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食品調查報告範文4篇

食品調查報告範文4篇

本文目錄食品調查報告範文最新校園食品安全調查報告關於我市食品工業情況的調查報告關注食品安全 農村食品安全調查報告

校園食品安全社會調查報告範文_【1】

食品調查報告範文4篇

一、 前言

當前,國內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使得“食品安全”已成為了一個社會熱點詞彙,是人們談論的重點話題。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學校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它不僅直接關係到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關係到學校的工作、學習、生活秩序,也直接關係到學校和社會的穩定。因此,我們展開了這一次關於校園食品安全的調查。希望通過這次調查,可以讓一些潛在的校園食品安全隱患暴露出來,也藉此提高同學們的食品安全意識。

二、 課題的展開

本次調查以問卷法為主,實地考察、訪談法為輔。我們對學校的一些飲食場所進行了實地考察,來了解那些廣大師生常去的主要餐飲場所在確保食品質量安全的方面所做的具體措施以及他們對食品安全相關知識的瞭解和態度,並希望藉助我們的問卷調查反饋結果,使他們瞭解到目前師生們對他們的舉措提出的建議和看法,並且在未來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此外,我們還通過問卷調查方式,瞭解同學們對我校食品安全現狀的認識和評價。另外為了保證結果的客觀性與準確性,我們還採用了觀察法與文獻法。觀察法主要是我們結合身邊的實際情況,以及自己的所見所聞,來進行一個情況研究。除此之外,我們還用到文獻法,在瀏覽一些資料,文獻,尤其是網絡資源、報刊等二手資料,甚至直接查找了一些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話題調查活動及論文作為參考。

三、 調查的結果及分析

調查問卷總結: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強化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健全校園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推進校園食品安全文化建設,建設和諧校園。針對目前校園食品安全現狀及學生的消費特點,製作了關於校園食品安全問題調查表,於2月底3月初在全校範圍內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84份,收回84份,有效問卷84份。

根據問卷表所反映的內容,有以下一些情況:

一、有74.6%的學生一般選擇在食堂就餐,22%的學生在學校周邊的小攤點或小餐館就餐。對學校食堂的的食品安全的總體評價滿意的學生佔53.2%,不滿意的佔30.7%。覺得食堂提供的餐具安全性一般的佔80%,不安全的佔10.2%;覺得食堂的就餐環境、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滿意的佔72.9%,不滿意的佔10.3%;覺得食堂的食材一般新鮮的佔65.5%, 不新鮮的佔30.2%。

二、認為學校周邊的小攤點或小餐館衞生狀況一般的學生佔58.7%,認為較差佔27.2%。認為學校周邊有存在不衞生的餐飲攤點的學生佔89.8%。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學生未關注小攤點是否有衞生許可證,看到哪兒有好吃的就坐下吃。許 多學生同時還反映學校周邊攤點存在碗筷較油膩、不衞生、好像沒有消毒等現象;蔬菜沒洗乾淨、有黃葉;工作人員未穿工作服帽、指甲未剪、戴手飾等情況也比較多;基本衞生設施不夠完善、操作不規範、管理不到位、飯菜質量不高。

三、對於購買可存放的食品大多數同學會到比較正規的商店購買,並注意商品的價格、生產日期、廠名、保質期等事項。也有少數學生並不重視商品質量,走到哪裏買到哪裏圖個方便。由於大型超市有着相對比較嚴格的食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所銷售的食品在安全方面有比較好的保障,成為消費者購買食品的首選場所。所以在大超市購物相對比較放心,大部分學生會注意保質期和不去購買“三無”食品,但有部分學生人不知道“三無”是哪三無;對散裝食品的質量問題還是比較疏忽,大多數學生不會注意,説明學生對散裝或裸裝食品仍然缺乏足夠的辨識能力,好在國家已經對散裝或裸裝食品採取措施(國家質監總局、衞生部等部門規定,散裝速凍食品等十類食品必須加貼“質量安全(英文簡稱qs)”標誌才能上市銷售。)。這樣更能保障食品安全。

四、大多數學生認為目前應該採取輿論監督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大多數學生很少關注到食品衞生方面的新聞報道,説明輿論的宣傳力度不夠。畢竟廣播電視和家長對學生的宣傳教育還是主要手段,通過這些媒介雖然對學生的食品安全知識和維權意識有提高,但是仍然比較薄弱,畢竟這些知識的來源有限。足以説明有關部門對於食品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不大,消費維權觀念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調查反映的校園食品安全隱患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學校周邊小飯店、商店和小雜貨攤點屢禁不絕

部分中國小校的管理不嚴格,有些學校食堂供應能力不足,默許就餐的學生到學校周邊的小吃店就餐,這些地方的食品質量參差不齊,有些根本不具備經營加工食品的資質,食品衞生情況不能令人滿意,增加了學生羣體食物中毒的隱患。還有些學生課間到校外的雜貨攤點購買一些三無食品,這些攤點的食品衞生情形極差,食品安全根本得不到保證。

2、進貨渠道混亂,食品質量得不到保證

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進貨渠道主要有自購和配送兩種形式。從食品來源看,有的是從小食品市場批發的,甚至還有個別經營者直接從小作坊或者小加工廠購進“三無”產品、過期食品和假冒偽劣食品。經營者在進貨過程中只考慮價格因素,不注重對食品質量和生產者資質條件的審查,只要便宜就收,有利就賣,食品質量難保證。

3、部分學校食堂承包後管理不善

目前,我市學校食堂均為市場運作,承包給個人經營。個別承包人受利益驅動,在採購食品原輔料時追求最低價格,忽視食品衞生問題,特別是在購買食用油、調味品時多為無商標散裝的不合格產品;採購索證意識不強,大部分學校食品採購三證不全,即:食品生產許可證、衞生許可證、出廠合格檢驗報告不齊全,個別採購人員對食品索證有關規定甚至一無所知,導致不合格食品流入學校食堂。有些學校食堂操作設施陳舊,餐具配備落後,加工過程中生熟用具、容器混用現象時有發生,不規範使用甚至不使用消毒設施和消毒藥品,食品加工過程中存在交叉污染。還存在原料隨意堆放,防蠅防鼠防塵設施不能正常使用或有損壞,操作人員衞生意識不足等多種問題。

五、校園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的原因分析

1、學校周邊經營户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不高。不少經營户為了獲取盈利,購進一些三無產品,以鮮豔的外包裝或附帶小卡片、小玩具吸引學生購買,嚴重影響學生身體健康,成為校園食品安全的隱患。

最新校園食品安全調查報告食品調查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是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的重點,也是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關鍵,具有就餐羣體穩定、人員特殊、覆蓋面廣涉及社會各階層等特點。隨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以來,就餐人數劇增,學校食堂安全設備設施條件差、跟不上需求,導致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隱患尤為突出。近年來,雖然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國家增加教育投入,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強力監管食品餐飲安全,全縣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總體趨逐漸轉好,但由於學校食堂的硬件投入不足、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淡薄、執行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學校管理等多方面還存在共性與個性問題,抓好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仍任重道遠。

一、全縣學校食堂分佈情況

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食堂78家,其中,中國小食堂70家,幼兒園食堂6家,職業技術學校食堂、特殊教育學校食堂各1家,共計就餐人數達10400人。自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以來,全縣符合試點範圍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共68所。

二、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與成效

(一)領導重視,健全監管體制。蓬溪縣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鄉鎮成立食品藥品協管站,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的相關制度,明確了各職能部門工作職責,組織制訂了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相關實施方案。各相關部門相繼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層層簽定食品安全責任書,經營者簽定食品安全承諾書,實施責任事故追究制,使全縣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科學化的軌道。

(二)廣泛宣傳,提高食品安全意識。為了增強師生的食品安全意識,縣食品藥監局採取拉橫幅、貼標語、辦宣傳欄、印發手冊、電視網絡、法制進校園等形式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既培訓食品安全從業人員和管理者,也培訓學校分管安全的領導,提高了培訓深度和廣度。

(三)依法監管,提升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為了加強對學校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縣食品藥監局等部門堅持以日常監管為主,專項整治為輔,嚴格學校食堂執法檢查。僅XX年,縣食品藥品監管局共出動執法人員165人次,執法車輛55台次,分別對31個鄉鎮78所學校78個食堂進行了全面的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共發出《監督意見書》216份,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結合工作實際,要求學校食堂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採購制度、購物登記台帳制度、食品安全監督信息公示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加大了對傳染病高發期,特別是“兩考”期間重點時段的食品、原料購進台帳、食品留樣等重點工作監管督促力度,提升了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當前全縣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縣政府與有關職能部門在加強全縣學校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食堂基礎設備設施條件差。當前,投入不足難以適應學校建設需要,全縣90%的學校食堂基礎設備設施條件較差,設備十分落後陳舊,沒有按照食堂標準化設計,佈局設置未經相關職能部門審查,造成食堂布局不合理,功能配套不完善。

(二)學校管理機制不健全。部分學校沒有食品安全管理機構,沒有配備專門的安全管理人員,沒有制定食品安全工作制度或者落實不到位,安全隱患增大。

(三)學校食堂管理工作不到位。部分農村中國小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低。採購食品及原料把關不嚴,沒有嚴格執行食品採購索證索票和查驗等管理制度,購銷台賬不完善;食堂生熟容器及用具無明顯標誌,不能做到分類存放;從業人員管理不到位,部分人員崗前未進行健康體檢;食品留樣不規範,個別學校未落實留樣工作制度,要麼份量不足,要麼時間不夠,或者沒有做到密閉專櫃存入和專人管理,制度流於形式。

(四)食堂從業人員素質差。一是人員專業性偏弱,整體素質不強。二是管理水平低。對餐飲服務從業人員要求不嚴格,從業人員操作隨意,安全操作意識差,責任心不強;三是從業人員衞生意識淡薄。幾乎所有餐飲從業人員沒有嚴格執行“帽、罩、服裝、手套”管理要求,操作時穿着隨意、個人衞生管理較差。

(五)監管部門能力受到各種因素限制。由於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較多,層級相對複雜,而人員、經費、設備不足,以及鄉鎮監管機構的缺失,都極大的制約了監管作用的發揮。一是食品藥品監管執法人員嚴重缺少。雖然機改職能劃轉時從衞生部門劃轉人員6名編制,但目前稽查隊僅有3人,監管人員仍嚴重不足。二是經費投入不足,各方面基礎條件差。專項執法經費、檢測經費沒有納入預算,尤其是抽樣檢測費用嚴重不足,難以適應當前食品安全工作實際需要。三是裝備不足影響工作開展。全局僅無攝像機,其他如快檢設備、照相機、攝像機、錄音筆、打印機等執法裝備陳舊、數量不足。

四、措施和建議

(一)突出領導重視是前提。領導重視可以實現經費、設備的保障,機構的組建、責任的落實,並通過協調與組織解決全局性問題。為此,縣級和鄉鎮要建立健全機構,明確食安辦、教育、食品藥品監管等職能部門、鄉鎮和學校的職責,層層簽訂責任書,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局面。

(二)夯實經費保障是基礎。在執法監管方面,應當從政策層面保障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必要的經費、設備,使之能夠滿足基本的工作需要。應當從政策層面,對相關部門的工作、執法和檢測檢驗經費給予規定,明確相應的遞增機制,提供經費保障。在學校軟硬件改造和升級方面,如學校食堂的改造和建設,配套設施的購置,編制的保障和人員素質的提升等,都需要足額經費的保障。安排和落實學校後勤編制,組建和完善膳食服務中心,都要求上級財政和地方政府必須加大投入、足額保障。

(三)落實工作責任是關鍵。在地方政府負總責這一原則下,教育部門要高度重視和全面負責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明確學校法人是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加大對學校食堂硬件設施設備建設的投入,建立完善、科學的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項考核、獎懲辦法,強化學校食堂管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強對學校食堂的日常監管,強化對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分級管理,確保廣大師生的飲食安全。政府要充發揮抓手作用,充分發揮目標考核、責任追究等制度的促進作用,及早將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納入職能部門和有關鄉鎮的目標考核體系中,實行“一票否決”,從而確保工作責任的落實到位。

(四)強化理順體制是重點。一是要徹底改變現有學校食堂的運作模式。考慮取消部分學校對外承包的操作模式,將學校食堂納入學校後勤中心,由學校直接管理,具體運作,其工作人員在後勤編制中重新調配,經費由財政統一解決。二是要着力解決鄉鎮以下無監管體制問題。除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切實納入幹部目標責任制考評內容外,應在鄉鎮成立食品安全監管站(所)等機構。同時建議在縣、鄉(鎮)設立專職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員,納入人事、財政管理;在此基礎上完善專職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實行一網多用,明確職責、權利、義務,主要保證信息暢通。三是在縣級重新設置專門的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機構,或者整合既有的檢驗檢測機構,為行政監督提供技術支撐,提升監管效率。四是要切實增強監管部門監管力量。應儘快補充食品藥品監管局等部門的空缺編制,還應根據工作需要,以及工作任務的增長,給予一定的編制傾斜,充實監管力量強化管理能力。

(五)抓好部門聯動是保障。要做好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僅靠一個部門單兵突進無以為繼,必須藉助各方力量整體聯動形成合力,聯合開展執法檢查,將專項檢查和日常監管結合起來,實現部門監督、目標評審、監察問責、行政執法和業務指導的全方位結合,使各項整改措施做實做透,各種預期目標做好做細,以此促進學校食堂軟硬件條件上檔升級。

(六)完善長效機制是根本。一要建立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校長負責制。通過教育主管部門的監督考核,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學校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實行嚴格的食品安全一票否決制。二要建立健全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崗位責任制與衞生管理制度。學校分管領導、食堂負責人、採購員、驗收員以及廚師均要有明細的崗位工作職責與操作規程。三要全面推行學校食堂安全量化分級管理制度。按照量化評分結果實行分級管理,在抓好分級管理的基礎上,培育“誠信食堂”和“安全學校”。四要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制度。學校要與學校食品從業人員簽訂《食品安全工作管理目標責任書》,制訂相應的考核要求與獎懲辦法。五要加強宣傳培訓,提高整體素質。充分利用報刊、電視、廣播、網站等媒體,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師生食品安全自我保護能力;適時組織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員、食堂承包人、食堂從業人員開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食品安全、食物中毒處理知識培訓,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

關於我市食品工業情況的調查報告食品調查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關於我市食品工業情況的調查報告

李東風

食品工業是人類的生命工業,也是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長青產業。食品工業現代化和飲食水平是反映人民生活質量高低及一個國家和地區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食品工業是我市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關聯農業、工業、流通等領域的大產業。食品工業作為農產品面向市場的主要後續加工產業,在農產品加工中佔最大比重,因而對推動農業產業化作用巨大。我市作為農業大市,加快食品工業發展,對實現強市富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意義重大。今年初,我們根據市委、市政府着力建設"兩大基地"、重點培育"五大主導產業"的戰略部署,在經委的安排下,對全市食品行業的發展情況進行調查。情況分析如下,僅供參考。

一、食品工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我市食品工業是改革開放以後發展壯大起來的,起步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經過"七五"、"八五"時期有了長足發展。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後期,依靠開展全民招商引資的牽動,伴隨農業產業化的加快推進,充分發揮我市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食品工業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九五"以來,我市食品工業產值以年均遞增20%以上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目前已發展成為門類較多,既能適應國內市場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能力的產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食品工業企業數量眾多,佔全市工業經濟總量份額較大。全市食品加工企業及個體加工廠點發展到1353家,實現產值60億元,農產品綜合加工能力達185萬噸。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發展到66家,擁有資產36.4億元,實現工業產值33.8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的20.4%,佔規模以上地方工業企業產值的35.8%,是我市地方工業的第一大產業。全市有30家食品工業企業年銷售收入超千萬元,其中有11家超億元,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5家。食品工業實現出口交貨值2.14億元,佔全市出口交貨值的31%,列全市九個出口行業首位;在出口交貨值500萬元以上的21家企業中,食品工業企業有11家,成為我市出口創匯的骨幹力量。

食品工業涉及行業面廣,支柱產業初步形成。目前我市食品工業已擁有糧油加工、屠宰及肉類加工、蔬菜水果加工、乳製品、調味品、方便食品、速凍食品、啤酒、白酒、葡萄酒、飲料製造等20多個行業,生產加工企業除主要分佈在鄉鎮以外,在商業、糧食、農業等系統中也有一些食品工業企業。從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的結構看,主要分佈在肉禽加工、生豬加工、肉牛加工、乳製品加工、糧油加工、冷飲製品、調味品七個行業。畜牧產品加工業已經成為我市食品工業的支柱產業,實現產值25億元,佔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產值的74%,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的15.07%。其中,肉雞、肉鴨、肉鵝加工企業15家,加工能力16萬噸,實現產值19.6億元,佔規模以上食品工業產值的57.9%。規模最大的大成牧業年加工能力3.4萬噸,實現產值5億元,出口創匯4000萬元。肉豬、肉牛屠宰及熟食製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1户,實現產值5.4億元,佔規模以上食品工業產值的16%。開原福潤公司具有年屠宰生豬60萬頭的生產能力,去年實際屠宰生豬20多萬頭,為其配套的雨潤公司熟肉製品年加工能力6000萬噸,這兩家企業去年實現產值2.65億元,利税2092萬元。清河宏福肉類公司具有屠宰肉牛3萬頭、羊1萬頭的生產能力,實現產值4636萬元。此外,規模以上糧油加工企業10家、冷飲企業11家、制酒企業3家、乳製品企業2家、調味品企業2家,實現產值分別佔規模以上食品工業產值的3.5%、8.1%、7.6%、1.5%和0.5%。

發揮集聚效應,湧現出一些食品工業產業集羣。亮中酒業集團聚集20家白酒釀造企業,年生產白酒3萬噸,加工轉化糧食4萬噸,實現產值1.6億元,利税1360萬元。在國家食品協會等6部門開展的百強白酒企業評選中列第88位。昌圖八面城鎮以形成盛德、曙光、東泉、寶祥等四傢俱有一定規模的肉禽加工企業,年加工肉禽2500萬隻,產值4.5億元。近年來,開原、清河城區又相繼興起了冷飲產業,先後建起了天淇、富康、李飛、帥興、五洲等具有一定規模的冷飲企業20多家,其中有的企業投資規模已接近億元,冷飲行業至少可實現產值7億元。

依靠招商引資牽動,食品工業在大項目建設上實現了突破。一是在玉米加工上,瀋陽萬順達集團投資興建的昌圖萬順達玉米澱粉加工項目,總投資4.3億元,新建兩條年產20萬噸澱粉生產線和一座自備電廠,一期工程年產20萬噸澱粉生產車間一座,10萬噸麥芽糖車間一座。該項目達產後年加工轉化玉米60萬噸,佔全市玉米總產量的30%。二是在乳品加工上,近年來我市相繼開工建設了依露、羊森、冰山、東羽、大牛等5家乳品加工企業,加工能力13.8萬噸。鐵嶺依露乳業總投資1.7億元,日處理鮮奶400噸,年產各種乳製品10萬噸,年產值3億元,税金萬元。該項目已於7月投入生產。羊森牧業總投資3000萬元,日加工鮮奶50噸。三是在凍幹食品加工上,北綠集團投資1.9億元建設的凍幹食品項目已列入遼寧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點項目,年產凍幹食品1200噸,產值1.5億,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完成。該項目投產後將成為中國東北第一家以凍幹食品為主的現代化企業。四是在特色產品加工上,山東青島長壽食品有限公司在昌圖付家鎮投資3000萬元建設花生深加工項目,主要生產花生油、花生蛋白及花生蛋白食品,預計明年10月份投入生產。還有興建於的開原聖亞食品有限公司在推進蔬菜加工和出口上取得了新進展。近年來,我市食品工業新上投資超千萬元項目近30個。隨着這些項目的投產達產,藴藏着我市食品工業後續發展的巨大潛力。

食品工業企業在爭創名牌產品和開發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方面進展較快。全市食品工業已爭創省名牌產品6個,省名優食品12個,市名牌產品6個,獲省著名商標13枚,市著名商標20枚,湧現出"天淇"冷飲、"豆中寶"調味品、"東首"麪粉、"北綠"啤酒等省內知名品牌。全市已獲綠色食品標誌的企業20個。北綠山野菜通過綠色食品認證,北綠葡萄、葡萄酒、大米、生物有機肥於通過歐盟ECOCERT有機食品認證,北綠、島城兩大系列8個品種的啤酒通過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認證,是省內首家啤酒企業獲此殊榮。最近北綠在黑龍江的樹莓、藍莓和紅小豆基地獲得美國NOP有機食品認證。北綠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HACCP國際食品安全認證。繼北綠集團之後,鐵嶺縣建起以"方興"牌為主的綠色稻米加工企業3家,形成日加工100噸的生產能力。開原市先後建起開原米業、鶴採谷業2家綠色大米加工企業,其中鶴採谷業生產的產品有7個品種、12個規格,年加工能力達3萬噸。以"開清"牌大米為原料的盒飯系列產品已打入日本市場,年銷售多噸。"昌綠"牌綠色豬肉也已獲得中國綠色食品標誌,並已列入國家星火計劃。

食品骨幹企業技術裝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依露乳業主要設備從德國、瑞士、丹麥進口,採用德國西門子中央控制系統,生產線65台套,價值8000萬元,是目前國內單體生產能力最大的一條生產線,該企業與法國科研部門開發的益生菌奶和睡前奶填補了國內空白。大牛乳業擁有國內較先進的奶粉、鮮奶、長效奶、酸奶及酸奶飲料4條生產線。北綠凍幹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凍幹設備是引進丹麥阿特拉斯技術製造的,該生產線可用於凍乾草莓、藍莓、樹莓、胡羅卜、甜玉米、蘑菇、山野菜及果蔬、肉類、湯料等凍幹食品。川順食品有限公司擁有日本原裝新含氣烹飪殺菌鍋、新含氣包裝機、新含氣制氮機、多功能消毒機、傳感式消毒機等先進設備,速凍產品和軟包裝產品達20種。

食品工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經濟發展。食品工業企業絕大部分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帶動農村種養業發展,調整農業內部結構方面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公司、基地、農户之間利益聯結機制初步形成。食品企業採取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面聯結種養業基地,帶動農户26萬户,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區域性產業化基地140多個,基地面積300萬畝,其中定單農業面積達到210萬畝,農民人均從產業化經營鏈條中獲得的純收入達到1200元,佔農民人均收入的34.5%。

二、食品工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食品工業結構不夠合理。從行業結構上看,食物資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和精加工少,食品產業鏈延伸不夠;從企業規模結構上看,食品加工企業大的少,小的多;從產品結構上看,產品品種少、檔次低、包裝差,更新換代慢,產品結構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的需求變化。

2、食品企業生產集中度不高。突出表現在大多數食品生產企業沒有達到合理的經濟規模。如,國內糧油加工企業合理的經濟規模為麪粉400-600噸/日、稻穀加工200-400噸/日,而我市東首面粉公司為日加工能力120噸,鐵嶺縣"方興"等三家稻穀加工企業日加工能力總計也僅有100噸。啤酒生產企業合理的經濟規模為20萬噸/年,而我市北綠集團啤酒生產能力僅有10萬噸。

3、食品工業企業與農業資源不夠協調。一是有資源、沒龍頭。目前我市保護地蔬菜21萬畝,昌圖中部馬鈴薯專業區種植規模已達15萬畝。這兩項產業基本沒有食品加工龍頭企業牽動。二是資源多、企業小。我市水稻種植面積90萬畝,年產優質大米35萬噸,但是水稻加工企業僅有5家,且規模很小,最大的鶴彩加工能力僅有3萬噸。水果產業基地僅有西豐御林一家小型果汁加工廠。再如畜牧業,全市肉牛屠宰量僅為2.7萬頭,只佔全市肉牛出欄量72萬頭的3.75%,全市屠宰加工生豬45.7萬頭,佔生豬出欄量223.7萬頭的20.4%。三是企業大,資源少。如,依露乳業設計年加工能力10萬噸,需要3萬頭奶牛供奶,而全市奶牛飼養量3.3萬頭,產奶的1.6萬頭,產奶量只有6.5萬噸,遠遠不能滿足一家企業的需求。

4、品種品牌少,資源綜合利用不夠。突出表現在畜禽加工上,我市肉雞加工只有200多個品種,肉牛加工也僅有30多個品種,而且只能進行簡單的分割,未能在骨、血、皮、鞭和內臟等方面搞綜合開發。而美國僅肉雞加工品種就已達種。加之又沒有自己的品牌,導致出口創匯能力低,許多肉雞加工企業掛靠外省市企業的包裝後出口。

5、食品企業生產的基本條件還很差,質量安全問題隱患仍然存在。許多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規模很小,加工設備簡陋,環境條件很差,技術力量薄弱,質量意識淡薄,難以保證食品的質量安全。5月,清河紅果製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山葡萄酒因國家質檢總局抽查不合格,被中央電視台和多家媒體曝光。同年11月,清河區亨鑫冷飲廠生產的雪糕,因衞生部抽檢產品質量不合格,也被多家媒體曝光,各食品網站同時登載。食品安全問題仍引起調度重視。

三、解決食品工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1、建立全市統一、高效的協調機構,着力培養食品工業這一主導產業。食品工業涉及國民經濟第一、二、三產業,目前管理職能又分屬不同部門,扶持其發展的政策無法互動,不利於做大做強企業;同時食品工業的發展又與農業的種植、養殖緊密結合不可分割。建議市政府成立推進食品工業發展領導小組,負責制定規劃、綜合協調、監督、指導重大項目的實施和政策的落實。樹立大工業、大食品、大市場、大發展的觀念,着力培養一批有競爭力的食品工業骨幹企業。

2、加強"產學研"聯合協作,推進企業技術進步。積極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進行協作、合作。與大連輕工學院食品系、瀋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渤海大學食品學院、遼寧食品科研所等單位緊密合作,組織骨幹食品企業與有關院校進行對接。引進項目,引進技術,引進產品,引進人才,進行難題攻關,共同開發新產品,提高自主研製能力。要圍繞資源進行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

3、實施名牌戰略,建設食品名城。宣傳市政府爭創名牌產品的獎勵政策,增強企業創名牌的積極性、主動性。肉品加工企業要爭創省名牌和國家名牌產品。大力宣傳知名食品企業和優秀食品企業家,進一步提高優秀企業家在全國的知名度。重視著名商標的評比和宣傳。下大力氣建設一個食品工業園區和幾個食品名鄉(鎮)。通過實施名牌戰略,評選著名商標,培育知名企業,宣傳知名企業家,打造知名食品園區,建設食品名鄉、名縣,爭取用5至10年的時間,把鐵嶺建設成食品名城。

4、從食品加工源頭抓起,確保食品安全。要督促企業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積極貫徹ISO9000和HACCP等質量管理系列標準;要嚴格執行《產品質量法》、《食品衞生法》等法律法規,嚴格原輔材料質量的產前管理,嚴格設備管理,嚴格生產工藝規程要求,嚴格產品出廠檢驗,從生產加工各個環節上加強質量把關,嚴禁不合格食品出廠銷售,認真抓好食品安全(QS)市場準入工作,確保食品安全。

市經委

關注食品安全 農村食品安全調查報告食品調查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自古就有“民以食為天”的説法,但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毒黃瓜”“塑化劑”等事件,食品安全是事關人民羣眾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惡性事件卻頻頻出現。為了解現在農村食品安全情況,XX年7月1日----XX年7月9日期間科技大學“關注食品安全,關注國家未來”赴贊皇志願服務小分隊在河北省石家莊市黃北坪鄉的房村和石嘴頭村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對當地村民進行了有關食品安全問題的調查。調查問卷分析情況結合調研人員在當地的見聞形成了此次關於農村食品安全問題的調研報告。

一、當地人民的基本情況

(一)性別比例

隨機調查中,被調查者中男40.16%,女59.84%。

(二)年齡分佈

隨機調查中,被調查者中18歲以下的佔3.15%,18-30歲佔31.50%,31-40歲的佔23.62%,41-50歲的佔21.26%,51-60歲的佔12.60%,61歲以上的佔7.87%。

(三)家庭月收入分佈

隨機調查中,被調查者的家庭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26.77%,300-600元的佔20.47%,601-900元的佔8.66%,901-1200元的佔14.96%,1201-1500元的佔9.45%,1500元以上的佔19.69%。

(四)學歷情況

隨機調查中,被調查者中學歷為國小及以下的佔28.35%,中學學歷的佔64.57%,專科學歷的佔5.51%,本科學歷的佔1.57%,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佔0.00%。

二、當地人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認識

(一)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程度

隨機調查中,被調查者中有28.35%的人對於食品安全問題十分關注,55.12%的人對於食品安全問題比較關注,16.54%的人對於食品安全問題不關注。

(二)對當地區食品市場的總體感覺

隨機調查中,被調查者中有9.45%的人對於當地區食品市場感覺非常放心,45.67%的人對於此表示比較放心,同時有40.94%的人對於此表示不太放心,此外還有一部分人對當地食品市場表示非常擔憂。

三、調研分析

(一)對當地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度

當地人民對於食品安全問題僅有28.35%的人表示十分關注,其中女性居;在購買食品時有45.67%的人總是會看所購買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配料表、廠名、廠址等內容,而有一小部分人也表示根本不會看這些內容。這與當地人民的家庭收入、學歷有密切的聯繫,根據調研結果分析發現,學歷越高對此越關注,家庭收入越高對此也越關注;同時,數據還顯示年齡處於31-50歲之間的人對於食品安全問題關注度較其他年齡段的人高。

(二)當地的食品渠道

日常生活中,當地居民的食品大多數在小超市購買,同時還有相當一部分食品由自家種植或養殖。當地人民在購買食品時絕大多數會選擇塑料袋包裝的,同時也有一部分人會選擇密封或真空包裝、紙質包裝或無包裝的食品。其中,家庭食品渠道與家庭的月收入與成員的年齡有密切聯繫,調查數據顯示家庭月收入越高越會選擇到正規的食品銷售市場購買食品,同時也回傾向於選擇包裝良好的食品。

(三)當地的食品安全情況

調查結果的數據顯示,當地居民經常遭受散裝食品衞生問題、食品無標籤、標誌和假冒偽略產品的困擾。並且大多數人認為導致目前食品安全問題的最主要原因是主管部門責罰不明和購買者對假冒偽略產品的鑑別能力不高;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其主要原因是對失信工廠和個人懲罰力度不夠和執法部門缺乏配合。

(四)處理食品安全問題的方法

調查數據顯示,當地居民在遇到食品安全問題後,僅有13.39%的人會選擇向有關部門投訴,而86.61%的人卻選擇不投訴。選擇投訴的人中,也只有一小部分得到滿意的解決;選擇不投訴的人,有37.27%的人不知如何投訴,有32.73%的人認為投訴不能解決問題,也有30.00%的人認為投訴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不願投訴;同時,也有一小部分人表示遇到食品安全問題他們一定會投訴,但目前尚未遇到過食品安全問題,這説明在目前的農村有一部分人的認識水平很高,對於食品安全問題也非常關注。

(五)關於食品安全信息

當地居民對於食品安全問題的信息主要通過電視和親戚朋友瞭解,當地較缺乏報刊、宣傳畫等平面媒體。並且當地居民還想要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兒童食品安全知識和食品營養知識;希望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讓自己瞭解食品安全問題等信息。

四、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

1、日常食品多為來自小超市的散裝、塑料袋包裝食品,衞生條件差,來源不甚明晰,質量不能得到保障,加之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薄弱,監管力度薄弱,當地食品安全存在隱患。

2、消費者鑑別假冒偽略產品的能力差,食品安全意識較為薄弱,並且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3、信息來源渠道少,當地居民不能及時掌握食品安全信息。

4、相關部門職責不明,對食品的檢查檢疫不嚴格。

5、相應的消費者投訴部門辦事力度小,投訴程序繁雜,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較多,不能很好地解決關於食品安全的投訴問題。

(二)幾點建議

1、加強監管,提高頒發食品營業執照對從業者的要求。對食品營業超市、門市等進行定期排查,並且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負責人和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強化食品生產企業安全第一責任人意識,引導和促進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經營、誠信經營,向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的食品。

2、加強普及食品安全知識、科學消費知識及日常法律知識,以提高當地居民對於食品的鑑別能力,強化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

3、加強農村信息宣傳投資,拓寬信息渠道,強化廣播、海報、宣傳畫、條幅等媒體的應用,積極拓寬電視、網絡等信息渠道,積極組織文藝下鄉的形式向當地居民宣傳食品安全知識。

4、強化責任,切實做好食品各環節的監管。嚴格按照食品生產管理規範的要求組織生產,強化企業責任,嚴厲打擊製售假劣食品的違法行為。

5、在各鄉鎮公開設立投訴站點,簡化投訴流程,合理安排,積極幫助當地消費者解決食品安全引發的問題,並與相關部門配合徹底消除該類食品安全隱患。

6、整合資源,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一要整合監測資源。將分散在各監管部門的監測資源進行整合,建立市食品監測中心、縣食品檢測辦公室、鄉鎮投訴站點模式,實現資源共享,不搞重複建設,同時保證及時處理問題。二要檢測資源共享。制定全市食品抽檢計劃,由安委會牽頭對食品市場進行抽檢,結果互用,信息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抽樣檢測。三要完善聯合執法、綜合執法機制,集中力量徹查大案要案,遏制違法犯罪。

標籤: 範文 調查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mrg83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