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關於淮陰的美文欣賞:淮陰情結

關於淮陰的美文欣賞:淮陰情結

本站:淮陰是家是根,無論去到何方打拼無論去到何處奮鬥,根始終長在淮陰,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淮陰情結》。

關於淮陰的美文欣賞:淮陰情結

10月1日,我從崑山回蘇北。路過淮陰碼頭時,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不禁從心底發出這樣的呼喚:大美淮陰,可愛的家鄉,今天我回來了。沿着碼頭的洪澤湖大堤看,二十年,三十年,乃至四十年前武礅河口的風景已經看不到了,心中不免老是想着尋找孩時的足跡。

一九七七的金秋時節,我的耳朵聾了,聽不見聲音。正好這時生產隊好不容易通過找關係搞到到了一張淮陰磷肥廠的供應磷肥票,於是,我就隨乘隊裏那台載重2噸的拖拉機進城拉貨時順便看耳朵。當時的拖拉機稀奇的,三年前,剛買來時,好多社員跑來觀看,看看曾經聽説過的拖拉機是啥模樣。當時,我能坐上拖拉機到淮陰城裏去,心裏也挺高興的,因為這畢竟是我第一次進城,第一次上淮陰城裏。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顛簸簸,走過一道道漫長的泥濘小路,穿過一團團淡淡的晨霧,我們一行才到了武礅河口。河口住着大約有二三十户人家,那低矮的土屋,灰溜溜的草房,在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照射下,煙霧繚繞。河堤上的柳樹,洋槐樹,濕漉漉的,陽光照在上面,葉片鮮亮的很。河口的人們已經聚集了不少,外套穿着黃軍裝的、海軍藍的、各色花洋布的,腳上穿着解放鞋的,方口鞋的都有。大家只是不得不耐心等待河對岸的渡船的到來。

望望河面,河口很寬,雖然風不是很大,但是俗話説得好,無風三尺浪,所以,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河面還是捲起很大的浪花,向河中心湧去,向河對岸湧去。

過了大約二十分鐘,河對岸的渡船開過來了,我們等船上河對岸的人們下了船,才依次排隊上船。

過了武礅,又經過半個多小時,我們到了城南,快到淮海路時,幾名執勤人員揮動着小紅旗,在那裏指揮交通。只見哪些人右手舉起紅旗,左手側平舉,前後的行人必須停止,左右行人車輛才能通行,過了幾分鐘,猛地放下小紅旗,左手向前平舉,左右行人車輛禁止通行,前後行人車輛方才通行。如此這樣反覆進行,可見當年的警察多麼辛苦!

在淮陰王營鎮街道上,我第一次看見小平車上粉紅色的蘋果。那粉紅色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格外誘人。畢竟以前看到的都是酸酸的青蘋果,對於這眼前的紅的鮮亮的蘋果究竟是什麼味道,童年的我,多麼想品嚐一下。然而,在那樣的年代,吃上紅蘋果是多麼的不容易。帶着對紅蘋果崇高的夢想,年幼時的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從此以後,那紅蘋果的相互回眸一望的情景就從那時起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今天,我的微信暱稱也就取名為“紅蘋果”。

時間過的好快,真巧,一九九七年,時隔二十年後的夏季,我和邵興兵騎着自行車到淮陰師範學院學習時,每天晚上就住在離武礅河口不遠的武礅工商管理局裏。那一年的雨水真大,狂風暴雨一場接着一場,早上,我們穿着雨衣,冒着電閃雷鳴的大雨,向淮師出發。晚上,又頂着狂風暴雨向武礅河口方向進發。一路上,有的是紅綠燈,犯不着舉小紅旗了。小土路沒有了,淮海路上一棵棵高大的雪松也不見了蹤影。那時的感覺只是武礅河口的渡船變大了,河口的意楊樹已變粗長大了,它們的前任柳樹洋槐樹倒不見了,來往行人的衣着打扮多樣化了。

現在的我再次來到武礅河口,又隔二十年,武礅河口的渡船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長長的武礅大橋,雖然很簡易,不如蘇南的好多小橋那樣的豪華,美觀。不過,在蘇北大地上已經很不錯了,已經是蘇北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了,畢竟傳説好多年的“要在武礅建大橋”已經變成了現實。一橋飛架東西,天塹變通途,過去很長時間繞道楊莊閘的公共汽車可以直通淮陰城裏了。

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江南小城崑山上班,難免會有五湖四海的朋友問我哪裏人,我都毫不猶豫地説:“我是淮陰人,老淮陰的,淮泗河旁邊的黃圩人。”老淮陰老黃圩根深蒂固,不是説改變就能改變的。

公眾號:洪澤湖文學

標籤: 淮陰 美文 情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xoqxr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