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三季度工作總結範例

三季度工作總結範例

(一)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三季度工作總結範例

1—8月,累計新增就業崗位11.73萬個,完成市下達全年指標(9.98萬個)的117.5%;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4791人,比全年控制數(48140人)少13349人。全區1.7萬名應屆大中專畢業生總體就業率82%。一是進一步完善以政府為主的促進就業責任體系。啟動充分就業社區評估工作,積極指導街鎮開展創建評估工作,認真抓好做實。二是積極推進應屆畢業生就業。不斷完善促進應屆畢業生自主創業、參加技能培訓、青年職業見習等政策措施,開展多層次的應屆畢業生見習專場招聘會、青年面試推薦會、“青年就業導航”系列活動等。三是加大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工作力度。貫徹落實區委區府提出的農民收入倍增要求,進一步完善涉農企業就業補貼政策措施,確保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四是穩步推進創業促就業。通過創新小額貸款擔保工作機制,拓展融資渠道;支持發展各類創業園區,完善房租補貼政策;開展創業教育,強化創業培訓與見習等措施,進一步加大了創業扶持力度。舉辦市民創業講堂、創業沙龍活動,開展各類創業講座。截止8月底,成功扶持創業人數達到2076人,完成市下達指標的129.8%(1600人),帶動就業8914人。五是加強市場化職業培訓管理。確定了XX年區級技能培訓補貼項目,結合新區產業發展將涉及金融、航運、農業等領域的30個項目作為區級補貼培訓項目。開展XX年浦東新區職業技能比武競賽和高師帶徒活動。1—8月,新區參加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培訓45907人,其中中高層次培訓24795人,佔培訓總量的54%。六是加強外勞管理。落實來滬從業人員世博一次性補貼,截至8月20日,補貼676877人,金額6768.77萬。

(二)貫徹落實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加快國際人才高地建設

一是研究“百人計劃”,加快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貫徹落實全國、全市人才工作會議精神,以浦東新區人才工作會議的召開為契機,緊緊圍繞浦東新區“兩個中心”建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要,按照“以我為主、以用為主”的方針,抓緊研究制定《浦東新區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實施辦法》(目前我們稱為“百人計劃”),計劃用5-XX年時間,引進100名具有海外豐富從業經歷、通曉國際規則和慣例、掌握核心技術、帶動產業發展的海外高層次人才,推動浦東實現二次跨越發展。二是聚焦“千人計劃”,提升高層次人才服務水平。目前,新區共有35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佔全市的27%(其中創業類14人,佔全市58%,創新類21人,佔全市20%,另外已申報的63人正在評審中)。在服務高層次人才過程中,我們建立完善了“點對點、一對一”服務機制,主動上門,做好人選的需求摸底、政策宣傳和服務配套,努力協調解決人選關於住房、醫療、子女教育、家屬安置等個性化需求;提出了“一口受理、快速便捷、高效優質”服務要求,建立了“三單二報一志”工作制度(三單即走訪人選記錄單、人選業務需求單、處理需求進度單,二報即定期週報和不定期專報,一志即做好每日工作日誌),加強服務跟蹤,規範服務標準,提高服務水平。同時,為進一步加強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服務工作,我們在原留學生服務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並增加人員,充實力量,進一步提升服務能級。三是發佈“人才指數”,提供人才工作決策科學參考。8月底,市社科院人力資源研究中心首次發佈浦東新區人才發展指數研究成果。人才發展指數主要用來反映一個地區的人才市場供求狀況及人才發展綜合狀況,不僅可以為用人單位、教育培訓機構和人才個體提供客觀、及時的人才市場供求信息,而且可以為政府開發人才資源、調控人才市場、制定人才政策、改善人才環境等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決策依據。該指數包括人才緊缺指數、人才發展環境指數和人才競爭力指數三個評價體系。目前研究人才緊缺指數的較多,但綜合研究三個指數,形成人才發展指數,是浦東人才指數研究的獨到之處。四是開展好各類人才工作。籌劃“金融高管浦東行”等品牌活動,整理歷屆領軍人才材料準備出版書籍,完成政協“優化人才發展環境”調研初稿並進行了第一次修改,加強對人才中介機構的管理。

(三)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統籌推動民生改善。

一是審慎修訂、完善徵地安置政策,並開展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在對比原兩區徵地安置不同標準和不同操作辦法、梳理矛盾、清理項目的基礎上,完成新政策具體實施意見的擬定工作,並進一步細化原徵地人員的補貼方案。開展“兩區合併後徵地安置標準”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訂風險評估問卷及相關量化指標與模型,並召開有關街鎮座談會。二是認真清理新、老徵地項目。為防止新政策出台後出現同一徵地項目因徵地安置標準不同產生新的矛盾,三季度先後部署南片各鎮、工業園區、臨港管委會等三個層次的清理新、老徵地項目及遺留問題的解決。截止8月底,共徵地安置7844人。三季度集中辦理徵地項目15個,總人數達4548人。三是切實推進各類歷史遺留問題的化解處置,加大特殊人員權益保障工作力度。抓好對小洋山徵地養老安置原南匯人員集訪問題化解方案的組織實施和27名已死亡人員一次性補貼的發放,以及重患大病人員補充養老金提前支取的方案制定工作,共涉及資金800餘萬元。針對祝橋機場一期797名未進鎮保的徵地養老人員要求進城保的問題制定化解方案,已有121人簽約。提出了對南片河道整治中失地農民要求落實保障的問題初步解決方案,目前新區領導正在協調推進中,共涉及需落實保障的總人數約2500人,其中區級河道1000人左右。妥善處理特殊人羣信訪件34起,審批城鎮老年居民納保197人,做好62050名支內回滬人員分檔幫困補助的審核工作。四是不斷加大工傷認定積案的處理力度,認真做好工時審批。通過採取分類處置、建立快速通道、內部挖錢、加班加點等多項工作措施,工傷認定待辦案件數量顯著下降。1—8月,共受理工傷認定申請6337件,辦結6171件,結案率為97.38%。受理勞動能力鑑定4469件,辦結4518件,辦結率為101.1%。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工時審批工作流程,8月1日起工時審批時限從原來的25個工作日縮短到15個工作日(包括受理5個工作日)。截止8月底,共受理企業其他工時審批2540件,完成審批2589件。五是完成了完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專題調研。對外來從業人員綜保及鎮保、農保的企業參保人員一併納入城保後,對經濟社會各方面帶來的影響,通過走訪、座談、問卷等形式,形成調研報告專報市局、區委區府。六是推進醫保工作。加強合作,積極承接上海市與青海省醫保異地結算業務。按照人保部關於在全國醫保要逐步建立聯網結算的要求,我市醫保中心與青海省簽訂了兩省市醫保異地結算的協議,新區承擔具體經辦業務。這是全國第一家省(市)級異地醫保聯網結算。經過前期籌備和相關工作人員的交流培訓,這項業務已於9月1日正式開通。這項工作的主要受惠羣體是早年為支援青海建設,長期工作在青海,退休後才回滬定居的老同志,大部分年逾花甲、疾病纏身,大約有3400餘人。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看病後醫療費報銷困難,此項異地報銷業務的開展,無疑是他們最大的福音。加強試點,積極探索區域內醫療聯合體醫保總額預付。建立醫療聯合體,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和利用是醫改的一項重要內容。而探索醫保總額預付,完善醫保支付制度是為了更好強化醫療保障對醫療服務的監控作用。為此,我辦與衞生局積極配合,擬準備在外高橋、川沙兩個醫療聯合體內進行醫保預付試點工作。有關兩個醫療聯合體內醫保預付的前提調研及方案擬定工作已初步完成,試點方案已在7月底由兩局聯合擬文呈請市人保局、市衞生局。加強監督,積極開展轄區內各項醫保監督檢查。一是配合市醫保監督所,完成對龍華浦東分院、新區人民醫院、南匯中心醫院等13家醫院的醫保專項大檢查,港聯門診部等3家醫院的舉報調查,共追回不合理醫療費用82.23萬元。二是組織對個人異常門診情況進行監管審核,審核202人次,處理違規122人次,共追回不合理費用10.2萬元。三是組織對住院、大病、家庭病牀醫療費用極值數據進行審核,扣減不合理費用13.3萬元。四是根據《關於本市醫保經辦機構開展醫療保險基金檢查的通知》精神,組織進行了中心內部醫療保險基金管理工作情況的自查、配合完成了中介審計機構對中心的審計工作。

(四)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及時向區委區府領導彙報,制定工作計劃;深入基層調研,摸清現狀,主動與組織、編制等部門協調,統一操作口徑。召開新區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動員大會,啟動新區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加強培訓。二是有序開展工資福利工作。穩步推進事業單位整合後工資福利政策的統一,貫徹落實《關於原兩區區屬事業單位整合後有關收入分配問題的處理意見》,為區屬事業單位整合後收入分配問題的處理提供政策依據。會同有關部門及時做好世博獎勵方案,研究處理公安分局、城管支隊等單位的世博加班經費問題,研究處理兩區合併後區屬事業單位醫療保障有關問題,研究制定未休年休假補償中關於假期問題處理的內部口徑,規範區級機關編外聘用人員待遇標準,研究確定了XX年新區教育經費中預算編制和人員定額標準,會同上海市綜合保税區管委會商研工作人員的假期管理問題。開展新區機關公務員XX年的收入分配情況調研、開展事業單位部分崗位政府購買服務的調研工作,解決了新區圖書館低端用工的政府購買服務等問題。三是穩步做好事業單位管理工作。完成事業單位春季招聘,共錄用115人。會同衞生局組織衞生專業技術人員招聘,推出447個崗位,協同研究用1929個崗位解決非編醫護人員歷史遺留問題。逐步推進事業單位整合後人員分流工作,妥善做好惠南新城招商中心7名事業編制人員的分流安置工作。調查研究原兩區事改企突出矛盾。四是順利開展職稱改革和繼續教育工作。繼續推進原南匯區高級專家帶教工作,做好新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評議推薦工作、佈置XX年上海市全民職稱材料、農村高級工程師、農村高級經濟師申報及受理工作。做好新區職稱評審委的組建工作,組建新一屆全民建築中級、機械、電器、化工中級評審委員會,及新一屆農村職改農業、建築、機械、電器、化工專業國中級職稱評委會。嚴格完成繼續教育工作,協調指導惠南、川沙、高行三個培訓點開展建築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工作,嚴肅考勤紀律,確保培訓質量,共完成培訓近5000人次。

(五)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和管理。

一是積極推進聘任制公務員試點工作。完成了聘任制公務員工作調研,及時總結試點工作。做好今年招聘的前期準備工作。二是認真開展機關績效考核及獎勵工作。佈置XX年機關績效考核工作,完成了區級機關個性指標籤約工作。發放XX年度公務員行政獎勵證書。開展“服務世博、奉獻世博”立功競賽評比表彰活動。三是順利完成招錄及日常管理工作。XX年新錄用公務員114人,招錄街鎮機關公務員後備人才43人。完成今年第一批和第二批調任人員的審批和登記工作,以及第三批調任人員的預審上報工作。辦理公務員調動48人,科級非領導職務晉升41人,科級領導職務選拔任用備案17人,辭職審批4人。組織完成XX年錄用公務員試用期考核、轉正定級和公務員登記工作。做好“三支一扶”大學生崗前培訓、考核、表彰獎勵、就業推薦、課題申報等工作。四是積極開展公務員培訓相關課題研究。通過調研、座談和問卷,初步確定了課題撰寫提綱。五是妥善做好軍轉安置及企業軍轉幹部穩定工作。修改完善了XX年軍轉安置辦法,並聽取新區駐軍意見。參加了XX年市軍轉幹部雙向選擇會,共接待235名軍轉幹部。完成了13名企業軍轉幹部生活補貼審批手續。分批走訪慰問部分困難軍轉幹部家庭,涉及人員26名,幫困資金5XX元。加大張振飛等9名特困人員幫困力度,發放解困資金122158元。完成了23名“69年1月—75年7月”期間復員到企業工作的軍隊幹部中未改辦轉業的退休人員比照企業退休軍轉幹部生活補助的受理、申報工作。

(六)發展和諧勞動關係,維護社會穩定。

一是全力抓好涉博勞資矛盾處理,由專注矛盾化解轉為矛盾化解與協同預防並舉。截至9月26日,共協調處理涉博勞資矛盾62起,涉及人數1268人。其中通過應急處置程序處理41起,另外21起進入勞動仲裁程序處理。在全部62起涉博勞資矛盾中,20起為涉及人數在10人以上的羣體性勞資矛盾,涉及百人以上規模的羣體性矛盾勞資矛盾為4起。目前,已解決49起,涉及人數1167人,其餘13起矛盾(其中8起為職工按程序申請進入仲裁程序處理)正在協調處理過程中,職工情緒穩定。二是牽頭對面上企業勞動關係穩定情況組織排摸,抓好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及時化解。會同新區總工會、新區台辦、新區企聯等單位成立聯合工作組,對用工數量多、安排集中居住、從事單一重複高頻率勞動、加班時間長、工資水平低的企業開展重點排查工作。先後走訪了康橋工業園區、南匯工業園區、金橋進出口加工區、外高橋保税區裏面的多家台資、外資企業,進行情況摸底,瞭解企業在預防和化解勞資矛盾方面的舉措。經聯合工作組討論決定,最終形成了浦東新區勞動關係重點關注企業名單,並報區委、區政府和市局。三是根據當前社會熱點,做好企業工資管理各項工作。繼續會同總工會積極推進工資集體協商擴覆工作,建立了擴覆進展情況每月定期通報制度。截至8月底,新區有效期內工資集體協議覆蓋勞動者人數達229888人,較7月增長了10.37%。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本區企業工資增長指導線,地方國有企業工資分配工作等工作。核對完成新區部分區域企業工資指導價位和人工成本統計調查數據。四是完善勞動關係三方協調聯席會議工作機制和制度性措施的制定和落實。調整各方成員,擬定了《浦東新區勞動關係三方協調聯席會議工作機制》,加強對新區勞動關係三方協調聯席會議的組織領導,統籌安排新區勞動關係協調工作。穩步推進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和勞動關係和諧示範企業創建活動。五是繼續做好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工作。推進街鎮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做好各街鎮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員的培訓工作。對各街鎮半年度調解工作進行總結和半年度調解成果進行獎勵。指導新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掌握好辦案節奏,做到有序調整,確保案件在法定時限內及時辦結,保證辦案質量。全力化解各類上級督辦矛盾和領導批示的重大矛盾。三季度,先後穩妥處置區領導批示康耐特光學公司和海虹公司羣體性勞資矛盾及矛盾隱患。截至9月底,前三季度共受理案件6278件,辦結案件6371件,未結案件900件以下,處於正常範圍之內。

標籤: 範例 三季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ngxuan/68k4k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