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武漢部分高校校校訓文化的調查報告

武漢部分高校校校訓文化的調查報告

創建成熟的具有獨特品質魅力的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成長進步、永續發展的核心動力。校園文化建設對學校發展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顯著,對形成學校內部凝聚力和外部競爭力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武漢部分高校校校訓文化的調查報告

校園文化是學校在創辦和發展過程中長期積累和精心營造而逐漸形成的,校訓實際上就是校園文化的精華所在,既能也能體現學校的辦學原則與目標,也能用來激勵和勸勉教師和學子們,在許多學校的校訓、校規、辦學理念中,充分體現了各種先進教育思想的融合。例如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南開大學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等等,無不傳達着學校自身共同的使命,即學校發展的責任感、追求與理想,表達着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

為了全面瞭解武漢市各類各級高校的校園文化以及校訓和學生學校之間的關係,我們進行了“武漢高校校訓文化”的調查。希望通過調查,從校訓這個獨特的視角,透視武漢市各級各類高校的校園文化的發展情況,以及對學生的影響力和學校的辦學特色及辦學問題。為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和學校的建設提供參考。

我們通過問卷,走訪 ,電話,互聯網等方式,對武漢38所高校的650多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其中,本科院校所23,高職高專11所 特殊特色院校4所。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的學校有自己的校訓,這説明大多數學校對校訓的制訂給予了充分重視,但有3所學校沒有自己的校訓,包括某個歷史悠久和較有特色的學校,雖然他們在實踐中總結和積累了一定的辦學經驗,然而卻沒有明確提煉出自己的校訓,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這説明學校領導對於校訓在學校發展中的作用和功能的認識與理解存在着不足。同時,具調查結果反映,不少院校的學生對本校的校訓存在一些看法,這説明不少院校的校訓存在着一定的問題和不足。

一,學校校訓的文化內涵

1, 校訓藴含着豐富的文化底藴

調查結果顯示,部分歷史悠久的學校,其校訓意味深長,藴含着豐厚的文化底藴。歷史悠久的湖北大學倡導“日思日睿,篤志篤行”的校訓,突出了湖大人對知識的認真執着和堅定的態度。而其中的“日思日睿”“篤志” “篤行”分別出自我國古典文集《尚書》《論語》和《禮記》之中。而素有孫中山先生題字的“學大漢武立國”的國立武漢大學更是文化底藴深厚。武大在長期的辦學歷史中以“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為校訓,體現了極大的奮發進取的精神。激勵着廣大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奮發圖強。其中“自強”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為自尊自重,不斷自力圖強,奮發向上。“弘毅”出自《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一語。意謂抱負遠大,堅強剛毅。“求是”即為博學求知,努力探索規律,追求真理。語出《漢書》“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自強弘毅,求是創新” 指引着學生不斷攀登科學的高峯,敢於挑戰的真理求索的精神。

2.校訓反映了時代特徵

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學校的校訓不僅承載了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底藴,而且順應了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如華中科技大學的“團結、務實、創新、進取”,武漢理工大學的“勤奮嚴謹 求實創新”,武漢科技大學的“團結、勤儉、求是、奮進”,武漢工程大學的“團結,嚴謹, 勤奮, 求實”等都體現了人們崇尚科學、勇於創新和開拓進取的精神。這些校訓都將時代要求與自身辦學理念巧妙地結合起來,體現了學校在辦學理念、辦學目標上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與時俱進的精神。

3.校訓體現了學校特色

調查結果表明,部分校訓充分反映了學校辦學目標、辦學方針和辦學特色。如華中師範大學的“求實創新,立德樹人”和湖北第二師範學院的“學高、身正、誠毅、篤行”反映了師範學校“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辦學宗旨。中南民族大學的“篤信好學 自然寬和” 把“自然寬和”作為校訓內容之一,它既是“以人為本”和寬鬆、和諧辦學理念的表述,也是作為民族大學處理民族關係、師生關係、學術關係等理念、方法上的一個重要個性特徵。同濟醫學院的老校訓“仰天地之正氣,法古今之完人”意味深長。也正體現了作為醫科大學人才培養目標,不僅體現了高尚的職業道德的培養,也強調了對優秀的職業技能培養。完全體現了對一個未來醫生的素質要求。

4.校訓貫徹了人本思想

隨着教育觀念的更新,學校開始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着眼於人的發展,並且提出了不僅要讓學生學好知識,更要讓學生學會做人的教育理念,這種辦學理念在一些高校校的校訓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如江漢大學的校訓“融文匯理,立德樹人”和華中師範大學一樣強調了“立德樹人”以及湖北知行學院的“厚德載物,認知踐行”都表達出學校在培養人才方面的強調人的全面發展,不僅要有必要的專業技能,而且要有高尚的人格。這些正體現了現代教育“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正在逐漸深入人心。

二、學校校訓中存在的問題

綜觀被調查學校的校訓,雖然部分學校的校訓藴含着豐富的文化底藴,反映了時代特徵,體現了學校自身特色以及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很多學校的校訓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也表明了學校自身缺乏明晰的辦學理念。

1.學校的校訓缺乏特色

調查結果表明,部分具有專業特色的學校校訓缺乏特色。專業性較強的學校如醫藥類、外語類、旅遊類、商業類、金融類院校,完全可以根據其自身特點提出具有專業特徵和反映辦學理念的校訓,如同濟醫學院將“正氣”和“完人”二詞寫進校訓,就充分體現了醫護人員救死扶傷的仁愛之心和醫藥行業的高尚職業道德。但相對而言,其他多數專業特色學校卻僅選擇了“進取”、“求實”、“創新”、“勤奮”、“團結”等泛泛的詞語作為校訓。固然,上述詞語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學校對學生的普遍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今的時代特徵,然而,卻失去不同專業或不同行業應有的個性特色。

2.校訓的內容和表達方式雷同

在校訓的內容方面,統計結果顯示,在35條校訓中,出現過3次或3次以上的詞語共計11個,出現次數最多的五個詞語分別是:創新8次,求實7次,勤奮7次,團結6次,進取5次,分別佔校訓總數的23.%、20%、20%、16%、14%。如果將“奮進”、“進取”、“勤學”、“上進”等作為與“勤奮”相近的詞,把“開拓”、“創造”、“拓新”作為“創新”的相近詞,把“求是”“務實”作為“求實”的相近詞全部列入統計,這種雷同現象的比例就更高。

在校訓的表達形式上,統計結果表明,校訓雖然字數不等,但以8字校訓居多,在35條校訓中8字校訓佔據了33。僅有的4字校訓就是長江大學的“長大長新”和同濟醫學院的12字校訓“仰天地之正氣,法古今之完人”

校訓作為校園精神的象徵,從總體上反映了學校的價值取向。校訓趨同現象一方面反映了現代辦學思想的一個潮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部分學校的辦學理念不甚明確,沒有體現學校的培養目標及獨有的辦學特色。

3.校訓流於形式,成為學校的一種口號

在電話調查中,我們設計了3個小問題,第一,你學校的校訓是什麼;第二,你認為你校校訓的特色是什麼;第三,你校校訓是如何貫徹到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需要説明的是參加電話調查的學校是運用網絡查找方法無法找到校訓的學校;關於“校訓是什麼”的問題,需要查找宣傳資料或詢問他人才能回答的佔此類方法調查總數的93%。對於第二、第三個問題,能夠扣題、自圓其説的更是寥寥無幾此類現象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由於學校對校訓的宣傳力度不夠,同時,也沒有落實到學校的行為規範上,致使校訓不能滲透到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而只能普遍流於形式。 。而且,據調查問卷結果反映,不少學生認為校訓過於形式和口號化。不能實實在在的給他們以激勵或影響。

上述幾個問題的出現,在更深層次上反映了武漢校園文化發展還不夠健全以及缺乏一流教育家和校長的現實。有的校長或教育家或忙於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和處理學校日常事務,無力顧及對學校長期戰略發展進行思考,致使學校管理僅停留在執行指示和保持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基本層面上;或由於長期埋頭從事自己領域內的科學研究,對教育規律及教育發展的研究和關注不夠,而缺乏明晰的辦學理念。循歷史足跡,凡為人稱道的學校,其校長必定擁有先進的辦學理念。原清華大學校長、教育家梅貽琦先生恪守他的“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竊以為大學期內,通專雖應兼顧,而重心所寄,應在通而不在專”等辦學至理,使清華髮展成為一所在國內外頗有影響的學府。原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先生確立了“求是”二字作為校訓,堅持實事求是原則,使校內學術氣氛濃厚,求是精神在浙江大學蔚然成風。如果校長的辦學理念不清晰,對學校定位不明確,學校的發展與特色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校園的文化建設和發展也會隨之滯後。也更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相關建議與對策

通過對武漢市部分高校校訓現狀的調查和對校訓中現存問題的分析,同時借鑑部分國內外優秀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和辦學理念,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明確學校定位,開展特色教育

學校是否有特色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根本,而能否辦出個性與特色,首先取決於學校定位是否明確。學校定位包括目標任務定位、類型定位、能力水平定位、社會需求定位等,即要確定學校培養怎樣的人,是博學者還是某一領域的專家。要明確自己學校的類型,例如,對大學而言,是研究性、教學型,還是教學研究型大學,或是農、林、醫,文、理,還是綜合性大學;要全面分析自身的辦學條件,包括課程設置、師資力量、學生素質等,科學把握本校的辦學優劣勢。

2以校訓為核心,發揮其導向作用

校訓是學校的核心,是師生共同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範,它的形成與發展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圍和精神支撐。因此,學校要努力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培育校園精神,使校訓不僅更具文化底藴,而且還要成為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通過學校實施德育的過程,傳播學校辦學理念,使校訓在辦學和育人中發揮應有的導向作用。在此過程中校訓與校園文化是相輔相成緊密相連的。

校訓是學校辦學思想的集中體現,是學校辦學的靈魂,而校風、教風、學風是校訓在學校工作不同方面的反映,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如《教師守則》、《學生守則》等則是制度化的校訓。校訓在學校工作中應占統領地位,然而部分學校卻是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獨立存在,互不干涉。還有一些學校雖然存在"三風",卻沒有校訓,這些都將導致學校工作的多中心或無中心現象,因此必須及時恢復校訓在學校發展中的靈魂和中心地位,並以校訓為教育教學核心,將校訓精神滲透到學校工作的不同方面,如師資建設、學生素質教育等方面,同時還要落實到不同層面上,例如從理念層到制度層,最終落實在行動層。

3堅持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提升辦學理念。

在新的歷史時期,要繼續發揮校訓的導向作用和凝聚作用,必須根據時代發展要求不斷充實校訓的內涵,提升辦學理念。而提升辦學理念應堅持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原則,使校訓既展示出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藴,又體現與時俱進的精神。只注重傳統教育思想而輕視對現代教育發展的研究、忽視國際教育前沿問題和教育改革實踐活動,教育理念將失去對現代學校工作的指導意義;只關注現代教育思想的發展變化,而盲目拋棄傳統教育思想中的精華,辦學理念則如浮萍一般根基不牢,也容易造成如前所述的校訓雷同現象及與之相聯繫的學生個性發展趨同問題,而最終違背現代素質教育的初衷。南京大學校訓的修改充分體現了優良傳統與現代思想的交融。從兩江學堂時期的“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到今天的“誠樸雄偉,勵學敦行”,每一次的更改和提升都是南京大學誠樸堅毅、自強不息精神的傳承,同時也留下了它絢爛樸實的校園文化和不同歷史時期的奮鬥足跡。因此,提升辦學理念要力求傳統與現代教育思想的完美結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enp66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