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單位工作總結 >

某縣林業工作發展成就總結回顧

某縣林業工作發展成就總結回顧

改革開放30年來,**林業伴隨着解放思想的步伐,深化改革,求真務實,開拓創新,落實科學發展觀,逐步走上了一條快速發展的路子。以生態為主服務社會這一重要思想的轉變,受到各級政府和廣大羣眾的高度重視,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林業事業呈現出森林資源穩步增長,國土綠化取得階段性成果,自然保護事業迅猛發展,林業產業初見成效,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初步體現的新局面。到XX年年底,全縣林業用地面積334.63萬畝,佔國土幅員面積的83.3%,有林地面積達到198.78萬畝,活立木蓄積1901.6萬m3,有林地森林覆蓋率上升到49.48%,為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

某縣林業工作發展成就總結回顧

一、三十年來林業成效顯著

(一)全面落實林業生產責任制。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縣在全面落實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的同時,加快林業改革步伐,落實林業生產責任制,在1980—1984年期間,將全縣56萬多畝荒山承包給廣大農民羣眾,落實生產責任,限期完成綠化。通過此項改革,充分調動了1萬多户農户,6.8萬多農民的林業生產積極性,增強了農民造林護林的自覺性,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林地利用率。

(二)建設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為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打好基礎。

在落實林業生產責任制的同時,為支持廣大農民發展林業生產,充分挖掘林地生產潛力,我縣積極向上爭取,成為了全省第一期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縣,並在1980—1989年間,完成了10萬畝基地建設任務,為實現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打下了基礎。

(三)貫徹“南巡講話”,進一步深化林業改革,發展壯大林業產業。

1992年初,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發表“南巡講話”後,為進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有利時機,加快林業改革開放步伐,我縣針對林產品品種單一、產量低等具體問題,為深化企業改革,整合行業資源,調整產業結構,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走多業並舉之路。自1993年開始,林業系統自籌資金1100餘萬元對黃草山、灣東河和白水河林區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同時積極進行招商引資,發展第三產業,先後自籌資金3200多萬元,參股建造了紫馬電站、金石水泥廠等企業。1994年組建成立**縣林業集團總公司,開展木材綜合利用、礦產資源開發等業務,公司擁有固定資產3901.63萬元,在職職工572人。公司成立後的四年時間內(1995—1998年),共完成木材採伐112508m3,完成產值7125.6萬元,實現銷售收入16626.6萬元,實現利税3818.1萬元,上繳税金904.5萬元,上繳利潤1455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93.7萬元。為縣域經濟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

(四)深化林業企業改革,林業建設轉向提供生態服務。

1998年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採伐,林業企業步入困難境地。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換企業經營機制,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縣屬林業企業於XX年起,相繼開展了企業改制。通過進行企業改制,原有企業人員與原企業解除了勞動關係,並分期分批分流安置到天保工程森林管護、造林等工作中。

(五)林業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

改革開放初期至1998年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林業主要以採伐天然森林生產木材為主導,在當時以“木頭、石頭、水頭”為主的縣域“三頭”經濟中,號稱“林大頭”並佔據了“半壁江山”。1978—1998年,全縣林業總產值11744萬元,佔同期農業總產值的11%。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林業發展轉向以提供生態服務為主的重要轉變,1999—XX年年林業總產值達20253萬元,佔同期農業產值的16%。這充分説明了以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為契機,因地制宜發展林業產業所產生的巨大效益。

1、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

1998年9月1日國家實施天保工程,我縣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採伐,將砍樹人變成了造林人、護林人,全縣分流安置森工企業富餘人員588人,改建和新修森林管護站29個,落實森林管護人員434人,對縣境內272萬畝森林實施常年性管護。截止XX年年底,完成公益林建設人工造林7.2萬畝,封山育林28.95萬畝,飛播造林10.35萬畝。減少森林資源消耗73.6萬m3。至XX年年底,林業用地面積增長7萬畝,新增生態公益林面積46.6萬畝,活立木蓄積增長192.8萬m3,全縣森林覆蓋率比工程實施前提高了5.5個百分點,實現了森林面積、蓄積雙增長。

通過實施天保工程,全縣天然林得到休養生息,生物多性得到有效保護,大渡河、南椏河流域森林生態屏障基本形成,局部區域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全縣水土流失面積逐年減少,初步測算減少水土流失110萬噸,境內幾條河流的水質變好,水量增加397萬噸,枯水期水電發電量明顯增加,縣境內自然災害發生頻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加上國家投入資金6377.6萬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縣廣大林業職工的生活和生產問題,工程使用勞動用工140萬個,加速了農村剩餘勞動力轉化,維護了社會穩定。

2、退耕還林工程。

退耕還林工程是我國最大的惠民工程之一,自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伊始,縣委、縣政府按照“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發展思路,將退耕還林,發展林業始終與增加農民收入緊密結合起來。將退耕地和坡度平緩、土壤深厚的荒山優先規劃栽植核桃、板栗、油桃、黃果柑、枇杷、花椒和茶樹等經濟林或生態經濟兼用林,為農民增收培育了新的財源。

自1999年開展退耕還林工程至XX年年底,全縣共完成退耕還林面積19.6萬畝。其中:退耕還林10.3萬畝,配套荒山造林9.3萬畝;工程涉及全縣16個鄉(鎮),91個村8個居委會,退耕農户22034户,人口7.5938萬人。其中有全退户1289户(全部耕地退耕還林,不含田),人口5514人,退耕地還林面積1.14萬畝。截止XX年年底,國家直接兑現我縣退耕還林糧食、生活補助費及造林種苗費共計16878萬元,退耕農户人均從退耕還林獲益2222.0元。

3、野生動植物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

為使全縣珍稀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平衡,經國務院批准,1997年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我縣設**管理處);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XX年建立四川栗子坪自然保護區。2個保護區總面積達131.3萬畝,佔全縣幅員面積的32.7%。共救護野生動物20次,開展野外監測巡護4次,有力地保護了3縣境內野生動植物資源。

(六)森林資源保護、利用和管理得到全面加強。

XX年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出台後,我縣縣委、縣政府確定了“以山育林,以林養水,以水發電,以電興工,以工富縣,城鄉統籌,和諧發展”的縣域經濟發展思路,進一步明確了林業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關鍵和紐帶作用,突出了林業的重要地位。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後,我縣水電開發、礦山開發和其它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森林資源保護、利用和管理問題日漸突出。為此,林業部門堅持依法行政,將管理與服務並重,予管理於服務中,在管理的基礎上進行服務,使服務更實在更具體。及時為企業辦理各類徵佔用林地和林木採伐手續,同時堅決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

(七)林業產業初見成效。

自改革開放伊始,尤其是近年來結合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我縣充分利用縣域地理氣候條件,不斷髮展壯大經濟林,至今已發展水果2.2萬畝,核桃2.65萬畝、板栗4.23萬畝,全縣農民人均經濟林面積達1.1畝。經濟林年產量達15115.6噸,年產值3638.9萬元。經濟林成為我縣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改善城鄉面貌的亮點。

30年林業年產值11.8億元。過去,林業經濟為“木頭經濟”,主要依靠單純採伐林木,不僅收入低且消耗資源大。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90年代後,全縣不斷調整優化林業產業結構,積極培育水果、乾果和茶等產業基地,扶持行業協會發展,開拓銷售市場,逐步走上了產業化發展道路,林業在全縣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全縣XX年年實現林業總產值8489萬元,是1978年林業總產值的137倍。

二、基本經驗和做法

(一)政府支持是加快林業發展的關鍵。歷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植樹造林、保護森林和改善生態環境工作。縣上每年都要定期召開林業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植樹造林、森林防火和森林資源管理等工作,並與各鄉鎮簽訂目標責任書,落實任務,落實人員,落實責任,確保各項林業任務圓滿完成。縣政府還根據形勢發展需要,給政策、給資金、給人員,為全縣林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政策保障。

(二)科技是加快林業發展的保障。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前些年因思想觀念陳舊、生產方式經營落後,不注重科技在林業生產、經濟林管理和森林管護方面的運用,導致造林成活率低、林產品產量低、森林管護效果不佳。近年來,我縣把林業科技始終貫穿於林業建設全過程,在造林方面推廣使用了abt生根粉、引進優質優良樹種、地膜覆蓋等技術,在經濟林發展上加強了嫁接、修剪、施肥、防病蟲等綜合科管力度,在森林管護上配備使用了gps定位儀,使造林成活率明顯提高,經濟林產量顯著增加,森林火災發生次數和損失程度明顯降低。

(三)改革是加快林業發展的動力。前些年,因造林機制不活、權屬不清、利益不明,絕大多數農民自主造林積極性不高,只圖完成任務而造林,消極應付,導致年年造林不見林,嚴重製約全縣林業快速發展。從二ooo年起,縣林業局緊密結合國家林業政策,緊抓退耕還林和天然保護工程建設契機,按照工程造林標準實施造林,森林面積蓄積明顯增長,為全縣林業建設增強了後勁。

當前正準備在全縣開展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的又一次農村重大改革,它以“穩定所有權,放活使用權,流轉經營權”為核心內容,將集體林地、荒山以承包、拍賣、租賃等形式落實經營主體,真正實現“山有其主、主有其責、責有其利”,確保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必將進一步激發林業發展的活力。

(四)基層建設是加快林業發展的基礎。全縣16個鄉鎮林業工作站原有正式工作人員只有8人,且平均文化程度為國中,人員嚴重缺編,林業技術無法得到有效推廣,加上房屋,設施陳舊,條件落後,有的甚至已成危房,嚴重影響基層林業職工正常工作和生活。鑑於這一情況,為加強基層林業技術推廣和管理工作,XX年經積極爭取,新招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並有一定林業知識的技術人員8人充實加強基層林業站,理順林業站管理體制。同時,縣上緊緊依託工程建設,並積極爭取項目,積極籌集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極大地改善了基層站辦公條件,為基層林業站、管護站和職工營造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使職工安心工作。

三、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不夠解放,開拓創新意識不強。相關部門對林業的關注、重視、支持、參與程度還不很高,部門辦林業問題比較突出,林業的基礎地位和公益性難體現。林業部門的幹部職工思想不夠解放,創新意識、市場意識淡薄,林業單位和職工收入較低,生產生活條件較差。廣大農民羣眾和林農對林業的認識不深,主動參與性不強,保護意識低,對林業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缺乏全面科學的理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難以實現。

(二)林業體制落後,技術力量薄弱。鄉鎮林業站承擔着林業各項任務落實和執行的重要角色,受鄉鎮政府和林業局雙重領導,管理不便、工作任務繁重,工作人員嚴重缺編,技術力量嚴重不足,林業實用技術推廣有所滯後。

(三)林業產業發展緩慢,林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貢獻率較低。林業產業政策不活,林產品單產低品質差,品牌意識不強,地方特色不明顯,產業協會發展緩慢,抵禦風險和災害能力弱,產品的包裝、加工、銷售落後,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產業化程度不高,林農收入低,林業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貢獻率不高。

(四)森林資源結構不合理,林地生產力低,木材供應能力有限。我縣有林地面積近198.7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9.48%,但森林資源結構極不合理,防護林、經濟林比重大,用材林、薪炭林面積小,天然林面積大,人工林面積小,純林面積大、混交林面積小。同時,林地生產力低,木材產出少,社會發展對木材的需求壓力較大。

(五)林業建設資金嚴重短缺,發展後勁不足。由於縣財政收入較少,財政轉移支付有限,林業重點工程地方配套資金難以到位,中央投資預算標準較低,又不能隨着物價上漲而上調預算標準,還有部分工程(如退耕還林)沒有預算管理經費,造成林業建設資金嚴重短缺,嚴重影響着林業工程建設質量和我縣林業健康快速發展。

四、今後工作措施及改革方向

黨的十七大確定了科學發展觀,提出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科學發展觀首要的是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根本是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履行建設生態文明重大使命,推進現代林業又好又快發展是當前林業的歷史命題。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承擔着建設森林生態系統、保護濕地生態系統、改善荒漠生態系統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職責,肩負着建設生態文明的歷史重任。當前,生態問題已成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最大威脅,建設生態文明成為延續人類文明的必由之路。生態差距是我國與發達國家的最大差距之一,生態建設是實現科學發展最大最艱鉅的任務。

林業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和生態產品的主要供應部門,科學發展觀給林業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也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我們要站在戰略的高度,認識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對林業工作產生的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認清科學發展觀帶來的機遇,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做大做強林業事業。為使林業發展更具系統性和可預見性,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應有貢獻,XX年至XX年年,縣林業局組織有關設計單位和技術人員,先後編制完成了《**縣林業中長期規劃》、《**縣公益海—孟獲城森林公園規劃》、《**縣乾果發展規劃》和《**縣退耕還林後續產業發展規劃》等報告,為全縣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發展制定了宏偉藍圖。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林業發展思路。根據當前社會發展形勢,及時調整林業發展思路,充分認識林業的基礎地位和公益性特點,科學處理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係,準確定位林業發展方向,抓住各項政策機遇,堅持科學發展,以實施林業重點工程和強化資源管理為手段,嚴格保護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以努力構建三大體系林業為目標,着力建設現代林業,實現林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繼續深化改革,增添林業發展活力。積極探索適合我縣林業發展的基層林業站管理機制、國有林場發展改革機制、林業事業單位績效管理機制、科學合理的分配激勵機制、現代林權改革機制等,充分調動廣大林業職工和林農積極性,不斷深化林業體制改革,激發工作激情,不斷提高林業生產力和工作效率,增強林業發展活力,加快林業科學發展。

(三)着力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提高林農收入水平。認真學習貫徹全國林業產業政策,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充分利用我縣水果、核桃、板栗、花椒、茶葉等所佔面積大的林地優勢,運用先進的林業生產加工技術,着力提高林產品單產和品質,加快綠色林產品認證和基地培育,形成地方品牌,提高知名度,鼓勵發展產業協會和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擴寬銷售渠道,增強抵禦風險能力,積極引進企業進行林產品包裝、加工,延長產業鏈條,增加林產品附加值,積極引導速生豐產林、乾果規範化生產管理、森林生態旅遊業等新型產業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共贏的目標。

(四)重點強化森林經營,努力提高林地生產率。我縣宜林荒山逐年減少,今後要將重視造林數量轉變到主抓造林質量和加強森林經營上來,大力加強造林地和中幼林管護、森林撫育採伐、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各項森林經營工作,運用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科學手段,不斷調整優化森林結構,改善林木生長環境,着力提高單位面積活立木蓄積量和林地生產率,為林農增加經濟收入,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木材和林產品,不斷增強森林的生態功能,滿足人類對森林資源的多樣化需求,實現林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五)建議縣上支持林業改革,理順林業管理體制。一是建議縣上利用事業單位招錄工作人員機會,為林業系統招錄一批業務工作人員,解決基層林業站技術幹部嚴重短缺的問題。二是建議縣上將王崗坪森林經營所列為縣財政差額撥款單位,根本解決職工工資發放困難問題,保證社會和諧穩定。

(六)建議縣上將生態移民列入全縣扶貧移民搬遷範圍,鞏固我縣生態建設成果。我縣生態移民難度大,在重點林區和生態重要地位居住有大量羣眾,不僅生產生活艱難,也給生態保護造成嚴重威脅,對這些地段的羣眾實施強制性整批分步生態移民,不僅能大大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脱貧致富步伐,對維護生態平衡,促進森林生態旅遊開發,實現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七)建議縣上增加資金投入,解決林業建設資金不足問題。縣上應根據實際,設立林業發展基金,加大森林植被恢復費的徵收範圍和標準,對破壞森林資源和污染嚴重的項目徵收生態保護費,加強對育林基金的徵收和管理工作,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設立林業產業發展基金專户,多渠道增加資金投入,強化資金使用管理,保證專款專用,提高使用效率,解決林業建設資金嚴重不足問題,確保林業又好又快發展

標籤: 某縣 林業 回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danwei/kqpp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