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4篇

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4篇

本文目錄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最新大學生就業心理調查報告

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當前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引發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與此同時以往的“天之驕子”們在淪為“普通勞動力”後不得不試着改變自己的就業方式與就業觀念,以在就業這場沒有硝煙卻異常慘烈的戰爭中求得生存的機會。為了能較深入、準確地瞭解大學生就業的狀況,為以後就業工作作好準備,在暑假期間,我們通過就大學生就業方式與就業觀念的變化作了相關調查。

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4篇

一、就業觀念現狀

1、首要目標是實現就業。當前緊張的就業形勢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已不求自己對工作喜不喜歡或對不對口,只要可以實現就業就已經覺得不易了。根據網上社科院的調查樣本顯示,已就業者總體滿意度為近38%,有35%的人認為工作一般,僅有約27%的人表示對工作滿意。對現有工作不滿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質及內容、薪金待遇、人際關係三方面。從而反映出反映出所學與所用之間,學校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對人際關係的不滿意反映學生初入職場時對社會的不適應,人際交往能力欠缺。此外,約70%的受訪者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不好找工作。對於“對未來的就業前景是否存在焦慮情緒”的提問,有56%的受訪者表示非常焦慮。

2、繼續深造,緩解就業壓力。當就業成為問題,大多數大學生願意選擇繼續深造作為緩兵之計,當前本科生的畢業人數在逐年成倍數的增加,大家的競爭和生存壓力加大,而很多希望得到“熱門職業”的學生為了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有高人一籌的資本,加入到報考研究生的隊伍。在調查中,有38.46%的人選擇畢業後報考研究生,這些人中有不少人充分利用各種渠道,以便及時獲得考試信息,參加學校組織的考研培訓。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則在2-3年,也就是他們研究生畢業之後進入到就業市場中;如果沒有如願考上,就意味着要以求職經驗上的劣勢加入到就業大軍中來。

3、先就業再擇業,也就是為了積累經驗,彈性就業。有一些畢業生在畢業之後到處打短工,頻繁變換自己的工作崗位;有一些則是因為用人單位或個人的原因,時而應聘,時而解約。這些人並不會因此而產生自卑觀念,反而會因為經驗的增加而感到含金量增多。

4、就業途徑多樣化:通過報紙廣告應徵、網上求職。通過報紙廣告應徵是目前求職的主要途徑,成功的概率約為50%以上。根據在網上搜集的資料顯示有近2%的人則是通過網上求職成功就業,但是就目前來講,網上擇業對於大部分的人才與企業之間的溝通還不能大規模地推廣,尚有一些技術、設備條件和信息上的限制。通過人才市場或職業介紹所。調查顯示有近20%的成功畢業生是通過人才市場或參加各企、事業單位的供需見面會達成意向、獲得職業的。這是一種直接而又便捷的求職途徑, 15%的人直接或者間接地通過職業介紹所謀得現有職位,職業介紹所往往能夠提供更多的職位和就業機會。直接與企業聯繫等非公開就業途徑。他們主要通過學校推薦、親朋好友或者家長及社會關係的直接介紹,有的是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了解到目前需要他們的企業後,直接寫信、打電話前去應徵,甚至有的是通過直接登門拜訪企業的老總或者人事部經理而最終獲得工作的。

除了以上幾種主要的就業方式及途徑外,當前大學生就業還呈現出了擇機就業、靈活就業、自由職業和自主創業等許多種。而且隨着社會的發展,還有各種手段和途徑被應用到大學生就業的過程中。

目前的就業情況不容樂觀,嚴峻的就業形勢是眾所周知的,那麼,現實中的就業情況到底如何?為什麼會出這種“就業難,難就業”的情況呢?根據相關資料,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存在以下原因:

二、就業難原因分析

1.社會競爭激烈,就業崗位與畢業生人數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學畢業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為什麼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讓大學生困擾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説,就是供過於求。每年畢業大學生的數量比社會上所需要的就業崗位數量多得多;而且這個差距還在繼續增長。有關資料表明:從XX年到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114萬增加到413萬,是擴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崗位增加的比例卻遠遠小於此。這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一個直接原因。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3億,這個數是令人無法想象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崗位。換句話説,也就是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能力正在逐漸減小,而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卻是在逐漸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勢遠遠大於減小之勢。隨着政府機構改革,人員分流,國有企業深化體制改革,精兵簡政,雖然有企業不斷增加,但就業崗位少,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另外,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年年在擴招,畢業生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會對畢業生的整體需求量與實際畢業生人數之間的矛盾突出,畢業生求職擇業的競爭加劇。再過兩年,我們的畢業生人數將成倍的增加,加上往年未能就業的待業畢業生,給就業帶來嚴峻考驗。

2.薪水與自己心中的期望值不符。

很多大學畢業生,尤其是高校的畢業生,剛剛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平,從而對一些企業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其實,這就像軍人打仗一樣,能帶兵打勝仗的將領不一定受過什麼高等教育,但通過實踐,他們可以帶兵打出漂亮的一張;而那些從軍校出來的將領卻未必有那樣的本領。因為他們正是通過理論來看戰爭,很少付諸實踐,只是紙上談兵,真要上戰場的時候,有些事情跟紙上的不太一樣。所以即使是高校畢業的學生,也不能自以為是。有些事情並不像想象中的那樣。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現在的大學生們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降到800元。但這畢竟只是部分,仍有大部分畢業生的期望值高出社會現實水準。這就是人們常説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3.各企業選人挑剔。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着“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樑和骨幹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這將是應屆大學生值得思考的問題,企業是不會無緣無故不要應屆生的。

4.扎堆現象。

前些年,出現了幾個熱門專業,熱計算機,土木工程等,不可否認,這些專業至今仍然是熱門專業,仍然是社會的焦點問題,致使眾多考生紛紛報考這些專業。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為的:既然是熱門專業,那麼社會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好找。這話不假,可是,當所有的人都這麼想的時候,就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雖然需求量大,但學習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經超過飽和,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説的扎堆現象,這也就是為什麼熱門專業的畢業生們找不到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還有地區扎堆現象,像北京、上海、深圳等發達地區,人們認為既然是發達地區,就業崗位自然就多,因此紛紛到這些地方就業。但是人一多,可供企業選擇的就多,要求自然就高。

5.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還有一些原因,如性別,就資料顯示,女性畢業生的就業率比男性畢業生就業率低6、4%;還有城鄉問題,據報道,來自農村的畢業生就業率比來自城市的畢業生的就業率低10.09%。

三、解決就業難困境,尋找應當策略

事實情況如此,就業難的原因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總結,那麼,又該如何着手解決這種困難,不讓大學生面臨“畢業=失業”的問題呢。一是大學生自身的轉變,二是外界(包括學校、社會的態度方式的轉變、國家的相關政策措施)因素的影響。

首先,是大學生自我心理的轉變。面對就業,大學生的心理是複雜多變的。通過幾年大學生活,同學們在知識、能力與人格方面有了積極的顯著發展,有着強烈的就業意願和積極的就業動機,為能儘快自己的人生價值而感到由衷的歡欣;而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也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許多大學生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在所學專業領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業過程中,又難免出現種種心理矛盾、心理誤區和心理障礙。一般的觀點認為“大學生就業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挫折心理、從眾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賴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實惠、坐享其成的心態、過分強調自我價值等等。大學生的擇業觀念雖然在總體上是傾向於務實化與理性化,但由於處於擇業觀念的轉型過程,因此各種不良觀念也存在着,並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順利就業。這些不良觀念主要表現在:只顧眼前利益,忽視職業發展。職業標準過於功利化、等級化。求安穩,求職一次到位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過分強調專業對口,學以致用。職業意義認識不當。

僅僅是就業心理轉化是遠遠不夠的,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包括素質與能力。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為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同時,要有良好身體素質,健康欠佳會減弱人才的決策能力,因為如果要達到目標需要體力與耐力,一個人就可能因體力不支而放棄。除素質外,還需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是在社會中直接產生作用的那部分內容,當前社會大學生必須儘可能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其次,加強社會實踐。大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第三,正確就業定位。當前大學生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第四,藉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當前大學生可利於人才交流會、網絡資源等途徑,尋找合適就業崗位,主動大膽把自己真實才幹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第五,先就業後擇業。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得已時,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先就業後擇業,求職擇業不可再像過去那樣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計較眼前的職業崗位是否理想,那就會失去許多起步的機會,可以在先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使自我價值得到較大的提升,為以後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其次是各高校的培養目標、培養方式等的轉變 。實施一系列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措施,使自己培養的學生具有獨特的競爭力,提高就業率。目前,學校在學生就業問題上擔負主要的指導服務工作。以法學專業為例來談,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開展不同類型學習指導活動。我們認為學校應該結合上述幾點來增加我校法學專業同學的就業競爭力:

1、在低年級學生中主要開展了學習交流會,參觀法院,檢察院等專業基地,組織制定大學學習規劃等,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建立專業學習的信心。要注意的是,這種機會不能僅僅侷限於傳統的大四實習階段,而是應該從大一結束了基礎課程轉而進行專業課程學習後就開始的。在初期可以安排學生參與一些諸如旁聽審判的活動,等學生掌握了一定專業知識後就可以考慮對其進行更多的職業化培訓。

2、在二、三年級學生中除了加強對專業基地的參觀和實習外,還應該進行考研動員,開設了四,六級英語,考研輔導班,同時,結合就業指導工作,鼓勵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考級考證,不斷增強學生就業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通過這些學習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活躍了校園學習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情感和專業素養。

3、對法學畢業生進行就業培訓,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主要進行技能培訓,如英語口語表達和寫作能力培訓,計算機操作的培訓,以及面試的有關技巧和禮儀培訓。舉辦就業系列講座,指導學生就業。請往屆畢業生與同學座談,請有關單位的領導宣傳就業政策,請心理專家調整學生的就業心態,使學生可以更加的瞭解自己,瞭解社會,正視現實,從自身實際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多方面蒐集就業信息,擴大學生的視野。通過編輯就業指導報,製作就業信息網,以及學校向一些用人單位的整體宣傳工作,為學生就業搭建一個良好的平台,方便快捷的向學生提供就業信息。

4、重點加法學專業強職業化培訓,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應該為法學專業學生提供更多去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等地方見習或實習的機會。並且這種機會不能僅僅侷限於傳統的大四實習階段,而是應該從大一結束了基礎課程轉而進行專業課程學習後就開始的。在初期可以安排學生參與一些諸如旁聽審判的活動,等學生掌握了一定專業知識後就可以考慮對其進行更多的職業化培訓。

再次就是國家和社會,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目前的就業形勢,並有所思考,做出相應的改變。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會必須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判斷。政府要通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其次,擴大畢業生入伍人數,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讓部分優秀畢業加入人民解放軍,既有利於提高軍隊素質,同時解決部分大學生就業。

大學生就業不是隻關乎一個學生、一個家庭的事,更是關係到國家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系統工程,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要靠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當然,對於大學生而言,當務之急是將就業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正確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勢,分析自身的不足,加強專項技能學習,提升綜合素質,不斷增強社會競爭力。隨着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和金融體系健全的過程逐步完成,相信中國將順利度過本次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並迎來更好的發展機會。

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需要歷練,也需要經歷風雨,目前的就業形勢可以讓大學生的頭腦清醒,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位置,外界的改變只是提供一個更好的競爭環境,更多的是要靠大學生自己去做。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小組做了一次網上問卷調查,共有548位大學生參與了回答。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説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為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佔的比例分別為36.62%、26。

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於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佔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範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於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結果見圖7。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後,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説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範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當代大學生面臨着相當嚴峻的就業形勢,零八年的持續經濟危機不僅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經濟,還導致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各 校大學生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 對此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對這個令人煩惱而大家又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作了一次深入的調查。 全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使大學生就業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1.供與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並不突出。從總體情況來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場供需兩旺,其中提供的職位數達到了二十四萬餘個,創歷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場接待、登記的求職人數更是達到了七十七萬餘人次,這個數裏面雖然存在着有重複登記和已經就職而想跳槽的在職人員等情況,但仍明顯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業壓力巨大。為了促進廣大求職者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作為政府所屬的各級人才服務機構將在今年開展一系列的就業服務活動,包括每季度在省內人才網上召開的全省人才市場共同舉辦的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會和每年開展的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組織各類企事業用人單位進入高校開展校園招聘會,組織實施“一村一大”、“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專項計劃,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活動等系列服務舉措。而高校畢業生則應該更進一步的提升自身就業能力,積極主極的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就業指導、見習實習活動,同時更深層次的轉變就業觀念,特別是轉變擇業地區觀念,面向基層、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難地區就業,爭取成功的邁出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步。2.量與質逆向而馳,量穩質降十分明顯。缺少訓練良好的畢業生,將會妨礙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更高層次的產業。 由於我國許多大學畢業生缺乏實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語口語能力,妨礙了我國發展服務型產業, 儘管我國大學大量擴招,每年生產出大量畢業生,但從我國現在的製造型模式轉向服務和研究型產業所面臨的諸多困難。隨着跨國公司在我國不斷擴展業務,它們將面臨着招聘高質量工作人員的困難。豐裕的大學生中存在匱乏的知識,大批量的畢業生,很少有人能夠遊刃有餘地在出口服務行業工作。我國學生的教育模式使他們難以學到跨國公司所需要的實用技能和團隊精神。大學教育採用的是理論化的、侷限於書本的和老師傳授的方法,英語教學對話能力也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我認為,我國教育應當提高大學與企業之間的“聯合機制”,讓畢業生能夠學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種技能,我國需要在這個問題上想出對策。當然作為大學生自己也應該寬泛的發展自己的見識。3.冷與熱分佈不均,冷熱兩極反差強烈。臨近年底,大中專畢業生開始進入應聘高峯。我近日走訪部分中高職院校瞭解到我市內一些中高職院校現已開始積極籌劃零九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但受經濟形勢變化及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今年的高職生就業出現了冷熱不均的情況。首先,物流畢業生過半專業卻不對口。前幾年,物流專業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應該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專業往日風光不再,部分高職院校招生就業辦負責人坦承,物流專業已成就業最困難的專業之一。去年某院首屆物流專業招生時共招了四個班兩百多學生,然而去年畢業之後,據某院流專業畢業生順利畢業走向社會,當初第一屆物招生就業辦統計,目前仍在從事與物流相關的職業的學生已不到四十人。為此,他們今年在招生的時候,僅僅只招了一個班。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少物流企業業務量萎縮,為了節約經營成本,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往年大幅縮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前幾年物流專業大熱,不少院校根據專業設置緊貼市場需求的原則,大量招收物流專業學生,幾年之後導致物流專業人才太多,而市場需求不多。對於已經在物流公司就業的畢業生來説,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導致大部分已就業的畢業生轉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畢業生,工資待遇各方面與一般的普工幾乎沒有差別,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規模偏小,一些畢業生甚至淪落為倉管員、搬運工等,因此一些畢業生紛紛轉向市場營銷等領域。另外中高級焊工供不應求 。在物流專業就業遇冷的情況下,部分新興專業的畢業生卻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例如機械製造、模具設計等專業,基本上學校培養的人才每年都被企業提前預訂。據我調查市場瞭解到,一個模具專業培養出來的焊工,經過在企業半年到一年的實操訓練,熟悉工作流程之後,收入比其它專業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證,他們的月工資最低不會低於三千元。而這類人才一直頗受格蘭仕、長虹等企業的歡迎,而隨着廣船等大型央企落户我市這類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加旺盛。隨着我市產業結構的調整,房地產、生物製藥等新興產業在我市的興起,無疑需要大量人才為其服務,為此,我市中高職院校紛紛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相應人才以滿足市場需求。其他燈飾專業人才一將難求 。但是在燈飾人才集聚方面,確實無法與它燈都的身份相稱。日前,我市有十餘所中高職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沒有一所學校培養專業的燈飾專業人才,這不能不説是一個遺憾。據我瞭解,在部分中職院校中,與燈飾比較相近的專業就是五金電子類,但是基本上沒有燈飾外形設計等方面的專業。在各種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中,往往設置有五金電子類、燈飾照明類招聘專區,但是燈飾照明類應聘畢業生與企業招聘專業的燈飾人才存在着較大的差距。“畢業即失業”已成為當今不少大學生的口頭禪。其實,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原因除了就業形勢嚴峻以外,很多大學生不願“為生存而打工”、寧願“為理想而待業”的思想觀念也是造成就業難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畢業生大多扎堆於城市,就業不均衡的現象依然嚴重。 當下,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已將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應該適時調整心態,降低就業期望值,到農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緊缺的地方去,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現在,最讓我們擔心的是,自己如果選擇到基層工作,以後是否還有選擇其他職業的機會,對於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畢業生,政府能否出台相應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從市人才交流中心瞭解到,今年十月,為全面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我市政府結合我市實際,特別制訂了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攻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方案中制訂的多項優待政策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了良好平台。各部門及教育機構也將加強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建設,幫助畢業生了解就業政策,提高求職技巧,調整就業預期。政府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崗位就業,對於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從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並在公益性崗位上就業的,經勞動保障部門審核、財政部門複核後,將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及失業保險單位繳費部分之和計算。對於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其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的,給予相應薪酬或生活補貼。另外,對於到城市社區基層崗位就業並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五分;對到農村基層崗位就業並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 ,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十分;對經考試或考核到縣以下農村基層單位就業並服務滿四年的高校畢業生、應徵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給予相應的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補償。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大關係,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於市場就業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提供幫扶與補貼。 據我最近調查瞭解,截至目前,對於尚未就業的我市高校畢業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手續,領取就業失業登記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按照相關規定將其納入本地失業人員統籌管理,享受國家關於失業人員就業的優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勞動保障、教育部門和高校將把家庭困難高校畢業生及長期失業、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列為重點幫扶對象,積極為其提供就業援助,並由人才服務機構負責建立困難畢業生信息庫,組織力量實施職業指導。通過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利用政府購買的公益性崗位進行託底安置等多項幫扶措施,有效促進困難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最新大學生就業心理調查報告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即將踏入大四,面臨即將實習找工作問題的我們,對大學生就業知之甚少。

而專家認為“將有六成應屆畢業生面臨崗位缺口。”那麼我們就業究竟面臨哪些問題呢?利用寒假時間就大學生就業問題,做了個小調查。

從此次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略微瞭解大學生的就業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藝術類專業的大學生對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類、經濟類、理工類和醫學類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間,管理類的學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間,同時也是藝術類的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對較大、經濟類、管理類次之。

對於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可以綜合比較其他相關問題及因素得出,產生這方面的原因是由於專業本身的原因,藝術生的精神取向相對自由,他們更是側重於自身的自由,藝術工作相對比較特殊。對於理工類,文法類和醫學類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這個是當代大學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價位。低於則不符合其多年學習的知識積累。高於此價位又又不符合當今就業壓力越來越緊張的社會現實。

二、大學生區域就業心理分析(農村、城市)

來自農村和城市的大學生在就業看法、就業態度、就業單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於來自農村的學生。但是兩地學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與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 2500-3499,城市學生高於農村學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遠高於農村學生。具體數據如下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對於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樣。正是因為他們的背景不一樣。農村的學生就業心理較為嚴重,他們渴望儘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緩解父母的壓力,為自己的家庭解決負擔。而城市學生則不一樣,他們相對與農村學生而言,比較輕鬆,但是由於在城市長大的背景,使得他們的就業的初次薪水價位相對與農村更為高些。

(2)城市學生選擇工作注重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學生最注重行業前景

從數據統計來看,城市大學生在選擇工作首先考慮的因素是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大學生最注重的是行業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個人喜好方面,城市高與農村;在行業前景、辦公環境和其他方面,農村高於城市。

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依然可以理解為兩個不同生源地的就業生的就業背景不一樣而導致的。城市的學生因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對比較自由,以後跳槽或者的短期內選擇新的工作的機會比較大。而來自農村的學生則以行業的前景為主,願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較穩定的工作。

(3)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願意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注重發達的大城市

從數據統計上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願意選擇在發達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體工作,中小城市和國外,沒有人願意選擇在縣城工作;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更看重具體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發達的大城市,中小城市,縣城和國外。這個是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事實上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僅是城市,包括農村的學生的就業取向也比較側重大中城市。

(4)來自兩地的大學生都教青睞國營企業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最期望選擇的就業公司上,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比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樂意選擇民營企業、國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而在私營企業、合資企業和自主創業上,來自的城市的大學生的期望值高與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但是,兩地大學生都較青睞國營企業。

(5)信息產業仍是大學生最青睞的職業部門

從數據統計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最青睞與信息產業,依次是金融保險業、教育業、製造業、政府部門、科研部、房地產和服務行業;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最青睞信息產業,依次是教育業、科研部、政府部門、房地產、製造業、服務行業和金融保險業。

三、缺乏實際技能與經驗是當前大學生認為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缺乏實際經驗是當前大學生認為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業人數過高。因為大學畢業將面臨一個從學生到社會職業人的角色轉變,而這一過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投資。大多數企業側重傾向於那些有實際技能,以及工作經驗相對比較豐富的學生。而我們的調查記過顯示,當今的大學生在這個方面更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業率不高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已畢業和即將畢業的人來看,平均就業率為49%以下的佔29%,50%-69%的佔28%。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就業人數過多,就業生自身的條件相對不能滿足就業單位的要求。另外還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學生選餓出國或者讀研究生。

五、在求職途徑的選擇上,現場招聘會、上網和親友介紹成為最主要的途徑。也有少數人選擇報刊和上門推薦。

由此可見。大多數的學生在就業途徑還是比較側重於現場招聘,不過網絡招聘也已經成為近來部分學生求職的途徑之一。

六、現在大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具備了道德品質修養、與人合作的能力、團隊精神相對與前三種能力,競爭能力、社會活動能力、應變能力大家認為較弱。

從這個調查的結果我們也不難聯繫現實情況分析出由於缺乏實際的實踐技能是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就業問題的解決思路

一、解決結構性就業難問題是關鍵

企業人士更多的認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首先在於調整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而從針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看,大學生在就業區域選擇、就業單位性質選擇上都有趨同現象,“經濟發達地區、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機關”仍然是多數畢業生的首先,但是現實的情況是能夠實現這種願望的大學生的比例其實是很小的,那麼多的大學生都在爭奪很少的職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職位,這可能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劇增長,可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背後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業對大學生建議一樣,既然不能改變既定現實,只能首先調整自己就業心態,在選擇就業區域、就業單位性質、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過度集中於一點,最好適當的擴大自己的就業選擇。

二、就業觀念的轉變應該慎重

品德不應該受冷落,對比大學生和企業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認識,可以看出,大學生如果一味的為“先就業後擇業”而“先就業後擇業”的話,並不一定是非常合適的就業觀念,這方面在用人單位那裏已經有所反應。而該確立怎樣的就業觀念,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而大學生就業時對品德的冷落,更是章顯出在當今社會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重大轉變,而這種轉變值得人們深思,應該引起相當關注。

三、建立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更流暢、有效的溝通交流渠道。

調查中一個突出的現象是大學生對用人單位不瞭解,用人單位的人才要求不能暢通、有效的讓大學生了解,這其中缺乏溝通。似乎看到這樣的現象:高校在培養大學生上自有一套體系,而這套體系與招聘大學生的單位聯繫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養大學生,而事實上對該怎麼培養大學生以有利於他們更好的就業缺乏瞭解。而建立一種基於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才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之所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ey9m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