉村特色產業園。因園施策,融入產品加工、旅遊、休閒、民宿、體驗、文化等二、三產業(或業態),使特色產業園成為區域資源要素聚集區、生產標準化示範區、產業發展引領區、農民收入增長源。目前我縣有一批特色產業具備建設產業園的初步基礎,應按市場規則加強引導與支持,逐步打造。如大渡口的鱖魚、小龍蝦,東流的小龍蝦、茶油,香隅的蓮藕,堯渡三條嶺的梨,洋湖的黑木耳、瓜蔞、牡丹,官港的皖南土雞,泥溪的菊花,青山的中藥材,茶區的茶產業等。

4.全產業鏈檢視,補鏈、強鏈、延鏈。按照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內在要求,對特色農業產業體系中各產業予以全面檢視,找準缺、弱鏈條,逐步進行補鏈、強鏈、延鏈。調研發現,我縣特色產業需要補鏈、強鏈的地方不少。補鏈:如食用菌產業,企業品牌極少,沒有區域公用品牌,產品精深加工缺乏。鱖魚產業,產前苗種培育、檢驗檢疫缺乏,產後冷鏈、加工缺乏。土禽產業,專業化屠宰、冷鏈缺乏。強鏈:如食用菌產業,生產基地規模化、集中度不夠。茶產業,x年我縣茶園面積x萬畝,幹毛茶產量x噸,單產x公斤/畝,同期安徽省茶葉單產x公斤/畝,浙江省x公斤/畝。我縣茶葉單產底於全省x%、浙江省x%。茶葉單產低的主要原因是茶園老化、管理粗放、無性系良種茶園佔比低(我縣x%、浙江省x%)。調研中,源口村茶農普遍反映茶園老化且零星分散,產量低,開闢新茶園的需求迫切。因生態紅線及公益林保護限制,願望不能實現。延鏈:目前國內一些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品開發已逐步向下游延伸,通過延鏈,打破農產品的傳統消費定位,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如茶產業,生產商研發茶系列飲料,主攻年青消費羣體;研發茶系列化粧品、護膚品,主打女性消費羣體。為此,我縣應予以重視,未雨綢繆,支持企業延鏈創新。

5.創建區域公用品牌。農產品品牌有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商標品牌和產品品牌三種。區域公用品牌又分為全域全品類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單產業區域公用品牌和單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三類。從我縣目前的現狀看,農產品品牌主要是企業商標品牌,區域公用品牌缺乏。根據我縣實際,可先行選擇食用菌和茶葉兩個單項產業創建區域公用品牌。理由:一是東至食用菌為安徽省“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創建示範縣,“東至黑木耳”成功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業基礎較好,區域特色明顯。二是東至茶葉覆蓋全縣大部分鄉鎮,是山區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目前茶產業有企業商標品牌x餘個,小而雜,影響力不夠、品牌效應不足。三是需要通過區域公用品牌帶動食用菌和茶產業做精做強。

(四)多措並舉,強化要素保障。一是繼續有序推動土地流轉。目前我縣土地流轉發展不平衡,土地流轉率圩區普遍高於丘陵及山區,丘陵及山區土地流轉零星、碎片,規模化不夠。應通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土地置換等措施,推動丘陵及山區土地流轉,為鄉村產業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二是充分利用鄉村存量國有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為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支持。三是研究政策,破解茶農開闢茶園用地需求與生態保護紅線及公益林保護之間的矛盾。四是支持、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報中央和省級支農項目。五是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

關於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集錦 篇2

按照市局安排,我局組織人力對我區的關山鎮代家村、新興街道辦的屈家村開展了為期兩天的調研。此次調研活動的方式採用了聽取鎮(街辦)村、組領導的座談彙報、組織農民座談、進入農户單個問訪,向農民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集中走訪瞭解。現將在區關山鎮代家村的調研情況統計分析彙報如下:

一、關山鎮代家村的基本情況

區關山鎮代家村位於城區東部8km處,北毗鄰富平張橋,由閻入關山至蒲城的縣際公路從其村旁穿過,基本屬於典型的遠離城區的農業村。該村現有農户519户,耕地面積3500多畝,農業人口數2180人,人均耕地1.60畝,全村幾乎以種植甜瓜蔬菜為主,達到2600多畝。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於3806元的全區平均水平。

二、關於調查問卷情況統計

該村發放問卷30份,收30份。從對調查問卷中涉及的五個方面的情況統計彙總結果:

(1)農村農民家庭的基本構成:每户人口在3~6人之間,以4~5口人居多,佔發放總卷的52%之多。其中專門務農的3人居多佔到23%;其文化程度以國中居多,佔到36.4%,高中(職高)佔9.5%,其餘是國中以下。

(2)關於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情況:農民家庭經濟收入來源主要集中在種糧食、種植經濟作物兩方面途徑,幾乎佔到31份問卷的84%,其餘表現在畜禽飼養。該村純收入~4000元的在30户中有15户,4000~6000元的4户,6000~8000元的5户,收入8000元~1元的在30户中佔有6户,沒有超過1.2萬元的,其主要的農業收入集中在糧食和瓜菜兩項上;收入的支出依序主要表現為買衣着、現金購買食品、子女教育和交通通訊上,總和佔到68%;用於非經常性支出的依序集中表現在購買耐用銷費品、蓋房子、農業機械三方面,佔到57%;餘錢儲蓄的支付依序集中在蓋房子、供孩子上高中大學、購買價值較大的耐用銷費品兩方面,佔到近63%。當需要錢時解決辦法依序集中在向親戚、朋友借和銀行、農村信社貸借兩方面,且貸款借錢用途依序集中在農業生產、醫療開支、子女上學三方面。30份問卷中,農户的醫療、交通通訊和教育的三大支出中均超元的水平,其中因病、子女上高校加大支出的有13户,在15000元以上。在農業信息的獲取途徑上集中表現在電視廣播和技術人員指導兩方面,在對待政府的項目問題與實施上集中反映在相信政府,但缺乏資金和需要技術扶持三個選項方面,將近佔到78%左右。

(3)村鎮建設和農村社會事業問題:在該村村鎮建設和農村社會事業問題方面,通過我們實際查看,村民反映和問卷統計上,總體情況為交通便利,村有規劃整齊,出村路面有土路與水泥路,但無垃圾台(一般有人不定期打掃),無路燈,無沼氣能源,無公廁,村內網絡很少(僅協會示範點一處);對農村學校教育持基本滿意或滿意的態度居多,佔到54%;在醫療保健方面,總體情況為看病方便,但醫療保健水平一般,佔到64%多,且看病費用支出以勞動收入為主;購買各類商業險的以養老保險居多,佔到近45%左右。

(4)培訓農民與培育農村經濟組織:在這方面通過問卷反饋看,農民對問卷中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這一名詞在字面上不理解,缺乏科學認識,認為沒有“合作經濟組織”與“沒參加”、“不知道”的問卷回答佔到40%,不做任何表態的有16%左右,但對認為村裏建立合作經濟組織是否必要的問卷回答幾乎佔到90%。

(5)農村治理問題:從調查問卷情況看,該村社會治安、社會風氣一般,佔到67%;對村兩委班子的管理問題反映很好,認為團結、民主、決策公開,能徵求意見的達到76%;村民代表大會每年3次,村務公開真實性大,財務每年公開3次。在該村存在的突出問題上依序集中反映在農業科技推廣問題、貧富差距過大和農產品銷售困難三個方面,幾乎佔到87%。

三、對該村調研情況的綜合整理分析

從調研座談和問卷中分析看出,該村和村民存有以下幾個問題。

(1)農民三大支出費用相對年純收入,明顯偏大。由於該村是一個比較典型的遠離城區的村組,該村除了農民種植無公害甜瓜、蔬菜外,就是從事小額投資飼養業,幾乎每户有奶山羊,養奶牛的全村共有15户,進城務工、外跑運輸、開街門店等情況比較少。農民收入較前者新興屈家村則比較低。在此次發放的30份問卷有15份就在元~4000元之間佔一半,而全年三大費用支持也超過元,如有子女上學或疾病出現則更大,這一矛盾突出增收不易。

(2)制約農民增收的各種因素比較多。其制約因素表現在一是自身上文化程序低,獲得農業科技信息渠道相對狹窄,接受信息技術培訓少,比方對“合作經濟組織”與“甜瓜協會”同作用不同語的含義不理解,甜瓜協會本身就是一種合作經濟組織。二是客觀因素上,年收入中的各種費用開支多應用於購買基本食品、子女教育、購買耐用消費品上,其次才是當年農業生產資料投資,加之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與農業經營成本偏高,又佔用了相當一部分收入,使農民增收的困難顯現。三是個人觀念與影響。在選擇產品從種、摘、收穫、銷售都是自己處理,一人搞到底。瓜菜收摘後,自己上市銷售而不通中間商、協會組織,雖多賺了錢,但時間成本、勞動成本加大。另外,外出打短工補貼收入的意識淡薄,守家守地。四是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因素。

(3)農民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渴望得到作物新品種、新技術。從有餘錢儲蓄用途看,供孩子上高中上大學成為首選,即使無錢設法借貸款用於子女的教育開支意識深紮在農民思想中。另外,農民自身也希望通過技術培訓、網絡科技和政府引導、協會合作組織幫助等途徑來提高自身農業作物水平能力,通過引進新品種做好耕作換代。

(4)農民希望從政府處得到更進一步的扶持,對政府有三大盼。從走訪中瞭解到一是盼望政府在實際工作中做好科技培訓、項目資金扶持和市場信息的提供。二是盼望政府解決農村農業用水電、農資市場價大、農業經營成本過高、個人投入資金不足的問題。三是盼望政府解決農村醫療條件、農民養老保障、子女上學費用大的問題。

關於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集錦 篇3

鄉村旅遊是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為農村經濟持續增長增加新的動力。通過對**鄉鄉村旅遊的研究,分析影響**鄉村旅遊發展現狀,找出制約當地鄉村旅遊發展的因素和推動鄉村旅遊發展的潛在動力,針對性的就如何藉助縣委加快發展休閒旅遊園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來推動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對策,深入挖掘鄉村旅遊文化內涵,推動**鄉鄉村旅遊健康有序發展。

一、**鄉鄉村旅遊發展優勢和現狀

(一)**鄉鄉村旅遊發展優勢

1、交通和區位優勢

**鄉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縣境西部,地理位臵優越,距北京、天津各約225公里,距承德市區約50公里,距寬城縣城僅22公里,國家級承秦出海路貫穿全鄉,寶清旅遊路由東北向西南貫穿全鄉,完整便捷的現代化旅遊交通,為旅遊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可進入性。 2、生態和資源優勢

**鄉林果資源和林木資源相當豐富,森林覆蓋率71.2%,佔全市第一,素有“天然氧吧”之稱。尖寶山、平頂山等山體資源是**鄉發展鄉村旅遊的天然載體。具有“北方桂林、塞外三峽”之美譽的蟠龍湖、清河兩大水體資源是**鄉發展鄉村旅遊的天然紐帶。

(二)**鄉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近年來,**鄉把鄉村旅遊業作為拉動需求增長、提高鄉域發展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性產業來抓,多措並舉、狠抓落實,

不斷加快鄉村旅遊業發展步伐。始終堅持“開發兩頭帶中間、統籌輻射促周邊”的工作思路,以建設“清河谷生態休閒旅遊園區”為定位,堅守“科學保護、重點開發、突出特色”的開發理念,充分利用生態和旅遊資源,整合和開發旅遊產品,催生了一系列以生態度假、景區休閒、民俗景觀為主題的鄉村旅遊項目。

1、生態農家遊

生態農家遊以生態休閒山莊和精品採摘園為依託,形成集觀光度假、採摘體驗、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旅遊體驗項目。生態休閒山莊的典型代表是省級生態旅遊五星級鄉村酒店塞北江南山莊。此外,依託生態農業、山場森林資源的綠色綜合農業生態寶山山莊正在建設中,楠山休閒渡假山莊和悠然休閒度假山莊即將投入運營。太陽溝採摘園和塞北江南採摘園在20xx年完善多品種、多功能建設的基礎上,將於20__年繼續打造“尖寶山百畝優質果園”、“掉子溝特色採摘園”兩個精品採摘園建設。

2、景區休閒遊

景區休閒遊以蟠龍湖(潘家口水庫)景區為依託,充分挖掘水庫旅遊資源,初步形成了吃、住、遊、購、娛於一體的接待體系。遊碧波水庫,賞湖光山色,吃地道農家飯,到清河口村旅遊,已成為越來越多附近區域遊客的首選。清河口村農家院也已集中連片,20xx年被承德市評為十大最具魅力的旅遊鄉村。

3、觀光民俗遊

20xx年繼續推進極富民俗特色的**村新民居建設,年內完成50户新民居建設,使其形成民居景觀;加快推進清河景觀建設工程,年內在**段修建3道迎水壩,形成1.5公里的匯水面,沿寶清公路路沿兩側種植花卉,形成“一川清水,兩岸錦繡”新景觀;中遠希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40萬續建10個觀光大棚在今年年底完工。

二、**鄉鄉村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

1、創新意識不到位,開發模式相對單一

鄉村旅遊的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具有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參與體驗、增長知識、增強體質等多種功能。但是目前**鄉鄉村旅遊產品單一、還主要停留在觀光層面上,主要內容仍是“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幹農家活”,“春天賞花、秋天採果”等傳統單一模式,可供遊人參與的農業生產活動越來越少,加之缺乏一些大型的娛樂活動,這使得鄉村旅遊活動缺乏知識性和趣味性,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顯,難於給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影響了鄉村旅遊的發展後勁。

旅遊商品開發深度不夠。目前,**鄉所謂的旅遊商品,還只是最初級的農業果實等,缺乏深加工、缺少新理念,農產品附加值不高,文化內涵挖掘不夠。

2、基礎設施不到位,設施配套不健全

**鄉是農業為主的鄉鎮,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對鄉村旅遊的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有限。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如道路、停車場、洗手間、電話亭等公共設施比較簡陋,相當一鄉村旅遊調研報告。

部分的農家院的.客房、餐館等食宿條件較差,以食、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為主的配套設施,難以滿足遊客的需要。

此外,生活垃圾處理系統、污水處理系統尚不健全,眾多遊客帶來的大量不可降解的廢棄物質難免會造成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和惡化。

3、服務接待水平不到位,綜合素質相對較低

**鄉大多數鄉村旅遊經營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為當地村民,多數未經過專業旅遊培訓,文化素質和旅遊專業素質相對不高。在旅遊服務過程中,他們不僅難以準確揣摩旅遊者的心理,提供使遊客滿意的旅遊服務,甚至會與旅遊者發生衝突,從而使遊客的旅遊質量大打折扣,有些時候遊客是乘興而來掃興而歸,使鄉村旅遊的形象受到損害。

4、政策法規不到位,管理機構不健全

目前,我國“旅遊基本法"尚未出台,鄉村旅遊更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文,政府行政部門的管理,經營者的經營,遊客權利的保護均缺乏法律的依據。在管理體系、優惠政策和獎勵機制建設上,還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寬城縣、**鄉旅遊協會建設仍處於初始階段,還沒有發揮出協會對鄉村旅遊市場的引導、規範和帶動作用。致使鄉村旅遊的整體服務水平不高、不到位,也給本地區的旅遊發展帶來很大的阻礙。

三、**鄉鄉村旅遊發展的對策

1、加強領導,規範管理

鄉黨委、政府要把發展旅遊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資源,形成全鄉辦旅遊的局面。

針對**鄉緊緊圍繞蟠龍湖旅遊經營開發的特點,以可持續發展為宗旨,結合國家有關標準,制定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並舉的科學可行、簡便易懂的**鄉旅遊評價標準。針對鄉村旅遊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制定全鄉旅遊接待證制度和鄉村旅遊經營户的考評、公示制度,保證經營户規範經營。切實發揮**鄉鄉村旅遊發展領導小組的組織引導作用,力促鄉旅遊協會盡早發揮作用。

2、投資多元,借力發展

積極探索多渠道融資辦法,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機制。一要政府投入。鄉財政每年列出一定的專項經費,設立鄉旅遊經濟發展基金,主要用於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宣傳推介等,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作用。二要市場化運作投入。市場化運作需要做好招商引資工作。鄉政府應將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等有形資源和特許經營權、政策等無形資源變成旅遊經濟發展的資本來運行,制定政策,鼓勵、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旅遊經濟發展。三要積極對上爭取投入。千方百計爭取旅遊發展政策性資金,爭取水利、交通,包括公路“村村通"工程、扶貧等項目資金,最大限度地與發展旅遊經濟結合起來,增加投入。

關於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集錦 篇4

近年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遊客前來我國旅遊的動機,雖名目繁多,但仍可以發現其中的一個重要熱點,即是仰慕中國悠久的遊牧、農耕文明史以及圍繞此而產生的不勝枚舉的名勝古蹟。他們認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詩意綿綿、古樸淳厚的田園之美,以滿足其反樸歸真的願望的“迴歸自然”的旅遊意向應首推中國。由此,我們應認識到,鄉村景觀,是一種獨特的旅遊資源,具有自然與人文並蓄的特色。這是自然和悠久的歷史、發達的農業賦予我國的一筆寶貴的財富。鄉村旅遊資源堪稱我國旅遊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潛在的優勢不容忽視。旅遊界的有識之士應該對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引起足夠重視。

在新農村建設中,發展鄉村旅遊是題中應有之義。山東省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近年來隨着旅遊消費觀念的不斷更新,人們對旅遊的需求也在發生着變化。“迴歸自然、體驗鄉村”的旅遊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所瞭解和接受,同時“鄉村旅遊”也成為更多旅遊者選擇的一個旅遊市場。一些特色的鄉村旅遊景點也在這種環境下迅速的發展起來,山裏人家、海邊漁家樂、務農旅遊、鄉村體驗等等一系列鄉村概念的旅遊項目在為旅遊者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也成為山東省旅遊市場中的一個亮點。

一、開發鄉村旅遊資源是我國旅遊事業不斷髮展及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幾點現實意義:

1、豐富了我國旅遊資源。鄉村有着豐富的、天然的旅遊資源,如森林公園、奇峯異嶺、河流水庫、牧場冰山、農村風光,自然保護區、多民族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名勝古蹟,無數的地方性土特產品和美術工藝品寓於民間。山東省的鄉村旅遊這幾年發展迅速。作為農業大省,山東省有豐富的鄉村資源。一大批鄉村遊項目迅速崛起,如萊[本文轉載蕪房幹村、威海“膠東漁村”、長島的“漁家樂”等,威海西霞口、龍口南山等新農村也成為“小康之旅”的典型。山東省的農業旅遊示範點數量,在全國也位居前列。“鄉村遊”主題的提出,無疑為山東省的鄉村旅遊帶來了新的契機。

2、發展鄉村旅遊可以疏散遊客。鄉村地域廣大,景點分佈不擁擠,旅遊活動空間大,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條件。很多遊客,在目前旅遊意識比較滯後的背景下。出現了隨大流的旅遊趨勢,尤其是節假日、“黃金週”。景點 “人滿為患”,出來旅遊不是 “看景”,倒是“看人”照個風景留影都比較困難。這種情況以泰山、大明湖、嶗山景點尤為突出。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呢?筆者認為發展這些地區鄉村旅遊堪為良方妙策。鄉村的遊客容量比較大,如能巧妙利用當地獨特的旅遊環境,開發鄉村旅遊資源,勢必能吸引城市遊客,減緩旅遊熱點城市的人口壓力。青島紅島休閒漁村推出“挖蛤拾貝”活動,莒縣浮來青綠色生態旅遊區推出“江北茶鄉”觀光之旅等都比較富有吸引力,值得借鑑。

3、為振興農村經濟開闢了新途徑。旅遊業號稱“無煙工業”,是創匯的主要渠道之一。當前,由於經濟改革不斷深化,以及環境保護的形勢要求,有相當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鄉鎮企業要撤銷或調整,當地的經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發展鄉村旅遊,可以開發一處景區,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加速農民致富的步伐。在旅遊開發條件比較好的一些鄉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有特色的農村資源來發展鄉村旅遊業,將對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和改善環境產生重要作用。

4、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旅遊業本身屬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它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強,發展鄉村旅遊業需要有“一條龍”的服務設施。不但需要有諸如導遊、管理人員、服務人貝外,還需要有賓館、旅社、飲食服務、商場、旅遊交通、文化設施等與之配套,這就為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人多地少,勞動力過剩,發展鄉村旅遊可解決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5、發展鄉村旅遊業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對一個地區的社會系統各個部門都會產生促進作用,在物質上、精神上都會帶來可觀的效益。如鄉村旅遊可以使與之有關的食品、日用品、旅遊商品、工藝品等鄉鎮工業得到發展;可以促進商品交換、商業繁榮、市場活躍;可以促進交通事業的發展,使閉塞的鄉村對外開放,經濟搞活;可以刺激當地農業的發展,特別是為旅遊服務的農副產品、土特產品等將會得到較大的發展;可以促進鄉村的建議,改善鄉村的環境等;有利於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人口素質的提高。農村旅遊景點的開發和建設,不僅可以美化和改善環境,隨着旅遊業的發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湧入,這種廣泛的人際交流,會使人們的觀念,習俗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它會逐漸改變農村舊有的生活習性,美化人們的語言、心靈,更新人們的觀念;鍛鍊和培育起一批旅遊業經營和服務的人才。總之,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其產生的社會效益是多方位的、多層次的,對所在地區整個社會綜合體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二、我省鄉村旅遊資源的內容及特色

我省鄉村旅遊資源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各具特色的鄉村自然風光。由於鄉村所處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我國的鄉村具有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風光:海鄉依陸臨海、海闊天高,陽光海浪沙灘迷人,例如青島、煙台、威海;一望無際,勃勃生機,綠樹成蔭的平原鄉村,以菏澤、濟寧、德州為代表;另有以山地、丘陵為特徵的山村國鄉,其中臨沂就較為突出。

2、豐富多彩的鄉村風俗民情。主要表現為各地節慶、習俗等方面的差別:每年9月泰山的登山節、濟南的千佛山廟會、菏澤的鬥雞、鬥羊比賽、淄博的燈會。

3、充滿情趣的鄉土文化藝術。我國的鄉土文化藝術古老、樸實、神奇,深受中外遊人的歡迎。我省廣大鄉村出產的各種民間工藝品倍受遊客的青睞,如濰坊楊家埠的年畫、濟南的布老虎、鄄城的魯錦工藝、魯南地區的柳編、菏澤的泥人、麪人等,無不因其濃郁的鄉土特色而深受遊人歡迎。另外,鄉村烹食風味獨特。曲阜的孔府菜以“滿漢全席”為代表、博山菜、青島海鮮等,這些鄉村烹飪文化對廣大的外國旅遊者尤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4、富有特色的鄉村傳統勞作。鄉村傳統勞作是鄉村人文景觀中精彩的一筆,尤其是在邊遠偏僻的鄉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勞動方式,有些地區甚至還處於原始勞作階段。正因為如此,它們會使當今現代文明影響下的旅遊者產生新奇感,併為之吸引。這些勞作諸如驢馬拉磨、老牛碾谷、木機 目前鄉村旅遊業服務隊伍數量少、素質低,如何提高服務質量,優化旅遊服務,也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5、 缺乏商品意識。目前國內外發展旅遊業,其重大意義已遠遠超過了旅遊業本身,而是“旅遊搭台,經貿唱戲”。而我省大多數鄉村旅遊景點都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尤其是對具有本地特色的產品開發不夠。

三、開發我國鄉村旅遊業的構想

鄉村旅遊業是一項新的產業,必要制訂一整套發展計劃,包括長遠規劃和近期組織實施計劃。從長遠規劃來看,主題是大產業意識,把鄉村旅遊業與鄉鎮企業同等對待,也可積極引進外資,興建一批度假村,參與國際旅遊競爭。從近期組織實施計劃來看主要是各地旅遊決策者及政府部門高度重視鄉村旅遊業,因地制宜,立足創新,循序漸進,辦出特色。在全盤籌劃鄉村旅遊發展的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措施:

1、 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開發鄉村旅遊業,首先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首先必須領導重視。在鄉村旅遊資源豐富並具特色的地方,當地政府要把興辦鄉村旅遊業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2、因地制宜,重點建設鄉村旅遊基礎。目前,我省大部分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全面開發是不可能的,應該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在旅遊資源質量高,交通運輸條件好、經濟基礎比較好、旅遊熱點附近的鄉村應加速旅遊業的發展,重點開發有特色的鄉村旅遊項目,建設風格獨具的鄉村旅遊基地。

3、注重特色,精心設計鄉村旅遊項目。旅遊開發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應揚長避短,充分表現和突出自我特色,這是旅遊活動能否吸引遊客的保證,也是旅遊經濟的生命所在。在設計鄉村旅遊線路及組織旅遊活動中,應將其放在首位。鄉村旅遊資源的特色主要是在鄉村文化景觀上體現出來,在旅遊線路的規劃中應將這些內容作為重點。如濰坊楊家埠每年都會推出讓遊客親自制作年畫的活動,親身體驗的感覺。備受遊客尤其是韓國客人的歡迎。

4、加強鄉村旅遊業的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旅遊業的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問題,從吃來説主要是發展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業;從住來説雖然沒有必要搞星級酒店,但必須保持衞生、舒適,並解決洗澡等問題,最好是

興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造價低廉的莊園式的旅舍,如長島的“漁家樂”就為遊客提供了比較乾淨、衞生的民房改造的“炕牀”住宿。反應比較不錯。

關於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集錦 篇5

為全面摸清我鄉村級收入現狀,進一步研究增加村級經營性收入、保障農村基層組織正常運轉的對策措施,根據市裏的統一要求,結合我鄉的當前的工作實際,抽調鄉組織室、經管站有關人員組成調研組,對我鄉的個行政村開展了村級收入情況的調研。現將儀陽鄉的調研情況統計分析彙報如下:

一、村級收入的現狀

共有49個行政村,常住人口4.06萬人,耕地面積46699畝。其中村級收入在3萬元以下的村有5個,佔10.2%,3萬元-5萬元的村有26個,佔53.1%,5萬元-10萬元的村有9個,佔18.4%,10萬元-50萬元的村有9個,佔18.4%,50萬元-100萬元的村有1個,佔2%。

總體上來説,近幾年我鄉村級收入有了很大轉變,主要呈以下三個特點:

(1)村財政收入來源比較廣,充分利用資源性(開發旅遊、發展肥桃)、資產性(各種固定資產的承包、轉讓、租賃費用等)的優勢增加村級收入。

(2)村級收入比較穩定。村幹部敢於創新,村級自身造血功能比較好。(村級的一些企業、協會初具規模)

(3)村財管理使用具有計劃性。除了用於改善基礎設施、發展公益事業、落實幹部待遇等非生產性的開支外,有相當一部分資金用於再生產投入,保持村級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加快村級經濟發展、增加村級收入的經驗做法

由於各村自然、經濟基礎不同,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各村因村制宜,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臨近城區的村,發揮區位和交通優勢,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儀陽鄉為鼓勵村級發展招商引資,發展民營,對村級自主招商引資項目上制定了在鄉級工商税收中返還20%的優惠政策。鄉駐地村為民營經濟發展搞好服務,引進了6個工業項目,建商業樓2.2萬平方米,全村從事第三產業人數達1260人,集體每年純收入200多萬元。

(2)農產品有優勢的村,在產業鏈上做文章。儀陽鄉村依託豐富的桃花資源,大搞生態旅遊,連續兩年,僅門票一項集體增加收入20萬元。他們還成立了肥桃協會,積極為桃農開展系列化微利服務,集體年可增收10萬元。目前全鄉有22個村普遍採取了“支部+協會”的管理模式,大力發展林果、有機菜、桑蠶,促進了集體羣眾雙增收。

(3)有礦產資源的村,立足資源增加收入。全鄉非煤礦山,每年向村級提供承包費80多萬元,東西部山區一些山多、石多的村就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4)“三荒”資源多的村,圍繞土地增加收入。去年以來,全鄉發展用材林、經濟林10000多畝,有效的增加了村級收入。

不同類型的村通過不同的方式,有效地解決了歷次税費改革對集體收入的影響,確保了基層政權的正常運轉。

三、發展村級經濟、增加村級收入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經過調查,我們認為,當前發展村級經濟,增加村級收入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資源性問題,資源相對單一,有的已承包給個人,部分剩餘的利用率不高。

2、資金性問題,資金相對匱乏,對再生產的投入力度不夠。

3、引進來、走出去的問題,有些村級企業只侷限於本地區、沒有做好本區域外的文章。

總之,我鄉發展村級經濟、增加村級收入存在的問題既有全市性的共性因素,也有我鄉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從深層次剖析還有村級班子建設的問題,是各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通過調查分析,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客觀原因——自然條件差,全鄉共有144座山,49個村47個有山,而且全都是立地條件差、開發難度大的青石山。水源奇缺,80%的村只能解決生活用水。除石才外,沒有任何資源可以開發。20多個村集中在東部山區,都是山村、小村。

2、主觀原因——致富能力不強,部分村幹部思想不解放、思路不活躍,經濟意識不強,找不到致富門路,即使有好的致富門路,也不敢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村級經濟發展的路子。

3、歷史原因——村級債務重,村以前欠帳比較多,換貸負擔重,沉重的村級債務加重了村級組織和農民的負擔,村級收入有相當一部分資金用於換貸,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再生產的投入。

四、加快村級經濟發展、增加村級收入的對策措施

加快村級經濟發展、增加村級收入,是鞏固黨在農村執政的物質基礎,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環節。我們要把加快村級經濟發展、增加村級收入、增強農村發展後勁、推動“三農”工作健康發展至於農村工作的首位,統一思想認識,增強發展壯大村級經濟的緊迫感和自覺性。通過紮實有效的抓發展,抓創新,不斷增強“造血”功能,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1、選準項目,政策扶持,營造加快村級經濟發展、增加村級收入的良好環境。制定項目發展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加強配套服務,進一步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對發展村級經濟有較大成績的進行表彰獎勵。

2、建議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額度的專項資金,鄉鎮拿出配套資金,作為集體經濟薄弱村創辦實體,增加村級收入的啟動資金;在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上,優先安排給村級經濟薄弱村,改善生產條件,優化起發展環境。

3、鄉黨委要積極引導各村因地制宜,加強村兩委班子的培訓、學習、交流,活躍思路,特別是在選人上下大氣力,通過換屆,一大批“雙帶”型的致富能手進入班子,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要積極引導村級企業引進來、走出去,變資源優勢為新興產業優勢,利用山野風光、歷史文化沉澱,開發擴大鄉村遊、民俗遊等等。

關於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集錦 篇6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支持鄉村振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是金融業積極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也是金融業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拓展發展空間、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本文結合工作實際,以xx市為例,在對全市農村金融發展現狀進行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剖析了當前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並針對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議,以期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提供有益參考。

一、xx市農村金融發展現狀

(一)農村金融體系不斷豐富完善

改革開放以來,xx市農村金融體系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完善的過程,初步建立起以農村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為主,以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為輔的多元化、多層次農村金融體系。截至20__年xx月末,全市共有農村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展銀行)x個、商業性金融機構(xx銀行、xx銀行)x個、合作性金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xx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xx個。

經過多年的改革和發展,xx市的農村金融體系在不斷完善的同時,也為廣大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二)農村金融供給能力不斷增強

近年來,xx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推出了一系列惠農惠民的金融產品,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貸服務。如農行“連貸通”、郵儲銀行“小微易貸”、農信社(農商行)“鄉村振興貸”、工行“網貸通”以及建行“税易貸”等產品,有效發揮了金融在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的作用,有力支持了春耕備耕、糧食生產和收儲制度改革以及水電氣網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截至20__年x月末,全市涉農貸款餘額.億元,較20xx年末增加.x億元,增長.%。“十三五”期間,xx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能力不斷增強,涉農貸款規模不斷擴大,有效滿足了涉農企業和農户的金融需求。

(三)農村金融改革不斷推向深入

一是農村信用社改制工作不斷推進。20xx年以來,按照《xx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縣級聯社分批改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發〔20xx〕號)要求,xx市分四批完成了x家農信社改制農商行工作,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二是xx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相繼成立。中國農業銀行xx市縣兩級分支機構相繼成立三農金融事業部,明確了三農金融事業部“縣域+涉農”的職能邊界,對推動“三農”和縣域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農村抵押物範圍不斷拓寬。為解決農村抵質押物不足問題,20xx年,xx縣、xx縣被xx省列為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發展重點縣。20xx年,xx縣被列為全國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縣。“兩權”等抵押範圍的擴大,為盤活農村資產資源,增加農業生產中長期和規模化經營資金投入,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

(四)農村金融生態不斷優化

一是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截至20__年x月末,全市農村地區銀行網點x個,布放ATM機台,POS機具台,農村人均持卡量x.張。二是信用體系建設持續推進。近年來,人民銀行xx市中心支行深入推進“信用鄉、信用村、信用户”創建工作,全市採集農户信用信息.萬户,佔全部農户數的%。共評定信用户.萬户,信用村x個,信用鄉鎮xx個,佔全市x個鄉鎮的.x%。x年,全市共有x.x萬户農户享受到了無擔保、無抵押的信用貸款和優惠利率,金額達x.x億元,平均利率x.%,為農户節約成本約x萬元。三是金融消費權益得到有效保護。人民銀行按年對銀行業金融機構落實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情況進行評估,20xx年度全市評定A類機構x家,B類機構家,C類機構x家。同時,持續加強現場來訪投訴諮詢人員的接訪和投訴諮詢電話及時分處辦理。20__年辦理投訴起。

(五)政策保障力度不斷加大

人民銀行xx市中心支行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扶貧、民營小微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貨幣政策執行效果。一是確保人總行新設的兩項直達實體工具落地見效。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中支通過靈活運用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和貸款延期支持工具,有效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資金週轉難題。截至x年xx月末,通過“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成功向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提供x.億元再貸款資金支持,排名全省第三位。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金額x.億元,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延期激勵資金萬元,排名全省第一位。二是存款準備金政策得到有效落實。x年x次定向降準,增加法人金融機構可貸資金億元;x年x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x.x個百分點,為全市法人金融機構釋放資金約x.億元,有效增強了法人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能力。三是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的運用不斷強化。x年以來,全市人民銀行累計投放支農(含扶貧)再貸款資金.億元(含展期),x年xx月末,全市支農(含扶貧)再貸款餘額.億元,有效加大了金融機構對三農、扶貧、民營小微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二、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基礎設施建設較為緩慢,金融發揮作用渠道不足

一是農村金融服務網點少。因轄內農村區域廣且分散,農村地區資金交易量少、交易不活躍,涉農金融機構基礎設施投入收益低,導致金融機構布點和基礎設施投入的積極性不高。當前xx市農村地區銀行網點數為x個,遠少於x個行政村的數量。二是農村地區電信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農村地區人口分散,加之交通不便,農村地區的電信網絡建設普遍落後,信號差、網速慢、費用高、用户體驗不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動支付的發展。

(二)農村產業發展不強,金融發揮作用支撐不足

xx市地處滇中腹地,屬於傳統的農業大市。從農村產業來看,主要為煙草、蔬菜、種養殖,缺少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度不夠高。從層次上看,大多數農產品屬於初級農產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小。生態農業以採摘、休閒和觀光旅遊為主,對人文歷史、民族風情等利用較少。同時,農村主導產業同質化明顯,競爭比較激烈。產業發展不強導致金融資源缺少支撐,難以有效落地。

(三)風險緩釋機制不完善,金融發揮作用動力不足

一是融資擔保體系不完善。目前,全市共有融資擔保有限公司x家,但正常開展擔保業務的只有xx市融資擔保公司x家,由於在縣域一級尚未成立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難以有效滿足融資擔保需要。二是農業保險廣度、深度不夠。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抵押貸款大多用於種植及收購農產品,一旦遇到較大的自然災害或市場價格波動,借款人的經營風險將迅速轉化為銀行的信貸風險。x年,xx市人均保險密度元、保險深度x.%,分別低於全省(人均保險密度x元,保險深度x.x%)元、個百分點,低於全國(人均保險密度x元,保險深度x.x%)元、個百分點。三是沒有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或風險補償機制形同虛設。當前,xx市仍有縣市未建立風險補償基金,即使已經建立的縣市,也存在貸款出現不良難以代償的情況。以扶貧小額信貸為例,截至x年x月末,全市扶貧小額信貸餘額.億元,出現不良貸款x萬元,但只有x.x萬元實現代償,代償率x.%,風險收益不對等制約了金融發揮作用的積極性。四是盡職免責制度未有效落實。當前,雖然各類政策要求金融機構完善和落實“盡職免責”制度,但在具體實踐中由於盡職免責證明過程和材料較為複雜,“盡職免責”制度難以有效落實和發揮作用。如xx市內某商業銀行共有職工多人,僅x年就對x人次進行了問責,給予x人次經濟處罰,處罰金額x萬元,平均每人問責x.x次、罰款x元。另一商業銀行成立近xx年,歷史上僅有x個人實現盡職免責。在終身追責的背景下,信貸人員惜貸懼貸的心理普遍存在。

(四)農村產權配套政策缺失,金融發揮作用平台不足

雖然“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契合了縣域經濟主體的資源及銀行貸款條件,融資主體可利用林權、農房等資源作抵押申請貸款,但是與農村產權相關的配套政策尚未出台,與農村產權抵押貸款相關的體制、機制和平台缺位,導致確權不易、評估缺失、風險突出,運作流程不順暢,參與機構權責劃分不明晰,抵押貸款發放工作受到制約。以武定縣“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為例,截至x年x月末,試點近x年來,武定縣農房頒證率僅為.%,農房抵押貸款不良率x.%,高於全市不良貸款率個百分點。

三、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幾點思考

(一)從政府層面來説,要加強統籌規劃,促進經濟金融互惠發展

一是因地制宜,結合xx市自然資源、氣候條件、區位優勢及資源稟賦特點,選準農業產業發展方向,鞏固和擴大現有農業產業基礎(如xx縣“特色芒果”、xx縣“冬早蔬菜”、xx縣“壯雞”、xx縣“豬”),推進“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示範創建,加強與高校和研究機構合作,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研究成果轉換,提高種養殖科技含量,推動農村產業走差異化發展、科技化發展、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發展之路。在培育農村產業、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同時,實施“回家工程”,發展“歸雁經濟”,吸引各類人才向農村迴流,讓農村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和施展才華的舞台。二是推動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兩權”交易平台,依託不動產登記中心平台,統一規範管理農村產權市場交易。為實現抵押、擔保、轉讓和銀行貸款抵押物處置、抵押權實現創造條件。三是切實發揮財政資金效能。落實涉農貸款新增獎勵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和激勵金融加大涉農信貸投放。打通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最後一公里”,實現政策性擔保機構xx縣市全覆蓋,建立完善“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農業保險機構加大支農支小力度,穩步提高“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在保供給,切實為全市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政策性擔保服務。

(二)從監管層面來説,要加強激勵引導,調整優化考核機制

一是支持和助推產業鏈金融發展。不斷完善中徵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功能,引導金融機構做好面向農業龍頭企業的推廣、對接和運用,整合農業產業上下游相關企業和農户信用,破解小企業和農户抵押物不足難題,為上下游不同的主體提供鏈條式金融服務。二是強化政策引導,綜合運用存款準備金率、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加大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支持力度,及時給予商業銀行必要的資金支持,加大涉農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引導金融資源向“三農”傾斜。三是推動惠農、便民支付產品創新。立足農村地區羣眾支付需求,拓展政府電子支付平台在廣大農村和邊遠山區的覆蓋面,推進支付資源全民共享,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羣眾少跑腿”。四是健全差異化激勵機制。以正向激勵為導向,從業務和機構兩方面採取差異化監管政策。對縣域一定比例存款用於當地貸款考核達標的、貸款投向主要用於“三農”等符合一定條件的金融機構,其新增支農再貸款額度,在支農再貸款利率上給予適當下浮。適度提高涉農貸款不良容忍度,落實涉農不良貸款容忍度的監管考核要求。

(三)從銀行層面來説,要加強金融產品創新,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

一是加快完善盡職免責相關制度。探索制定行業統一的盡職免責操作細則,出台更為明確的標準化流程和模板。建立盡職免責保證制度,組建金融機構不良貸款責任認定第三方仲裁機構,使基層金融機構信貸人員在被追責時有上訴渠道。二是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工作重點,加大和優化商業銀行網點、ATM、POS機在農村地區的佈局,在未設立網點的地區,通過設立助農金融服務點延伸服務觸角,推廣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現代化金融服務渠道。三是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根據農業生產週期和季節特徵,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務。積極拓寬農村抵質押物範圍,推動廠房和大型農機具抵押、倉單和應收賬款質押等信貸業務,依法合規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農村資產抵質押融資模式。四是做好金融消費者教育與金融知識普及。探索設立鄉村金融宣傳員,開展“金融夜校”進鄉村活動,對村組幹部、農村致富帶頭人、種養殖大户等就防範金融詐騙、惠農金融產品、手機銀行使用、個人徵信報告、投資理財知識等內容進行培訓,通過一傳十、十傳百的方式帶動更多農户瞭解金融、熟悉金融,進一步增強農村地區的整體金融意識,優化信用環境,減少失信行為。

關於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集錦 篇7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樂至縣作為四川省的“鄉村振興規劃試點縣”,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對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一、農業、農村、農民現狀

(一)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滯後

全縣農業基礎條件差,田地分散,地塊較小,不利於農業機械化生產。農業基礎設施欠賬多,水利設施老化嚴重,近年來,雖然實施了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水利設施建設項目和村村通水泥路項目,但從全縣來看,比例仍然偏小,“田網、路網、渠網”等配套設施仍不完善,農業靠天吃飯的格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項目支撐能力不強,缺乏統一規劃,項目打捆使用,農口部門之間沒有很好好契合,各行其事,各自為陣,造成有項目無產業,有產業無項目支撐。

(二)農業經營者素質不高

受傳統農業的影響,我縣農業以家庭為單位的傳統小農生產方式居多,農户經營較為分散,直接導致產業規模小,很難進行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管理和標準化生產。農村人員結構老化,18-60歲真正意義的勞動力資源嚴重不足,人才斷代現象突出,人員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已不能滿足農業發展需要;農業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雙雙短缺,部分鄉鎮農技部門有的農技人員往往身兼數職,無法全身心投入農村技術推廣工作,同時基層農技員知識更新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

我縣龍頭企業(業主)發展規模較小,示範引領作用不強,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不規範、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社會化組織程度不高、輻射帶動效果不顯著,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未能充分發揮示範作用。目前我縣農產品交易市場平台建設滯後,交易方式單一落後,市場信息不對稱,農產品產銷難對接,農產品產業鏈的各環節基本是分離的。農產品流通市場、農產品銷售還缺乏全方位的信息引導,缺乏及時、準確、系統、權威的生產、技術、價格和供求信息,其指導生產、引導銷售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基層政府服務能力不強

鄉鎮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相對艱苦,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加上進人渠道窄,影響了幹部補充,且優秀人才容易被上級部門挖走,造成鄉鎮幹部隊伍結構失衡、人員老化、青黃不接、斷層嚴重。部分鄉鎮中年幹部由於學歷和知識層次偏低,對新形勢下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認識不到位,接受新事物、新觀點、新知識的能力較弱,習慣於用傳統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在落實示範帶動、農業產業開發中,缺乏創新能力,點子不多,辦法不實用。部分鄉鎮年輕幹部,由於缺乏基層工作經驗,組織動員羣眾能力差,面對實際困難時往往顯得辦法不實用,與羣眾打交道存在障礙。部分幹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懈怠思想,缺乏勇於擔當的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貽誤了發展良機,造成了工作被動

二、建議意見

(一)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

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幹部的培養、配備、管理和使用,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作風建設、能力建設,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業、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建設丘區現代農業強縣提供全方位人才保證。一要紮實推進思想政治建設。堅持將政治建設擺在農業幹部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切實加強黨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準確把握“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從政治高度認識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二要紮實推進紀律作風建設。深入開展整治和查處侵害羣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持續開展正風肅紀,堅決糾正不正之風,大興敢於擔當、狠抓落實、為民服務、調查研究、清正廉潔之風,在全縣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牢固樹立農業系統幹部良好形象。三要紮實推進業務能力建設。堅持在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等業務知識學習的同時,引導農業幹部職工更加註重運用市場、法治、信息化和以點帶面的方法推動工作,不斷提升服務“三農”工作的能力。

(二)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加快建立教育培訓、規範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培育一批專業化程度深、分工明細、服務水平高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村經紀人、職業農業經理人,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經營主體,推行“保底收益+二次分紅”“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適度規模專業農户”等模式,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運作市場化,提供農業技術推廣、優良品種引進、動植物疫病防控、質量檢測檢驗、農資供應和市場營銷等服務,使農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堅持示範引領、創新推動,創建一批省市級示範社、示範農場。

(三)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有力支撐。一要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綜合採取改造、配套、升級、聯網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城鎮供水設施覆蓋行政村比率、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證率、水質達標率,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和水質檢測能力建設。二要推廣和實施農村清潔能源,加強對生物質節能爐具、秸稈固化綜合利用、沼氣、太陽能節能房等新能源、新技術的推廣利用,積極引導農村能源結構的轉變。三要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水利設施建設項目和村社通水泥路項目,完善“田網、路網、渠網”等配套設施,改變農業靠天吃飯的格局。四要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切實保障農民住房安全。

(四)加大農業項目資金整合

充分利用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加大農業項目資金整合,注重產業發展的科學合理規劃和扶持政策的連續性,實現產業化基地建設的快速健康發展,最大限度地為龍頭企業提供優質安全的原料,實現種植業產業鏈更加緊密有效。積極爭取各級政府、部門對我縣畜牧業綠色發展的政策、資金、項目支持,合理利用政策、打捆項目資金、科學安排落實,最大化發揮政策和資金的槓桿作用,撬動市場資本,助推全縣畜牧業發展壯大。加快推動生物有機肥廠項目建設,建立覆蓋飼養、屠宰、經營、運輸等各環節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實現農業廢棄物無害化綜合利用,促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綜合治理機制。

關於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集錦 篇8

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提升到戰略高度、寫入黨章,把農業農村工作擺在更加重要地位,為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瞭航向。農村的“面子”就是中國的“裏子”,只有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才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

一、鄉村基礎現狀

1、農業產業競爭弱。縣內蔬菜及其他農產品擁有一些品牌,但由於規模小、市場份額佔有率低,真正有輻射效應的品牌產品不多,知名品牌更少,產品宣傳力度小,申報註冊步伐慢。在產品質量上重視程度不夠,有的有名無牌,有的有牌無名,缺乏市場競爭力。

2、主體作用發揮差。由於多數行政村集體經濟實力有限、農民素質不高,很多羣眾對鄉村振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為鄉村振興是政府的事,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主人翁意識,參與熱情不高,出現了“上頭熱、下頭冷”的現象。

3、農村環境污染重。生活污水、農藥化肥、生活垃圾和人畜糞便等成為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農村地區環境狀況日益惡化,大部分行政村未建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亂排亂倒現象嚴重,破壞水體生態,危害人居生存環境。

4、三大產業融合程度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遲緩,農村產業融合型人才缺乏,農業產業規模不大,帶動能力弱,與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低、層次淺,鏈條短,附加值不高。

5、鄉村文化項目貧乏。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整體創建水平不高、活動不深入、載體不豐富、機制不健全、方法較單一,打架鬥毆、聚眾賭博、封建迷信、大操大辦等在一定範圍內存在,鄉村文化項目單一,羣眾文明素養、文明習慣有待提高。

6、基礎設施欠賬多。由於歷史欠帳,以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鄉村道路、供排水、教育、衞生、文化等基礎條件依然與城鎮比、與發達地區比有較大差距,與鄉村振興要求相比更有很大差距。

7、實用人才不足。農業技術人才短缺、大學生村官、村兩委幹部、脱貧致富帶頭人等農村實用人才不足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技術服務不到位制約着我縣農業產業的發展,農業部門技術力量嚴重不足,近年來承擔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員減少和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問題始終未能解決。

二、實施鄉村振興,完善鄉村村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側重點放在農村,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發展鄉鎮企業,實現勞動力內部轉移,鼓勵民營企業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民營企業作為全面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載體,通過政策引導、財政扶持、税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引導和支持大型民企投資農村。其次,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全縣學校佈局進一步優化,各鄉鎮建起了鄉村及城鎮化寄宿制學校,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成效顯著,教育公平一盤棋的深度融合,推進了城鄉學校佈局一體化。最後,完善農村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國家現在對醫保這塊投入越來越大,可報銷比例和範圍不斷擴大,但是目前還有很多人沒有繳納醫保的費用,認為那是花“冤枉錢”。面對村民的'不信任,我們要貼心,細心、耐心地講解醫保的作用,讓每一位村民都可以享受到醫保,不至於“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讓更多人放心看病。

三、實施鄉村振興,厚植鄉村文化底藴。

一是實施文明培育工程,促進了鄉村文明程度的提高。由縣直單位、鄉鎮政府、各村委會組織開展活動,以城帶鄉,城鄉共建,將移風易俗與“我們的節日”、“三下鄉”活動有效結合起來,在全縣舉辦“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拒絕邪教”科普宣教活動,通過規範紅白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春節送春聯、送吊掛,移風易俗文藝晚會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導廣大羣眾破除封建迷信、樹立文明新風。二是將文化元素注入鄉村建設。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堅持以文化為魂,將剪紙、武術、民歌閩南戲曲、薌劇等傳統文化圖文並茂地融入到鎮村建設中,在基層鎮村舉辦戲劇比賽、象棋比賽、廣場舞比賽、農民籃球賽、武術比賽等文體賽事,着力突出公共服務和文化建設,2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進,“村村通”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大力發展文化的產業化,提升文化底藴,讓鄉村文化真正做到移風易俗。

四、實施鄉村振興,轉變鄉村農業發展導向。

最大化利用資源,培育新型農業主體。面對農村“地多勞動力流失”的情況,可以形成以農户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對於農村閒置土地,一方面應加大土地流轉力度,解決土地碎片化問題,另一方面應成立種植合作社或引入第三方合作,解決勞動力外出流失的問題。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提升農村經濟實力。農民是農村的主體,要擴大農民的參與度,積極引進資源,形成“鄉鎮企業+農户或專業合作社+農户”產業化的經營模式。在立足本村優勢的基礎上,注重產品質量,多元化思考提升產品附加值。尋找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的契合點,打造屬於本村的特色經濟產品。加強一、二、三產業關聯度,着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各村在發展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積極瞭解並順應惠農政策,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到發展中,打破產業之間的界限,形成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發展,開展電商服務,發展“互聯網+”模式,藉助“電商”平台推廣農產品,引導農民、農業從“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的“新農人”“新業態”。

五、實施鄉村振興,構建脱貧致富長效機制。

着實摸清貧困人口家底,明確扶貧思路。鄉鎮駐村領導、駐村工作隊長和村兩委幹部開展入户走訪,詳細瞭解貧困户家庭情況,核對貧困户家庭生活情況,做到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應扶盡扶。着力落實造福工程、危房改造,保障貧困户住房問題。鎮、村兩級通力協作,全力摸排易地搬遷對象,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蹤督查,督促貧困户加快確定建房地址、抓緊動工、加快建設進度,早日住上新房。着實做好產業扶貧項目,帶領貧困户脱貧致富。圍繞鄉鎮產業發展,充分發揮鄉鎮地區優勢和產業特點,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培育特色產業,積極鼓勵和支持貧困户發展支柱產業,以發展生態養殖、特色種植、辦理小額貸款等幫扶模式將“結對”貧困户推上了快速脱貧致富的“快車道”。

六、實施鄉村振興,培育鄉村實用人才。

加強“三農”工作隊伍的管理,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帶動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增強鄉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讓鄉村成為人民嚮往的美麗家園,實現新時代鄉村現代化。切實把加強鄉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擺上重要日程,組織部、農業局應聯合舉辦鄉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範培訓班,大力度高頻次培育鄉村實用人才,設置創業富民、新型農業經營、大學生村官能力建設、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等主題培訓班。培訓對象的遴選要具針對性,一是重點面向貧困地區,二是遴選村級黨組織書記及村“兩委”其他成員、大學生村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帶領農民羣眾脱貧致富的帶頭人等。各地高校要負責培養一批內心真正為民生為國家做貢獻、做犧牲的畢業生,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把真正適合農村工作的人選拔進來,在農村這片熱土上,留下踏踏實實在基層服務的幹事人,留下兢兢業業的逐夢者。

七、實施鄉村振興,助力鄉村綠色發展。

沒有完好生態環境的鄉村是病態的,不完整的,鄉村振興,應該綠色先行,這就需要我們加大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開展鄉村垃圾治理,抓好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管理範圍內的環境衞生管理制度和措施,理順管理機制,制定農村環境管理和督查、環衞設施管理、清掃保潔、垃圾清運等相關配套制度,形成長效機制。開展鄉村污水治理,各鄉鎮主動履職、敢於負責、鎮村聯動、合力攻堅,鄉鎮政府要主動牽頭,自覺履行屬地管理責任,齊心協力,協調配合,凝聚工作合力,嚴格執法,為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開展村容村貌治理,各鄉鎮開展環境衞生集中整治,集中清理亂搭亂建、亂推亂放、亂寫亂畫,做好“五清”,提升村容村貌亮化美化。開展鄉村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各鄉鎮要加大畜禽養殖污染的打擊力度,切實把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堅決將整治落實到位,對違法行為決不能姑息,切實做到禁養區內養殖場所一律取締;可養區內無證養殖的堅決予以打擊,正在辦理手續的,一律停辦。要狠下決心重拳出擊,合力抓好畜禽退養整治工作,做到零復養、零延伸。開展鄉村礦山及廢棄礦渣整治,持續加大礦山整治力度,落實監管責任,加大打擊力度,加強礦山修復、狠抓專項行動,堅決打贏“藍天保衞戰”。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鄉村振興關乎全國人民的幸福指數,用富民之美給村民一個富足的生活條件,用生態之美給遊子一個身心休憩的家園,用強業之美給城歸一個勃勃發展的生機,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強業的多贏之路,才會實現鄉村宜居安康的振興之夢。

關於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集錦 篇9

一、基本情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xx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胡陳鄉農業比重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勢在必行、至關重要。為此,特圍繞胡陳鄉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以來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開展專題調研。

二、存在問題和不足

(一)資金問題成鄉村振興“攔路虎”

一方面,鄉村振興需要龐大資金,而胡陳鄉財政薄弱,難以長期支撐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出於物流等因素的考慮,好項目、大企業一般優先落户開發區、城鄉結合部和交通樞紐地帶,胡陳鄉由於先天的地理劣勢,在招商引資上明顯缺乏競爭優勢。

(二)創新不足制約鄉村振興推進

目前,胡陳鄉由於創新不足,發展模式僵化,導致原有優勢不顯、發展後勁不足,最終拖慢鄉村振興進度。以旅遊工作為例,胡陳旅遊具有“點多、面廣、環境好”的特點,並且擁有農事節慶、休閒農業、户外運動等三大資源要素,優勢突出。但是,由於創新不足,胡陳綠水青山等優勢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且隨着周邊鄉鎮對鄉村旅遊的日漸重視,胡陳旅遊的優勢日益減弱。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今年胡陳桃花節外來遊客人數和去年相比,下降幅度在60%以上,其中流失的大部分遊客前往其他鄉鎮街道參加模式更新的櫻花節、油菜花節。

(三)羣眾觀念有待提升

一方面,受傳統“小農思維”影響,大部分農民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抱地養老”、“抱房養老”的程度,農村一些閒置土地、房產難以通過集中流轉、整村入股等形式得到合理利用,最終導致花卉經濟、民宿經濟、觀光經濟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遭遇土地瓶頸。另一方面,一些相對比較成熟的農家樂、鄉村民宿經營業主因現代經營理念欠缺,產品服務比較單一,難以吸引中高收入人羣用餐入住,所產生的經濟價值、綜合價值相對有限。

三、下步打算

(一)加強資金管理,強化招商引資

一方面,加強鄉村振興資金監管,做到專人管理、專款專用、定期審核,確保每一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加快提升全鄉道路交通建設網絡,完善全域綠道功能,實現盛寧線力洋至胡陳段建成通車,爭取沿海高速互通連接線立項動工,推進鄉客運場站規劃建設,扭轉地理劣勢,強化招商引資競爭力。

(二)拓寬工作思路,增強發展後勁

一方面,積極組織鄉工作人員、村幹部、黨員、婦女代表等人員前往鄉村振興工作先進鄉鎮進行考察學習,開拓視野,拓展思路。另一方面,充分把握胡陳鄉現有優勢,通過改革試點等方式,“老瓶裝新酒”,積極探索胡陳鄉村振興新模式。

(三)改善羣眾觀念,推進全民共建

一方面,通過村民説事、聊天長廊等平台進行宣傳,在潛移默化中改變羣眾觀念,激活羣眾主人翁意識,鼓勵羣眾主動參與鄉村振興工作。另一方面,藉助光點小聚等活動,加強農家樂、鄉村民宿經營者之間的交流,並安排相應的經營技能培訓,提高經營者經營水準,努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關於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集錦 篇10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20__年中共國務院發佈《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予以明確。其中提出“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堅持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推動農村金融機構迴歸本源,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作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主抓手。

20__年是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的關鍵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全面開啟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之年,謀劃好、落實好20__年鄉村振興工作顯得格外重要,十分必要。對此,課題組結合我市金融發展實際,以金融助推全市鄉村振興為視角確立本課題,旨在推動金融更好服務全市三農發展,着力破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業發展支撐要素不足、渠道不暢、農民金融服務獲得性不高等制約性問題,進而助力全市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一、全市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現狀

(一)大力實施“引金入泉”工程,地方金融服務體系不斷髮展完善。近年來,我中心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實施“引銀入泉”工程,以合理佈局和明確定位為目標,發展多元化金融機構,努當前隱藏內容免費查看力完善與加快推進XX市現代化步伐相適應的金融業組織體系,逐步建立了由人民銀行宏觀調控,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實施金融監管,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政策性銀行、農商行以及村鎮銀行等為補充的銀行組織體系。目前XX市銀行類金融機構已達家,融資性擔保公司家,小額貸款公司家,保險公司家,證券公司家,股權交易中心家,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二)鼓勵金融機構適時調整信貸產品投向,圍繞鞏固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金融支持。一是全面落實“摘帽不摘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在原有信貸產品的特色優勢基礎上,充分整合人民銀行再貸款資源創新推出信貸產品,加大對資源優勢明顯、市場競爭力強、扶貧帶動效果好的優勢產業的金融支持,截至20__年12末,人民銀行XX市支行扶貧再貸款發放金額XX萬元。二是圍繞鞏固脱貧攻堅成果開發金融產品。截至20__年12月末,脱貧人口小額信貸累計發放貸款XX萬元。農業銀行圍繞產業興旺和生態宜居推出“鄉村振興e貸”信用貸款產品,共發放“鄉村振興e貸”XX萬元;為支持已脱貧農户積極參與農村產業發展實現穩定脱貧,推出“脱貧成效鞏固提升e貸”貸款產品,共計發放“脱貧成效鞏固提升e貸”XX萬元。

(三)全力推進金融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進一步支持全市“村社合一”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提升基層組織力和發展帶富能力,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賬户開立、經營管理、金融服務等工作順利開展,出台《XX市關於金融支持“村社合一”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有關事宜的通知》《XX市金融支持“村社合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工作實施方案》《XX市市直單位支持“村社合一”“組社合一”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資產劃轉流程圖》等政策支持。目前,全市農村經濟組織開户率達95%以上,市農商行評級建檔、產品開發正在有序推進、針對“村社合一”金融產品“村社通”已啟動實施。

(四)深入開展農村信用工程“提質達標”。為加大涉農金融機構對“三農”的信貸投放力度,增強農村金融服務能力,提高農户信貸便捷度和准入門檻,支持農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出台《XX市全面推進農村信用工程創建工作實施方案》。截至20__年12月末,已建檔農户XX户,信用授信XX户,授信金額億元,信用農户用信户數達XX户,用信餘額達億元;創建信用組XX個,創建信用村XX個,創建信用鄉鎮XX個,信用鄉鎮佔比%。

(五)全力推進全市農業保險工作。為做好全市農業保險工作,發揮保險“穩定器”作用,制定印發《XX市20__年特色農業保險工作實施方案》、《XX市20__-20__年農業保險實施方案》對相關農業保險政策作了調整,調整後,我市農業保險涵蓋面更廣,機制保障要素更全,將從績效評價、資金使用、責任落實等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截至20__年12月,全市農業保險已提供保險保障億元,已開展保費規模XX萬元(其中:補貼XX萬元、省級補貼XX萬元、州級補貼XX元、縣級補貼XX萬元、投保人自繳XX萬元、免除脱貧户保費XX萬元)。

(六)着力補齊金融服務設施短板。認真貫徹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根本要求,全力提高搬遷羣眾的幸福港和獲得感,按照市委市政府易地扶貧搬遷系列工作部署,狠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配套金融服務設施,鼓勵和引導全市金融機構力量下沉、服務下沉,建立以金融流動服務站、ATM便民取款機、助農服務站為載體,實現規模適宜、功能齊備、佈局合理的金融基礎設施配套全覆蓋。截至目前,我市家銀行在市內安置區共設立金融服務設施XX個,其中金融流動服務站XX個、ATM機XX個、助農服務站XX個,全面實現我市安置區各類配套金融服務設施全覆蓋。

二、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金融信貸支持力度有待增強。一是由於農户貸款主要是應用於農業生產,貸款面廣、額度小、數量大,投入成本高,回收週期長,收入回報有限,自然風險較大,從而導致了多數農村金融機構對支持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意識不夠強、積極性不高。二是農村資源要素仍未有效激活。農村產權抵押融資單一,農村生產經營户評信難、抵押物少、估值低、難以變現,如何進行農村抵押物市場化處置、實現流轉變現,是農村金融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三是廣大農村地區金融知曉率、參與率不足。如在推進全市農業保險工作中,風險意識不夠,參保意識不強成為農業保險風險保障的制約因素。

(二)農村金融服務創新能力、服務能力有待提升。一是農村金融服務網點少,因轄內農村區域廣且分散,農村地區資金交易量少、交易不活躍,涉農金融機構基礎設施投入收益低,導致金融機構布點和基礎設施投入的積極性不高。二是融資擔保體系不完善。全市共有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家,但正常開展新增擔保業務的只有XX市惠民政策性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家,難以有效滿足融資擔保需要。三是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抵押貸款大多用於種植及收購農產品,一旦遇到較大的自然災害或市場價格波動,借款人的經營風險將迅速轉化為銀行的信貸風險。

(三)政銀政聯動配合有待提高。一是金融信用信息服務平台搭建還不完善。以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為目標,為金融機構篩選目標客户、貸款審批、推薦誠信企業提供信用評價參考,為各類市場主體增加金融供給、拓寬融資渠道提供服務平台和快捷通道,積極推動地方政府、金融系統和企業同頻共振、形成合力,着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由政府主導,各部門聯動,推動全州金融信用信息服務平台建設,促進信息共享應用。但目前該平台還未正式投入使用。二是按照“政府主導、農商行主抓、各部門推動、全社會參與”的創建工作機制,金融信用市創建工作已得到了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但由於參與職能部門過多,協調聯動涉及面廣,從創建過程到後期管理,各基層網點與地方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和聯動機制仍需磨合完善。

三、對策和建議

一是深化政銀企合作共建共融機制。繼續推進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合作,完善政銀企三方合作機制,採取洽談會、交流會等形式推動銀企合作,加大農業農村信貸支持,不斷擴大信貸規模,向金融機構推薦生產經營好、發展潛力大、貸款風險小的優秀涉農企業,全力為轄區涉農企業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盡力打造金融服務更優、信貸獲得更易的金融生態環境。同時完善現有風險補償機制,在保護銀行債權,防止逃廢銀行債務、處置抵貸資產、合法有序進行破產清算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對金融機構出台激勵措施並及時兑現,鼓勵各金融機構積極實施惠民金融政策。如支持中小微企業貸款較多的金融機構,給予財政存款的傾斜,及時兑現給金融機構的風險補償及優惠獎勵等,共同形成風險共擔、互惠互利的雙贏局面。

二是深化全市農村信用工程創建“提質達標”。加快信用市創建步伐。加大不良貸款清收,淨化金融信用環境,樹立失信違約負面典型,對“老賴”實行公開曝光和行政“制裁”,讓廣大羣眾及幹部職工看到不守信用的負面影響,進而促進信用環境的優化。加大信用工程將宣傳工作與信用工程建設相結合,全面增強社會公眾的信用觀念,優化誠信環境。強化政銀合作支持,共助羣眾發家致富。建立農户產業貸款、小微企業貸款等風險補償機制,為農户及中小微企業貸款發展提供更有力的貸款保證,進一步提升涉農信貸資金的可得性。

三是深化普惠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創新金融產品,打造健康、有序的全市鄉村金融環境。用好“脱貧e貸”等特色金融產品,從金融供給加大對全市農業產業的支持力度。用好用足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金融扶持政策的有效銜接。按照“四個不摘”要求,繼續推進實施“防貧保”“脱貧小額信貸”等金融政策,推動農商行、富民村鎮銀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將服務重心下移,確保金融政策實施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四是深化金融支持鄉村產業發展體系。在十四五期間,構建以新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龍頭農業企業等為載體,產業發展為抓手的形勢任務下,探索建立金融支持農村產業發展新模式,繼續推動金融機構轉變發展方式、經營理念,將廣大農村地區作為突破口,為農業產業發展、涉農經濟組織量身打造專屬金融產品,進一步拓寬涉農產業的信貸獲得途徑。

五是深化創新農業保險風險保障體系。進一步提高農業保險的宣傳力度,深化農業保險“四雙模式”,提高種養殖户的參保積極性,通過加大對承保公司的考核力度,促使保險公司將農業保險知曉率、普及率再進行提升。在現有險種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農業保險的覆蓋面,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業保險政策,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具體實施細則,發揮“雙保險”有災保成本,無災保收益的作用。

六是深化銀擔合作構建體系。積極推動擔保和融資體系的構建,出台相關的政策和優惠條件,鼓勵和支持中小民營企業擔保機構的設立,充分發揮其作用,尋找合適的市場切入點,積極有效地開展業務,加快推動我市信貸擔保機制的構建和發展。積極發展以銀行為主體的,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為補充的多層次融資體系,擴寬企業融資渠道。對授信、貸款、貿易融資、票據承兑、貼現等融資業務實行“一站式”辦理,縮短受理時間。

關於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集錦 篇11

一、x年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抓緊推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加強組織領導,設立農村金融服務三年行動專項工作小組,局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召開銀行業支持鄉村振興計劃啟動會;局班子成員分別帶隊赴金融機構調研,督促指導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加大政策支持,我局印發《x市實施農村金融服務三年行動方案》,x銀監分局制定《x銀行業支持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方案》,涉農金融機構也出台相關的政策措施,形成了政策支持體系。實施項目運作,制定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重點項目xx個,涵蓋農村金融體系、金融產品、融資渠道、金融服務等方面,同時實施局領導掛鈎項目工作機制,促進項目落實到位。強化監管督促,銀監部門研究制定“x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評價體系”,單列“涉農貸款”考核指標;完善涉農貸款考核評價辦法,按月監測通報;向轄內銀行業機構發出份監管意見書,組織xx次監管約談,要求落實金融支持三農。深入宣傳發動,各縣(市、區)和在泉金融機構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x農行召開“鄉村振興戰略”金融產品推介會、永春縣實施“紅色金融”助推鄉村振興計劃等,形成合力共為的良好社會氛圍,取得較好的成效。

(一)涉農信貸投入結構優化。出台《信貸支持鄉村振興戰略指導性目標》,鼓勵銀行業機構進一步加大涉農信貸投放,截至目前,全市涉農信貸餘額.億元,佔各項貸款.%。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辦行”服務機制,發展“公司+農户”“合作社+農户”融資模式,截至目前,全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餘額.x億元,同比增長.%;發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x億元。推進扶貧小額擔保貸款服務,全市累計建立x户貧困人口的信用檔案,實現金融精準扶貧貸款餘額.億元。持續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信貸投放,支持農村基礎設施、鄉村旅遊產業鏈和生態環境建設,全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億元,比年初增加.億元。

(二)金融服務體系加快完善。推進專營服務機構建設,目前全市銀行機構成立普惠金融工作領導小組xx個、家機構設置普惠金融部門,設立小微、“三農”等特色支行、事業部xx個。進一步延伸三級服務網絡體系,實現金融服務空白行政村助農取款服務點全覆蓋,達到“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綜合金融服務不出鎮”目標。深化農村信用評定,新增信用鄉鎮x個、信用村xx個、信用户.萬户,分別達到xx個、x個、.萬户。深化農户建檔評級,截至目前,累計為x户新型農村經濟組織、.萬户農户建立信用檔案,為.萬户已建檔農户發放涉農貸款餘額.億元。

(三)金融產品服務持續創新。繼續深化“兩權”抵押貸款試點,xx月末晉江市、石獅市農民住房抵押貸款餘額同比分別增長.%、.%,規模居全國前列,永春縣農村土地經營權政府評估指導價經驗已複製推廣到漳浦、建甌、沙縣等試點縣(市)。創新“快農貸”“農e貸”等基於大數據的線上信用貸款模式,持續開展林權、漁船、漁業船網工具指標等抵質押的新型農村金融產品,創新與林權收儲機構合作的小額林權抵押貸款模式。發展整體(村)批量授信,晉江農商行在全省首創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質押,為x個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整體授信x億元。農村現代保險功能更加凸顯,創新農業保險方案設計,開辦蔬菜設施大棚風災指數保險和海產養殖指數保險,險資直投支農融資試點獲得億元預授信,為全市x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購買政府扶貧救助責任保險。

(四)三農融資渠道得到拓寬。積極引導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今年來,我市新增藍天農場食品、大象農業開發等家涉農上市後備企業,耀華園林、峯安皮業等x家公司在x證監局輔導備案。引導市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及子基金加大對涉農企業的投資力度,推動兼併重組基金投資我市一家農副食品加工企業x萬元。引導類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經濟,截至目前,我市家小貸公司累計發放涉農貸款筆,累計貸款金額.x億元。發揮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功能作用,加快推進農業性融資擔保機構運作,同時,積極推動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加強與省再擔保公司的業務對接合作,加強涉農增信服務水平,其中惠安農信聯與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創新推出“農擔寶”業務。

(五)金融服務質效明顯提升。加強政銀企合作,晉江農商銀行授信磁灶鎮商會億元專項鄉村振興信貸資金、授信億元設立“巧婦貸”專項信貸規模,惠安農信聯向惠安縣海洋與漁業產業授信億元,x農商銀行與晉江市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開展合作等,安溪農信社與xx個村簽訂結對共建協議。豐富農業貸款擔保增信平台,南安增信服務公司試點持續推進,安溪設立茶產業互惠擔保基金x萬元,永春設立花卉行業擔保基金x萬元,德化設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發展基金x萬元,為特色農業貸款提供增信服務。

二、x年工作思路

(一)加強督導,完善機制。進一步引導銀行業完善普惠金融管理架構和組織體系,深化農村普惠金融工作,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和便利性,推動轄區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繼續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辦行”服務機制,鼓勵創新大型農機具、農業生產設施抵押、林權抵押、供應鏈融資等金融產品,增加涉農信貸投放。加強監管約束,強化日常監測,與銀監部門配合,對普惠金融服務情況開展評估,對工作不力的機構,將通過約談主要負責人、下發監管意見書等方式開展督導,並將普惠金融服務、支持鄉村振興工作與市場準入、高管履職評價、監管評級等相掛鈎,強化正向激勵導向。

(二)夯實基礎,強化服務。延伸農村服務網點,支持大型銀行向鄉鎮延伸服務網點,鼓勵股份制銀行設立縣級分支機構,逐步規範升級助農取款服務點為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站(點),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強化信用建設,開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和評定工作,深入開展農户和新型農村經濟組織信用建檔工作,加強信用獎懲力度,在貸款額度、利率、期限、服務等方面給予區別對待,弘揚“守信獲益、失信受限”的誠信文化。大力發展電子化服務,在農村地區推廣適應當地特點的網上銀行、掌上銀行、電話銀行等產品,加大農村地區轉賬電話、POS、ATM等電子機具的投放力度,讓農民“人不出村”享受更好、更全面的金融服務。

(三)強化統籌,提升創新。立足支持農業發展,創新契合農產品全週期的信貸產品,推廣農業設施抵押貸款、大型農機設備貸款等產品,擴大“福林貸”“惠林卡”“福e貸”等金融產品應用,加大信貸支持生態農業發展。立足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xx年,開展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房屋產權、林權、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推廣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完善“兩權”抵押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擴大石獅、晉江、永春“兩權”抵押貸款試點銀行機構參與面。推廣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及相關收益權抵押貸款業務,推動以水利水電、供排水工程產權及相關收益權等作為還款來源和合法抵押擔保物。立足“一村一品”“一縣一業”模式,創新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加大對茶葉、水產、花卉苗木、林竹、水果、畜禽、蔬菜等農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四)拓展渠道,引入活水。大力發展農村直接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進行融資,支持收益較好、能夠市場化運作的農村基礎設施重點項目開展股權和債權融資,爭取在涉農企業發行企業債、公司債和中小企業私募債有所突破。利用現代金融市場,鼓勵符合條件的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開展套期保值業務規避風險,完善拓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台交易功能,依託海峽股權x交易中心,深入開展林權、海域使用權等涉農領域業務。加快發展農村保險,完善以保生產成本為主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開展以保價格、保產量為主的農產品收益保險試點,推進無抵押無擔保的保險支農融資試點,探索開展服務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土地流轉租金履約保證保險。

(五)精準對接,提高成效。加強精準投貸,督促銀行業尤其是涉農機構和地方法人機構進一步加大信貸資源傾斜力度,把普惠金融重點放在農村,聚焦農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返鄉創業農民工等重點服務對象,確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增速高於各項貸款增速。加強精準扶貧,提升小額信貸“x+N”、光伏扶貧貸款等金融精準扶貧模式,推動銀行業機構與貧困村簽訂結對共建協議、創建扶貧示範基地,持續推進政府扶貧救助責任保險,進一步提高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金融服務覆蓋面。加強精準減負,指導銀行業進一步完善利率管理政策,優化風險定價機制,合理控制小微、涉農貸款利率水平,落實服務鄉村振興的收費減免,鼓勵涉農金融機構免費提供部分代理業務,有效降低農村融資成本。

關於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集錦 篇12

根據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協年度重點協商計劃,4月至6月,市政協副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市委四屆五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統籌謀劃綜合改革,狠抓關鍵環節突破,突出重點任務落實,基本確立改革主體框架,創造了許多鮮活經驗。通過農村改革的實踐探索,壯大了集體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激活了發展動能,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問卷調查表明,80%以上受眾對我市實現鄉村振興有信心,對“三農”工作的綜合滿意率達70%以上。

一是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成效顯著。全市共完成承包地確權面積280萬畝,頒發證書55.7萬份。流轉土地總面積123.61萬畝,流轉率44.8%;

農村產權交易平台完成交易57宗1557萬元;

31個農民合作社開展土地股份試點,入股農户2724户、土地面積1.3萬畝。省級、市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分別達44家、252家,省級、市級示範家庭農場達140個、378個。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已達767個,託管服務總面積53.36萬畝,14.26萬户農户受益。

二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有力。堅持全面部署,整市推進。截至今年5月底,502個村完成改革,佔60%。量化經營性資產33.48億元,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128.93萬人,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502個。完成產權改革的集體經濟組織累計分紅386.7萬元,集體經濟“空殼村”消除,774個村經營收益超過5萬元。旌德縣被農業部和中農辦確定為全國100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之一,xx年共有65個村實現分紅206.66萬元。

三是農村“三變”改革試點穩步擴大。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開展“三變”改革村249個,實施產業項目362個,村集體投入資金1.36億元、土地山場等資源6895.3畝、房屋等經營性資產1.26萬平方米;

入股農户32221户,投入資金560萬元、土地12029.2畝;

財政資金及形成的經營性資產投入7229。2萬元;

村集體入股收益2948.06萬元,農户入股收益590.99萬元。湧現出宣州棋盤村、郎溪新和村、廣德焦村、寧國甲路村、涇縣九峯村、績溪梧川村、旌德路西村等改革典型。

四是集體林地和宅基地“三權分置”積極探索。緊緊抓住國家集體林地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的契機,開展林地經營權流轉證試點。截至xx年底,全市確權發證面積970.6萬畝,發證率98.6%;

林權流轉面積132.9萬畝、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經營面積237.9萬畝、林權抵押貸款總額38.3億元,榮獲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進集體。宣州區已完成農村不動產(房地一體)確權登記發證,累計發放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8949萬元;

寧國市率先實施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

旌德縣已頒發四例12本“三權分置”不動產權證書,其中1本不動產權證成功貸款10萬元。

二、當前農村改革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三農”工作點多面廣,農村改革錯綜複雜。從調研情況看,推進農村改革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需要引起足夠重視,深入剖解難題,認真研究解決。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深化農村改革的思想認識不夠到位,推進不夠有力。農村改革是複雜的系統性工程,難度大、要求高、任務重,一些地方和部門、基層幹部對農村改革的長期性、艱鉅性、複雜性認識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怕難、怕煩、怕亂的思想顧慮,攻堅克難的勇氣和決心有待進一步增強。目前農村人口結構對深化改革帶來諸多不利因素,相當一部分村集體資產少,加上宣傳發動不夠充分,收益分配的期望值高和實際“分紅”少、預期時間長的落差,導致農民參與改革動力不足、熱情不高。各縣市區工作進展不平衡,少數地方仍在小範圍內試點,沒有整體推進;

部分縣級實施責任和鄉鎮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改革路徑不夠明晰,統籌推進不夠有力,產權制度改革、“三變”改革進展較慢。

(二)從事“三農”工作的能力素質難以適應改革要求。從實施主體來看,“三農”隊伍不適應工作需要。村幹部整體文化素質不高,年齡偏大,老經驗用不上,新知識學不會,又缺乏相應的考核激勵機制,改革的闖勁和能力普遍不足。農村實用人才緊缺,從事種植養殖業的人才相對多,開拓型的管理運營人才相對少。農技農經隊伍力量薄弱,工作經費和項目資金落實不到位,基層農經體系亟待健全。從運營管理來看,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後,尚未對運行經費保障、集體資產監管及集體經濟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進行明確和細化,集體經濟發展普遍存在缺乏空間、後勁不足等問題。有的村將集體資產簡單處理,一次性收取承包費或出讓費;

有的村缺乏有實力的新型經營主體帶動,集體資產資源運營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推進農村改革仍面臨諸多瓶頸。從法律層面來看,根據現行法律法規,改革後的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尚不具備獨立的法人地位。《物權法》和《擔保法》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不得用於抵押,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也不能用於抵押,房地一體流轉缺乏相應的法律保障。從政策保障來看,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制改革後的“三會”(股東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制度不健全,股權“退出、轉讓、繼承”問題複雜,税費徵收尚無優惠政策,管理運營面臨諸多風險。鄉村規劃缺乏整體性,如旌德縣路西村空中茶園項目,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集鎮規劃沒有很好地銜接,無法建造附屬物。從發展基礎來看,全市各地村情千差萬別,很難套用一個標準、一個模式來解決。多數村以土地等資源性資產為主,集體經濟薄弱,有的是負資產,不具備股權分紅的條件;

經營性資產總量較大的城中村、城郊村及經濟發達村矛盾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任務艱鉅。

(四)深化農村改革的保障機制尚不健全。財政“三農”供給相對不足。涉農項目資金有限,在實際操作中資金整合也缺乏制度支撐,資金使用效益不高。xx年全市農林水事務支出23.3億元,與滁州市53億元的支出差距很大。金融保險服務比較滯後。農村金融體系不健全與農村金融服務功能弱化並存,“三變”改革中股權估值與抵押率設定難、信貸抵押資產處置難,支持“三變”改革信貸產品少,需求滿足率低。農業保險品種單一、覆蓋面窄、賠付標準低的問題仍沒有很好解決。農業科技支撐較為薄弱。我市現有的農業科技園區、現代農業示範區科技創新體系、示範推廣體系和產業開發體系還不健全,示範帶動作用還不突出。超過60%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對農業科技重要性認識不足,制約了現代農業發展。改革容錯機制尚未建立。作為農村改革的具體操作者、探索者承擔着各種壓力,特別是在當前各種巡視、審計等問題導向背景下,擔心顧慮多。如在探索“村集體+社會資本+村民”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如果市場運營出現虧損,是否會追責。

三、深化農村改革的意見建議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着眼黨和國家全局,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係變化特徵,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農村改革作為鄉村振興的“主引擎”,是一項宏大而系統的工程。當前我市農村改革已經進入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需要進一步廣泛動員、形成共識,突出重點、強力推進,更加註重系統性、協同性和創新性,有效釋放改革紅利,破解發展難題,打造農村改革的“宣城樣板”,激活鄉村振興的發展動能。

(一)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強力推進農村改革

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落到實處,把宏偉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關鍵在於改革創新、紮實苦幹。全市上下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認清深化農村改革的重大意義,搶抓宣城作為農業農村部確定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市的重大機遇,準確領會和把握中央和省市委關於深化農村改革的部署要求,做到認識統一、步調一致。各地要組建工作隊開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政策巡迴宣講;

要在市、縣兩級黨校舉辦專題培訓班,開展異地觀摩學習,加強對涉農部門幹部和鄉鎮村幹部的精準培訓;

既要邀請專家學者作專題講座,也要把改革先鋒請上講台現身説法,進一步激發農村改革的內生動力,匯聚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

進一步健全領導體制,壓實工作責任。要層層明晰職責,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指揮有力、配合有效、運轉有序的責任體系,堅持“三個區分開來”做好容錯糾錯,激勵各級幹部擔當作為;

要層層嚴格考核,將推進農村改革情況納入市對縣、縣對鄉、鄉對村綜合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嚴明獎懲,促進改革任務落到實處;

要層層檢查驗收,通過分組檢查、隨機抽查、座談走訪、測評評議等方式,對農村改革工作進行督導規範,確保改革經得起歷史和羣眾檢驗,推動改革工作抓實見效。

(二)把握實質、明確重點,聚焦農村改革的關鍵領域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一項管長遠、管根本、管全局的重大改革,要充分保障村民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積極探索集體資產運營機制。對於集體經營性資產少的村,重點是摸清家底、界定成員,規範村集體的財務管理,建立起產權明晰的集體產權制度,為後續改革奠定紮實基礎。對於經營性資產大的村,尤其是城中村、城郊村和經濟發達村,要有序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開展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收益、分配、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試點,保障農民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

農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權分置”改革關鍵在於放活經營權。學  農村“三變”改革關鍵在於促進“三變”經營主體做大做強。貫徹落實《安徽省財政支農資金變股金實施辦法》,支持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用活財政支農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切實增加村集體特別是農民收入。引導現有的農業合作組織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品牌嫁接、資本運作、產業延伸等方式,組建產業聯合體,促進規模經營。積極支持村級組織和外出務工人員、產業帶頭人、致富能人大户、返鄉創業大學生等領辦創辦生產型、加工型、商貿型、物流型、鄉村旅遊型等經營主體,帶動廣大農民參與“三變”。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自身資源稟賦,包裝一批“三變”發展項目,通過精準招商,引進一批規模大、實力強、市場競爭優勢明顯的農業龍頭企業參與“三變”改革。

(三)統籌指導、精準推進,切實保障集體和農民權益

積極探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模式。加強對新組建的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指導和跟蹤督查,推行企業化治理,進一步健全股東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決策運營機構,逐步完善監督制約機制,不斷提高組織規範化水平。通過“公司+村集體+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組織模式,讓各類經營主體分工協作、優勢互補,促進家庭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協同發展。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回購、返租、入股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盤活利用空閒農房及宅基地。構建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成為集體經濟的投資主體,鼓勵以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等使用權、經營權入股。要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防止集體經濟被侵佔支配,防止被外部資本吞併控制。

創新促進集體經濟多元發展路徑。問卷調查顯示,認為村集體經濟沒有合適的發展項目佔71%,實質是有資源條件不會用,有集體經濟不會管。要堅持典型引路、示範帶動,按照“因村制宜,一村一策”要求,與特色產業發展、特色小鎮培育、鄉村旅遊發展、產業扶貧開發等緊密結合起來,實現集體穩定盈利、農民持續增收。要積極踐行“兩山”理論,根據“宜農則農、宜遊則遊”原則,加快土地、林地、宅基地和水面流轉,積極發展特色種養殖、特色水產、林下經濟、休閒旅遊、民宿經濟等產業。臨近城鎮或工業園區的村可利用閒置農房和集體建設用地興辦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冷鏈、物流倉儲、產地批發市場等項目建設或用於小微創業園、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農村二三產業;

由合作社出面對接項目單位,承攬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有償服務等勞務項目;

將股份經濟合作社資產資源量化折股,參股經營穩健的工商資本或龍頭企業,定期按股分紅。

(四)創新機制、強化保障,實施更為精準的扶持政策

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貫徹省政府《關於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的實施意見》,公共財政要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持續加大投入,優化結構,統籌整合,盤活存量,確保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通過“資金改基金、撥款改股權、無償改有償”等方式,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振興。學習四川省井研縣試點經驗,組建土地經營權價值評估專家庫,設立抵押貸款風險補償專項基金,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收益保證貸款和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有效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每年20__萬專項資金的基礎上,市本級要擴大專項資金規模,發揮好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

強化農村改革人才保障。打破年齡、身份、地域等限制,廣納賢才,真正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選進村(社區)“兩委”班子,成為改革的明白人、領頭羊;

注重發揮老村幹積極作用。加強合作社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土地流轉糾紛仲裁員的培訓,引進職業經理人和相關專業人才,加快培養農村產權經紀人隊伍,提升集體經濟管理運營水平。大力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職業農民,重點項目向龍頭企業“甲級隊”傾斜,抓好省級、市級示範家庭農場、示範合作社、示範產業聯合體創建。研究出台新時期加強基層農經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理順機構,明確職責,充實力量,加強保障,充分發揮農經人員政策宣傳員、信息發佈員、技術推廣員、糾紛調解員、新型經營主體輔導員和農村改革指導員作用。

突出農業科技支撐引領。完善政府對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的支持機制,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加快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對列入省級農業科技創新平台、市級農業農村科技創新項目等給予資金扶持。理順農業科技服務管理體制,充分發揮農業行業協會、技術協會作用。探索公益性和經營性農技推廣融合發展機制,制定政策允許農技人員通過提供增值服務合理取酬。堅持和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培育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促進農户節本增效。

關於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集錦 篇13

20__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半年以來,鄉村振興工作站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縣鄉村振興局的指導幫助下、各部門共同協作,密切配合,把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來抓,堅決守住脱貧攻堅勝利果實。推動脱貧攻堅政策舉措和工作體系逐步向鄉村振興平穩過渡,確保實現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現結合上半年工作述職如下:

一、注重學習,不斷加強辦公室業務建設

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認真學習業務知識,努力提升業務水平。結合“黨史教育”主題教育活動,紮實開展教育,組織辦公室人員集中學習《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簡史》及典型案例學習,以此進一步提高我站的黨史能力,形成濃厚氛圍。

二、及時開展落實20__年脱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工作,緊盯時間節點,切實整改到位、倒排脱貧攻堅整改工作時間表

制定了雞冠山鄉《20__年脱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問題清單》,明確了每項工作任務的完成事件節點。全鄉共認領工作落實,政策落實,脱貧成效,項目資金4個方面5個問題,對各村各部門反饋的信息及時梳理並已整改到位。

三、做好了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及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工作

定期組織鄉村振興工作站幹部、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成員定期召開了工作推進會,對防止返貧致貧動態與農村低收入人口兩項動態監測工作進行了部署調度,對脱貧不穩定户、邊緣易致貧户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户等對象的收入支出、“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等重點方面進行了監測,加強了部門協作,對農村低收入人口的動態監測,與鄉民政、教育等部門進行了信息共享,實現了動態管理全覆蓋。經過各村對全鄉220户已脱貧户、17户邊緣易致貧户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農户的排查,目前全鄉未發生新增易返貧户與易致貧户,未發現“兩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飲水問題。現有的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和幫扶力量總體穩定,保持良好,“兩不愁三保障”成果進一步鞏固。

四、做好了脱貧勞動力穩崗就業工作

切實發揮了公益性崗位就業兜底保障作用,今年以來,我鄉新增脱貧户公益性崗位13名;組織人員參加創業技能培訓30餘人,舉辦5次招聘會,鼓勵並推薦脱貧勞動力到縣金山工業園伍子醉、盛豐玩具廠、佳禾電子等企業轉移就業,預計每人每月工資可達3000-4000元左右。

五、進一步推動了我鄉特色產業發展

申報了20__年扶貧產業項目共計34項,涉及特色產業扶持項目14個。引導了各村逐步制定好20__年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計劃13項。圍繞我鄉肉兔、桑蠶等特色產業,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蠶絲寶、鴣兔養殖等產業基地建設。產業帶動增收效果明顯,目前基地已帶動53户53人次參與。同時,雞冠山鄉上半年申報成為省科技特派團對接服務單位,擬重點在桑蠶產業養殖技術、產品深加工等方面與省桑蠶研究所開展技術合作。以“合作社+研學基地+桑葚採摘”為模式,打造特色桑蠶養殖產業。在技術、資金方面雙管齊下,推動我鄉特色產業進一步壯大。

六、加強了扶貧項目資產管理

目前我鄉項目資金合計88.26萬元(扶貧產業項目70萬元、基礎設施項目14萬元、雨露計劃資金4.2萬元、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資金600元,脱貧户產業獎補項目129户,25.9614萬元),對以上項目資金明確了管理範圍和職責。全鄉共有2個光伏扶貧電站項目,目前運營維護良好,收益由鄉上指導村級進行了規範分配。同時,根據縣財政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4jvlz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