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部門工作總結 >

農委年度工作總結

農委年度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市農委的大力指導下,我委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推進科學發展、建設濱湖新區、發展都市農業”的工作主題,按照年初工作目標,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為核心,以“建設和發展高效都市農業”為方式,全力開展各項農業工作,呈現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良好格局,現將2010年工作情況和2010年工作安排彙報如下:

農委年度工作總結

一、2010年工作回顧

(一)農業綜合能力穩步提升,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

今年我區年種植業總產值達3億元,其中水稻種植面積4.7萬畝,總產量2.14萬噸,平均畝產455公斤;油菜3.5萬畝,午季產量畝均產量151公斤;小麥0.35萬畝,午季均畝均產量390公斤;蔬菜複種面積8.79萬畝,總產14.4萬噸,分別比去年增加了12%和12.5%;全年漁牧業生產也呈平穩增長態勢:肉類總產量10000噸,畜禽出欄量為生豬3.5萬頭、家禽450萬隻;水產養殖面積為18000畝,其中精養池塘面積10000畝,龍蝦養殖面積為4000畝,全年水產品產量9000噸;全區共繁育各類淡水魚苗8100萬尾,投放各類魚種1600噸。

(二)農業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初步形成

今年以來,我委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若干政策》的文件精神,緊緊圍繞“三圈、五帶、十園、百區、六大產業集羣”及“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開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全年新發展蓮藕6000畝、露地菜7800畝、設施大棚180畝,減少糧油種植面積1.6萬畝(其中水稻減少1.1萬畝,油菜減少0.5萬畝),如今已逐漸形成“村村有特色,村村有新品”的現代農業種植格局。如大圩鎮新民、曉南,淝河鎮衞鄉等村的種植品種在我市已小有名氣,市民一提起葡萄就會想起大圩葡萄,一説起番茄就會聯想到衞鄉番茄,各鎮各村都漸漸創出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已初步形成。

(三)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農業發展方式明顯轉變

為進一步提升農業規模化生產水平,提高土地產出效益,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近年來,我區以引導農民流轉土地為突破口,大力開展農業招商引資,積極為外來投資者提供環境保障和獎勵政策。煙墩鎮今年成功引進首家農業開發公司——安徽園欣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進駐安徽濱湖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區,成立了5個村的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首批流轉土地達2938.51畝。義城鎮塘西村也引進合肥銀湖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包了400多畝流轉土地開發大棚蔬菜和設施農業。大圩鎮也將全鎮14個村中的10個村,分片規劃,引導發展,廣招農業項目。目前已有10多家農業龍頭企業和外地能人成功進駐,如:華泰集團在磨灘村承包500多畝土地發展苗木花卉,合肥戰友農業開發公司在磨灘村承包200多畝土地發展雙孢菇,合肥佳佳龍蝦養殖有限公司在沈福村承包XX多畝土地從事龍蝦生產,安徽徽王食品有限公司在慈雲、圩西村承包200多畝土地試種藍莓。這些企業在建設項目同時,又提供了眾多的就業崗位,使得周邊土地已流轉的農户除了獲得穩定的土地租金外,還可以“在家門口”打工,月收入近千元,實現了“企業發展,農民增收”的雙贏局面,打工收入已成為全區農民增收的主要增長點。目前全區共有農業龍頭企業30個(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2個(其中專業合作社23個,省級示範合作社3個,市級示範合作社5個)。

(四)農業科技進步加快,現代農業科技含量明顯增強

今年以來,我委堅持按照“實用、實際、實效”的原則,深入開展農業科技入户、新型農民科技培訓以及重點項目的實施工作,且重點在“轉變農民傳統習慣,提高農民科技意識上”下工夫,擬通過農技人員下鄉指導和項目實施來提升全區現代農業的科技水平。全年共邀請省、市農業專家、教授授課十餘次,舉辦了各類技術培訓班60多期,田間課堂1000多場,培訓農民達10000多人次。今年共實施重點技術項目四個:一是國家級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江淮平原秸稈循環利用技術集成與示範》。該項目主要是通過機械收割時,對油菜秸稈的碾壓和撕裂處理,使秸稈體積減少、硬度降低,待機械收割後將田塊注水,再進行巡耕,使秸稈與土壤結合,土中腐解,最後實施機械插秧,從而實現整個生產循環的機械化,此種方法不僅能改良土壤,而且還能使每畝增收節支50元以上。在今年秸稈禁燒期間,吳市長還專門調研了該項目,並給予了充分肯定。二是國家級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建設。目前已完成了全區五個鎮(街)共50個行政村的土壤樣品採集工作;完成土樣、植株樣化驗標本2100個;在大圩鎮磨灘、新河、新民、圩西等村建立白菜、油菜、葡萄等作物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示範田3萬畝;確定了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和肥東縣磷肥廠2家企業作為我區配方肥定點生產企業,並在大圩鎮圩西、義城鎮集貿市場、煙墩鎮集貿市場建立了配方肥銷售網絡,使全區使用配方肥面積普及率80%,配方肥使用量達4000噸。經測產,今年的蔬菜、西甜瓜、葡萄及油菜普遍增收,全區總節本增效達1100萬元以上,讓廣大農民得到了科學技術帶來的實惠。三是蔬菜營養泥炭塊育苗技術試驗示範。項目位於包河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大圩鎮圩西村、曉南村的三個蔬菜生產基地內。共有示範品種13個、培育營養泥炭塊秧苗20萬棵、示範栽培面積達60畝,平均畝產較常規育苗增收1605元。四是蔬菜新品種引進、種植與示範推廣項目建設。全年共引進了58個蔬菜、葡萄新品種,其中大多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新品種。項目分為棚室栽培和露地示範兩項內容,其中23個棚室內品種涵蓋辣椒、西紅柿、茄子、黃瓜、南瓜、毛豆、西葫蘆、瓠子、甜瓜、西瓜等41個新品種,露地區則主要包括美人指、醉金香、金手指等16個葡萄新品種和1個馬鈴薯新品種。5月14日,市農委還專門組織了全市各縣區的農委主任以及蔬菜種植大户代表共計100餘人,來我區現場觀摩菜瓜果新品種的種植情況,與會代表觀後均給予了高度評價,紛紛表示這些優質新品將為我區的農家樂休閒旅遊添光加彩。通過這些重點科技項目的實施,極大地增加了我區農業科技含量。

(五)狠抓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農產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

一是嚴格遵守無公害管理規定,做好無公害農產品管理工作。制定區、鎮(街)層層落實責任制,從組織落實到任務分解,嚴格執行屬地管理和產品追溯制,要求各基地積極申購農業部印發的無公害農產品標識,加貼商標,所頒發的證書和標誌使用權只限於核准使用的產品。二是做好無公害農產品的日常管理工作。全年共完成豇豆、韭菜、蓮藕、葡萄四個品種的換證工作,新認證青菜、烏菜兩個無公害品種(跨年度)及“禾味黑豆”等21個綠色產品,現全區共有無公害農產品20個,其中種植業農產品13個,水產品5個,2個初級加工農產品。三是加強農資市場的巡查整治力度。成立了“農資專項整治工作隊”,與鎮(街)幹部一道,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整治4次(春季和秋季專項行動),全面檢查區域內所有的農資銷售點。同時將禁用農藥及替代品種印成明白紙(總數8000份),張貼在各農資銷售點及村民集中處,努力將農資安全知識普及率提高到100%,確保全區農資市場安全;四是加強動物檢驗檢疫。按照“區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針”的原則,制定了詳細的集中強制免疫方案。全年共購進禽流感疫苗99萬毫升、口蹄疫疫苗27萬毫升、豬藍耳病疫苗43萬毫升、豬瘟疫苗59萬頭份、雞新城疫疫苗90萬羽份,耳標4萬多套。集中防疫期間防疫禽流感300多萬隻次、豬口蹄疫5萬頭次、豬瘟5萬頭次、免疫注射牛羊1000多頭次,全區的規模養殖户和散養户強制免疫密度達100%,實現了2010年不發生重大動物疫病,不成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首發地和疫源地的動防目標。

(六)結合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今年以來,我委在結合實際,認真總結的基礎上,按照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的總體建設思路,按照《包河區2010年新農村建設工作意見》,以實施五項工程為重點,強力推進全區新農村建設:一是實施大圩都市農業新市鎮建設工程。按照“一鎮、三園、三帶”規劃佈局,重點做好新市鎮的規劃、指導、協調和服務。今年重點在完善內部農村基礎設施改造和產業佈局調整上取得了可喜進步,成效明顯;二是實施“一鎮十村”新農村示範點建設工程。大圩鎮作為“省新農村建設示範鎮”,其鎮內“新民、磨灘、新河、曉南、圩西、沈福”6個村也相繼納入省、市、區新農村示範村。今年以來,按照“徽派風格、現代水鄉、生態果園、都市農莊”的建設風格,採用“穿靴戴帽、去脂抹粉”的方式,共投入專項建設資金1200多萬元(其中省新農資金270萬元),完成了872户舊民居的改造,新修機耕砂石路23條,完成4萬多米的村內水泥道路建設以及多處水利設施建設和污水處理設施,並利用農村飲水工程項目,加大投入,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義城街道的董城、汪潦、前楊三村的新農村建設也成效顯著,全街道共投入專項資金858萬元,完成棚居改造126間、硬化道路46.8千米,新增綠化面積24萬平方米,增設自來水管道44.94千米,下水管道18.8千米,挖污水處理池18萬立方,完成改廁率98%以上,村容村貌得到顯著改觀,徹底改變了農村“髒、亂、差”現象。三是實施煙墩牛角大圩省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工程。該項目位於包河區煙墩鎮牛角大圩,規劃面積1.5萬畝,計劃總投資10億元,力爭3年內基本建成,已被納入2010年省“861”和市“1346”行動計劃。按照三年規劃建設進度,於2010年12月16日正式開工,今年共成立了5個村的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引進了首家農業開發公司——安徽園欣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順利進駐,首批流轉土地2938.51畝,租期16年。四是實施“文明鄉村”建設工程。按照全市統一要求,我區制定了三年實施規劃,重點對去年百日行動計劃的成果做好總結表彰和鞏固提升工作,年底順利實現60%的文明村要求。全區54個村今年已轉為社區的有16個,實際現有38個行政村。五是實施“城中村”改造工程。全區共有38個城中村改造,今年已全面啟動14處重點建設項目,涉及8494户,佔地3382.9畝,建築面積381.2萬平方米,總投資71.6億元,至今已完成轉户農民3.1萬人,佔全區15萬農民總數的21%。

(七)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助推農機化發展

一是認真宣傳和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利用科普趕集、會議、報刊、電台和專欄等媒體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確保政策貫徹不走樣,使購機補貼真正成為老百姓心中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通過宣傳,今年我區共有2户農必一農業園區自籌資金35.29萬元購置大中拖等農機10台套,享受財政購機補貼7.56多萬元;二是做好農機及駕駛人員年度檢審工作。全年共檢驗變形農用運輸機343台、聯合收割機8台、小型犁耕機41台,駕駛員年審394人,新辦農機入户169台,駕駛證37人。三是抓好農機科技培訓。共開辦培訓班4期,培訓新機手37人、機手450人,有力保障了農機使用安全。四是做好農機跨區作業工程。今年午秋兩季收割期,我們從灌輸等地引進了近百台高性能的聯合收割機,機收面積5萬畝,機收率94%,為農民節支增收300萬元;五是做好農機油菜秸稈循環利用工作。通過“江淮平原區秸稈還田循環利用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項目的實施,從源頭上解決秸稈焚燒難題。

(八)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不斷改進工作作風

全年共重點開展了六項活動,即: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反腐倡廉制度建設鞏固年活動、“為新市鎮建設添光彩、為都市農業做貢獻”主題實踐活動、與村居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與困難羣眾“結對幫扶”活動和“七一”紀念活動。活動中,一是重視到位。分別召開了動員大會,並廣泛宣傳;二是組織到位。分別制定了活動實施方案,成立了領導機構;三是效果到位。在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委黨委和所屬各支部共召開座談會6次,開展個別訪談218次,發放徵求意見表120份,設置意見箱6處,共徵求到意見和建議94條;清理過時的制度10多條,新建制度10多條;在“七一”紀念黨88週年的活動中,通過上黨課、看電教片、集中學習、組織黨員體檢等10多項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

(九)按照上級要求,全力完成其他各項重點任務

1全力做好秸稈“禁燒”工作。我區位於合肥東南上風口,域內有駱崗機場及合寧、合安等高速公路,轄大圩、義城、煙墩、淝河四鎮及駱崗街道共5個農業鎮街,現有農業耕地近9萬畝,年種植油菜3.5萬畝、水稻5.26萬畝,年產秸稈2萬噸左右。由於我區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禁燒初始,我們就充分認識禁燒工作的重大意義。為此,在區農委的統一調度下,我們成立了“禁燒”值班小組,不懼高温風雨,在重點“易燃”區域進行20多天24小時的輪崗值班。同時利用大圩鎮圩西村實施的國家級重點項目《江淮平原秸稈循環利用技術集成與示範》,將秸稈機收後腐熟還田,有效、圓滿地完成了禁燒任務。

2、認真開展有害生物普查和監管工作。認真學習新的外來有害生物扶桑綿粉蚧的生態學知識培訓,開展普查工作。對 “加拿大一枝黃花”實施動態監測,常態化管理,普查與定點相結合,春秋兩季以區政府名義發佈防除文件,適時發佈防除通知,9月底,召開剷除現場會,組織全區200多人對區政府附近的“加拿大一枝黃花”進行圍剿,各鄉鎮街道轄區內的一枝黃花蹲點包片,積極監督核查,促進一枝黃花剷除工作的有效開展,努力營造氛圍,提高我區農業生產、生態環境安全意識。

3、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參保工作。政策性農業保險作為國家惠農政策之一,於2010年納入我區民生工程範圍,由我委承擔全區主要糧食作物及能繁母豬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今年全區參保品種有4個,即水稻、油菜、小麥和能繁母豬。其中水稻4.5萬畝、油菜3.5萬畝、小麥3500畝、能繁母豬1075頭,全區約有1.75萬户農民參加了該保險,完成投保率百分之百。

4、加速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流轉進程。一是大力宣傳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政策。編印了《包河區農經工作資料彙編》XX餘份,通過舉辦培訓班、召開專門會議、送政策下鄉等多種形式,將政策精神原原本本地向鎮村基層組織和廣大農民傳達;二是積極引導規範管理農村集體土地流轉行為。在5月份召開了由區政府分管領導、各鎮街、村居負責人蔘加的全區土地流轉專題會議,對土地流轉工作進行了全面的動員部署。要求各街鎮、村居積極引導農户在平等協商、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下流轉土地,規範簽定流轉合同,並報發包方備案;三是切實保障農民的土地流轉權益。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無擅自盤剝、截留、扣繳農民土地流轉收益的行為;四是新建了區鎮兩級土地流轉信息平台。投資10萬元,建立健全了區、鎮兩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信息平台,並與市農委相應網站聯網,發佈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信息;五是建立了包河區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在大圩鎮、煙墩鎮依託為民服務中心建立了土地流轉平台服務窗口,並配置了大屏幕電子顯示屏、電腦、打印機等必要的辦公設施。自7月份土地流轉信息平台建立以來,區鎮兩級已累計接待服務來自省內外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協會)等規模投資經營主體120餘人次,接受羣眾諮詢和為農民提供流轉信息、流轉合同等服務XX多人次。全區土地流轉總面積已達5.3萬畝,佔全區總耕地量的58.89%。

5、積極落實好各項富民惠農政策。一是認真落實良種補貼、糧食直補、農資直補、大户補貼、油菜補貼、購機補貼等各項支農政策,發放各類補貼422.73萬元;二是做好信訪穩定工作,全年累計處理、調處、複查了土地糾紛27起141人次,做到了件件有答覆,件件有解釋。

6、積極組織參加市第二屆農民運動會一是包河區參加合肥市第二屆農民運動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辦事機構;二是制定並印發了運動會籌備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任務和責任人;三是落實了專項參賽經費,及時開始運動員報名、體檢、選拔和訓練等相關工作。由於準備充分,此次參賽成績喜人,共獲得了10個比賽單項獎,我區也並授予優秀組織獎稱號。

7、積極組織參加中國安徽(合肥)農業產業化交易會。一是組織本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參展;二是編印《合肥市包河區濱湖農業綜合開發投資指南》,散發給參會的中外企業代表;三是邀請部分企業到我區大圩鎮和牛角大圩實地參觀考察。

二、2010年工作安排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推進科學發展、建設濱湖新區、發展都市農業”這一主題,以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為主線,以培育發展農業主導產業為核心,以推進農業經營機制創新和農業科技創新為動力,着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確保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

(二)重點任務安排

1、加速推進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以推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結構城市化轉型為方向,充分利用秋種換茬之機,立爭完成每年傳統糧油種植面積平均壓減1萬畝,農作物秸稈產量減少XX噸,新增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經濟作物5000畝的工作目標。

2、做好重點項目建設與申報工作。“贈人千金,不如授人一技”,除做好當前正在實施的重點農業技術項目外,還積極申報2010年省、市農業新項目,充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全力助推我區農業邁上新台階。

3、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以濱湖新區建設和打造中國最美的湖區都市田園為統攬,堅持“三個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向社區集中、公共資源向鎮村服務中心集中),推進“四個優化”(優化農村社區佈局、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優化城鄉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實現“五個提高”(提高農民收入和農村集體經濟收入水平、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城市化水平、提高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提高農民文明素質水平、提高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水平),努力走出一條與全省“第一城區”相適應、具有濱湖特色的農村新型社區建設之路,不斷改善農民生產和生活條件。

4、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加大源頭治理力度,嚴格實行農藥市場準入制度,做好農產品質量檢測、監測,確保食品安全。同時加大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力度。以蔬菜、水產品、農藥、化肥等為重點對象,以批發市場、農村集貿市場為重點地點,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和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全面提升農產品安全水平。

5、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繼續加強指導服務力度,爭取打造一批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龍頭企業;建設一批規模檔次較高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園區;建立一批優效安全的農產品品牌體系;扶持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外接市場、內聯農户的橋樑作用,以“公司(市場、協會、大户、農民經紀人)+農户”的模式,引導和扶持農民羣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6、繼續抓好民生工程工作。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確保全年目標百分百完成;依法加強農民負擔和農村財務監督管理,嚴防農民負擔反彈;配合財政、監察等部門做好良種補貼、糧食直補、能繁母豬補貼、農機具補貼等各種補貼的發放。

標籤: 農委 年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bumen/xrv9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