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關於禮貌演講稿(通用20篇)

關於禮貌演講稿(通用20篇)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關於禮貌演講稿(通用20篇)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學生>

我曾經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則故事:一頭牛餓了,它會在本能驅使下尋找食物:遇上青草就大嚼一通,即使是人家的莊稼,甚至名貴的花草,只要可口,都會照吃不誤。而人就不同了。我們飢腸轆轆時,儘管看到商店櫥窗裏的美味近在咫尺,但如果囊中羞澀,也不敢有非分之想。甚至,當你已經坐在餐桌前面對香噴噴的菜餚時,如果主賓還未到來,也許就需要忍飢等待。為什麼呢?道德規範的約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觀念時時提醒我們做一個文明的人,做一個遵守社會規範的人。

劉備臨終前告誡兒子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但我們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卻時有發生:

1。亂丟垃圾。在校園公共區域和教室內,吐出的痰跡、空飲料瓶、廢紙片和食品包裝袋等經常可以見到。

2。損害公物。最典型的是在書桌、椅子上用刀、用筆刻劃“留言”,用塗改液等在上面亂寫亂畫,在教室的牆壁上塗抹。上面寫出的內容大都是消極頹廢、甚至是思想不健康的語言垃圾。這不但破壞了公物,也污染了我們學生的視覺及心靈。

3。語言不美。少數同學説話便帶出髒字,而且自己並沒有意識到。他們自己也説:“不是故意的,只是習慣而已。”一些同學當別人意見與自己不同時,尤其是當自己的不文明行為受到制止時,往往惡語傷人,庸俗不堪。

4。言行不雅。個別同學在教室內大聲喧譁,破壞了教學環境應有的寧靜與和諧;少數同學身着比較新潮的衣服,或是自己“創造”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象一個模特;有些同學的頭髮太長,讓人以為是“問題少年”。

5。節約能源意識淡漠。一些教室經常是在使用後無人主動將電燈、電扇等關掉。即使教師反覆強調,有些同學也總是“想不起來這些事情”。

古人云:“有才無德,其行不遠”。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他不僅不會成為社會和人民所需要的人才,還可能成為一個歪才。即使有本事,可能會因其更高的智力和才力而對社會造成更大的危害。有人説過:請留心你的行動,因為行動能變成習慣;請留心你的習慣,因為習慣能成為性格;請留心你的性格,因為性格能決定你的命運。同學們,讓我們從一言一行開始做起,做一個文明守紀的國小生吧!

當我們隨手撿起地上的廢紙扔進垃圾桶時,文明也隨之產生。在擁擠的公車上讓座給老弱病殘;在公共場合用輕聲細語代替大聲喧譁;在與他人發生衝突時懂得寬容待人;在別人處於困境是能伸出援助之手……一個簡單的行動,一個小小的改變,一顆博大的心靈,一個看似不經意的舉措,都體現出你的文明,文明的禮讚永遠屬於你,文明之歌也會為你而演奏。文明有時就這麼簡單。所以説世界上最簡單的事就是講文明,最困難的事也是講文明,你可以偶爾講一次文明,卻不一定能隨時隨地講文明。

我們應在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上尋找文明的身影,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一直相信在文明的大地上,天空會更藍,生活也將更美好!我們要以自己的行動撐起“禮儀之邦”的光榮稱號;用我們最真誠的心築起“文明”的高牆。

請不要再説“文明離我們很遠!”其實文明,我們觸手可及!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2

中國有句民諺:“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傷人六月寒。”意思是説,善意的話語即使在冬天也能讓人心裏暖暖的,惡毒的話語雖然在夏天卻讓人心裏陣陣寒意。曾經就有這麼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句良言拯救了一個墮落沉淪的靈魂。

有一個犯人,他在服刑期間撿到一些錢,上交給獄官,但獄官卻輕視他,認為犯人是為了討好他好減刑,還惡毒地攻擊犯人。犯人心灰意冷,當晚越獄出逃。逃亡途中他以搶劫放火來報復社會。一次他在街頭遊蕩時,遇見一個孩子,孩子親切地問候了他,並禮貌地向他問路。望着孩子天真無邪的面孔,犯人的心顫抖了,和孩子告別後他就去投案自首了。由此可見,一句禮貌的問候,往往能喚醒人們沉寂空洞的心靈,架起溝通的橋樑。正如温特所説:“禮貌是高貴的品格中最美麗的花朵。”

還有一次,我去上學的路上目睹了這一場景,那天颳大風,三樓上一户人家擺放在陽台上的一盆花掉了下來,差點砸中一位路人。主人知道後,趕忙跑下樓,向路人連連道歉。路人笑了一下,“沒關係”。一次可能發生的爭吵就這樣化解了,可見相互理解,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寬容、諒解、禮貌鑄就的是人們對你的敬愛!

面對一個人的惡言中傷,你是同樣地出言不遜、憤怒斥責,還是付之一笑?要學會寬容,先要學會對自己的寬容。如果因為別人的傲慢無禮而大發雷霆,只是在和自己過不去。心平氣和地禮貌待人,才是解決之良策,其實下至鄰里之間爭吵不休,上至各國之間武力衝突,都是因為缺乏諒解,沒有采取理性的態度看待問題。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一個人的修養與涵養,禮貌謙和地為人處事,人們的生活就會更加和睦、和諧。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講文明的好少年》。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文明的歷史源遠流長。文明是尊重別人,更是尊重自己。文明是一種美德!文明就在我們的身邊!當我走在馬路上,看到行人車輛遵守交通秩序的時候,我看到了文明;當我踏入校園,看到同學向老師敬禮問候的時候,我看到了文明;當我看到爸爸媽媽善待老人的時候,我看到了文明;當我們同學向貧困山區孩子捐款的時候,我也看到了文明……

還記得中央電視台的`一個公益廣告嗎?一個晨練的青年,一邊跑步鍛鍊身體,一邊幫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了樹上的籃球,還把路邊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還幫助一位費力上坡的三輪車老人推車,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俗話説: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幫助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

同學們,我們期待着文明的陽光撒遍我們美麗的校園,在這裏,我以少先隊員的名義呼籲:行動起來,少先隊員們!爭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請我們每個人管好我們的口:遇到師長、同學,主動問好;讓“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字文明禮貌用語常掛嘴邊。做到得理讓人,失理道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管好我們的手:愛護公物,不亂寫亂畫;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管好我們的腳:上下樓梯,注意謙讓;乘車時先下後上,主動讓座;不踐踏草坪。

同學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讓我們快快行動起來吧,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一名講衞生、懂禮貌、守紀律、愛學習、講文明的國小生,為構建和諧、文明校園而努力!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貌伴我同行》。

《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就是:孩子們應該學會尊敬他們的老師,愛他們的同學,學會人際交往的禮儀。

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説,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和教育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觀念和社會道德觀念的體現。

在我們的校園裏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現象。下課鈴一響,一些男生就衝出教室,和其他同學大聲説笑,有時還説一兩句髒話。有些同學,因為一點小吵小鬧而發生口角,甚至打架。這些不好的風氣,大家一定要停止並杜絕。

一些學生認為要做到有禮貌和講文明是很難的。事實上,可以從生活中的許多小事做起:當你撞到某人時説一句“對不起”;對幫助過你的人説一句“謝謝”;和某人告別時説一聲“再見”。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生命的價值不在於錢;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因為你失去了做人的真諦。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做文明禮儀的小主人,讓我們的校園丟掉粗言穢語,充滿歡笑,讓文明禮儀的花朵在校園裏綻放吧!

有時一句誠實、禮貌的話就能解決一場不愉快的爭吵。一句粗話可以引起一場風暴。“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過程中,我們作為21世紀的國小生,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用優雅樸實、健康向上的語言,用文明的語言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才能真正體現新世紀國小生的精神風貌。

謝謝大家!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5

我們一天天長大,逐漸懂了許許多多的東西:懂得了勤奮,懂得禮貌,懂得事非常多,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懂得了禮貌。

記得那是我二年級的一個寒假,過年了,我有和幾個小朋友亂蹦亂跳着,吃着棒棒糖,我媽叫我回去了,我回去後看見家裏來了許多客人,我從小就怕生,一下子溜到樓上去了。

這時,媽媽把我叫下來,笑着説:“這孩子有點怕生,貝貝,快叫人!”我那時很不情願,又跑走了。媽媽追了上來質問我:“你怎麼不叫人?”我説:“我又不認識他們,怎麼叫?”“怎麼不認識?這都是小時候呢,常來家裏玩的呀,叫叔叔阿姨就行了。”我只好點頭答應了。

媽媽硬把我拉了回去,我很害羞,小聲的説了聲:“叔叔阿姨好。”媽媽只好放我走。要吃飯時,媽媽説:“別人問你問題要回答,要有禮貌。”我很不情願,説:“我不想答。”媽媽語重心長的對我説:“做個好孩子要講禮貌,老師不是教過你,要好好説再見你好嗎?要對他人尊敬嗎?”我恍然大悟。

吃飯時,一個叔叔問我:“你幾歲了呀?”我靦腆地看着媽媽,媽媽回了我一個堅定的眼神,我大大方方的説:“叔叔,我八歲了。”大家都笑了,直誇我聰明,他們要走了,我在媽媽的帶領下和他們一一告別,他們都説我有禮貌,我可開心了。

自打那次後,我懂得了禮貌,沒遇到人都會甜甜的叫一聲,總有人表揚我妹妹,這是我都非常自豪,因為我懂禮貌!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6

同學們:

中國是文明古國,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國家,我們民族文明、進步的表現。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一向被人們稱作禮貌待人的楷模。有一次,周總理請一位姓朱的理髮師傅給他刮臉,剛刮到一半,周總理忽然咳嗽了一聲,朱師傅沒提防,颳了個小口子,朱師傅心裏一陣緊張,忙説:“我工作沒做好,真對不起總理。”周總理微笑着寬慰他説:“怎麼能怪你呢!全怪我咳嗽沒和你打招呼。還幸虧你刀躲得快。”事後,周總理還一再向朱師傅道謝,盡力消除朱師傅的顧慮。

我們國小生從小就應該講文明,懂禮貌,語言和行為都要彬彬有禮,文雅而不粗野,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對長輩,對老師,對説話對方表示尊敬時,要稱呼“您”;請求別人做什麼或給予幫助時,要用商量的口吻説“請”;別人幫助了自己時要説“謝謝”;當別人感謝你或有事向你道謝時,要説“別客氣”或“沒關係”;當你無意中妨礙了別人或給別人添了麻煩時,要主動説“對不起”;早晨上學或路上遇到老師、同學、朋友或其他熟人時,要主動打招呼,説“您早”、“你好”;分手時互相説“再見”。説話時,態度要和藹、謙遜、文雅、親切、得體,決不可以説髒話、粗話,要堅持説普通話。

待人接物,行為舉止,都要講究文明禮貌,講究儀表儀態,無論在校內校外,都要做到不打架,不罵人,不撒野。要學會剋制和謙讓,自己不對,要勇於自我批評;別人不對,要能原諒別人的過失;當別人對自己表示歉意時,更不能得理不讓人。

到他人房間要先敲門,經允許再進入。擅自進入別人房間,是魯莽是行為。任何人在工作、學習時都需要專心專意,因此要儘量避免去打擾別人,當別人正在休息時,尤其是睡着了的時候,更要儘量避免打擾別人、影響別人。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講文明講禮貌的優良傳統,做到和氣、文雅、謙遜,不講粗話、髒話,不強詞奪理,不惡語傷人,做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7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歷來崇尚禮儀文化。古老的四大發明,至今仍被現代文明發展和延續着。影響中國讀書人觀念的孔孟文化,越來越被西方社會推崇和研究。我們國家現時也正提倡“創建和諧社會”,倡導文明,禮儀,和諧的生活理念,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都以身作則,從小處做起,為大家着想。每個人,融入社會,融入到生活中來,如同構築一曲生命的主題曲,只有集體彈唱出優美的旋律,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豐富多彩,生動美好。

古人説: 不學禮,無以立。他們在提高自身修為時,講究“一日三省吾身”,“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簡單地説,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大家肯定都希望聽到別人這樣讚美自己:“這個人真懂禮貌!”“這個人真有文化!”或者“這個人善良正直,平易近人,真願意同他做朋友呀”,這些讚美的話語,其實是別人對自己講文明,懂禮儀的讚賞和肯定。試想,如果我們不去努力辛勤耕耘和經營,土地上會開出美麗的鮮花,結出豐碩的果實嗎?同樣的道理,只有讓別人看到我們講文明,有修養的一面,別人才會更尊重我們,與我們友好相處。

反思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為,真正的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為。有的人和同學相處的時候,總會埋怨同學太小氣不大方,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説話、借東西,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這些意見不去修正。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不自覺排隊,蜂擁而上,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也從不屑於説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卻對對方耿耿於懷甚至惡語相向拳腳相加;看到上車的老人,裝作視而不見,不主動讓個座。走在大街上,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踐踏草坪;在公共建築物上胡寫亂塗;在人行道上集體打鬧,阻撓過往車輛的正常行駛,甚至漠視問道的盲人。其實換位思考一下,又有哪個人,對別人隨地吐痰、胡寫亂畫的行為不深惡痛絕呢?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説新加坡本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在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提示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難道我們不該為此感到羞愧,不該為此深深地悲哀嗎?想想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那些種.種不文明的行為——在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瓜皮紙屑,教室裏、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麪盒隨處可見。也許有的同學會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呢,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已經習以為常;有的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卻常常忽略了對自己道德修為的提高,對社會公德的培養和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

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請我們每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講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不破壞公物。南開大學的校長曾號召同學們要時刻記住一句箴言:“面必爭,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裝。”作為一名學生,我們必須端正品行,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尊重師長,幫助別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心靈上綻放的文明禮儀之花,在大地上處處盛開。

謝謝大家!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8

"禮",字典上的解釋是:由一定社會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禮節,範文之演講稿:中學文明禮貌演講稿,

優秀——中學文明禮貌演講稿

。"儀"是指人的容貌、舉止。"禮儀"指的就是"人類社會交往中應有的禮節儀式。"

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崇尚禮儀,號稱"禮儀之邦"。孔夫子曾説過:"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説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可見,禮儀教育對培養文明有禮、道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最近,江-澤-民提出了"以德治國"的重要思想,並把"以德治國"作為一項重要的治國方略加以強調,提出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在學生中廣泛開展禮儀教育,是貫徹江-澤-民"以德治國" 重要思想的具體措施,是加強學校德育的重要切入口,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在當今的青少年學生中,不少人對應有的禮儀不重視,禮儀觀念淡薄,導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學校裏,不會尊重他人,不會禮讓,不講禮貌;在社會上不懂怎樣稱呼他人,甚至隨心所欲,滿口粗言爛語;在家裏不懂孝敬長輩,唯我獨尊,任所欲為等形象屢見不鮮,這些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自古以來"禮儀之邦"的美稱,會不會斷送在當今的青少年手中。可見青少年學生中,深入開展禮儀教育,重塑中華民族"文明禮儀"的新形象,培養文明有禮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學習"禮儀",首先要以學會尊重他人為起點,禮儀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現形式,"禮儀"從話裏來,話從心中來,只有從內心尊重人,才會有得體的禮儀言行,尊重他人是人與人接觸的必要和首要態度。"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説明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賴,在事業上才能獲得成功。周恩來同志一生鞠躬盡瘁,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視察工作,離開當地時總是親自和服務員、廚師、警衞員和醫護人員等一一握手道謝。周是尊重他人的典範,是青少年學習的榜樣。

其次,學習"禮儀",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為基矗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別人尊重、不向別人卑躬屈節,也不容別人侮辱、歧視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人的自我意識的表現,並以特定的方式指導人的行動,是一種積極的行為動機。正確的自尊心應具有待人謙遜、不驕不躁的品格。青少年學生在學會尊重他人時,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時,其內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培養青少年學生高尚的人格,養成自尊、自愛、自律的良好品德顯得尤為重要。禮儀教育可以作為動力和導向,在青少年學生的個體發展上發揮重要作用。

再次,學習"禮儀"要重在實踐,一個人的禮儀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來,不説不動就不能説某個人有沒有"禮儀",每個人都要在理解禮儀要求的基礎上,敢於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時的待人接物中展現自己文明有禮的形象。一些學生平時也知道要講文明、懂禮貌,但在公共場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時,其"禮儀"規範就無法發揮,這是他們缺乏自信的表現,要教育青少年學生樹立信心,懂得在應用得體的禮儀言行的同時,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於展示一個有禮、自信、文明的自我,並且充分利用各種場合、機會去表現這一點,學校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也是青少年學生養成文明禮貌行為的重要場所,所以禮儀教育是學校德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教育手段之一。我校在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推行和實施素質教育之中,校領導班子辦學思想明確,堅持德育為首、五育並舉,把教育學生學會做人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立足點,對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長抓不懈。

(後面可根據自己情況而定)

1、學校政教處在各個學期每個階段的德育工作計劃中,都把"禮儀"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進行安排,並根據各階段的具體情況,制訂詳細的教育內容和要求。全校各班以召開主題班會、演講朗誦會、座談會、專題講話等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一年來,政教處先後安排了四位學生代表在週一的升旗典禮上作"樹立僑中學生文明禮貌新形象"的專題發言。有兩個班集體向全校各班和全體同學發出了倡議,在全校形成了班班爭創"文明班"、"模範班",人人爭做"文明禮貌僑中人"的氛圍,同時也進一步推動我校"文明禮儀"教育的深入開展。

2、我們堅持正面教育與引導,教育和培養青少年學生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道德。用《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禮儀常識等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文明禮貌行為的養成教育,重在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落在指導學生敢於實踐與養成的實處。提高學生對養成文明禮貌的良好形象重要性的認識,從而自覺地規範自己平時的言行,並逐步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3、我校去年初組建了國旗班,經過嚴格訓練,國旗班的同學風雨無阻、準確無誤地在國歌聲中把鮮豔的五星紅旗升起。他們整齊有力的步伐,嚴整合格的着裝,給全校師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為全體學生儀容儀表的典範。在文明禮儀教育活動中,他們是標兵,是榜樣,對學校的校風校紀也起了良好和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加強校門口的值班檢查,完善學生自我管理隊伍。每天值周班負責派出九名學生、還有兩名校學生會幹部組成管理檢查隊伍, 他們在站崗時以軍人形象為榜樣,以其文明威嚴形象影響其他學生。我們還充實了"流動紅旗"五項評比的內容,增設學生禮儀言行方面的評比要求,進一步落實了學校、年級、班的三級量化管理制度,把學生個人的言行與本班集體的榮譽聯繫起來,促進學生集體主義觀念的進一步形成,在年級的各班中形成了競爭的局面。

4、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長平時的言談舉止以及對子女的要求等,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並直接在孩子身上發生作用,家長良好的禮儀形象、家庭的文明禮儀氣氛是十分重要的。我校及時把文明禮儀教育的情況和要求向學生家長通報,印發一些有關資料給家長們,要求他們配合學校加強對子女的教育,提高文明禮儀教育的實效。

最後,我們還應該看到,社會是一個大德育環境,青少年學生的摹仿能力很強,影視、報刊等宣傳媒介和各種公共場所的影響作用不能忽視,應該在全社會倡導和營造文明禮儀的氛圍。崇尚禮儀,培養文明有禮的新一代,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重視,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促使青少年學生儘快養成文明禮貌行為?禮儀之邦"的良好形象才能代代相傳。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9

親愛的同學們:

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貌在校園》。

校園內,一些衣着整潔的同學邊走邊聊,隨手丟下剛剛吃完零食剩下的包裝袋;菜攤旁,小販們賣完了菜,賺足了錢,隨手將他們攤上的垃圾扔在了大街上;路邊的花壇裏,鮮花和小草差不多要被丟的垃圾掩蓋了……親愛的同學們,當你看到這些情景時,有什麼感想呢?快快行動起來吧,做一個文明的好少年,用我們的文明行為影響自己的家庭,影響我們的校園,讓這個世界清潔起來吧。

不要把“講文明、懂禮貌”當作一件小事來對待,因為它可以提高一個人的素質,它可以提供你生活中的機遇;它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提升一個民族的形象。小的時候,聽爸爸説起一個故事,有一個農民去了北京,隨手丟了一個煙頭,被罰了五元錢,當時只把他當成一個故事來聽,覺得丟一個煙頭有什麼了不起,還被罰錢。今天細細想來,這不是一個文明禮貌的反面體現嗎?

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從幼兒園開始就常常聽到的話,它從我們上學的第一天起就一直陪伴着我們走到現在,然而這簡簡單單的六個字又有幾個同學能真正做到呢?你是否在接受了老師的幫助後,客氣地説一聲“謝謝您”,你是否在和老師碰面時,微笑的説一聲“老師好”,你是否在放學的路上見到老師時禮貌地説一聲“老師再見”,你是否在違反了學校紀律時抱歉地向老師説一聲“老師對不起”。

也許我們很多同學不善言表,也許我們很多同學不好意思正視老師的面龐,只願在心裏為老師默默祝願……孰不知,當我們把自己的感激和祝福用言行表達出來時,不僅讓我們能夠不斷進步,而辛勤耕耘的園丁們感到莫大的祝福和由衷的欣慰,更重要的是它展現出了我們的人格品質,折射出了我們的素質涵養!

同學們,講文明、懂禮貌,做一個文明的人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是一個能夠建功立業,成就光輝偉業的必備條件;而對於我們現在來説,最起碼要做一個文明的國小生。因此我希望:我們要把“講文明、懂禮貌”作為我們生活的一項基本行為準則,把它內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當我們得到別人幫助時,客氣地説一聲“謝謝你”,當遇到老師時,微笑地説聲“老師好”,當給別人添了麻煩時説

一聲“對不起”……這些最樸實的話語,流露出的是發自丹心的真摯情感,他們感受到的是100度的熱情!

一聲“謝謝”表達了對對方的無限感激,一聲“老師好”傳遞了對老師由衷的欽敬;同學們,讓我們用一份情感來遵守“講文明、懂禮貌”的標語,用一份行動使文明禮貌之風永駐我們的校園吧!謝謝大家!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10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我是**國小*年級*班的一名學生,我叫。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文明一直是我們大家呼籲的對象。儘管如此,陋習這種現象還是在我們生活中經常出現。比如:打架、罵人、亂扔廢紙等陋習還是很多的。所以我在此呼籲大家要講文明、樹新風,爭做文明的國小生。

那文明是什麼 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文明是一種進步,是思想的科學,行為的端正,習慣的改善,修養的提高,品質的提升;是人性的解放、自由、完善和超越。從教育成長的角度,文明是告別昨日的無知和粗俗,是自覺的控制,是人性的戰勝.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講禮貌的人。禮貌用語在他嘴邊,遠離污言穢語,他懂得要想別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別人,因為尊重他人與尊重自己同樣重要。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有着良好衞生習慣愛護公共財物的人。他愛學校的一草一木,不會踐踏草坪,不會亂塗亂畫,更不會踢門、浪費水電……而且會勸阻、制止破壞行為,及時報告。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1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播撒現代文明 構建和諧社會》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温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説的就是教師首先要教育學生要做一個真誠的人,而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首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之人,學做社會中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無不遺憾的發現,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國公民的文明素質卻出現了一些問題。新華社10月7日報道了一則新聞:“十一”黃金週的第二天,新疆烏魯木齊市南山旅遊景區出現80多名韓國遊客集體撿垃圾的場面,其中包括30多名兒童。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在遊覽途中看到景區垃圾遍地,便自發地組織起來清理垃圾,短短20分鐘,方圓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乾乾淨淨。在驅車將5個裝滿垃圾的紙箱送至垃圾站後,韓國遊客才安心繼續遊玩。參加集體撿垃圾的韓國遊客柳仁圭説:“野外應該是一片淨土,但令人驚訝的是,這麼漂亮的地方卻有很多垃圾。”

外國人到我們這兒來撿垃圾的事兒並非頭一遭:在咱們的城市街頭、園林景區以及長城上,都留下過外國人撿拾垃圾的身影。他們或是一人或是數人乃至數十人,為我們的環境保護充當“義工”。 而我們國人亂扔垃圾,卻成了自然,因此即便到外地旅遊,也照樣與陋習一路同行。前不久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在迎客首日,內地遊客在樂園的非吸煙區肆無忌憚吸煙,橫躺座椅、胡亂吐痰、隨意插隊,種種陋習給迪士尼樂園留下了一曲不和諧的音符。再比如到國外旅遊,中國遊客大聲喧譁,不排隊,不遵守公共秩序,沒有良好衞生習慣等在國內已見怪不怪的陋習,在外國背景的反差下更凸現得淋漓盡致。

作為中國人,我們在對外賓撿垃圾的行為表達敬意的同時,也更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中國有讓我們引以為驕傲的秀麗風光,更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然而秀麗風光今天仍在,美好禮儀卻被一些國人丟得差不多了。

再來看看我們的孩子們吧。在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下生長起來的獨生子女,在文明禮儀方面也存在着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長輩們重智力學習輕德育教育,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忽略了對孩子文明禮儀的教育,導致了他們對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與父母溝通,不理解家長的辛苦,不珍惜家長的錢財,不分擔家庭的勞動,一味索取不知奉獻;在學校裏,不聽從老師的教誨,説一些時髦的髒話,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着時尚的髮型;不知道認真學習,在校園內大聲喧譁,亂扔垃圾。這些行為直接影響同學們的健康成長,也影響了學校的形象。孔子云“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文明禮儀時刻提醒我們周圍還有別人的存在,我們的行為會相互影響,人與人之間應該建立一種現代化的文明和諧的人際關係!

其實,要想成為一名“講文明,樹新風”的時代青年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只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12

尊敬的領導、老師:

大家晚上好!

這兩年“中國遊客”像“中國大媽”一樣成為了國際流行詞彙。一提到中國遊客,會有怎樣的畫面浮現在我們的眼前?《東方日報》近日報道,在北京,不少遊客帶着食物遊覽長城,享用完後隨意丟棄垃圾,還刁難清潔工人:“我們不丟,要你們幹什麼?”像這樣的不文明行為,中國遊客把它們帶到了世界各地。中華民族歷來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而現在文明禮儀卻是我們最缺失的品德,真是莫大的諷刺。

作為教師的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我認為首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習慣。陶行知曾説:“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兒童期是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國小階段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該如何教好我們的學生?這是我常常思考的一個問題。

本學期我們班有將近一半的新生,其中不少人把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也帶到了學校。面對這種局面,我趕緊召開了一次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班會。在班會上,我們一起學習了《校園禮儀》《居家禮儀》《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並針對學生中存在的不講禮貌,行為習慣差等現象,師生共同制定了班規班訓。讓學生明白是非,知道該怎麼成為一位優秀的國小生。

但是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光是用規則就可以的,規則總被拋在腦後。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我明白許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學生也一樣,他們的思想與行為之間,往往有一條鴻溝。怎樣幫助學生去跨越這條鴻溝呢?實踐活動為我解決了這個疑難。

百善孝為先,“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礎,至善的美德。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因此我在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時,就以孝敬為突破口,結合分校的孝雅三個一作業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鼓勵他們要經常對父母説説感激、體貼的話,為長輩製作節日卡片,為家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幫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我還要求學生把這些寫成孝雅日記,讀到日記,我感受到了家長的喜悦,孩子們的成長。那聲聲震耳的“父母養育辛苦,報恩唯有讀書”就是最好的見證。

通過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孝敬行為習慣,並把感恩推廣到了老師、同學,讓他們學會愛與被愛。由於加強了學生的道德修養,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就比較順利了。我班一位新生家長在反饋中寫道:孩子來到仙源學校後,發生了許多可喜的變化,變得有禮貌了,懂事了,知道關心體貼父母了。看到這些,我們高興極了。

除了實踐活動,我還運用評價手段激勵學生上進。美好的語言勝過精美的禮物。揚長教育是一種激勵,賞識學生,找到他們的閃光點,揚其長。學生得到表揚,增強了信心,不僅變得文明瞭,學習也有了進步。批評是另一種激勵。良藥苦口利於病,學生有了問題應指出的要指出,該批評的要批評。在實際教育活動中,批評與賞識相結合,往往會有很好的效果。

有一次,班長向我報告説,夏可鑫同學排隊總是拖拖拉拉,不認真站好,還在隊中打鬧,有時甚至一個人就溜走了。我找來他談話,對他進行了嚴厲地批評,並且向他説明了排路隊的必要性。他承認了錯誤,並在我面前拍這胸脯説,以後一定會排好隊。我笑着原諒了他,並讓他擔任走讀生路隊長。他沒有讓我失望,走讀生路隊在他的管理下變得井井有條了。於是我抓住時機,樹他為榜樣,感染其他同學,班級路隊情況得到了明顯好轉。

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這需要我們老師、家長、學校一同努力,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才能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只有我們在孩子心靈這塊神奇的土壤裏辛勤的澆灌、悉心的呵護,文明禮儀之花才會爛漫的盛開。

我的講話結束,謝謝大家。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1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社會正在進步,時代正在,人們的生活也正在。現代社會的公民,就講禮儀,有着高素質才能跨進新世紀的門檻,合格的新時代公民。

古人云:“自修齊,至治平”。不錯,要幹大事,就先學好禮儀。羅曼羅蘭也説過“的品格,就的人”。而,新時代的中學生,正在着知識教育,更應該知書達理、舉止文明、談吐得體,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建設精神文明,才能學好知識,有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的合格中學生,對社會有用的人。就像普列漢若夫所説的“道德的基礎並對個人的幸福的追求,煞是整體的幸福,即對部落、民族、階級、人類的幸福的追求。”

有高素質、有道德,懂禮儀的人,必定會引來旁人的讚許和祝福。即使你再怎麼不出眾,你那處處為着想,毫無怨恨、純真的神情,足以讓人記住你的名字、記住你人。在窮困潦倒的乞丐面前,你只要伸進口袋,拿出或者是百分、千分的錢給他,就會在他心中默默的為你祝福。在失去勇氣活下去的人面前,你或許只要給他對生活充滿快樂的微笑,説一句激勵他的話,那麼就會令他充滿對生的希望。在瞬間,你的面容也將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在生活中,不經意間的事,

足以反映人的道德品質,禮儀文化,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很小很小的動作。

“孔融讓梨”——大家再也熟悉不過的故事。四歲的孔融之使大家敬佩,正是他懂得謙讓,懂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懂得使別人快樂,懂得別人的快樂最大的幸福。他四歲的孩子,他的那種精神足以讓人敬佩一生。比那些滿腹經—文,卻只懂得説,不會做的大人要強上百倍。這件小事之會被後人所傳頌讚揚,四歲的孔融了道德禮儀。文化程度,但不懂得禮儀的人,那他對社會毫無用處的人。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有修養的人,不會自誇自大,相反無修養、無道德的人,將會到處炫耀的功勛。就像宣永光所説的那樣“無道德,是狗材。無知識無道德,是棄材。既無知識又無道德反自以為有知識有道德,是殺材。”

文明禮儀,一朝一夕能的事情。身為一名中學生,不在是孩子了,懂得的事情、道理也多了,甚至已超過了大人。當然,就更應該懂法律、愛祖國、尊師長、禮待人。,生活處處有禮儀。要在一文明禮儀,更要在多文明禮儀。在校園,在家中,在公共場所,都不要忘記禮儀。文明禮儀靠人遵守的,它靠的是大家,集體,只要人人都遵守禮儀,講道德,那麼世界才會變得和—諧美好。

而不講文明禮儀的人,也將跟不上潮流,被社會所淘汰。在學校,應該尊敬師長,聽講,和同學之間和睦相處。回到家應該孝敬父母,要懂得感恩。在公共場所應該講秩序、舉止文明、輕聲細語。還要愛護花草樹木,熱愛大自然,熱愛一切生命。能以“謙”、“儉”、“勞”三字為立身之本,而補餘之。

生命短促,美德能將它流傳到遙遠的後世。

讓行動起來吧!把文明禮儀深深地刻在心中,爭做合格的中學生,新世紀的公民。短暫的生命,創建美好的社會。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14

社會正在進步,時代正在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正在提高。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公民,我們就必須講禮儀,有着高素質才能跨進新世紀的門檻,成為一個合格的新時代公民。

古人云:“自修齊,至治平”。不錯,要幹大事,就必須先學好禮儀。羅曼羅蘭也説過“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正在接受着知識教育,更應該知書達理、舉止文明、談吐得體,提高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樣才能學好知識,成為一個有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的合格中學生,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像普列漢若夫所説的“道德的基礎並不是對個人的幸福的追求,煞是整體的幸福,即對部落、民族、階級、人類的幸福的追求。”

一個有高素質、有道德,懂禮儀的人,必定會引來旁人的讚許和祝福。即使你再怎麼不出眾,但是你那處處為人民着想,毫無怨恨、純真的神情,足以讓人記住你的名字、記住你這個人。在一個窮困潦倒的乞丐面前,你只要伸進口袋,拿出十分之一或者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錢給他,就會在他心中默默的為你祝福。在一個已經失去勇氣活下去的人面前,你或許只要給他一個對生活充滿快樂的微笑,説一句激勵他的話,那麼就會令他充滿對生的希望。在這一瞬間,你的面容也將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在生活中,很多不經意間發生的事,足以反映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禮儀文化,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個很小很小的動作。

“孔融讓梨”——一個大家再也熟悉不過的故事。四歲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為他懂得謙讓,懂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懂得使別人快樂,懂得別人的快樂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雖然還是一個四歲的孩子,但是他的那種精神足以讓人敬佩一生。比那些滿腹經-文,卻只懂得説,不會做的大人要強上百倍。這件小事之所以會被後人所傳頌讚揚,就是因為四歲的孔融做到了道德禮儀。如果一個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禮儀的人,那他也是一個對社會毫無用處的人。因為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一個有修養的人,不會自誇自大,相反一個無修養、無道德的人,將會到處炫耀自己的功勛。就像宣永光所説的那樣“無道德,是狗材。無知識無道德,是棄材。既無知識又無道德反自以為有知識有道德,是殺材。”

文明禮儀,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事情。身為一名中學生,我們已經不在是一個孩子了,懂得的事情、道理也不斷多了,甚至已超過了一些大人。當然,我們就更應該懂法律、愛祖國、尊師長、禮待人。所以,生活處處有禮儀。我們不僅要在一方面做到文明禮儀,更要在多方面做到文明禮儀。在校園,在家中,在各種公共場所,都不要忘記禮儀。文明禮儀不是靠一個人遵守的,它靠的是我們大家,一個集體,只要人人都遵守禮儀,講道德,那麼世界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而一個不講文明禮儀的人,也將跟不上潮流,被社會所淘汰。在學校,我們應該做到尊敬師長,認真聽講,和同學之間和睦相處。回到家應該孝敬父母,要懂得感恩。在一些公共場所應該講秩序、舉止文明、輕聲細語。我們還要愛護花草樹木,熱愛大自然,熱愛一切生命。能以“謙”、“儉”、“勞”三字為立身之本,而補餘之不足。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流傳到遙遠的後世。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把文明禮儀深深地刻在心中,爭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成為一個新世紀的公民。利用自己短暫的生命,創建一個美好的社會。我們國家是禮儀之邦,當然,我們也要傳承這種文化,讓這種文化持久不斷的傳下去,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

但是,這個社會上也有一些不懂得文明,禮貌的人。據都市報道上報道,有兩個人在公交車上坐,在裏面的那位女士説:“你擠到我了,請你往外挪一挪。”而那個男士卻説:“擠你了又沒擠我,關我屁事。”他這麼一説周圍的人都看不起他。可是他卻説:“看什麼看,怎麼了不服氣”周圍的人非常氣憤:這人真是太沒有素質了,但是他們都不願和他計較。

這樣的人我們就不能去學,雖然社會上有一些像他這樣不講道理的人,但是也有一些人,是非常的懂文明,講禮貌的。

那是我媽媽懷我弟弟的時候,每次坐公交車,媽媽一上車就有人給媽媽讓座,無論是叔叔,阿姨還是哥哥,姐姐。看着媽媽臉上洋溢着的幸福的笑,我也覺得這個社會充滿了温暖。

我們就處在這個文明的社會,如果每個人都懂文明,講禮貌,那麼,我們都會感到無比的幸福。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15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説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説:“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説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矗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説,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説,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説“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16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説:做子女的,年少時就應當學會尊敬師長,親愛同學,學習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禮節。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説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觀念。

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有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比如:下課鈴聲響後,有些男孩兒便橫衝直撞地跑出教室,和其他同學大聲説笑,有時還説出一兩句髒話。還有的同學,可能因為一點口角紛爭而不依不饒,甚至拳腳相加。這些不好的風氣大家一定要制止、杜絕。

有些同學認為要好做到講文明,懂禮貌可真難。其實,從許多生活中的小事就能體現出來:在撞到別人時的一聲“對不起”;得到幫助時的一聲“謝謝”;在和他人告別時的一聲“再見”。只不過這些小事微不足道罷了。

文明禮儀不在於嘴上功夫,而是在於真真正正的實踐。我想: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失去了做人的真諦。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做文明禮儀的小主人,讓我們的校園失去粗言,充滿歡聲笑語,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中萬紫千紅的盛開吧!

有時,一句誠實、有禮貌的語言可平息一場不愉快的爭吵;一句粗野污穢的話可導致一場軒然大波。“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做為新時代的國小生,每個人都要學會使用文雅樸實、健康向上的語言,用文明語言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真正體現新世紀國小生優秀的精神風貌。

謝謝大家!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1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播撒現代文明 構建和諧社會》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温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説的就是教師首先要教育學生要做一個真誠的人,而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首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之人,學做社會中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無不遺憾的發現,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國公民的文明素質卻出現了一些問題。新華社10月7日報道了一則新聞:“十一”黃金週的第二天,新疆烏魯木齊市南山旅遊景區出現80多名韓國遊客集體撿垃圾的場面,其中包括30多名兒童。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在遊覽途中看到景區垃圾遍地,便自發地組織起來清理垃圾,短短20分鐘,方圓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乾乾淨淨。在驅車將5個裝滿垃圾的紙箱送至垃圾站後,韓國遊客才安心繼續遊玩。參加集體撿垃圾的韓國遊客柳仁圭説:“野外應該是一片淨土,但令人驚訝的是,這麼漂亮的地方卻有很多垃圾。”

外國人到我們這兒來撿垃圾的事兒並非頭一遭:在咱們的城市街頭、園林景區以及長城上,都留下過外國人撿拾垃圾的身影。他們或是一人或是數人乃至數十人,為我們的環境保護充當“義工”。 而我們國人亂扔垃圾,卻成了自然,因此即便到外地旅遊,也照樣與陋習一路同行。前不久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在迎客首日,內地遊客在樂園的非吸煙區肆無忌憚吸煙,橫躺座椅、胡亂吐痰、隨意插隊,種種陋習給迪士尼樂園留下了一曲不和諧的音符。再比如到國外旅遊,中國遊客大聲喧譁,不排隊,不遵守公共秩序,沒有良好衞生習慣等在國內已見怪不怪的陋習,在外國背景的反差下更凸現得淋漓盡致。

作為中國人,我們在對外賓撿垃圾的行為表達敬意的同時,也更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中國有讓我們引以為驕傲的秀麗風光,更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然而秀麗風光今天仍在,美好禮儀卻被一些國人丟得差不多了。

再來看看我們的孩子們吧。在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下生長起來的獨生子女,在文明禮儀方面也存在着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長輩們重智力學習輕德育教育,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忽略了對孩子文明禮儀的教育,導致了他們對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與父母溝通,不理解家長的辛苦,不珍惜家長的錢財,不分擔家庭的勞動,一味索取不知奉獻;在學校裏,不聽從老師的教誨,説一些時髦的髒話,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着時尚的髮型;不知道認真學習,在校園內大聲喧譁,亂扔垃圾。這些行為直接影響同學們的健康成長,也影響了學校的形象。孔子云“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文明禮儀時刻提醒我們周圍還有別人的存在,我們的行為會相互影響,人與人之間應該建立一種現代化的文明和諧的人際關係!

其實,要想成為一名“講文明,樹新風”的時代青年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只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18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首先,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隻小老鼠,總覺得自己了不起,對別人很不禮貌,一次他去上學,一隻蝸牛迎面走了過來,擋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兇巴巴地説:“小不點兒,滾開,別擋我的路!”小老鼠説着一腳踢了過去,把蝸牛踢得滾出去很遠。

又一次,小老鼠到河邊喝水,覺得河裏的一條小魚妨礙了他,於是,撿起一塊石頭就扔了過去。小魚受到襲擊,嚇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説:“知道我的厲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一隻小豬躺在路邊,就趾高氣揚地説:“誰給你這麼大的膽子,竟敢擋住我的路!”説着,一腳踢了過去。“嘭”地一聲,小老鼠正好踢在小豬堅硬的蹄子上,小豬倒沒什麼事,小老鼠卻“唉呦,唉呦”地叫了起來,原來他的腳腫起了一個大包。小豬站起來對小老鼠説:“你對別人傲慢無禮,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嚐到苦頭了吧!只有尊重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小老鼠看着受傷的腳,羞愧地低下了頭。

小朋友們,請你想一想,你有沒有做過這隻自大的小老鼠?你有沒有對別人表示不屑,甚至嘲笑?古人云:“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只有尊重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可以説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能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真正講文明懂禮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靈的。

小朋友們,我國素來講究禮貌,在現代文明社會,講文明,懂禮貌,更應大力弘揚。讓我們迎着校園文明的春風,繼承禮儀之邦的美譽,綻放文明之花吧!謝謝!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1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國小生。

我曾經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則故事:一頭牛餓了,它會在本能驅使下尋找食物:遇上青草就大嚼一通,即使是人家的莊稼,甚至名貴的花草,只要可口,都會照吃不誤。而人就不同了。我們飢腸轆轆時,儘管看到商店櫥窗裏的美味近在咫尺,但如果囊中羞澀,也不敢有非分之想。甚至,當你已經坐在餐桌前面對香噴噴的菜餚時,如果主賓還未到來,也許就需要忍飢等待。為什麼呢?道德規範的約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觀念時時提醒我們做一個文明的人,做一個遵守社會規範的人。

劉備臨終前告誡兒子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但我們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卻時有發生:

1、亂丟垃圾。在校園公共區域和教室內,吐出的痰跡、空飲料瓶、廢紙片和食品包裝袋等經常可以見到。

2、損害公物。最典型的是在書桌、椅子上用刀、用筆刻劃“留言”,用塗改液等在上面亂寫亂畫,在教室的牆壁上塗抹。上面寫出的內容大都是消極頹廢、甚至是思想不健康的語言垃圾。這不但破壞了公物,也污染了我們學生的視覺及心靈。

3、語言不美。少數同學説話便帶出髒字,而且自己並沒有意識到。他們自己也説:“不是故意的,只是習慣而已。”一些同學當別人意見與自己不同時,尤其是當自己的不文明行為受到制止時,往往惡語傷人,庸俗不堪。

4、言行不雅。個別同學在教室內大聲喧譁,破壞了教學環境應有的寧靜與和諧;少數同學身着比較新潮的衣服,或是自己“創造”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象一個模特;有些同學的頭髮太長,讓人以為是“問題少年”。

5、節約能源意識淡漠。一些教室經常是在使用後無人主動將電燈、電扇等關掉。即使教師反覆強調,有些同學也總是“想不起來這些事情”。

古人云:“有才無德,其行不遠”。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他不僅不會成為社會和人民所需要的人才,還可能成為一個歪才。即使有本事,可能會因其更高的智力和才力而對社會造成更大的危害。有人説過:請留心你的行動,因為行動能變成習慣;請留心你的習慣,因為習慣能成為性格;請留心你的性格,因為性格能決定你的命運。同學們,讓我們從一言一行開始做起,做一個文明守紀的國小生吧!

當我們隨手撿起地上的廢紙扔進垃圾桶時,文明也隨之產生。在擁擠的公車上讓座給老弱病殘;在公共場合用輕聲細語代替大聲喧譁;在與他人發生衝突時懂得寬容待人;在別人處於困境是能伸出援助之手……一個簡單的行動,一個小小的改變,一顆博大的心靈,一個看似不經意的舉措,都體現出你的文明,文明的禮讚永遠屬於你,文明之歌也會為你而演奏。文明有時就這麼簡單。所以説世界上最簡單的事就是講文明,最困難的事也是講文明,你可以偶爾講一次文明,卻不一定能隨時隨地講文明。

我們應在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上尋找文明的身影,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一直相信在文明的大地上,天空會更藍,生活也將更美好!我們要以自己的行動撐起“禮儀之邦”的光榮稱號;用我們最真誠的心築起“文明”的高牆。

請不要再説“文明離我們很遠!”其實文明,我們觸手可及!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

關於禮貌演講稿 篇20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同學們,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是一個文明的社會,我們的學校是一個文明的學校,所以我們作為學生,也應該要做到講文明。我們的言行舉止要文明,我們也要做到有禮儀。我們民族有着幾千年的禮儀文化的傳承,我想問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禮儀呢?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夠體現出我們的禮儀呢?如果不知道的話就從現在開始去了解,因為禮儀對我們來説是非常的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接下來我來説説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出來的禮儀。在上課的時候,起立向老師問好是禮儀,在學校碰到老師向他們問好也是禮儀;在上下公交時禮讓他人是禮儀,給年紀大的老人讓坐也是禮儀,在排隊的時候不插隊也是禮儀。禮儀在我們的生活中是處處可見的,從中也能夠看出禮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了。我們作為國小生,應該要從現在開始就養成一個懂文明禮儀的好習慣,在生活中時時刻刻的做到講文明有禮儀。這是我們作為新一代的學生必須要做到的,也是我們應該做到的。

在我們的人際交往中禮儀也是處處可見的,我們在遇到朋友時要打招呼問好等。文明禮儀是體現在方方面面的,比如我們的個人儀表,要保持自己個人的乾淨衞生,儀容儀表、言談舉止要得體等;比如見面禮儀,有握手禮和鞠躬禮等;比如公共禮儀,像我之前説的有秩序的派對、禮讓他人等都是公共禮儀。我們民族的禮儀是有很多的種類的,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是應該要去學習和傳承這些禮儀的。所以同學們,我們應該要去了解禮儀,學習禮儀,然後傳承禮儀。

其實要做到這些並不是很難的,只要我們能夠花時間去學習和訓練自己,是一定能夠做到的。我們國家是禮儀之邦,我們要做的是傳承禮儀,而不是讓我們的禮儀逐漸的消失。所以我希望同學們能夠行動起來去學習禮儀,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講文明有禮儀的人。同學們,文明禮儀可以體現出我們的素質和素養,有好的禮儀的人更容易讓人心生好感,在社交活動中好的禮儀會更顯大方得體。從現在開始學習禮儀等到我們長大之後就會有很好的禮儀習慣了,所以我們應該要做一個有文明禮儀的學生,讓文明禮儀伴我行。

謝謝大家!

標籤: 演講稿 禮貌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porj4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