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學生就業調查報告4篇大綱

學生就業調查報告4篇大綱

本文目錄2020年學生就業調查報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調查報告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XX年有畢業生727萬,被稱作史上更難就業季,XX年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如何面對當前的就業壓力呢?很多人感覺很迷茫,那接下來,我們就經濟形勢和相關政策分析一下,希望對面臨畢業的大學生有一定的幫助。

學生就業調查報告4篇大綱

一、中國經濟走勢

1.當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四種壓力影響:

第一種影響:受到歐美經濟放緩影響。

第二種影響:中國經濟發展或到了拐點。

第三種影響:人口紅利率的下降。

第四種影響:多年來結構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 亞洲開發銀行(adb)XX年10月2日公佈XX和XX年最新經濟展望報告,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料分別為7.6%和7.4%,據有關統計數據,中國gdp增長估計7.5%,保8難以持續。

3.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分析 近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於消費、投資和出口(俗稱“三駕馬車”)。

a、XX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8.6%,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37.7%,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23.7%。

b、XX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7.3%,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54.8%,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7.9%。

二、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首先,受歐美經濟低迷影響,世界經濟復甦的步伐將放緩。其次,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XX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為大概率事件。

現階段,中國的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財政債務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多種壓力,使得政府下決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政府官員等措施。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減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經濟低迷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中國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XX年預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回落,出口增長乏力,致使大量的企業減員或倒閉,加上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據有關統計,中國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減少就業崗位100-200萬人。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有30萬至50萬人失業。

四、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形勢

1、“xx”期間的就業形勢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依然用了“嚴峻”二。“一方面,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很大,勞動力供大於求的格局並未改變。”

2、近兩年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 XX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組織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大調研。調研顯示,近兩年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是在中小企業就業,去中西部就業的畢業生比重逐步提高。 從學歷上看,研究生初次就業率最高,本科初次就業率略低,高職高專初次就業率最低。從專業看,工科畢業生就業率較高,理科和文史哲類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從畢業院校看,重點大學就業率較高,普通本科和獨立學院就業率較低。 值得關注的是,已就業者中,部分畢業生流動性較高。

3、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心理 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願意到二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4、大學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於在城市、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礙。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户籍制度、幹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幹部身份和户籍為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進一步加劇了結構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需要大量畢業生,但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較小,部分企業用工不規範,對畢業生吸引力有限;基層教育、醫療、農技等部門急需人才,但由於編制限制等原因,吸納畢業生能力有限。

5、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我國中小企業太少,就業容量不大。

二專門人才素質未達標,造成崗位難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暢,造成職位浪費。

四結構失衡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a、時間結構 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於經濟增長。

b、區域結構 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

綜上情況所述,給XX年大學生畢業生提出以下建議:

1、關於職業生涯規劃:

現在職業規劃當中,很多時候會對學生有一種誤導,就是給學生們過早的制定了一個職業點,比如根據你的個性、特徵等來評定你就適合做什麼,過早的給學生定了一個框框,告訴學生就這個職業最適合他,這就對學生造成了束縛。其實我們的學生不明白,人的這種個性的東西是不斷的變化的,比如講我的興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價值取向,它是隨着外部的環境的變化和自己的學習,自己的體會,是在不斷調整的。

2.轉變觀念是實現順利就業的關鍵:

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個性、能力、作出個性化的職業選擇,不把求職的目光盯在傳統的“集中”的區域、行業、單位,拓寬求職的視野。 改變“短期求職”為“較長期求職”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不能太理想化,一個人可能要經過3至4次的選擇,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對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調查報告2020年學生就業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作為大二的學生在不久以後即將踏入社會,開始我們人生中的又一個旅程。走出校園,我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擇業。隨着時間的發展已成為大學生面臨的嚴峻問題。選擇什麼樣的具體職業應該根據每個人的潛能和特長來確定。要量體裁衣,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行業的更加細化,與此相對的職業也更加多樣化,這一情勢為具有不同潛能和特長的個人尋求更符合自身條件和興趣的職業,創造了日益廣闊的前景。因而,當代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要正確判斷自己有哪些潛能和特長,力求做到對號入座。

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

主體:問卷的設計

製作問卷時,我們力求所選題目確切、簡潔、針對性強,並遵守以下幾點:問卷主題明確,所有設問都必須與主題有關;言語簡明準確,以免影響理解和答問;問卷項目由淺入深,並注意期間的來聯繫,使被調查者可以連貫做答;設問切合實際,充分考慮被調查人的差異。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問卷.(詳見附卷一)

一、調查概況

此次調查問卷主要對畢業生的擇業價值取向、薪酬標準、就業地點、專業滿意度、擇業心情、就業服務等問題進行調查。調查採取隨機抽樣形式,管理類的文科學生,也有技術應用類的理工科學生。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78份,有效率為78%,其中男生佔34.6%,女生佔65.4%。由於在抽樣調查中,充分考慮了樣本的代表性和性別比例的協調性,因此此次調查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當前屆畢業生擇業心態。為方便學生答題,問卷均採用選擇題形式,分為單選和多選。為了讓我們的調查問卷更真實有效,所以我們在人員學歷的選擇上針對不同學歷的人都選了30%左右的人。在我們的調查中有70%的人是來自農村,剩下30%是來自城市和縣鎮。

二、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1 、關於就業形勢與自身就業前景評價

關於目前社會的就業形勢,91%的調查者認為“形勢嚴峻,就業比較難”,分別有3.8%的調查者認為“形勢正常”和“不瞭解”,而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的有1.3%。可見,絕大多數畢業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認識。

在對自身就業前景評價方面,多數畢業生則顯得較為自信。調查表明,對就業前景持一般態度的調查者佔56.4%,20.5 %的畢業生對自身就業前景比較樂觀有信心,14.1%的調查者表示不樂觀,而9%的調查者則表示不知道。對此的解釋可能有兩種,一是畢業生已在擇業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準備,加之金融危機的到來,加大了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二是畢業生尚未進入求職面試的高峯期,對求職的艱辛認識不夠。隨着求職面試的高峯期的逐漸到來,迷茫的同學的比例還會上升。這就需要就業工作者深入瞭解他們的困惑所在,有針對性地加強就業指導,以使他們及時調整好心態。

2 、關於升學和工作的選擇

在升學和工作的選擇上,79.5%的調查者選擇工作,11.5%的人選擇升學,而2.6%的調查者選擇考公務員,還有7.7%的調查者選擇了回家創業。可見,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很多同學想在國家的優惠政策下,自主創業,減少就業的壓力,鍛鍊自己的能力。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 、關於就業的影響

在就業決策時,有39.8%的調查者受父母的影響比較大,有3.8%的調查者表示會受老師的影響,還有5.1%的調查者比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決定,不受他人影響”的調查者佔51.3%。可見,現在的畢業生在做選擇時還是比較慎重的。

4 、關於就業地點的選擇

調查表明, 66.7%的調查者選擇就業地點時,格外青睞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這主要是因為大城市比較重視人才,工作和生活條件好,經濟收入高,發展機會多,並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儘管大學生擇業首選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擇業地點過於集中,勢必導致人才的閒置與浪費,同時也增加了就業的難度。10.3的調查者喜歡到國外和內地的盛會城市去工作。而對於西部邊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有23%的畢業生將其作為首選。儘管國家出台了很多鼓勵畢業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發達地區的基層就業和參加志願服務的優惠政策,但畢業生的積極性仍顯不足。這表現出大學畢業生擇業的功利性和短視,他們不願承擔艱苦的工作,奉獻意識與鍛鍊意識不強。學校應該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對大學生的奉獻意識的培養,對畢業生的擇業中的功利和短視心態要適時加以引導。

5 、關於薪酬標準

在求職者最為關心的薪酬問題上,畢業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調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調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這一檔上,35.9%的調查者選擇1200--xx元之間,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佔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這表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自己早點從父母的經濟依附中解脱出來,實現經濟上的獨立,並渴望獲得舒適的生活條件,因此希望能獲得較高的薪酬。

6 、關於對口與心中的期望值

據調查,12.8%的調查者認為會“接受,並準備跳槽”,23.1%的人會“努力適應工作”,61.5%的調查者“工作時或工作後會考慮繼續深造。2.6%的調查者還沒考慮好。看來,興趣與期望值對於工作的人來説是非常重要的。

專業如果不對口絕大多數的調查者會在現在的崗位上工作。64.1的調查者會願意從事現在的工作,只有9%的調查者表示不願意,19.2%的調查者會“先在本專業幹,再考慮轉行”這些人對自己的工作的選擇是小心而慎重的,個人興趣和專業在選擇工作時是佔非常大的比重的。7.7%的調查者認為無所謂。

7 、求職信息

在就業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很大一部分調查者會認證考慮自己今後的就業。其中66.7%認真考慮過,26.9%的調查者“偶爾會想想”這類人可能還沒體會到就業的艱辛,有5.1%的調查者很少再考慮,還有1.3%的調查者想“到時候再考慮”。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50%的調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紹和招聘信息,15.6%的調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有關薪資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調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於面試和演示的技巧介紹,説明學生在這方面的經驗還不是很多,需要加強鍛鍊。有5.1%的調查者希望瞭解更多的公司員工的現身説法。藉此瞭解公司的用人機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 、關於就業目的

此次調查表明,有大約80%以上的調查者就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生計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數調查者是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為了得到社會的認可和為社會做貢獻。剩下的2.5%的調查者認為就業是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礎。可見,在經濟危機的時候人們還是迫以生計的。這也説明啊學生就業觀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師的大力指導。

9 、關於最關心的問題

無論在什麼時候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都會面臨各種怎樣和企業的雙向選擇。調查者在這方面的選擇還是很明確的。有53.8%的調查者預計在擇業過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可能“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面太窄”這給學生就業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6%的調查者預計“户口難解決”,24.4%的調查者預計是“缺乏社會關係”7.7%的調查者預計“信息嚴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選擇,11.5%的調查者預計是其他的原因在擇業過程中的阻力最大。沒調查者選擇“性別歧視”説明大家還是比較相信能力的。

而用人單位最關心的是求職者的能力包括“所學的專業能力”、“所畢業的學校”、“社會經驗”以及“潛力”,佔總調查的87.1%,“技能、特長、品德”只佔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調查者認為用人單位最關心求職者的性別。

當前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是“人才市場供大於求,屬於買方市場”、“畢業生的思想不夠端正,期望值過高,擇業過於挑剔”“社會上一些‘憑關係,走後門’的現象比較嚴重”佔總人數的78.6%,認為“學校、政府、用人單位及學生之間的溝通較少了解不夠”的佔11.3%,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薄弱”、“高校的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畢業生的不符合政策規定的擇業行為比較多”的調查者佔10.1%。

結尾:

這是一個求職大軍遭遇失業恐懼的時代,是一個追逐挑戰又渴望成功的時代。求職擇業對當代大學生來説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是嚴峻的挑戰。我校大學畢業生的職業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複雜化的傾向,擇業意向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他們追求自我發展,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重視經濟利益。畢業生中出現的盲目樂觀、奉獻意識與艱苦奮鬥精神缺乏、誠信缺失等心態,不僅會影響到畢業生眼下的擇業,同時還會進一步影響到以後的成長與職業發展。針對以上出現的不良擇業心態,本人的建議是:

一、大學生畢業後不能僅僅只有就業意識,因為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會在一定程度上飽和,現在尤為嚴重。因此我們要樹立創業意識而不能把眼光僅僅限於就業。

二、要踏踏實實地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要有靈通的就業信息和強硬的個人素質。專業很重要,但要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有人説好關係是泥飯碗,會碎的;文憑是鐵飯碗,會鏽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飯碗,走到哪裏都會閃閃發亮。”在當今社會,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長的舞台才會無禁區。

三、要搞好人際關係,廣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壞事。一個人在外難免會遇到挫折,此時朋友的幫助對你來説很重要。

四、在選擇職業時,要從實際出發,準確把握人才市場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會每週都在辦,人才市場天天都開放,準確掌握人才市場的供求信息,對於當代大學生擇業尤為重要。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誰能及時有效地獲取信息,誰能從實際出發,準確審視就業形勢,誰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職業崗位,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知識和才華。

六、要敢於面對挫折,不放棄,不服輸,要敢闖!

總之大學生對所學專業只是能説了解,要真正讀至碩士才可以説自己學了這個專業。大學生要鍛鍊各方面能力,不僅要學習書本方面的有之書,還要去生活中讀那本無之書,這樣我們農大學子才會有美好的未來。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2020年學生就業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小組做了一次網上問卷調查,共有548位大學生參與了回答。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説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為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佔的比例分別為36.62%、26。

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於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佔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範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於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結果見圖7。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後,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説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範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答案補充

四、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學生的需求處於不平衡狀態。

(1)有過半數的學生反映:“不太滿意”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

(2)學生“希望學校在大學生就業成才方面着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

學生們有48.96%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導”也佔據一定的分量。從國家政策和從現實需要上出發,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在調查中,學生認為“培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關鍵(佔34.21%);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因素”也佔很大的份量。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侷限於信息發佈、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調研建議,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對畢業班,但此時他們大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

從調查所反映出的問題來看,進一步實現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管理規範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切實納入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2020年學生就業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調研背景: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後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願,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麼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2%,其中選擇就業的佔51%。特別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對於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餘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於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擇比較平均,沒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對於首份工資75%同學選擇1500--3000,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5%,不關心的佔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各佔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為需要資金36%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有七成同學選擇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願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擇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願意回到生源地。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於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擇1500--xx,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7%,不關心的佔11%,瞭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網上相關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佔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信息收集、彙總、分析、處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鍊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三、建環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8%,其中選擇就業的要略高一些。特別注意到有10%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共有43人選擇考研,對於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緩解就業壓力、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3%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九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只有4%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餘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於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崗位的多元化和發展機會要大,其次則是工作待遇和國際化水平。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政府部門,外企、事業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學願意選擇自主創業。對於首份工資五成同學選擇1000--xx,極少數選擇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27%,不關心的佔9%,瞭解比較少的共有6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院張貼通知公告獲取信息的人最多,佔24%,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6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76%的同學已經簽約了3個以上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四成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16%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16%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溝通協調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調研結論:

一、縱向比較

對於熱能專業,目前仍有過半的同學沒有簽約就業,有的選擇出國留學或考研。除了金融風暴對於產業的影響,大學階段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招聘信息、區域產業發展信息流通不暢也是主要原因,同學們在學校訓練的數據處理能力、獲得的專業職業證書並不如交流溝通能力、信息蒐集處理能力重要,特別是同學們並沒有在大學期間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對於環境專業,與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學沒有就業,其中多數選擇考研,另外多數同學認為自己欠缺數據出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素質較低。對於建環專業就業,同學們的就業率突破七成,但仍認為學校的就業信息支持比較匱乏。

二、橫向比較

1、比較實際就業情況,建環專業的同學就業率最高,其次為熱能和環境,其中環境專業的同學考研人數最多。2、在大學期間,有自己職業規劃的同學不足三成,其中環境專業最高為21%,其餘同學對於未來沒有明確的認知。3、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同學們的普遍認識實現就業後擇業,能夠接受工資待遇較低的工作,專業是否對口已不再成為同學們擇業的首要標準,國有企業依然是同學們的首選。4、歸納同學們的經驗教訓,學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間職業規劃教育的普及、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首先需要重視的方面。

綜上所述,作為學校應當在職業規劃教育、自主學習教育、實習實踐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強工作;作為同學自己,應當為自己的未來早作準備,認清當前的外部環境,明確自己的目標,找到理想與現實的交匯點,通過提高自己的各項素質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有利的位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jmjwl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