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必修四政治知識點總結(精選3篇)

必修四政治知識點總結(精選3篇)

必修四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1

一、世界的物質性

必修四政治知識點總結(精選3篇)

1、物質的含義

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注意:物質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間的一切客觀存在着的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物質形態。物質和物質的具體形態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係,而不是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2、世界的物質性原理: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於它的物質性。

(1)自然界具有物質性。

(2)人類社會具有物質性。

(3)人的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二、認識運動,把握規律

1、運動

(1)哲學上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2)物質和運動的關係: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處於運動和變化中,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離運動的物質。②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着,脱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是運動。區別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唯一特性。

(3)運動和靜止的關係: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沒有不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和永恆的;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形態,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和暫時的。

②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③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2、運動是有規律的

(1)規律的含義: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

(2)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規律。

(3)方法論:①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違背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②在規律面前,人並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於人類。

3、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係

(1)原理:規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制約着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尊重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但人在規律面前又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於人類。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

(2)方法論:想問題、辦事情,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意識的本質

1、 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生物的反應形式是人類意識產生的前提。

(2)意識一開始就是勞動的產物,社會的產物。

2、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人腦結構的複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了它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

3、從意識的內容看,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總之,物質世界先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四、意識的能動作用

1、 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人不僅能認識事物外部現象,還能透過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不僅能認識現在,還能追溯過去,預測未來。

②意識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①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即通過實踐把意識中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②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鬥志。

五、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

1、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

2、方法論:

(1)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1、哲學依據:世界是物質的世界,物質決定意識,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具有客觀性、普遍性。

2、重要意義: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我們做好各種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和依據。

3、怎樣做到: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②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③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要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七、實踐及其特點

1、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它有兩層基本含義:

①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

②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

2、特點: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實踐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社會歷史性的特點。

3、基本形式:

①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這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②變革社會的實踐

③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

八、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係:

1、原理: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

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在變革客觀對象的實踐中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

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不斷提出新問題、產生新要求;實踐提供更完備的認識工具;實踐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注意:認識的來源是實踐。認識的內容是客觀事物。人們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兩個,參與實踐獲得的直接經驗和學習間接經驗。但歸根到底都來源於實踐。

(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不科學的理論則會把實踐引向歧途。

2、方法論: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自覺參加實踐活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

九、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

(1)真理是客觀的。真理是標誌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範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在同一時間、地點、條件下,人們對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範圍。如果超出這個條件和範圍,真理就會成為謬誤。

(3)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於特定的過程來説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人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着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會轉化為謬誤。

2、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1)原理:認識具有反覆性,認識具有無限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

(2)方法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恆的使命。

必修四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2

1、 哲學與生活

(1)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①哲學智慧產生於人類的實踐活動。

②在一定意義上,哲學源於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學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置身於其中的自然和社會密切相關,它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2)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①哲學就是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哲學是現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靈魂”。

②哲學的任務就在於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哲學的含義

(1)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説,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2)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3)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着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注意:

①具體把握哲學與世界觀、世界觀與方法論、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

②哲學、世界觀、方法論都正確與錯誤之分,不一定科學

3、哲學的基本問題

(1)是什麼?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或意識和物質的關係問題。一方面,思維與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另一方面,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可以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2)為什麼?

①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迴避的基本問題

②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迴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③它貫穿於哲學發展的始終,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着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着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4、哲學派別一覽表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物質形態,如水、火、氣、土等)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原子,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唯心史觀)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人的主觀精神是唯一的實在, 是第一性的東西。

(意識是本原,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

意識決定物質)

客觀唯心主義(客觀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

5、正確理解“真正的哲學”

(1)含義: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時代的脈搏,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

(2)作用: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①可以通過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動員和掌握羣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③總之,任何反映自己時代的客觀要求和歷史趨勢的哲學,都可以成為這一時代社會變革的先導,推動時代的步伐,指導社會的變革。

6、全面認識馬克思主義

(1)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①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

②自然科學基礎:19世紀自然科學的巨大進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細胞學説、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三大發現。③直接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①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由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並且把社會生活的本質歸結為實踐,因此,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②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其科學性在於它堅持了科學的實踐觀點,其革命性在於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3)黨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

必修四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3

一、xx年大學聯考政治科備考策略

1.認真研究《大學聯考政治考試説明》和歷年大學聯考政治試題,把握大學聯考政治試題的特點和發展趨勢,為高三政治複習統一思想,明確方向。

考試説明是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需求,檢測高中畢業生學習結果的要求而制定的,是大學聯考命題的依據。經分析和研究了大學聯考説明中的題例、樣卷和近幾年的大學聯考政治試題。我們認識到,大學聯考政治試題是以社會熱點問題為背景,以考試説明所規定的知識為載體,着重考查學生應用所學基本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否適應這種選拔性考試,知識是基礎,能力是關鍵,規範是保證。因此我們確立了“夯實基礎、培養能力、強化規範”的複習指導思想,收到良好的效果。

2.加強集體備課的制度化建設,實施共同發展策略

通過集體備課,不僅統一了教學內容,而且使得教學內容的安排更加科學合理。

3.善待課本,鞏固雙基

文科的學習,課本是根本,課本是精華。政治課學習在備考複習指導中,我始終堅持緊扣基礎知識,使學生真正領會教材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要求學生對原理的理解要準確簡練,使用的政治術語要完整和規範。

大學聯考要取得好成績,必須圍繞基礎知識的複習,突出能力的培養來展開,我將複習分三輪進行:

第一輪複習(一模前結束)是全面複習考點,打好基礎階段,是整個備考複習的重點,所佔用的時間最多,這一階段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較好把握為目標,力求考點全面覆蓋,系統整理知識,優化知識結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來構建知識體系。為能力的提高打好堅實的基礎。

第二輪複習(一模後用大約三週時間)是專題熱點複習階段。從熱點入手,提高學生的分析運用能力,熱點只能是大學聯考試題的“背景”,而不是考題本身。根據這種變化,我沒有把大量的時間用於講解熱點,而是以熱點為入手點,幫助學生進一步夯實基礎建構知識體系。

第三輪複習(5月底前結束)是模擬訓練,迴歸課本、基礎階段。這一輪複習主要是進行適當限時性的訓練,模擬考試及評講。

4.嚴把測試訓練關,全面提升學生能力

學生的綜合應試素質最終要通過大學聯考答題體現出來,因此,特別重視幾次綜合模擬考試的試題統計、講評、反思工作。我們始終做到不規範的訓練題不選、與大學聯考要求不相符的不選。力爭真正做到老師下題海,學生駕輕舟。

加強對考生進行各類題型的審題、解題方法及考試技巧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審題和解題能力。學生的審題、解題能力的提高是通過平時的習題訓練和教師對試題的評講來實現的,而且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它需要一個過程。認真研究大學聯考評分標準,強化學生規範化答題意識,提高答題得分率。

二、政治備考中的不足不足

1.監督、檢查措施不力,使好措施不能獲得好效果

圍繞各各教學環節,我想了一些辦法,但往往依賴於學生的自覺性,但部分學生的自覺性較差,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師,導致教學效果不如人意。比如,在習題講評和的反思反饋上,有的同學只滿足於上課聽懂,課下不去再次反思總結,當再次遇到類似題目時,仍然不會。比如,有不少學校都要求學生建立了錯題集,但很多學生卻不去或因由於作業多、沒有時間去經常翻閲思考。所以,在此方面,還有待於開動腦筋,尋求措施,督促學生。

反思我的備考複習,普遍存在沒有把審題、解題的方法貫穿自己教學的始終,學生習題訓練中主觀題的訓練沒有落到實處。所以要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能力,就必須改變這種現狀。

2.部分學生尚存在基礎知識不牢固且不平衡、知識體系殘缺不全的現狀

在政治科三大塊知識中,政治常識部分學生普遍掌握較好,解答哲學常識題,答案要點的全面性有待於提高,經濟常識掌握相對較差,記憶知識孤立、分散。這樣對綜合性試題解答不夠理想,在大學聯考答題中出現了漏點、少要點而失分。另外從今年的大學聯考試題政治生活的出題情況看側重於實際運用和對材料的解讀能力,學生普遍認為得分不高緣由就是對知識的活用度不夠。注重了教材的理論層面部分,而忽略了實際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ngxuan/nzolv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