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射陽湖鎮中國小困境兒童調查報告

射陽湖鎮中國小困境兒童調查報告

射陽湖鎮中國小困境兒童調查報告,困境兒童問題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社會問題,它嚴重製約了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的協調發展。為全面瞭解困境兒童的生存、發展現狀,積極探索困境兒童幫扶的有效途徑,切實保障兒童生命健康權,寶應縣射陽湖鎮婦聯通過開展抽樣調查走訪、一對一面談等方式對全鎮15名困境兒童進行了調查摸底,對全鎮困境兒童的生存狀況有了初步瞭解。

射陽湖鎮中國小困境兒童調查報告

一、實際情況分析

這些孩子由於父母長年在外務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戚朋友作為臨時監護人,由他們照管孩子的一切,當然其中還存在家中無人看管的現象。通過調查發現,我們發現困境學生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家庭原因

1、無能為力,只管吃住。這部分兒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條件差、監護人監護能力低的家庭。這些人羣年老、體弱、文化低、見識少、負擔重。他們由於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種一大家人的田地、餵養豬牛等,他們天天忙於農活,根本就無暇顧及孩子了。他們僅僅對孩子煮煮飯、洗洗衣而已,特別到了農忙季節,連吃飯都顧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飯或捱餓。至於如何教育孩子,對於“聽話”的孩子很滿意,不聽話的孩子只是説説而已。關心學習更無從談起。對於孩子心裏想的什麼?需要什麼?有什麼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沒想到要關心。這些孩子的父母忙於掙錢,自己和祖父母忙於農活、家務,對自己的教育、成長都無人關心,使自己本應得到温暖、關愛的童年變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過於溺愛。很多兒童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於代溝所致,爺爺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裏各方面都給予“關愛”,常常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寧願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讓孩子玩好、吃好,對於生活細節不予指導或誤導。出現了問題往往是包庇、慫恿,嚴重的説説而已。這樣,孩子養成了嬌氣、任性,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互助互愛體驗,怕困難、怕挫折。於是孩子受家裏人的寵愛,家庭教育的艱鉅性由此加大。寵壞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經常對人無禮貌,喜歡惹是生非,學習懶散……。

(二)心理原因

這些困境學生普遍存在厭學、焦慮、自卑甚至敵對的不良情緒厭學,對學習缺乏熱情,具體體現在學習“不主動”或“有時主動”。

焦慮。學生的心理焦慮主要表現在考試上。面對考試,20%的學生情緒緊張,高年級學生面臨的壓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動機,已能體驗或預計到考試結果對自身潛在威脅,因此擔憂更加明顯。學生面對不同的外界因素,焦慮的程度有顯著差異。

自卑。由於教育問題的累積、學生家庭及自身條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學生,始終認為自己“不優秀”、“不如人”,自卑感特別重。他們把失敗歸因於“自己笨”或“題目難”,學習上的自卑,衍生了他們羞怯、膽怯等不良傾向,家中來了客人,怕談及學業情況不好意思而故意避開,見了長輩不好意思。

敵對。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確對待批評、委屈、挫折,常表現出“逆反”、“小氣”等心理,或出現與教師、家長、同學相對立的現象,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

(三)教育原因

近年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制約和影響,中國小生學習的知識難度逐漸加深,越來越多的兒童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學校、家庭、社會給學生施加了許多壓力,造成學生產生厭學、焦慮、自卑等心理問題,久而久之會形成學業不良。

困境學生自身特點分析不可否認,人的智力在客觀上是存在差異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對同樣的學習內容的接受效果是存在差異的困境學生在同樣學內容的接受和鞏固方面存在差異。由於這種差異導致了學生的自信心嚴重喪失,自卑感重,對周圍事物過分敏感,煩躁不安,經‘常陷入高度的焦慮狀態中。由於困境學生的自信心不足,部分學生甘居下游,得過且過,產生厭學情緒,上課如坐鍼氈,注意力渙散,容易分心,做事缺乏責任心、上進心,無法按時完成作業。他們的學習興趣淡漠,缺乏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意志力薄弱,並且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行為障礙。由於他們存在如此嚴重的心理和行為障礙,在學校和家庭生活中他們對來自各個方面的積極反饋比較麻木,習慣了父母和教師的消極評價,很少有成功和快樂的體驗。

二、教育策略

1、關注困境學生的內心世界。困境學生由於長期受到家長、教師的冷落與消極評價,他們的內心世界充滿了極度的焦慮、不安與無助。困境學生通過與家長和老師對抗的方式來表現對他們的不滿,以此來吸引別人的關注。其實在他們的內心世界裏是充滿矛盾與掙扎的。因此身為教師和家長應該透過學生的不良表現看到他們存在問題的實質。家長和教師應經常自問是否走進了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否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是否體會到他們的失望與無助。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家長和教師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放棄舊有的、先入為主的思想,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適時鼓勵,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對困境學生的期望值可以促進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從而又進一步鞏固教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2、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學生生活與學習的主要場所是家庭和學校。良好的家庭和學校環境有利於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和開朗的性格。家庭是學生社會化活動的基地,良好的家庭環境不但給孩子提供了心理支持,而且也給孩子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物質環境,這就給學生在學業上的成功創造了必要條件。父母正確的教養方式有利於塑造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兒童的認知能力和個性得到正常發展。學校中的師生關係、同伴關係是影響困境學生學習活動和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不應僅以學業表現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而應該以積極客觀的態度對待困境學生,爭取和困境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關係。春風化雨,以情感人,以愛動人,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和諧穩定的師生關係,創設有利於困境學生進步的心理情境。

3、增強困境學生心理素質的鍛鍊。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個人成功的重要基石。針對困境學生責任心差、意志力薄弱、耐挫能力差以及自卑感嚴重的特點,教育者應該從多方面塑造困境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一是從具體的教育事件中培養困境學生的責任心,讓學生學會自理自立,給他們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懂得學習也是自己的事.其他人無法替代,讓他們擁有責任意識,能夠對自己負責。二是通過教學活動增強困境學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創造一些讓困境學生參與的學習活動和機會,以滿足他們的自尊心和被人接納、關注的心理需求。利用課餘時間開展多種活動來磨練困境學生的意志力,以增強他們戰勝困難、挑戰自我的信心。三是從個人經歷出發教會學生面對挫折。學生遇到的挫折是來自於多方面的,包括學習、人際關係、興趣願望等面對挫折每個人的反應方式是不同的,通過對挫折進行心理疏導來教會他們擁有客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挫折,尋求適當的方法進行自我調適,緩解內心的焦慮與不安。在挫折中成長,迎接時代的挑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reyro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