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鄧稼先》的閲讀答案

《鄧稼先》的閲讀答案

《鄧稼先》是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選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報》,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將鄧稼先的生平、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描寫、評價,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和對民族的偉大貢獻,高度頌揚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獻身國防科學的崇高情懷。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為您蒐集整理的相關閲讀答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鄧稼先》的閲讀答案

一、閲讀《鄧稼先與奧本海默》

1、鄧稼先先生喜歡“純”字,你認為“純”字代表着什麼意思?

樸質、忠厚、無私、沒有雜念

2、文革期間發生在鄧稼先先生身上有兩件什麼事情?作者為什麼選取文革期間發生的兩件事?這對於表現鄧稼先有什麼作用?

説服兩派羣眾,組織開始工作;説服軍宣隊和工宣隊。

用這兩件別人不可能辦成的事,來印證“人們知道他沒有私心,大們絕對相信他”,強調突出鄧稼先樸實的氣質、無私的品格。

3、鄧稼先是怎樣的一個人?

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

4、奧本海模式怎樣的一個人?為什麼要寫他?

他是美國的一個鋒芒畢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個複雜的人,通過對比來反襯鄧稼先的氣質與品格。

5、 “人們絕對相信他”的原因是什麼?

人們知道他沒有私心。

6、文中第5、6兩段中都使用了“竟”一詞,試品析“竟”的表達作用。

“竟”有出乎意料的意味,表達作者的驚異、欽佩之情,也再次突出鄧稼先的性格。

7、“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試闡釋這兩句話。這兩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理解:中國幾千年的文化講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鄧稼先正是汲取了這些最優秀的部分,變成自己的氣質品格;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鄧稼先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因此他是最理想的黨員。

作用:讚揚評價鄧稼先的奉獻精神和崇高品質。

二、閲讀《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祕的古羅布泊,馬革裹屍的戰場,不知道稼先有沒有想起過我們在昆明時一起背誦的《弔古戰場文》:

……

我父親誕生於1896年,那是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時代,他一生都喜歡這首歌曲。

1、本文段敍述了鄧稼先的一件什麼事,表現了他的什麼精神?

一次實驗出現意外,別人勸他離開,他卻不願離開。表現他獻身國防科技,無私奉獻的精神。

2、一句"我不能走"體現出鄧稼先什麼樣的性格和精神?

堅韌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樂於奉獻的精神。

3、 “馬革裹屍”是什麼意思?你用這個成語造句嗎?

4、"古今多少奇丈夫"中"奇丈夫",作者用以借指___鄧稼先

5、這段文字開頭的《弔古戰場文》渲染了怎樣的氣氛?對於表現鄧稼先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悲壯、淒涼;表現鄧稼先工作環境艱苦,突出他為國不辭辛勞的精神

(文章引用《弔古戰場文》有什麼作用? 寫出了環境的惡劣,突出鄧稼先無私奉獻的精神。)

6、請找出文章裏有關環境描寫的句子,並説説它的作用。

“戈壁灘上常風沙呼嘯,氣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

作用:突出環境的惡劣,烘托人物形象。

7、結尾部分引"五四"時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麼?

這首歌是鄧稼先一生的寫照,突出他對中華民族貢獻之大。

8、最後為什麼要補充"我"父親喜歡五四時代的那首歌?

寫出了父親在中華民族任人宰割時希望中華振興,也寫出我的愛國之情受到了父親的影響。

9、簡答:下面兩句話藴含着作者怎樣的感情。

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斷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屬的時候是什麼心情?

充滿了作者對友人的關懷。

⑵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

一個細膩的詢問,充滿了對老友真誠的關懷與擔憂。

三、閲讀《“兩彈”元勛》

鄧稼先於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在北平上完國小和中學後,於1945年自昆明西南聯大畢業。1948年到1950年赴美國普渡大學讀理論物理,獲得博士學位後立即乘船回國,1950年10月到中國科學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帶領幾十個大學畢業生開始研究原子彈製造的理論。

這以後的28年間,鄧稼先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製造和研究的第一線,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衞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這些日子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華民族完全擺脱任人宰割危機的新日子!

1967年以後鄧稼先繼續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對國防武器作出了許多新的巨大貢獻。

1985年8月鄧稼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術。在這期間他和于敏聯合署名寫了一份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1986年5月鄧稼先做了第三次手術,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好準確描述了他的一生。

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張愛萍將軍稱他是“‘兩彈’元勛”,他是當之無愧的。

1.張愛萍將軍稱鄧稼先為“兩彈元勛”,請你列舉幾條之所以如此稱呼的理由。

鄧稼先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製造和研究的第一線,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衞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2.“他得到博士學位後立即回國”一句中“立即”一詞表現了鄧稼先怎樣的思想品質? 熱愛祖國

3.摘錄段中語句回答:

①概括鄧稼先一生的語句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②對鄧稼先功績給予高度評價的詞語是:兩彈元勛

③能表明鄧稼先為國防武器做出巨大貢獻的語句是: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衞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④能表明“兩彈”爆炸對於中華民族的意義的一句話是:是中華民族完全擺脱任人宰割危機的新生日子。

4.從上文中找出具體的事實,以表明鄧稼先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臨死前還和于敏共同寫了一份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

5.段中寫鄧稼先二次手術期間和于敏寫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展建議書這一情節的目的是什麼?用以表現鄧稼先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崇高品質。

6、最後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結尾點題,屬點睛之筆。

7、你讀此文後有何感想?

四、閲讀《永恆的驕傲》

1、怎樣理解標題“永恆的驕傲”的含義?

鄧稼先絕不是一個普通的人物,他對祖國對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全民族的驕傲。

2、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後一部分,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是對鄧稼先的總體評價,既洋溢着作者對朋友的深情,又總結了全文。

3、這一部分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排比,增強了語勢,又總結了全文。

4、鄧稼先是“兩彈元勛”,作者卻沒有把重點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貢獻上,而是以情動人,這樣寫的原因是什麼?下面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B )

A、作者認為,寫科學家應着眼於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突出他們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細節。

B、作者認為,關於鄧稼先的生平和事蹟很多人已經瞭解了,所以不寫也罷。

C、作者不僅要通過這篇文章來歌頌鄧稼先,同時也想流露出對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作者與鄧稼先雖有50年的友誼,但畢竟分別太久,對他的具體情況並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鋪開來寫。

5、怎樣理解結尾一句話的含義?

鄧稼先以自己嚴謹的科學態度、無私的精神換來了自己光榮的一生。

標籤: 鄧稼先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k8p3l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