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五大理念論文

五大理念論文

論文一:對五大發展理念的理論思考

五大理念論文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黨中央提出的新的發展理念,我們不僅要從多視角認識和把握,還要從理論上進行深入思考,進一步增強用新發展理念指導實踐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五大發展理念屬於戰略思維、哲學思維,具有前瞻性、整體性、統領性

思維以感性為基礎,又超越感性。科學的思維活動是指運用正確方法對感知進行加工的過程。思維活動的結果往往是建立或修正概念,形成或創新理念。思維既有技術層面的,又有倫理層面的;既有邏輯層面的,又有哲學層面的;既有戰術層面的,又有戰略層面的。不同層面的思維產生不同視角的理念。

黨的xx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發展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戰略思想和戰略舉措。其中,“去庫存,去產能,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屬於技術層面的思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屬於邏輯或設計層面的思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屬於戰略思維、哲學思維,具有前瞻性、整體性、統領性。

理念一經確立,會較長時間地影響人的行為、行動。有人可能會擔心,哲學層面的思維離實際比較遠,容易流於一般號召,似乎不解決實際問題。其實這種擔心沒有必要。一個理念真正建立起來了,並且深入人心,是完全可以引領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歷史上不乏哲學思維聯繫實際的案例。例如,希臘古代哲學家泰勒斯因仰望星空而掉進土坑,遭到女僕的譏諷,認為哲學不解決實際問題。後來,泰勒斯利用橄欖油收成豐歉對價格的不同影響,收購雅典城的榨油設備而賺錢,對女僕的譏諷給予了有力的反駁。

黨的xx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以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謀篇佈局,在每個理念的統轄下,有着明確的發展目標、路徑和舉措。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五大發展理念貫穿始終,並作出了進一步具體的政策設計和項目支撐。

五大發展理念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改革和政策主張,體現了自信和勇氣

為什麼中央強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常態?這需要從發展條件和環境的變化來觀察。

改革開放以來的較長一段時間,我國國內經濟帶有“短缺經濟”的特徵,世界經濟也處於增長的黃金期,只要形成生產能力,經濟就能增長。由此,各方面產能井噴式擴充。同時,前幾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刺激經濟的措施又使一些產能有所擴大。但近年來,資源承載壓力加大,物質成本上升,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營商成本也在增加。這些因素不斷累積,出現了企業開工不足、虧損面擴大,職工收入受影響,財政收入增速回落等問題。由於實體經濟生產能力飽和,資金在逐利原則驅使下,向房地產和金融衍生領域轉移,不僅造成了經濟結構失衡,而且容易產生系統性風險隱患。在此背景下,如果仍然按照傳統思維“注水”,勢必加劇失衡、進一步累積風險。我們亟須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痛下決心轉變發展方式,闖這個關、過這道坎。

當今時代,哪個國家擁有更多的跨國公司研發環節,哪個國家就擁有經濟的主動權和競爭優勢;哪個國家和地區具備了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的營商和創業環境,哪個國家和地區便能成長和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xx要求上海自貿區的做法“可複製”“可推廣”;我國不斷完善“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體制,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等等,不僅體現了對投資貿易便利化的積極開明態度,而且體現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

西方國家往往在經濟低迷時,對市場的干預就會加大,保守主義就抬頭;往往在經濟活躍的時候,對市場的依賴就會增加,自由主義就被推崇。與此不同,中國在增速放緩和國際貿易保守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強調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可見,五大發展理念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改革和政策主張,體現了自信和勇氣,也展示了一種超越,具有理論和實踐的創新意義。

五大發展理念迴應了一系列重大問題,體現了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

目標導向,要解決的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問題導向,要解決的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兩者往往交織在一起。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我們需要從支撐發展的內在動因和解決發展的突出問題的需要入手加深理解。

發展,説到底是以人為中心的發展。當前,我們黨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宏偉目標在激勵着我們、牽引着我們,這就是目標導向。在新的發展起點上,面對新的情況、新的戰略任務,我們要從單純的“速度情結”中走出來,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以新的理念引領發展,促使發展方式有實質性轉變。

五大發展理念的創新也體現了鮮明的問題導向,迴應了一系列重大問題。比如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這個問題在經濟學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不僅中等收入有陷阱,高收入、低收入都有陷阱。這種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我們現在正處在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過渡的關鍵時期,警惕“中等收入陷阱”不僅是現實的,而且是必要的。比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承載壓力問題。從工業革命算起,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環境覺醒,用了22019年時間。中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就業和財政保障壓力大,需要加快發展,但仍以擔當和勇氣,下決心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堅定不移地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道路。比如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解決好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突出矛盾問題。在擴大有效需求和調整需求結構的同時,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躍升。這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利益關係的深刻調整,需要將治標與治本結合起來,需要經濟與社會的聯動。比如社會政策如何守住民生底線的問題。我們既要面臨經濟高速擴張背景下收入和福利剛性的問題,又要面對經濟增速放緩和結構性改革帶來的下崗失業、收入降低等陣痛問題,必須堅持和落實守“底線”、保“基本”。這些舉措都是以五大發展理念迴應現實問題。

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佔有重要位置。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是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新理念、新思想。

一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確立新的發展理念,有利於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有利於創新發展思路、推動改革,有利於更加有效地配置資源,這些都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二是堅持以人為中心的發展取向。回答了發展為了誰、依靠誰的根本問題。

三是有利於發揮比較優勢與後發優勢。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治理優勢,有利於通過開放和互利共贏實現和平發展。

四是注重公共利益、整體利益、長遠利益。五大發展理念是發展方向的引領,體現了發展的原則要求和價值取向,是對公共利益、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的追求。

五是有效的市場與有為的政府有機結合。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同時,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制定五年發展規劃,以五大發展理念對發展予以引領,是黨和政府在尊重市場規律前提下的主動作為。

五大發展理念是具有世界影響的發展新理論

無論是從馬克思主義的傳承性,還是從發展中大國實現現代化的樣本意義來看,中國都最有條件產生具有世界影響的發展新理論。五大發展理念,是理論創新的重要成果,是具有世界影響的發展新理論。

黨的xx屆五中全會和當前的經濟工作部署都注重發揮五大發展理念的統轄引領作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治標與治本結合起來,去產能、去庫存、去扛杆、降成本、補短板,着眼於解決突出問題。這樣的理念思路和決策體系,在中國過去的調整、改革和宏觀調控中沒有過,也絕不是對西方經濟學中需求學派或供給學派政策主張的簡單照搬。中國在發展實踐中形成的規律性認識,是最具有樣本意義、最鮮活的發展理論。堅持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對時代特點和新的國際環境的科學判斷與把握,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品質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內涵的不斷豐富。

五大發展理念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是適應新階段、應對新挑戰、引領新常態的重要指導思想,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則。我們要真正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用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推動新的發展實踐,促進發展理論的創新。

(作者繫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諮詢委員、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論文二:五大發展理念的哲學思考

[摘要]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藴含着深刻的哲學智慧,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中,創新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聯繫觀。每一個發展理念都有豐富的內容,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融合、有機統一,共同構成了新階段關於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關鍵詞]發展理念;唯物辯證法;哲學;思考

辯證唯物主義是由一系列基本原理和基本範疇構成的理論體系,其中的基本原理是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事物的矛盾運動原理和認識的能動反映原理。辯證唯物主義的三個基本原理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五大發展理念”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特別是矛盾運動原理的集中體現,藴含着運用矛盾運動原理指導治國理政思維的哲學智慧。

一、“創新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地變化發展之中,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着的物質世界,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這一基本原理具體到方法論上,就是要用發展的觀點去看問題,反對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xx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發展理念”從哲學源頭上講,就是唯物辯證法關於事物永恆發展的原理。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創新,先後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科教興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等理論,在此基礎上,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發展理念”。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1]這是中央根據經濟新常態的新特徵,賦予創新以新內涵,把創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並闡明瞭創新發展的基本思路、實踐路徑的重要戰略思想。“創新發展理念”的思想來源是唯物辯證法的事物永恆發展的原理,集中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二、“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聯繫觀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矛盾即對立統一。同時,世界是普遍聯繫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着這樣或那樣的聯繫。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要求我們必須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堅持兩點論、兩分法。唯物辯證法的聯繫觀要求我們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既要看到事物之間的聯繫,又要看到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聯繫。在我國經濟社會進入全面轉型的新時期,針對各種矛盾、各種複雜關係,必須堅持兩點論、堅持統籌兼顧,避免顧此失彼,片面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就是以問題為導向,找到了制約科學發展的短板,抓住了主要矛盾,為糾正失誤和偏差、引導健康發展提供了根本方法和行動指南。

(一)“協調發展”主要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們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很多。特別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十分突出。所以,必須從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發展戰略的高度進行頂層設計,發揮好理念對行動的指導作用。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1]全會還提出“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1]這一系列方向、目標和任務明確而又具體,使協調發展的理念與發展中的重大關係密切結合,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提供了攻堅突破口,描繪出“十三五”新的發展路線圖。xx屆五中全會着眼於發展的整體性,強調協調發展,重要之處在於統籌兼顧,在事關發展的諸多重大關係中,妥善處理好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係,妥善處理好當前發展中出現的困難、問題與重要戰略機遇期之間的關係,體現了清醒的短板意識、鮮明的問題導向,藴含着運用辯證思維處理現實問題的哲學智慧。

(二)“綠色發展”主要解決人與自然關係的問題

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使發展的速度與資源、環境的承載度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資源環境的約束性壓力倒逼發展方式的轉變,否則,發展將難以為繼。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黨的xx大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xx大以來,xx強調建設生態文明、維護生態安全的有關重要講話、論述、批示超過60次。黨的xx屆五中全會確立“綠色發展理念”,強調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綠色發展理念”更多對應的是可持續發展,核心是處理好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是發展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轉變。“綠色發展理念”是中央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聯繫觀處理人與自然關係形成的重大理念,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體現了綠色與發展之間的辯證統一。

(三)“開放發展”主要解決內外聯動的問題

30多年來,我國的對外開放大體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1978至1991年以沿海地區開放為重點的探索開放階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路線,並明確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平等互利的經濟合作,努力採用世界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2]以建立經濟特區為標誌,我國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由點到線、由線到面逐步展開。第二階段:1992至2019年對外開放加速向縱深推進和全方位開放格局基本形成階段。我國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進對外開放,實行沿江和沿邊開放,推動我國對外開放由沿海向內地縱深推進,進一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區域開放格局。第三階段:2019年至今對外開放步入歷史新階段。以2019年加入世貿組織為標誌,我國的對外開放轉變為在法律框架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雙向開放,並主動參與國際經貿規則的制定。當前,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為開創開放新局面,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需要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將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發展外向型經濟,提升國際競爭力。鑑於此,中央提出了“一帶一路”構想和建立亞投行倡議,這些行動都表明我們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這就要求我們樹立大開放理念,堅持開放帶動,不斷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完善對外開放戰略佈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四)“共享發展”主要解決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

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改革開放37年來,我國總體上實現了小康,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7000美元,邁進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現在的小康還只是總體的小康,還有7000多萬羣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小康還沒有全覆蓋。在不斷提高發展效率的同時,我們也十分注意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係問題,着力解決先富帶後富、共同走上富裕路的問題。但是,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差距懸殊的問題越來越凸顯,已經成為近年來人民羣眾普遍關注和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黨的xx大以來,着眼於公平正義,中央更加註重收入分配問題,形成了“共享發展理念”,並不斷通過深化改革進行利益調整。xx指出:“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3]黨的xx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共享發展理念”,指出:“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1]“共享發展理念”是對鄧*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是基於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理念出發而提出的處理先富與後富、部分與整體關係的重大發展理念。“共享發展理念”將公平正義這一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落實到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上,體現了依靠發展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的路徑選擇。

三、“五大發展理念”是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融合的有機統一整體

“五大發展理念”是以戰略思維思考局部與全局的關係、處理當前和長遠的關係、國內與國外的關係、經濟、社會與生態的關係等一系列重大關係而形成的新的發展觀,是對科學發展觀的繼承與發展,反映了新階段新常態下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是我國“十三五”時期乃至更長時期發展的思想指南。在“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發展理念”起着統領作用,它貫穿於其他四個發展理念之中。“五大發展理念”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是創新的成果。“協調發展理念”體現發展的基本方法論原則,協調是一個相對大和高的概念,從一定意義上講,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是“協調發展理念”的具體化。“協調發展理念”要求具體到處理經濟社會與生態及人與自然的關係時,就是要堅持“綠色發展”,突出生態文明的統領作用,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謀求發展。堅持“開放發展理念”,就是要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將我國和世界看作一個整體,統籌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既為我國和平崛起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更好的借鑑人類文明成果,為我所用,又以自身發展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堅持“共享理念”,就是要讓改革發展成果由我國全體人民共享。“綠色發展理念”體現了發展的歷史眼光,為增強發展後勁和長遠持續發展提供了遵循。“開放發展理念”體現了發展的宏大國際視野,為中國走向更廣闊國際舞台、參與全球治理、增強制度性話語權奠定了基礎。“共享發展理念”體現了發展的公平正義,為解決好所有國內社會矛盾與問題找到了最佳切入點、最終落腳點,必定會全面激發廣大人民羣眾的變革實踐的積極性和創造活力。

作者:張希中 單位:中共中央黨校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DB/OL].[2019-11-03].

[2]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室.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1:8.

標籤: 論文 五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vr9vq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