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教學工作總結 >

教學反思總結(精選26篇)

教學反思總結(精選26篇)

教學反思總結 篇1

一學期即將過去,可以説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在這一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非常注重學生的創造思維的培養。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就應該有與之相適應的,能促進創造思維培養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取以下幾種形式:

教學反思總結(精選26篇)

開放式教學:由教師通過開放題的引進,在學生參與下解決,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本質,品嚐進行創造性數學活動的樂趣。開放式教學中的開放題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結果開放,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結果;二是方法開放,學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三是思路開放,強調學生解決問題時的不同思路。例如再學習瓷磚的鋪設生活中軸對稱,圖案的設計等等內容時,我都是讓他們先收集資料,然後在課堂上互相交流通過蒐集資料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學離我們進了,通過互相交流使他們學到了他人的知識,使學生們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生活中軸對稱一節的學習,書上內容不是很多,所以我安排學生課下蒐集有關軸對稱的圖形實物。

我很擔心課的內容不夠,怕學生蒐集不到資料等,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上課了我先舉了一些例子又把我剪的軸對稱圖形貼在黑板上。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把他們認為好的例子和圖案那出來。同學們開始合作起來,有的剪、有的給黑板上貼不一會黑板便貼滿了美麗的圖案,有動物、植物、人、字等等。每小組還有同學負責解釋設計意圖,最後同學們有設計了軸對稱圖案,有校園、小區、街道等能把學到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一節下來學生們感覺很輕鬆愉快除了學會課本上的知識外,學生們還學會了剪紙,我從中也學會了剪喜字、剪小人、蝴蝶等。課後他們把這些美麗的圖案貼在了班級的後強上,給班級增加了美感同時同學們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班級的後強成了剪紙拼圖才能的天地。瓷磚的鋪設、圖案的設計、圖表的蒐集、七巧板拼圖等。同學們有了新作品舅子發的更換。我也給起了一個名字叫巧手樂園。所以説在新課改中不知不覺師生的關係近了處於平等的地位,講台也變大了,在也不是三尺講台了,教師已經溶入學生中間了,學生也不在封閉而是互相合作主動討論、探討、學生們不在感覺數學枯燥乏味,而是生動有趣,感到了數學就在我們中間。

活動式教學:讓學生進行適合自己的數學活動,包括模型製作、遊戲、行動、調查研究等,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數學、理解數學、熱愛數學。例如:在測量中(八年級),我讓學生走出課堂,實地測量學校的旗竿的長度,要求學生至少用三種方法,並説出哪一種方法誤差最大,是如何造成的。通過讓學生用同樣長的鐵絲分別彎製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和圓,然後引導大家觀察、比較、判斷:哪一種形狀的圖形面積最大?這樣的“做一做”活動,既觸及到生活和生產實際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條件下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的問題,又培養了學生對實物與圖形的認識能力,同時在學生動手操作中嚐到學習數學的甜頭。

探索式教學:採用“發現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形成、規律的發現、問題的解決等過程。例如“談談儲蓄的利息”(七年級)就是來源於社會生活的實際問題,指導學生認真閲讀並作一些簡單的計息演算,就能加深學生的印象,使他們感性地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好處,提高學習興趣。

誘發學生的靈感。在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捕捉和誘發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靈感,對於學生別出心裁的想法,違反常規的解答,標新立異的構思,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新意,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同時,還應當應用數形結合、變換角度、類比形式等方法去誘導學生的數學直覺和靈感,促使學生能直接越過邏輯推理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教學反思總結 篇2

集合間的基本關係是在前面學習了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集合與元素的關係後來研究集合之間的一種關係,它為後面學好集合的運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事這一節教學時,我首先根據思考利用類比的思想引入集合之間有何關係,通過例子説明集合有包含相等等關係,引入本節課的內容。

講解子集、相等、真子集、空集概念時,讓學生認真讀概念,理解概念中的關鍵字。通過反例深刻理解概念中關鍵字並記住。同時,對概念的三種語言進行點明,概念用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及圖形語言有機結合,逐步使學生由文字語言向符號語言、圖形語言過渡。

上課時我還注意將抽象概念與實例相結合,鼓勵同學們積極發言,舉例子來理解概念,尤其是空集的例子。學生大多舉的是方程無解的例子。有的認為{0}是空集,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自己辯論後認為它不是空集,加深學生的理解。

最後,我與學生共同將子集、相等、真子集等的性質進行了總結,還通過一一列舉得出例子的推廣,n個元素組成的集合有 個子集, 個真子集,個非空子集等。

通過本節課教學,有以下想法:如果讓我重上這節課,我是否可以寫出本節課三大知識點?子集,相等,真子集讓學生自學,通過例子、各小組討論,講解概念、關鍵字,得出各自的性質。同時我在課堂更大限度的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積極性。

教學反思總結 篇3

是不平凡的一年,特別是本學期,經歷了很多的事情,自己也為之奮鬥和拼搏。進入了年終歲尾,回首一學期的工作,心情頗不平靜。

今年由於新換了學校的領導班子,學校從各個方面都開始了卧薪嚐膽,團結拼搏的新時期。本學期自己擔任七年級英語組備課組長,七年級五六班英語教學任務。由於本屆七年級我校的生源不是很好,班級學生各個層次都有,自己並沒有提前準備得十分充分,同時學校的各個方面的工作又十分的繁多,尤其是七年級學生新入學,作為班主任班級的工作佔據了大量的時間。所以現在回想起來自己沒有做好開學初的學生英語入門教學。導致一學期以來教學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阻力,目前已經到了期末複習階段,自己感覺仍有很多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以下是自己對一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的總結。

一、思想工作

在暑假期間由於參加了新七年級的招生工作,自己幾次到鄉下進行招生,通過與家長的接觸溝通以及家長對學校的反響,對自己的思想觸動很大,也切身體驗到了我們學校危機重重的實際情況。以前並沒有什麼感受,但是經過這次工作自己真的有了清醒的認識。自己也在暗暗下決心,一定要讓那些拋棄我們的家長後悔,讓那些選擇我們的家長放心並且安心。憑自己的力量可能算不了什麼,但是最起碼可以改變我教的班級學生。

由於本學期擔任備課組長,不但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要堅持把本組的教學工作搞好。在思想上自己儘量克服自身的狹隘思想,儘量做到資源共享,認真組織好本組的備課工作。遇到問題儘量與大家共同協商,共同探討,處理好出現的問題和情況。尤其是兩次到長春聽課後,進一步感到了自己的差距。但是鑑於本人的能力十分的有限,很多的思想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提高和改善。

二、教育教學方面

入門教育:七年級學生由於剛剛正式接觸英語,對英語的認知不是很深,儘管大多數學生都學過英語,但是不夠系統和專業。做好入門教育便顯得尤為的重要。期初備課的時候全體七年級的老師都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且有針對性的做出了分析和準備。在開學的前兩週進行音標字母教學和入門教育,並且有針對性的開展課堂用語的練習,為下一步教學工作打好基礎。

瞭解學情:在教學展開的同時,也逐步的對學生的學習實際進行了瞭解。在開學的頭兩週,感覺學生學的都不錯,熱情也很高,並沒有遇到太多的阻力。同時通過調查和了解也知道了大多的學生都在假期期間進行了補課,而且一部分學生還反覆的進行了很多次的補習,所以學生學起來頭幾單元還是比較輕鬆的。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知識的逐步加深,教學任務的逐漸加大,學生假期補課的老本已經吃光,學生對國中生活的適應期的來臨,以及自己對學情的認識不足,逐漸造成了班級學生的兩極分化。這些都是自己在備課上準備不足造成的,當發現問題,自己進行調整的時候已經有些晚了。

備課工作:本學期的備課上還是下了很多的功夫,除了本組的每一週的集體備課,在參考了其他同志的意見和建議後,還針對自己所教的兩個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的備課,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針對六班學生比較活躍,五班學生比較沉悶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但是有些時候由於學校的其他方面的工作上的事情,對備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些衝擊,導致有些時候自己上課的時候隨意性很大。

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上,自己總是認為教師的教只是一方面,關鍵還是學生的學。今年的七年級的學生,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不會學習,尤其是聽課的效果不是很好,學生的聽課注意力很差。針對這一特點自己在有序的教學的同時,還特別的注意了學生上課的有效性。上課的時候自己時常會走進學生,一邊講課一邊進入學生中間,同時變換聲調,利用手勢和肢體語言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尤其是在六班,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溜號現象比較嚴重。在聽了吉大附中的課後,自己也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學習了王忠平老師的風格,強調了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帶動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但是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和學生的英語語音的糾正方面做得不是很好,需要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進行提高。

作業卡片方面:自己作為英語組的一員,繼承了英語組的共榮的傳統,進行卡片批改。每天利用課前的時間對班級的學生進行單詞和句子的檢查,有時自己沒有時間,就讓課代表幫助自己進行,在批改後對學生進行反饋。這也是我們英語教師任務繁重的體現。但是我也一直在思考,很多的時候我們確是在費力不討好,我們認認真真的進行批改,十分的辛苦,但是反饋的效果卻不是很好。問題的關鍵還是落實的不好,我們小組內也經常進行探討,但是沒有特別好的方法。

分層教學的探討:針對班級出現的兩級分化的情況,同時自己在長春聽課時候進行了詢問他們分層的情況。自己認為我們學校進行分層教學還是很有必要的,於是一時激動寫了提案,沒有想到的是我們校長還是比較重視的。於是我們一行再次對附中的分層教學進行了考察,經過考察我們認為時機不夠成熟,時間還有些早,對後半部分學生的學習不利,預計在七年級下學期或是八年級上學期可以進行試驗。

其他方面:積極聽課,評課。與同組的教師進行業務上的交流和探討,學習其他同志的教學上的優點,同時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在學校的要求下,在同志們的指導和幫助下,自己出了一節全校的備課組長研討課。在其他工作方面,自己一直嚴格要求自己,遵守學校的一切規章制度,按照學校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

以上就是我的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許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在各位領導老師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教學反思總結 篇4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強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是當前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不懈的追求。倡導自主學習已成為新的課程教學與學習的基本要素,也是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一大亮點。在《水鄉歌》一課,我力求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一、創設生動活潑、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可見,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熱愛學生,不盛氣凌人,居高臨下,才能在師生之間架起信任的橋樑,才能營造一個生動活潑、和諧民主的氣氛環境。

二、鼓勵質疑,激發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

在閲讀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積極啟發學生的思路,熱情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以疑促思,以思釋疑,把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中來。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思維,再經過教師的精心引導,讓學生讀、思、議,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思中有所認識,在思中找出問題的所在,在思中理清問題的脈絡,使學生在議中充分交流探究,在議中尋得解決問題的門路,在議中得到共同提高。這樣,我們的教學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閲讀質量

學習是學生的內部行為,因此不但要能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能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我們的教學只有充分尊重學生,把課堂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真正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充分、自主、全面發展。

教學反思總結 篇5

《太陽》是一篇科普性的説明文。文章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説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有關的一些知識,説明太陽和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和列數字等方法來説明太陽特點的。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勵展示,激發興趣

上課之前,我提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太陽的資料,增加對太陽的瞭解。上課時,先讓學生介紹自己收集的有關太陽的資料,學生都急於想把自己收集的資料展示給大家,學習積極性很快調動了起來。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這一環節設置,意在理清文章條理,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自學生字新詞,瞭解課文大意。然後指名分節讀課文,糾正讀音,並説説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緊接着讓學生思考課文哪些自然段是講太陽特點的?哪些自然段是講太陽和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的?通過交流,學生對課文的條理一目瞭然。

三、瞭解特點,領悟方法

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和列數字等方法來説明太陽特點的。因此,第1-3自然段的學習是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教學時,我採用自學、合作相結合的方法,先讓學生自由讀第1-3自然段,看看課文寫了太陽的哪些特點,是怎樣把太陽的這些特點寫清楚、寫具體的。然後在同座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我引導學生抓住具體的語句讀、體會,學生不僅對太陽“遠”“大”“熱”的特點理解的非常透徹,而且也知道了通過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來進行具體説明的好處。這樣既突出了重點,也突破了難點。

四、課後鞏固,實踐寫作

在教學中我發現同學們對讀書的認識不夠,認為讀書就是單純的朗讀,就是讀對字音,而不能在讀的基礎上讀懂作者寫作的意圖,重點,這樣的讀實際上是沒有效果的、機械的讀。以後的教學中,在重視朗讀訓練的同時,在朗讀指導和訓練到位方面應該再強化一些。

教學反思總結 篇6

20__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染病,把孩子們歡快外出的腳步擋在了家門之外。延遲開學,讓線上教育成了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影響所採取的措施,也是利用教育信息化改變教學方式、轉變學習方式的一種積極嘗試。

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制定了有效的教學活動、親子游戲、室內運動等,讓幼兒與家長互動起來。還充分利用QQ羣、微信羣、家園聯繫小程序等這些軟件,進行交流指導與幼兒們充分的互動共同成長。不知不覺線上教學已經三個星期了,對近期我的線上教學做出了一些反思。

當得知要開展線上教學的時候心裏很茫然,不知從何入手。我用什麼形式才能讓幼兒清晰的瞭解活動的內容?語氣是針對家長還是面向幼兒?當幼兒回答時我怎樣才能第一時間告訴他們,你們的回答我已收到?等一系列的問題。與老師們探討過後,明白了幼兒在家學習需要家長的大力配合,當幼兒或家長存在一些疑問時,可以在羣裏提問,教師給予幫助,讓幼兒認識到線上活動和幼兒園活動態度一個樣,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在《母子情深》這節活動中,我採用了循序漸進的方式方法。首先,跟家長闡明瞭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在進行活動時需要用到什麼材料。其次,結合PPT、圖片、視頻等,詳細的闡述本次活動的流程,讓家長充分的瞭解並配合進行活動。最後,在活動的過程中,結合幼兒的表現進行鍼對性的指導。比如,幼兒在朗誦時只追求熟練度而忽視了韻律;在活動過程中坐姿習慣不正確,當幼兒出現這些問題時,我會與家長溝通,指導幼兒進行改正。

在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個別幼兒口齒不清晰,不能按照古詩的韻律和節奏有感情的進行朗誦,對含義的理解也有待提高。還需要不斷的練習。

在今後的教學中,自身還要不斷的學習,充分的準備,借鑑他人優秀的方法,這樣在開展活動時就可以給予家長和幼兒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也要更加及時的跟進與幼兒的互動點評。

教學反思總結 篇7

上個星期去了鄒城鳧山國小觀摩濟寧市國小數學優質課,深受啟發。回來後,打算將學到的內容用到自己的課堂,進行嘗試。

初步嘗試,把自己的課堂錄音,回家反覆聽。感覺問題還是很多的。這一單元也是《認識時間》,王偉老師講的是一年級的內容,與一年級的內容聯繫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由特殊的時間整時到一般的幾時幾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是建立一時,一分的時間觀念,能讀出鐘面上的幾時幾分。

在落實1時=60分時同學們掌握的較好,可是孩子在讀幾時幾分的時候就出現了錯誤,例如6時35分、6時40分、6時45分都能很好的讀出來,可是在讀5時50分,55分的時候,大多數孩子都出現了錯誤,他們認為是5時50分,55分,主要就是因為時針接近5,也就是在觀察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這一塊內容沒有落實好,孩子沒有觀察出來時針的變化,最後只好説看時針走過了5,走到6了嗎,沒有走到6,那就是不到6時,就是6時55分。這一塊的內容還有4、5個學生很難理解,與我們學校的其他老師商量,怎麼辦呢?採取“小老師”的方法,1對1幫扶,如果你教的學生會了,獎勵小紅花一枚。沒想到效果還真是不錯。

第二天,趁熱打鐵考核學生對幾時幾分的瞭解,之後換了一種講法就是如果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6,才是,6時,如果分針沒有走到12,那就沒有到6時,那就是5時55分。

雖然只是自己平時的一堂課,但是暴露了很多問題。課堂上的一些口頭禪“那麼”、“明白了嗎?”。再者就是普通話上,有些地方平翹舌不分,以後打算每天朗讀一段,注意平翹舌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學表揚學生,當他回答問題後,及時肯定他,表揚他。在教學過程中,學着使用“真是棒極了”“選擇你喜歡的方法”等教學語言,使整個教學過程真正的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教學反思總結 篇8

20__年5月10日,我校進行了語文組教學公開課活動。這次活動得到了學校領導及各教研組的高度重視,組織到位,安排有序,在校園內掀起了聽課、評課的高潮,無論是教研組內教師,還是組外教師,都能積極參與聽課。同時我們還有幸請到了松江區教師進修學院的殷新珍主任,蔡基老師,陳贛老師來我校進行指導,可以説通過這次活動,使眾多教師得到了鍛鍊,增強了對課堂教學的理解和認識,提高了理論和實踐操作水平,聽課老師也受到了啟迪和薰陶。現就本次教學活動總結如下:

一、 存在優點

1、目的明確

素質教育的今天,對老師的要求更高了。一節課要完成什麼教學任務、學生從這節課掌握什麼知識、本節課的知識難易程度如何、那些是本節課的重點要反覆強調、哪些是本節課的難點學生難以掌握、哪些知識點學生自己讀書就可以掌握;課堂上要預設什麼樣的問題才能調動起學生的思維,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這節課的內容學生課上能掌握多少,課下需要多長的時間來複習鞏固。授課老師對這些應該心中有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在本次活動中,張耀教師就能夠充分做到這點。我們來看看張老師的那一節的教學設計:他講的是《諸葛亮和小皮匠》,在本堂課中,老師始終站在一個高度上去引導學生,把握課堂的節奏。首先從學生所知道的有關三國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由檢查課文生字詞的預習入手,進入到課文的分析和學習,層層深入,最後揭示出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在聰明的人也需要別人的幫助”。在基本完成教學重點、難點的同時,還細心的使用了一系列圖片,製作了多媒體課件,昇華了主題。但在這裏蔡老師的話語也讓我們明白了在文本的解讀上可以更深入和豐富些。

2、課堂設計精、結構巧做文章切忌平鋪直敍,課堂教學也是如此。生動的導語、巧妙的點撥、對學生智慧的啟迪、富有節奏感的設計、層次分明的環節、引人入勝的問題設置,會引起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的減少學生的課上疲勞,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張老師的語文課,導語直切主題,問題深入,形象生動,環環相扣,節奏緊湊,張弛有度,學生的興奮點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在教師情感的投入下讓學生感受文字的美。他的課是這樣設計的:由問題導入,層層遞進,讓學生在反覆的閲讀中感受語言美,這樣的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潛能,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3、大膽嘗試, 教學方法靈活,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明顯首先需要説明的是,這裏所説的課堂氣氛活躍,不是指外在的形式,而是指學生思維的活躍。好的課堂總是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思維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探索中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老師要對學生的反應能正確引導和評價,尊重學生的學習願望,尊重學生由不知到知之的過程,允許學生有不懂的問題,允許學生出現的思維錯誤,允許學生從錯誤裏爬出來。達到課堂氣氛的和諧。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張老師的課,他首先出示圖片,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他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雖説是一年級的國小生,但教師十分注重方法、閲讀和合作學習的教育,使得孩子們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總體而言,語文組的每位教師都能積極配合,盡心盡力,知道張老師要上公開課,都幫忙出謀劃策,有時一忙碌都沒來得及喝口水,公開課的成功也正體現了張老師的文章主題,那便是“三個小皮匠,賽過諸葛亮”。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當然,我們只有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1、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問題

在實行新課改的現在,部分教師在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等方面存在問題。這裏有幾種表現:一是課堂教學中仍然突出的是老師的“教”,而不是學生的“學”,老師只滿足於自己完成一節課的教學任務,而沒有考慮到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老師的“教”最終要轉變為學生的“學”,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老師引導學生、推動學生掌握知識並學會應用知識的過程。二是表現在對問題的處理上。不能夠巧妙的設計不同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更多的參與課堂教學之中。在相當一部分課堂中,我們的學生就是一個過客。此外,有些老師的課堂缺乏必要的課堂教學環節設置,缺乏對學生的啟發,缺乏課堂上的檢測,學生沒有時間消化所學知識,課堂效率低下。

2、鬍子眉毛一起抓,沒有重點難點之分,教學設計不夠合理,所有的問題都講到了,所有的知識點都講到了,造成規定時間內完不成教學任務,至於學生學會學不會就看學生自己的本事了,學不會就只好用課下時間了。

3、課堂語言問題 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用語問題,一個是語調問題。課堂語言不同於聊天説話,老師要對自己説出的每一句話負責任。有些老師的口頭語過多,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老師説得多,自然學生動得就少。有的老師可能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急盼學生快點説出正確答案,因而提出問題後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短,甚至於自己忙着把答案説出來;有的老師不敢相信學生,提出問題後總怕學生想不到自己設置的“正確答案”上來,於是在那囉囉嗦嗦,不斷解釋,結果是打亂學生思路,得不償失。

4、板書設計問題。 有的課根本就沒有進行板書設計,老師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沒有條理,沒有章法;有的老師書寫不規範,缺乏科學依據。板書是什麼?應試教育時,板書是學生的筆記,是複習的 主要依據;素質教育,板書是綱,是課程的靈魂。

二、幾點建議

1、備課過程中既要備課堂,更要備學生,不要問自己教了多少,而要問學生學到了多少。

2、時間上的把握,不論課程時間的長短,都要自己先控制好。

3、要把握好課堂節奏,錘鍊自己的授課語言,沒有節奏的課堂容易讓人疲憊。

總而言之,我認為這次的語文公開課還是很成功的,在每次的教研例會上,評課激烈,每個人也都有新的收穫,評課教師能夠客觀的評課,被評的教師也能虛心接受,希望各位教師能以公開課為契機,不斷總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能使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段上升,也希望公開課能成為一種常態課,最後我相信語文組的老師在教學上肯定能不斷突破自己。

教學反思總結 篇9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做操》這篇課文時,我用一張畫了太陽的圖片貼到黑板上,讓孩子們站起來,面向太陽,跟我一起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又把圖片拿到教室的另一個地方貼上,讓孩子們繼續跟着我做。反覆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説,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子們學得快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裏。“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説:“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説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閲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閲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説”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比如《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教學反思總結 篇10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説:“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説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快樂的課堂”。1、一個物理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快樂的學習時光”。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以前的物理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3、在生活中學物理。“讓物理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物理”。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物理,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物理離他們很近很近,就在生活中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我力求每一節物理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教學反思總結 篇11

人文與傳播學院教師理論素養高、語言表達能力強,在在線教學中佔據了知識和語言的優勢。但理論的枯燥和語言的單一也是使學生厭煩的重要原因。因此,我院教師在課前預習、在線課堂、課後作業和平台整合四個方面都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在線授課體系。

、課前預習形式多樣

對於人文學科課程來説,預習極為重要,尤其是在在線課時縮減至一小時的情況下,增加預習內容是確保課程緊張度和飽和度的有效方法。我院老師們根據課程性質和內容,設計出多種適合課程的預習形式。

1.提前發佈速課和錄播課程。速課時間短,內容精,拋棄沉悶的書面預習,使學生可以日日見老師,天天學知識,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

賴振寅教授的《文學理論》課藉助超星學習通平台提前發佈速課;劉興均教授的《漢字學》和《古代漢語2》兩門課程和周素煥老師的《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課利用釘釘平台的錄播功能,佈置預習內容。速課和錄播課程每次在十分鐘以內,既不增加學生的預習量,又能達到日日預習的效果。

2.視頻預習。閲讀預習依然是我院學生的主要預習形式,閲讀預習需要大量的時間堅持才能夠完成,對於需要閲讀大量長篇書籍的課程,學生很難快速完成預習任務。

為此,很多老師會同時推薦一些視頻補充預習,使學生可以儘快完成預習,有助於理解和掌握授課內容。高建華教授的《外國文學》課和新媒體專業的《大眾傳播倫理與法規》課便採用在課前和課後發佈視頻內容,幫助學生加快預習速度的方法。

3.留預習作業。雖然預習是授課結構中的一環,但預習難以監督和檢查,在線課程更是如此。《大眾傳播倫理與法規》課程在視頻預習的同時還佈置一些難易適度的作業,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便發現自己倫理和法規知識的欠缺,這樣既可激發學習興趣,還有效檢驗學生的預習情況。

、在線課堂接近教室課堂質量

由於在線授課受網速影響大,基本無法進行面對面視頻直播。我院教師幾乎都選擇屏幕共享的功能,學生只能看到PPT和聽到教師的聲音。在這種教學模態減少和空間受限的狀態下,授課形式是提高授課質量的關鍵。

1.人性化考勤。網絡平台考勤方便,除了簽到功能外,通過課堂討論和互動也可隨時掌握學生的聽課情況,但這一切都要基於暢通的網絡。對於偏遠山區或困難家庭的學生來説,在線上課很難實現。為此,我院募集捐款為學生購買流量,保證每一位同學的在線學習。

同時,教師考勤不是一味上報人數,而是關照未能及時上課的同學,瞭解缺課的真正原因,情感的溝通更有利於督促隔離中的學生,是在線授課順利完成的基礎。

2.保證聲音和PPT的有效傳播。從聲音方面來看,我院教師普通話水平高,語音標準,情感飽滿,語速控制得當,少有口頭語和拖長音習慣。PPT普遍簡潔,減少了模板的應用,多應用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圖片和思維導圖,適合用手機觀看。

3.深入講解和學識感染。人文類課程重在理論積澱和學識培養,如何在“視而不見”的在線課堂上通過聲音抓住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便成為最大的難點。

我院的段全林教授用厚重的聲音傳授出充實的教學內容和飽滿的知識容量,讓學生體驗到人文精神的力量和學識的感染力,受到教學督導的高度評價。

4.繼續延用教室互動模式。在傳統的教室教學中,小組彙報、課堂討論和板書一直是教師採取的主要教學方法。我院教師在學習網絡教學平台各項功能之後,基本找到替代教室互動模式的功能。

例如,連麥功能使小組彙報和課堂討論得以實現。謝永飛老師的《公共理論與實務》課安排了小組彙報;《現代漢語》課程通過連麥提問;郭明月老師的《民間文學》開展了全班大討論,教學效果良好。

除連麥功能外,板書也依然被廣泛使用。例如,花靖超老師和劉興均教授都在教學中應用板書進行教學補充,效果很好。在各位老師的努力下,線上教學基本與教室互動形式相似,保證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緊張度。

5.例證生動,引人入勝。我院課程理論性強,在線授課難免讓學生有枯燥乏味之感。而運用生動、貼切的案例可以彌補理論講解的缺陷。

劉興均教授的《漢字學》課程運用圖片向學生展示漢字的博大精深,配有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深奧艱澀的課程變得生動活潑,易於掌握;《公共理論與實務》課和《大眾傳播倫理與法規》課都運用理論闡釋新媒體事件,建構學生對公共事件和大眾傳播倫理的認知基礎。

三、課後作業形式豐富而有效

在線教學中,我院教師創造了豐富的課後作業形式。例如張玲老師的《網絡文學與多媒體寫作》課的作業是“小説接龍”;謝永飛老師的小組作業;苑洋老師在寫作課後讓學生完成“關於疫情的三行情書”,以及周琳琳老師負責的《創意寫作》課程的寫作作業等。豐富的作業形式活躍了學生的課後學習,既檢驗了授課效果,又保證課程的緊張度。

四、平台使用有創意

突發的疫情,促使我校匆忙組織在線授課。我院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了多個網絡平台的授課功能,並總結出各個平台的優缺點,整合利用,相互補充。

例如,花靖超老師在騰訊課堂授課,在QQ羣組織討論和答疑;高建華教授在雨課堂發佈課件、釘釘授課、智慧樹佈置作業;張玲老師在釘釘羣和雨課堂同時直播。基本上,每位老師每門課程應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在線平台,分別或同時開展不同的授課環節,是現有條件下平台整合的創新。

教學反思總結 篇12

不知不覺中在實習學校已度過一個月,學生們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也到了檢驗他們成果的時候。週一到週三進行了高一年級的月考,週四到週六講評卷子。

這次我們生物出的題好多都是原題,但是學生們的錯誤還是層出不窮。這不禁提醒我學生們到底學會了什麼?又記住了些什麼?我們剛學的時候可以不會、可以犯錯誤。但是第二次、第三次,我們必須把它弄懂了、學會了。高中這三年我們要做到的就是考後100分,我們在大量做題的基礎上更要的是質的提高,每道題的每一個選項我們都要知道它錯在哪裏。這對於我們教學提出的巨大挑戰就是,講完並不是我們教學任務的結束,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學生的反應,學生通過這節課學會了什麼。並且不定期的檢查學生對原有知識的掌握情況,錯題本是很好地利用資源。

學生們對課本的掌握還欠缺太多,比如有一道題是對細胞學説內容的理解,考的就是闡述細胞學説的那三句話,錯誤選項裏邊只是把一切動植物改成了一切生物體,大部分同學就是不知道哪兒錯了。我們每節課要講的知識點不多,一定要把重要的羅列出來,讓同學們知道我這節課最起碼要記住些什麼。我們做題也是為了鞏固和理解這些知識點。而且我們一定要培養學生們查課本的意識,有些題目中的選項就是課本當中的原話,但是學生就懶得從課本當中找,等着老師給他灌輸。當然這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老師的講解只是在他腦海當中過了一遍,而自己查到的卻不同,相當於找到了問題的出處,以後再遇到時就知道去哪一塊兒查找,一遍兩遍三遍以後也就爛熟於心了。

學生們不懂得總結,蛋白質這一塊兒是第一二章比較難的。這裏涉及到一些計算題,看似複雜,其實歸類起來也就那麼幾類。無非讓你算肽鍵數、至少含有的羧基數或者氧原子數、蛋白質的分子量等等。每一類題型所利用的原理都是相同的,學生們要做的就是歸類,知道遇到每一類題型應該怎麼去思考。

這是我通過這次月考所發現的問題,主要是學生們在學習方法上的問題,還有自己在教學上應該做出的一些改進!

教學反思總結 篇13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這句話用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其實也有深刻的借鑑意義。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

我認為,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地理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而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種面向未來的教學活動。進行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下面我主要談談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氣環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何將這些內容由抽象的理論和圖象轉化為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便對地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於是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試着編寫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案例如下:

赤壁之戰前夕,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營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際,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東風”,並允許借東風相助。其實諸葛亮只是預測到了過一段時間天氣會反常,故弄玄虛而已。

問題:

(1)赤壁位於我國哪一個省?試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

(2)周瑜為什麼會因為“欠東風”而急出病來?

(3)我國形成最大季風區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國東部季風區是季風氣候最為典型的區域,試説明其氣候特徵。

(5)你認為季風除了對軍事產生影響以外,還會對哪些方面有影響?

這樣通過案例將要學習的內容轉變成一個個小問題,教師只提供背景資料,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時掌握天氣、氣候等知識,並瞭解形成該氣候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能力,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為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項和智能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認知能力有強有弱。教師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可以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圖象信息,多媒體等等,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求。

多一點教學反思的細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益處多多,其樂無窮!

教學反思總結 篇14

新課程的實施是我國基礎教育戰線上一場深刻的變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評價,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這就需要中國小教師迅速走進新課程、理解新課程。做為新時期的國小體育教師如何去發揚傳統教學的優勢,儘快地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隨着生產自動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會物質生活的較大改善以及閒暇時間的不斷增多,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參加健身鍛鍊,正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如,隨着醫療改革制度的實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每天晨練、登山、打球的人絡繹不絕,加入體育鍛煉的人羣越來越廣,終身鍛鍊的意識已逐漸深入人心。因此,體育教師也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利用體育教學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增進學生身心健康這一目標出發,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學會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培養堅持課外鍛鍊的習慣,增進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和社會

適應社會等全面發展。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傳統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學生跟着教師轉,教師跟着教材轉,教師教無興趣,學生學無樂趣。新課程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師心中要裝着每位學生的喜怒哀樂和身心健康,把學生看成學生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要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將學生的全面的發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據學生的體能和體育基本技能的差異,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讓全體學生都有平等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其次,關注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養成健全的人格。

教學反思總結 篇15

《雪孩子》是沒有拼音輔助的課文。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説,課文內容有沒有拼音,這關係非常大。將直接影響到課文能否被他們熟練地朗讀及其理解。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開頭預設了:跟孩子談談冬天、看看雪景圖,因為天氣關係,外面並沒有雪,於是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在黑板上畫一個大大的雪人,讓孩子們給自己親手畫的雪人取個自己喜歡的名字,孩子們興高采烈的為雪人取名字:雪人、小可愛、雪娃娃、小雪、雪孩子……孩子們在快樂中走進冬天。趁機導入新課。在配有動畫的範讀中讓孩子感受雪孩子的故事。

一、看圖中學文”,把孩子們帶到了一個永不枯竭的活的源泉中,

國小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佔主要位置,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學生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來理解課文中的詞、句、段和文章的內涵。

二、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引導學生去練讀,説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師:雪孩子為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請小朋友自由讀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讀出什麼樣的語氣呢?然後讓孩子們自己去討論。就這麼一個在成人眼中非常公式化,甚至聽上去有些專業化的問題,讓孩子們充分的發揮了自己的意見。

有一位學生説:我覺得應該讀出高興的語氣。因為雪孩子雖然已經變成了白雲,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覺得很高興,所以要讀出高興的語氣。

第二位學生説:我覺得要讀出傷心的語氣。因為雪孩子為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小白兔覺得很傷心,所以要讀出傷心的語氣。

聽完孩子們的訴説,我的內心為之一震,真的不能小看這些還年幼的孩子,它們那鮮活的心靈裏有的是多麼豐富的情感呀!

不過,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答案該如何選擇呢,我順勢引導所有的孩子來參與:其他小朋友呢,你們同意誰的意見?

讓大家各抒已見,再根據自己的意見,用自己的方式去讀這段話。

這時的我絕不會,也不忍心再用自己的意見代替他們的感受。學生的情感已經在剛剛的練讀中,在理解課文的情境中得到噴發,藉機更應該讓孩子們説出自己心中想説的話。在個別的朗讀中,我讓學生的評價代替了自己的評估。讓他們評評站起來讀的小朋友讀出了什麼語氣?讀得較慢,可以看出這時她很傷心;讀的時候,讀到“很美很美”時,語調比較高,也讀得比較快,讀出了高興的語氣。

此時,情感的體驗就像我們説的“此時無聲勝有聲”,最後我也只是發表我的意見:我認為從“美”這個詞,還能看出雪孩子的心靈美。

教學反思總結 篇16

時間如行雲流水,我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也近一個學期了,這一個學期在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學習,努力使自己不會愧對“鑄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稱號。現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如下:

本學期,我堅決落實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狠抓教學常規,努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 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作為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説,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作為今年的新老師,又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我深感任重而道遠。剛開學的幾個星期裏,我不斷向學校資深教師學習,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 認真備課。

這學期學校開展的師徒結對活動讓我收穫頗豐。我明確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圖解對活動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三、 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一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建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是非常主要。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閲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四、 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作為一位新教師,我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很多,經驗不足,努力不夠,教學基本功不夠紮實。在教育教學中對學困生的關注不夠。從拼音抽測到古詩背誦再到考試,我發現班上七八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紮實,這還需要在下學期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與幫助。家長配合不夠。説明我與家長的溝通還不夠,這將是我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之一。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積極向身邊的老師學習。

教學反思總結 篇17

作為美術教育專業的大學生,我很榮幸能夠進入美術教育專業相關的崗位實習。相信每個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經歷,也會對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體會。尤其是從未有過工作經歷的職場大學們。

頭幾天實習,心情自然是激動而又緊張的,激動是覺得自己終於有機會進入職場工作,緊張是因為要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職場環境。剛開始,崗位實習不用做太多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熟悉新工作的環境,單位內部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對於這個職位的一切還很陌生,但是學會快速適應陌生的環境,是一種鍛鍊自我的過程,是我第一件要學的技能。這次實習為以後步入職場打下基礎。第一週領導讓我和辦公室的其他職員相互認識了一下,並給我分配了一個師父,我以後在這裏的實習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都可以找他幫忙。

一週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原以為實習的日子會比較枯燥的,不過老實説第一週的實習還是比較輕鬆愉快的,嘿嘿,俗話説萬事開頭難,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裏我會繼續努力的。生活並不簡單,我們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堅持下去,只要堅持着,總會有微笑的一天。雖然第一週的實習沒什麼事情,比較輕鬆,但我並不放鬆,依然會本着積極樂觀的態度,努力進取,以最大的熱情融入實習生活中。

雖然第一週的實習沒什麼事情,比較輕鬆,但我並不放鬆,依然會本着積極樂觀的態度,努力進取,以最大的熱情融入實習生活中。

教學反思總結 篇18

《解方程》是學生接觸方程以來的第一堂計算課,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兩個概念;會運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簡單的方程。本着孩子比較感興趣的基礎上,本節課我採用的是課前預習,課上交流的形式進行,整節課大多數孩子在預習的基礎上能夠掌握方程的解法,但是個別孩子沒有掌握。現反思如下:

1、出示預習提綱,讓孩子預習有根據。

為讓孩子形成自覺的學習習慣,師指導孩子進行預習,出示了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什麼是方程的解?舉例説明。

二是什麼是解方程?你是根據什麼來解方程?

三是如何進行方程的檢驗?

好多孩子能夠對這幾個問題進行探究,並對意義理解比較深刻。

2、課上交流。

交流是學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對於什麼是方程的解,孩子們舉例子,根據例題來詮釋方程的解的意義。在進行交流根據什麼來解方程的環節中,孩子們各抒已見,有的是用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係,有的是用等式的性質,還有的還接口答。依次把方法展示給大家,讓孩子明白方程的解的意義和解方程的過程。再確定統一的解答方法,這個環節孩子興趣很高,大部分孩子能夠學會利用等式的性質進行解方程。整個的環節讓孩子在探究中發現規律,找到方法,學生學的開心,對於概念的理解也很紮實。

教學反思總結 篇19

作為一篇寫人散文的教學,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能概括文章內容,把握人物特點。

3、理解人物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從教學實際情況看,三個教學目標基本能夠達成。整個教學過程也算較順利,但是仍有幾點做的還不夠完善、到位。

1、課堂設計上,作為在市語文教學研討會上的一節公開課,我以“評選最美教師活動”為載體,來完成本課的教學,操作上來看基本可以,但有些環節形式與內容結合得還不夠緊密,還有“刀削斧鑿”之感。在最後的“評委合議,解讀美麗”環節,我本來的設計是讓學生解讀王幾何老師的個性之美和作者馬及時的作文之美,作為全堂課的總結,既總結人物,也總結文章寫法。但在這一環節上很明顯給學生的時間不夠,指導不足,效果沒有出來。

另外,--老師指出的一個問題也很值得思考。這堂課在“基礎過關”環節,以複習的方式通過填空明確了寫人文章的手法,再“按圖索驥”閲讀分析課文。特別是人物描寫手法上,是從手法找語句(文本)而不是通過語句(文本)來歸納手法,這些都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覺。我當時這樣設計的出發點是為了學起來系統一些,作為公開課,讓課堂教學的難度降低一些,現在看來的確值得商榷。

2、教師教學方面,我上課時有些緊張,發揮明顯不如平時上課。沒有把學生情感激發和引導出來,學生只是跟着老師的問題去被動思考,他們的情緒表達只停留在較表面化的層面上。學生朗讀指導還不夠,評課時有幾位老師也説到這一點。課後對着錄像整理課堂教學實錄時,我又發現了我在課堂教學中語言表達的不足。不精練,不豐富不生動,普通話也不夠準確。語言表達能力對於一個老師特別是語文老師來説實在太重要了。這節課告訴我,今後要努力提高表達能力!

這樣的研討活動,講課者會發現自身問題,認識到不足之處,進而獲得提高,參與者相信也會有所收穫。真心希望以後可以多機會參加這樣實實在在的研討交流活動,再次衷心感謝為成功組織研討會做出大量工作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教學反思總結 篇20

《將心比心》是一篇很簡短的小文章,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將心比心,用自我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本事,用自我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經過自由閲讀,同桌,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到達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我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將自我感動的語句畫出來並寫出感受,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縱觀整節課,切實有效的學習效果得到了聽課教師們的肯定。可是在上課、評課的整個過程中也引發了我很多的反思。

課文中兩個例子,(阿姨幫忙奶奶開門,是期望自我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景的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母親寬容與體貼護士,是期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她那即將當護士的女兒。)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幫忙別人是期望別人也能給他們給予幫忙。這與我們平常經常所説的幫忙別人不求回報有必須的距離。

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更關注學生的自學本事,不用過分注重朗讀等方面的重複指導,應給學生創設機會讓其大膽自學,讓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受拘束。最終在教育意義上,我想經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必須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為他人着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作為教師的我,經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更有價值的意外收穫。

教學反思總結 篇21

新的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幾年的國小數學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同樣的教學內容在不同的課堂上教學的效果是不同的。反思中我覺得教學的效果最終從學生身上體現出來,也就是説學生的發展是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終標準。那麼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很好的'發展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因素:

一、體現一個“主”字

這裏所説的“主”字指的是:課堂的主陣地、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首先要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我們的教學活動主要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進行,學生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都是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的。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潛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今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是課堂教學,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也是衡量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時,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從哲學角度分析,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本。所以,課堂上我們要善於把學生推向主體,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通過自身積極的思維活動,自主參與,親身經歷學習過程,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把教師和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講解和被動接受的痛苦中解放出來。課堂上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要導得巧、導得活、導得適時,學生才能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生動活潑;如果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課堂教學。

二、突出一個“活”字

這裏所説的“活”字指的是:課堂教學的靈活性。一方面,課堂教學本身就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不僅有教者的教學預設,而且伴隨着教學過程的展開必然會有新的生成,這就需要教師靈活的作出調整,千萬不能死搬教案,對課堂上產生的動態生成不聞不問。因此,教師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錘鍊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駕馭課堂的水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靈活而精當的處理和運用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的東西,活化課堂。另一方面,教師要善於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實踐表明,一個人在積極的思維狀態下,學習的效率是很高的,那麼,課堂上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呢?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首先,教師要增強思維意識,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中,始終把激活數學思維放在首位。其次,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更應該創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活潑而又藴涵着一些思維力度的數學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裏被吸引到學習中來。

三、教學過程中,教者要善於不斷把問題引向深入,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思考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微笑是教師職業的需要”。教師推門走向講台,就象演員出幕走向舞台一樣,應立即進入角色。無論在生活中遇到什麼不愉快的事情,決不能將其情緒帶入教室,若將不愉快的情緒傳染給學生,註定這節課失敗無疑。教師微笑的面容、親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師生間的鴻溝,縮短師生間情感的距離,可以給課堂定下一個愉快而安詳的環境。在教學活動中,我努力做到引導、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探究,指導學生推導公式、歸納結論,在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時,多在“導”字上下功夫,講究“導”的藝術,教師“導”得好,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真正駕馭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要將趣味性、娛樂性融為一體,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這樣的教學一定是學生所喜歡的,因而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學數學、主動學數學,培養學生求異創新的思維能力。

教學反思總結 篇22

體育事實上也是一個長期的,反覆的過程所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要想有一定的水平就必須多加練習,體育課本着培養學生身體素質,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宗旨。從學生的興趣着手猶為重要。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鍛鍊身體。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體育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這是助跑直腿擺動跳高的第一課時,課中我採用生動的語言,飽滿的情緒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分小組進行助跑與起跳想結合的動作方法,互幫互助,在稍熟練的情況下,教師以短繩來輔助教學,一方面強化動作,另一方面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組內成員可以適當地調整短繩的高度來達到直腿擺動的效果。練習活動中學生積極主動地與同伴進行交流。交往中學生體驗到了積極挑戰,助人為樂地快樂。

我們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把興趣作為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地出發點,上什麼內容都應力求找出學生容易感興趣的地方,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培養學生對體育的濃厚興趣,成為他們學習,鍛鍊和創新的動力。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找到自身的價值,同時,可以進行適當地評價,讓同伴之間進一步地溝通,簡單地説説他助跑直腿擺動跳高的動作掌握情況,為跳得更高作個準備。

感覺“轉變角色”“尊重個性”“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重視學習過程和方法的指導”“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等新課程理念已成為教師教學實踐中的共識。學生們都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多數學生主動熱情,課堂發言落落大方、充滿自信。課堂教學充滿活力。課堂氣氛和諧,師生關係融洽,呈現師生、生生互動的富有活力的局面。下面淺談幾點感想。

一、明確目標,讓教學實踐不盲目。

教學時要把握總體目標。明確階段性目標。定準課時目標。只有明確以上三個層面的目標,實驗才會做到既登高望遠,又腳踏實地。

二、整合課程資源,讓知識鮮活起來。

教師要活用教材資源、利用生活資源、捕捉課堂資源。課堂互動經常會生成各種各樣的資源。教學時特別關注並捕捉一些有價值的資源加以利用。如學生在練習時,有的整套動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環節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問題特別有思考價值,有的出現錯誤帶有普遍性等,及時捕捉並加以利用。

三、實施有效教學,使課堂活而不亂。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活起來了,師生關係融洽,學生競相發言,課堂非常熱鬧。必須理性對待,實施有效教學,讓課堂活而不亂。既要尊重學生的個性,也要讓學生學會遵守規則。要重視培養學生必要的課堂習慣、獨立學習習慣、小組合作性學習習慣的養成。每一個教學活動的目標指向要清楚,過程要落實,要有實在的成效,真正讓孩子學有所得。要紮紮實實地進行雙基和良好習慣的訓練。

今後一定要以記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反思一點,每天進步一點,引導自己不斷在反思中成長。

教學反思總結 篇23

一年級小朋友課堂自制力比較差,注意力集中的時光也比較短,所以需要在課堂上不斷變換形式,讓學生持續新鮮感,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教學iuü資料我多采用了故事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習拼音字母無非是要孩子多讀、多記,有些特殊規則如i標上聲調要去點,ü遇y要去兩點,若採用教師講授的方法,可能只會事倍功半。但小朋友對聽故事的興趣個性濃厚,所以我便把那些講授起來枯燥乏味的知識結合故事的方式來表達,學生上課聽得津津有味,而且記得個性快。有時個別學生對知識點回憶不起來時,只要提醒他一下故事大概,他就能記起枯燥的知識點來。

iuü教學結合故事講課還有個特點就是能夠根據各項知識點的特點把故事連起來,讓學生覺得有完整性而且聽起來搞笑味性。根據i,y,yi的特點,我把故事表達為:小i是個愛漂亮的小姑娘,她的頭上戴着蝴蝶結。當她一戴上聲調帽子的時候,就把蝴蝶結遮住了,她頭上的點就沒有了。星期天,小i一早醒來就吵着要媽媽帶她去遊樂場玩。小i的媽媽是大y。大y媽媽把小i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牽着手出門了(yi)。一路上,大家都和他們打招呼。(大y和小i在一齊,還是讀做i)。遊樂場的人可真多,大y媽媽怕小i妹妹走丟了,緊緊地牽着她的手,他們靠得可緊了。u,w,wu能夠讓學生在我的故事基礎上進行改編。學生興趣濃厚,而且把很多難用語言表達的東西很自然地就傳達給了學生。至於ü見y要去兩點,我又巧妙地這樣表達:小ü的爸爸媽媽都出差了,沒人帶小ü出去玩,怎樣辦呢?小ü急得大哭起來。大y媽媽看見了,就趕緊來安慰他,大y媽媽答應小ü帶他去玩。小ü一聽,可開心了,趕緊擦掉了眼淚,和大y媽媽一齊出去玩了。(yu)並及時提醒兒歌:小ü見大y,擦掉眼淚笑嘻嘻。

故事教學對於一年級小朋友有必須的吸引力,但也要注意故事與教學知識點的緊密結合。

教學反思總結 篇24

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新型學科,它的設置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初步瞭解現代信息技術的一些簡單知識,學會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教學體會。

一、帶着興趣,自覺學習

國小生學習一般都憑藉興趣,所以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因為特別是男孩子很喜歡玩遊戲,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遊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有的孩子就會問老師,到底用那個指頭來擊鍵。學生通過遊戲,通過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生主體參與的活動將是勉強的。一旦激發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主動探究和求知慾望。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集直觀性、多變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特點,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大大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了學生主動去學習信息技術的習慣。

二、任務驅動,加深記憶

現行的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而每章每節的教學內容,也沒有設置一系列讓學生親自動手完成的.具體任務,嚴重地制約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主動性。教師在教學中可採取任務驅動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佈置一些實際的操作任務,學生帶着老師提出的問題,通過動手操作進行自主探究,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這樣不僅重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識,他們主動學習的習慣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教師就更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味。如教學完畫圖軟件後,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創作;在低年級教學“金山畫王筆”時,那美麗的圖案使學生感到無比新奇。講解了如何操作後,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組合成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圖案。可以説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學科,多面發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於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

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教學反思總結 篇25

1、對教材的處理。個人覺得近幾年的大學聯考,大有迴歸課本之勢。顯然,大學聯考對於課本基礎知識考察的廣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強。因而,大學聯考要取得好成績,平時吃透課本就顯得相當重要和必要。那麼,如何吃透課本呢?我覺得,一是要將課本讀“薄”,這就要求我們在認真鑽研教學大綱、考試説明和近年的大學聯考試題的前提下,充分探求章目、子目錄之間的內在聯繫,做到融會貫通,深化理解;同時又能系統化課本知識,形成知識網絡;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實效,落實考點,在強調知識的整體,突出主幹知識、重點知識的同時,注意打破章節順序,幫助學生更好的把握時代特徵,理清知識構建體系,活化了歷史知識發展脈絡,提升了最終的解題能力。

2、對方法的指導。我的理解是除了迴歸課本外,近幾年來常見的另一種現象是逐漸脱離了死記硬背型的知識考查,轉而充分利用新穎材料來設置思考問題的情景,考查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的用意顯而易見。要想短期內實現突破讀題解題能力的訓練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進行常規教學外,我比較注重練習部分的講解和交流。針對學生在審題時思維缺乏嚴密的邏輯性,表達時的語言粗糙、不到位、不嚴謹等問題,我們反覆練習講解,讓學生從中體會大學聯考“怎麼考”,從其答案中體會“怎麼答”,並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自我反思。

3、還存在的問題。首先,對研究大學聯考方向努力還不是很夠。沒有注意好對各種信息來源的鑑別和甄選,“盡信書不如無書”.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的眼光來判斷和鑑別。其次,在時間分配上還不夠不合理,授課有前鬆後緊的現象。有點知識容量過大的盲目和倉促之嫌。再次,引導學生落實基礎方面,沒有做好讓學生將已學知識和技巧很好的轉化為自身知識和能力工作。在最後的衝刺中也沒有注意好教會學生在時間緊,作業多的環境中如何調整複習節奏合理安排學科的方法。

教學反思總結 篇26

1、能力:

所謂能力,就是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備的心理條件。從事任何專門的活動,都必須具備兩種能力:一種是一般能力,或叫做認識能力、智力。一般能力(認識能力或智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考力幾個方面的能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核心;另一種是特殊能力,它是指從事某種專業活動所必須的特殊專業才能,如音樂家對音量、音色、音質的辨別能力與節奏感等。

2、思維:

簡單地説,思維能力就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間接、概括的認識,是對事物內部的、規律性聯繫的認識。研究思維可以從三個方面認識:

(1)思維的形式。概念、判斷和推理是思維的三種基本形式,任何思維都是運用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的過程。推理又分為歸納推理(由個別到一般)和演繹推理(由一般到個別)。

(2)思維的過程。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比較和具體化,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在思維活動中,它們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的過程。

(3)思維的品質:思維的品質是評價思維能力的指標。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考察:第一,思維的廣闊性。第二,思維的深刻性。第三,思維的靈活性。第四,思維的批判性。第五,思維的邏輯性。第六,思維的創造性。

(3)歷史思維:

我們目前還不能給歷史思維下一個確切的定義,但是我們可以從歷史思維與一般思維的關係的描述中,從它的具體內容中來了解。

我們把思維分為一般思維和個別思維。一般思維即邏輯思維,其主要形式和過程在“思維”條中已作了介紹,所謂個別思維則是指專門的思維,例如數學思維和歷史思維等。

歷史思維是一般思維的一部分,歷史思維是結合一般思維統一形成的。

一般思維和歷史思維是相互聯繫和相互豐富的關係歷史思維的根本點是歷史唯物主義。培養歷史思維的最高目標就是培養學生運用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但是,從國中學生一般思維發展的現有水平出發,從他們現有的歷史思維基礎出發,我們可以把歷史思維能力訓練具體化為以下幾種思維品質的培養:

(1)學會歷史地看問題的思維品質。學會歷史地看問題,對國中學生來説,主要是養成兩種思維的習慣:

第一,善於把事件和人物放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和評價的思維習慣。每個具體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因此,對事件或人物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進行評價時,一定不要用今天的標準去要求古人,而要看到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些人是否順應了歷史潮流,是否比他們的前人提供了新的、有進步意義的東西;評價以往的歷史事件,看它是推動了還是阻礙了歷史的進步,這是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歷史事件的是非的重要標準,也是良好的歷史思維品質。

第二,善於用發展變化的觀點看待歷史現象的思維習慣。歷史是作為一個永無止境的不斷髮展變化着的過程而展開的。就社會的發展而言,古代社會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階段,後一種社會總比前一種社會進步,我們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如衣、食、住、行也是不斷髮展變化的。

通過從社會到生活的發展變化的內容的講述,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不斷髮展、不斷改革和不斷進步的觀念,養成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思維習慣。

(2)注意收集事實材料,養成用材料説話,依據材料澄清問題,説明問題的思維品質。

(3)用比較、類推的方法思考問題的思維品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aoxue/479dg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