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思想工作總結 >

九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研組長工作總結(精選4篇)

九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研組長工作總結(精選4篇)

九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研組長工作總結 篇1

一、基本情況:

九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研組長工作總結(精選4篇)

在這學期中,我擔任九年級年級畢業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本人一直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成績。為提高每節課的效果和教學質量,本人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採用有效的課堂教學形式。通過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二、主要成績:

1、鑽研教材,認真備課

認真備課,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型,擬定採用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好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後及時總結,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因為,九年級面臨的是學生參加會考,所以,除了鑽研教材以外,還注重做好會考研究。在學期之初認真對三年來的會考試題進行了仔細的梳理,把握教學和考試的重點,熱點,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加強對會考的研究和會考信息的把握

多年的教學經驗,無一不能説明加強會考研究的重要性。也有利地説明了把握會考信息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和會考複習中,要不斷總結三年來的會考題,認真研究當年的會考説明。從而把握會考的熱點和複習的重點。極大地改善會考複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通過多渠道獲取會考信息,加強對學生的會考模擬訓練,使學生掌握答題的方法和技巧,解題的靈活性。

3、學習“有效教學”模式,改善課堂教學。注重學生的習慣培養,學法指導和課堂練習。使教學成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成為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穫。

4、狠抓優生的培養

九年級的教學質量是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主要體現,能為上級學校培養多少合格的新生是學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關鍵。所以在各科的教學中都以目標調控狠抓優生的培養。加強對優生的挖掘、培養和輔導,力爭有一定基礎的學生都能優秀。

三、今後教學應注意的問題及努力方向:

1、向45分鐘要效益,實施有效教學。由於我校九年級開了3節政治課,相對來説課時較充足,但不可忽視的是,兄弟學校開了2.5節政治課,如果我們也開2.5節,那麼就必須進一步講究課堂效益,才能完成教學任務。

2、重視學生基礎知識和解題方法的指導、訓練。反觀本學期教學,過於依賴會考信息卷,而忽視了學生基礎知識和解題能力的培養。

3、重視對中等生的培養。教學要求既不拔高,也不降低,儘量讓中等生都能適應教學節奏。

4、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要用老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多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自己的能力。

九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研組長工作總結 篇2

一、基本情況概述

我校是一所村級完全國小,地處鄖丹公路的一側,交通方便,掌握信息速度快。領導管理有方,上檔次學校發展比較迅速,現已是湖北省村級示範學校的定點,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基地等。隨着學校的不斷步,來我校參觀、交流、學習的領導及有關的社會人員越來越多,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校教師隊伍的發展,特別是思品教師,擔負的是學生人生道路的指路燈,引路人。我校正有一批教學過硬,思想端正,工作紮實,方法靈活,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我校共有學生五百多人,這些學生來自於居峪、前灣、槐樹、肖溝、鍾家河、雷家等。在家中受到父母的寵愛,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沒有一定的理想和目標,態度不端正,沒有上進心和進去心。我校現有思品教師10名,教學班11個,相信經過這學期的共同努力,一定會為我校撐起另一片天空。

二、取得的成績及經驗

1、端正思想,加強認識,樹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創新教學過程,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的質量。

2、各位教師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現行的教材為依據,完成各年級的教學任務及教學內容。

3、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來規範學生。

4、聯繫周圍,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5、配合學校教導處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組的工作。

6、加強教師的業務素質及能力的提高培訓。

三、採取的方法措施

1、加強常規教學的管理,實現常規教學規範化。

2、激發教師和學生的興趣,通過各種形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3、加強對學生的管理,使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統一。

4、不定時的對學生進行各種不良習氣的調查。

5、開展一些活動,小檢測,對他們進行督促。

6、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組織他們到社會中,生活中體會。

四、不足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在這學期的教研工作中,有以下幾點不足之處:

對待工作不夠認真、仔細,要求不是太高;對教師在思品教學中的監督不夠到位;對學生的教育力度不夠。在今後的教研工作中,要求真務實,提高標準,嚴格要求,加強力度。以自己為尺子,規範其他的教師。在學生中廣泛開展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九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研組長工作總結 篇3

本學期我們思品網格教研組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努力發揮品德學科研究、指導、服務的工作職能,以提高德育工作實效為中心,堅持以推進課改為核心,以轉變教學思想,接收、融合、運用新的教育理念為目標,着眼課堂教學,深化學科教研,努力使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方式適應新的課改要求,使教師專業水平、課堂教學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學生素養得到良好培養,切實提高國小品德課程實施質量。本學期我們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 加強學習,更新理念

1、認真研讀了學科課程標準,通過大組教研活動,組織教師針對新課程標準各階段目標和各學段現行教材進行深入、細緻的專題性研究。組織教師參與傾聽專家講座,通過互動式的交流,進一步革新教師的教育理念。

2、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和《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使每位教師理解和掌握課程的基本理念、性質、特點、目標、內容、原則、教學評價等。

3、反思當前國小品德教學的現狀,分析主客觀各方面因素,研討對策。

二、鑽研教材,因材施教。

由於教研組的老師都既要上語文課、做班主任,又要承擔本學科的教學,任務繁重,因此,我們依靠集體的力量開展工作,利用教研活動時間進行集體備課。在深入鑽研教材的過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所藴含的做人因素,充分發揮學科本身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結合實際,自然得體,力求滲透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體現出學科的滲透魅力,並能適時地擴補內容,開發課程資源,大膽對教材進行取捨,提高滲透效應。

三、課例研究,提高實效。

僅僅侷限於理論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實踐的課堂教學也是空洞的.。我們認真學習了二期課改的相關精神,積極參加網片、區教研活動,聽課評課,學習研討其他學校優秀的《品德與社會》課教學設計,觀摩錄象課,取長補短,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我們以各年級組為單位互相聽課。教師自己準備好後,預約上課,同組老師都必須參與,聽後必須提建議一至二條。另外學校大組集中聽課,以校為單位集體備課,由一教師承擔上課、説課任務,集體進行研討。在教研員張老師的指導下,在教研組所有老師的共同幫助下,六橫中心國小王飛老師執教的《班級風景線》,陳益君老師執教的《我們的地球》、曹媛老師執教的《美麗的大自然》,陳益平老師執教的《我的家鄉在哪裏》受到了教研員和聽課老師的好評;另外,六橫中心曹媛老師和翁吉凡老師、台門國小朱敏敏老師、雙塘國小王吉吉老師分別代表各校參加了六橫網片優質課評比,其中曹媛老師還代表網格組參加了區思品優質課,她執教的《社區的文明》獲得一等獎的好成績,翁吉凡執教的《我國的行政區》獲區優質課評比二等獎。

四、課題研究,提升教學研究水準

這學期,我們思品組繼續上學期留下來的課題“國小思品課程資料開發和整合的研究”研究。每位教師選定各自的研究課題,切實推動教育科研。全員參與,羣策羣力,使教研活動向高層次發展。

五、本學期教研組及其教研組成員取得的成績

本學期思品組碩果累累,曹媛老師在全區思品優質課評比中獲一等獎,翁吉凡獲思品優質課二等獎,曹媛、陸依林老師分別在全區80後青年教師説課比賽中獲一、二等獎(上學期活動,這學期公佈的成績),本學期以下論文在區級獲獎並選送市裏參評:六橫中心國小的王飛的《讓教材因走進學生生活而更具魅力》;陳益平的《讓收集有法,使交流有效》;洪力羣的《“添、換合併”——品德與生活(社會)教材使用的四種策略》;邱樂亞的《抓悟感體驗,促道德內化》;陳益君的《 紙上得來終覺淺,親身體驗銘心骨 》;柯娜的《在對話中碰撞,在碰撞中發展》 ;賀苗的《 寓於其中,滲於其內——淺談思品與實踐的課堂整合》;邵鬆嬋的《構建生活課堂,享受生活德育》; 鄭紅芬的《架起品德與社會課中踐行的橋樑》等。

六、不足與反思

回顧過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深深的遺憾,因為我們思品教研組成員都是兼職人員,活動次數相對較少,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集體備課和研討,將學科知識與中隊活動、其他學科有機的結合起來,對學生起到更好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充滿生機和活力!

九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研組長工作總結 篇4

一、學校科研組成員: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學校科研教學宗旨:

科研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生活性、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生活(社會)、參與生活(社會)、適應生活(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三、學校科研教學理念:

科研教學基本理念之一: “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科研教學基本理念之二:“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

四、學校工作總結: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過:“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説,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這是多麼有見地的一席話。而隨着國小課程改革的新潮,《國小思想品德與生活(社會)》一課程也隨着這一大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教學改革。它是一門融道德素質教育與社會基礎教育於一體,促進學生社會發展的綜合性基礎課程。它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基礎,引導學生積極體驗社會生活,學習社會基礎知識,從而豐富發展學生的社會經驗,形成基本的社會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初步基礎。

新課程改革實施已經多年了,它裏面有許多的新理念也已經深入人心。在這幾年裏,我們海洲第二國小的品德課程的科任們也以先進的教育理念,高漲的熱情投身於教學改革的研究中,積極地進行着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如今,我們的品德課教學已發生了令人可喜的變化,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進步。現在就以這一學年裏,我校在這一課程的工作上進行以下的總結:

(一)定時教研,激發學習教材標準

為了認真研讀課程標準,解讀新教材,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海洲第二國小都定期進行品德課程的教研活動。每週星期四下午第二節是品德課程的教研時間。教導主任鄭主任與海洲片的片長侯老師利用這固定的時間開展了形形式式的國小《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的科研活動。在科研活動中,正副組長都認真解讀了《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指導科任教師理解課程標準的內容,使參加活動的教師理解了《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倡導的教學內容要生活化,教學過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學形式要活動化的課堂教學策略。從而加快了任科教師靈活拿捏好本課程的相關內容。

(二)以個人促全體,大膽運用教材

畢竟理論還是必須與實踐相結合才會更加有説服力。因此,學習了課程標準與課堂教學策略等理論知識都只是紙上談兵。所以,我們學校還會不定時地進行課堂教學探討。如在科研活動中觀看教學錄像,採取若干教學案例,為科任提供了若干適合於我校《品德與生活(社會)》的教學方法供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借鑑。有時,我校還會讓年輕教師上示範課,對怎樣開發課程資源進行抱磚引玉,讓教師基本掌握了開發課程資源的方法、途徑。如我校的鐘醒飛老師是一名年輕教師。他以去年榮獲全鎮第一,並代表鎮參加市的課堂教學錄像課《不忘國恥》一課為載體介紹了在教學實踐中怎樣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充實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開展課堂教學,讓課堂教學綻放出魅力,收到實效,深受廣大教師好評。也因為這樣的以點帶面的教學方法為推廣運用新教材起到了“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三)豐富課程教學模式,活用教材

學生是從生活而來,也應該是從生活中去。而社會生活是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起點,也是學生經驗的主要來源。因此,我校科研組根據學生特點,從他們身邊的生活實際,社會現象出發,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觀察社會生活,從而提高學生的生活性與社會性。如:六年級的《煩惱,還是化解》一課中,張傑紅老師先引導學生如何化解心中煩惱的方法後,她讓學生聯繫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煩惱進行向煩惱卡訴説,最後以學生個體之間運用所學的方法化解學生間在學校、家庭和社會所遇到的煩惱。這樣就培養了學生立足社會的能力。這樣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豐富學生的社會經驗,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

四、重視科研團隊精神

本學期,教研組的全體成員深入學習新教材課程標準,領會新教材教學目標及課程理念。改變傳統模式,培養學生主體參與模式,從活動中感悟體驗,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就在鎮剛舉行的國小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教學大賽和精品課程設計中,我校科研組全體人員羣策羣力,出謀獻策。特別是年輕的執教教師更是忙的不亦樂乎。備了一稿又一稿,試了一次有一次,課件做到深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王老師上的三年級《買賣中的道德》一課中先讓學生觀察超市裏的顧客、商家是如何進行買賣的,接着開展課堂調查,完成調查表。從調查、講述、討論,從不同場所的買賣雙方行為中中漸漸體驗到做到顧客要購物文明,商家要誠信經營,這激起他們強烈的震動,培養起要做一個文明顧客的感情。這也在大賽中獲得了鎮的課堂教學大賽中榮獲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五、開發校本課程,強化教材的生活化與社會化

為強化學科的生活化與社會化,我校先針對國小《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大綱,開發了 “認識家鄉”校本課程。同時,我校科研組根據新課程、新理念而開發的一本適合1——3年級的學習材料。這本書借鑑了兄弟學校的經驗和做法,利用家鄉本土中的豐富歷史資源(如海洲地名的.由來,袁世根的歷史,古鎮燈飾的發展等資源),根據農村孩子的特點,以“回顧歷史、放眼現代、展望未來”為三大研究主題,編寫了《鄉情》,引導學生憶苦思甜,以史為鑑,以史育人,充分利用鄉土的資源,以家鄉的發展變化,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增強學生的愛鄉、愛國情感和向心力。

在試驗學習逐漸成熟的過程中,“思想教育”中的《成長》是我校開發的校本課程系列之二。這本校本課程是根據國小《品德與社會》的新課程標準、新的教育理念和學校的辦學目標而開發編寫的學習資料。以“愛國、感恩、理想、友情”為主題,編寫的《成長》。《成長》不僅有學生熟悉的古代英雄人物和現代名人的故事,還有充滿童趣的童話故事;既有正面的故事,也有反面的故事。

因此,本校編寫的校本課程適合高中低年級的學生閲覽,讓學生在“讀、品、悟”中提高閲讀能力,提供了學生對生活與社會的認識,還陶冶了學生的思想情操,寓教於樂。

在教學品德與生活(社會)的工作上,我校科研組成員將既往開來,發揮團體的智慧與力量,完善好學科的教學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sixiang/kzlnm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