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人文素養心得體會(精選12篇)

人文素養心得體會(精選12篇)

人文素養心得體會(精選12篇)

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篇1

人文素質與職業修養這門課帶給我的感覺不僅僅是一種學習上的啟迪,更是一種在精神上的影響。人文素質與職業修養可以解釋為人文素質與職業修養的相互影響,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職業素養是專業第一位,但是除了專業,敬業和道德是必備的。因此,這門課對我們將來的就業也有一定的影響。

我其實是那種不太會適應環境改變的人,進入大學,如果不適應環境的改變,那就會一點點落後於別人,因此,開學第一課時,老師就講了我們應該如何適應大學的生活。大學與中學的確有很大的不同,在這裏的確比高中自由,但現在的自由,也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在這裏我們要學會獨立,不再像我們高中那樣,上個廁所也要拉上一個人一起去。剛開始真的不適應,其實現在覺得,一個人也沒什麼不好,可以獨立做很多事情,手腳麻利,不用牽掛什麼。

當然,我們也要適應教學的安排,一天中總有那麼幾個時候是沒課的,所以要合理安排空餘的時間,積極為未來的就業做安排。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的努力和環境的薰陶,校園文化折射體現着一所學校的內在精神和行為規範,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很大影響。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中。

而關於做人,我們的確要有自主意識,正確定位自己的人生,確定自我。在每個角色中,安分於自身,不逾越。就像老師説的,該玩的時候,玩的瘋點沒關係,而在學習時也應該認真對待。

大學裏,每個人都是一張白紙,每個人都從零開始,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做的自己,我們可以做一個獨立自主、誠實守信的人,我們要合羣、要有責任感。其實,我們還需要在這裏學習一種叫團隊意識的東西,與別人溝通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也要傾聽別人的意見,與別人溝通交流,其實這也是一種素質的體現。

同樣的,大學怎麼可以不參加一些社團,在那裏,我們參加活動,認識更多的人,在這個小社會裏,學習者為人處事。

我們的職業技能非常重要,很多時候我們會抱怨學得這麼辛苦,但説實在話,現在如果不辛苦,那以後有更多的苦要吃。

其實,我蠻喜歡這門課的,在很多時候可以深刻剖析自己的內心,瞭解自己究竟在想什麼,到底要什麼。我可以有一個比較好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有時候在寫實訓報告的時候,感覺是一種訴説,讓自己有個釋放的地方。

總的來講,我覺得學習和生活是需要我們自己去協調的,只顧了學習不行,但若只顧了生活,那也是不行的。在大學裏,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有了這個為基礎,再加上自己的學習為保障,那還有什麼能阻止我們衝向成功。

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篇2

前幾天學習了關於教師人文素養培育與研究方面的文章,使我頗有體會。“教師的人文素養”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它表現為在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對學生的尊重和對學生成長的關心,表現為教師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擔負着培養一個又一個“社會人”的重任,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對於小朋友來説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首先就應當正其身,作好學生的榜樣。同時,我覺得教師作為當今社會的“文化人”、“文明人”,更應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新課程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只有具備人文素養,教師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觀念,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着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怎樣才能不辜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怎樣才能完成黨賦予的培養人才的責任,這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並要用實踐作出回答的問題。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工作中。

俗話説“書到用時方恨少”。現在的孩子知識面寬,接受的信息廣,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有更加廣博的知識和教育技巧,做一個複合型的教師。

總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就必需善於讀書,學會學習,與時俱進。要養成勤耕不輟、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是教師成功的必備條件,是教師成長為能師、經師乃至優秀教師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課程順利實施的關鍵。

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篇3

我們處在一個人文精神凸顯的時代,作為一名大學生,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質,增強自己的人文精神。這不但與每個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人格建構息息相關,也關係到國家與民族的昌盛、富強。大一下學期,我們開展了《人文素質與社會生活》這門課,雖然只有短短4個星期的時間,卻讓我們受益匪淺。

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老師首先布臵給我們一個任務,就是設計一條旅遊線路,這個任務是通過團隊合作完成的,我們小組共8人,路線主題是:“海上花園,温馨廈門”,當談到在一個團隊裏的收穫,首當其衝的便是對於團隊工作流程的切身體會、親力親為。討論旅遊地點、查找資料、圖片、整理資料、寫策劃文案、作PPT等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我們的心血,每一道工序都是我們經過反覆討論之後得出的共識,每一步都走得很艱難。

這次的團隊合作有喜有悲,讓我們明白了許多,首先,團隊合作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每一個人作為團隊的一份子,有義務將自己的想法、意見表達出來,有義務為了團隊的利益而放棄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有義務多為團隊做貢獻。一個自私自立的人不可能在團隊里長久的生存。我們應該有一説一,有一做一,為了團隊目標的達成而共同努力。這是一個人能夠在團隊裏生存的基礎,這也是團隊能夠團結一致向前走的基礎。

其次,團隊合作要處理好隊員與隊員之間的關係。既然是團隊,就必須保證團隊隊員之間的同心協力,共同進退。團隊不僅僅是把幾個有共同目標的人湊到一起做事情,還會在團隊存續期間乃至以後的生活中持續發揮影響。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必須保證隊員之間的良好溝通。無論是人還是事,都不應該抱怨。想辦法解決問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抱怨只會讓事情更加糟糕,讓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日深。

最後,團隊合作一定要講求效率。做好工作日程安排,並嚴格地按照日程安排進行工作。這一方面是因為團隊目標的完成需要效率的支撐,另一方面還因為“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要想保證團隊的同心協力,就必須摒棄拖拖拉拉的工作作風。對於緊促型的團隊,這方面的問題相對較少。對於鬆散型團隊,比如經濟學系畢業生調查團隊,就必須高度重視這類問題。作為隊員,有時候無法改變團隊的做事風格,自己應該合理安排時間,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至於因為團隊的事情而耽誤了自己的事情。

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篇4

今年在教育局統一安排下,認真學習了《人文素養提升》通過讀書,感受到很多教師的快樂,來自學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韓愈以“業精於勤”、“師意不師辭”為宗旨,著《師説》,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説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説;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説“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衞;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通過對這些經驗的借鑑,使我更自信,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穫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讓學生做題,看到他們全隊,並且很有積極性,我看到後會很高興。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雖然現在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鋭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甜頭,生活中以獲得了充實與滿足。我想,我會讓這份快樂延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教師的崇高,來自學生。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師德,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自己也才能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聽學生家長説“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為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後,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為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我會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這就是師德!這就是師魂!

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 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

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篇5

在20-年11月22日下午,我校全體教師在學校品正樓會議室認真聆聽了來自貴州師範大學謝萍教授的《教師的人文素養》的講座,在兩個多小時的培訓時間裏,現場所有的老師聽得比較認真還作了筆記,謝教授所舉得例子和培訓的內容使我頗有體會。我們深知“教師的人文素養”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它表現為在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對學生的尊重和對學生成長的關心,表現為教師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通過培訓後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擔負着培養一個又一個“社會人”的重任,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對於學生來説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首先就應當正其身,作好學生的榜樣。同時,我覺得教師作為當今社會的“文化人”、“文明人”,更應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新課程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只有具備人文素養,教師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觀念,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謝教授還説道現在的教師要使學生有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泉水。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着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怎樣才能不辜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怎樣才能完成黨賦予的培養人才的責任,這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並要用實踐作出回答的問題。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工作中。

俗話説“書到用時方恨少”。現在的孩子知識面寬,接受的信息廣,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有更加廣博的知識和教育技巧,做一個複合型的教師,在培訓中謝教授也舉了《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説明當今的學生知識面相當廣泛,教師應不斷學習給自己充電,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學生的需求,也舉了很多師德出現問題的例子,使我深感教育,我認為那些師德嚴重敗壞的教師應該嚴懲那些禽獸更不能容忍。在培訓的最後由於時間的關係謝教授並沒有講完,用幾組圖片讓我們輕鬆一下,作了結束語培訓就結束了,本次培訓時間雖然短,但收穫頗豐,不僅學到了教師的人文素養方面知識,更懂得了生命的可貴和如何在生活中找幸福,以及怎樣做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

總之,通過培訓後我覺得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就必需善於讀書,學會學習,與時俱進。要養成勤耕不輟、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是教師成功的必備條件,是教師成長為能師、經師乃至優秀教師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課程順利實施的關鍵。

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篇6

何為人文素養?人文素養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人文素養的最典型標誌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學體現出的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樣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對人本身的關懷。無論是對於社會還是對於個人來説,人文精神都是非常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高揚了人文精神,社會才會生氣勃勃、興旺發達,人才活得有意義,才是一個真正的人。

教師對人類社會的作用是文化的傳承、體現和創新。我們説教師是一種崇高的職業,就是因為教師承擔着這嚴肅的使命。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它被賦予了塑造學生的任務。教師的這種社會定位,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為學生做表率,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所以説“身教重於言教”。身教雖然只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但作用卻是異常巨大的。比起一般人來,教師特別需要學習人文精神,發揚人文精神。

“教師的人文素養” 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教師的人文素養主要體現在教師自身學識底藴、儒雅風度以及對事業與學生真誠的熱愛。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的人文素養不僅僅是教師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學生心理健康成長與完善的需要!

一、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人格的完善

在學校裏,教師是學生最親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樣,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教師的人文素養,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教師的素養之光對學生心靈的鑄造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陶行知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有了這樣的“心心相印”,學生的人格的成長會在具有豐富的人文素養的教師的影響下,逐步成熟與完善起來,而學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學習心理的基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直接與間接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完善。

二、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學習目標的明確

一位人文素養深厚的教師,肯定是一位有抱負有追求的教師,往往呈現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煥發,精力充沛,性格堅毅,樂觀向上,作風嚴謹,給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與影響下的學生,必會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受教師的影響,使學生也形成堅強的意志與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於思考,發奮學習。這樣會自覺不自覺地樹立遠大的目標。教師的追求與抱負已經深深地成為學生人生髮展的指標。教師的努力與成功,激勵他們的學生追求更遠大的目標與成功。

三、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學習動機與效果

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表現的比較單純,情緒化比較重,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一個學生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好壞,與他是否喜歡教這門功課的教師相關。教師的師德狀況、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養同樣很重要。學生的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些,而這一切還是取決於教師的人文素養。

四、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與監督者,教師的行為舉止與愛好習慣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着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作為榜樣被學生所模仿,並以潛移默化地方式發生作用。教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如何,直接制約着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集中反映了教師的精神風貌,它包括教師的道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認知策略、對學生的態度及其教師的主觀追求等。擁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在學生中自然擁有較強的影響力,這樣,教師的正確要求就容易化為學生的行動。

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要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學生,瞭解和把握學生的思想,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在師生之間架起感情的橋樑,激發學生產生情感的內驅力,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承受外界壓力,保持心理平衡,在知識、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斷提高,個性得以張揚,真正學會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為成功人生打下良好基礎。

社會的發展與變革決定了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而要

我們處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讀書學習已經成為一個人成長成才的第一要素,人們不但通過讀書獲得一技之長、生存之道,更重要的是書籍是每一個現代人的精神食糧。只有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學生,才能營造出整個社會熱愛讀書的良好氛圍。教師的讀書風氣最能影響學生和社會的風尚,讀書,理應成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只有熱愛學習的老師,才能讓學生知道更多的知識,讓學生更加敬重他。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不斷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引導其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讓學生在讀書中盪滌心胸、體味人生、啟迪智慧、增長才幹、學會學習與生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我們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很迫切地需要教育教學理論層面的提高。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的課改實踐需要前沿性的理論支持。新的課程標準倡導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倡導學生的閲讀,我們教師首先應該自覺地投入到積極的閲讀活動中去。教師的閲讀同樣需要從課內讀到課外,不斷地擴大自己的閲讀面,進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閲讀品質。作為一個教師,更應該確立終身讀書的觀念,自覺地多讀書,讀好書,豐富自己的讀書積累,提高自己的讀書品質,實現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養的不斷提升。

教師只有通過讀書學習,才能不斷豐富專業知識、完善文化知識結構,才能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升育人技能,才能促進自身專業成長,跟上現代教育發展的步伐。讀書不是為了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只有當我們將讀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不斷提升自身學養的重要手段,我們才能成為新時期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知識豐富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新課程標準給新課程改革帶來了嶄新的理論指向,許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但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大膽實踐,而且更需要我們教師積極、善於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不斷提升自身人文素養做起,創設更為寬廣的人文精神的時空。只有有所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對自身教學實踐的不斷反思是我們工作在基層的教師走向成功的最深刻的足跡。當今的教師應該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我們應當這樣告訴自己: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豐富自己的人生閲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澱自己的文化底藴,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培育人文精神,這是教師應該努力去做到的,也有利於教師專業化發展。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擔負着培養一個又一個“社會人”的重任,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對於學生來説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不僅要正其身,作好學生的榜樣,更要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新課程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只有具備人文素養,教師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

總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就必需善於讀書,學會學習,與時俱進。要養成勤耕不輟、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是教師成功的必備條件,是教師成長為能師、經師乃至優秀教師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課程順利實施的關鍵。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着目標的教師。

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篇7

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具有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思想覺悟;具有投身改革、樂於奉獻的時代精神;具有社會主義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具有自強不息、求實創造的優良品質。

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記錄學生組織或參加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取得的成果。要求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的過程中能把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社會能力;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

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體現學生課外從事的創新創業活動以及在參加各級各類學術、科技、創業等比賽中取得的成績。要求大學生具有寬厚紮實的專門知識和多門學科的專業知識;能深入思考和探索人類社會所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熟練掌握一到兩門外語和熟練運用計算機等現代化工具;對知識結構以及人與自然關係有總體性的把握,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知識底藴;具有對新技術、新觀念的跟蹤和鑑別能力;具有創新的意識和思維習慣。

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反映學生參與的文體活動和取得的成績,以及有益於身心健康發展的其他經歷。要求大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具有開拓進取的健全人格;具有適應環境、善於調節的健康心理;具有勝任學習和工作的健壯體魄。

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記錄學生組織或參與的社團活動,所擔任的學生幹部職務及在組織、管理能力方面的鍛鍊,也包括在校外所兼任的社會工作。要求大學生通過社團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發展自己的特長,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同學和睦相處;在社會工作中,培養學生組織管理能力和協調應變能力,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學會關心他人、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本領。

技能培訓及其它記錄學生參加各類技能培訓及取得的成績。要求大學生提高雙語能力、計算機能力以及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其它技能培訓證書或從業資格證書。

長期以來,在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上有“通才”與“專才”的爭論。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把握社會分工的“專業要求”和社會合作的“社會化要求”之間的關聯。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就深刻體現了不同需求之間的關聯,即從上述六大內容入手,鑄造大學生適應社會的共同平台,突破狹隘專業劃分所帶來的知識侷限,從而為大眾化的高等教育培養通識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xx年以來,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已經在上海、重慶、山東、湖南等地高校成功進行了“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試點工作。從各試點單位的情況來看,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全面貫徹了黨的教育方針,對於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對於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緊扣高校„育人‟中心工作,適合青年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⑦一般來講,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應重點做好“四個環節”的落實工作。

1、大學生活是職業生活的前奏。大學生職業計劃的成敗,不僅是大學生自己學習成功與否的標誌,也是一所大學教育成功與否的標誌。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設計指導,要理清專業目標與社會需求、興趣愛好與個性心理之間的關係。

2、所謂素質拓展是要求大學生首先滿足基本素質要求,即大學的培養目標規格基礎上,培養具有充分個性和豐富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素質。全國高校普遍開展的“挑戰杯”、“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活動等,均是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的有效載體。同時,大學生素質拓展的過程就是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過程。因此,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要求我們主動加強與社會的溝通與協作,積極爭取社會參與到大學生素質拓展的過程中來。在素質拓展訓練中,要採取“請進來”、“推出去”等多種途徑,通過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等活動,通過與企業聯合舉辦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讓學生能夠更多的與社會接觸,從而能夠深入社會,瞭解社會。在大學生素質拓展工作中積極吸納社會的參與,不僅能夠增強大學生自覺提高綜合素質的主動性,而且使社會在參與大學生素質拓展工作的過程中強化對“大學生素質拓展證書”的認同。

3、在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試點過程中,應當建立一整套科學規範、公正合理、切實可行的大學生拓展認證體系和操作程序。在認證環節中,認證內容的合理性、認證程序的可操作性事關“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成敗。

在開展認證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不斷探索並努力加強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規範《大學生素質拓展書》的認證內容,逐步健全大學生素質拓展認證的指標體系,儘可能以客觀選項代替主觀評價;第二,不斷完善大學生素質拓展認證評價體系,形成開放的、自我完善的認證機制;第三,吸納學生和社會的參與,建立起與認證組織體系相對剝離的監督組織體系;第四,加強對認證隊伍的選拔和培訓。

4、強化社會認同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其中素質拓展認證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必須推動認證工作的信息化建設。要着手構建計算機網絡信息平台,要建立高效安全的素質拓展計算機網絡數據庫,不但對學生的認證工作可以在計算機網絡中實現分散評價,集中控制,而且社會公眾和用人單位可以在法律允許範圍內根據授權權限,直接進入到高校網絡數據庫中查對學生的素質拓展情況和認證情況。這樣做,不但使高校學生素質拓展認證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獲得師生和社會輿論限度的監督和保障,而且將形成有效的素質拓展機制。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使高等教育重新審視大學培養專門人才的基本職能,又結合社會發展賦予人才觀以科學內涵。如果在環境的變遷中輕視大學的育人職能,放任教育的異化,則很可能重現孔子之憂,即“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從這個角度來講,“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意義,在如下話語中定能得到彰顯,“大學固然應當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大學教育也應當幫助學生從事有益並令人滿意的工作。然而對於一個的教育來説,還存在無法用美元和人民幣來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教育不僅有助於我們在專業領域內更具創造性,它還應該使我們更善於深思熟慮,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為更完善,更成熟的個人”。

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篇8

人文素養的缺失構成教師成長的最大障礙,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師不可能真正成長起來。教師的綜合文化素養狀況直接影響教師的成長,影響着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教師必須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藴,才能承擔起歷史重任,完成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

所謂文化素養是指科學素養、人文素養、審美素養。從本質上説,這三方面是有機統一和不可分割的,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人的整體素質。只是為了説明、研究的方便才分而為三,但他們又是有區分的。其中,人文素養是一個人素養的基礎和核心,科學素養和審美素養以人文素養為出發點和歸宿,是人文素養的延伸。因為科學離不開人文,科學離開了人文就會迷失前進的方向。科學也要人為本,科學離開了人就失去了存在和發展的意義。

在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中,科學的重要性,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重視,儘管科學尚未得到完全普及。然而人文的重要性,尚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近年來 , 在我國由於人文素養的缺失與萎靡已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表現出來。信念遭到嘲諷、理想受到冷落,道德瀕臨危機、情操蜕變為慾望,責任淡漠並與金錢捆綁在一起,誠實成了愚昧的代名詞,墮落成了聰明和強者的象徵,金錢常常法律和正義,權力在手中成了買賣的商品。所有這一切已經並且正在嚴重影響着個體的幸福和社會的發展,蠶食着社會穩定的根基,動搖着人們的道德信念和理想,迷亂着人們的政治信仰,導致了許多的社會矛盾和危機。假煙、假酒、假藥屢禁不止,道德失範、未成年人犯罪、貪污腐敗等不良社會風氣,這些固然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致。但不能否認,人的文化素養,尤其是人文素養的缺失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因此,提高人們的人文素養是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

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要提高教師的綜合文化素養,固然要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審美素養,但我們認為,更為重要的、緊迫的任務應該是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因為沒有人文素養的提高,就不會有教師綜合文化素養的提高;沒有人文素養的教師,也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科學精神,也就不會有很高的審美修養。人文素養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是整個人類文化生活的內在靈魂、根本之所在。科學離不開人文,否則就會失去主導,走向邪道。所以我們説,只有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才能確實提高教師的綜合文化素養,提高教師素質。也只有具有人文素養的教師,才能真正懂得並尊重科學,努力去把握科學的本質,並把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新課程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這就在客觀上要求,必須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因為只有具備人文素養,教師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 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觀念,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人”看,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而不是把他們當作“工程師”手下的“產品”,當作“園丁”手下的“花朵”。教育畢竟不同於植物的栽培或動物的飼養那樣的工作。教育是通過主體、為了主體的發展,而在主體間進行的一種精神交流和對話。通過這種交流對話,教師要引導、激發學生的自覺意識、自尊意識,使其主動地尋求自我發展和進步的目標,不斷完善自己。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人文素養肯定是不行的。為什麼這樣講?這是因為, 沒有人文素養、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師就不可能充分理解人性,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這樣的教師不會在心中有愛的陽光,也不會擁有教育的智慧和靈感;這樣的教師,也不會有教育的耐心,缺乏對社會和人生的責任感,心中又沒有愛,試問這怎麼能教育好學生,感動學生的心靈,促成學生的轉變和成長?誰都知道,愛和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但在教學活動和管理中,我們卻時常見到冷漠、粗暴、野蠻這又怎麼能教育好學生,喚醒學生的心靈的覺悟呢?這樣的教師必然會壓抑學生的主體意識,制約學生主體意識的發揮,窒息學生的思維活力,最終使學生成為應付考試的機器、分數的奴隸,根本無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素質,塑造強健的心靈,當然也談不上讓學生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和迎接國際競爭的挑戰。因此,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是教師職業的需要,是培養學生適應市場經濟和國際競爭挑戰的需要,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要提高人們的人文素養,就必須從小抓起,從學校教育抓起,而首先必須從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抓起。

教師的人文素養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它表現為在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對學生的尊重和對學生成長的關心,表現為教師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是文化底藴深厚的教師。一個文化底藴深厚的教師,一定是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師。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才可能從教書匠成長為能師、經師甚至名師。而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就必需善於讀書,學會學習,與時俱進。要養成勤耕不輟、終身學習的習慣。

學習是現代人的第一需要,是每位教師的人生必修課。從某種角度説,學會讀書和學習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生存和發展基礎。只有學會讀書和學習,我們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藴。沒有學習,就沒有教師的成長;不吸收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創造和積累的文化財富,教師在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就無法做到從容不迫,遊刃有餘,把握有度;不汲取人類幾千年積累的智慧和道德理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就無法抵禦物慾和聲色的誘惑,遠離浮躁的心態、寧靜致遠;教師也無法在現實的、繁重的日常教育生活保持冷靜和剋制,把握教育的契機。因此教師要學會學習和讀書,在博覽羣書中思考、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拓寬文化的視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教師尤其要閲讀經典,與人類的思想家、教育家對話,學習他們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養,尤其要提高人文素養,並在此基礎上培養科學精神,這是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發展的基礎,也是教師成長的必備條件。在一定意義上説,教育思想和智慧的形成,就是教師跨越東西方文化經典所構成的橋樑的過程。在我國,作為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要在汲取西方文化的科學精神、民主精神、講求實證精神的基礎上,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背靠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從中汲取營養,學會思考和拿來。唯其如此,教師才能遠離平庸和浮躁,才能真正成長起來,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精神生活的指導者,讓學校和教師的管理更有效,教育更成功、更有智慧,更加人性化。

當然教師還要向周圍其他同事學習,學習他們的教書育人的經驗和方法;還要利用計算機網絡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熟練的運用計算機獲取、傳遞和處理信息;還要積極向教學實踐學習,積累經驗,不斷思考、總結,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等,所有這些都是必要的。但這一切都有一個必要的前提,這就是教師必須首先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具有人文精神。沒有了人文素養,缺失了人文精神,教師是絕對不可能真正成長起來的。

總之,努力讀書和學習、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培育人文精神,這是教師成功的必備條件,是教師成長為能師、經師乃至優秀教師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課程順利實施的關鍵。

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篇9

“教師的人文素養” 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教師的人文素養主要體現在教師自身學識底藴、儒雅風度以及對事業與學生真誠的熱愛。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的人文素養不僅僅是教師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學生心理健康成長與完善的需要!

新課程標準給新課程改革帶來了嶄新的理論指向,許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但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大膽實踐,而且更需要我們教師積極、善於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不斷提升自身人文素養做起,創設更為寬廣的人文精神的時空。只有有所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對自身教學實踐的不斷反思是我們工作在基層的教師走向成功的最深刻的足跡。當今的教師應該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我們應當這樣告訴自己: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豐富自己的人生閲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澱自己的文化底藴,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培育人文精神,這是教師應該努力去做到的,也有利於教師專業化發展。

作為一名教師,擔負着培養一個又一個“社會人”的重任,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對於學生來説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不僅要正其身,作好學生的榜樣,更要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新課程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

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只有具備人文素養,教師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

總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就必需善於讀書,學會學習,與時俱進。要養成勤耕不輟、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是教師成功的必備條件,是教師成長為能師、經師乃至優秀教師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課程順利實施的關鍵。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着目標的教師。

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篇10

教師,既要以學問教人,還要以道德育人。作為教師職業的從業者,其個人的道德行為對學生有着強烈的示範性,其道德影響廣泛而深遠,教師的思想品德、人格修養甚至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教師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師只有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塑造出使學生難以忘懷的可親可敬的師長形象。那麼,如何提高自身素養?

首先,教學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 千變萬化。不必要也不應該強求一律; 要真正能使學生獲得實益,歸根到底還得靠執教者處理得當,應用得法。 任何學科, 尤其是語文學科,要真正提高教學效率,要真正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關鍵 在於提高教師本身的素養。名師出高徒”,這些話仍然是樸素地反映了教育和教學規律的名言至理。教師的這種責任感和教學積極性 ,是來自對教學工作本身的意義的正確理解。 時代要求每個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不僅要明白自身工作的意義,明白教育的目標在於把新生的一代培養成合乎社會需要的“人”;而且對他所致力培養的,究竟該是怎樣的“人”,這樣的“人”又應該怎樣去培養,心中都得有根權衡的標尺。這標尺就是教育工作者的理想。每個教師都應該是有理想、有追求的靈魂工程師,而不是那種單純 書本知識的教書匠。

其次要有健康的身心,完美的人格態度。要有強健的體魄,這是所有人事業成功的基礎。其次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第三要有良好的個性特徵。忠於教育,正確的價值取向。良好的職業操守。在教育中,要做到德育與智育的統一、教學能力與育人能力的統一、學高與身正的統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這就是教師的職業操守。學高身正,高尚的品德言行。品德內在,言行外顯。一位優秀的教師要有端莊的容貌、整潔的儀表、得體的舉止、文明的談吐、優雅的風度、振奮的精神、嚴肅活潑的工作作風。積極進取。執著的創新精神。不論在哪個崗位、哪種專業,教師都應該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現者、開發者,如果教師本身缺乏創新素質,怎麼能以身教的師表來樹楷模、導方向、做人梯,怎麼能有創新教育因此,時代呼喚高素質的創新型教師。

適應世紀小康社會需要,迫切需要對傳統師德觀進行更新和提升,樹立新型的教育觀、學生觀、發展觀。以學生為主體,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係,自覺做到依法執教師生倫理關係是師德主體?新型師生關係的內涵。?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師生關係的理念。?我們怎樣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在新課程下,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發生的變化。師愛的特點:泛愛,不是偏愛;是嚴愛,不是溺愛;既育人,又交人。堅持依法執教?德治與法治不可偏廢。法治靠他律,德治靠自律。?記住學生的受教育權、生命健康權、隱私權、名譽權、人身自由權、性不可侵犯權、財產所有權的概念。教師應享受的基本權利及其救濟的途徑。評析學校中侵犯學生權利行為的。教師需要有體面的生活,更需要精神充實的人生

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直接關係到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直接關係到素質教育的成敗。獻身教育甘為人梯,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教師的天職。尊重學生人格,關心熱愛學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是學生最直接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影響着學生,都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應該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願為國家和民族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應有刻苦鑽研的毅力,實事求是的態度,開拓進取的精神;熱愛教師工作,愛護學生,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對學生認真負責,能把握教育的真諦,瞭解青少年發展的規律,啟迪學生的心靈,發展學生的智慧,發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直、真誠、善良的品德。教師的職業道德體現在:以開放的態度對待學生;以科學的態度瞭解學生;以尊重的態度看待學生;以專業的態度教育學生;以友善的態度愛護學生。教師既要做經師,又要做人師。要做人師,即做好以下四方面:教師要能教人以道理;教師要能教人以知識;

最後,要有豐富的 課外知識本領,獨特的教學技能

擁有從事教育和教學工作的學識和才能, 還是不能保證工作的確有成績。 “教師 必須自勵 ,一則自己善讀善作,心知其所以然,二則能真知語文教學之為何事 ” 這二者就是語文教師的“本錢”。就是指真正掌握語文教學的規律,真正懂得語文教學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等等。這是語文教師必備的素養。 中國的語文教育界真正懂得這些規律並切實地按規律去施行教學的,高超的師識本領和師藝技能,是教師高素質的集中體現。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和文化功底,文化功底深的老師,就是特受學生歡迎。大家都説,你要給學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為了灌滿這一桶水,並讓它不因為蒸發而減少,在業餘要認真學習業務知識。教師只有堅持不懈地增長自己的才學,不斷探索教育技巧的奧祕,才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依賴感,才能贏

得學生的敬佩,從而轉化為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勵學生。 多元的知識結構教育內容的社會化是新課程計劃的一個特點,新課程計劃要求加強對學生進行勞技、人口、青春期、心理健康等教育,並滲透環境、交通、目防等教育。學科教學的整體化,是世紀教學工作的發展趨勢。在多學科同一個學生施教的過程中,要求各科教師有互相配合的意識,應善於從學科交叉、學科對比與學科滲透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這些都要求教師不能只掌握單一的學科知識,而要構建多元的知識結構。教師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必須更多地學習和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現代教師不僅是實踐者,而且要成為研究者,因此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教育哲理的形成、管理策略、教育教學活動設計、方法選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充分發揮出教師教書育人的功能。科學的教育理念、較強的教學能力、現代化的信息素養和較強的科研意識、良好的語言表達素質、獨特的人格魅力、多向的教育交往、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

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承擔着人的思想文化傳播,新生一代的培養,各種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艱鉅任務。在具體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進行着教書育人的勞動。作為一名合格教師必須具備多種素質,而具備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是重中之重,也是一位合格人民教師靈魂的體現。

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篇11

最近學習了《人文素養讀本》一書,體會很多,下面就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人文素養的缺失構成教師成長的最大障礙,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師不可能真正成長起來。教師的綜合文化素養狀況直接影響教師的成長,影響着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教師必須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藴,才能承擔起歷史重任,完成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

所謂文化素養是指科學素養、人文素養、審美素養。從本質上説,這三方面是有機統一和不可分割的,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人的整體素質。只是為了説明、研究的方便才分而為三,但他們又是有區分的。其中,人文素養是一個人素養的基礎和核心,科學素養和審美素養以人文素養為出發點和歸宿,是人文素養的延伸。因為科學離不開人文,科學離開了人文就會迷失前進的方向。科學也要人為本,科學離開了人就失去了存在和發展的意義。

在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中,科學的重要性,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重視,儘管科學尚未得到完全普及。然而人文的重要性,尚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近年來 , 在我國由於人文素養的缺失與萎靡已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表現出來。信念遭到嘲諷、理想受到冷落,道德瀕臨危機、情操蜕變為慾望,責任淡漠並與金錢捆綁在一起,誠實成了愚昧的代名詞,墮落成了聰明和強者的象徵,金錢常常法律和正義,權力在手中成了買賣的商品。所有這一切已經並且正在嚴重影響着個體的幸福和社會的發展,蠶食着社會穩定的根基,動搖着人們的道德信念和理想,迷亂着人們的政治信仰,導致了許多的社會矛盾和危機。假煙、假酒、假藥屢禁不止,道德失範、未成年人犯罪、貪污腐敗等不良社會風氣,這些固然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致。但不能否認,人的文化素養,尤其是人文素養的缺失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因此,提高人們的人文素養是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

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要提高教師的綜合文化素養,固然要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審美素養,但我們認為,更為重要的、緊迫的任務應該是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因為沒有人文素養的提高,就不會有教師綜合文化素養的提高;沒有人文素養的教師,也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科學精神,也就不會有很高的審美修養。人文素養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是整個人類文化生活的內在靈魂、根本之所在。科學離不開人文,否則就會失去主導,走向邪道。所以我們説,只有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才能確實提高教師的綜合文化素養,提高教師素質。也只有具有人文素養的教師,才能真正懂得並尊重科學,努力去把握科學的本質,並把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新課程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這就在客觀上要求,必須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因為只有具備人文素養,教師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 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觀念,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人”看,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而不是把他們當作“工程師”手下的“產品”,當作“園丁”手下的“花朵”。教育畢竟不同於植物的栽培或動物的飼養那樣的工作。教育是通過主體、為了主體的發展,而在主體間進行的一種精神交流和對話。通過這種交流對話,教師要引導、激發學生的自覺意識、自尊意識,使其主動地尋求自我發展和進步的目標,不斷完善自己。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人文素養肯定是不行的。為什麼這樣講?這是因為, 沒有人文素養、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師就不可能充分理解人性,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這樣的教師不會在心中有愛的陽光,也不會擁有教育的智慧和靈感;這樣的教師,也不會有教育的耐心,缺乏對社會和人生的責任感,心中又沒有愛,試問這怎麼能教育好學生,感動學生的心靈,促成學生的轉變和成長?誰都知道,愛和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但在教學活動和管理中,我們卻時常見到冷漠、粗暴、野蠻這又怎麼能教育好學生,喚醒學生的心靈的覺悟呢?這樣的教師必然會壓抑學生的主體意識,制約學生主體意識的發揮,窒息學生的思維活力,最終使學生成為應付考試的機器、分數的奴隸,根本無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素質,塑造強健的心靈,當然也談不上讓學生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和迎接國際競爭的挑戰。因此,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是教師職業的需要,是培養學生適應市場經濟和國際競爭挑戰的需要,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要提高人們的人文素養,就必須從小抓起,從學校教育抓起,而首先必須從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抓起。

教師的人文素養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它表現為在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對學生的尊重和對學生成長的關心,表現為教師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是文化底藴深厚的教師。一個文化底藴深厚的教師,一定是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師。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才可能從教書匠成長為能師、經師甚至名師。而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就必需善於讀書,學會學習,與時俱進。要養成勤耕不輟、終身學習的習慣。

學習是現代人的第一需要,是每位教師的人生必修課。從某種角度説,學會讀書和學習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生存和發展基礎。只有學會讀書和學習,我們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藴。沒有學習,就沒有教師的成長;不吸收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創造和積累的文化財富,教師在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就無法做到從容不迫,遊刃有餘,把握有度;不汲取人類幾千年積累的智慧和道德理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就無法抵禦物慾和聲色的誘惑,遠離浮躁的心態、寧靜致遠;教師也無法在現實的、繁重的日常教育生活保持冷靜和剋制,把握教育的契機。因此教師要學會學習和讀書,在博覽羣書中思考、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拓寬文化的視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教師尤其要閲讀經典,與人類的思想家、教育家對話,學習他們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養,尤其要提高人文素養,並在此基礎上培養科學精神,這是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發展的基礎,也是教師成長的必備條件。在一定意義上説,教育思想和智慧的形成,就是教師跨越東西方文化經典所構成的橋樑的過程。在我國,作為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要在汲取西方文化的科學精神、民主精神、講求實證精神的基礎上,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背靠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從中汲取營養,學會思考和拿來。唯其如此,教師才能遠離平庸和浮躁,才能真正成長起來,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精神生活的指導者,讓學校和教師的管理更有效,教育更成功、更有智慧,更加人性化。

當然教師還要向周圍其他同事學習,學習他們的教書育人的經驗和方法;還要利用計算機網絡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熟練的運用計算機獲取、傳遞和處理信息;還要積極向教學實踐學習,積累經驗,不斷思考、總結,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等,所有這些都是必要的。但這一切都有一個必要的前提,這就是教師必須首先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具有人文精神。沒有了人文素養,缺失了人文精神,教師是絕對不可能真正成長起來的。

總之,努力讀書和學習、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培育人文精神,這是教師成功的必備條件,是教師成長為能師、經師乃至優秀教師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課程順利實施的關鍵。

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篇12

“教師的人文素養” 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教師的人文素養主要體現在教師自身學識底藴、儒雅風度以及對事業與學生真誠的熱愛。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的人文素養不僅僅是教師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學生心理健康成長與完善的需要!

一、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人格的完善

在學校裏,教師是學生最親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樣,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教師的人文素養,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教師的素養之光對學生心靈的鑄造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陶行知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有了這樣的“心心相印”,學生的人格的成長會在具有豐富的人文素養的教師的影響下,逐步成熟與完善起來,而學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學習心理的基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直接與間接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完善。

二、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學習目標的明確

一位人文素養深厚的教師,肯定是一位有抱負有追求的教師,往往呈現出人

格形象完整,精神煥發,精力充沛,性格堅毅,樂觀向上,作風嚴謹,給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與影響下的學生,必會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受教師的影響,使學生也形成堅強的意志與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於思考,發奮學習。這樣會自覺不自覺地樹立遠大的目標。教師的追求與抱負已經深深地成為學生人生髮展的指標。教師的努力與成功,激勵他們的學生追求更遠大的目標與成功。

三、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學習動機與效果

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表現的比較單純,情緒化比較重,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一個學生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好壞,與他是否喜歡教這門功課的教師相關。教師的師德狀況、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養同樣很重要。學生的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些,而這一切還是取決於教師的人文素養。

四、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與監督者,教師的行為舉止與愛好習慣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着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作為榜樣被學生所模仿,並以潛移默化地方式發生作用。教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如何,直接制約着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集中反映了教師的精神風貌,它包括教師的道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認知策略、對學生的態度及其教師的主觀追求等。擁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在學生中自然擁有較強的影響力,這樣,教師的正確要求就容易化為學生的行動。

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要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學生,瞭解和把握學生的思想,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在師生之間架起感情的橋樑,激發學生產生情感的內驅力,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承受外界壓力,保持心理平衡,在知識、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斷提高,個性得以張揚,真正學會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為成功人生打下良好基礎。

社會的發展與變革決定了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而要 提升自身的素養,教師首先要做個真正的讀書人。教師的讀書是一種積累。學習是我們人生永恆的主題。教師的職業特性,更註定了教師的角色是一個永遠需要

學習的角色。多讀書,讀好書。讀書在提升人文素養,鑄就教師魅力中具有永恆的力量。一個教師自身人文素質的提升,必將有賴於永不滿足的讀書實踐。一個成功的老師,必須是一個善於學習的老師,一個善於讀書的老師。讀書是教師汲取精華的學習方式,是教師傳承優秀文化的通道。讀書是教師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前提,教師應該成為終身學習的典範。只有學會讀書和學習,我們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藴。在博覽羣書中思考、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拓寬文化視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我們處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讀書學習已經成為一個人成長成才的第一要素,人們不但通過讀書獲得一技之長、生存之道,更重要的是書籍是每一個現代人的精神食糧。只有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學生,才能營造出整個社會熱愛讀書的良好氛圍。教師的讀書風氣最能影響學生和社會的風尚,讀書,理應成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只有熱愛學習的老師,才能讓學生知道更多的知識,讓學生更加敬重他。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不斷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引導其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讓學生在讀書中盪滌心胸、體味人生、啟迪智慧、增長才幹、學會學習與生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我們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很迫切地需要教育教學理論層面的提高。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的課改實踐需要前沿性的理論支持。新的課程標準倡導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倡導學生的閲讀,我們教師首先應該自覺地投入到積極的閲讀活動中去。教師的閲讀同樣需要從課內讀到課外,不斷地擴大自己的閲讀面,進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閲讀品質。作為一個教師,更應該確立終身讀書的觀念,自覺地多讀書,讀好書,豐富自己的讀書積累,提高自己的讀書品質,實現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養的不斷提升。 教師只有通過讀書學習,才能不斷豐富專業知識、完善文化知識結構,才能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升育人技能,才能促進自身專業成長,跟上現代教育發展的步伐。讀書不是為了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只有當我們將讀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不斷提升自身學養的重要手段,我們才能成為新時期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知識豐富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新課程標準給新課程改革帶來了嶄新的理論指向,許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

但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大膽實踐,而且更需要我們教師積極、善於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不斷提升自身人文素養做起,創設更為寬廣的人文精神的時空。只有有所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對自身教學實踐的不斷反思是我們工作在基層的教師走向成功的最深刻的足跡。當今的教師應該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我們應當這樣告訴自己: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豐富自己的人生閲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澱自己的文化底藴,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培育人文精神,這是教師應該努力去做到的,也有利於教師專業化發展。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擔負着培養一個又一個“社會人”的重任,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對於學生來説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不僅要正其身,作好學生的榜樣,更要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新課程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只有具備人文素養,教師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

總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就必需善於讀書,學會學習,與時俱進。要養成勤耕不輟、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是教師成功的必備條件,是教師成長為能師、經師乃至優秀教師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課程順利實施的關鍵。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着目標的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o06gm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