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培訓工作總結 >

農民培訓總結(精選15篇)

農民培訓總結(精選15篇)

農民培訓總結 篇1

20xx年,我校在省市農委領導的關心,在縣委縣政府和縣農委的正確領導下,圍繞省農委下達的農民培訓工程目標任務,紮實開展農民培訓工作,按照農民培訓項目實施的序時進度,穩步推進,截止11月底,全面完成了農民培訓工作目標任務,又取得了新的工作實績和較好的農民培訓效果。為提高我縣農村勞動力素質和就業能力,為加快推進響水農業現代化做出了新的貢獻。

農民培訓總結(精選15篇)

一、培訓項目完成情況

⒈農業專項實用技術培訓:省下達任務8000人,我縣今年在1-5月份,以開展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活動為舉措,首輪在全縣xx3個農業村集中農民培訓184場次,培訓11006人次;二輪培訓在夏收秋種等農忙季節前舉辦112場次,培訓農民8831人次,

一、二輪完成實績分別佔目標任務數的xx7.5%和110.4%。

⒉職業農民培訓:省下達培訓任務900人,我校全年舉辦了xx期培訓班,共計完成培訓種植業、養殖業、高效設施農業、合作組織管理員等職業農民903人,其中申報職業技能鑑定180人,分別完成目標任務數的100.3%和100%。

⒊農業信息技能培訓:省下達任務400人,我校與縣委組織部遠程辦聯合協作辦班8期,共培訓409人,完成目標任務數的102.3%。

⒋地方持證農民培訓:今年,我們積極配合縣農委開展地方持證農民培訓,認真制定方案,落實措施,任務分解到鎮社區。通過縣鎮社區政府推動,農委牽頭,農廣校服務的上下協作培訓機制,全年分鎮社區組織開展了98期次地方持證職業農民培訓班,共培訓持證農民7504人,全面完成地方配套資金的計劃目標任務。

二、開展培訓工作的主要做法

1、強化培訓組織發動。一是從農委及直屬農業推廣股站所校、各鎮農業技術中心等單位抽調農技專家,優化20xx年度響水農民培訓講師團,調整充實73名中級以上職稱的農技專家作為講師團主要骨幹,選聘縣鄉農業科技入户指導員159人為農民培訓專兼職教師,壯大了培訓教師隊伍。二是深入調查研究,切實瞭解農民培訓需求,結合各鎮社區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三是通過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上開設專欄等形式,廣泛宣傳中央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宣傳開展農民培訓工作的重要意義,造濃組織開展農民培訓工作的良好氛圍。四是爭取領導重視,縣鎮村層層明確責任,簽訂培訓協議,明白目標任務。

2、把握農民培訓需求最佳時機。一是抓住防治禽流感時機,組織以承擔養殖業為主的農民培訓授課農技人員,分片包村包户,開展畜禽防疫檢疫科技知識培訓,結合送技送藥上門,把農民急需的動物防檢疫知識在第一時間送到農民手中,做到確保禽流感不發生,不傳播,確保響水畜禽養殖業健康發展。二是抓住小麥防治赤黴病的的最佳時機,採取送培訓,送技術,送藥上門的方式,保證農民在適當的防治期間,及時應用科學的防治技術,杜絕小麥赤黴病發生,保證農民以最低的成本,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為此,我們印發專題明白紙10萬餘份,由科技入户指導員定村包户,送到農民手中。三是在夏種期間,突出推廣水稻機械化育秧,插秧技術,推廣秸稈禁燒綜合利用技術,保障農民豐產增收。

3、創新培訓工作新思路。在技術培訓內容上,我們結合農業生產實際,從農民最需掌握的實用知識和技能入手,結合實際,確定培訓三條主線。一是以現代高效農業的現代產業技術和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動物疫病防控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開展培訓,提高農民的現代農業生產技能。二是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和產業發展,加大培養具有較高專業技能、較大生產規模和較強產業能力的職業農民力度,採取集中培訓相關專業新知識,現場示範傳授實用新技術,組織參觀創業示範園區看樣板,農技人員與參訓農民結對跟蹤指導上項目的四個程序模式,幫助提高職業農民的專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三是針對農業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迅速開展農業防災抗災技術培訓,一旦出現異常災情,立即組織相關技術力量奔赴田間地頭,進村入户,及時為農民的農作物、畜禽診斷把脈、制定抗病救災措施,並通過及時培訓或電話手機告知參訓農民,提高農業抗災能力,保障農民增收。在培訓服務方式方法上,一是利用媒體資源下鄉進村開展培訓宣傳。運用廣播、電視、網絡、科技直通車等載體將技術信息送到到田間地頭和農民家中。根據全縣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的發展需要,結合農時季節特點,採購一批農業科教片,製作重點的農作物植保、秸稈禁燒、測土配方施肥、畜禽防疫等專題講座,在響水電視台《農業天地》欄目、遠程教育網點播放,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二是圍繞“一村一品”,突出針對性、實用性,講課老師充分運用課件,標本,實物講學,深入田頭,大棚現場手把手教學。三是聯繫龍頭企業、規模化產業專業合作社,培植為定點的農民培訓實訓基地。我們在326省道沿線高效農業示範帶、黃圩香荷食品有限公司、六套山羊養殖基地、鹽城費氏食品有限公司等地建立為現代農業科技培訓基地。四是注重培植宣傳典型,通過典型示範帶動作用,以點帶面擴大培訓效果,今年我們在全縣12個鎮社區遴選了25個農廣校的中專學員,宣傳他們立志養殖業,大膽創業,初步形成有一定的規模,年獲可觀的效益,發展前景好,起到一定輻射帶動作用的創業典型,在全縣加以宣傳推廣。在提高培訓服務質量上。我們精心制定培訓方案,落實培訓時間表,在今年2-4月份,開展了“春季農業科技大培訓村村到”的主題活動。5-6月份,先後開展了“防治禽流感”、“防治小麥赤黴病”的縣鄉農技人員進村包户行動活動。在7-8月份,農廣校和縣遠程辦,利用遠程教育網點,農村中國小微機房等教學資源,相對集中開展“農業信息技能培訓”活動,在9-10月份,先後開展了“稻麥高產創建”、“秋種三新技術推廣”、“秸稈禁燒與能源利用”等的培訓活動,在11-12月份,組織開展了以“農業科技入户”、“陽光工程職業技能”、“低收入户幫扶”為主題的'培訓活動。

在擴大農民培訓的普及率,培訓覆蓋面上,我們側重開展了全縣“xx個貧困幫扶村低收入户農民職業技能”的幫扶培訓活動。先後專門邀請了揚州大學60餘人次的專家、教授來響水授課,為我縣的低收入户農民提升了培訓服務檔次,保障低收入户農民積極創業,擴大規模,降低風險,穩步提高收入。在今年7月上中旬,專門舉辦了全縣養羊產業技能培訓班,104名養羊大户和專業户,全面學習和掌握了發展養羊產業知識,學會了養羊生產經營管理技能。經過申報考核,有90人申領職業資格證書。

三、培訓取得的主要成效

1、農民培訓的社會影響力持續加大。通過媒體、會議、開展農民培訓活動的宣傳,提升了農民培訓的社會知曉率;通過農技人員多年數次的集中培訓和田間指導,提升了農民培訓的社會信任度;通過“科技人員直接到户,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創新技術培訓傳授方式和方法,讓農民經過聽、看、學、做後,獲得了明顯的,實實在在的效益,不斷激發農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湧現出渴求農業技術,想創業,敢創業,創大業的農民愈來愈多。如我縣南河鎮薛蕩村村民張秀海,他以種植大棚西瓜起家,創業增收後,不斷擴大發展夢,在320省道旁承包近300畝土地,採取了立體園藝,茬口間套種等現代農業管理技術,引種西蘭花,一季收成達80餘萬元,他在發展高效農業的創業實踐中不斷嚐到了新甜頭。

2、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在培訓中,通過紮實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材料、新模式,促進了全縣種養殖業生產水平的整體提高。一是高效農業規模持續擴大。今年持續新增高效農業面積5萬多畝。二是今年全縣新增新興養羊產業養殖大户92户。

3、農產品質量品牌意識不斷增強。

在培訓活動中,我們始終將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一個重要課題列入“培訓菜單”。不僅向廣大農民推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而且向廣大農民宣傳樹立農產品品牌創建意識。有效提高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四、存在問題

1、在職業農民培訓中個別班次在培訓對象的選擇上把關不夠嚴格,注重培訓形式,放鬆對質量和效果的控制。

2、少數鎮村實用技術對培訓的組織準備工作不充分,對邊遠偏僻,交通不便的一些村民通知不到,培訓不到,影響培訓覆蓋率。

五、20xx年工作打算

一、進一步擴大培訓成效。繼續通過加大宣傳力度,運用媒體、網絡、會議等途徑,加強宣傳農民科技培訓教育的重要意義。造大農民培訓工作聲勢,進一步調動廣大農民參學參訓積極性。

二、進一步提升培訓績效。總結經驗,不斷創新。繼續聯合縣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廣泛參與農民培訓工作,發揮優勢,組織開展好農技專家“進園區,入大棚,走大户,到現場”等形式的第一線服務活動,堅持進村入户。

農民培訓總結 篇2

20xx年第一學期農民使用技術培訓總結在學校領導的安排和監督下,我村農民技術學校的培訓工作已經圓滿結束。我村共有23名參訓學員進行了培訓。這次培訓目的明確,方法恰當,組織有序,效果明顯,達到了培訓的預期目標。現將兩次培訓的情況簡單總結於後:

1、參訓人員到位整齊。

2、參加培訓認真、積極。

3、教師水平高。本次培訓,從學校抽取優秀教師講解專業技術知識,教師的.授課保證了培訓的效果。

4、課程設置恰當,學員感到滿意。本着既提高參訓人員的理論知識水平,又提高參訓人員的實用推廣技術能力,在課程設置時,注重了理論與實用相結合。

5、學習方式靈活,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興趣。教師們講課時,注重寓教於樂,深入淺出,講究參與性和儘可能地調動參訓人員的積極性。專業教師講課時注重實用技術的講解,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這樣,參訓人員在既輕鬆,又緊張的學習氛圍中自覺參與,自然提高。

6、組織工作井然有序,為參訓人員的受訓提供可靠的後勤保障。本次培訓中,工作人員努力工作,邊工作,邊整改,不斷提高組織能力和服務水平。

7、本次培訓效果明顯,達到預期目的。一方面,培訓中提高了學員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用推廣技術水平,必將讓參訓人員在以後的工作中得心應手地工作;另一方面,培訓給了每個參訓人員一個再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得到一個提高自我、展現自我的機會。

總之,我校對農民通過接受各種形式的文化、技術教育,已培養出了一大批科學致富的帶頭人、技術能手。我們將以全面提高人口科學文化素質,幫助農民脱貧致富奔小康,推動我村農村經濟發展為根本目的,進一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型農民,為全面振興農村經濟、促進我村“三個文明”建設而努力奮鬥。

農民培訓總結 篇3

今年以來,井陘縣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農廣校),立足本職,充分發揮其職能,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培訓活動,紮紮實實地做好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上半年共舉辦四次大型培訓活動,讓廣大農民羣眾切實得到了實惠,我們的培訓工作也有了明顯進展,現將我校上半年培訓工作情況作一簡單的彙報。

一、完善制度,全力推進大喇叭工程建設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這個媒體,把我們的資源優勢發揮到最大的效應。

(一)是完善各個播放點的制度保證按時長期播放,專人專管,保證根據農村農時季節播放,我校還設專人定期檢查和更換播出內容,實現資源共享,交流傳播。

(二)是全面帶動,搞好各點服務,保證10個大喇叭村的科技光盤供應及時,在中央校、省校、市校的支持下儲備光盤30多個種類,1200多盤,我們又查漏補缺,新增光盤200多盤,錄音磁帶也儲備了1000多盤。同時為了方便存取,實行微機管理,編號分類,排放歸一。

二、按需施教,開展多種形式培訓。

在工作中我們注意區別對待,因時而異,抓住時機集中開展培訓,首先在冬季我們利用農閒時節,組織有關農業專家舉辦冬季農民技術培訓班,培訓農民80餘人。高致病禽流感蔓延期間,看到羣眾對此病的防控知識知之甚少時,我們便聘請專家,為全縣養雞大户160餘人舉辦了禽流感防控知識講座。第三,三月份,我校參加了縣組織的科技下鄉活動,現場為羣眾提供光盤100餘套,發放科技明白紙5000餘份,圖書200餘本,現場解答農技諮詢500餘人次。

三、強化管理,進一步加強農民科技音像資料進村入户服務站建設。

農民科技音像資料進村入户服務站工作,也是我們培訓工作中重要的一項。在去年建立的基礎上,有些工作還不夠完善,為了能及時反饋各站需求信息,確保科技信息及時、準確送到農民手中,我校對一些規章制度進行了完善。通過服務站建立,我們可以和農民面對面進行交流,現場傳播科技知識,為農民提供技術諮詢和技術援助。上半年服務站為農民提供光盤100多片,深受全縣廣大農民朋友的'歡迎。

四,乘勢而上,大力推進“三進村”活動。

首先領導重視,機構健全。我校積極響應中央、省市農廣校的號召,迅速成立了實施農民教育培訓“三進村”領導小組,組長由主管農業副縣長兼任。副組長由常務副校長擔任,另外聘請農牧局技術專家作特邀成員。領導小組技術力量雄厚,為下半年“三進村”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礎,並詳細制定了《井陘縣農廣校關於實施農民教育培訓“三進村“行動意見》隨後6月26日,我校在南河頭村舉辦了“食用菌實用技術培訓班”拉開了井陘縣農民教育培訓“三進村”行動的序幕。

由於我們的培訓針對性強,科技含量高,再加上每次活動準備充分,均收到了好的培訓效果,得到了當地羣眾的一致認可。今後我們還要加大工作力度,採取有力措施,要以培訓新農民、服務新農村為己任,進一步下沉重心,拓展培訓功能,提升能力,充分發揮本體系和其它培訓機構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開展農民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全面做好“三進村”工作。

農民培訓總結 篇4

開展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是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20xx年縣農委、財政、團縣委組織實施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 為紮實做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確保按質按量完成培訓任務,根據嶽農培組[20xx]1號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實際,我們主要做了以幾項工作:

一是加強領導,成立組織。我們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分管副鎮長為副組長,團委、農技、財政、相關人員為成員的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鎮農技站),具體負責項目的實施。

二是明確目標,編制方案。為把此次培訓工作抓緊、抓實、抓好,我們編制了目標任務明確,培訓內容清楚的頭陀鎮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實施方案。

三是強化保障,嚴格機制。首先是政策保障到位,鎮政府制定了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和動員農業技術幹部深入生產第一線,切實搞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切實推廣各種增產、增效技術,切實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其次是技術保障到位,在師資安排上,請來了縣農委的高級農藝師,保證了培訓需求

四是認清形勢,科學定位。首先是講清“大道理”,讓農民“認”培訓。其次是算好明白賬,讓農民“想”培訓。我們近把幾年全縣農業受災情況作為提高農民科技意識的一堂生動教育課。通過算賬對比的辦法,讓農民體會到科技對增加收入的.重要性。再是選準着眼點,讓農民“參與”培訓。根據我鎮農業發展實際和農民的現實願望,確定了分類培訓、服務產業、注重實效和創新機制的思路,農民從中找到了自己渴求的培訓項目後,都自覺地參與到培訓中來。 五是點面結合,追求實效。我們因地、因人、因產業而宜,點面結合,以點帶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了我鎮最大的無性系高標準茶葉示範基地110畝。無公害高山蔬菜茭白示範基地400畝、西紅柿示範基地280畝。我們按照不同培訓對象、不同區域特點、不同產業發展情況,採取了不同形式的培訓辦法。一是集中培訓與分散輔導相結合。二是現場指導與田間示範相結合。三是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 目前,全鎮共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4期60場(次),入户指導20xx人次,印發明白紙3000份,受訓農民達4000人。在全鎮9個村中選定了50户核心農户,並建立了核心農户檔案。在全鎮5個行政村成立了5個農民科技書屋,配置了淡水養殖、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蠶桑、果樹栽培技術等書籍100餘本;書屋每天都有專人值班,保證了農民隨時都可以閲覽科技書。

鎮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組

二0XX年六月十日

農民培訓總結 篇5

一年來,在市局的大力支持和各培訓定點機構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務就業和經濟發展為宗旨,圍繞市政府年初制定的實事項目工作要求,結合今年農村勞動者培訓政策的新特點,創新工作理念,改進培訓模式,強化監督管理,有效提升了外來農村勞動者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幫助他們實現了技能就業。截止到目前,我市免費培訓城鄉勞動者38.7萬人,完成市府實事項目全年30萬人目標的129%。其中:農村勞動者培訓32.9萬人、技能培訓6.6萬人,超額完成蘇州市全年的目標任務的131.6%和132%。其重點工作如下:

1、加大力度,做好農村勞動者培訓招生宣傳。

年初,我們通過組織對企業用工需求的調查,及對調查數據的綜合分析,結合我市產業結構特點、外來農村勞動者求職和技能型人才建設需求,確認20xx年職業技能培訓緊缺職業(工種)。根據公佈的緊缺工作,配合春風行動、婦女招聘專場、殘疾人招聘專場和“八一”軍嫂招聘專場等,我們開展了大力的宣傳活動。一是將招生簡章印製成彩色頁面,深入到區、街道、社區和各區的人力資源市場進行宣傳;二是將各培訓定點機構的報名時間、開設專業、報名方式、報名地點、聯繫電話等信息編排後印製成海報和宣傳摺頁,發動各區、街道勞動保障所和各人力資源市場

在人羣集中的'地方發放和張貼宣傳;三是通過蘇州日報等三大報紙和電視新聞媒體進行報名信息報道,主要以傳統、特色、熱門和緊缺專業(工種)為重點進行專題的宣傳。上半年還製作了城市商報的招生專刊,對就業再就業技能免費培訓進行整版的政策宣傳,宣傳學員成功就業典型案例。

2、加強管理,提升農村勞動者培訓質量。

在對各培訓定點機構農村勞動者培訓工作全面總結的基礎上,三月份召開了本年度蘇州市農村勞動者技能提升培訓啟動大會。在培訓的實施過程中,注重加強農村勞動者培訓的質量管理。針對今年農村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中出現的招生、培訓、發證的一些新情況,配合我們的“服務提升月”活動,我們對金莎、創元、園林、春光等部分培訓定點機構進行走訪、調研和電話隨訪,對培訓、招生、宣傳、諮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加以改進。對個別學員反響比較大的學校,我們及時發出整改通知,要求其整改。我們還及時發出了關於進一步規範農村和外來勞動者免費技能培訓招生宣傳的通知,對招生宣傳作了統一要求。同時,我們還熱忱主動指導各培訓定點機構(企業)制定計劃、組織實施培訓、人員信息錄入,併為其提供培訓補貼資金申報的管理、服務。通過優質服務,全程管理,從而達到在樹立培訓品牌、提高培訓質量的同時,全面提升服務形象。

3、突出技能,開展商貿類營業員技能競賽

為了積極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

(國發[20xx]36號)文件精神,推動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與企業培訓工作,提升商貿類企業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蘇州市區舉辦了以農村勞動者為主的“20xx年度商貿類營業員技能競賽”。有蘇州人民商場等12家商貿類企業36名職業技能高手參加了操作技能競賽的總決賽。並現場舉行開幕式和頒獎儀式。競賽內容分為理論層面和技能層面,其中技能層面包括服裝摺疊與擺放出樣賽,包紮技術賽和模特服飾搭配表演。36名選手均通過了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其中4人獲得了高級職業資格證書,32人獲得了中級職業資格證書。

4、服務企業,實施外來務工人員企業內訓

蘇州市開展的企業內外來農村勞動者技能提升培訓工作有四個方面。第一,做出上一年度農村勞動者職業技能提升企業內培訓的書面總結;第二,企業先進行自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將根據實際情況對相關企業進行抽檢。抽查主要內容:通過與企業分管培訓工作的相關人員,部分培訓學員進行座談,對培訓資料、台帳、現場的實地察看,瞭解、掌握企業培訓的組織、實施、考核及效果;第三,通過對企業內訓工作的總結、走訪、查看和檢查,確定“20xx年度蘇州市區開展外來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定點企業名單”,召開企業內訓啟動會,簽訂培訓協議,全面開展今年的外來農村勞動者企業內訓;第四,在企業內實施外來農村勞動者技能提升培訓過程中,為企業提供相應的指導和服務。

5、貫徹落實,出台全市農村勞動者獲證獎補政策。

為全面貫徹落實農村勞動者培訓鑑定獲證獎補政策,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我市獲證獎補工作,鼓勵農民自主參加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引導農村勞動者職業培訓從“重數量”向“重質量”、從“補過程”向“補結果”轉變,根據關於印發全省農村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鑑定獲證獎補辦法(試行)的通知(蘇人社發2011147號、148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協同局相關職能處室與財社部門,商定我市貫徹落實農村勞動者培訓鑑定獲證獎補政策,出台關於印發全市農村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鑑定獲證獎補辦法(試行)的通知(蘇人保職20110051號)文件。同時,根據省、市文件要求,積極組織各市、區培訓中心貫徹落實,制定相應的操作辦法;組織培訓定點機構學習、討論,實施農村勞動者培訓鑑定獲證獎補政策;提交軟件需求報告,新增我市“農村勞動者技能培訓獲證獎補的軟件模塊”。要將獲證獎補人員基礎信息錄入蘇州市勞動保障信息系統就業培訓數據庫,對參加培訓並享受補助人員實行實名制管理,從而保證獎補資金的規範、安全控制。

農民培訓總結 篇6

第一部分培訓實施狀況

一、實加強組織領導和項目管理,確保培訓工作圓滿完成。

搞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潛力,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對此項工作區委、區政府領導十分重視。區裏成立了以分管副區長閻林英為組長,農業局長周未田、財政局總會計師劉晉來、區團委書記李文田為副組長,高級農藝師、農業局副局長王建林為首席專家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制定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實施方案》、資金保障制度,監督檢查制度,確保此項工作順利實施。成立了由項目首席專家、各專業首席專家為首,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畜牧中心、蔬菜服務中心等涉農部門及海運學校技術骨幹為成員的技術小組。技術組共有教師31名,都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實踐經驗豐富。培訓教師分工明確,職責到人,包點到村。參加項目實施的13個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和技術組織配合開展培訓工作。整個項目的實施單位兩個,分別是忻府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山西省海運職業技術學校,共設立培訓教室6個,都具備電視、vcd等先進的教學設施。建設培訓基地6個,其中玉米專業3個,蔬菜專業2個,奶牛專業1個。

在項目管理方面,開發了“全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管理系統”軟件,使得整個項目在核心農户擋案管理;教師、教材、教學管理安排;相關政策法規學習匯綜以及資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更加科學、高效。

二、創新培訓模式,千方百計提高培訓效果

我區的“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實施初期,按照“進村入户,核心培訓,包教包會,示範帶動,全面覆蓋”的原則,在全區13個鄉鎮辦事處全面展開,其中玉米專業1500户、蔬菜專業200户、奶牛專業300户。確保透過核心農户的示範,帶動全村及周邊村的農業發展,結合“四個一”(即一張培訓卡、一張明白紙、一本科技教材、每個培訓點一張技術光盤)的發送,在20xx年冬20xx年春的農閒時節,首先在13個項目實施鄉鎮分別召開了由項目涉及村的支部書記、村長參加的科技培訓進村入户動員會。為了圓滿完成培訓任務,確保培訓效果,我們不斷創新培訓模式,豐富培訓資料。採取核心農户專業性培訓與普及性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巡迴指導相結合,教室授課和基地大田觀摩相結合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培訓效果。

培訓的方式一是核心農户培訓與普及性培訓相結合,在培訓核心農户的同時,做好宣傳發動,吸收更多的農民參加培訓,除培訓20__户核心農户外覆蓋普通農民3。5萬户;二是集中培訓與巡迴指導相結合,以鄉鎮為單位集中辦班15次,其中玉米專業8次,培訓農户2500户;奶牛專業5次、參加人數600餘人;蔬菜專業3次,參加人數900多人次。玉米專業的培訓以進村入户培訓為主,涉及的54個項目村,平均進村1。8次,在村委會、街道、農户小院、田間地頭小規模培訓200餘次。農忙時節,有的項目實施村農民白天忙農事人員難組織,我們就採取晚上以村集中辦班的方式對核心農户進行技術培訓,利用晚上的時間共辦班20餘次。20xx年3月17日從省農科院、農業廳蔬菜辦請來專家在區政府大禮堂舉辦了“全區蔬菜種植技術培訓會”,參加培訓的有“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的蔬菜專業核心農户200名、區農口有關科技人員、主要菜區的廣大菜農共計人數800多人。20xx年3月25日以4個奶牛養殖項目實施鄉鎮為單位,舉行了奶牛高產養殖集中培訓會,授課教師除了項目技術組的講師外還請了市裏的奶牛專家,300名奶牛養殖核心農户參加了培訓,還有奶牛養殖村廣大的奶牛飼養户,人數達450多人。在整個階段的.培訓活動中,發放教材2300本、技術手冊20__冊、各種資料8000多份,科技光盤90餘張;三是培訓基地展示田觀摩與現場指導相結合,20xx年9月8日、10日、13日、15日,我們先後組織奇村鎮、播明鎮、東樓鄉、秦城鄉、合索鄉、解原鄉等鄉鎮農民,舉行了4次大規模的基地示範田觀摩現場指導培訓會,主要參觀了:

⑴盧野基地玉米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園區,共有56個示範品種,佔地20畝;

⑵項目單位和忻府區種子管理站共建的玉米新品種展示基地;

3)項目基地和農業開發辦

共建的董村鎮玉米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基地,佔地150畝,30個品種示範;4)原種場玉米優良品種示範園。核心農户透過親眼目睹了各個優良品種的主要性狀,玉米高效栽培各項新技術的使用效果,親耳聆聽了培訓教師的現場講解,理論聯繫實際為鞏固所學技術指導高產高效的玉米種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基地觀摩培訓的人數到達1500人,這種觀摩培訓的模式用時短效果好,受到了廣大核心農户的一致好評。

培訓教材和資料除了省、市農業部門精心修改出版的農業實用技術書籍外,我們透過技術人員深入農户田間地頭調查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農民的需要,專門印發了技術手冊、農事明白紙和超多的技術資料宣傳單。針對我區實情和項目要求,共精選17項實用技術重點講授推廣。

其中玉米高產種植技術:

(1)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2)玉米旱作節水栽培技術

(3)玉米品種優化技術

(4)玉米化控技術

(5)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

(6)玉米立體種植技術

(7)玉米配方施肥技術

(8)玉米種子生產技術。

奶牛高產養殖技術:

(1)奶牛品種改良

(2)奶牛冷凍配種技術

(3)奶牛高產養殖

(4)奶牛疫病防治技術

(5)奶牛秸稈青儲飼料加工技術。

温室大棚高效栽培技術:

(1)大棚水果栽培技術

(2)大棚蔬菜栽培技術

(3)大棚沼氣利用技術。這些技術基本上都是當前農民迫切需要的實用技術,除此外,還結合農業政策、法規對農民進行了普法教育。

為了使“核心農户的選取更具有代表性、培訓資料講授更具有針對性”,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技術組及包點培訓教師與各村幹部對科技培訓的工作做了進一步的探討。根據各村農民具體狀況和要求,有的村對核心農户進行了個別調整,有的村調整、增加了培訓的資料。許多項目實施村透過前一階段培訓工作實施的進一步認識,對培訓工作相當重視,如奇村鎮唐林村還專門成立了科技培訓協會,由協會根據農時、全村科學種田的需求聯絡、安排培訓的具體事務。甜糯玉米種植户,成立了甜糯玉米協會,協會培訓單位聯合進行了甜糯玉米綠色食品生產操作培訓。

根據項目實施方案的管理考核要求,我們投入一寫經費設計開發“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管理軟件”,對核心農户全部計算機規範管理,同時建立對技術人員和核心農户的評價考核。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均受到了鄉鎮和村裏的大力支持,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熱烈歡迎。我們在農業局和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設立了熱線諮詢電話,共理解農民技術諮詢電話262次,其中播明鎮農民反映出苗後的玉米出現大面積的異常現象,農技中心的技術人員及時前往診斷,指導農民進行了補救措施。

三、嚴格項目資金管理,把有限資金效果最大化

培訓經費按項目實施進度實行專款專用,專項管理。項目實施所需資金及使用狀況,實行審計制度。審計報告和資金預算、決算一併報項目辦公室審批列支。項目設立專帳管理,一支筆審批,統一開支範圍,統一報銷程序,統一費用管理,建立完整的財務檔案。資金的使用主要用於購買、編印教材、技術材料,明白紙,購買培訓器材,以及包村教教師講課培訓費補助,交通費用等。

四、建立監督監管機制

為了保證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的落實,區農業局成立了監督考核小組建立了對技術人員和核心農户的評價考核制度,透過層層簽訂職責狀,與技術人員簽訂了職責書,監督考核小組對培訓資料、培訓時間和培訓效果進行嚴格考核,不定期進村入户抽查,透過與核心農户訪談和由核心農户填寫評價表,對技術人員進行考核,按考核分數排出名次,與年度考核、職稱評聘掛鈎。凡弄虛作假的,年度考核視為不合格。表現突出的給予表彰獎勵。對核心農户的考核,由技術人員測評和全體村民評價,考核合格的發給綠色證書,考核不合格的,繼續培訓直至合格為止。

第二部分項目實施的成效和一些成功典型

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的實施,提高了我區玉米種植、奶牛養殖、城郊蔬菜種植效益,促進玉米、奶牛、蔬菜這三個主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了全區農民的科技素質的不斷提升;促進了我區農業科學種田水平的整體提高;促進了常規玉米、特色玉米、蔬菜等綠色食品生產和無公害生產基地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的建設和服務創新。在20__名核心農户中湧現出了一大批種田大户、養殖大户,更主要的出現了不少自我種田、養殖,又能在本領域帶給相關服務、帶動更多農户發家致富的農民經紀人。

玉米專業核心農户孔中秀,透過項目培訓和自我鑽研掌握了一套因地引種,高效種植甜懦玉米的技術。他自我家裏的10畝地全部種植了甜懦玉米,同時還擔任一個公司甜懦玉米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的技術員,負責2個鄉鎮6個村近20__畝甜懦玉米的生產任務,帶動一批核心農户推廣玉米綠色食品生產技術,合理安排輪作,畝產值達1700元以上,農民純收入達千元。還有核心農户崔玉卯憑着自我掌握的過硬技術,承包土地300畝,合理選取品種、安排播期,全部種植甜懦玉米,收到很高的經濟效益。

蔬菜專業核心農户趙黃科,擔任着南城辦事處新農村的村主任,按照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會的要求,認真學習種菜新知識,引進新品種,採用新技術,改變傳統種植觀念,科學種植蔬菜,效益穩步增長,他種植的温室,創下了畝收入28000元的好成績。具體狀況如下:茬口安排:按照温室蔬菜生產工藝流程,一年兩大茬,西芹――西紅柿兩茬生產模式,西芹7月下旬育苗,10月中旬定植,元月上旬採收上市,7月中旬拉秧,比較前向年西葫蘆一大茬生產,生產週期延長,西芹秋季和平病害少,西紅柿採用冬春茬產量高,採收期長,效益較好。田間管理:蔬菜整個生產期管理全部採用新技術,改變傳統種植管理模式,注重科學,實行配方施肥,西葫蘆吊架,並採用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注重西芹、西紅柿品質的提高,增加經濟效益,比較前幾年大肥大水,缺乏科學田間管理,隨意盲目澆水、施肥、噴藥,生產成本大下降,田間病害得到全面控制。趙黃科温室實種面積0。6畝,西芹產量3200千克,收入2560元;西紅市產量4000千克,收入13800元,摺合畝收入27933元,效果明顯。我們在新農村建設了温室蔬菜大棚生產技術培訓基地,在他和其他核心農户的的帶動下,全村逐漸縮減的温室蔬菜面積05年增加到240畝,到達歷史最高水平,畝收入達23000元,成

為忻州市郊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忻府區曹張鄉高村是我區奶牛養殖大村,也是奶牛核心農户最多地方一個村,核心農户秦俏平經營良源忻定奶牛場,存欄奶牛60頭,其中產奶牛34頭,過去每頭牛平均日產奶16公斤,由於多年來養殖技術落後一向沒有較高的經濟效益。20xx年成為核心農户以來,認真學習奶牛相關技術,從奶牛的配種輸精、飼養管理、疾病防治到種植優質牧草都認真鑽研,精心領會。透過把掌握的新技術運用到牛場的管理經營中,到20xx年下半年,存欄奶牛從外部觀察有了明顯的改善,配種方面也開始給每頭奶牛建立擋案,杜絕過去的近親繁殖,逐步使品種優化。飼料管理上以貯青為主,再加上搭配苜蓿粉和精飼料,產奶量逐月上升,每頭牛平均日產奶達23公斤,經濟效益也逐步提高。同時牛場也構成一套“推良種、喂貯青、階段養、標準給、科學管理”的科學飼養規程,管理上重點抓四個環節:一是抓良種,嚴把母本關;二是抓防疫,嚴把抗病關;三是抓青貯,嚴把飼養關;四是抓方法,嚴把技術關。高村的奶牛養殖透過我們在那裏建培訓基地,無論是象秦俏平這樣的養殖大户,還是養3頭5頭的小户,養殖技術上均有很大的提高,正逐步成為蒙牛、古城等國內幾個大奶業集團的優質牛奶生產基地。

第三部分存在問題及下一步打算

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是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生產要發展,科技是關鍵。要把現有科學技術普及到千家萬户,務必有一批新型農民。綜觀我區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存在不少問題,一是地方政府經濟落後,從財力人力上還不能更好地利用國家實施項目的東風,配套必須資金更好地促進農民科技普及的有效途徑,儘快提高我區農民科學種田的整體水平;二是培訓專業不能與項目村產業更細緻緊密地結合,雖然玉米是忻州農業的主導產業,但各縣各村狀況各異,比如有的村以種植紅薯出名,有的村是多年的蔬菜制種基地;三是在數量有限的核心農户選取上還不能做到更具代表性、典型性;四是在培訓模式和手段上儘管我們也下了很大力氣,但總體效果還不是更好,同時自身的科學素質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下一步工作打算,首先要充分認識到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在新時期的重要性、長期性、艱鉅性,農民科技培訓任重而道遠。我們經過2年的項目實施,已初步建立了一支農業科技培訓的技術隊伍,發展了一批合格的新型農民核心農户,掌握了一套比較有效的培訓模式。在繼續爭取上級部門培訓項目的同時,結合農業部門工作和其他農業項目的實施,用心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定期回訪20__名核心農户,發展更多的核心農户,以帶動農民走山依靠科技發家致富的道路。

農民培訓總結 篇7

為進一步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加快農村人才培養,推進全縣生豬產業的發展。按照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方案,xx縣農牧局遴選從事生豬養殖產業的`專業大户、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幹54名進行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重點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

從7月24日開始,縣農牧局舉辦了生豬產業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班,培訓時間為15天。培訓採取“課堂教學+基地實訓”的模式培育生豬產業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

一是課堂理論教學。

培訓班除邀請縣上九位技術人員講授主場規劃和建設、防疫管理與疾病防治、生豬營養需要與日糧配製和生豬飼養管理、繁殖技術等相關知識外,還聘請省市相關專家講授了生豬生產、銷售及規模場豬病防控等有關知識。

二是養殖基地實訓。

理論授課結束後,組織學員到縣內外大型企業觀摩學習,拓寬學員思路,增長學員見識,更新學員的理念。到永登縣、涼州區、景泰縣生豬標準化養殖實訓基地、xx縣宏興養殖專業合作社生豬人工授精技術實訓基地、xx縣長寧草畜工貿有限公司生豬人工授精技術技術實訓基地、xx縣永和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生豬種公豬精液分包技術實訓基地等實訓基地實訓,做到了學有樣板,看有現場、訓有基地。

通過此次系統培訓學習,提高了學員的專業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學員們紛紛表示,一定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以新型職業農民為標準,把自身所從事的生豬產業做大做強。

農民培訓總結 篇8

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在省政府新農村建設五件實事中,農民教育培訓工程是其中的一項,縣教體局今年下達給我中心學校的工作任務:年培訓2320名農民。今年以來,我校組織進村開展培訓53場,培訓農民2320人次,其中男1525人,女735人,發放技術資料明白紙20多種1萬多份、科技書籍200餘冊,建農業技術推廣示範基地1個。科技服務中心1個。

一、精心組織,紮實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

1、建立組織,強化領導。中心校成立了農民培訓工程領導小組,主管教育副鄉長任組長,成立了各專業培訓小組,由鄉屬各單位中級職稱以上人員9人、鄉農業服務中心3人組成。按專業及人員情況分成食用菌組、煙葉組、桑蠶組、玉米小麥組。各組負責各自的培訓任務。各組的培訓任務實行組長負責制,組長對分工的培訓工作進程和工作質量負責。2、開展調研,按需培訓。開展培訓需求調研,針對性提出5類12項實用技術培訓菜單,供各組安排培訓時選用。統一編寫技術明白紙用於培訓現場發放。

3、會議交流,現場參觀,實地學習,組織推進。先後召開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工作啟動會、農業科教工作研討會、培訓小組成員培訓會議、工作推進會和培訓小組組長工作例會等,及時交流通報工作進程,佈置工作推進措施,確保培訓工作組織有序,運行高效,按時序按工作要求積極開展。

4、廣泛宣傳,擴大影響。加大宣傳,營造培訓氛圍,利用板報、培訓簡報、進村培訓通知、條幅標語等形式,大力宣傳農民培訓工程的意義和政策措施,營造培訓工作氛圍。

5、制定措施,完善考核。制定推進培訓工作的政策措施。一是制定對村考核細則;二是建立技術小組成員考核制度;三是培植受訓農民典型,在技術指導、技物幫扶及跟蹤服務上優先安排示範户。

6、規範培訓,有序開展。一是明確任務,多方結合搞培訓。為全面開展好培訓工作,多次組織實施培訓“突擊月”(5、7月等),採取集中到村培訓為主,分散指導為輔的方法,統籌安排技術人員,統籌安排時間,通過和有關村及相關部門聯合開展培訓。培訓中做到三個結合:即與科技入户相結合,與推進高效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相結合,與自身的全年目標工作相結合。二是認真備課,規範程序搞培訓。技術人員結合自己的專業和農民實用技術的需求,認真準備講稿,各技術人員講授體現了“五多”的要求(多思考、多收集、多結合、多延伸、多引導)。三是規範運作,統一製作了會標。每個村的培訓都嚴格按照中心校的要求,統一製作會標,統一印發培訓資料,認認真真紮紮實實搞好培訓工作。

二、成效突出,新型實用技術全部進村到户

實用技術培訓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推動力。今年以來,我中心校圍繞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主題,不斷強化農業科技培訓服務工作,組織發動全鄉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通過到村舉辦培訓班、發、放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明白紙、技術講座、錄像、光盤等方式,開展技術培訓。中心校主管人員多次深入調研,及時發現新情況新問題,並對各地出現的重大生產技術問題提出解決意見,保證了技術培訓工作取得實效。做到了常態化經常培訓、關鍵環節主動指導、技術諮詢隨時服務,全面提高實用技術的推廣入户率和到位率。一是重點推廣應用了一批生產新品種。二是推廣了一批農業種植新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棚室食用菌病害防治關鍵技術、優質烤煙育苗及栽培關鍵技術、沼氣利用與生態家園建設增收關鍵技術等。三是全力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高效農業規模化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第一工程,是促進農民增收長期而重要的任務,在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過程中,我局針對高效農業種植的不同類型,圍繞產業特色,分作物、分區域制定技術指導方案、加大技術的集成與配套應用,發揮典型帶動和示範輻射作用,全力推進高效規模農業生產進程。

三、排找差距,創新方式硬化措施再推進

我鄉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工作雖然有很好的基礎,但離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農業教育培訓工作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農民主動接受培訓的意識不強;二是培訓後學員的典型帶動作用不突出(產業規模不大);三是受訓人員接受新技術能力不強;四是培訓工作不平衡性較大。針對上述問題。下一步,我們將着力抓好以下幾點:

1、把握培訓重點。以農業生產技術及技術更新、高效農業生產技術、市場農業知識、農業法律法規、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成立發展及運行管理等為培訓重點。

2、豐富培訓方法。組織科技示範户、農民技術員、農民經濟人等到外地參觀學習,與現場培訓相結合;建好培訓示範基地,通過基地示範引領達到技術應用的輻射帶動;定期組織農户代表外出觀摩學習、激發學用科技熱情。

3、強勢組織推進。充分調研熟悉農村情況、瞭解農民需求,開展好針對性的宣傳發動,營造培訓氛圍。加強與基層村的聯繫和協調,通過很好的組織、有序的發動來提高培訓面,讓更多的農民走進培訓現場,選擇適應自已需要的培訓內容接受培訓。

4、創新培訓機制。一是在農業產業特色地區和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教學點,把教學培訓班辦到村組、進到企業,進入田間地頭,有效地提高培訓工作的效率。二是實行兼職教師聘用制,加強培訓師資隊伍建設,保證培訓工作效果。三是繼續建設農民科技書屋,建立農民長期性、經常性培訓學習陣地。

5、完善培訓服務機制。培訓工作效果的提高,要靠完善的培訓工作服務來保證。一是培訓教材服務,按照“一張明白紙、一張信息卡、一個培訓專題、一個典型示範(區、户)”的模式,分技術類別印製培訓資料手冊,人手一份,通過現場培訓、資料發放、典型帶動,增強農民對培訓內容的接受能力,全面提高培訓效果。二是示範服務,體現在示範園區和教學實習基地的建設上,加強教學實習基地(點)和示範區(田)的建設,放大培訓現場示範作用。三是跟蹤服務,專業技術人員定期開展入户指導、跟蹤檢查效果,及時掌握農民適時技術需求,保證培訓工作的連續性和時效性,讓農民真正從培訓中得到收益。

農民培訓總結 篇9

我叫李,今年47歲,高中文化,家住彰武縣兩家子鎮左家村,家有3口人,擁有土地50畝,20xx年種植業收入5萬元,加上養殖和外出打工總收入10萬元。也許是人到中年,外出打工,一年漂泊在外的生活不願再繼續。20xx年10月,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推薦下,我參加了彰武縣農廣校新型職業農民玉米生產培育班。一週的學習,一週的實踐、參觀考察,讓我開闊了視野,體會十分深刻。我決心回鄉發展農業,做回自己。

一、本次我學到了新型職業農民素養與農業發展新理念,認識到新型職業農民需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及專業技能。同時,專家對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階級的基本判斷,惠農政策解讀,測土配方施肥及有機質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水源污染控制,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農業減災避災技術,理性看待轉基因等等的講解,都十分的精彩,也使我大開了眼界,深受啟發。

二、經過這次學習,讓我真正認識和體會到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重要性與使命感。我個人有幾點小建議:一是我鎮農業部門進一步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二是讓新型職業農民在培訓後,領導幫助其流轉土地,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使想種地的人有地可種;三是集中全鎮專業化農業科技人才,服務於農村,服務於農民。

三、通過本次培訓,我信心滿滿,20xx年,我擴大種植規模,流轉土地200畝,統一經營、統一品種、統一種植,全程實現現代化生產,機種機收、機械脱粒。真正實現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爭取在20xx年流轉土地1000畝,成立自己的玉米生產專業合作社,吸收更多的農户參與進來,並帶動其他的新型職業農民自主創業,走出自己更精彩的人生。

農民培訓總結 篇10

一、本次我學到了新型職業農民素養與農業發展新理念,認識到新型職業農民需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及專業技能。同時,專家對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階級的基本判斷,惠農政策解讀,超級水稻高產栽培,測土配方施肥及有機質提升,改粳工程,高產優質良種應用與糾紛處理,農產品質量安全與面源污染控制,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農業減災避災技術,水稻機械育秧技術,理性看待轉基因等等的講解,都十分的精彩,也使我大開了眼界,深受啟發。

二、通過本次學習,我提高了認識,懂得了僅僅依靠80畝的水稻收入是很微薄的,也沒有出路,我下定決心回去後擴大生產,流轉更多的土地,成立合作社,把所學技能帶動鄉親們共同謀求生存,追求財富,服務社會。

三、經過這次學習,讓我真正認識和體會到新型職農民培訓的重要性與使命感,尤其我們安陸是農業大市,地廣人多,農業生產簡單,很多農民崇尚外出打工賺錢,棄荒田地,確實令人憂心。那麼,安陸農業如何走呢?

我個人有幾點小建議:

一是我市農業局進一步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

二是讓新型職業農民在培訓後,領導幫助其流轉土地,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使想種地的人有地可種;

三是集中全市專業化農業科技人才,服務於農村,服務於農民。

農民培訓總結 篇11

作為一名基層的農資經銷商,我感覺近年來農村的農業生產出現了一些新變化:農村的勞動力大量進城,部分農田被荒廢,種田大户開始湧現。通過參加這次培訓,我進一步認識到“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村發展的大勢所趨,為新型職業農民提供農資服務離不開“私人訂製”。

這幾天,通過理論學習、實地參觀和取土實踐,我感覺目前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亟需改進。農民種地很辛苦,但是粗放型的施肥施藥對農產品和土壤的品質都造成了傷害。為什麼先前農田邊上的水渠、土坑裏的水可以隨便喝,而且味道清甜,但現在誰敢喝?為什麼糧食產量上去了,除了賣給販子或者國庫,沒有其他銷路?為什麼雨季旱季不再準時,老百姓普遍還是靠天收?為什麼農作物病蟲害越來越多,防治成本居高不下?要解決這些問題,都繞不開“生態”這個詞。

生態農業,暫且不論高科技高投入的農業設施,細心體貼的“私人訂製”式的農資服務對於我們基層農資經銷商來説尤為重要。將來種地施肥施藥,我們可以單獨給一塊土地“開小灶”,根據土壤營養成分和種植作物的具體情況來訂製肥料和農藥。條件允許的話,甚至可以將作物需要的陽光、空氣、水分、土壤一一進行生態模擬或者改造。

農民種地的本質需求是什麼?生存發展!生存的問題也就是解決温飽。現在我們這裏,農民的温飽問題可以説已經基本解決了。那麼發展的問題,也就是農民發家致富的問題,怎麼解決?我們也是農民,儘管在農村開了店鋪,我們的生意也照樣離不開土地離不開農民。我們雖然能力有限,但是我們與農村的兄弟姐妹有着天然的密切聯繫,無論我們是否也從事種植,為農民做好農資服務,是我們耐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通過參加這次培訓,我認識到我們經銷農資的,所做的不是簡單的一個買賣商品的事情。我們承載着促進農業發展尤其是協助新型職業農民轉型成長的重要歷史使命。這話可能有點誇張。但是引領和幫助農民發展“生態農業”,我們還是能發揮作用的。比如,我們掌握着農村作物的種植、防病、收購等信息,這些信息如果能加以整理並定向發佈,提升的將不僅是農民的收入,還將深刻地改變農村傳統的農業格局。一句話,農民富裕了,我們當然有錢賺。幫助農民科學種田,其實也是在為我們自己種樹乘涼。所以,經銷農資,不僅要貨真價實憑良心講信用,更要積極引導農民科學種田並做好相關農業服務。

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感覺針對“新型職業農民”的農資服務應該圍繞“私人訂製”來進行。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不同土壤的肥力不同,不同作物的營養也不同,所以憑藉簡單的經驗種植是無法獲得高品質高效益的。測土配方很有必要。另外農藥的使用,也是農民面臨的一個大問題:病蟲害耐藥性增強,防治成本不斷增加,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那麼,我們農資經銷商該怎麼做呢?簡單的説,就是給每一塊土地和每一種作物“開小灶”——量身定製肥料和農藥。我們沒有技術可能也缺少資金,但是沒關係,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是支持這個事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帶領農民更新觀念、與時俱進,積極向生態農業、新型職業農民靠攏。所以,我們應該以發展的眼光,與時俱進,積極做好新農村形式下的新型職業農民的農資服務工作。

最後,衷心感謝xx市政府、市農業局、市農廣校、鎮政府、鎮農技服務中心給我機會,讓我參加了本次培訓。謝謝。對於本次培訓辛勤付出老師、班幹部,我也想表示我真誠的謝意,你們辛苦了!

農民培訓總結 篇12

我今年47歲,國中文化,家住安陸市孛畈鎮青龍譚村2組,20xx年12月份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推薦下,經學校領導批准,我參加了安陸市農業局農技推廣中心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一週的學習,讓我體會十分深刻。

一、本次我學到了新型職業農民素養與農業發展新理念,認識到新型職業農民需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及專業技能。同時,專家對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階級的基本判斷,惠農政策解讀,超級水稻高產栽培,測土配方施肥及有機質提升,改粳工程,高產優質良種應用與糾紛處理,農產品質量安全與面源污染控制,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農業減災避災技術,水稻機械育秧技術,理性看待轉基因等等的講解,都十分的精彩,也使我大開了眼界,深受啟發。

二、通過本次學習,我提高了認識,懂得了僅僅依靠80畝的水稻收入是很微薄的,也沒有出路,我下定決心回去後擴大生產,流轉更多的土地,成立合作社,把所學技能帶動鄉親們共同謀求生存,追求財富,服務社會。

三、經過這次學習,讓我真正認識和體會到新型職農民培訓的重要性與使命感,尤其我們安陸是農業大市,地廣人多,農業生產簡單,很多農民崇尚外出打工賺錢,棄荒田地,確實令人憂心。那麼,安陸農業如何走呢?我個人有幾點小建議:一是我市農業局進一步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二是讓新型職業農民在培訓後,領導幫助其流轉土地,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使想種地的人有地可種;三是集中全市專業化農業科技人才,服務於農村,服務於農民。

在隆冬時節,我們陵縣33名學員沐浴着惠農政策的春風走進了省農幹院,參加了為期十天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培訓班。

作為縣經管局的一名工作人員,從《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佈的那天起,合作社的發展問題就深深的植入了我的心裏。接到組織這期培訓班的任務後,我真是興奮不已,為終於有了系統學習《合作社法》和相關理論的機會而高興。根據縣局領導的安排,我及時把培訓通知傳達給鄉鎮經管站和各合作組織,要求大家只要願意學習合作社理論,願意在農村合作社經營中做出成績的負責人,都可以報名參加,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這個學習機會,把上級的政策原原本本的落到實處。經過幾天的緊張工作,陵縣共有33人報名參加學習,成為了德州市來學習人數最多的縣。

參加學習以來,我的心裏時刻有一種滿足感、敬佩心和感謝情。

一是滿足於各位專家教授的高水平的講座,像一把把鑰匙解開了我們心中存留以久的問題,使我們領略到了更高一層次的理論和經驗,他們就像精心工作的園丁,澆灌着我們這些飢渴的苗木。

二是敬佩這些來參加學習的學員們,無論年齡大小,無論文化程度高低,都像國小生一樣,早早地來到教室,認真聽講,仔細地做筆記。特別是幾位50多歲的學員,總是早早來到教室,坐在一個有利的位置,用拿慣了杴把的手握着筆,認真的記錄着講座的資料。讓我覺得,這個培訓班辦得很實用,老師講得好,學員有需求。

三是感謝學院進修部的各位管理老師。他們一絲不苟,盡職盡責,把整個培訓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班主任老師在開班之初,就給大家做了一堂關於互聯網知識的講座,讓大家瞭解網絡基本知識,以及如何利用網絡宣傳自已的企業和產品,並創建了班級網站《山東農民創業網》,將參加培訓的學員們的風采留在了上面,還指導我們學員怎樣使用電腦,把這些平時很少接觸電腦的莊稼漢一下子推到了科技與信息的最前沿。同時指導我們進行班級交流,給所有願意宣傳自已合作社的學員打字排版,使我們體會到這個班集體的温馨和祥和。

培訓班快結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有了很大的收穫。回去後,一定會學以致用,把合作社辦得更好,在建設新農村的運動中,做出自已的一份成績。

最後,祝各位老師精神愉快,工作順利!祝各位同學事業有成,發大財!

農民培訓總結 篇13

我市某地是最大的玉米主產區、奶牛養殖區和蔬菜種植區。自承擔培育新型農民這一項目後,立即組織實施,成立了由農業局、財政局、團委組成的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領導小組,組建了統一培訓機構,制定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實施方案》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計劃》,嚴格按照項目要求,開展了培訓工作,圓滿地完成了20xx至20xx培訓任務。現將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第一部分培訓實施情況

一、實加強組織領導和項目管理,確保培訓工作圓滿完成

搞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對此項工作區委、區政府領導非常重視。區裏成立了以分管副區長林英為組長,農業局長周田、財政局總會計師劉晉、區團委書記李田為副組長,高級農藝師、農業局副局長王林為首席專家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制定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實施方案》、資金保障制度,監督檢查制度,確保此項工作順利實施。成立了由項目首席專家、各專業首席專家為首,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畜牧中心、蔬菜服務中心等涉農部門及海運學校技術骨幹為成員的技術小組。技術組共有教師31名,都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實踐經驗豐富。培訓教師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包點到村。參加項目實施的13個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和技術組織配合開展培訓工作。整個項目的實施單位兩個,分別是忻府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省海運職業技術學校,共設立培訓教室6個,都具備電視、vcd等先進的教學設施。建設培訓基地6個,其中玉米專業3個,蔬菜專業2個,奶牛專業1個。

在項目管理方面,開發了“全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管理系統”軟件,使得整個項目在核心農户擋案管理;教師、教材、教學管理安排;相關政策法規學習匯綜以及資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更加科學、高效。

二、創新培訓模式,千方百計提高培訓效果

我區的“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實施初期,按照“進村入户,核心培訓,包教包會,示範帶動,全面覆蓋”的原則,在全區13個鄉鎮辦事處全面展開,其中玉米專業1500户、蔬菜專業200户、奶牛專業300户。確保通過核心農户的示範,帶動全村及周邊村的農業發展,結合“四個一”(即一張培訓卡、一張明白紙、一本科技教材、每個培訓點一張技術光盤)的發送,在20xx年冬20xx年春的農閒時節,首先在13個項目實施鄉鎮分別召開了由項目涉及村的支部書記、村長參加的科技培訓進村入户動員會。為了圓滿完成培訓任務,確保培訓效果,我們不斷創新培訓模式,豐富培訓內容。採取核心農户專業性培訓與普及性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巡迴指導相結合,教室授課和基地大田觀摩相結合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培訓效果。

培訓的方式一是核心農户培訓與普及性培訓相結合,在培訓核心農户的同時,做好宣傳發動,吸收更多的農民參加培訓,除培訓20xx户核心農户外覆蓋普通農民3.5萬户;二是集中培訓與巡迴指導相結合,以鄉鎮為單位集中辦班15次,其中玉米專業8次,培訓農户2500户;奶牛專業5次、參加人數600餘人;蔬菜專業3次,參加人數900多人次。玉米專業的培訓以進村入户培訓為主,涉及的54個項目村,平均進村1.8次,在村委會、街道、農户小院、田間地頭小規模培訓200餘次。農忙時節,有的項目實施村農民白天忙農事人員難組織,我們就採取晚上以村集中辦班的方式對核心農户進行技術培訓,利用晚上的時間共辦班20餘次。20xx0xx年3月17日從省農科院、農業廳蔬菜辦請來專家在區政府大禮堂舉辦了“全區蔬菜種植技術培訓會”,參加培訓的有“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的蔬菜專業核心農户200名、區農口有關科技人員、主要菜區的廣大菜農共計人數800多人。20xx年3月25日以4個奶牛養殖項目實施鄉鎮為單位,舉行了奶牛高產養殖集中培訓會,授課教師除了項目技術組的講師外還請了市裏的奶牛專家,300名奶牛養殖核心農户參加了培訓,還有奶牛養殖村廣大的奶牛飼養户,人數達450多人。在整個階段的培訓活動中,發放教材2300本、技術手冊20xx冊、各種資料8000多份,科技光盤90餘張;三是培訓基地展示田觀摩與現場指 導相結合,20xx0xx年9月8日、10日、13日、15日,我們先後組織奇村鎮、播明鎮、東樓鄉、秦城鄉、合索鄉、解原鄉等鄉鎮農民,舉行了4次大規模的基地示範田觀摩現場指導培訓會,主要參觀了:⑴盧野基地玉米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園區,共有56個示範品種,佔地20畝;⑵項目單位和忻府區種子管理站共建的玉米新品種展示基地;3)項目基地和農業開發辦,共建的董村鎮玉米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基地,佔地150畝,30個品種示範;4)原種場玉米優良品種示範園。核心農户通過親眼目睹了各個優良品種的主要性狀,玉米高效栽培各項新技術的使用效果,親耳聆聽了培訓教師的現場講解,理論聯繫實際為鞏固所學技術指導高產高效的玉米種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基地觀摩培訓的人數達到1500人,這種觀摩培訓的模式用時短效果好,受到了廣大核心農户的一致好評。

培訓教材和資料除了省、市農業部門精心編輯出版的農業實用技術書籍外,我們通過技術人員深入農户田間地頭調查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農民的需要,專門印發了技術手冊、農事明白紙和大量的技術資料宣傳單。針對我區實情和項目要求,共精選17項實用技術重點講授推廣。其中玉米高產種植技術:(1)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2)玉米旱作節水栽培技術(3)玉米品種優化技術(4)玉米化控技術(5)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6)玉米立體種植技術(7)玉米配方施肥技術(8)玉米種子生產技術。奶牛高產養殖技術、:(1)奶牛品種改良(2)奶牛冷凍配種技術(3)奶牛高產養殖(4)奶牛疫病防治技術(5)奶牛秸稈青儲飼料加工技術。温室大棚高效栽培技術:(1)大棚水果栽培技術(2)大棚蔬菜栽培技術(3)大棚沼氣利用技術。這些技術基本上都是當前農民迫切需要的實用技術,除此外,還結合農業政策、法規對農民進行了普法教育。

為了使“核心農户的選擇更具有代表性、培訓內容講授更具有針對性”,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技術組及包點培訓教師與各村幹部對科技培訓的工作做了進一步的探討。根據各村農民具體情況和要求,有的村對核心農户進行了個別調整,有的村調整、增加了培訓的內容。許多項目實施村通過前一階段培訓工作實施的進一步認識,對培訓工作相當重視,如奇村鎮唐林村還專門成立了科技培訓協會,由協會根據農時、全村科學種田的需求聯絡、安排培訓的具體事務。甜糯玉米種植户,成立了甜糯玉米協會,協會培訓單位聯合進行了甜糯玉米綠色食品生產操作培訓。

根據項目實施方案的管理考核要求,我們投入一寫經費設計開發“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管理軟件”,對核心農户全部計算機規範管理,同時建立對技術人員和核心農户的評價考核。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均受到了鄉鎮和村裏的大力支持,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熱烈歡迎。我們在農業局和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設立了熱線諮詢電話,共接受農民技術諮詢電話262次,其中播明鎮農民反映出苗後的玉米出現大面積的異常現象,農技中心的技術人員及時前往診斷,指導農民進行了補救措施。

三、嚴格項目資金管理,把有限資金效果最大化

培訓經費按項目實施進度實行專款專用,專項管理。項目實施所需資金及使用情況,實行審計制度。審計報告和資金預算、決算一併報項目辦公室審批列支。項目設立專帳管理,一支筆審批,統一開支範圍,統一報銷程序,統一費用管理,建立完整的財務檔案。資金的使用主要用於購買、編印教材、技術材料,明白紙,購買培訓器材,以及包村教教師講課培訓費補助,交通費用等。

四、建立監督監管機制

為了保證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的落實,區農業局成立了監督考核小組建立了對技術人員和核心農户的評價考核制度,通過層層簽訂責任狀,與技術人員簽訂了責任書,監督考核小組對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和培訓效果進行嚴格考核,不定期進村入户抽查,通過與核心農户訪談和由核心農户填寫評價表,對技術人員進行考核,按考核分數排出名次,與年度考核、職稱評聘掛鈎。凡弄虛作假的,年度考核視為不合格。表現突出的給予表彰獎勵。對核心農户的考核,由技術人員測評和全體村民評價,考核合格的發給綠色證書,考核不合格的,繼續培訓直至合格為止。

第二部分項目實施的成效和一些成功典型

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的實施,提高了我區玉米種植、奶牛養殖、城郊蔬菜種植效益,促進玉米、奶牛、蔬菜這三個主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了全區農民的科技素質的不斷提升;促進了我區農業科學種田水平的整體提高;促進了常規玉米、特色玉米、蔬菜等綠色食品生產和無公害生產基地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的建設和服務創新。在20xx名核心農户中湧現出了一大批種田大户、養殖大户,更主要的出現了不少自己種田、養殖,又能在本領域提供相關服務、帶動更多農户發家致富的農民經紀人。

玉米專業核心農户孔中秀,通過項目培訓和自己鑽研掌握了一套因地引種,高效種植甜懦玉米的技術。他自己家裏的10畝地全部種植了甜懦玉米,同時還擔任一個公司甜懦玉米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的技術員,負責2個鄉鎮6個村近20xx畝甜懦玉米的生產任務,帶動一批核心農户推廣玉米綠色食品生產技術,合理安排輪作,畝產值達1700元以上,農民純收入達千元。還有核心農户崔玉卯憑着自己掌握的過硬技術,承包土地300畝,合理選擇品種、安排播期,全部種植甜懦玉米,收到很高的經濟效益。

蔬菜專業核心農户趙黃科,擔任着南城辦事處新農村的村主任,按照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會的要求,認真學習種菜新知識,引進新品種,採用新技術,改變傳統種植觀念,科學種植蔬菜,效益穩步增長,他種植的温室,創下了畝收入28000元的好成績。具體情況如下:茬口安排:按照温室蔬菜生產工藝流程,一年兩大茬,西芹——西紅柿兩茬生產模式,西芹7月下旬育苗,10月中旬定植,元月上旬採收上市,7月中旬拉秧,對比前向年西葫蘆一大茬生產,生產週期延長,西芹秋季和平病害少,西紅柿採用冬春茬產量高,採收期長,效益較好。田間管理:蔬菜整個生產期管理全部採用新技術,改變傳統種植管理模式,注重科學,實行配方施肥,西葫蘆吊架,並採用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注重西芹、西紅柿品質的提高,增加經濟效益,對比前幾年大肥大水,缺乏科學田間管理,隨意盲目澆水、施肥、噴藥,生產成本大下降,田間病害得到全面控制。趙黃科温室實種面積0.6畝,西芹產量3200千克,收入2560元;西紅市產量4000千克,收入13800元,摺合畝收入27933元,效果明顯。我們在新農村建設了温室蔬菜大棚生產技術培訓基地,在他和其他核心農户的的帶動下,全村逐漸縮減的温室蔬菜面積20xx年增加到240畝,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畝收入達23000元,成為忻州市郊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忻府區張鄉高村是我區奶牛養殖大村,也是奶牛核心農户最多地方一個村,核心農户秦俏平經營良源忻定奶牛場,存欄奶牛60頭,其中產奶牛34頭,過去每頭牛平均日產奶16公斤,由於多年來養殖技術落後一直沒有較高的經濟效益。20xx年成為核心農户以來,認真學習奶牛相關技術,從奶牛的配種輸精、飼養管理、疾病防治到種植優質牧草都認真鑽研,精心領會。通過把掌握的新技術運用到牛場的管理經營中,到20xx年下半年,存欄奶牛從外部觀察有了明顯的改善,配種方面也開始給每頭奶牛建立擋案,杜絕過去的近親繁殖,逐步使品種優化。飼料管理上以貯青為主,再加上搭配苜蓿粉和精飼料,產奶量逐月上升,每頭牛平均日產奶達23公斤,經濟效益也逐步提高。同時牛場也形成一套“推良種、喂貯青、階段養、標準給、科學管理”的科學飼養規程,管理上重點抓四個環節:一是抓良種,嚴把母本關;二是抓防疫,嚴把抗病關;三是抓青貯,嚴把飼養關;四是抓方法,嚴把技術關。高村的奶牛養殖通過我們在這裏建培訓基地,無論是象秦俏平這樣的養殖大户,還是養3頭5頭的小户,養殖技術上均有很大的提高,正逐步成為蒙牛、古城等國內幾個大奶業集團的優質牛奶生產基地。

第三部分存在問題及下一步打算

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是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生產要發展,科技是關鍵。要把現有科學技術普及到千家萬户,必須有一批新型農民。綜觀我區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存在不少問題,一是地方政府經濟落後,從財力人力上還不能更好地利用國家實施項目的東風,配套一定資金更好地促進農民科技普及的有效途徑,儘快提高我區農民科學種田的整體水平;二是培訓專業不能與項目村產業更細緻緊密地結合,雖然玉米是忻州農業的主導產業,但各縣各村情況各異,比如有的村以種植紅薯出名,有的村是多年的蔬菜制種基地;三是在數量有限的核心農户選擇上還不能做到更具代表性、典型性;四是在培訓模式和手段上儘管我們也下了很大力氣,但總體效果還不是更好,同時自身的科學素質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下一步工作打算,首先要充分認識到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在新時期的重要性、長期性、艱鉅性,農民科技培訓任重而道遠。我們經過2年的項目實施,已初步建立了一支農業科技培訓的技術隊伍,發展了一批合格的新型農民核心農户,掌握了一套比較有效的培訓模式。在繼續爭取上級部門培訓項目的同時,結合農業部門工作和其他農業項目的實施,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定期回訪20xx名核心農户,發展更多的核心農户,以帶動農民走山依靠科技發家致富的道路。

農民培訓總結 篇14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農業部《關於推進農業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見》、《四大作物綜合生產能力科技提升試點行動》和《關於做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的通知》精神,按照局統一部署,緊緊圍繞“三農”工作,認真組織實施農業科技培訓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培訓任務。

按照農業部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重點開展以小麥、玉米、蔬菜為主的實用技術培訓,多渠道、多形式開展農業科技進村入户活動,在全市掀起了學科技、用科技、爭當科技示範户的高潮。通過廣泛培訓,我市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科技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xx年我市小麥、玉米平均單產達歷史最好水平。

一、培訓工作開展情況

20xx年,主要實施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啟動了20xx年農業科技入户示範工程,作為全面提升我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穩定的戰略性措施來抓。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全面搞好組織協調,促進了培訓工程的順利開展。一年多來共舉辦市級培訓班21次,培訓市鎮技術人員xx人次;技術人員入村舉辦各種類型的村級培訓班累計xx餘次,入户諮詢培訓30000人次,重點培訓了1000個科技示範農户,示範帶動了10000個農户,接受培訓的農民累計300000餘人次。

在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實施過程中,我們把這項工程與“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綠色證書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和農業部“標準良田建設”及“科技書屋建設”等項目相結合,廣泛組織開展了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大力實施了農業部“農業科技入户春季行動”、“測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動”和“測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動”。

主要做到“九個落實”:

1、組織領導落實。在兗州市農業局分別成立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領導小組、技術小組和監督考核小組。

2、培訓計劃落實。農業局以文件形式印發了《兗州市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實施方案》和《農業科技入户示範工程實施方案》,對培訓目標、內容、對象、時間、方法等都提出了具體要求。

3、首席專家落實。確定了縣域首席專家、小麥、玉米專家及項目區鄉鎮的區域首席指導專家,具體負責各項技術措施的落實。

4、技術人員落實。在農業系統選拔100名業務精通、年輕有為的技術人員,包村入户搞好培訓。

5、培訓對象落實。按照"相對集中,點面結合,擇優推薦,公平合理"的原則,在主要糧食生產鎮谷村鎮、大安鎮、小孟鎮、漕河鎮、新驛等鎮選擇100個村,由村民申請、村委會推薦、鎮農技站審查、培訓單位審定,確定1000個農户作為科技示範農户,進行重點培訓,並建立示範農户檔案,統一管理;保證每户培訓一個明白人,每個示範户示範帶動5-10個農户。

6、培訓技術資料的落實。一年來共發放農民培訓卡10000份;科技光盤多套;《高油玉米生產技術》及《優質小麥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等教材13500本;特別是為農民發放了10000份科技掛曆,把各個季節的主要生產技術、農業政策,印在掛曆上,收到很好的效果。結合我市實際,在農時關鍵技術環節編印併發放《春季麥田管理技術要點》、《夏玉米套種技術要點》等明白紙共30餘萬份。

7、培訓設施落實。全市共協調鎮、村培訓教室215間,建設農民科技書屋16個,100個村全部配齊電教設備。

8、培訓經費落實。在資金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市農業局多方籌集培訓資金,保證了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

9、配套政策落實。為鼓勵農民積極參加科技培訓,發揮他們在農村經濟中的示範帶動作用,市農業局對參加培訓的農民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優先享受國家農業部優質小麥示範區建設中的每畝10元的良種補貼政策;每個核心示範農户年底發一套農民科技掛曆;優先免費得到示範新品種和相關技術資料,在資金、物資、技術上支持他們開展科學試驗、生產示範、科技攻關等活動;積極引導、支持他們參加各種專業協會和技術協會。

二、培訓的主要內容

主要培訓以小麥、玉米、蔬菜為主的農業實用技術兼顧其它經濟作物栽培技術,以及農業高新技術、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農產品產銷信息;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種植新模式;小麥玉米精播半精播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配方平衡施肥技術、化學促控技術、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生物有機肥、標準化生產等技術以及黨在農村的法律、法規、政策等。

三、主要做法

1、領導重視是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和農業科技入户示範工程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為加強培訓工作,程局長多次召開會議,重點研究農民培訓工作。農業局成立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和農業科技入户示範工程領導小組和技術小組,各鎮相應成立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領導小組和技術小組,協同作戰,共同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

2、加強技術人員自身建設培訓是農民科技培訓工作順利實施的關鍵。針對當前農業生產發展的新階段和新要求,千方百計壯大自身服務功能,健全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和農業科技示範體系,強化技術人員自身建設,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3、優選拔技術人員優選科技示範户在全市選拔了100名技術骨幹和100個科技示範村,每個村明確一名包村技術人員,在每個村重點培養10個核心示範農户,以村為單位開展培訓,全市重點培養1000名核心科技示範户,示範帶動10000個農户。同時鼓勵廣大農業科技人員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和科技攻關示範田,與本單位所承擔的農業科技項目相結合,開展農業科技實驗、示範、推廣。通過對1000個科技核心示範農户進行重點培訓,湧現出了一批農業科技致富能手,通過他們進一步示範帶動,初步解決了農業科技進村入户難的問題,滿足了農民多層次的科技需求,使我市農業科技示範推廣體系更加完善、有效。

農民培訓總結 篇15

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在縣委、縣政府和上級各相關部門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領導小組辦公室深入貫徹落實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xx年農民培訓工作的通知》(農辦財〔20xx〕66號)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意見》(政辦發〔20xx〕46號)及省農業委員會、省財政廳《關於印發〈20xx年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農聯〔20xx〕27號)等文件精神,以加快培育發展壯大農業經營主體為主線,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經營的現代新型職業農民為目標,通過認真組織實施,制定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建立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以提高農民專業技能、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大力實施技術技能培訓、積極開展跟蹤服務指導、加強政策項目扶持,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順利完成了工作目標任務,取得階段性成效,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任務完成情況

今年上級分配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任務1500人,其中生產經營型200人,專業技能和社會服務型200人,職業技能水稻機插秧手100人,專項技術水稻集中育秧員1000人。截至目前為止,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培育任務及職業技能、專項技術培訓任務全部完成,生產經營型完成培育任務185人,共計完成培育任務l485人。生產經營型黃花梨產業培育15人,正在實施過程中,生產經營型培育的後期跟蹤服務也正在等待各項農業產業生產工作的開展加以跟進,培育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主要表現在培育學員的科技文化素質明顯提高,專業生產技能水平顯著改善,在農業生產中產生的效果雖然還不能立竿見影,相信將在今後的農業生產實踐中會得到具體體現。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工作任務

根據省農委印發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施方案,縣領導小組辦公室緊緊圍繞我縣現代農業發展,結合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及時制定了培育工作方案,確定了工作目標任務,分類型分產業制定了培育計劃。即培育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200人(其中水稻產業50人、葡萄產業40人、黃花梨產業18人、柑桔產業12人、蔬菜產業60人、生豬產業20人),專業技能型農民70人,社會服務型農民130人。培訓水稻機插秧手100人,培訓水稻集中育秧農民1000人。

(二)出台認定管理辦法,認定培育對象

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實施方案,明確我縣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的基本原則是“政府主導、農民自願、嚴格標準、動態管理”,制訂了認定標準、認定程序。按照“公開、公平、公正、自願”原則,擇優遴選了生產經營型農民200人,專業技能型農民70人,社會服務型農民130人,機插秧手100人作為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

(三)開展調查摸底,建立培育資源信息庫

通過組織各鄉鎮綜合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深入農業企業、村、組進行新型職業農民情況調查摸底,把姓名、性別、年齡、地址、產業及規模等信息登記造冊,掌握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資源狀況,建立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資源信息庫。

(四)認定培育機構,分解培育任務

按照培育機構四個認定基本條件,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了適合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特點的縣農業廣播學校、縣職業中專學校、縣農業機械化學校、藍山縣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四個培育機構。根據各產業技術要求和各機構專業技術特點及跟蹤服務能力,確立了以農廣校為基礎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分解了培育任務。即農廣校培育生產經營型農民180人(水稻產業、蔬菜、水果),社會服務型農民50人,水稻集中育秧技術員培訓500人;縣職業中專學校培育專業技能型農民70人,社會服務型農民30人,水稻集中育秧技術員培訓500人;縣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培育生產經營型農民20人,專業技能型50人;縣農業機械化學校培訓社會服務型20人,水稻機插秧手100人。

(五)認真開展培訓、實訓

1.採取“分段式”模式開展培訓

各培育機構採取“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培育模式,根據不同培育對象,按“一班一案”,分期分段安排課程,分門別類開展培訓。全縣共開展理論培訓51期,開展實訓及參觀交流39期。

2.選擇合適的教材

選擇通俗易懂、實踐操作性強的適合農民特點的培訓教材,共選購《農業政策法律讀本》、《新型職業農民讀本》、《農產品市場營銷》等各類專業教材2300本,製作教學課件67個,印發講義1300份,印發技術資料1.2萬份。

3.聘請優秀培訓教師

現代的新型職業農民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老師隊伍,才能完成培訓任務。各培育機構根據不同的產業要求,想方設法聘請素質高、專業理論強、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專業技術骨幹、土專家組成講師團隊伍授課。農廣校請進了省農廣校劉文俊副校長、永州職業技術學院董紅霞教授、縣工商管理局雷俊英股長、毛俊蔬菜專業合作社董事長唐召旭及農業局郭生陽等多名農藝師講課;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聘請了永州市職業技術學院黃武光教授、永州市動物衞生監督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李毛忠、永州市動物衞生監督所獸醫師鄭孟生上課。農廣校還請來了省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院長楊國順教授、劉昆玉教授、省葡萄協會會長石雪輝教授到葡萄基地現場講座。老師講課形象生動,學員們聽得津津有味。

4.培訓方式靈活多樣

在培訓過程中各培育機構,根據不同產業特點和專業技能要求,採取了“分段式”、“集中式”、“分散式”的方式進行培訓、實訓及跟蹤服務。職業中專學校採取“專業分班班分組”的方式,開展了實訓;農廣校、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採取了“集中、分散”相結合的方式教學,組織學員多次到各培育實訓基地開展了學術交流考察活動;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組織學員到養殖場進行現場講課,手把手教學員如何配飼料,如何防病治病。教學方式不枸一格,培訓實訓靈活多樣。

5.加強教學管理

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培訓班基本做到了一班一案開班。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因為請的老師是永州市職業技術學院和永州市動物衞生監督所的專家,機會難得,加上生豬養殖與動物防疫課程有許多相同之處,所以合併開班的,但後期培訓與實訓是分開的。各培訓班選舉成立了班委會,建立了請銷假制度,進行了考勤登記。

6.千方百計提高教學質量

在選聘優秀老師的前提下,各培訓班採取以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注重實訓的方式開展教學。課堂有多媒體教學、老師面授、老師答疑、學員交流、有文字、有圖片、有專業設施、操作設備,課堂氣氛活躍,內容通俗易懂。

三、主要措施

(一)成立領導小組,加強組織協調

成立了由農業局局長任組長,農業局、財政局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農業、財政分管股站負責人及農業計財股負責人為成員的藍山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先後研究制定了《縣20xx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方案》、《縣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試行)。積極主動向縣委、縣政府進行請示工作彙報。比如:向政府領導、政府彙報請示成立由縣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以政府名義向各鄉鎮下發培育工作方案通知,配套扶持政策等。組織各培育機構分管部門召開了協調工作會議和培育工作啟動會議,對各培育機構培育工作進行了具體的指導。

(二)加強培育監管和業務指導

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了藍山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公示制度、三堂課制度、培訓考核制度、信息報送制度、台帳登記制度、跟蹤服務制度、領導聯繫制度、技術員指導制度、檢查驗收制度等多項管理制度。各培訓班開班典禮,農業局、財政局兩家分管領導及辦公室工作人員親自到場清點人數、核實學員身份、檢查辦班實際情況並上第一堂課,講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目的意義、政策和要求,並進行手工和影像記錄。培訓班結束時,到場檢查培訓實際效果,檢查培訓實訓資料、班級管理資料、學員檔案資料、學員信息台帳、資金使用情況,出具檢查驗收報告單。途中不定期到培育機構瞭解學員學習、生產及思想狀況,確保培訓真實可靠,保證培育質量。在資金使用管理上,工作方案規定了資金使用範圍,80%必須用於學員的培訓、實訓、考察交流等支出。補助資金由財政存入專帳,憑學員台帳、檢查驗收報告、補助資金申請批覆拔付,由縣財政直接拔付到各培育機構。嚴禁套取或濫用、挪用培育資金行為,各培育機構資金使用規範。

(三)大力宣傳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目的意義

採取通過向各鄉、村主要領導發送招生短信,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發工作信息,在公共場所醒目位置公示培育機構、任務等形式,大力宣傳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目的、意義、政策,極大提高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知名度和認知度。

(四)整合培育資金,加大扶持力度

新型農民培育不僅要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重要的是扶持他們發展壯大,輻射帶動所有的農業從業者。我縣各培育機構共整合項目資金200餘萬元,用於扶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其中農廣校整合農業局農田有機質提升項目60萬元、農技推廣補助項目20萬元、蔬菜標準園建設項目20萬元、“種三產四”項目20萬元;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整合生豬養殖標準場建設項目60萬元;農機化學校整合農機補貼項目20萬元;這些項目資金強力地推動了新型農民培育工作。

三、問題與建議

(一)培育任務下達太遲,導致培訓時間緊,效果打折

今年的狀況是項目縣苦等任務下達,前期等,後期緊,前期事少,後期事多做不過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必須有一個過程,必須有充足的時間,必須在農業生產進行時開展培育,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迫切希望上級部分解決這個問題。

(二)個別部門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認識不足

其實在省實施方案下達以前,我們早就在做各方面的前期準備工作。本來我們很想提高培育工作領導小組的級別,擬定了實施方案、領導小組名單和多項扶持政策,但縣機要室以教育實踐活動嚴格限制和對等上級文件為理由,沒有同意以縣長或分管副縣長為領導小組組長的請求,政府辦在看過省實施方案後,也以沒有必要向各鄉鎮下發實施方案為由,拒絕了實施方案下發鄉鎮,給培育工作帶來許多不便。建議省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領導小組的人員構成。

(三)扶持力度需進一步加強

我縣財政狀況不好,政府財政無力拿出太多的資金扶持培育,目前扶持政策也只限於整合現有的項目資金,今後領導小組辦公室爭取更多地向縣領導彙報工作情況,以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力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peixun/eylqz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