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農業發言稿(通用15篇)

農業發言稿(通用15篇)

農業發言稿 篇1

同志們:

農業發言稿(通用15篇)

這次全省農業系統安全生產工作視頻會議的主題是: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理念,圍繞“四化融合”、“三位一體”安全監管防控體系建設,突出抓好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建設,進一步規範完善全省農業系統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打牢安全生產軟硬件基礎建設,堅決遏制事故發生,切實保障生命和財產安全,為全省農業系統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創造良好的安全生產工作環境。

下面受國強主任委託,我講三個方面意見:

一、必須高度重視,全面強化安全發展責任

安全關乎改革發展全局、關乎社會和諧穩定。安全生產工作任務艱鉅,責任重大,事關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全省農業農村發展穩定大局,事關黨和政府的形象和聲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省委十屆三次全會將安全發展確定為“五大發展”的重要內容,省領導和省農委主要領導多次對安全生產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確要求,我們農業系統制訂的《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建設實施方案》對安全工作提出了標準要求和時限規定。為認真貫徹落實“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裏我着重強調以下幾點:

一是落實責任,狠抓安全生產工作不放鬆。抓安全與謀發展、促改革、惠民生,是各部門的重大責任。推動安全發展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要堅持經常抓、長期抓,深刻汲取教訓,深入落實加快構建安全發展長效機制意見,完善配套措施,確保取得成效。

二是採取措施,完善安全監管防控體系。安全發展,重在預防和管控。要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創新監管方式,豐富防控內涵,探索推進網格化、標準化、信息化和社會化“四化融合”的新路子,確保網格化監管全覆蓋,標準化建設全啟動,信息化建設全鋪開,社會化管理實現訴求全解決。每個網格都要明確責任人,每個崗位都是安全監管員,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是安全員的工作局面。

三是抓好落實,遏制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要在落實上下功夫,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落實主體責任、部門責任和領導責任。要在預防上下功夫,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活動,要加強重點行業領域的監管,加大對隱患排查治理的力度,盯緊安全生產的各個環節,不放過任何一個漏洞,不丟掉任何一個盲點,不留下任何一個隱患。要在治本上下功夫,加快建立農業系統安全生產長效機制,進一步強化源頭治理,認真落實和執行《農業系統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建設實施方案》,提高安全生產准入門檻,嚴格執行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安全設施與主體建設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制度。要堅持不懈地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廣泛普及安全知識和防範技能,充分調動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全系統關注安全生產,羣防羣控的良好局面。

四是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組織領導。各部門、各單位要堅決落實安全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和領導班子成員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單位主要領導是本行業本領域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本行業本領域安全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各分管領導對分管範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和治理行動負直接領導責任,要親自部署、檢查、落實有關安全生產工作的各項任務。要配強幹部和管理人員,確保有人負責、有得力的人負責。要把安全生產納入重要日程,努力構建監管到位,主體責任明確,幹部職工參與監督,全系統廣泛支持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為切實加強對全省農業系統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全省農業系統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李國強主任擔任,副組長由我和劉豐豔副主任擔任,其他副主任雖然不是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成員,但要具體負責所分管的處(室)和單位的安全監管責任。各部門、各單位都要成立相應的安全生產工作組織領導機構,確保安全生產工作監管人員到位,並履行相應職責。

二、抓好落實,確保全省農業系統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建設紮實有效

今年我們將在全省農業系統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建設活動,在去年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的基礎上,今年要按照《全省農業系統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建設實施方案》的安排,突出抓好“四化融合”、“三位一體”安全監管防控體系建設,形成以網格化管理為依託、標準化建設為手段、信息化控制為支撐、社會化監督為保障,屬地監管、行業監管和綜合監管的新型安全監管體系。各部門、各單位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出任務具體、目標明確、措施得力、針對性強的實施方案,並於3月25日報到農業系統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我們要充分認識當前農業系統安全生產工作面臨的形勢,充分認識基礎工作建設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建設的重要性,增強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和憂患意識。會後各部門、各單位要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工作大檢查大整改,4月下旬至5月上旬省農業系統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將分期分批對各部門、各單位進行安全生產工作督查,檢查《全省農業系統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建設實施方案》落實情況,切實把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建設這項工作抓實抓好。

三、落實責任,持續開展農業系統安全隱患排查整治

隱患是無形的殺手,隱患不除,事故難絕。雖然去年我們開展了幾次大檢查大整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隱患是動態的,已經整改的也可能反彈,隨時會增加新的隱患,必須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要鞏固安全隱患排查整改成果,深入開展“回頭看”活動,落實常態化工作機制,每季度進行一次,確保大檢查大整改成果。

當前正值備耕大忙季節,安全生產任務十分繁重。在全省農業系統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建設中,當前重點抓好農機道路安全和農藥市場監管工作,同時做好安全使用農藥的培訓和宣傳工作,切實開展好“平安農機創建”活動,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一是要增強安全意識,深入推進安全發展。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xx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以安全發展長效機制建設為主線,全面深化安全生產管理體制建設,把加強安全生產基礎建設作為一項長期任務來抓。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常懷憂患之心,把維護人民羣眾生命安全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將保障安全作為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前提,強化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和對人民羣眾生命財產負責意識。

二是要加大工作力度,持續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安全事故大多發生在一些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各部門、各單位要吸取經驗教訓,針對本行業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季節特點,強化安全監管,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大整改,提升安全生產水平。

三要強化措施,統籌抓好各行業、各領域安全工作。在抓好安全生產的同時,統籌兼顧,加大力度,全面加強各行業、各領域的安全工作。要堅持做好防震、防火、防汛等工作,搞好宣傳教育,普及防災知識,提高各級各類人員防災避險能力。

四是提高搶險能力,建設更加高效的應急救援體系。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切實增強預案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做好應急組織機構、救援隊伍、裝備、物資的落實;健全完善應急協調聯動和快速反應機制,確保遇有突發事件能及時迅速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到組織領導到位、技術指導到位、救援物資到位、救援人員到位,做到第一時間先期處置,第一時間報告準確信息,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各部門、各單位要加強領導幹部值班值守,落實值守責任,確保通訊暢通,切實做好應急工作。

五是要強化隊伍和機制建設,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管理能力。做好安全生產工作,根本在制度完善、關鍵在安全意識、重點在設施建設,落實在組織領導。要建立完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的保障機制,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研究部署,加強本部門本單位的安全生產指導和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安全生產措施落實到位。同時要指導和督促所屬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工作,從解決制約安全生產主要矛盾、關鍵環節入手,從重點要害崗位入手,確保每個崗位、每個環節、每個系統都達到安全生產標準要求,保障全省農業系統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工作的全面落實。要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對沒有按要求完成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工作的部門、單位和主要負責人,要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將安全生產基礎建設與安全許可、日常監管執法、評先選優、獎懲考核等有機結合起來,確保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同志們,做好全省農業系統安全生產工作,任務艱鉅,責任重大,要強化措施,紮實工作,努力實現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好轉,為全省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農業發言稿 篇2

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全縣農村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認真學習領會關於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指示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要求,總結去年“三農”工作成績,分析當前“三農”形勢趨勢,部署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工作任務,動員全縣上下珍惜春光、從頭抓緊,不誤農時、辛勤耕耘,推動全縣“三農”工作再上新台階。剛才,蔡書記作了一個全面細緻的報告,既貫徹上級要求,又切合實際,我完全贊同,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落實。縣農委、陳橋鎮、銀塗鎮、前鋒鎮和“雙創”標兵代表分別從不同方面作了交流發言,講得都很好,很有學習借鑑的價值。紅兵縣長通報表彰了 20xx年度農村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藉此機會,向獲獎的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

20xx年,是我縣“三農”工作成績突出、亮點紛呈的一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主要農產品市場價格低迷的不利形勢,全縣上下圍繞中央、省市決策部署,狠抓農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各項措施落實,取得了積極成效,延續了“三農”工作的良好態勢。農村改革在全國出亮點、出經驗,獲批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成果應用和經營權抵押貸款兩項國家級試點,相關經驗在央視《新聞聯播》、《人民日報》、《新華日報》等主流媒體集中宣傳推介,被中央農辦確定為新一輪農村改革聯繫點。全縣@個鎮在全市XX個列入排名的鄉鎮中都進入前XX名。“三農”工作在全市考評中繼續保持第一,喜獲“四連冠”。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為全縣實現“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支撐。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全縣“三農”工作戰線的同志們,向廣大農村基層幹部和農民朋友們,向所有關心支持“三農”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下面,根據會議安排,我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掌握“三農”工作主動權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對待“三農”工作,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要把“三農”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顯著位置,牢牢抓住、緊緊抓好。

一要充分認識“三農”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指出,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必須始終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小康不鬆勁,在認識的高度、重視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勢頭。從中央來看,一號文件連續十四年聚焦“三農”工作;從全省來看,始終不放鬆農業農村工作是我省的優良傳統,城鄉工農發展比較協調是我省的鮮明特色,特別是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了“兩聚一高”主題,明確農業是聚力創新的基礎領域,農民是聚焦富民的重點羣體,農村是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突出藍本;從來看,“十三五”時期是實現“兩大目標”的決勝決戰階段,建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離不開農村的協調發展和有力支撐。具體到我縣來説,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腿在農業,短板在農村,難點在農民,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缺一不可。對此,我們必須一以貫之、毫不動搖地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斷強化農業基礎、惠及農村發展、富裕農民生活,決不能因為形勢持續向好而削弱農業、輕視農村、疏忽農民,決不能因為已經取得的顯著成績而放一下手、鬆一口氣、歇一下腳。

二要切實增強“三農”發展的高度自信心。從基礎看,我縣擁有耕地73.4萬畝、灘塗40萬畝、水產養殖17.2萬畝,農村基礎設施完善,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高效農業、高效漁業發展勢頭良好,生態環境優勢明顯,國家、省市各項改革試點不斷落實深化,“三農”工作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從政策看,中央明確要求,把財政支持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把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省第十三次黨代會要求加大對農業農村投入力度,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市委提出支持我縣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發展特色水產、規模畜禽、休閒觀光等農業產業。從環境看,傳統產業產能過剩、投資飽和、效益下降,促使工商資本轉向農村尋求發展機遇;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方興未艾;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倒逼農產品品質升級,都為我縣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要再接再厲、乘勢而上,不斷強化“三農”工作的組織化程度,確保“三農”工作繼續領跑全市。

三要準確把握“三農”工作的內在源動力。創新是引領農業農村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應對問題挑戰的必然選擇,也是推動“三農”工作的重要法寶。回顧歷史,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不久,XX縣委就召開為期15天的三級幹部學習班,揭開了農村改革的序幕;1983年6月,推進撤社建鄉,實行鎮社分設,為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掃清了障礙;1994年,進行“兩田制”試點推廣工作,完善雙層經營體制,引導農户適度規模經營。由此可見,改革貫穿了我縣農業農村發展的全過程。特別是近年來,我縣先後承擔了省級社區股份制改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登記應用和經營權抵押貸款兩項國家級試點,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和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作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當前,我縣農業農村發展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培育更持續健康的增長動力,出路在於創新;解決好“地誰來種、怎麼種,新農村誰來建、怎麼建,農民想要富、怎麼富”的問題,迫切需要創新。要充分發揮農業的“創新基因”,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持續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積極建設美麗農村,切實增強“三農”工作的綜合競爭力。

二、明確重點、狠抓落實,紮實打好“三農”工作主動仗

做好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要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中心任務,以推動城鄉統籌為努力方向,真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一要聚焦轉換髮展方式,着力推動農業增效。按照調好調順調優的要求,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以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產業化為抓手,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不斷提升農業質態。堅持向規模要效益。按照“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澇能排、路相通、林成網”的農業生產田塊和中大型機械化作業要求,建設“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的高標準農田。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加快土地流轉,引導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進一步鼓勵土地向新型農業主體流轉,促進土地資源適度集聚、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切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過家庭農場集聚區及綜合服務中心等建設,創新服務內容、服務形式,積極探索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新模式。堅持向特色要市場。在保持全縣糧食生產能力不變的前提下,按照市場需求,堅持什麼來錢種什麼、什麼好賣養什麼。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推廣種植口感較好、市場歡迎的稻麥品種,積極擴大荷藕、芡實、龍蝦、螃蟹等特色農副產品生產,推廣稻蝦共作等模式,引入精深加工項目,將生態優勢轉化為農業產業優勢。立足各鎮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加快發展沿金寶南線、淮金線,環高郵湖、白馬湖高效農業、觀光農業和特色農業經濟示範帶,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現代漁業示範園和芡實產業示範基地。堅持向品牌要利潤。切實提高農產品質量,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和全程質量控制,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廣生態高效循環農業模式,大力發展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擴大XX大米、芡實、龍蝦等地理標誌的授權範圍,做好金葉糧油、廣原油脂等知名品牌營銷推廣,加大農產品品牌培育、推廣和保護力度,打造更多農產品品牌,着力提升農產品的美譽度、知名度,增加產品附加值,努力實現農產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堅持向產業要後勁。深入推進農業“接二連三”,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華潤五豐、光明乳業生豬養殖項目、糧食文化產業園等重大項目招引建設,引導食品加工龍頭企業集聚;圍繞龍蝦、荷藕、芡實、魚蟹等優質水產品,瞄準江蘇南通、湖北潛江、湖南嶽陽等區域,積極引入與我縣優勢資源互補、符合消費趨勢的珍稀魚類養殖、龍蝦精深加工、休閒食品生產等項目。依託覆蓋全縣的農村電子商務網絡,發揮淘寶特色中國·館、阿里巴巴“村淘”運營中心作用,推動“田間地頭”優質農產品通過電商直通居民餐桌。

二要聚焦拓展增收空間,着力推動農民富裕。實現農村全面小康,最關鍵的是增加農民收入。我縣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幅連續8年超過城市居民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730元,但才剛過城鎮居民收入的一半,離全省平均水平還差1870元。最近,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關於聚焦富民持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見》,必須精準落實這33條措施,將政策、資源、力量更多地向農民增收集聚,努力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加快增長。要托起產業這個“大盤子”。加快推動工業發展,穩步提升縣內企業工資和福利待遇,吸引更多農民就地擇業、返鄉就業。利用縣職校、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大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幫助更多農村勞動力向高技術工種、高收入崗位轉移就業。挖掘農業增收潛力,大力推進設施農業、設施漁業,依託東方園林、元成園林等企業發展園林苗木優勢特色農業,圍繞沿淮金線國家農業公園、沿綠道生態旅遊慢生活區和重點景區周邊等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發揮服務業帶動作用,引導鼓勵農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資源,通過農漁家樂經營、有機糧食種植、瓜果蔬菜採摘等形式投身鄉村旅遊。要抓住創業這個“牛鼻子”。近年來,中央和省市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要全力抓好這些政策部署落地見效。要把農民創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優化創業環境,弘揚創業文化,宣傳褒獎創業典型,引導更多農民尋找商機、創業致富。針對返鄉農民工羣體,出台更具針對性的措施,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做好創業能力培訓,力求政策支持和創業需求精準對接,努力形成農民返鄉創業、自主創業、聯合創業的生動局面。要啃下脱貧這塊“硬骨頭”。推進脱貧攻堅,核心要素在精準、成敗關鍵看精準。要繼續加大村企結對、部門掛鈎等經濟薄弱村幫扶力度,確保村平集體經營性收入增幅達20%以上。要結合正在開展的“三進三幫”活動,深入困難羣眾家庭,瞭解面臨的困難和需要的支持,切實將政策送下去、幫扶措施送下去。要主攻低收入農户增收難點,深入實施新一輪結對幫扶行動,進一步健全扶貧開發長效機制。要堅持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引導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農户選擇有一定基礎和優勢的特色產業,發展接地氣的項目。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農户,要落實好低保救助等兜底政策和資金;對因病致貧返貧的,要按照特困家庭救助財政託底政策規定,保障其就醫、教育等基本生活。

三要聚焦深化城鄉統籌,着力推動農村發展。全面小康一個重要要求,就是讓鄉村生活更加美好。要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切實將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進一步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要提檔升級基礎設施。以全域旅遊建設帶動農村建設,統籌推進鄉村路網、電網、河網及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按照旅遊道路標準改造建設鄉鎮公路,開工420省道XX段、331省道改線、淮金線南延,提檔升級農村公路,建成300公里綠道,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推進銀塗鎮“十個一”工程建設,支持創建經濟發達鎮和省級高新園區。圍繞荷花蕩、水上森林公園景區提升,加快荷韻小鎮、森氧小鎮建設。與浦發集團開展深度合作,圍繞國家級通用機場打造航空小鎮。要加快完善公共服務。加大農村公共事業財政支持力度,完善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升醫療教育服務,深入推進綜合醫改,實行鎮衞生院由縣人醫和中醫院託管模式,着力提高農村診療水平;推進新一輪教育現代化,優化學前教育和農村國中佈局,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結合鎮村綜合服務中心改造升級,加快文化陣地建設,豐富羣眾精神文化生活。落實好“兩減六治三提升”行動要求,鞏固提升農村環境長效管理成果,持續做好秸稈禁燒禁拋和綜合利用,完善鎮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

四要聚焦深化農村改革,着力推進三農發展。改革既是“三農”發展不斷攻堅克難、闖關奪隘的利器,也是“三農”工作不斷抵禦風險、化險為機的法寶。必須做好深化農村改革這篇大文章,全面激活市場、要素、主體,為農業農村發展增添新動能、注入新動力。要繼續深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前不久,中央和省關於這項改革的實施意見相繼出台,這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農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創新,務必認真學習領會、切實抓好落實。我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已全面完成,成果應用和抵押貸款試點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下一步,要重點圍繞兼顧流轉雙方合理收益,探索和健全土地租金定價機制,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升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進一步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要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去年,我縣新增9個試點社區股份制改革,完成了63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界定。年底,黨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這是今後一個時期指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總綱領。各鎮要按照上級部署要求,深入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和產權登記,開展成員認定,進一步推進經營性資產以股份或份額量化到人、固化到户,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切實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的佔有、收益、繼承等權利。

三、加強領導、壓實責任,着力提高“三農”工作主動性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各鎮、各部門要始終把 “三農”工作作為事關全局的戰略性、基礎性工作來抓,進一步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提高組織領導水平和工作推進能力,為開創我縣“三農”工作新局面提供強有力保障。

一要強化責任落實。始終將“三農”工作擺上更加突出位置,健全縣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黨委農村工作牽頭部門統籌協調、部門各負其責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堅決落實重農強農要求,在政策制定、工作安排、財力投放和幹部配備等方面予以傾斜。各鎮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全力以赴,其他班子成員要積極支持,各級黨員幹部要強化責任擔當,敢於善於突破“三農”這個全面小康建設的重點難點,在農業農村一線展現風采、體現作為。

二要建強基層組織。深入推進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開展農村黨建“六化行動”。啟動全縣村(居)黨羣服務中心建設修繕,兩年內確保面積、功能全部達標。進一步提高村(居)幹部待遇,加大村(居)支部書記進鎮領導班子和公務員、事業單位定向招錄力度並逐步形成常態化,全面落實村(居)幹部基本報酬規定,兩年內解決所有村(居)幹部基本保險問題。加強農村後備幹部培養,進一步拓寬選用方式,推廣公開招聘、掛職鍛鍊、統一培訓等培養模式,加快推行村幹部“選派制”,每年定向培養100-150名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公安輔警等回村任職,讓村官成為“終身職業”。加強《村級權力運行監督暫行規定》《村級權力清單30條》執行情況監督,3年時間完成全縣所有村(居)財務審計。

三要從嚴督查考核。改進督查考核方式,調整優化農村考核內容,強化過程督查,對脱貧攻堅、典型培育和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階段性任務,採取召開會辦會、現場推進會和專項督查等方式,切實強化督促檢查,解決突出問題,推動任務落實,確保各項工作快推進、見成效。各鎮、各部門要切實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提振精神,強化擔當,密切配合,協調推進,認真落實好縣委、縣政府“三農”工作的具體部署,更加自覺地推動“三農”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同志們, 做好今年“三農”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鉅。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拼搏進取、真抓實幹,全面開創全縣“三農”工作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農業發言稿 篇3

幾年來,經過農機農藝結合,各地在小麥高產攻關活動中都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高起點上實現新目標,關鍵在於落實“四防”,即防凍害、防倒伏、防病蟲、防早衰。落實“四防”要求,關鍵在於提高播種質量,而提高播種質量關鍵在於提高機械作業水平,發揮機械在高產攻關活動中的主力軍作用。

A、小麥連續多年超歷史,農機發揮了重要作用。

去年秋種期間遇到了乾旱,然後遇到了倒春寒,小麥病蟲害連發,在多種不利情況下,小麥單產、總產、質量超歷史,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為打造“百億糧倉”奠定了基礎。之所以有如此好的結果,關鍵是機械化播種和機械化收穫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機耕、機播,加快了播種進度,提高了播種質量。通過機收,提高了收穫進度,提高了小麥的質量,為豐收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和技術基礎,農機的作用功不可沒。

省政府對小麥生產高度重視,要求今年小麥單產力求有新的增長,同時對小麥的質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優質率達到70%。提高單產,保證質量,關鍵是提高播種質量。要提高播種質量,首先必須降低播種量,做到適期播種。實現這兩個目標,必須有農業機械作為支撐,必須發揮好農機的作用。為此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於“搶”,切實增強秋種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今秋天氣較為有利,墒情較好,適合機械作業。各縣要抓住有利時機,充分發揮機具的作用。從穩糧、增糧的戰略高度,提高認識,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

(二)立足於“高”,千方百計提高秋種質量和效益

1、種子品質要“高”。農機部門在機械播種時,要和農業部門聯繫,採用優良品種,防止因為種子問題影響產量,引起農民對機械播種的誤解。

2、整地質量要“高”。精細整地是提高小麥產量的關鍵環節之一。由於多年來農民都是用小拖拉機整地,造成犁底層逐漸變淺,導致病蟲害加重,倒伏面積加大,因此,利用小拖拉機整地和免耕播種的地方,隔兩季必須用大型拖拉機整翻一次,努力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活力。開好麥田的“三道溝”,做到溝溝相通。

3、播種水平要“高”。做到適期播種,嚴格控制播種量。機械播種的最大播種量不能超過12千克。控制好行距,條播作業時不斷條,保證全苗,提高播種質量。

4、施肥水平要“高”。按照農藝的要求,利用機械深施肥,提高肥效。

(三)落腳於“實”,不折不扣地完成播種任務

1、宣傳發動要“實”。要利用各種媒體搞好宣傳,宣傳黨和國家惠農政策,宣傳機條播技術,營造良好的氛圍。

2、示範帶動要“實”。各地要按照市局“富民工程”的要求,選好示範點,將示範點辦實,不搞花架子。真正起到“做給農民看,帶着農民幹”的作用。示範點要立明示牌,明確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技術指標等內容。

B、大力推進農機農藝結合

無數事實證明,農機農藝結合好的地方,糧食產量、質量都能得到保證,反之則不然。農機農藝結合,部門要主動,轉變單純的部門觀念。要用客觀的、辯證的觀點來認識農藝和農機之間的關係,準確定位。當前農機部門要着力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播種行距太窄。二是旋耕播種後的地表不實,水分易流失,導致播種質量不高。三是稻茬麥機條播、機開溝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四是播種深度、均勻度控制的不到位。五是旱地小麥機開溝深度、寬度不符合農藝要求。六是化肥深施做得不好。七是水稻、小麥收穫留茬過高。農機部門要注意發現問題,主動解決問題。抓好機手的培訓。利用購機補貼這一有力手段,引導生產和銷售企業的行為,使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滿足農藝要求。

同時,利用現在機具功率大,機型多的有利條件,提高農機作業的組織化程度,農機部門要為跨區作業提供優質服務,使他們更好的發揮作用。

農業發言稿 篇4

同志們: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中省農村工作會議、市委二屆八次全會以及剛剛閉幕的全市“兩會”精神,紮實做好今年全市“三農”工作。今天,我們利用一上午時間,集中精力召開全市農業農村工作視頻會議。剛才,長安同志做了很好的報告,我完全同意,會後大家要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大會還表彰獎勵了20xx年度農業農村工作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簽訂了20xx年農業農村工作責任書,希望各縣區各部門再接再厲,抓好落實。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再講幾點意見。

一、抓主線,堅持“三化同步”

落實“三化同步”要求: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期間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和戰略目標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使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協調發展。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我們黨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的重大部署,是“三農”工作總體思路的進一步完善。我們要認真領會,深刻理解,切實貫徹“三化同步”要求。要堅持以工業化提升農業,在推進以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為核心的工業經濟中更加註重加強農業基礎;要堅持以城鎮化帶動農村,在加快“133599”城鎮化建設進程中更加註重統籌推進新農村建設。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着力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在收入分配格局調整中着力促進農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力爭“”期間全市農業農村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全市農村面貌發生一個顯著變化。

今年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三農”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着力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快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着力促進農民增收;加快改革創新,着力推進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為“”全市農業農村工作開好開局。主要預期預期目標是:全市糧食播種面積達到750萬畝,糧食總產穩定在135萬噸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4%,達到5800元。

二、抓重點,加快建設現代特色農業基地

按照省委、省政府對榆林現代特色農業建設的要求,榆林現代特色農業定位為建設國內一流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帶動和促進全省現代農業發展。今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實施5+50現代農業示範工程,榆林定靖高速沿線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基地成為全省五大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建設的重點。目前“國家級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榆林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的戰略構想和規劃已經完成,計劃投資55億元,用三年左右時間建成榆林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榆林在全省農業的戰略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已經成為陝西農業發展的新高地。

1、加快落實現代特色農業基地整體規劃。要按照全市現代特色農業總體規劃,優化區域佈局,構築好“東部林果、西部薯菜、南部雜糧、北部種畜、中部加工”四區一帶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格局。各級各部門要按照榆林“”發展思路和奮鬥目標,儘快做好專項規劃,包括農業產業規劃、移民搬遷規劃、小城鎮建設規劃,特別是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各縣區各涉農部門一定要把國家和省市的投資方向掌握準,搞好和省市相關部門的對接。規劃既要宏觀,又要在微觀上便於實施和操作,特別是一些關係今後發展的指標問題,要站在有利於榆林長遠持續發展的角度,根據發展的需要和中省項目安排的需要,真正做到科學準確。

2、加快特色農業產業建設步伐。要按照“三個三結合”:即在功能上實現現代農業、城鎮化建設和移民搬遷“三結合”;在產業佈局規劃上體現一、二、三產業“三結合”;在推進機制上做到政府主導、企業支持和社會廣泛參與“三結合”的要求,加大土地臵換、資金捆綁、力量整合力度,率先在定邊和靖邊啟動建設現代農業基地,加快12個縣區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為全省發展現代農業搞好示範、創造經驗。

3、加快提升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全面啟動農業產業化培育工程,突出抓好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一要做強。就是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優化投資環境,支持國內知名大企業、大集團,通過資本運營、技術合作等形式參與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整合、提升和新建一批優勢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迅速形成產業優勢。二要做優。對已經具有品牌影響、市場發展潛力大的124家省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要在財政、金融、用地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促進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加快對同類企業的兼併重組或聯合提高,提高產業聚集效益。三要做活。市場是農業生產的“晴雨表”。要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建設,加快建設綏德物流中心和神木、府谷現代物流園區。建設定邊、靖邊馬鈴薯、蔬菜兩個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在國內重點城市設立農產品外銷窗口。鼓勵運銷大户、農民經紀人隊伍的發展,鼓勵農村能人創辦流通協會、專業合作組織或銷售公司,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做活農產品市場。

4、加快提高農畜產品的品質和知名度。要大力發展區域化、專業化、標準化的生產基地,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從良種引進繁育、機械化耕種、集成技術推廣應用等多方面提高農畜產品的品質,依靠品質打造品牌。搞好以紅棗節、馬鈴薯節、蕎麥節等為主的農產品推介活動,大力開展農產品招商引資系列活動,大力宣傳特色品牌,精心打造陝北羊子、榆林紅棗、大明綠豆、三邊蕎麥等9大特色產品,着力提高品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佔有率。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動物疫病防控、農產品市場準入體系建設,打響榆林特色農產品牌子。

5、加快發揮科技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現代農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沒有技術支撐,就不可能有高效益。要加強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不斷推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加強農業科技研發體系建設,進一步整合農業科技資源,建立農科教緊密協作機制。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加快適用科技成果的組裝配套和推廣示範。認真總結我市近年來高產創建的經驗,不斷擴大創高產的作物種類和規模,為全市大面積推廣做好試驗和示範。加強科技諮詢服務體系建設,繼續開展科技特派員下鄉服務行動,加大科普宣傳力度,增強為農民增收服務的能力。加強科技人員配備培訓體系建設,增加基層科技服務人員總量,加強技術培訓,提高技術水平,培養和造就一支有較高素質的科技服務隊伍。

6、加快農村土地流轉促進土地規模經營。規範、有序的土地流轉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和必備條件。20xx年,我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為69.7萬畝,僅佔農作物播種面積的8%。家庭土地分散經營已成為我市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要積極引導農民進行土地流轉適度規模化,促進土地逐步向種植能手、經營大户、龍頭企業集聚,促進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和二、三產業集中轉移,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三、抓核心,促進農民增收

農民增收始終是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實現今年全市農民純收入增長700多元的目標,必須要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在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的同時,要跳出“三農”抓增收,廣闢農業農村外部增收渠道,狠抓家庭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這個重點,着力提高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的比重,形成農民多元化增收格局。

一是抓就業創業。要始終堅持把促進就業創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嚴格落實創業優惠政策,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和非農產業,積極引導農民工參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鼓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各縣區要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完善屬地企業優先本地人員就業的政策,促進農民就業。

二是抓培訓。要高度重視農民技術培訓工作,充分發揮市縣每年籌集1億元培訓費的作用,繼續實施“百萬農民大培訓工程”和“人人技能工程”,綜合運用農民工培訓補貼、“陽光工程”補貼、“扶貧雨露計劃”等政策,擴大培訓覆蓋面,提高培訓水平。

三是抓勞動力轉移。繼續實施“百萬農民大轉移”工程,保護外出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解決好農民工勞動合同、工資支付等問題。加快建設城鄉統一的勞務市場,暢通用工信息渠道,搞好用工銜接,促進勞務輸出由勞力型向技能型、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確保全年輸出勞動力62萬人次以上。

四是抓惠農政策的落實。要進一步擴大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臵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的規模和範圍,加大補貼力度。對直接補貼農民的資金,要嚴格工作程序,堅持公開透明,嚴禁截留挪用,確保及時足額落實到户。

四、抓關鍵,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聚焦水利改革發展,這是建國以來首次就水利專門出台的一號文件。省委、省政府把今年確定為水利建設年,我們要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水情和水利戰略定位的科學判斷上來,把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具體部署上來,形成重視水利的共識,營造全社會關注水利的氛圍,凝聚各行各業支持水利建設、社會各界參與水利事業的力量,共同推動水利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要做好水利項目前期工作。各縣區各部門要切實找準自身發展水利與上級政策要求的結合點,謀劃一批能夠取得國家和省委、省政府政策資金支持的水利大項目、好項目,認真搞好項目的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等前期準備工作,贏得水利發展的主動權。要主動和上級部門聯繫,宣傳當地的水利資源、部門工作優勢,爭取項目,為全市“”水利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要建設重點水源工程。要認真協調推進王圪堵水庫、榆神工業區供水工程和定邊引黃續建工程管線主體工程建設,做好黃河東線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

三要建設民生水利工程。啟動新一輪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實施好中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和基本口糧田建設政策,積極爭取省補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續建工程。重點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中小河流域治理工程,認真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啟動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攔沙工程。

四要推進水利投融資改革。要將水利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落實土地出讓收益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的政策,加大地方財政投入,同時通過吸納社會投資、信貸等方式籌措水利建設資金,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羣眾投工投勞相結合的水利建設投入新機制。

五要建設節水型社會。積極推進水權制度建設,加快節水技術改造,建立健全節水責任制和績效考核制。開展節水型社會示範區建設和節水型企業、單位和節水社區創建工作及節水器具推廣工作。啟動百萬畝節水灌溉工程,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在煤炭、石油和石化行業開展水平衡測試試點工作。

五、抓根本,全面推進農村民生建設

堅持各類資源向農村傾斜,促進公共教育、公共衞生、公共文化、就業創業、社會保障服務均等化,積極破解農村入學難、看病難、住房難、創業致富難、困難羣眾生活保障難等問題。

1、認真落實統籌城鄉發展要求。要認真抓好統籌城鄉規劃,完善全市城鄉規劃體系;統籌國民收入分配,促進廣大農民共享工業化、城鎮化和改革發展成果;統籌體制機制,推進金融、財税、就業、社保、户籍等制度改革;統籌產業發展,推進城鄉產業合理分工、相互融合,實現城鄉經濟良性循環;統籌社會事業,讓農民羣眾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嚴;統籌資源配臵,形成生產要素有利於流向農業農村的有效機制,着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實現工農之間、城鄉之間、市民農民之間在政策上的平等。

2、認真辦好民生實事。醫療方面:要總結推廣神木、府谷等縣的醫療改革經驗,重點抓好兒童保健、傳染病防治、老年人保健等10項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加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由現行每人每年150元提高到300元。教育方面:實施教育百億工程,建設中國小標準化學校55所,新建、改擴建鄉鎮中心幼兒園45所,緩解孩子上學難題。文化體育方面:今年全市要完成8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4973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服務點建設,建設村廣播室3000個,基本實現村村通廣播目標。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5個。社保方面:要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落實和完善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逐步提高農村五保户集中供養水平,加大對農村殘疾人生產扶助和生活救助力度,確保農村特困人口生活不出問題。

3、認真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扶貧移民板塊推進戰略,啟動白于山區扶貧移民搬遷工程和大保當煤炭開採區整體移民搬遷工程。理清扶貧思路,把移民搬遷與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由建房為主轉向建設功能完善的社區,由重點抓基礎設施建設轉向開發式、產業式扶貧,努力完成全年10萬人脱貧任務。

4、認真落實農民進城優惠政策。推進有條件的農村居民進城落户,是省委、省政府去年作出的重大決策。要以進城願望最迫切的人羣為重點,把推進農民進城落户與避災、扶貧移民搬遷和重點鎮建設等重要任務結合起來,通過對進城農民進行技術培訓、統籌建設保障性住房及公共服務設施等,使他們進得來、落得住、過得好。全年力爭完成12萬農民進城落户任務。

5、認真抓好新農村建設。按照“建設中心村、撤併弱小村、消減空殼村、發展特色村”的要求,大力實施“千村推進工程”,今年重點建設工礦園區帶動型、城鎮輻射型、一村一品型、商貿物流型、企業幫帶型、生態和諧型六種模式的新農村,每種模式培養3-5個典型,以點帶面,全面推進。要大力實施大户戰略,開展萬元村、萬元鄉鎮創建活動,推動新農村建設。要繼續開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動”,充分發揮“府谷現象”的引導效應,動員社會資本參與新農村建設。

六、抓領導,開創 “三農”工作新局面

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工作,關鍵在領導、關鍵在幹部,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

一是要完善工作機制。縣區主要領導要親自抓“三農”工作,要花更大的精力研究重大問題,解決突出矛盾;分管領導要全力以赴,靠前指揮,一線指導,狠抓落實。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強化大局意識,各司其職,緊密配合,形成合力。要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以多種方式參與農業農村建設,在全市上下形成齊抓共管“三農”工作新格局。

二是要落實工作責任。各級各部門特別是農口部門,會後要迅速的將今年的各項任務進行分解細化,逐一落實牽頭領導和包抓人員,切實將工作責任層層夯實。要圍繞工作落實,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權責清晰、有效管用的責任體系,明確目標,細化任務,嚴格追究,真正形成人人有擔子、個個有壓力的落實氛圍,以嚴格的責任來保障工作成效。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時,選擇基礎好、見效快、立得住的樣板,積極爭取省市的支持,集中打造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響力的亮點工程。

三是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要精心做好鄉村兩級黨組織換屆工作,把德才兼備、羣眾信任的優秀基層幹部選進鄉村領導班子,進一步強化農村基層組織。要不斷完善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落實維穩責任,切實維護農村持續穩定的良好局面。

四是要切實加強封山禁牧工作。封山禁牧對改變我市生態環境發揮了巨大作用,我們要認清目前封禁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夯實各級工作責任,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全力以赴鞏固封禁成果,提高封禁水平,確保我市生態環境建設穩步推進。

同志們,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對確保“”良好開局具有重要意義。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和帶領全市農民羣眾,開拓進取,真抓實幹,全面開創我市“三農”工作新局面,為榆林跨越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農業發言稿 篇5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阿壩州人民政府關於做好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的通知》和州三農普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安排佈置下一階段的三農普工作,更好地摸清我州“三農”基本情況,把握“三農”發展變化,有效服務“三農”決策。目前,我州三農普工作已進入入户登記調查的關鍵期,今天的會議也是一次重要的戰前動員會,各成員單位務必相互配合,紮實抓好農業普查工作。等會兒,頒瑪德吉同志還要介紹我州此次農業普查的準備情況、工作安排和下一步打算,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也要作表態發言。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切實增強做好三農普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近年來,隨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情、社情、農情發生了深刻變化,黨中央、國務院適時做出了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確保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戰略部署,這就需要全面掌握新時期“三農”基本情況。為此,去年6月,國務院決定開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今年1月我州制發了《 阿壩州人民政府關於做好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阿壩州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對阿壩州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作了全面部署。今年4月州政府召開了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農業普查6個工作方案。前期全州各級政府都成立了普查機構、編制普查方案、組織綜合試點、落實經費保障,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為普查順利實施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開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不僅是貫徹農業普查條例、依法行政的需要,也是準確掌握我州“三農”新變化,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需要,意義十分重大。

第一,開展農業普查是補齊我州“三農”發展短板,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迫切需要。黨的xx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20xx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我黨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這一目標,最艱鉅的任務在農村,最繁重的工作就是幫助貧困羣眾脱貧致富。這次普查,剛好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正是各項建設任務查漏補缺、校正航向的緊要關頭。目前,從全面小康建設進程來看,我州農業農村各項指標依然靠後,而且還有7.4萬貧困人口亟待脱貧。要補齊這個短板,就必須摸清農業農村發展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制約因素,更加深刻地認識基本州情和農村實際,更加精準地突出重點、聚焦難點,更加及時地調整、完善“三農”政策,更加重視統籌城鄉發展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提供更加有效的決策依據。

第二,開展農業普查是科學指導農業轉型升級,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客觀需要。當前,我州農業農村發展進入了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階段,但依然存在農業結構還不夠優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日益凸顯、農業生產資源環境制約明顯等問題。開展農業普查,找準我州“三農”發展面臨的新矛盾、新問題,弄清我州農業發展變化的規律,揭示出農民收入、消費、就業、居住等的變化趨勢,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完善和強化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更有效地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第三,開展農業普查是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條件。指出,農業結構性矛盾,主要發生在供給側,也就是農業生產不能很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於求和供給不足。我州由於長期以來農業生產以保供給、增產量為目標,市場導向意識不強,農業結構調整沒有跟上人們消費需求轉型升級的變化,造成農產品供給出現結構性失衡,農業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增大,嚴重影響農業生產效益提高和可持續發展。解決這一矛盾,根本的還是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展農業普查,就是進一步獲取真實詳實、可靠可用的第一手資料,為有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科學依據。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當看到,開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的任務十分艱鉅。在普查範圍上,我州這次農業普查涉及普通農業户、規模農業户、農業生產單位、鄉鎮政府和村(居)民委員會,初步測算五大調查對象在20萬户左右,普查工作量大,普查任務十分艱鉅。在普查對象上,人數眾多、居住分散、流動頻繁,素質較高的青壯年大量外出;在普查內容上,既涵蓋了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又增加了不少以往統計報表制度所沒有的新指標;在普查方法手段上,首次全面應用手持電子智能終端採集數據信息和運用空間信息技術開展農作物面積遙感測量。與前兩次相比,這次農業普查涉及的範圍更廣,工作難度更大,方法手段更新,質量要求更高。我們既要充分認識這次農業普查的重要性,切實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又要清醒認識此次農業普查的艱鉅性和複雜性,切實增強緊迫感,紮實做好各項工作。

二、圍繞主要任務精心抓好三農普工作

農業普查是反映“三農”發展的“風向標”,必須擰緊“責任螺絲”,積極推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為指導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提供重要依據。主要任務是:

一要通過普查掌握農業發展新情況,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要通過這次普查,全面查清主要農作物的播種面積和時空分佈,摸清農業從業者、農業基礎設施和基本條件、農業機械化和信息化、農業生產與結構等方面的情況,弄清家庭農場、農業專業大户、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公司+農户”、“互聯網+農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新型經營模式的數量、種類、經營狀態及發展變化趨勢等情況。進一步摸清農業家底,深刻認識“三農”現狀,準確把握農業農村發展基本規律和主要特點,為正確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規劃,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更加科學、更加詳實、更加全面的基礎性數據。

二要通過普查釐清農業農村發展的關鍵問題,深入推進各項改革。當前,農村各項改革工作正在全面深入進行,我州啟動實施了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農業“三項補貼”、高標準農田建設涉農資金整合等多項改革試點工作,對於加速我州農業農村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要借這次普查機會,把有多少經營性資產、有多少公益性資產等農村集體資產的產權情況搞清楚,以便更好推動產權制度改革。對於其他農村改革工作,也要通過普查把深層次的情況和問題摸明白,這樣,我們在推動改革、謀求發展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三要通過普查幫助農民脱貧致富,加速全面小康進程。要通過普查,把農民的收入和支出水平及結構變化查清楚,把農村居民市民化的進程準確反映出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是農民要小康,而農民小康的關鍵是看貧困人口。要通過普查,把常規統計調查難以反映全面的貧困人口情況查清楚,真正弄清楚貧困的分佈、程度和原因,為我們推進精準扶貧、促進農民增收提供可靠依據,為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築牢信息基礎。

總之,農業普查要圍繞服務“三農”改革發展大局,紮紮實實做好基礎性工作。無論是普查指標設計,還是數據開發應用,都要牢固樹立短板意識、問題導向,要真正能夠做到為實現上述目標提供真實、客觀、可靠地數據支撐。

三、確保全州三農普工作高質量完成

各縣(市)、各部門要按照州政府《通知》要求,遵循“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精心組織,統籌兼顧,協調推進,確保阿壩州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取得圓滿成功。

一要切實加強組織協調。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是直接服務於全黨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基礎性工作,各縣(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擔負起領導本地區農業普查工作的責任。今年是各級地方政府換屆之年,一定要確保“三農普”有專人專管,確保思想不鬆、擔子不卸、投入不減、隊伍不亂、工作不斷。要按照全州統一的工作部署、時間安排和操作規範,認真組織實施。州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各縣(市)的指導,及時檢查督促,確保各項準備工作落實到位。

二要落實責任密切配合。普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相互支持,形成工作合力。統計部門要發揮牽頭作用,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發展改革部門要做好普查物資和裝備的支持工作。財政部門要按照國務院農普辦和國家財政部文件的要求落實普查經費。農口系統要充分發揮基層工作人員“三農”情況比較熟悉、與農民聯繫比較緊密的特點,在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的選聘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國土、民政、測繪等相關部門要積極提供普查所需資料,與牽頭部門做好相關調查資料和口徑的銜接。司法、監獄等各相關部門都要組建本部門的農業普查機構,認真組織實施好本系統的普查工作。各級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配合這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積極發聲,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有效的“三農普”宣傳工作,引導全社會、特別是廣大普查對象積極支持和配合普查工作。

三要努力創造工作條件。普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依據國務院、省政府文件和領導講話精神,創造性開展工作,加強溝通和協作,盡最大努力,確保普查政策、普查經費、普查機構、普查人員、普查責任、普查措施等普查保障條件落實到位,確保全州農業普查工作順利開展。在做好州級普查工作條件保障的同時,要特別注重幫助指導基層創造好普查工作條件,在普查過程中,如果我們發現哪些縣(市)或者哪些部門不重視,要適時發點球,專題督察檢查,確保各地各部門的普查機構、人員、經費落實到位。

四要精心組織普查培訓。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環境複雜、調查內容豐富、指標項目技術性強、難度大。為確保全州普查工作萬無一失,普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認真學習全國農業普查方案,正確掌握調查範圍、指標解釋、統計口徑、調查技巧和特殊情況處理辦法。要認真總結好農業普查州級綜合試點工作,在更大範圍內儘可能全面發現組織實施農業普查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取得正式普查可供借鑑的經驗,採取逐級培訓的辦法搞好“兩員”培訓,讓他們充分了解普查工作的使命和任務、內容和方法、責任和要求,切實擔當起普查重任。

五要科學嚴謹確保質量。數據質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普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必須全過程貫穿質量意識。要從責任制度、質量標準、質量措施等方面制定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並採取有力措施,從組織機構、人員落實、宣傳動員、物資管理、區域劃分、試點培訓、清查摸底、基礎整頓、登記複查、數據處理、評估論證、資料開發等各個環節,保證農業普查工作、農業普查資料、農業普查數據的整體質量。

同志們,做好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意義重大,任務艱鉅。希望大家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通力協作,密切配合,紮實工作,確保如期、高質量地完成普查任務。

農業發言稿 篇6

同志們: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中省農村工作會議、市委二屆八次全會以及剛剛閉幕的全市“兩會”精神,紮實做好今年全市“三農”工作。今天,我們利用一上午時間,集中精力召開全市農業農村工作視頻會議。剛才,長安同志做了很好的報告,我完全同意,會後大家要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大會還表彰獎勵了20xx年度農業農村工作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簽訂了20xx年農業農村工作責任書,希望各縣區各部門再接再厲,抓好落實。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再講幾點意見。

一、抓主線,堅持“三化同步”

落實“三化同步”要求: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期間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和戰略目標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使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協調發展。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我們黨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的重大部署,是“三農”工作總體思路的進一步完善。我們要認真領會,深刻理解,切實貫徹“三化同步”要求。要堅持以工業化提升農業,在推進以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為核心的工業經濟中更加註重加強農業基礎;要堅持以城鎮化帶動農村,在加快“133599”城鎮化建設進程中更加註重統籌推進新農村建設。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着力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在收入分配格局調整中着力促進農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力爭“”期間全市農業農村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全市農村面貌發生一個顯著變化。

今年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三農”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着力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快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着力促進農民增收;加快改革創新,着力推進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為“”全市農業農村工作開好開局。主要預期預期目標是:全市糧食播種面積達到750萬畝,糧食總產穩定在135萬噸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4%,達到5800元。

二、抓重點,加快建設現代特色農業基地

按照省委、省政府對榆林現代特色農業建設的要求,榆林現代特色農業定位為建設國內一流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帶動和促進全省現代農業發展。今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實施5+50現代農業示範工程,榆林定靖高速沿線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基地成為全省五大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建設的重點。目前“國家級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榆林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的戰略構想和規劃已經完成,計劃投資55億元,用三年左右時間建成榆林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榆林在全省農業的戰略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已經成為陝西農業發展的新高地。

1、加快落實現代特色農業基地整體規劃。要按照全市現代特色農業總體規劃,優化區域佈局,構築好“東部林果、西部薯菜、南部雜糧、北部種畜、中部加工”四區一帶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格局。各級各部門要按照榆林“”發展思路和奮鬥目標,儘快做好專項規劃,包括農業產業規劃、移民搬遷規劃、小城鎮建設規劃,特別是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各縣區各涉農部門一定要把國家和省市的投資方向掌握準,搞好和省市相關部門的對接。規劃既要宏觀,又要在微觀上便於實施和操作,特別是一些關係今後發展的指標問題,要站在有利於榆林長遠持續發展的角度,根據發展的需要和中省項目安排的需要,真正做到科學準確。

2、加快特色農業產業建設步伐。要按照“三個三結合”:即在功能上實現現代農業、城鎮化建設和移民搬遷“三結合”;在產業佈局規劃上體現一、二、三產業“三結合”;在推進機制上做到政府主導、企業支持和社會廣泛參與“三結合”的要求,加大土地臵換、資金捆綁、力量整合力度,率先在定邊和靖邊啟動建設現代農業基地,加快12個縣區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為全省發展現代農業搞好示範、創造經驗。

3、加快提升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全面啟動農業產業化培育工程,突出抓好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一要做強。就是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優化投資環境,支持國內知名大企業、大集團,通過資本運營、技術合作等形式參與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整合、提升和新建一批優勢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迅速形成產業優勢。二要做優。對已經具有品牌影響、市場發展潛力大的124家省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要在財政、金融、用地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促進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加快對同類企業的兼併重組或聯合提高,提高產業聚集效益。三要做活。市場是農業生產的“晴雨表”。要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建設,加快建設綏德物流中心和神木、府谷現代物流園區。建設定邊、靖邊馬鈴薯、蔬菜兩個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在國內重點城市設立農產品外銷窗口。鼓勵運銷大户、農民經紀人隊伍的發展,鼓勵農村能人創辦流通協會、專業合作組織或銷售公司,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做活農產品市場。

4、加快提高農畜產品的品質和知名度。要大力發展區域化、專業化、標準化的生產基地,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從良種引進繁育、機械化耕種、集成技術推廣應用等多方面提高農畜產品的品質,依靠品質打造品牌。搞好以紅棗節、馬鈴薯節、蕎麥節等為主的農產品推介活動,大力開展農產品招商引資系列活動,大力宣傳特色品牌,精心打造陝北羊子、榆林紅棗、大明綠豆、三邊蕎麥等9大特色產品,着力提高品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佔有率。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動物疫病防控、農產品市場準入體系建設,打響榆林特色農產品牌子。

5、加快發揮科技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現代農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沒有技術支撐,就不可能有高效益。要加強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不斷推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加強農業科技研發體系建設,進一步整合農業科技資源,建立農科教緊密協作機制。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加快適用科技成果的組裝配套和推廣示範。認真總結我市近年來高產創建的經驗,不斷擴大創高產的作物種類和規模,為全市大面積推廣做好試驗和示範。加強科技諮詢服務體系建設,繼續開展科技特派員下鄉服務行動,加大科普宣傳力度,增強為農民增收服務的能力。加強科技人員配備培訓體系建設,增加基層科技服務人員總量,加強技術培訓,提高技術水平,培養和造就一支有較高素質的科技服務隊伍。

6、加快農村土地流轉促進土地規模經營。規範、有序的土地流轉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和必備條件。20xx年,我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為69.7萬畝,僅佔農作物播種面積的8%。家庭土地分散經營已成為我市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要積極引導農民進行土地流轉適度規模化,促進土地逐步向種植能手、經營大户、龍頭企業集聚,促進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和二、三產業集中轉移,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三、抓核心,促進農民增收

農民增收始終是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實現今年全市農民純收入增長700多元的目標,必須要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在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的同時,要跳出“三農”抓增收,廣闢農業農村外部增收渠道,狠抓家庭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這個重點,着力提高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的比重,形成農民多元化增收格局。

一是抓就業創業。要始終堅持把促進就業創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嚴格落實創業優惠政策,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和非農產業,積極引導農民工參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鼓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各縣區要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完善屬地企業優先本地人員就業的政策,促進農民就業。

二是抓培訓。要高度重視農民技術培訓工作,充分發揮市縣每年籌集1億元培訓費的作用,繼續實施“百萬農民大培訓工程”和“人人技能工程”,綜合運用農民工培訓補貼、“陽光工程”補貼、“扶貧雨露計劃”等政策,擴大培訓覆蓋面,提高培訓水平。

三是抓勞動力轉移。繼續實施“百萬農民大轉移”工程,保護外出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解決好農民工勞動合同、工資支付等問題。加快建設城鄉統一的勞務市場,暢通用工信息渠道,搞好用工銜接,促進勞務輸出由勞力型向技能型、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確保全年輸出勞動力62萬人次以上。

四是抓惠農政策的落實。要進一步擴大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臵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的規模和範圍,加大補貼力度。對直接補貼農民的資金,要嚴格工作程序,堅持公開透明,嚴禁截留挪用,確保及時足額落實到户。

四、抓關鍵,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聚焦水利改革發展,這是建國以來首次就水利專門出台的一號文件。省委、省政府把今年確定為水利建設年,我們要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水情和水利戰略定位的科學判斷上來,把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具體部署上來,形成重視水利的共識,營造全社會關注水利的氛圍,凝聚各行各業支持水利建設、社會各界參與水利事業的力量,共同推動水利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要做好水利項目前期工作。各縣區各部門要切實找準自身發展水利與上級政策要求的結合點,謀劃一批能夠取得國家和省委、省政府政策資金支持的水利大項目、好項目,認真搞好項目的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等前期準備工作,贏得水利發展的主動權。要主動和上級部門聯繫,宣傳當地的水利資源、部門工作優勢,爭取項目,為全市“”水利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要建設重點水源工程。要認真協調推進王圪堵水庫、榆神工業區供水工程和定邊引黃續建工程管線主體工程建設,做好黃河東線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

三要建設民生水利工程。啟動新一輪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實施好中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和基本口糧田建設政策,積極爭取省補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續建工程。重點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中小河流域治理工程,認真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啟動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攔沙工程。

四要推進水利投融資改革。要將水利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落實土地出讓收益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的政策,加大地方財政投入,同時通過吸納社會投資、信貸等方式籌措水利建設資金,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羣眾投工投勞相結合的水利建設投入新機制。

五要建設節水型社會。積極推進水權制度建設,加快節水技術改造,建立健全節水責任制和績效考核制。開展節水型社會示範區建設和節水型企業、單位和節水社區創建工作及節水器具推廣工作。啟動百萬畝節水灌溉工程,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在煤炭、石油和石化行業開展水平衡測試試點工作。

五、抓根本,全面推進農村民生建設

堅持各類資源向農村傾斜,促進公共教育、公共衞生、公共文化、就業創業、社會保障服務均等化,積極破解農村入學難、看病難、住房難、創業致富難、困難羣眾生活保障難等問題。

1、認真落實統籌城鄉發展要求。要認真抓好統籌城鄉規劃,完善全市城鄉規劃體系;統籌國民收入分配,促進廣大農民共享工業化、城鎮化和改革發展成果;統籌體制機制,推進金融、財税、就業、社保、户籍等制度改革;統籌產業發展,推進城鄉產業合理分工、相互融合,實現城鄉經濟良性循環;統籌社會事業,讓農民羣眾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嚴;統籌資源配臵,形成生產要素有利於流向農業農村的有效機制,着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實現工農之間、城鄉之間、市民農民之間在政策上的平等。

2、認真辦好民生實事。醫療方面:要總結推廣神木、府谷等縣的醫療改革經驗,重點抓好兒童保健、傳染病防治、老年人保健等10項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加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由現行每人每年150元提高到300元。教育方面:實施教育百億工程,建設中國小標準化學校55所,新建、改擴建鄉鎮中心幼兒園45所,緩解孩子上學難題。文化體育方面:今年全市要完成8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4973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服務點建設,建設村廣播室3000個,基本實現村村通廣播目標。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5個。社保方面:要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落實和完善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逐步提高農村五保户集中供養水平,加大對農村殘疾人生產扶助和生活救助力度,確保農村特困人口生活不出問題。

3、認真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扶貧移民板塊推進戰略,啟動白于山區扶貧移民搬遷工程和大保當煤炭開採區整體移民搬遷工程。理清扶貧思路,把移民搬遷與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由建房為主轉向建設功能完善的社區,由重點抓基礎設施建設轉向開發式、產業式扶貧,努力完成全年10萬人脱貧任務。

4、認真落實農民進城優惠政策。推進有條件的農村居民進城落户,是省委、省政府去年作出的重大決策。要以進城願望最迫切的人羣為重點,把推進農民進城落户與避災、扶貧移民搬遷和重點鎮建設等重要任務結合起來,通過對進城農民進行技術培訓、統籌建設保障性住房及公共服務設施等,使他們進得來、落得住、過得好。全年力爭完成12萬農民進城落户任務。

5、認真抓好新農村建設。按照“建設中心村、撤併弱小村、消減空殼村、發展特色村”的要求,大力實施“千村推進工程”,今年重點建設工礦園區帶動型、城鎮輻射型、一村一品型、商貿物流型、企業幫帶型、生態和諧型六種模式的新農村,每種模式培養3-5個典型,以點帶面,全面推進。要大力實施大户戰略,開展萬元村、萬元鄉鎮創建活動,推動新農村建設。要繼續開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動”,充分發揮“府谷現象”的引導效應,動員社會資本參與新農村建設。

六、抓領導,開創 “三農”工作新局面

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工作,關鍵在領導、關鍵在幹部,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

一是要完善工作機制。縣區主要領導要親自抓“三農”工作,要花更大的精力研究重大問題,解決突出矛盾;分管領導要全力以赴,靠前指揮,一線指導,狠抓落實。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強化大局意識,各司其職,緊密配合,形成合力。要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以多種方式參與農業農村建設,在全市上下形成齊抓共管“三農”工作新格局。

二是要落實工作責任。各級各部門特別是農口部門,會後要迅速的將今年的各項任務進行分解細化,逐一落實牽頭領導和包抓人員,切實將工作責任層層夯實。要圍繞工作落實,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權責清晰、有效管用的責任體系,明確目標,細化任務,嚴格追究,真正形成人人有擔子、個個有壓力的落實氛圍,以嚴格的責任來保障工作成效。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時,選擇基礎好、見效快、立得住的樣板,積極爭取省市的支持,集中打造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響力的亮點工程。

三是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要精心做好鄉村兩級黨組織換屆工作,把德才兼備、羣眾信任的優秀基層幹部選進鄉村領導班子,進一步強化農村基層組織。要不斷完善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落實維穩責任,切實維護農村持續穩定的良好局面。

四是要切實加強封山禁牧工作。封山禁牧對改變我市生態環境發揮了巨大作用,我們要認清目前封禁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夯實各級工作責任,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全力以赴鞏固封禁成果,提高封禁水平,確保我市生態環境建設穩步推進。

同志們,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對確保“”良好開局具有重要意義。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和帶領全市農民羣眾,開拓進取,真抓實幹,全面開創我市“三農”工作新局面,為榆林跨越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農業發言稿 篇7

同志們:

我到神農架林區來的時間很短,很多情況還不清楚,還在進一步熟悉中。剛才王林同志做的主題報告和沈區長的講話,很具體,很全面,很實際,我都很贊同。結合現實統計工作的需要,我談幾點心得,供大家交流。

一、 充分肯定去年的統計工作取得的成績

統計數據是社會一個時期現狀經濟發展的顯示器、晴雨表,最直觀的反應現實情況,對制定方針政策、服務決策意義巨大,因此該項工作十分重要。我們近幾年的統計工作可圈可點的很多,主要表現為:

(一)常規工作緊抓不懈

積極嘗試,開展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制度方法改革試點工作,確保了已經開工億元項目的網上直報率達到100%。

主動作為,加大對源頭數據質量的檢查力度。建立統計數據質量評估制度,有效防控了數據質量風險。

夯實基礎,全面啟動村級統計工作規範化和誠信企業建設。實現“五有五化”建設目標,紮實推進誠信企業創建,評定出第一批誠信統計企業優勝單位,做得很好。

提升素質,強化統計隊伍自身建設。加強制度管理,嚴格考核落實。加大培訓,提升統計工作整體水平,提高人員素質,提高工作效率,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二)重點工作有條不紊

高度重視,圓滿完成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林區山大人希,調查難度大,宣傳發動、兩員培訓、入户登記等每一個階段的工作都不容易。紅坪鎮的老百姓怕露富,都需要做耐心的解釋工作啊。

強化服務,做好經濟形勢分析監測工作。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要指標的調查研究和統計監測預警預報,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更有針對性、基於統計視角的統計服務,是我們統計人員的重要責任。寫的分析能經常得到領導籤批,是我們統計人員的自豪。

(三)特色工作亮點紛呈

精心組織,開展各類監測評價和專項調查。充分發揮統計工作職能作用,積極搞好統計服務,才能贏得了領導和部門的認可和肯定。

克服困難,籌建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開通4條電訪線,為區委、政府瞭解民情民意動向、績效評價、關注民生、制定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建立起了統計調查在黨委政府和百姓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二、充分認識新常態、新形勢、新要求下統計工作的特殊主要性

統計數據準確的重要性。有效益有質量的實現增長,問題是我們發現要實現的增長要靠統計工作的監測,是不是有效益?是不是有質量?是不是可持續?要靠統計工作統計之後才知,前些年,農業時代就不同了。但是工業這塊,要根據全國的形勢,來決定市場生產的方向,如果説我們產品有出路,更需要準確,現在精準扶貧,何為精準,精準就是基於情況的精確掌握,形式的準確判斷,對策精準提出。那麼對於我們統計人員來説,我們現在能精準麼?很有可能就是按地方劃分,再就是盲人騎瞎馬。所以在新常態、新形勢、新要求下,我們在座的各位是統計的關鍵少數,責任是非常重要的。有一點需要大家摒棄和改進,舉例:在全國全區全村小企業數據多與少的衡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國台灣高正中校長説“天下興亡我的責任”,也就是説數據準確是我的責任,特別是統計工作者,從現在起更應該有義務有責任把數據搞準確,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也應該是這樣,共同把統計工作做好,希望大家注重數據的準確性,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發自內心的做得更好。

自然資源方面。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制,自然資源離任審計,這個既是對我們前些年自然資源的摸清底數,再就是明確方向,把握重點,找出發展空間是很重要的,這份工作希望大家主動參與,積極配合,把工作做好,把過去多年來自然資源保護的誠信樹立起來,把林區好的資源生態更好的宣傳出去。知名教授説:未來中國經濟最大的企業,不是中石化,不是中石油,而是中水集團。未來經濟形勢不盡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如果污染繼續發展,如果企業在過程中為了逃避監管而不顧社會責任,如果統計工作者對統計工作無所謂,那麼可能未來最後的一汪清泉,也會在神農架消失。通過自然資源負債表也是對林區一個更好地宣傳機會。

旅遊方面。旅遊方面也需要對統計工作重視。隨着“一園一地一區”的發展,旅遊方面的數據也決定了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就能夠更加清楚的知道遊客的滿意度在哪裏,遊客的需求在哪裏。比如:森林公園淨增長相比去年同期百分之一百多,神農壇遊客數下降百分之四十多,從這些數據印證了旅遊的發展遊客的需求,從觀光型到企業型的轉變,所以統計各方面的數據服務於旅遊業的發展,更好的知道提高遊客的滿意度,為了有序有效高效的開發旅遊資源。

三、充分認識新形勢下統計面臨的難題和問題

1. 統計隊伍人員少,適應新要求還有差距。神農架人口少,機構多,很多時候一個人做幾個人的事,區直部門統計人員、鄉鎮統計站長承擔的責任更重、工作更重。

2.有關的宣傳不夠,統計的對象有些顧慮。比如:線上線下覺得多報數據之後,税收方面會吃虧。紅坪鎮農民在國情普查時不露富,不説真話,對統計工作帶來困難。

3.統計服務決策,服務新常態信息諮詢監督的作用還有較大的空間,習提出:經濟新常態。新經濟轉變方式,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再新的條件下轉變工作方式,適應新的工作要求。

四、做好下一步統計工作的建議

1、更加註重提高統計的能力,人事決定性的因素。

加強統計隊伍的培訓。深入瞭解不僅僅是把數據填入表格,更重要是知道數據有什麼樣的需求,我們的經濟形勢是什麼樣,我們的數據起什麼作用,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讓統計工作效果更好。統計人員之間相互交流統計工作中的困惑,經驗互補,共同提高。部門規範化,如果生產線不規範,最後的產品也不會成為合格產品。誠信企業的創建。誠信是社會和諧的基石。

2、更加註重依法制。加強領導。在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更加註重數據的真實可靠準確。加大宣傳力度。讓大家意識到依法的重要性。加大執法力度並運用好。吸取外面不依法辦事的例子教訓。

3、 更加註重提高數據質量。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真正關乎科學實測。提高主業意識和擔當意識。強化正確導向。強化強化源頭治理,嚴把數據人口關、嚴把數據審核關和質量評估關,為數據準確提供良好氛圍

4、更加註重全面小康監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如果離開統計部門就會存在問題。主動關心,真正關心小康建設,真正關心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積極思考;及時建議,每個統計人員都成為精準政策的建議者。更加註重全面小康監測。

5、全力抓好農業普查,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是20xx年統計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按要求抓落實,涉及到的機構、人員、經費、宣傳,區級財政、鄉鎮、有關部門都要按要求及時保障工作的正常進行。

6、全力抓好自然資源負債表的編制是統計系統非常重要的工作,是省委書記鴻忠同志、區委書記周書記的重點改革項目,要當做自己的事,當做影響林區發展重要的一件事,抓好抓落實。

農業發言稿 篇8

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一號文件精神,促進我縣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定增收,切實做好農業工作,現就20xx年“三農”工作特提出如下總體思路、奮鬥目標及主要措施。

一、總體思路。以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和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動力,以提高執政能力、加快發展為已任,圍繞結構調整抓產業、重點工作抓突破、隊伍建設抓機制的目標,全力推進“353”戰略和“1116”工程,突出物技服務,主攻招商引資,強化農業執法,加大綜合治理,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為建設和諧平安的盡職盡責。

二、奮鬥目標。主要工作目標為:突出一個重點,即完成招商引資20xx萬元,爭取上級項目資金500萬元;抓好二件大事,即實現農業綜合辦公大樓南遷,促進下屬農業場(所)發展;搞好三項服務,即搞好示範基地技術服務,搞好物技配套服務、搞好6個惠民農業項目的跟蹤服務;強化四種職能,即強化農業行政執法、農副產品安全檢測、動物防疫檢疫、農作物病蟲防治及檢疫職能;主攻五大產業,即糧食、畜牧、茶葉、水產及蔬菜產業,培植1000户以上規模種養大户。

三、主要措施

1、增強為農服務意識。以大學習大討論和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增強本系統幹職工的發展意識、進位意識和服務意識,積極開展創先進支部、評優秀共產黨員,創先進集體、評先進個人的“二項創評”活動,結合實際工作,主要是抓好制訂為各類產業示範點服務的方案、建立技術幹部與產業大户聯繫制度、進一步落實重點工作的責任領導及責任人的責任、健全檢查督查制度等四項工作。

2、突出物技服務。⑴加強種子生產經營管理,全面清理整頓、規範種子市場,嚴格執行縣局制定的《關於糧食作物雜交種子生產經營管理決定》的文件規定,縣種子公司與鄉鎮農技站實行聯鎖經營,並安排鄉鎮農技站懂業務、有經驗的農技幹部銷售雜交種子,尤其是要明確因地制宜銷售水稻種子。⑵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在良種方面,20xx年水稻種子早稻主要推廣的品種有金優402、金優974,示範品種有先農3號、蓉優3號、神農稻101;中稻主要推廣的品種有金優63、兩優培九(65002)、金優117、金優725、協優63、D優527、崗優725、Ⅱ優906,示範品種有e福豐優11號、綿2優838(國豪雜優1號),引進的新品種有國稻1號、先農16號;二晚主要推廣品種有金優桂99、金優77、中優253、汕優46、協優46,示範品種有先農10號、協優432、中優432。山羊主要推廣黑山羊、金堂黑山羊和四川成都麻羊,牲豬主要繁殖和推廣杭豬。在良法方面,20xx年將結合糧食、茶葉、畜禽、水產、蔬菜等五大產業強化各種技術培訓和確定農技人員跟蹤服務。⑶進一步加大畜禽檢疫防疫工作力度。健全畜禽防疫檢疫體系建設,強化源頭管理,並在每鄉鎮確定專職畜禽防疫檢疫員2—3名,實行長年跟蹤服務。⑷搞好病蟲防治年活動。準確搞好全縣水稻病蟲預測,及時印發病蟲防治情報,健全病蟲防治體系建設,每鄉鎮配備專職農技植保員1—2名,重點開展好“水稻病蟲防治年”活動,把病蟲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⑸加強農產品安全檢測。不定期開展上市蔬菜的農殘檢測,引導菜農生產“放心”蔬菜;組織申報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及食品,繼續組織申報古市花椒等無公害生產基地,裕發河粉、寧尖牌大米等綠色食品,東電庫區銀魚、杭豬、上奉板鴨和蘆筍、稻鴨共棲大米和眉毛山茶葉等有機食品,力爭批准無公害基地2-3個,綠標2-3個。

3、主攻招商引資。招商引資是農業工作的生命線,是發展外向型農業的有力措施,是促進農業快速發展的關鍵所在。今年主要採取以下措施:⑴挖掘、利用土地、水面、草地、原種等農業資源,包裝項目進行招商引資;⑵集中力量“跑部進廳”,確保沼氣能源建設項目、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項目、水稻全程機械化建設項目、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縣財政茶葉產業化項目和縣財政畜牧產業化項目等6個惠民項目獲批和實施;⑶落實項目跟蹤責任制。跟蹤申報的項目,以資金到位為目標,進行責任考核,並給予獎勵;跟蹤服務招商引資項目,以客商滿意為目標,進行考核。

4、強化農業執法。⑴進一步明確農資市場管理、動植物檢疫、漁政管理及農機監理等四個方面的農業行政執法重點;⑵建立嚴格的農業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歷查處不作為或亂作為的農業行政執法人員;⑶加大對農業行政案件的查辦力度。

5、狠抓隊伍建設。一是健全基層農業“三站”(農技、畜牧、農機)機構,主要是明確各自職責,全面推行競爭上崗,落實“三站”負責人;二是幹部的獎金福利和等級評定與工作掛鈎,確保公益性職能的履行;三是嚴格局屬單位和基層“三站”綜合工作和單項重點工作的考評和考核,制定切實可行的考評和考核辦法,並付諸實施。

農業發言稿 篇9

同志們:

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中央、省委1號文件精神,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部署“十三五”特別是20xx年農業農村工作。

省委、省政府對會議高度重視,東明書記作出重要指示:

“”時期,我省“三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為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經濟強省打下了堅實基礎。四川是農業大省,“十三五”期間,必須堅持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深入貫徹、重要批示和汪洋副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緊緊圍繞脱貧攻堅和全面小康目標,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五大發展理念”,下更大力氣破解“三農”難題。要堅持農業農村改革主攻方向不動搖,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品結構、生產結構、產業結構和生產力佈局,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要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全力打好脱貧攻堅戰,紮實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再上新台階。

東明書記的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農業農村發展成就,對今後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認清形勢,充分發揮三農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

過去5年,我們採取強有力措施,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農村面貌顯著改變,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取得可喜進展。

產業發展提檔升級。建成上千個現代農業示範區,一批優勢產業帶逐步形成。農村基礎設施水平整體躍升,建成高標準農田20xx萬畝,大批重點水利設施工程開工,新增有效灌面660萬畝。20xx年,糧食總產3443萬噸,比20xx年增長7.5%。

新村建設紮實推進。以“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為目標,實施幸福美麗新村建設“五大行動”,藏區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烏蒙新村“四大板塊”盡顯區域特色,農村廉租房制度普遍建立,“小組生微”模式全面推廣,建成幸福美麗新村9000多個。

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把農民增收擺在重中之重位置,實行書記縣長負責制。在全國農民收入總體回落的態勢下,20xx年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7元,增長9.6%,是20xx年的1.9倍,在8個經濟大省中增幅第一,連續五年實現“兩個高於”;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84:1縮小到2.56:1。

5年來,農村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森林覆蓋率達到36%。農業科技支撐能力進一步強化,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6%。農村教育、文化、衞生事業加快發展,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高。基層組織更加鞏固,農村社會穩定祥和。

20xx年,面對經濟持續下行的嚴峻形勢,我們改革創新、拼搏實幹、突破困局,農村工作亮點紛呈。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邁出堅實步伐。農業功能不斷拓展,優勢產業加快培育,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綜合效益持續提高,休閒農業快速發展,鄉村旅遊效益居全國首位。全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現場會在川召開,中央領導對四川三農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突出主攻方向,着力重點領域,深化農村改革,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完成75%,承包地流轉面積1547萬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部分農村改革事項開始破題。

統籌推進脱貧攻堅開創嶄新局面。省委、省政府開展了3輪高規格大規模的大督查大調研,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專題部署脱貧攻堅,召開脱貧攻堅大會進行再動員再部署。構建“3+10”政策組合拳,強化“六個精準”,明確“五個一批”,落實“五個一”幫扶,建檔立卡對象實現“六有”。脱貧攻堅領導小組實行“雙組長”負責制,層層簽訂責任書、逐級立下軍令狀。20xx年,全省農村減貧117萬人。

農業開放合作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成功舉辦第三屆四川農博會、第二屆川台農業合作論壇,積極參與“萬企出國門”、“川貨全國行”活動。推介農業合作項目1229個、簽訂投資促進項目734個、合同金額1400多億元。

“”農村工作取得的成就,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十三五”脱貧攻堅和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這是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各級黨委政府和涉農部門開拓進取的結果,是三農工作戰線廣大幹部羣眾奮力拼搏的結果。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謝!

“十三五”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的衝刺階段。必須清醒地看到,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農村工作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動力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既面臨諸多挑戰,也孕育難得機遇。

從挑戰看:一是農業現代化發展滯後。農業是四化同步的短板,農村是城鄉一體的短腿,與高速推進的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極不協調。二是農業面臨地板和天花板擠壓。擴大耕地面積和提高糧食單產的空間有限,農產品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已經引發價格倒掛,生產成本不斷增加,盈利空間越來越小。三是農業轉型發展任重道遠。生產經營分散化細碎化現象突出,規模效益和集羣效應還不明顯。科技支撐乏力,從業人員老化,職業農民短缺,“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問題依然突出。四是資源環境約束趨緊。户均耕地面積僅為全國的40%,中低產田土佔60%。耕地缺乏休養生息,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五是脱貧攻堅任務艱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貧困地區。380萬農村貧困人口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到20xx年,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人口全部脱貧的任務異常艱鉅。此外,自然災害頻發、農產品市場和價格波動始終是捉摸不定又必須面對的問題。

從機遇看:一是宏觀政策有利。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加速推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產業佈局向西部傾斜,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加大,中央和省委出台了脱貧攻堅系列政策措施,脱貧攻堅既是民生工程更是發展工程,是新常態下貧困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改革釋放紅利。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即將全面推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快構建,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不斷完善,農村改革綜合試驗區和試點試驗成果在更大範圍推廣,必將為農村開闢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尤其是改革着力點由投資、出口、消費的需求側,轉向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的供給側,減少過剩產能,加快結構調整,促使工商資本轉向農村尋求發展機遇,有助於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三是創新引領發展。在“雙創”和“互聯網+” 創新創業浪潮推動下,農業“創客”異軍突起,電子信息、現代設施和生態、文化、旅遊等要素與農業加速融合,“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成為農業現代化新引擎。

總的看,機遇大於挑戰。我們要適應新形勢、把握新機遇、應對新挑戰,立足省情、吃透農情、體恤民情,緊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風雨無懼,激情滿懷,紮實做好三農工作,為贏得全局工作主動發揮積極作用。

二、凝心聚力,紮實推進,確保“十三五”農業農村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20xx年,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着力抓好調結構、促轉型、挖潛力、強基礎、建新村、抓改革、惠民生,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

(一)調結構,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重點是降成本、補短板,充分發揮各類經營主體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引領作用,形成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機制。

降成本。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通過農業科技進步,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投資回報率、勞動生產率,逐步減少化肥農藥用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比較效益。

補短板。樹立大農業、大糧食、大食物觀,加強基礎設施等農業供給薄弱環節建設,增加綠色、有機、安全以及市場緊缺、更加契合消費者需求的農產品生產。改變過度消耗地力、濫用化肥農藥、單純追求產量的生產方式,適應消費升級的需要,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二)促轉型,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環境友好、資源節約、轉型升級的路子。恢復發展糧草輪作、果草間作、藕魚共生、稻鴨共育、稻菜輪作、豬—沼—菜—果等生產模式,大力推進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優化產業區域佈局。根據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林則林。開展新一輪現代農業(林業、畜牧業)重點縣和示範縣建設,建設大基地,培育大產業,着力打造糧油、畜禽、茶葉、果蔬、中藥材、木竹產業等優勢產業帶和集中發展區。

促進產業升級發展。進行種植業、養殖業戰略性結構調整,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品種結構、品質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繼續培育農產品區域性品牌。推行畜禽標準化適度規模健康養殖,大力發展草食牲畜和小家禽畜,積極發展現代林業和林下經濟。

加快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產品產地加工和精深加工,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排頭兵”企業。加快發展訂單直銷、連鎖配送、電子商務,着力提高農業附加值。農業既可以生產食物飽口福,也可以生產景物飽眼福。要通過農旅結合、文旅融合,不斷拓展農業功能形態,積極發展創意農業、觀光農業、休閒農業、體驗農業。

(三)挖潛力,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我省探索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我們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繼續挖掘新產業新業態增收潛力,確保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

鄉村旅遊要開啟休閒康養度假模式,興辦農村經營性養老服務機構,開發農村特色工藝品,促進新業態千姿百態、競相發展,不斷豐富農民增收的產業形態。

支持各地引進大型電商、星級酒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參與新業態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鄉村酒店等新型經營主體,支持新業態人才培訓、認定和就業,把返鄉創業青年、大學生村官、農村致富能手培養成新業態帶頭人。

在鄉村旅遊和農村電商示範縣建設基礎上,對農村養老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農產品產地加工、農業服務業等採取以獎代補方式,再扶持培育一批重點縣或示範縣。

(四)強基礎,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10個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不斷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深入推進“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工程,全力推進武引二期、開工建設土溪口水庫等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堅持大中小微並舉,加快已成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小農水重點縣、五小水利工程、農建綜合示範區建設,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0萬畝。

加快實施《四川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整合國土、農業、水利、發改、財政等部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資金,統一管理,統籌使用,新建高標準基本農田500萬畝。要將高標準農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建設情況納入地方政府耕地保護目標責任考核內容。

繼續推進通鄉通村公路硬化、縣鄉道改善提升和配套設施完善工程,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公共交通。堅持建管結合,切實把農村公路建設好、管理好、維護好、運營好。

(五)建新村,實現業興家富人和村美。把新村建設作為脱貧攻堅的重要載體,建成幸福美麗新村6000個。

全面實施扶貧解困、產業提升、舊村改造、環境整治和文化傳承行動,把舊村改造作為重要舉措,處理好“建改保”的關係,推廣“小組生微”建設模式,提升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水平,推動由“物的新農村”向“人的新農村”邁進。

與精準脱貧結合起來,抓好“四大板塊”新村建設,全面推進農村廉租房建設,着力解決無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難户的住房問題。以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帶動脱貧攻堅,重點向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傾斜。

積極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推進建制鎮、村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面整治農村面源污染,實施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開展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

(六)抓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繼續把農村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堅持主攻方向不動搖,落實“七個更大突破”要求,繼續走在全國農村改革的前列。

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加快推進集體產權“多權同確”,擴大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加快林權流轉立法,抓好國有林場和林區改革、林權抵押貸款、金融支林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補償機制。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引導土地經營權規範有序流轉,創新適度規模經營形式。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家庭農場配套政策,推進農民合作組織規範化建設,推廣農業職業經理人制度,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優化農業公益性服務,發展多種形式的經營性服務組織。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推進農墾(農場)改革發展。

加大改革試驗探索力度。持續推進國家和省級層面的各類試點,將試點經驗上升為制度成果。建立農村改革綜合試驗區,圍繞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進行綜合試驗,發揮1+1>2的整體效應。試點試驗既要出成果、出經驗,也要防風險、不犯顛覆性錯誤。

(七)惠民生,着力實施精準脱貧。堅持“省負總責,市(州)、縣(市、區)、鄉鎮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全面落實扶貧目標、任務、資金、權責到縣制度,層層壓緊壓實責任。落實好貧困村“五個一”幫扶措施。完善退出機制,建立脱貧台賬,嚴格考核、嚴密督查、嚴厲問責,確保實現105萬貧困人口脱貧、2350個貧困村退出、5個貧困縣“摘帽”。

抓好脱貧對象精準識別,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擠幹水份實現“零差錯”。加強對接銜接,制定“十三五”脱貧攻堅規劃。實施“五個一批”年度計劃,精心實施25萬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等項目。聚焦當年“摘帽”、退出和脱貧的貧困縣、貧困村和貧困户,實施10個扶貧專項方案年度計劃,制定土地整治、旅遊扶貧、科技扶貧等N個單項計劃。聚焦“四大片區”,深入推進藏區“六大民生工程”,繼續落實彝區“十項扶貧工程”和17條特殊政策,促進秦巴山區和烏蒙山區資源開發,支持特色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

(八)固根基,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要在鄉村組織換屆工作中選好配強領導班子,構建村黨組織領導,村民(代表)會議和村民議事會決策、村委會執行、集體經濟組織市場化運行、其他經濟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的村級治理機制,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推行強村帶弱村、富村幫窮村、建立聯合黨組織等辦法,切實把村級黨組織建成帶領羣眾脱貧致富的堅強堡壘。把支持新型集體經濟發展的措施落到實處。創新矛盾糾紛調處機制,深入開展農村平安建設,發揮村規民約和社會賢達的積極作用,推進法律顧問進鄉村,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三、精心謀劃,狠抓落實,把五大發展新理念貫穿農村工作全過程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決定發展成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是關係發展全局的總遵循。在四川這樣一個欠發達地區,要拉長農業這條“四化同步”的短腿、補齊農村這塊“全面小康”的短板,必須把五大發展理念貫穿於農村工作全過程,破解三農難題,增強創新動力,厚植髮展優勢,不斷開創農村工作新局面。

(一)堅持創新發展,增添農業農村發展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農業生產力每次進步,都伴隨着技術創新;農村社會活力每次釋放,都伴隨着制度變革。當前農業發展面臨新舊動力轉換、資源環境透支、政策效應衰減等問題,農村改革要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必須加大創新力度,增強創新能力,形成創新紅利。

在體制機制上創新。着力破解規模過小的現代農業發展瓶頸,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優化配置土地等資源要素,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為核心,充分挖掘規模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的潛力。

在農業科技上創新。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放活農業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健全激勵政策,推動農業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把農業發展轉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在支持保護上創新。建立農業農村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保持總量只增不減。加大對農業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投入力度,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在農村優先佈局農民最急需的項目。強化財政資金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堅持協調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唱和如一,宮商協調”。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樹立協調發展理念,既要注重農業農村內部協調發展,又要注重城鄉工農之間協調發展,瞄準農業農村發展滯後領域和薄弱環節,拓寬發展空間,增強發展後勁,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

堅持城鄉協調發展。一方面發揮政府的作用,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在規劃佈局、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城鄉一體規劃,全域佈局,全程推進。另一方面發揮市場的作用,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流向農村。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把老少邊窮地區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主戰場,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加快培育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後發優勢,不斷縮小區域間發展差距、區域內貧富差距。

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破除城鄉二元體制的內在要求。要切實維護進城落户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其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好“三掛鈎”政策,讓農民放心進城、安心落户。

(三)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綠色是生命的象徵,綠色是大自然的底色。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農業才能永續發展,農村才會更加美麗,鄉愁才會更加美好。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按自然規律辦事,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

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大規模開展綠化全川行動,在用地規劃許可前提下,實行誰種、誰管、誰用,避免出現栽樹不見樹,或栽樹多見綠少的現象。深入推進天然林保護,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採伐。繼續實施川西北防沙治沙、藏區生態保護建設等重點工程。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促進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注重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開發利用要與環境容量相匹配,實現農業農村均衡發展。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大力發展農牧結合、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農業,趨利避害、變廢為寶,提高秸稈、糞污、地膜等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水平。

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一手抓標準化生產,一手抓執法監管,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從農田到餐桌全程可控,推進標準化、綠色化、品牌化生產,增強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信心。

(四)堅持開放發展,提升農業質量效益

樹立開放發展理念,核心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目標是提高對外開放質量、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當前,農產品面臨的外部市場壓力越來越大。必須堅持開放發展理念,農業才能競合提升,農村才能多姿多彩,農民才能緊跟時代,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才能不斷提高。

把握經濟發展態勢。樹立戰略思維和全球眼光,密切關注農產品供給需求變化,增強預見性和可控性,在確保主要農產品供給安全的前提下,把握時機和節奏,積極促進農產品貿易健康發展。

發揮優勢“請進來”。立足農村資源優勢,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在引進資金、技術的同時,注重引進先進理念和管理方法,創新合作方式,積極引進、消化、吸收農業新技術、新經驗、新模式。

抓住機遇“走出去”。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建設,主動參與“萬企出國門”、“川貨全國行”活動,推動四川農產品走出去。繼續辦好川台農業合作論壇、四川農業博覽會,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開放合作平台,擴大四川農業的美譽度、四川農產品的競爭力。

(五)堅持共享發展,實現農民羣眾共同富裕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面取消農業税,實施農業補貼政策,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和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惠及了億萬農民,使農民成為改革發展的堅定支持者。堅持共享發展理念,必須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形成有效的共享機制,讓廣大農民羣眾有更多獲得感。

大力提升公共服務。加快農村公路、水利、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義務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衞生、公共文化、環境保護等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在制度上並軌、標準上統一。

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小康是全體人民的小康,絕不能“富者累鉅萬,貧者食糟糠”。要着力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分享產業鏈上的增值收益;要加大對農民轉移就業和創業的支持力度,穩定務工農民規模;要盤活農村資產資源,拓寬財產性增收途徑;要落實好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增進農民福祉。

同志們,告誡我們“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做好三農工作,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實際工作中,我們的思想認識、能力水平、作風素養還有很多不適應、不勝任的地方。在指導農業時,沒有很好應用生態學、系統論的基本原理,沒有完全掌握大自然物質循環、能量轉換的基本規律,往往人為割裂了生物世界的內在聯繫;在建設農村時,沒有很好應用社會歷史學、生物進化論的基本觀點,沒有自覺遵循村莊變遷演進的基本規律、鄉村文明進步的基本規律,常常漠視了鄉土文化,踐踏了耕讀文明;在服務農民時,沒有牢固樹立民本主義思想,喜歡以父母官自居,時時處處為民作主,容易忽視衣食父母的心理感受和切身利益。

我們要顧大局、識大體,講政治、守紀律,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按照“重中之重”要求,切實擔負起領導農業農村發展的政治責任,統籌協調好各方面關係,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財力投入上,動真情、動真格,辦實事、求實效。各級黨委政府要用好三農工作、農民增收、脱貧攻堅考核督查和績效評價結果,把知民情、接地氣,熟悉三農工作的幹部選配進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加強黨委農村工作綜合部門建設,不斷提高做好三農工作的能力水平。把農村作為踐行“三嚴三實”的第一課堂、實踐陣地,以嚴的要求、實的作風,推動各項部署落實到位。深入田間地頭,走進千家萬户,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把農民滿不滿意、答不答應、高不高興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標準。

同志們,思路已經謀定,目標已經明確,關鍵是落實落地、落細落小。我們要始終把農民裝在心中、把責任扛在肩上,“俯首甘為孺子牛”,“敢叫日月換新天”,盡情揮灑熱情,再譜三農華章。

農業發言稿 篇10

同志們:

這次全市農業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和省農林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交流20xx年全市農業工作,表彰先進,研究分析新形勢下農業發展新要求、新任務,動員部署20xx年重點工作,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標任務。漆市長又親臨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我們要深刻領會,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圍繞現代農業建設,20xx年全市農業工作成效顯著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農業系統廣大幹部職工,以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中心,貫徹執行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狠抓關鍵措施落實,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糧食連續五年增產,高效農業成效顯著,農產品質量建設取得新進展,農村清潔能源、農民培訓工程超額完成任務,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幅度較大。

1、糧食實現連續五年增產。糧食生產克服頻發的自然災害和多種病蟲害的影響,20xx年糧食生產再奪豐收,全市糧食總產達79.6億斤,增產4.7億斤,實現了連續五年大幅增產。小麥平均單產780斤,創歷史最高水平;水稻面積278.7萬畝,單產達1052斤,比上年增加53斤。銅山縣、新沂市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

2、高效農業成效顯著。全市設施農業發展取得新突破,新增設施農業面積16.4萬畝,總面積達140萬畝以上。設施農業的發展,帶動了全市經濟作物保持較好發展勢頭。全市蔬菜播種面積582萬畝,同比增加17萬畝。全市高效農業面積發展到434.7萬畝,新增50萬畝,佔全市耕地面積的48.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全市高效農業總面積、新增面積、佔耕地面積比重等指標均居全省首位。以縣為單位,我市有5個縣(市)位列全省高效農業前十名、有4個縣(市)位列全省設施農業前十名,在全省20個單打冠軍中,銅山縣的設施蔬菜、食用菌,邳州的出口白蒜等8個位列其中,銅山縣、沛縣、睢寧縣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高效農業先進縣。

3、農產品質量建設取得新進展。新制定省級農業地方標準6項,新增無公害農產品產地2.2萬畝、無公害農產品26個、綠色食品15個、有機食品5個,超額完成了省、市下達的指標任務。蔬菜農藥殘留速測合格率在99.3%以上。對已認證的三品進行監督抽檢,合格率為100%,處於全省領先水平。建成省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示範區10個,其中豐縣蘆筍被列為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邳州(大蒜)被列為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縣,50萬畝大蒜/水稻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被批准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

4、農村清潔能源、農民培訓工程超額完成任務。全市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氣工程10400户、規模畜禽養殖場沼氣治理工程73處、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4處,創建3個省級、15個市級新農村生態家園示範村,建成村級沼氣物業管理服務站32個。完成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10萬人次,農民創業培訓達1.3萬人。兩項工程均超額完成任務。

5、農業增效促進農民大幅增收。全市糧食總產值69.34億元,增加8.4億元,全年農業補貼資金6.15億元,比上年增加3.22億元,全年糧食增效達11.62億元。全市經濟作物增效15億元。全年種植業增效26.62億元左右,扣除農資價格上漲和新增設施投入,促進農民人均增收300元左右。

20xx年,全市農業系統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農業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重點抓好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主攻糧食單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認真落實糧食補貼政策,大力推廣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狠抓抗災救災應變措施落實,奪取了糧食豐產豐收。一是落實惠農政策。全年落實水稻直補和良種補貼276.6萬畝,小麥良種補貼245萬畝,農資綜合補貼715萬畝,各類糧食補貼資金達到6.15億元,比上年增加3.2億元。二是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小麥重點擴大應用了煙農19、淮麥20等優質強筋小麥品種,面積達318.5萬畝,佔小麥面積68.8%以上。水稻重點推廣了華粳6號、徐稻3號等一批高產優質品種,粳稻達國優三級以上品種面積佔85%。加快糧食生產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應用,全面提高栽培技術到位率。三是狠抓抗災應變措施。加大抗災應變措施的落實,有效地減輕了自然災害的影響,確保了糧食產量的持續增長。四是開展高產創建活動。按照農業部糧食高產創建年和省糧食高產增效創建活動要求,建設了一批百、千、萬畝小麥、水稻、玉米高產示範方,起到了很好的高產示範帶動作用。銅山萬畝小麥示範區通過了農業部專家組驗收,1.25萬畝小麥平均單產達到603公斤,是全省唯一通過國家驗收的示範區,刷新了全省小麥單產歷史最高記錄。

2、大力推進設施農業,帶動現代高效農業深入發展。我市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對發展設施農業、高效農業進行了科學佈局,堅持系統推進,現代高效農業發展勢頭良好,去年設施蔬菜發展是近幾年來最快的。全市新建成日光温室、鋼架大棚、竹木大棚、中小弓棚等各種類型的栽培設施16多萬畝。在建設季節上,改過去秋收後建設為夏收後建設,行動較早,建設速度較快。如邳州市港上鎮萬畝連片的鋼架大棚,種植的草莓在春節前全部上市,取得了十分喜人的經濟效益。在規劃設計上,堅持高標準、大規模,新建設施以徐州標準節能日光温室、鋼架大棚為主體,銅山縣南部一萬畝設施基地,做到了統一建設標準;沛縣南部設施基地東西長達幾十裏,全部是高標準鋼架大棚。在新品種引進上,各地採取合資合作等方式,全市引進了20多個適合設施栽培的優新品種,豐富了品種資源,優化了品種結構。在機制創新上,確立農民作為投入主體的同時,實施“三資”開發,加強產業招商。今年引進千萬元以上的項目12個,有效解決了設施農業的投資問題。

3、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深入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全面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完善農業標準體系,認真實施農業標準入户工程,新增標準入户13萬户,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不斷提高農業標準覆蓋率。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累計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面積567萬畝,累計獲全國統一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90個、綠色食品82個、有機食品36個,“三品”認證數量居全省前列。強化市場準入監管。加強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和基地準出、市場準入監管,加強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的蔬菜農殘速測檢驗,全年開展以蔬菜農藥殘留速測為重點的例行檢測10000多批次;加強對獲證產品、產地及定點產地和市場上的農產品例行監督抽檢。打造農產品品牌。等4個品牌農產品獲**名牌農產品稱號,“張黎明”牌保鮮大蒜獲“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

4、加強農業招商引資,提高農業外向化水平。再次成功舉辦省農洽會。市農業局作為會議承辦牽頭單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精心組織實施,辦出了新意、辦出了特色、辦出了水平,大會取得圓滿成功。在省組委會總結評比中,市農業局榮獲了“最佳組織獎”和“突出貢獻獎”兩項榮譽。推行農業招商選資。引資規模不斷擴大,單體投資強度不斷提高,在省十屆農洽會期間,我市簽約項目達98個,其中,外商投資農業項目24個,總金額2.82億美元;工商民營資本投資農業項目72個,總投資額48.14億元;農產品貿易合作項目2個,總金額1500萬美元。推進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培育一批農產品出口重點鎮、重點品種和重點企業,全市農產品出口總額達1.4億美元,出口總額列全省第六位,與上年基本持平。邳州、豐縣位列全省出口20強,宿羊山鎮獲全省農產品出口第一鎮。徐州黎明食品有限公司榮獲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稱號。

5、加強農業項目建設,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積極爭取國家、省和市各類農業項目,強化農業基礎建設。去年全市共爭取國家和省各類農業項目80多項,項目資金達7.3億元,增加3.55億元,增幅達94.7%,有力地促進了我市項目農業建設和農業科技創新。大力實施品種更新工程,在開展農作物主推品種的基礎上,引進示範推廣了稻、麥、棉、蔬菜等名特優新品種50多個,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率達90%以上;農業部品種區域試驗站基本建成。加快推廣應用優質高產高效生態新技術,重點推廣應用了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水稻超高產栽培、精確定量栽培、蔬菜設施化週年栽培、高品質棉輕型集約化栽培、多元高效生態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新技術10多項,各類新設施、新材料、新農資10多種。積極推廣“一池三改、秸稈氣化”等農村再生能源技術,實施“三清”工程,發展循環經濟模式。強化農業技術培訓,加快培育新型農民,組織實施了農業部勞動力轉移培訓的“陽光工程”、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工程、農民創業培訓工程、農民上網培訓的致福工程、農業科技入户等富民工程,提高了農民增收致富能力。

6、全面加強作風建設,不斷提高為農服務水平。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深入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年”活動,進一步發揚農業系統“獻身農業、奉獻農民”的精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為農服務質量。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突出長效管理,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全市農業系統形成了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風氣。加強耕地質量建設。認真開展了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建設,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市共採集土樣1.1萬個,安排田間試驗863個,舉辦各類培訓班252場次,培訓技術人員、農民10萬餘人次,發放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入户手冊120.6萬份,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440餘萬畝。加強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抓好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共防治病蟲害7000多萬畝次,化學除草900多萬畝次,有效地減輕了病蟲草危害,為奪取農業豐產豐收提供了保障。加強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強化農資源頭治理、市場檢查和案件查處,規範農資市場秩序,維護農民合法利益。共立案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案件242起,搗毀製假窩點2個,挽回經濟損失225萬元。查獲甲胺磷等五種禁用高毒農藥490公斤,按省廳的要求統一銷燬。加強農業信息服務。區域農業信息網絡保持良性運轉,網絡結構與層次持續優化,農業信息服務組織有了新的發展,服務了農業工作需要。及時向上級報送農業信息、農業生產進度和農業工作情況,信息被批示率、錄用率保持了較高的水平。認真發佈政策、市場、技術信息,及時把好政策、好經驗傳遞到基層。去年,編髮了徐州農業工作簡報、農業信息52期。加強隊伍業務素質建設。全系統新晉升中級職稱技術人員93人、副高職稱技術人員32人、正高職稱技術人員2人,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有50多個集體、139名個人分別受到了部、省、市的表彰獎勵。豐縣農林局渠立強同志20xx年度獲得全省十佳感動農民先進人物,20xx年又獲得了“全國農田節水農業先進個人、徐州市十大勞動楷模”稱號;睢寧縣農業局席遠順同志獲得了“**省農業科技推廣標兵”和“睢寧縣幹部標兵”、銅山縣農業局史慶香同志獲得了“銅山縣十佳道德模範”、沛縣農林局吳香美同志獲得“全國農村科普帶頭人”稱號。所有這些先進單位、先進個人的好做法、好經驗,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借鑑。

20xx年農業工作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不斷加大強農惠農政策支持力度,有效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的結果;是各地各部門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結果;是全市農業系統廣大工作者創新創業、奮力拼搏、服務基層和農民羣眾付出辛勤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農業局對大家並通過你們向全市農業系統的廣大幹部職工一年來對全市農業的貢獻、對市農業局工作的支持表示最誠摯的慰問和衷心的感謝!

總的來看,20xx年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形勢較好,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農業發展還面臨着不少困難和問題。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世界經濟明顯減速,國內經濟有所放緩,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的衝擊不斷加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增多,挑戰十分嚴峻。一是農產品價格有走低趨勢。國際市場需求減弱,農產品出口難度加大;受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快速下降的影響,國內農產品價格呈普遍下降態勢。我市水稻、小麥、玉米等大宗糧食價格穩中有降,大豆、油料、棉花等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農產品價格快速回落;蔬菜價格略有回落。二是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小。我市仍然以一家一户分散承包經營為主,給現代高效農業的規模集約經營增加了難度;加上大量的骨幹勞動力轉移輸出,造成農業勞動者體力減弱、文化降低,影響了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應用。三是農產品質量監管手段不強。由於農業生產仍以分散的一家一户為主,投入品監管和標準入户難度大;化肥、農藥、農膜等化學化工製品的長期大量使用,加上生活污染、工業污染和水、大氣污染等對農業生產環境的影響,同時,我市農產品質量監管手段不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任務艱鉅。四是農技推廣難度加大。主要是鎮級農技服務體系改革後,人員較少,專業結構不盡合理,服務手段比較落後,面對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五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難度加大。經濟增長放緩對農民轉移就業和農民收入增長造成很大壓力,明年農業增產、價格上升、政策性增收的空間較小,加之農資價格仍然偏高、氣候不確定、農業抗災能力不強等因素,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難度較大。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見微知著,未雨綢繆,把困難估計得更加充分一些,把應對措施準備得更細緻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紮實一些,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農業工作。

二、明確工作思路,全力完成20xx年目標任務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也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決定》和省市委《貫徹意見》的關鍵之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對“三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困難和挑戰面前,中央和省市更加重視“三農”工作,黨的xx屆三中全會、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和市委十屆六次全會對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形成了全黨全社會關心農業、關愛農民、關注農村的濃厚氛圍,形成了推進“三農”發展的強大合力。從“三農”發展環境看,中央和省市強農惠農政策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提出了“三個最需要”的重要論斷,即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從“三農”工作要求看,中央和省市的工作部署具有時代特徵、年度特點。把保持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千方百計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我們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定信心,凝心聚力,創新體制機制,解決突出問題,推進全市農業科學發展。

今年全市農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xx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保供給、促增收、強基礎、重民生”的總體目標,着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力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做大做強優勢主導產業,全面提升農業效益和產業化水平,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現我市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跨越。

今年全市農業工作的主要目標任務是:全年糧食總產確保60億斤以上,確保水稻面積在280萬畝以上;高效農業面積新增35萬畝以上,設施農業佔地面積新增12萬畝以上;農業增加值增長5%以上。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32個。農產品出口年增長率在12%以上。全市新建農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氣工程15000户、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4處,規模畜禽養殖場沼氣治理工程60處。完成農業實用技術培訓35萬人、創業培訓1.2萬人、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2萬人。實現土地產出效益提高5%以上,農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是做好農業工作的具體體現。全市農業系統的廣大幹部,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狠抓政策措施落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一)圍繞一個主題,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是加快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集約化生產水平。積極探索和推進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生產的集約化、規模化水平,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土地收益。二是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建設現代農業基地。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着力在特色規模效益上求突破,以優勢主導農業為重點,加快培育一村一品、一鎮一品。力爭每個縣區培育2-3個10億元以上的優勢主導產業。三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升農業產業發展層次。加強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圍繞高效外向特色產業,積極發展產業關聯度大、市場競爭力強、輻射帶動面廣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出口企業,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促進農產品流通銷售。

(二)突出兩個重點,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和糧食高產普及化。一是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以加快發展設施農業為突破口,帶動我市高效農業深入持續推進,要重點發展設施蔬菜、設施瓜果、設施食用菌、設施花木四個產業,不斷優化四個產業的內部結構,積極培育農民增收新的增長點。二是推進糧食高產普及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全面開展糧食高產增效創建活動為平台,配套集成糧食高產技術體系,主攻糧食單產。優化糧食品種結構,穩定擴大水稻面積。增加高產糧食作物比重,推進糧食高產普及化。

(三)加強“五個一”建設,構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平台。拓展農業發展內涵,延長農業增效鏈條,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是加強農業園區、優勢基地、批發市場、加工小區和品牌建設。六縣(市)、賈汪區應在現有基礎上,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圍繞優勢主導產業分別重點建設一個以育苗為主的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一個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新材料、新生產模式集成的萬畝優勢核心基地,一個具有集散功能、價格信息形成功能、批發調劑餘缺功能的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一個具有吸引三資開發、彙集當地資源特色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區,一個代表當地資源優勢、生產優勢、產品優勢,依靠企業運作的知名品牌。

(四)精心組織實施,紮實推進現代農業十項工程建設。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必須圍繞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創新工作載體,使目標任務項目化、項目內容工程化,成為各級農業部門的有力抓手。重點組織實施現代農業“十項工程”。

(1)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組織實施好國家優糧工程,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開展糧食高產增效創建。加快推進高產技術普及化,重點建設好25個部省級稻麥高產增效創建示範區,六縣(市)、賈汪區都要建立水稻、小麥高產增效創建萬畝示範區。加強新品種推廣和監管能力建設。建設一批優質新品種展示示範基地,加強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建設,加強種子質量監督檢驗分中心和縣級種子質量檢測室建設。加強農業有害生物預警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病蟲害監測預警水平。

(2)現代高效農業工程。以設施農業為重點,創新發展機制,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推進生產規模化、裝備現代化、經營集約化。重點建設10個省級設施農業高效基地,每個基地設施佔地面積不少於1萬畝,按照“五個一”的要求,加快培育產業化運行機制,完善建設工廠化育苗中心、產後商品化處理中心、冷庫、農資服務和技術培訓中心,提高輻射帶動能力。培育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分中心。重點扶持14個縣級主導產業和特色農產品,全力打造一批特色鄉鎮、專業村,推廣一批規模千畝以上或效益萬元以上的農業規模經營典型。

(3)農產品質量安全工程。按照質量安全和綠色生態理念,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大例行監測力度,強化監管能力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開展農業標準化實施示範創建,重點建設1個省級、7個市級、30個縣級農業標準化實施示範區。大力培育農產品品牌,爭取新認證省級以上名牌農產品1-2個,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以及地理標誌32個。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試點示範工作,探索農產品質量監管新模式,強化監測手段,建設好市縣農產品監測中心,提高監測能力,發揮示範效應。扶持建設和認定一批出口農產品示範基地和示範區。推行從“田頭到市場”的農產品質量全程監管,擴大例行監測範圍。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和預警機制,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4)農業科技“三新”工程。加強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創新與成果轉化,為現代高效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引進、示範、推廣應用優質稻米、強筋小麥、設施蔬菜、高檔食用菌、名貴花卉等一批增產增收作用顯著的農業新品種。集成組裝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精確定量栽培、設施化週年栽培、多元高效生態栽培等一批重大實用技術,集中解決制約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大力提升現代農業產業科技競爭力。推廣應用水旱輪作栽培、立體高效種植、純經作栽培、反季節多熟栽培等一批種植新模式,搭建農業增效新平台。

(5)耕地質量建設工程。加強標準糧田建設,按照項目要求和序時進度完成14萬畝標準糧田建設任務。鞏固發展測土配方施肥,全市實施面積達到500萬畝以上,大力推進有機肥與無機肥平衡施用,繼續開展商品有機肥推廣應用補貼項目建設,提高耕地質量。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繼續做好第一次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積極推廣減量施肥、減量用藥新技術,大力發展生態立體種養模式,推廣農業清潔生產技術,加大秸稈綜合利用力度,多途徑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6)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加強農廣校、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建設,強化農民培訓功能,加強農民務農本領、創業能力和職業技能培訓,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圍繞高效設施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完成農業實用技術培訓35萬人。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培養一批具有較高專業技能、較大生產規模和較強創業能力的生產經營者,完成農民創業培訓1.2萬人。選拔3000人開展農民上網“致福工程”培訓。加強對返鄉農民創業培訓力度,以創業帶動就業。重點圍繞涉農工種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任務,技能鑑定通過率達到80%以上。突出培育生產型、經營型、服務型三類人才,完成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任務。

(7)農業信息服務工程。着力推進農業信息技術應用與集成,提升信息服務水平。加快“四電合一”信息服務綜合平台建設,延伸服務網絡。保持所有鄉鎮農業網站良性運轉,推進鄉鎮農業信息大聯播。加強農業商務網聯盟建設,進一步強化農業商務網營銷功能。加強農業地理信息系統和數據庫建設,加大“精確農業”技術應用推廣,加強農業模型、“3S”技術在農業上的試驗、示範。加快“網上農業部門”建設,加大政務信息上網力度,加快業務工作網絡化進程。加強農情信息體系建設,做好農情信息報送工作,提高農情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全面性。

(8)農村清潔能源工程。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總體要求,提高農村廢棄物資源利用率,加大農村清潔能源工程建設力度。重點推進以實施“一池三改”生態家園為主線,加快改圈、改廁、改廚,優化農村用能結構,改善農村衞生環境,加快推進農村户用沼氣建設;推廣應用規模畜禽場沼氣治理工程,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着力做好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推動新農村建設。全市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氣工程15000户、畜禽場沼氣治理工程60處、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4處;農村清潔能源鄉村服務網點40個;新農村生態家園示範村10個。

(9)農業投入品監管工程。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強化農業投入品安全監控,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保障。以源頭治理、市場整頓、農資產品質量監督和長效機制建設為重點,以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示範為着力點,促進農資市場秩序進一步好轉。要明確重點區域、重點產品,加大對農資生產企業的監管力度。要加強執法抽檢,提高抽檢覆蓋率,及時發佈預警信息,提醒廣大農民不要購買不合格的農資產品。要建立協作機制,加大對跨地區案件、製假售假和造成農民重大損失的大要案件的查辦力度,從重從快查辦損害農民利益的大案要案。要進一步強化執法隊伍建設,按照“三有、三好”的標準,建立健全規範化的執法隊伍,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廉潔執法。

(10)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工程。積極爭取必需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經費,建設“有先進服務手段、有優秀專業人員、有規模示範基地、有嚴格責任制度、有穩定財政保障”的“五有”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完善服務手段,配備適應現代高效農業發展需要的先進儀器設備,今年要力爭50%的鄉鎮建成“五有”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提升農技人員素質,大力開展農技人員培訓,今年完成800餘名基層農技人員培訓任務。建立試驗示範基地,在每個鄉鎮建立1個現代高效農業試驗示範基地。推行責任農技推廣制度,建立以“包村聯户”為主要特徵的農技推廣制度。

關於糧食高產增效創建、現代高效農業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全市農業工作要點等,市局已發了工作意見,各地要按文件要求,結合本地實際,認真研究,落實措施,切實抓出成效。

三、強化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為農服務水平

加強農業系統自身建設、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三農”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現代農業的迫切需要。各級農業部門要全面把握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切實加強自身建設,着力提升為農服務能力、政策執行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更加良好的作風、更加出色的本領,為促進農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強創新型人才建設,着力提高隊伍素質。要適應農業經濟新形勢和農民羣眾的新需求,切實加強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工作針對性。一要培養農業領軍人才,着力提高科技創新水平。二要培養農業推廣人才,全力打造農技推廣服務品牌,真正成為農技推廣的主渠道、農業科技創新創業的主力軍、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心骨。三要培養農業管理人才,着力增強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立足打造一流的農業管理人才隊伍的目標,切實加強學習型機關建設提高農業管理幹部素質。

(二)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切實履行部門職責。各級農業部門要始終把行政效能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切實履行好部門職責。一要加強調查研究,當好黨委政府的決策參謀。二要加強目標管理,落實工作責任,抓好重點工作落實。三要加強督促檢查,確保上級關於“三農”重大決策部署得到及時有效地貫徹落實。

(三)加強政風行風建設,全面提升行業形象。全面加強農業系統政風行風建設,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一要切實抓好支農惠農政策落實。各級農業部門要不折不扣把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到基層、兑現到農户。二要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快構建農業系統的懲防體系,加強黨風廉政制度建設,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三要切實維護好農民利益。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嚴厲查處假劣農資坑農害農違法行為,紮實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行動,讓廣大農民買上放心農資。

四、抓當前保農時,全力抓好以抗旱為中心的春季農業工作

春季農業生產已經開始,各地要精心安排,一着不讓地抓好以抗旱為中心的春季農業工作措施的落實,為全年目標任務的完成打下好的基礎。

1、認真抓好抗旱保春管奪豐收工作。自去年10月份以來,我市降雨持續偏少,4個月沒有下過一場透雨。去年10月1日至今年2月16日累計降雨量僅為38mm,比常年同期減少70%以上,是近40年同期降雨量最少的一年。據2月5日土壤水分測定,丘陵山區及高亢地區,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平均為44.5%;平原旱作區,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平均為58.4%;沿湖沿運稻麥輪作區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平均為68.6%。秋冬連旱,旱凍交錯,旱情嚴峻,全市高亢山區、旱作區土壤含水量均在作物生長臨界值以下,嚴重影響了在田作物正常生長。全市483萬畝小麥全面受旱,乾旱成災面積達到368萬畝,其中嚴重成災面積205萬畝,36萬畝點片死苗,其中15萬畝死苗更為嚴重。220餘萬畝露地蔬菜,因旱嚴重成災面積59萬畝。14.8萬畝油菜全都受災,死苗嚴重,基本絕收。由於乾旱冷凍影響,全市小麥小苗弱苗增加,苗情素質下降。據目前苗情分析,全市一類苗面積216.4萬畝,佔總面積的44.8%,比越冬期下降10.7個百分點;二類苗面積128萬畝,佔總面積的26.5%,比越冬期下降5個百分點;三類苗面積138.6萬畝,佔總面積28.7%,比越冬期增加15.7個百分點。

夏熟是全年農業生產的基礎,事關全年農業生產目標的實現。2月8日下午到夜裏,通過氣象人工增雨,全市普遍下了一場小雨,雨量3.2-8.4mm,平均5mm左右,對旱情起到一定緩和作用,但由於旱情嚴重,加之小麥返青期需水量大,這場小雨不能解決旱情問題,仍需要進一步抓好抗旱保春管奪豐收。一是要進一步加大宣傳發動力度。目前全市已抗旱面積不足需抗旱面積的30%,抗旱保春管工作也是剛剛起步,任務相當繁重。各地重視程度不一,抗旱行動不平衡,各地要克服麻痺思想,不等不靠,進一步加大抗旱保春管行政推動力度,進一步掀起全面抗旱高潮。二是進一步加大水源調度力度。要進一步協調好水源調度工作,把抗旱水源送到地頭,做到大溝、小溝、田頭溝都有水,確保農民抗旱用水。三是進一步加大重災區抗旱力度。近日雖降了小雨,但對山區、高亢地區等受災嚴重田塊的旱情緩解作用不大,各地要突出抗旱重點,加快重災田塊的抗旱進度。四是進一步加大技術指導力度。要求2月底以前,要突擊灌水、澆水抗旱,對有灌溉條件的稻茬,要進行清溝理墒,灌一次透水;對無灌溉條件高亢山區和旱作區,要充分利用一切水源進行澆灌,儘量加大水量,力爭做到畝畝澆灌。各級農業部門要深入受災區一線,調查瞭解災情、苗情,搞好分類技術指導工作,努力提高抗旱質量。要積極做好小麥春季田間管理工作,確保夏熟農業穩產增收。

2、抓緊蔬菜種苗準備,確保春季無空棚。從去年蔬菜設施建設情況看,今年早春設施蔬菜定植面積在60萬畝左右,大約分為三種類型,其中春提早日光温室面積約3萬畝,已建早春大棚面積約7萬畝,春季簡易及季節性中小棚面積約50萬畝。目前,要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加強蔬菜苗牀管理,多育苗育壯苗。在管理上重點是抓好增光保温,對小苗温室要增加地温;有條件的地方,使用反光幕進行增光。另外,在晴好天氣注意通風、煉苗。二是加快棚下整地進度。重點是新建大棚,要施足有機肥,及時耕翻土地,抓緊進行田間溝、渠、涵、路整修配套。三是及時定植。要抓住氣温回升的有利時機,加快定植進度。要按照設施類型,分類指導,春提早日光温室要力爭在2月下旬前完成移栽定植;早春大棚要力爭在3月上旬前完成移栽定植;春季簡易及季節性中小棚要力爭在3月下旬前完成移栽定植。

3、搞好春季田間管理和春耕備種工作。一是要根據當前氣候特點、苗情長勢等情況,搞好小麥、大蒜、洋葱等作物春季田間管理工作,對苗情較差、明顯脱肥田塊,結合灌水追施返青肥。二是要積極搞好內外三溝清理疏通,防止可能出現的雨澇災害。三是要搞好病蟲草害防治,隨着天氣的回暖,在田農作物的病蟲草害將進入迅速發展和危害階段,要及時開展病蟲草綜合防治工作,突擊搞好春季化除,適時開展麥田第一次病蟲防治總體戰。四是要抓好水稻面積落實,搞好秧田培肥,育足秧苗,確保280畝水稻面積的落實。五是要抓好“三苗”培育,堅持推廣水稻肥牀旱育秧技術;堅持棉花雙膜覆蓋育苗,早打缽、打足缽;抓住有利時機,抓好山芋排種育苗。

4、抓好農村清潔能源建設和農民培訓工程啟動。抓住春季有利時機,及早啟動農村清潔能源建設和農民培訓工程。農民培訓工程,要圍繞優勢主導產業建設,集中精力,組織技術力量,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信息網絡等新聞媒體,通過開辦培訓班、電視講座、專欄等形式,把先進實用的節本增效技術送到千家萬户。農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要明確工作責任,抓好任務指標的落實;積極籌措資金,做好配套資金的落實;搞好技術培訓,規範建設程序,嚴格監督管理,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加強建設管理,着力做好物業化管理及服務體系建設。力爭上半年完成任務指標的60%以上。

5、認真抓好春季農資市場整治。農資市場整治是春季農業生產順利進行的有效保障,為此,從2月10至5月20日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以農作物種子、農藥、肥料為重點的農資市場專項整治活動。各地農業部門要按照《行動方案》要求,提高認識,認真組織,堅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標本兼治的原則,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嚴厲打擊農資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確保“打假護農保春耕”任務的完成。

同志們,今年農業工作任務艱鉅而繁重。站在新的起點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大興開拓創新之風、大興艱苦奮鬥之風,凝心聚力,團結協作,盡職盡責,紮實做好各項工作,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為開創農業工作新局面作出應有貢獻!

農業發言稿 篇11

同志們:

這次農村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中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去年農業農村工作,分析當前面臨的新形勢,安排部署今年農業農村工作。薛書記、楊縣長對做好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高度重視,對開好會議也提出了明確要求。會前,有關部門也做了認真的調查研究和準備工作。上午,大家又集中半天時間,實地觀摩了畢家三農養豬場、下廟姜田設施大棚、蓮花寺東羅東大萬頭豬場和村陣地建設、華州鎮王什字村設施大棚、辛莊沙彌新農村建設等典型。一會兒,薛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大家要認真領會,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根據縣委、縣政府研究的意見,我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認清形勢,堅定信心,增強做好新形勢下“三農”工作的緊迫感

回顧20xx年工作,總結起來講有四句話:一是熱情高,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和諸多發展困難的不利影響,全縣新農村建設、產業結構調整、有黨的惠農政策,各級各部門始終熱情高漲,都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特別是農工部、農牧局、財政局等部門,在20xx年的工作中克服種種不利因素,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二是勢頭猛,全縣湧現出了蓮花寺東大、畢家三農、東陽綠野、高塘煥民等10個萬頭養豬場,全縣生豬存欄達到20萬頭,增長了近三倍,畜牧業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全年新增柿子林3000畝,新增板栗、花椒等經濟林4000畝。建成了秦嶺北麓10萬畝幹雜果林帶。建成了姜田千畝設施大棚等六大蔬菜基地和四個菜果示範園區,一年內發展以蔬菜為主的各類合作社90多個。三是規模大,在畢家、下廟、柳枝建起了3萬畝優質蘆筍基地,在瓜坡、赤水、杏林、辛莊建起了4萬畝地膜洋芋基地,以下廟姜田為中心建起了千畝甜瓜示範園區。四是效果好,糧食種植面積保持穩定,單產大幅提高,總產達到14.5萬噸,創歷史最好水平。蔬菜產業使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收近千元。廣大農民羣眾齊聲稱讚黨的惠農政策好。20xx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47元,比上年淨增577元,增長24.3%,超過全省平均增幅和增速,是近十年來最多最快的一年。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既是縣委、縣政府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及中省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結果,也是各級黨委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羣眾齊心協力、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奮戰在農業戰線的廣大幹部羣眾表示親切的慰問,向關心支持“三農”工作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保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明顯增大。特別是作為傳統農業縣,我縣農業農村自身發展中仍然存在較多矛盾和問題:一是雖然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還不強;二是雖然特色優勢產業初具規模,但產業化水平較低,發展方式粗放,農產品質量不高、加工轉化能力不足,特別是畜牧業發展滯後,“短腿”問題表現突出;三是雖然農業支持保護力度逐年加大,但多渠道投融資體系尚不健全,自我發展能力較弱;四是雖然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加快,但農民素質同勞務市場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比較突出,新型農民培育和技能培訓任務變得更加迫切;五是雖然農村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得到加強,但欠賬較多、發展滯後,加快建設的任務十分艱鉅。這些充分表明,我市農業生產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農業農村工作仍然處在夯實基礎、發揮優勢、加快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重要發展階段。

我們還要看到,儘管當前影響我縣農業農村發展的困難和問題較多,但是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的召開,中央和省、市連續出台一系列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使農業農村發展具備了諸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特別是隨着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我縣廣大幹部羣眾思想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求富思變的願望非常強烈,盼發展、謀發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為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只要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切實增強緊迫感,自覺順應發展趨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全力推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就一定能實現華縣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二、明確任務,突出重點,努力推動全縣農業農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

按照中央和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今年和今後一段時期,我縣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中、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把保持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緊緊圍繞“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的要求,全面落實惠農政策,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着力實施六大增收工程,着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深化農村改革創新,着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確保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為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全年糧食麪積穩定在45萬畝次,總產達到15萬噸以上;全年新增日光温室大棚1000棚、大拱棚5000棚,確保全年新增蔬菜面積2萬畝,總面積達到20萬畝次;全年新增花椒林20xx畝、柿子林4000畝,總面積達到11萬畝。全年牛存欄3萬頭、生豬存欄30萬頭、雞存欄120萬隻。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447元。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穩定在6萬人以上。圍繞這一要求和目標,要重點在以下五個方面狠下功夫:

(一)在加快農村產業發展上狠下功夫。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產業發展是載體、是關鍵。要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前提下,切實把菜畜果等區域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做優。一是狠抓糧食生產不放鬆。認真落實中省市支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全面推行良種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嚴格落實糧食最低收購價保護制度,切實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要依靠科技提高單產,突出抓好良種推廣和地膜玉米增產技術,確保實現增產增收。二是突出發展主導產業。堅持發展特色農業,以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和產業化為方向,突出菜畜果產業發展。不斷擴大提高菜畜果三大主導產業規模和效益,着力打造優勢產業帶、產業區。在果業和蔬菜產業發展上,通過近年來各級各部門的強力引導、不懈工作,羣眾的種植習慣已經養成,管理技術已經成熟,產業發展已具規模,產業效益已經顯現。今年,關鍵是要進一步強化引導、擴大規模、提升品質、拓展營銷、提增效益。特別是要充分利用省上扶持設施蔬菜發展的獎補政策,引導羣眾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努力把我縣建設成“關中特色蔬菜基地”。這裏,我重點強調強勢推進畜牧業。畜牧業是一項強市富民的產業,也是我們目前農業發展中的一條短腿。比較我們與渭北幾個縣在農業發展上的差距,實質就是畜牧業發展不足不快、龍頭企業不多不強上的差距。但客觀分析我縣畜牧業發展現狀,當前又是資源優勢、後發潛力、政策機遇同在。我們必須乘勢而上、奮起直追,力爭用一到兩年時間打一個畜牧業發展的“翻身仗”,邁上一個新的台階,着力提高華縣在全市畜牧業發展中的地位。要抓好產業佈局,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真正做到什麼地方適合養什麼就發展什麼;要堅持規模養殖,按照家庭適度規模和規模小區養殖的要求,引導羣眾養殖出户出村進小區,堅決防止多而散、多而雜,努力做到專而大、專而強;要抓好示範引導,善於發現典型、培養典型,特別是每個村、每個鄉都要明確提出重點培養的不同層面的典型,列出名單,跟蹤推進,真正實現抓一個帶一片、抓一村促一鄉、抓一鄉興一業。要強化扶持服務,主要是在技術培訓、資金投放、龍頭企業發展、市場開拓、產品營銷上要強力扶持,在疫病疫情監測、預防、診治上要跟蹤服務,在輿論引導、典型宣傳、樹立榜樣上要營造氛圍。從全縣來講,今年重點要抓好蓮花寺、畢家、東陽等4個萬頭豬場,瓜坡、高塘等一批養雞示範小區建設,真正通過抓示範、強扶持、優服務,促進畜牧業規模擴張、效益提升。三要培育扶持龍頭企業。圍繞提升農業產業化,重點扶持一批與特色產業發展相適應、與終端市場相聯結的龍頭企業,對經營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要在政策、資金、技術上繼續予以傾斜,促其上規模、上水平。四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堅持“自願、互惠、互利”的原則,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積極推廣,鼓勵支持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依法開展市場營銷、信息服務、技術培訓、農產品加工貯藏和農資統購統銷,切實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抵禦市場風險和生產風險的能力。從今年起,縣上每年抓5個示範合作社,同時,每個鄉鎮抓建1-2個示範合作社。每年表彰獎勵一批在農民增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二)在持續增加農民收入上狠下功夫。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始終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實現縣上提出的到20xx年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197元以上、到20xx年達到8323元的目標,今後幾年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必須每年至少淨增500元以上。我們必須從現在起,採取更直接、更有效的措施,一步一個腳印地完成年度增收任務。當前,一是要大力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重視發展特種養殖和庭院經濟。通過典型示範,引領周邊羣眾大力發展特種養殖,多途徑增加收入。還有在市上特別推崇的富平老廟庭院經濟,院內栽葡萄、院外種柿樹、屋後搞養殖,這些都是很好的農民增收典型和方式。希望我縣各鄉鎮、村要積極學習借鑑和大力推廣這些經驗和做法,大張旗鼓的引導廣大羣眾充分利用房前屋後的宅基地、自用地種菜、種樹,開展多種經營和特種養殖,通俗的説就是“農忙忙大田,農閒忙庭院”,通過辛勤的勞動增加收入,達到致富的目的。二是要大力拓展非農產業增收空間,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堅持用工業化、城鎮化理念指導和謀劃縣域經濟發展,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扶持農村二、三產業,支持家庭工業等多種形式的鄉村工業,加快縣域工業經濟發展,用工業化和城鎮化推動農業產業化,輻射農村,帶動就業,不斷提高農民非農產業收入。三是要大力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緊緊抓住省上今年出資3億元用於農民工小額擔保貸款的重大機遇,鼓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在貸款發放、税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諮詢等方面予以支持;發揮職教優勢,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結合重大建設項目,組織勞務公司直接與工程項目部聯繫落實,政府投資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新增公益性崗位,儘量多用農民工,力爭勞務經濟實現新突破;在積極開拓外部務工市場的基礎上,着力引導農民就近就地轉移,採取以獎代補、以工代賑等方式,組織農民大規模植樹造林、整治土地、修橋築路,在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中拓寬就業空間、增加收入。

(三)在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上狠下功夫。一要抓好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開展以修田造地、土地復墾、中低產田改造、灌區土地平整為主要內容的基本農田建設和以橋峪、瓜坡、小夫峪三大灌區改造為重點的小型水利設施建設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重點辦好“水、電、路、氣、房”五件實事。二要推動農村流通現代化。重點抓好縣城中心農貿市場建設的基礎上,加快瓜坡、赤水、下廟、辛莊等蔬菜主產區蔬菜批發市場建設。創新農產品零售經營方式,扶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到超市設立專櫃,到城市開辦農產品超市、專賣店、直銷店,搞活農村商品流通,加大“家電下鄉”實施力度,開拓農村市場。三要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繼續抓好以新農村建設重點村、310國道和老西潼公路沿線村以及鄉鎮政府周邊村為重點的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治理工作。大力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全面開展“三清、五改、兩建”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積極爭取中省投資,抓好農村巷道建設試點工作,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四)在深化農村改革上狠下功夫。黨的xx屆三中全會對深化農村改革和加強農村制度建設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我們必須抓好貫徹落實。一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重點抓好我縣的土地流轉試點工作,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鼓勵農户通過轉包、轉讓、租賃、入股、聯營等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為發展現代農業、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創造條件。二要全面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明晰產權為核心,在堅持集體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確立農民經營主體地位,真正做到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三要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推進農村擔保方式創新,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企業和銀行多方參與的農村信貸擔保機制,引導和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將業務範圍向農村延伸,讓更多的資金流向農村,着力解決農村貸款難的問題。四是穩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着力增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紮實推進鄉財縣管改革,積極穩妥地化解鄉村債務,力爭年內全面完成基層畜牧獸醫、農技推廣、水管、農機、種子管理體制改革任務,不斷激發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五)在維護農村和諧穩定上狠下功夫。構建和諧社會,不僅要實現農村經濟平穩快速增長、農業穩步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而且要維護農村的和諧穩定,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性問題。一是要着力改善民生。緊扣農民羣眾普遍關心、關注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嚴格落實中省市各項惠農政策,紮實做好農村教育、文化、衞生和社會保障、扶貧開發工作,認真搞好各項惠民工程,着力改善農村民生民計,努力使廣大農民羣眾共享改革成果。二是着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切實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學文化教育,有針對性地對農民尤其是青年農民進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大力開展爭創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多種形式的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深化文化、教育、科技“三下鄉”活動,移風易俗,樹立新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佔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三是要着力維護農村穩定。農村穩,則天下安。當前,尤其要高度重視和加強因金融危機導致的企業倒閉裁員、農民工返鄉以及農村土地流轉、拆遷補償、集體資產處置等引發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工作。堅持“立足基層,着眼苗頭,重在調解”的工作方法,做到“早排查,早發現,早處理”。特別要注重通過調解的方式化解矛盾,切實加強調解隊伍建設,力爭把農村各種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要加強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反對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勢力干預農村公共事務,確保農村社會穩定和諧。

三、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確保“三農”工作各項任務全面落到實處

一要統一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是中央和省市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我們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證。各鄉鎮、各相關部門要堅持把農村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決不能因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就放鬆農業這個基礎,決不能因為農業人口逐步減少、農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就忽視對農民的關心和保護,決不能因為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就放鬆對農村的支持力度。要按照省委和市委《實施意見》的要求,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抓好農業農村工作上;要加強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力量,充實人員,增加經費,改善辦公條件,充分發揮好協調、督查和指導職能;各涉農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儘快組建支農巡迴服務隊,緊扣“三農”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農村一線開展巡迴服務,着力形成全黨、全社會關心“三農”、支持“三農”、服務“三農”的良好氛圍和工作合力。

二要狠抓基層基礎,提供堅強保障。堅持把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作為做好“三農”工作的基礎性工作,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為載體,以“升級晉檔、科學發展”活動為抓手(即: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五個方面,具體設置主導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黨員隊伍建設等15項考核評價指標,對村級黨組織實行百分制考核,依次評為一、二、三、四類村級黨組織,一類得分在85分以上包括85分,二類得分在65至85分包括65分,三類得分在50至65分,四類得分在50分以下包括50分。目標是創建一類、擴大二類、提升三類、減少四類,力爭到20xx年,一、二類村黨組織佔全縣村級黨組織總數的50%以上,四類村黨組織減少到總數的10%以下),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繼續抓好縣級領導農村基層黨建聯繫點,全面落實縣鄉幹部“三三工作制”(即:三分之一的幹部在機關開展業務工作,三分之一的幹部到農村開展包村幫扶,三分之一的幹部赴外開展招商引資),紮實開展鄉鎮幹部駐村工作和選配大學生到村任職工作,逐步建立健全農村基層幹部激勵保障機制,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着力抓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加強鄉村幹部培訓,幫助鄉村幹部解決“幹什麼、怎麼幹”的問題,切實增強農村基層幹部貫徹執行農村政策的本領;民主管理、依法辦事的本領;帶領羣眾發展經濟、增收致富的本領;做好羣眾工作、建設和諧社會的本領;“兩手抓”、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本領。

三要強化目標考核,狠抓工作落實。做好今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關鍵在於狠抓落實。抓落實,必須夯實責任。責任出勇氣,責任出智慧,責任出生產力。勇於擔當責任,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再複雜局面也能應對。要儘快建立橫向到部門、縱向到縣鄉村的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目標責任制,對農民收入、產業發展等重要任務制定出詳實的實施規劃,把任務明確到產業、細化到年度、落實到部門、到鄉鎮、到村組、到農户,做到領導有責任、層層有任務、人人有擔子。抓落實,必須轉變作風。要注重在羣眾“最盼”的地方贏民心,在羣眾“最急”的地方見真情,在羣眾“最怨”的地方改作風,多謀一些富裕百姓的實策,多幹一些促進發展的實事。從今年起,圍繞促進農村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在全縣開展部門幫扶增收活動,要注重在產業發展上動腦子、出點子、找路子,在產業發展佈局、示範引導、扶持服務上做文章、下功夫、求實效,努力使包聯幫扶村組農民增收做到人人有打算、户户有計劃、村村有措施。抓落實,必須嚴格考核。農業農村工作有自己的特殊性,內容多,領域寬,季節性較強,要在繼續實行領導幹部工作目標責任制的基礎上,按照今年的任務目標、工作重點,科學合理的制定量化指標,特別是把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勞務經濟、環境治理、和諧穩定,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把平時考核與年終考核緊密結合,定性與定量考核結合起來,通過平時督查促進,年終考核獎罰,確保中省市縣各項農村工作部署落到實處。

這裏,我要特別強調,根據中央安排,市縣兩級從今年3月、鄉村兩級從9月開始,將分別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各級各部門要嚴格按照省、市、縣部署,認真組織,周密安排,圍繞黨員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羣眾得實惠,聯繫本地“三農”工作實際,把貫徹落實中、省、市、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作為重要內容,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把農民增收成果作為檢驗活動成效的重要標準,切實搞好學習實踐活動。

同志們,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應對挑戰、克服困難,保障在農業;擴大內需、促進增長,潛力在農村;改善民生、保持穩定,重點在農民。面對當前嚴峻形勢,做好今年農業農村工作,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團結一致、埋頭苦幹,確保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努力開創我縣“三農”工作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60週年!

農業發言稿 篇12

同志們:

縣委十二屆八次全體擴大會按照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全面規劃了我縣今後五年的發展方向,安排部署了20*年的工作,提出了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目標任務和具體要求。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要堅持以農民增收為中心,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目標,按照“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市場化運作、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專業合作組織”五大要求組織好生產,推動農村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下面,我就農業農村工作的貫徹落實問題,講幾點意見:

一、走區域經濟發展路子,堅定不移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區域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按照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市場化運作的方向建立起來的具有特色和競爭性的地方經濟。面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縣委、縣政府提出了農業要圍繞“穩糧、壯經、強畜”的思路,立足優勢資源發展主導產業,在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同時,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把農業向優勢資源和區域集中,集中抓好“姜煙桑畜林”五大綠色產業,實現新突破。按照這個要求,全縣農業產業佈局是:以黃姜為主的中藥材、木瓜、蠶桑及優質糧油覆蓋全縣,中廠、構扒、茅坪、四新、桃元、卡子大力發展畜牧業,宋家、雙河、西營、倉上、小雙大力發展以烤煙為主的種植業,大雙主攻蠶桑,城關、麻虎、冷水沿江村組建設特色經果林帶,在鄉鎮政府駐地村、縣城郊區及重點村集中連片發展蔬菜生產,實現農業發展的區域化佈局。各鄉鎮要按照這個整體思路,結合鄉(鎮)情、村情,規劃好本區域的農業發展佈局,組織羣眾生產,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穩糧”要科學界定糧經比例,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全力實施玉米、洋芋地膜覆蓋技術、小麥條播、水稻旱育、間作套種等措施,努力提高單產和產值,穩定總產,增加農民收入。

“壯經”是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集中突破黃姜、蠶桑、烤煙、畜牧、林果等五大綠色產業。

黃姜產業要着眼長遠,把握市場變化規律,積極準備迎接市場的新轉機。當前我們要主動與製藥企業加強聯繫,打開銷售渠道。要引導羣眾正確面對當前市場低谷,堅定發展信心,繼續搞好規範種植,留足種源,穩住基地,蓄勢待發。各鄉鎮主要領導要分別建50畝以上的標準化種植示範點,促使本地生產廠家和合作社與農户建立訂單基地,開發新產品,加快GAP認證,帶動全縣黃姜規範化生產,穩定4萬畝基地。

蠶桑產業要緊緊抓住目前繭絲市場上揚的難得機遇,認真貫徹全縣桑園管理現場會精神,把工作重點和落實措施統一到大力推廣優質桑園建設、蠶室蠶具改造和新型蔟具使用三項技術上來,提高產業的綜合生產能力。今年要完成蠶室改造1000户,改造老劣桑園1萬畝,推廣方格蔟50萬片,栽植305多倍體良桑200萬株。要繼續推廣小蠶飼育箱,加大消毒池灶的建設力度,每鄉鎮要確定1-2個產業大村,建立小蠶共育點實行小蠶集中共育,以擴大飼養面,增加發種量,提高單產,增加總產。繼續對養蠶3張以上或建3畝以上桑園的農户改造建設蠶室用地實行登記制,減免各種税費。逐步推行“三三制”養蠶,深挖潛力,合理調配桑葉資源,及早預訂蠶種,以不剩桑葉為目標搞好發種工作,力爭春季完成發種2萬張,確保1.8萬張,全年發種4萬張,產值突破20xx萬元。

烤煙產業要認真落實全縣烤煙工作會議精神,把產業向優勢鄉、村集中,按照“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市場化運作,基礎設施配套”的要求,完成1.8萬畝的種植任務。緊緊抓住國家政策扶持加大、煙價上調和應收盡收的機遇,大力宣傳國家扶持政策,推廣我縣的務煙典型和成功經驗,激發羣眾種煙積極性。各種煙鄉鎮要合理調劑地塊,搞好輪作倒茬,鞏固煙地面積。注重發展大村大組,培育6-12畝規模適度的大户,淘汰零星的不適宜地塊。要按生產規律組織生產,採取召開現場培訓會的辦法,抓好育苗、起壟、覆膜、移栽、田管、烘烤等各個生產環節。當前要按全縣育苗現場會精神,抓好育苗掃尾,種植地塊合同的簽訂,確保預定目標與效益的實現。要大力推廣中型智能烤爐和密集型烤房,搞好煙水配套工程,降低產業投入,規避市場風險,努力建成500座中型智能烤爐,12座密集型烤房,改造和新修煙田集雨水窖,實現煙農户均1口的目標。煙草局要儘快辦一個示範點,在全縣示範推廣。

林果產業要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切實抓好木瓜園管理,城關、冷水、麻虎三鄉鎮要立足特色品種和區位優勢,抓好柑桔、櫻桃園的管理,建設沿江特色經果林帶,儘快把沿江村組建成林果重點村,發展庭院經濟。進一步加大城區工程造林投入,配套路、水、亭、台基礎設施,建立工程造林管護機制,今年春季植樹活動中要實施大獅子山工程造林、公墓綠化和陵園補植,力爭建成城區公園。要切實抓好木瓜基地的規範化管理和豐產園的培育,搞好產業系列開發,爭取早日見到效益,實現林業經濟的新突破。

“強畜”要以質量為中心,以效益為目標,繼續深入推進強村大户戰略,推動畜牧業發展。要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畜牧產業的發展實施意見》和全縣畜牧工作會議精神,中廠、茅坪兩個強鄉鎮要各發展4個專業村,構扒、卡子、四新三個重點鄉鎮要各發展3個專業村,其餘鄉鎮各發展2個專業村,每個專業村要發展出欄養豬30頭、羊30只、雞1000只以上的大户15户,其中養殖5頭以上母畜的仔豬繁育户5户。狠抓基礎母畜培育、標準化圈舍建設、飼草飼料建設和疫病防治,縣上建立繁育中心,鄉鎮建立人工授精點,除專業村外,其它村每村要建2户繁育大户,力爭實現仔豬自給率達到80%以上,切實降低成本和風險;要狠抓牧草種植,改二元結構為三元結構,引種飼料玉米和紅薯,每個專業村要種100畝飼草,每個養殖大户要種2畝飼草;狠抓圈舍改造,推行“正大”模式,搞省力化養殖;狠抓春秋疫病防疫,增加防疫投入,健全防疫隊伍,形成縣有中心、鄉有專幹、村有防疫員的格局,把防疫工作落到實處;要繼續堅持財政貼息政策,扶持興辦龍頭企業和仔豬繁育,增強發展後勁;要加大內引外聯,興辦肉食加工企業,做大“臘肉”食品,拓寬銷售渠道;要積極鼓勵發展10頭以上的户,在構扒、四新分別培育起80户、50户產業大户,實現千家萬户普遍養,能人大户重點養,專業廠家規模養,做到縣抓龍頭辦企業,鄉抓龍身搞服務,村抓龍尾辦協會,部門聯動抓品牌,科技支撐抓培訓,奮力實現產業新突破。力爭全年出欄10萬頭商品豬,8萬頭商品羊、禽類40萬羽,完成畜牧產值1.7億元。

在突出抓好上述產業的同時,還要按照產業多元化趨勢,積極引導羣眾發展蔬菜和中藥材。

二、實施強村大户戰略,狠抓專業化生產

農業農村工作量大面廣戰線長,科學的決策只有落實到農户中,才能夠實現發展目標。因此,我們必須把農村工作的着眼點和着力點放在村這個最基層、最關鍵的組織層次上,放在户這個最基本、最前沿的生產單元上,實施強村大户戰略。只有通過強村大户帶動才能走出“一村一品”專業化生產的路子。縣委、縣政府今年決定落實100個單位包抓100個村,培植1000户產業大户,實施“十百千萬惠民工程”,正是實施強村大户的具體體現。各鄉鎮、各部門要切實樹立實施強村大户推動工作落實的思想,大力宣傳年初表彰的37户專業大户典型,圍繞我縣農業產業、重點村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以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為重點,以土地、技術、資金、勞力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為基礎,努力建成一定數量規模的強村和大户。今年要把規劃的新農村試點和畜牧專業村、蠶桑重點村、烤煙重點村建成強村。各鄉鎮要圍繞“一村一品”建設強村,在強村中要揚長避短,合理佈局優勢資源,選取經濟效益好的項目作為區域板塊,傾力扶持,推動強村綠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改善。大户是強村的有力支撐,也是經濟發展的載體,各鄉鎮要大力發展產業規模大、科技意識強、人均純收入高的大户,年養豬必須達到30頭、養二元基礎母豬達5頭、養羊30只、養雞1000只,種植烤煙5畝,養蠶10張,建林果園5畝,種黃姜等中藥材2畝以上的大户,每個部門和鄉鎮都要分別培育出10户以上的大户,全縣要培育起各具特色的產業大户1000户。各鄉鎮和各部門要搶抓各種機遇,積極實施項目帶動,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各種資金加快村組道路、綠色生態、興水治旱、電視通訊、農村住户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增強發展後勁,通過幾年的努力幫扶,力爭把所包的村建成強村,把基礎好的户培育成大户,依靠眾多的強村大户,打牢農村經濟發展基礎,推進生產方式的轉變,實現富民、減貧、生態、和諧目標。

三、狠抓農產品深加工,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現階段農業是市場競爭型的農業。我縣農業尚處在產品經濟向商品經濟逾越的艱難爬坡階段,只有依靠科技,依託農產品資源興辦加工企業,才能提高市場佔有份額,才能贏得發展之地。一是要不斷加大科技投入。突出產業實用技術、市場營銷知識特別是農業質量標準知識的培訓,使產銷經濟大户真正掌握農村標準化生產技術,按綠色農業標準組織生產,科學用藥,規範用肥,發展綠色農業,鼓勵科技人員以技術承包、技術入股、技術合作等方式參與產銷户經營,創辦產業示範基地和技術服務實體。今年各鄉鎮和涉農部門要組織農業技術培訓4萬人以上。二是要加大投融資力度。農業沒有投資、便沒有高速度、更沒有高效益。要加大向上爭取項目的力度,用好國家的錢;千方百計引進資金,撬動民間資本投入,用好社會的錢;要深刻領會金融工作是當地經濟發展寒暑表的內涵,推進誠信建設,盤活金融資本,以投資的高增長和項目的快建設,促進農業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三是要搞好農產品深加工。要樹立“培育龍頭企業就是培育市場主體,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觀念,圍繞我縣黃姜、蠶桑、畜牧、林果、蔬菜、糧食、油料等品種,組建農產品營銷隊伍,培養農民經紀人,搞好農副產品加工,發展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實現農業產業的加工轉化增值。現有的黃姜加工企業要開拓市場,搞好深度加工,與農户對接建立自己的基地。要積極引導天寶養殖場做大做強豬肉加工,打響“臘肉”品牌。圍繞木瓜產業在開發酒類產品的同時積極引資開發木瓜果醋等系列產品。供銷社要加快引進繅絲加工企業,力爭年內試產運行。要通過招商引資和鼓勵經濟能人,開發玉米食品,加工紅薯等雜糧,組建藥材初加工企業,促使產品多層次轉化增值,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

四、狠抓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遇災返貧現象極為嚴重是制約我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各級各部門要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抓起,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一是要繼續堅持不懈地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要總結和發揚我縣長期積累的治山治愚精神,按照近山近水近村的要求,堅持不懈地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鞏固提高人均一畝基本農田質量。要執行嚴格地耕地保護措施,鼓勵並加大投入,興修完善集雨水窖,提高抗災奪豐收能力;要按照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目標,加快生態修復、農田堤防和渠道配套建設,搞好紅石河、茅坪河下游大示範區小流域治理,加強水土保持,努力把我縣建成陝西和長江委的典型。要積極爭取並實施安全飲水工程,完成棗樹和獅子山重點河段防洪河堤建設。今年全縣要完成修田造地2500畝,完成旱改水3000畝,實施人飲工程17處,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二是要實施重點村建設和易地移民扶貧,着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要總結近幾年來扶貧工作經驗,切實抓好25個續建重點村工作和今年新啟動10個重點村建設工作。按照整村推進、資金捆綁的要求,每村組建一支工作組,突出抓好“水電路園、廚廁圈院”八個重點,全面落實產業扶貧、技能培訓和信貸扶貧工作,通過二次貼息再貸,鼓勵農民投資投勞,加快產業發展和農户建家進度,要積極推進青瓦白牆格子窗的巴山民居建設,狠抓桑園、果園等經濟林特園建設,大力推進廁圈沼一體化改造,搞好移民搬遷,努力把扶貧重點村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三是要狠抓生態環境建設。退耕還林是生態環境建設的根本措施。要大力宣傳退耕還林的一系列政策法規,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要充分利用每年3月和10月退耕還林管護月活動,開展政策兑現核查,組織農户搞好補植、拓盤、鋤草、施肥、修枝管理,及時核發林權證,促其儘快成林見效。要嚴格處置退耕還林違法違紀問題,切實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堅決打擊毀林開荒的人和事,嚴禁在316國道、鄉鎮政府周圍、紅石河沿線、環縣路沿線的可視坡面進行整片砍伐,有效保護林地資源,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要繼續開展工程造林,徹底解決城區周圍和鄉鎮政府駐地可視坡面的綠化問題,努力改善人居環境,建設山川秀美。四是要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樹立防災減災就是發展的意識,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各鄉鎮和水利、國土、民政部門要科學編制與修訂防汛防滑與救災工作預案,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城關、冷水、麻虎三鄉鎮要建立起防汛預警系統,加大漢江水資源執法管理,做好河道的清障和建築垃圾的處理工作,加強滑坡監測,確保安全渡汛。一旦發生災情,各級各部門要全面參與防汛救災,努力把災害降到最低程度。

五、抓好合作組織建設,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大生產需要大流通來引導和帶動。發展農村經濟,既要大力培植和壯大農村經濟能人隊伍、專業協會和龍頭企業等中介組織及營銷隊伍,提高其組織化程度,還要重視和發展現代流通業,拓寬農副產品流通渠道,以拉近農民、企業與市場的距離。沒有大規模的流通,就沒有大規模的生產,就不能帶動綠色產業和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要按照“一村一品、產業化經營、興一門產業、辦一個市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能人帶動、自主經營、同業合作、共同發展”,高度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民間流通組織的培育和發展,引導、鼓勵和幫助他們面向市場跑運銷、走進城裏當商人。要使貧困的農户通過專業經濟合作經濟的帶領,從“小庭院”、“小作坊”走進“大市場”。要總結推廣全縣蠶桑合作社,大雙黃姜合作社、中廠新廠養豬合作社的成功經驗,把產業大户聯結成基地,以基地發展合作社,幫助農户解決生產中的困難。已經組建的18家蠶桑、黃姜、畜牧專業合作社,要規範工作,按《章程》辦事,盡力為羣眾提供技術信息和市場服務。堅持“市場導向、民主管理、因地制宜、為農服務、政策扶持”的原則,圍繞黃姜、蠶桑、畜牧、木瓜等產業,按照“支部+協會”、“專業合作組織+農户+加工企業”等模式,大力發展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今年每個鄉鎮要建立2個以上專業合作組織,依靠合作組織聯繫農户與市場,實現產品向商品的轉化,真正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大開發的對接問題,確保全縣入社社員達到總農户的10%以上,切實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六、勇於創新,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今年中央1號文件又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若干意見,省市相繼作出了部署。我們一定要以新農村建設統攬農村工作全局,勇於創新,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

要大力宣傳中央1號文件精神,積極探索“二十字”方針的實現方式。按照“規劃先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試點示範”的要求,加大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加大新農村的投入力度。儘快啟動棗樹、月鎮為重點的10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圍繞五大綠色產業發展“一村一品”,按照巴山民居搞好家園建設,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進村級民主建設,建設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改善、社會事業進步的新農村。

要突出工作重點,履行部門職能,積極投身到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扶貧辦要繼續組織鄉鎮抓好25個續建扶貧開發重點村,啟動10個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實施150户650人的移民搬遷工作。組織貧困户技能培訓200人,貧困户勞動力培訓3000人,組織完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報。農業局要按照穩糧、壯經、強畜的要求,全面組織好技術培訓服務,抓好優質糧食種植、畜牧養殖、牧草種植、黃姜規範化示範村各一個,組織建設蔬菜大棚500個,推廣地膜工程1000畝,辦藥材示範點和沼氣綜合利用示範點各1處,興辦農產品加工營銷企業2個,完成畜牧體制改革和基層動物防疫體系項目建設,組建縣級畜禽良種繁育中心,切實抓好動物防疫工作,確保畜產品安全。林業局要組織抓好退耕還林的管護,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組織養蠶技術培訓50場次20xx人以上,指導鄉鎮完成改造老劣桑園10000畝,建小蠶共育點2個,推廣省力化蠶具3000套,發放蠶種40000張,抓好1000畝木瓜管理示範園建設,組織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完成公益林建設1萬畝,積極爭取20*年度退耕還林指標,組織完成城區工程造林和漢江沿線特色經果林帶建設。水利局要編報水利建設項目10個,爭取水利建設資金500萬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20處,其中新農村示範飲水工程2處,完成長治工程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完成棗樹村和獅子山防洪河堤建設1500米,完成漢江河堤項目規劃編報,組織完成沿江三鄉鎮防汛預警系統建設。民政局要全面啟動農村低保,新建敬老院一處,組織社會募捐救災救濟資金20萬元,完成老年福利服務中心建設,新建救災倉庫1座,完成烈士陵園整修,做好城區公墓區綠化,積極解決優撫對象建房、發展生產和醫療補助問題。供銷社要繼續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推廣方格簇18萬片,收購蠶繭700噸,完成繅絲廠招商建設並試產,完成“社有企業”改制,全面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農行要加大貸款投放,扶持1—2户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回收再貸,爭取投放貼息貸款1000萬元,扶持新農村和綠色產業建設,在保證國家政策性貸款投放到位中爭取消化企事業呆滯貸款500萬元。煙草局要組織完成種植烤煙1.8萬畝,收購煙葉3.5萬擔,實現煙葉特產税300萬元,實施煙水配套工程,辦好12個集約化煙爐改造試點,完成500座智能型烤爐改造,推廣烤煙燃煤式烘烤,全面落實各項扶持政策,確保既定目標的實現。信用聯社要組織盤活資金,投放各類貸款2.5億元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實施“1221”支農工程(即每個信用社支持1個產業建設重點村,支持20户非公有制經濟,支持20個農產品加工企業,支持100户種養大户),通過二次貼息再貸支持新農村建設和綠色產業建設貸款1000萬元。殘聯要抓好殘疾人技能培訓3000人;做好殘疾人就業工作,扶持發展養殖、種植、加工、經商等穩定就業户300户,做好殘疾人康復工作,全年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30例,假肢配裝30例。氣象局要提供準確的氣象預報信息,指導完成縣城高層建築的防雷電設施的安裝與檢測。各包建部門要在包建村積極開展新農村的實踐,並在其中建功立業。

要制定目標任務與幹部責任和獎懲相聯結的嚴格的考核管理機制。把任務細化到股室,量化到個人,用好每一個人,每一分錢。要鼓勵幹部到農村去創新,去抓點示範。要加強農村小型水利設施改革,規範土地流轉,建立利益投資導向機制。推進農、林、水技術服務改革,激發服務“三農”活力。各級各部門都要改進為農服務方式,與時俱進地創出新業績。

同志們:農業興百業興,農業穩天下安。農村、農民、農業的問題始終是黨和政府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縣情決定了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工作,各級各部門要按照新農村建設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積極投身農村各項建設,熱情扶持產業發展,切實解決關係農村、農民根本利益的突出問題,努力把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推向前進。

農業發言稿 篇13

一、 農業要在經濟轉型跨越中率先轉型

今年是新一屆政府開局之年。面對新的形勢,政府在本屆的任期中最大的考驗就是加快發展,實現縣域經濟發展的轉型。從整個經濟結構看,體現為從農業主導型經濟向工業主導型經濟的轉型,這是餘慶有史以來經濟形態最大的變遷。從農業產業自身來講,也面臨轉型,就是推進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轉型。站在全省的角度,對餘慶農業發展的總要求是進入全省農業轉型發展的前列,努力在全省爭先突破,率先轉型。這一任務既是新一屆政府的使命,也是農業戰線上全體幹部職工、科技工作者的使命。

之所以提農業要努力率先向實現現代農業轉型,我認為主要有 “兩大優勢一個機遇” 。“兩大優勢”一是 餘慶有非常好的農業基礎。從全省來看 ,餘慶雖然不是農業大縣,但一直是農業強縣。餘慶農業的耕作水平、科技推廣運用水平在省、市都是有口皆碑的,餘慶農業農村工作曾經創下了連續20xx年獲得 全省農業“三增”一等獎的傲人成績,這在全省的縣市中是極為罕見的。可以説,餘慶城鄉收入差距並不大,並不僅僅是外出打工的人寄回來的錢多,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於農業。廣大農村羣眾不僅依靠農業解決了温飽,而且很多人通過調整結構,發展產業實現了小康。我縣的“四在農家”創建能夠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一年一年的推進,最堅實的物質基礎就在於我們相對整體較高的農業水平。如果温飽都沒解決,“四在農家”創建就不可能得到羣眾的廣泛接受。 二是 農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較高。農業從業人員既包括農民,也包括涉及農業的科技推廣服務人員,甚至包括農口的幹部職工。白泥大壩的蔬菜,餘慶的烤煙、油菜、玉米的種植水平,在周邊縣、省市都是一流的。我們擁有農業專業技術職稱的人數,相當於黔東南州的總和,這也是相當了不起的。應該説,餘慶從農民到幹部,對農業科技的重視程度、認同度都是較高的,這也是我們的優勢。農業基礎優勢、人才隊伍優勢,這兩大優勢是我們推進農業率先轉型發展的比較優勢。

“一個機遇” 就是政策機遇。概括起來就是三個文件,兩個規劃。三個文件就是中央1號、國發2號、黔黨發1號文件,兩個規劃就是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規劃和“三位一體規劃”。抓農業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改革,這三個文件兩個規劃都全面涵蓋了。中央1號文件的主題是農業科技創新、國發2號文件中11個部分中有4個部分是談的是農業農村工作。兩個規劃也包含了大量的政策、項目機遇,只要我們認真研究、積極對接,變政策機遇為一個個實實在在的項目落地,我縣的農業面貌必將迎來顯著的改變,農業水平必將邁上更高的台階,我縣現代農業進程的步伐必將大大提速。

二、 加速 明確目標,理清思路,建設具有餘慶特色的現代農業

現代農業是高產、優質、高效、生態的農業。按照現代農業的標準衡量評估我縣的農業,無疑還有很大的差距: 第一 ,從農業的基礎看,我們的水利基礎設施雖有顯著改善,但仍有大量的病險水庫未治理。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去年一場大旱就檢驗出了我縣農業基礎的薄弱。對比以色列,這是一個現代農業在世界上都非常出名的國家,他們的“滴水灌溉”現代農業完全建立在沙漠之上。 第二 ,從市場的角度看,無論是“龍頭企業”帶動,還是公司加農户模式,在現代農業比較成熟的國家或地區,都有一批具備很強實力的企業經濟主體,去帶動產業基地和農户,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就我縣的情況看,只有烤煙相對成熟,精米、糧油加工有一些規模,龍頭不強、規模不大、效益不高、企業和農户共同體的共存關係不緊密是我縣現代農業建設中的突出問題。 第三 ,從政府的角度看,政府的職能主要是規劃引導,通過政策、項目、財政、農技推廣等手段提供產業支持和服務。在這方面,我縣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支持現代農業的產業服務體系仍然薄弱。在市農業農村工作會上,劉興萬副市長談了六大服務體系建設。( 即現代農業科技與信息服務體系、農資與農產品物流供銷服務體系、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服務體系、農民培訓教育服務體系、防災減災服務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體系 ),我縣在這方面的差距很大,需要政府轉變職能。農口部門要多學習借鑑先進地區尤其是山區地區的經驗,強化政府在農業產業服務這塊的職能。 第四, 從農業產業的角度看,現代農業首先是生態農業,是無公害有機農業,其生產特徵是產前、產中、產後嚴格的標準化生產。前一段,瘦肉精事件、農作物化學藥品殘留超標、地溝油進超市等食品安全問題炒得紛紛揚揚,有的專家大聲疾呼,農業食品安全的危害程度勝於搶劫殺人。從世界各國的經驗看,美國、歐洲等國家也經歷了濫施農藥、化肥等影響農產品安全的過程,但通過嚴格的標準化體系,很好地解決了食品安全問題。從我縣看,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需要職能部門認真評估分析我縣農業標準化建設的現狀、問題,拿出有力的措施加快標準化體系建設。

上面談了我縣發展現代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那麼餘慶應該發展什麼樣的現代農業?我想,就是要以 爭創全省現代農業建設示範區為目標,按照“政府引導、項目支持、龍頭帶動、穩優調特”的思路,突出資源精深加工、休閒觀光兩大特色,建設具有餘慶特色的現代農業。 這個目標定位有中央、省、市的政策支持,餘慶還是小葉苦丁茶之鄉,茶、藥、果、蔬等都是大有潛力的特色產業。同時,結合餘慶旅遊發展的目標定位,我縣也有充分的資源秉賦發展現代觀光休閒農業。

在措施上, 一是要用工業的理念抓農業。 戰書書記就説貴州農業的出路是“希望在山,關鍵在水、後勁在畜、出路在工”。最後一句“出路在工”,就是工業。農業產業化很大程度上就是農業工業化。我們至少要在兩個方面明確用工業理念抓農業的意識:(1)把農業產業理解成工業的車間,這就要推行標準化作業,以及提供標準化所需的一系列政策、科技、社會化服務支持。(2)高度重視農業招商引資。農業作為弱質產業,除了市場風險外還有自然風險,因此招商引資的困難更大。澤福縣長在講話中要求成立項目籌備辦公室和督促推進辦公室,我都贊成,不僅要做好項目編制,還要儘可能地多爭取一批,招一批項目進來。

二是要以水利為基石,破解現代農業建設瓶頸 。要堅定農業在縣域經濟的基礎地位不動搖、水利在農業的基礎地位不動搖兩個不動搖的意識。水利部門要充分利用“三位一體”規劃實施的機遇,努力爭取列入全國小農水建設重點縣,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全縣病險水庫治理,根本上緩解水利對農業的嚴重製約。

三是以園區為抓手,示範輻射現代農業建設。 農口部門、白泥鎮、龍家鎮要把白泥大壩、龍家大壩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作為今後幾年工作重點,通過招商引資,努力打造兩個高層次、高規格、高效益的現代農業觀光休閒園區。這兩大園區打造也是我縣爭創全省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的龍頭項目,只要做好了,檔次上去了,就能在農業理念、科技運用、人才培養等方面形成示範效應,帶動全縣農業的升級轉型。同時,東部地區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實踐經驗也告訴我們,現代農業已不僅是農業的概念,而且與工業、旅遊業完全融合一起,園區既是農產品的生產基地,也是工業化生產的車間,還是吸引人們旅遊觀光的景點。

四是以產業化為方向,加快推進農業的規模化、企業化。 我縣農業產業化始於上世紀末,在20xx年,縣委、政府提出了 “三個50%調整”( 即在全縣調整50%的耕地面積種植經濟作物,調整50%的農村勞動力抓非農產業,調整50%的幹部精力抓開發農業。)20xx年,縣委、縣政府又提出以“八大工程”為載體,紮實推進“五個新突破”,確立了糧、油、煙、畜四大傳統產業和茶、中藥材、果、蔬四大新產業的發展目標和定位。20xx年,縣委、政府召開了全縣農業產業發展大會,出台了《關於加快農業產業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打造優質 稻、油菜、烤煙、果蔬、茶葉、中藥材、畜禽 養殖 “八大產業”的目標。通過10多年的努力,我縣農業產業化建設成效明顯,主要體現: 其一 是產業基地建設完成佈局,並形成了規模; 其二 是政府引導作用日益彰顯,出台的扶持產業化建設的一系列鼓勵優惠政策調動了農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 其三 是龍頭企業培育取得積極進展,湧現了一批省、市級龍頭企業。這些與10多年前比,是非常顯著的進步。在下步的工作中,要重點抓好三個方面: 第一 是繼續抓好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糧經比例。省要求到20xx年從現在的60:40調整到40:60。市要求到末調整為3:7。我縣去年糧經比例是61.5:38.5,這個比例説明我縣的糧食種植面積比全省的平均水平還高1.5個百分點 (今年的工作目標是調整為52:48,意味着糧食比例要下降7.5個百分點) 。請農口部門認真研究,加大調整的力度,加快調整的速度。 第二 是把龍頭企業的引進、培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要千方百計引進一批有實力、帶動強的龍頭企業,主要依靠市場的力量帶動結構調整,調整糧經比例。同時,也要更好地扶持縣內現有的龍頭企業擴規模,上台階,加快更多的縣級龍頭企業提升為市級,市級提升為省級。 第三,要以企業和農民的需求為核心,加強和改進農業產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比如鄉鎮農推站體制的問題、農村金融體制問題等,都需要涉農部門認真分析問題,以改革的精神克難攻堅。

五是以科技為動力,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創新 。科技是經濟發展的倍增器,對農業產業來講,科技含量是現代農業區別傳統農業的重要標準,現代農業的優質、高產、高效都離不開科技。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領會中央1號文件精神,結合餘慶實際抓好落實,推進我縣 農業科技 進步和創新 。

六是以扶貧開發為機遇,加快形成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優勢 。我縣已被列入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規劃,未來20xx年內,國家將有大量的項目資金支持,這是我縣以往所沒有的重大機遇。我們對接的重點一是要爭取省、市扶貧辦的支持,做到支持力度不減、變通享受國家政策。二是充分利用這一機遇,加快農業領域的基礎設施改善,做強做大一批特色優質產業。如中藥村、金銀花、速生林、刺梨等等。這些產業抓好做大了,就能成為農業產業的新支柱、新優勢,而且對全縣的特色旅遊商品建設也是非常必要的。

以上六個方面,是對我縣今後一段時期農業建設發展的一個目標定位和主要思路。要實現現代農業的目標,關鍵還得一步一個腳印抓好每年的工作,通過幾年的努力,最終創建全省現代農業示範區。對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以及扶貧開發工作,澤福縣長已經安排得非常具體,目標任務已下達。請農口的同志特別是鄉鎮和村裏的同志學習領會到位,抓好貫徹落實。這裏,對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只點下題,談下總體的要求,就是要“ 確保一個目標,抓好五個重點 ”。

確保一個目標: 就是確保全年農業農村工作考核指標的完成,甚至超額完成。今年是農業產業在去年大旱後恢復性增長的一年,形勢和條件都有利。農村農村工作的核心指標是農民人均收入,我們的工作目標是實現6400元,增長17%以上。除了核心指標,還有其他分項的產業指標、分部門的指標,如林業、水利、畜牧、扶貧開發,請各職能部門一一對照,確保完成。

抓好五個重點:(1) 要抓好對中央、省市關於農業農村工作文件精神的學習。思路清晰,才能事半功倍,思路不清,事倍功半。農口部門、鄉鎮的負責人、分管領導,包括村支書、主任都要加強學習,既要埋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 (2) 要抓好項目的對接爭取。各鄉鎮、農牧、水利、林業、畜牧等部門都要充分利用當前政策有利的時機,加大項目爭取對接力度,結合項目的對接,高質量抓好農業結構調整、林業、畜牧業三個規劃的編制。主要領導要統籌兼顧,既要向上跑,又要向下跑,既要抓對接,又要抓招商,既要立足今年的工作,又要超前準備明年的項目。 (3) 要抓好項目的調度實施。嚴格對照縣委6號文件的要求,保時間、保進度、保質量、保安全、保投資任務。 (4) 推進 體制機制創新, 要在產業化服務這塊借鑑經驗,政府該做好什麼服務,哪些職能交給市場,要敢於思考創新,在農技推廣服務、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等 農村綜合改革 領域量力而行,大膽開拓創新,力求取得突破。 (5) 着力改善民生保穩定。結合“四在農家”創建,以“全省四在農家”創建現場會和創新社會管理現場會在餘慶舉辦為契機, 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特別要加快發展農村教育、醫療衞生、社會保障、公共文化、人口計生等社會事業 。各鄉鎮要守土有責, 加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 做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對一些重大遺留問題,職能部門 要聯動研究,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法管人, 全力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看過縣長農業農村會議講話的人還看了:

1.20xx年全縣農村工作會議總結時的講話

2.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講話稿

3.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的講話

4.在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稿

5.精準扶貧工作會議講話

6.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的講話

農業發言稿 篇14

同志們:

前天上午,市委、市政府剛剛召開了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今天上午召開這次全市農業工作會議,下午還要召開全市水利工作會議。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大的工作部署基本上在這三個會議上敲定。大家要按照這三次會議的要求,認真抓好貫徹落實。這次會議,着重研究安排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講以下幾個問題。

一、充分肯定去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成績,堅定“”更好更快發展的信心

過去的一年,面對宏觀經濟形勢複雜多變、農產品價格異常波動、自然災害頻發等多種因素影響,全市農業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和有關涉農部門的同志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積極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目標,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糧食總產水平和連年增產紀錄實現了雙突破。去年,全市糧食總產達到了104.5億斤,實現了建國以來連續8年增產,近三年總產平均突破百億斤。我市被省政府命名為全省糧食生產先進單位。這個成績,是在去年春季持續低温、夏季持續降雨、秋冬持續乾旱等異常氣候嚴重影響下取得的,來之不易。特別可貴的是,全市各級農業部門不等不靠、積極作為,在行政推動和服務指導上用足力,在落實糧食增產和抗災減災措施上使足勁,確保了災害之年奪豐收。特別是在小麥、玉米生長的關鍵時期,都及時提出了針對性強的指導意見,組織廣大技術人員靠在生產一線,進行面對面、手把手指導,為抗災減災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技術支撐。

(二)高端高質高效農業和生態循環農業實現了雙發展。去年以來,各級農業部門按照高端、高質、高效和低碳、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要求,以及市政府《關於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示範園區的意見》,積極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大力推進園區建設。全市瓜菜種植面積達到327萬畝,比上一年增加10萬畝;新增果園面積2萬畝,創建綠色和有機食品示範園區79處;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有機食品基地33.7萬畝,“三品”基地面積已達507萬畝,對發展現代農業起到了重要的引領、示範作用。農產品質量實現了由無公害向綠色、有機食品為主的轉變。同時,農村沼氣建設和秸稈綜合利用穩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實現了全覆蓋,綠色控害技術廣泛應用,都市農業、休閒農業等新型農業業態快速發展,農業生態建設和高端、高質、高效農業發展實現了良性互動。

(三)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產品出口實現了雙跨越。去年以來,我們克服了人民幣升值、國際貿易壁壘以及國內生產成本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實現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產品出口的歷史性跨越。全市新增1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27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75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國家級和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分別達到10家和77家,新增數量和總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市級重點龍頭企業達到了433家。全市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龍頭企業156家,上市農業龍頭企業達到6家。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進一步增強了產業聚集帶動能力。在去年的全國農業產業化示範區工作座談會上,我市作為地級市代表作了典型發言。組織企業參加了深圳農交會、濱州黃三角農洽會、全國農交會、農交會等一系列重大展示展銷活動,有效擴大了國內外市場份額,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890億元;農產品出口額13.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0.3%。

(四)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農業產出效益實現了雙提高。通過深入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工程,加快農業標準化、園區化基地建設,大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加快推進“三品一標”認證步伐,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質量安全水平有了較大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模式在全國進行推廣,特別是我市首創的農藥登記備案管理制度,為從源頭上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建立了制度保障,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全國、全省農藥管理現場會議在我市召開。在國家和省組織的歷次蔬菜質量檢測中,我市農產品平均合格率均名列前茅。受農產品質量提高和價格上漲拉動,去年我市糧食作物畝均收益小幅增長,棉花、油料、果品、蔬菜效益大幅提高,特別是蔬菜、水果價格一直在高位運營,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拉動力量。

(五)農業科技和農村經營體制創新實現了雙推進。各縣市區按照市政府《關於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要求,進一步健全完善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不斷加大改革力度,基層農技活力大大增強。重點組織實施了良種推廣補貼、高產示範創建、標準良田建設、果菜產業振興等重大項目,有力地促進了科技與產業的緊密結合。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等一系列培訓活動,共培訓農民18.67萬人,為全面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不斷深化農村經營體制改革。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股權化改革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模式創新等三大改革試點成效顯著。全市已有90個村完成了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試點。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93家,5524個村開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流轉面積達到了118.5萬畝,比上年增長33%。按照“户必入社、業必歸會”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全市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了4668家,比上年增加1765家,增長60.8%。深入開展專業社聯合社組建試點,聯合社總數達到了9家。一系列改革創新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市農業局會同有關部門啟動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新的培訓工程,把農民中的優秀分子都集中到市裏來,培訓了2700多人次,這一批優秀農民回去後,又成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強大生力軍。

去年的整個農業農村工作,應該説,在已有的基礎上又向前跨進了一步,一些新型農業農村經濟業態已初步顯現。特別是去年糧食生產繼續維持了增長勢頭,實屬不易。所以,面對今年的旱情,農民的心態都很穩定,原因是家中有糧。前幾天我到高密做了些調查,農民户均存糧達到了1700公斤,這是一個很大的保障。也就是説,即便今年顆粒不收,高密的農民也不會存在吃飯問題。就我市來講,農民有糧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如果農民沒有糧食,一旦再遇上今年這種特殊的氣候年份,不光農民坐不住,各地政府也坐不住。如果糧食短缺,不光我們以糧食加工為原料的產業鏈難以保證,由此帶來的物價上漲,會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平穩發展。糧食安全始終是戰略性問題,今年上上下下都高度重視抗旱工作,主要是擔心糧食減產。截至目前,今年中央和省兩級財政已經為我市下撥了近1億元的抗旱資金。其他各部委也加大了抗旱投入力度,像國土資源部在要打200眼井,而且都不是在地質條件很好的地方,大部分集中在山區,一眼井需花費20-30萬元。加上這些投入,中央、省對的抗旱投入已經超過了1億元。去冬以來雖然出現了持續旱情,但實際上並沒有形成太大的災害。我市的小麥主產區大都在井灌區和河灌區,都是水澆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只有100萬畝左右的山嶺薄地基本上靠天吃飯,但是這場雨雪後,旱情得到了很大緩解。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坐下來研究今年的整個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要不然,大家還在一線抗旱。

農業發言稿 篇15

同志們:

大家好,今天召開的農業產業化會議非常重要。眾所周知,常德是農業大市,農業產業化和休閒農業是我市的優勢所,也是我市經濟發展的潛力所在。召開這次農業產業化會議,主要目的就是要把我們的優勢進一步發揮出來,真正把常德由農業大市建成農業強市。昨天,大家到長沙進行了考察學習;剛才,萬發市長作了一個很好的報告;等會,儒國書記還要講話,請大家一定抓好落實。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

農業產業化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這主要表現在:

第一,農業產業化是當前化危為機的重要途徑。我們常德是農產品資源和農業產業化大市,農業產業化企業佔工業的比重比較大,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4400多家,其中規模企業288家,煙草、食品、紡織、林紙是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可以説,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在全市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去年,在宏觀經濟普遍下行的情況下,我市農產品加工企業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實現銷售收入197.4億元,增長29.4%,高於生產總值增速16.2個百分點,為拉動全市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逐步加深。為了應對危機,中央出台了擴大內需、保持增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政策支持的重點。只要我們抓住國家政策機遇和產業轉移機遇,把農產品加工、流通和休閒農業等產業化經營做大做強,就能夠加快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就能夠有效增強我們抗禦危機的能力。同時,通過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提高農民收入,為啟動農村消費、擴大內需總量提供了前提條件。

第二,農業產業化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手段。農業產業化通過科學配置資源,合理分配利益,突破傳統農業僅僅從事原料生產的侷限性,把種養業向加工、銷售、觀光等領域延伸,使種養加、貿工農環環相扣,能夠加快形成現代農業的發展模式,有效提高農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近些年的發展實踐,我們也能夠看到,通過農業產業化,一是有利於擴大基地規模。通過農業產業化發展帶動,近些年,我市糧食、棉花、蔬菜、柑桔等優勢產業基地一直穩定在800萬畝、100萬畝、130萬畝、110萬畝左右。二是有利於培育名品名牌。通過推進農業產業化,目前全市無公害農產品認定面積達到883萬畝,佔農作物種植面積的58%;農產品培育了2箇中國名牌、2箇中國馳名商標、1個國家原產地保護產品和62個省名牌、22個省著名商標,市場份額也不斷擴大。三是有利於拓展農業功能。傳統農業主要生產鮮食產品,而產業化經營是利用各種農業資源,全面發展農、林、牧、副、漁、休閒、旅遊等大農業。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市以“農家樂”和農業觀光示範園為主的休閒農業,成為農業發展的一大亮點。目前全市規模以上休閒農莊134家,年接待遊客235萬人。

第三,農業產業化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農業產業化是工業反哺農業的重要載體。通過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業工業化,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可以為農村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隨着農產品加工、流通和旅遊的發展,加速資金流、物資流、信息流的彙集,推動農村相關產業的發展,能夠加快促進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加速農村小城鎮的建設發展。目前,全市已形成農產品加工小區80多個,轉移農村勞動力8.3萬人。比如,漢壽縣蔣家嘴鎮近年來發展了11家農業產業化企業,吸納了8000多農民進入城鎮,集鎮的總體規模隨之擴大、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第四,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農業產業化在做大產業規模,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經營效益的同時,不斷拓展了農民增收的途徑和空間。農民生產的產品通過流通企業收購和流通,實現了變現增收;通過龍頭企業加工生產,實現了轉化增收;同時,農民通過在產業化企業打工就業,實現了務工增收。據統計,目前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加工流通帶動農業基地631.6萬畝,107萬農户直接受益。去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4450元,其中通過十大產業鏈建設人均收入1008元,佔到22.7%。

二、要進一步突出工作重點

關於工作重點的問題,剛才萬發市長已經講得非常具體了,在這裏,我還簡單地強調一下。

1、要做強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中之重。要加強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扶持,支持其做大做強,打造一批標誌性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一是要落實政策。今年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市裏制定了《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這些政策都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到農產品加工企業。二是要幫助融資。當前農產品加工企業最大的困難就是資金的問題,企業要擴大規模,缺乏資金;企業要週轉,也缺乏資金,面臨的壓力非常大。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在這方面多想辦法、多下功夫,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資金難題。三是要加強服務。今年是全市的“企業服務年”,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優化工作流程,簡化辦事程序,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工作效率,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2、要做響農業品牌。主要是抓好三個方面:一是要推進食品認證。繼續抓好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產品認證,年內新增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70個以上。市級龍頭企業食品類產品要在3年內全面達到無公害或綠色標準。二是要開發特色產品。充分挖掘地方農產品傳統加工技術,通過改進產品包裝,增加文化內涵,加大宣傳力度,培育一批在市場叫得響、佔有率高的優質、高效、安全、生態名牌產品。積極爭創“十大優質品牌”,年內新增名品名牌15個以上。三是要強化質量安全。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基礎工程來抓,堅持質量標準,嚴格操作規程,努力把常德建成全省乃至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基地,力爭年內80%以上農產品基地實現無害化。

3、要做大休閒農業。休閒農業是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環境資源為人們提供休閒、娛樂、體驗的新型農業經營形態,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具體體現,是轉變農村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農業附加值的有效途徑。目前大湘西旅遊經濟協作區已經成立,常德除了在接待服務、旅遊集散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外,完全可以在休閒農業方面有所作為,積極拓展大湘西旅遊的功能。去年市政府出台了《促進休閒農業發展的意見》,要以這個文件為指導,依託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力爭到20xx年全市休閒農業直接就業人員達到10萬人,年接待遊客達800萬人次以上。

4、要做活流通銷售。一方面,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要指導農民面向市場,按產品、產業組建各類合作組織,促進合作組織、加工企業與農民結成貿工農一體化的生產體系,引導農民運用市場機制,與企業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共同體。要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扶持力度,市縣兩級都要扶持一批有經濟實力、有發展潛力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做大做強。另一方面,要切實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當前我市還存在農產品賣難的問題,特別是去年我市柑橘出現了滯銷,給農民羣眾增收帶來比較大的影響。要把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作為當前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內容來抓,重點扶持一批農產品流通企業,支持流通企業在各類農產品主要銷售區建立市場信息服務平台,蒐集、分析、傳輸相關信息,逐步建立我市農產品進入大中城市超市、連鎖店的綠色通道,為擴大市場佔有率搭建良好平台。同時要建設和改造一批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切實解決好農產品銷售問題,實現流通增值。

三、要進一步強化政策措施

農業產業化和休閒農業發展是一項利當前、惠長遠、增後勁的重要工作,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加大領導力度,強化政策措施,切實把這項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1、要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把農業產業化作為新型工業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整體規劃,進入議事日程,實行目標管理。去年,市裏成立了由萬發市長任組長、各有關部門參加的市十大產業鏈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和市休閒農業發展領導小組,這兩個領導小組要切實擔負起工作責任,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各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領導機構,組建專門工作班子,加強組織領導,提高工作實效。

2、要加大資金投入。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項目建設年”,我們要把農業產業化項目作為整個項目建設的重點,通過上大項目,抓大投入,促大發展。一是要抓好引資爭項。緊緊抓住沿海產業轉移的市場機遇和國家擴大內需增加農業投資的政策機遇,發揮常德農產品資源大市的優勢,認真篩選和包裝一批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精品項目,爭取國家政策扶持,承接產業梯度轉移,上一批重大投資項目。二是要加強財政扶持。市縣兩級財政要增加農業產業化建設的投入,市裏已經設立農業產業化建設資金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導資金,並計劃整合各類涉農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成長性好、帶動力強、關聯度高、經濟社會效益明顯的龍頭企業和農產品生產基地。三是要激勵金融投入。積極爭取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投入,鼓勵各級銀行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信貸投放,鼓勵各類擔保機構為農業產業化企業提供擔保,市財政將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獎勵。

3、要凝聚工作合力。農業產業化涉及範圍廣泛,各級各部門要增強服務意識,加強協調配合,切實形成工作合力,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市農業產業化局和發改、財政、税務、旅遊、國土、水利、電力等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扶持農業產業化、休閒農業和全民創業等優惠政策,鼓勵引進新上項目,鼓勵農業產業化企業加大投資、加強技改、創品創牌,不斷做大做強。各個骨幹企業要千方百計克服當前的困難,增加投資、擴大規模、提高效益,真正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推介一批先進典型,形成全社會支持農村、支持農業產業化的濃厚氛圍。

4、要嚴格調度考核。市委市政府已經把農業產業化建設工作納入了雙文明目標考核,有關領導小組要抓緊建立具體的考核激勵辦法,形成完善的考核獎懲機制。同時,要加強日常工作調度,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促進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按照目標責任制,層層分解工作任務,把責任落實到具體的部門和人員。年底,要進行嚴格的考核認定,對貢獻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效果不好的,要實施責任追究。

同志們,農業產業化和休閒農業的發展任重道遠。我們一定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搶抓機遇,開拓創新,紮實工作,把我市農村經濟做大做強,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標籤: 發言稿 通用 農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8p8ne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