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對策的調查報告(通用4篇)

對策的調查報告(通用4篇)

對策的調查報告 篇1

在不瞭解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時,我們通常要進行專門的調查研究,並最終寫出有價值的調查報告。那麼你真的會寫調查報告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對策的調查報告(通用4篇)

隨着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外出打工隊伍不斷擴大,我縣中國小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廣為關注並亟待解決的問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因此,開展對我縣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對營造青少年成長的良好環境,提高全縣中國小教育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課題實驗研究的背景

東至縣地處皖南山區,北臨長江,南接江西,面積為3256平方公里,人口為53.5萬人,轄15個鄉鎮、248個行政村、17個社區居委會,地形分佈為'七山一水一分田,還有一分是莊園'。

全縣現有各類學校365所,其中:幼兒園5所(含民辦2所)國小318所,國中32所,普通高中8所(含民辦2所),職業高中2所。現有在校生88784人,其中:在校(園)幼兒4509人,國小生42514人,國中生25052人,普高生13401人,職高生3308人。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東至縣外出務工隊伍在不斷擴大,我縣每年外出務工人數已超過全縣總人數的28%,約佔15萬人,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鄉農村,由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朋友看管,給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都帶來了很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已迫在眉捷。《東至縣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課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課題於20xx年4月着手準備,並向省教育廳、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申報,省教育廳教科研1號文件於11月22日批准立項,根據省課題實驗研究的有關規定,經研究決定本課題予以開題。

二、課題實驗的目的和意義

開展對我縣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有利於全縣留守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有利於營造以人為本的教育環境,有利於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校公平教育,推進全縣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同時為縣國家,教育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的對象:全縣初、國小(含學前班、幼兒園)的留守兒童。

2、研究的問題:調查研究全縣國中、國小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生活自理、課堂學習、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並從中歸納分析出帶有共性的問題,認真解剖分析,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提供事實依據。

3、研究的對策:一是調查總結各校現正實施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對此提出切合實際且科學合理的建議,在實踐中不斷加以驗證和完善。二是借鑑外地成功教育的經驗,結合本縣實際,就我縣留守兒童教育對策問題,從宏觀和微觀方面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對策,為國家和教育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四、課題實驗的目標與要求

本課題實驗的總體目標與要求是:紮紮實實地開展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地找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癥結所在,並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符合東至山區縣留守兒童教育實際的新思路、新舉措和新方法,切切實實地為全縣教育的再次騰飛做出應有的努力。要實現這個總體目標與要求,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責任落實。

在縣教育局、關工委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課題組由縣教育局黨組成員、縣教研室主任汪名傑同志全面負責;陳相元同志負責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工作。問卷調查工作,由陳相元同志負責,課題組全員參與。實地調研座談工作,分三個小組進行:汪名傑(小組負責)、黃曉東、王清華;陳相元(小組負責)、程賽華、汪孔悦、袁延清;廖立平(小組負責)、鮑嵐、樑東勝。座談會類型及學校: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社區家長代表等三種類型,學校覆蓋縣城與農村的國中、國小和幼兒園。數據統計、文字處理等工作:由鮑嵐、廖立平同志負責。調查座談等資料收集歸檔工作,由程賽華同志負責。重點研究學校:由王清華、汪孔悦、樑東勝、袁延清等同志負責。階段成果彙總工作:由黃曉東同志負責。終結性研究報告:由汪名傑同志負責。成果鑑定準備與協調等工作,由陳相元同志負責。

2、明確課題實驗開展的三個階段。

一是準備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工作是成立課題組,醖釀、論證、起草、修改和制訂課題研究計劃與方案,積極向省申報立項;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將實驗研究的任務落實到每個課題組成員;在全縣廣泛宣傳,讓實驗的目的、意義、作用深入人心,為課題實驗的全面鋪開做好輿論、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

二是實施階段:

這一階段是實驗的全面開展階段,也是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階段,主要任務是開展問卷調查,實地調研,並及時總結成果。

三是總結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是課題組召開總結會,總結研究成果,撰寫實驗總結報告,向省教育廳申報驗收結題;同時向縣人大、政協、國家、關工委、教育局呈遞總結性報告。

3、採取措施,分步實施。

在準備階段,收集並借鑑其他地區留守兒童教育的成功經驗,並與縣督導室、縣關工委合作,收集掌握東至縣留守兒童的基本資料。

在實施階段,主要蠶區以下科研手段:

①調查法:深入學校、農户、社區,進行實地調查,召開座談會,聽取教師、學生、家長或代理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掌握第一手資料;

②分析歸納法:發放調查表,徵求留守兒童教育對策,集思廣益,從中分析、篩選並歸納出有推廣價值的對策與措施;

③個案研究法:通過對留守兒童典型個案教育的跟蹤剖析與研究,從中探索總結留守兒童教育的普通規律和方法;

④藉助多媒體手段,快速處理有關數據與信息。

4、籌集經費,確保研究工作開展。

課題組自籌經費,保證本課題研究的正常開展與按期結題。

五、課題預期成果形式

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有:

①課題實施方案,開題報告;

②典型個案教育敍事;

③專題教育教學論文;

④終結性調查研究報告。

對策的調查報告 篇2

漏徵漏管即相對納税人而言的逃避納税義務,相對税務機關而言的税收徵管“盲區”,一直是令税務機關十分頭痛的問題。究其根源,不外乎有兩種原因。一種是主觀上有意識偷逃税行為。經營者明知是違法行為,但受利益驅使,存在着一種僥倖心理,認為税務機關管理和檢查不可能完全到位,有意逃避税務機關管理而達到偷逃税目的。另一種是主觀上無意識偷逃税行為。由於經營者法制觀念淡薄,加之税務機關税法宣傳未及時到位,有的經營者缺乏相關税收法律知識,有的沒有主動納税意識,認為只有税務機關上門才成為真正納税人,無形中已構成偷逃國家税款行為。

近年來,税收徵管改革的不斷深化,偷逃税與反偷逃税的鬥爭也更加激烈,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一些單位和個人由於法制觀念淡薄,採取各種手段逃避納税義務,致使税務機關在日常税收徵管中產生一些類型各異的漏徵漏管户:

一是辦理了工商營業執照,但不及時辦理税務登記、不及時如實申報納税。經營者認為有了營業執照就可以正常營業,不辦理税務登記不是違法經營,至於納税事宜到了非辦不可再辦不遲,從而逃避納税義務。

二是採取變換經營地點或假報停歇業等手段逃避納税義務。為了達到偷逃税目的,經營者在税務機關不同管轄區域變換經營地點或假報停歇業,逃避税務機關管理。

三是利用國、地税機關税收徵管範圍個別政策界定模糊,逃避納税義務。這種經營者利用一些政策漏洞和管理交叉,當國税機關依法檢查時就打出由地税部門徵管的幌子,反之亦然。

四是冒用税收優惠政策,搞假福利、假校辦、假下崗再就業等手段偷逃國家税收。

五是因有的税務人員的業務素質低,執法水平不高,對業户的管理不嚴,不能嚴格按照《税收工作規程》去執行,對於該辦理税務登記的不及時進行登記,該處罰的不進行處罰。使一些納税户出現已交納税款不辦理税務登記證件,造成了管理上的漏洞。

解決漏徵漏管問題是切實提高税收徵管質量的前提,税務機關應針對其成因,結合工作實際,採取必要措施,使之得到根治,踢開阻礙税收收入快速增長和徵管質量提高的“絆腳石”,因此提出如下幾種途徑:

一、廣泛宣傳税法。由於無論是有意或無意的偷逃國家税款,都是違反税法的行為,都應受到法律制裁。因此,只有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使税法家喻户曉,進一步增強全民自覺納税意識,提高守法經營、依法納税水平,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漏徵漏管問題。

二、完善協税、護税體系。税務部門密切同工商、公安、技術監督、銀行等部門取得聯繫,並形成相互密切配合的税收監控體系,經常性地開展專項檢查清理,做到清理一户,查處一户,及時建檔管理一户,使經營者及時納入正常税收管理。

三、加大打擊漏徵漏管户力度。各級税務機關要充分利用好税收舉報中心,完善舉報制度,兑現必要的舉報獎勵,同時,在查處漏徵漏管户中要依法辦事,嚴厲打擊。只有這樣,漏徵漏管户才會無處藏身。

四、增強服務意識,提供優良的納税環境。税務部門在嚴格執法的同時,要增強服務意識,以“納税人滿意不滿意、納税人高興不高興”為宗旨,創造一個文明徵收、優質服務的辦税環境,讓納税人在履行納税義務時,充分感受到依法納税光榮的自豪感。

五、增強內部制約機制,提高徵管質量。税務機關要健全內部管理機制,實行徵、管、查分離,公開辦税程序、公開税收定額、公開違章處理結果,做到公平税負,使廣大納税人交上明白税,杜絕人情税、關係税問題的發生,有效遏止漏徵漏管户的滋生。

六、加大科技投入,以現代化手段管税。由於現代科技不斷髮展,偷逃納税義務手段更加高明,唯有加大投入,提高税收管徵的科技水平,才會不給偷逃税者以可乘之機。

對策的調查報告 篇3

“新失業羣體”,主要是指每年社會新增加的失業人員,既包括下崗失業人員,也包括城鎮新加的失業人員,本文特指每年增加和歷年結轉的初、高中畢業生等沒有從業經歷的城鎮失業人員。隨着這部分人數日益增加,這部分人員就業問題已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來自“新失業羣體”方面的社會就業壓力也日益顯現出來。

一、基本形勢

近年來,社會上的“失業人員”往往是指國有或集體企業的下崗失業人員。而人們往往忽略了一個日益壯大的失業羣體,即新失業羣體的存在。儘管這部分失業人員與下崗失業人員具有身體、年齡等方面的就業優勢,表面看來,他們的就業問題個對比下崗失業人員容易解決,但實際上,“新失業羣體”就業問題存在着相當大的困難,主要體現在:一是文化水平較低。新失業人員大都是國中或高中等較低學歷畢業甚至輟學。文化水平不高,又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生活在優越的環境當中,吃苦能力和適應能力較差。二是職業素養不高。新失業人員在以升學為目的的應試教育中沒有學到多少專門的職業技能,很少有機會參加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更沒有國有或集體企業工作經歷,也就沒有系統的從業經歷,也就沒有什麼自身特長。三是社會經驗不多。這部分人年紀不大,涉世不深,社會閲歷尚淺,價值觀混亂,可塑性極強,而這部分人員也同樣面臨着成家和生存需求,失業的同時也存在着許多不安定的因素,這也是社會穩定構成了潛在的威脅。四是失業人數在不斷增加。由於“新失業羣體”在參與市場就業競爭的過程中一沒經驗,二沒專長。毫無優勢可言,屬於社會就業弱勢羣體,大部分人又長期處於失業、半失業狀態,造成了這部分人羣的數量的大量增加,已經成為目前社會失業人羣中的主要成份。據統計,XX市每年各類失業人員達20餘萬人,其中新增長的失業人員就達6萬多人,且每年正在以10左右的速度遞增,可想而知,社會就業形勢因新失業人羣的增加而愈發顯得嚴峻。因此,如何解決好“新失業羣體”就業困難,幫助其實現就業願望是我們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乃至於全社會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所要面臨的新的社會問題。

二、就業對策

“新失業羣體”就業問題事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大局,根據其就業形勢,結合我市實際,我們擬採取以下應對措施:

(一)制定出台政府促就業政策,實施“新失業羣體”就業工程

結合目前國家和省、市關於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援助的相關優惠政策,制定出台適合我市實際的促進“新失業羣體”就業的相關政策法規,以政策促就業。

一是綜合運用再就業優惠政策,實施目標管理。我們要將國家和省、市出台的相關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適用範圍拓展到“新失業羣體”就業當中,市政府要出台相關法律、法規在促進“新失業羣體”就業方面給予税費減免、落實各項補貼及其他針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政策,綜合運用國家政策促進就業工作。同時,將這部分人員的就業問題納入到我市社會就業目標責任體系中予以高度重視,成立由主管就業市長親自掛帥,由勞動和社會保障牽頭,工商、税務、公安、城建、民政、社會保險等部門聯合組成的XX市“新失業羣體”就業領導小組。同時,將具有社會安置能力的政府相關部門及企業事業單位確定為就業目標單位,每年制定詳實的就業目標,落實具體工作任務,實施就業目標宏觀調控管理,將此項工作開展的情況作為政府考核其工作業績的重要方面。同時,調動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新失業羣體”的就業工作,舉全市之力,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就業氛圍。

二是實行政府扶持,開展創業促就業活動。首先,以市政府名義制定出台有關創業小額貸款扶持政策。簡化貸款申請程序,放寬借貸條件,通過建立信用社區擔保和個人信用檔案體系,加強小額貸款的安全與實用性。為一部分有創業願望,具備經營能力和創業條件但苦於資金不足的新生勞動力實施創業小額貸款資金幫扶,鼓勵其走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之路。同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創業促就業活動,建立全市創業項目庫,收集投資小、見效快,風險相對小的適合“新生失業羣體”從事的各類創業項目,組織專家對好的創業項目在投資風險、市場潛力、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論證,通過報紙、電台、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向公社會公佈,鼓勵立志創業的新生失業人員行動起來自主創業。同時,要對正在創業的人員從事的項目實施方面加以正確引導,鼓勵其創業成功。其次,建立XX市青年創業者基金會。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與相關銀行一起,建立青年創業基金會,每年要對創業人員的項目運行、經濟效益、安置能力、企業信用等創業情況進行嚴格審核,評選出全市在創業促就業活動中表現突出且成功帶動了一部分失業人員就業的有為青年創業者,給與一定數目的創業基金獎勵和支持。同時,對每户自主創業的中小企業要給與一定的税收及各項開辦費用的減免等政策上的扶持,以調動其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創業促就業的重要作用。

三是大力發展民營

企業,鼓勵其招聘新生勞動力。政府要出台相關法規,為民營經濟發展拓展廣大空間,發揮民營企業在就業安置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同等條件下,鼓勵民營企業儘可能多地吸納新生勞動力就業,特別是對安置人數較多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要在貸款申請、項目審批、税收減免等方面給與更多、更好的政策上優惠和扶持。以提高民營企業招聘新生勞動力的積極性,改善新生勞動力的就業形勢。

四是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建立健全新生勞動力就業保障機制。總結就業轉失業人員的失業保險運作的成功經驗和作法,將失業保險覆蓋面擴大到新失業羣體,從社會保險基金中撥付一定比例資金用於建立專項新失業人員基金,專門用於保證新生失業勞動力的就業安置工作所涉及到的前期培訓、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就業崗位補貼、社會保障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多方面支出,同時與市民政部門協調,將長期失業且生活困難新失業人員納入國家最低生活保障範疇,幫助解決其就業和生存困難,為做好新失業羣體就業建立一套完整的社會就業保障體系。

五是建立職業見習制度,提高就業安置能力。由市政府出面在我市選擇一些經濟益好、社會知名度高的企業作為新生就業人員的見習基地。如一汽,客車廠以及外商投資企業等企業,同時為了保證見習的含金量,邀請一些有一定職業介紹資質的中介機構參與見習活動,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的組織下,通過這些就業人員與企業的親身實踐與交流,把職業見習與社會新興產業、急需職業的發展結合起來,開拓"藍領"崗位的職業見習領域。從而建立起"政府搭台,中介推廣,企業參與,個人實踐"的運作模式。職業見習人員與企業雙方要簽訂《見習協議書》。職業見習補貼所需費用由政府通過財政給付:一是給予見習學員見習期間的生活補貼;二是給予見習基地的實訓見習補貼費;三是為見習學員參加“見習綜合保險”。通過以上措施提高青年人包括職業經歷,動手能和敬業精神在內的綜合職業素質,使其適應新的就業形勢,幫助新生失業人員樹立就業的信心和方向,同時又為企業選擇人才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實現真正意義上實現求職者與企業以及社會的多贏的就業局面。

(二)實施就業援助行動,拓展就業領域新空間

第一,發揮人力資源市場職業中介作用。目前,新失業羣體就業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而這部分人更是成為新時期我們勞動就業部門援助的主要對象之一。為此,全市各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要充分發揮公益事業的職能優勢,積極參與就業服務和援助行動。各級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要以人力資源市場為載體,全力開展針對新失業羣體的免費求職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培訓、就業信息查詢、用人登記等就業服務,開通“新失業羣體就業綠色通道”,實施專門化服務。定期組織招聘單位,舉大型專場人力資源招聘洽談會,針對這部分人羣開展就業援助活動,擴大其就業機會,幫助其實現就業願望。

第二,大力開發就業崗位,加大安置力度。首先,要以就業責任單位為重點,根據新失業人員的自身特點和優勢,開發出適合其從事的技術含量要求不高,勞動密集型產業(包括第二、第三產業)的就業崗位。如以xx年舉辦亞冬會為契機,利用我市的冰雪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建立屬於我市自己的產業品牌,開拓相關產業,隨着品牌效應的形成將帶動服務業、商貿、零售業等相關產業的長足發展,進而增加就業崗位平衡勞動力的供求關係。其次,要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跟進我市一些大的、好的、重點的項目特別是吸納勞動力較多的企業,為其做好招聘用人、簽訂勞動合同、辦理用工手續等勞動就業服務工作,形成我市就業安置的新增長點。

第三,加快人力資源輸出步伐。我們在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勞務輸出工作的同時,要運用勞務輸出渠道,開發出外省、外市人力資源需求市場,將新失業羣體納入人力資源輸出範疇,開展有組織、有規模的輸出工作,從而減輕我市的社會就業壓力。同時,我們更要將眼光放得長遠一些,將人力資源輸出工作作為一項促就業、保穩定的重要產業做大、做強。建立良好的輸出信譽,將輸出後不能滿足就業單位用工需求的人力資源及時更換,重新為企業配置合格的人力資源。創造我市人力資源輸出的品牌,使此項工作能夠得以良性循環,通過加強人力資源輸出工作,來促進“新失業羣體”實現就業。

(三)建立培訓體系,提高其就業競爭力。

第一,提高失業人員素質,開展專業化培訓。我們要將全市各類職業培訓機構整合,根據市場就業需求,發揮各類培訓機構的優勢,形成以全市工科院校為依託,以技工學校、職業學校為主體,以社會力量辦學和企業培訓機構為補充的職業技能培訓機制。面向“新失業羣體”開展旨在提高其專業技能的職業培訓,具體是:社會辦學機構主要開展初級工、勞動預備制、外埠勞動力培訓;各類職業技工學校開展中級工培訓;高級技工學校着重開展高素質、高技能工人的培訓。同時,鼓勵廣大用人企業開展針對在職職工繼續教育培訓及崗位技能的內部短期培訓。創造具有我市特色職業教育品牌,擴大知名度,使我市職業教育的就業率大幅提高。

第二,運用社區就業基地,開展家政服務培訓。針對一些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接受能力相對較弱的新生失業人員,發揮社區就業與培訓主渠道作用,就地就近開展技術含量較低的保姆、保潔、保綠、保安、物業管理與服務等社區家政服務培訓。由社區調查本社區內新生勞動力的就業意向和個人基本情況,制定相應培訓項目,同時與各級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聯繫,收集人力資源市場最新的就業信息,為本社區的新生勞動力尋找適合的就業崗位。通過人性化的貼心服務,使更多的新生失業人員得到培訓,掌握簡單技術特長,尋找適合自己從事的就業的機會。

第三,建立人力資源召回制度。各級勞動就業部門要積極與企業取得聯繫,開展“新失業羣體”的職業介紹工作,同時,要及時瞭解及掌握企業用人之後反饋信息。時刻關注新生勞動力就業後的表現,對那些不能勝任或不適合本職工作的人員要實行召回制度。然後,針對其不足之處給與培訓,以提高其適應就業市場的能力。從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訓機制,打造我市的人力資源的品牌,提高新生失業人員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進而提高廣大失業人員的就業率。

第四,建立青年創業與就業培訓機制。市政府要選擇一部分有資質、有條件的培訓機構作為青年創業與就業培訓基地,實施創業援助行動。對青年創業者在創業方法、創業項目、創業知識、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等方面給與全面培訓。使其樹立起科學的創業理念和思維,運用正確合理的方法去創業自救,從而降低青年的創業風險,減少創業成本,提高創業成功率。

(四)開展職業指導,轉變擇業觀念

從小就生活在衣食無憂、嬌寵習慣的環境下的新生勞動力,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較弱,特別是在逆境中成長的能力很差。他們對自己和當前的就業形勢分析不夠,缺乏足夠的瞭解和認識。對自己的能力又都有着過高的估計,在選擇職業方面往往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他們大都對就業崗位、工作條件、工作環境和工資抱酬有着過高的期待,但這又與他們的自身素質和職業能力極不相符,也就導致了他們不適應工作,經常地去更換工作,長時間地在失業與就業當中徘徊,漸漸地對就業、社會甚至自己都失去了信心。職業指導恰恰能通過就業前的心理諮詢,幫助新生失業人員認清就業形勢,擺正自身位置,樹立就業信心,確定正確的就業目標,轉變就業觀念,儘快實現就業願望。各級人力資源市場要培養一批專業職業指導師,設立專門職業指導窗口,在開展新生勞動力的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的同時,開展職業指導工作。針對來市場求職的每位新失業人員實施人本服務,開展“一對一”的職業指導。通過與求職人員聊天談心的方式,瞭解其就業過程中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幫助其克服重重障礙,結合其基本情況給與全面的職業指導,同時向其提供適合的就業崗位。

相信,通過以上的種種就業措施的實施,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全社會各個部門的共同參與努力下,加大工作力度,就可以切實解決“新失業羣體”就業難題,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當然,在實踐當中我們還可能遇到更多難以預料的困難,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總結和完善現有的“新失業羣體”就業和保障體系,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努力做好我市的“新失業羣體”的就業安置工作。

對策的調查報告 篇4

據新華社信息哈爾濱10月13日電(記者高淑華 王建威)有關中國農業在加入世貿組織後將受到進口農產品衝擊的憂慮,似乎正在應驗,大豆作為我國入世之初最早全線開放的農產品,其整個產業正遭遇國際企業和國外大豆主產國壟斷的危機。有關專家認為,我國大豆產業已處於不安全狀態,國家應關注大豆產業戰略安全,儘快採取有力措施。

--國內大豆加工業遭遇外資“控盤”危機

據瞭解,目前已進入我國市場美國ADM公司收購了華農集團湛江油脂廠;美國邦基公司收購了山東日照油脂廠、菏澤油脂廠等企業;美國嘉吉公司收購了華農集團東莞油脂廠、廣東陽江豐緣集團等企業,還在南通新建了年處理300萬噸大豆的油脂廠;新加坡來寶集團收購了廣西欽州大洋油脂廠;新加坡豐益集團分別在山海關和青島新建了年加工150萬噸和120萬噸大豆的油脂廠。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南京農業大學大豆研究所首席教授蓋鈞鎰説,我國大豆加工業正在遭遇外資“控盤”危機。

黑龍江九三油脂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田仁禮告訴記者,現在我國大豆產業的外來投資者大都是跨國糧商,他們投資我國大豆加工業是以銷售“洋大豆”為前提的。這些跨國糧商在我國大豆加工業或獨資或參股經營,參股但一般不要求控股,如ADM收購了華農集團湛江油脂廠30%的股份,卻取得了其70%的原料採購權。這説明跨國糧商並不想利用我國大豆加工企業來賺錢,更不想冒大豆加工業的風險,只是想通過參股來獲得進口大豆的話語權。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大豆企業不可能因為與跨國公司的合資合作而做大做強。

目前,外資對我國大豆加工業的控盤使行業產能遠超需求,加工設備一半閒置。由外資控制的大型油脂企業,正迅速擠佔市場。食用植物油加工企業的利潤空間鋭減,利潤總額從2003年的21.8億元減到2004年的3.7億元。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跨國公司在我國大豆行業的低成本擴張還在繼續,目前,ADM、嘉吉、邦基等跨國公司已紛紛向黑龍江九三油脂提出合資合作信息,有的提出合作條件是九三油脂要把在大豆產區加工國產大豆的企業分離出去。一旦九三油脂與之合作,我國大豆市場90%以上都將受制於國外。

值得關注的是,現在企業加工進口大豆具有倉儲成本低、批量大、信用證結算、質量均一、運距短等優勢,而企業加工國產大豆卻有以下自身無法解決的難題:

一是產區大豆加工企業流動資金成本高。在大豆產區黑龍江,企業要達產,必須一次性儲備一個榨期的大豆,按現行貸款利率算,每加工一噸大豆約需支付銀行利息70元,如九三油脂年加工國產大豆200萬噸,僅原料收購每年就需要40多億元。

二是產區大豆加工企業收儲成本高。在國內收購大豆,需面對千家萬户,原料到達廠內需包裝、運輸、儲存等費用,每收購一噸大豆約需收儲費用75元。在沿海,每噸大豆到達車間的費用不足25元。

三是我國大豆產業競爭的起跑線在沿海,黑龍江大豆運到沿海地區每噸要增加約70元的運輸成本。

同時,企業目前收購國產大豆還面臨税收難題。按國家税收政策規定,“糧食加工企業收購農民的糧食,進項税抵扣率由原來的10%提高到13%”。在黑龍江收購大豆半徑一般是200公里,多數農民只能通過糧食經銷商把大豆交到工廠。但税務部門不能把糧商視為“農民”,企業若上門收購面對千家萬户成本太高,若收糧商的大豆則無法享受國家的税收優惠,還有偷税嫌疑。在沿海,進口大豆增值税發票一船一張,非常方便。這樣,誰還願意加工國產大豆呢?

--“洋大豆”打壓國產大豆 部分豆農棄種大豆

黑龍江省農委有關人員介紹,由於種大豆比較效益差,今年一些地區出現了豆農棄種大豆的現象。據瞭解,由於豆價傷農,我國大豆主產區的黑龍江部分農民已陸續改種玉米、水稻,但黑河、大興安嶺等黑龍江北部地區有近2000萬畝的大豆種植面積沒有替代作物,這裏的40餘萬户豆農將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

一旦我國沒有足夠的大豆產出,國內的大豆價格、日常消費、食品安全和百姓健康都會受到巨大威脅。由於作為大豆產業鏈條的關鍵環節的大豆加工業被外資所控,不僅會使上游種植業遭受嚴重打擊,還將讓下游養殖業難逃噩運。豆粕為養殖業提供60%的蛋白原料,如果大豆受控,勢必帶動下游養殖業成本上漲,影響城鄉農副產品價格,畜牧業也將受制於人。屆時,我國大豆產業的上、中、下游環節將全盤為外資所控。

--專家認為,我國大豆產業應自主沉浮

大豆加工業作為我國大豆產業鏈條中的關鍵環節,不僅影響上游4000多萬豆農的利益,關係大豆產業鏈上1億多名從業人員的生計,還關係到我國糧食戰略安全。為此,大豆主產區幹部、農民、大豆加工企業和有關專家一致呼籲,我國大豆產業應自主沉浮,國家有關部門要儘快採取有效措施,促進大豆產業健康發展刻不容緩。

首先,有關部門應從國家糧食戰略安全考慮,加強宏觀調控,聯合制定國家大豆產業振興戰略,將大豆加工納入國家糧食安全應急體系。從國家戰略規劃、產業政策上,重新調整大豆加工產業發展方向與產業重點。同時加強對進口大豆總量和節奏的控制,切實維護我國大豆加工企業和豆農的利益。

其次,儘快成立涵蓋大豆種植、加工、流通、進出口貿易在內的非盈利性的中國大豆產業協會,改變我國大豆生產、加工、貿易等環節組織化程度低的現狀,提高大豆產業組織化程度,增強我國在國際大豆市場的話語權。

第三,加快出台反壟斷法,全面評估外資壟斷對就業、市場和產業安全的影響。完善外資併購政策,由相關部門研究制定外商併購投資項目導向政策和核準管理辦法,建立多部門聯合審查機制,嚴格大豆壓榨項目的審批。同時,限制跨國糧商進入期貨市場。

第四,建立對外聯合採購機制。儘快形成一個或幾個大豆採購同盟,調控大豆進口數量、節奏和價格;對進口大豆採取全國統一招標制。

第五,出台政策鼓勵國內大豆加工企業加工國產大豆。可按企業加工國產大豆比例確定其進口總量,對加工國產大豆的企業給予補貼或減免税政策。同時,對中小糧商交到加工企業的糧食視為農民銷售,允許企業抵扣進項税。

第六,實施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生產支持政策,建立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充分發揮國產大豆非轉基因與高蛋白質優勢,採取產品差別戰略,從生產者補貼、市場價格等方面支持國內大豆生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3v7xk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