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徐州的導遊詞(精選15篇)

徐州的導遊詞(精選15篇)

徐州的導遊詞 篇1

徐州漢文化景區為中國西漢物質文化的傑出代表,徐州漢兵馬俑和獅子山楚王陵自成功發掘並對外開放以來,以其 “ 粗獷、雄渾、博大、超越 ” 的漢文化精神享譽海內外,成為 “ 兩漢文化看徐州 ” 的窗口。

徐州的導遊詞(精選15篇)

徐州漢文化景區位於徐州市區東部,風景優美,是以漢文化為特色的全國最大的主題公園,主要包括楚王陵、漢兵馬俑、漢畫像石為主題的三個博物館,以及解憂公主紀念館、貴族陪葬墓、騎兵俑坑等景點。

徐州漢文化景區是徐州區域內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兩漢遺風最濃郁的漢文化保護基地。歷史文化勝蹟與山水美景交相輝映,創造了人文自然並舉,歷史現代共生的現代精品旅遊區。

徐州漢文化景區東起三環路,南至隴海線,西接津浦線,北迄駱駝山,總佔地面積1400畝。景區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按照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設計,總體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為及歷史博覽、園林景觀、旅遊休閒於一體的漢文化保護基地和精品旅遊景區。

當前已經建成部分是景區一期工程,該工程佔地660畝,總投資2.2億元,分核心區和外延區兩個層次建設。核心區主要以“兩漢文化”——獅子山楚王陵、漢兵 馬俑、漢文化交流中心三個博物館、羊鬼山展亭(王后陵)、水下兵馬俑博物館為代表,通過對歷史資源的進一步挖掘、修復和保護,重現漢文化精髓;外延區包括漢文化廣場、市民休閒廣場、棋茶園、考古模擬基地、劃草場等,通過建設獨具特色的景觀、景點和配套設施,為遊客和市民提供豐富的參觀遊覽路線和休閒娛樂場 所。景區內的園藝綠化也堪稱一絕,先後投資1400多萬元,在景區栽植銀杏、國槐、欒樹等大型喬木40餘種、2.6萬棵,桂花、梅花等灌木2.8萬株,草 坪13萬平方米,營造出了層次分明、色彩豐富、季相交替的景觀羣落,將山園融為一體。景區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設旅遊服務配套設施,包括解憂公主紀念園、劉氏宗祠、竹林寺、仿古文化街等項目。

一走進漢文化廣場,就看到高9.9米、由青銅鑄造的劉邦像。這位大名鼎鼎的漢高祖劉邦是徐州沛縣人,也是中國第一代布衣皇帝。立鼎中原後,劉邦封他的同父異 母的弟弟劉交當楚王,共傳了12代,死後都厚葬在徐州一帶。其中楚王陵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而位於徐州北郊的龜山漢墓是第六代楚王劉注的陵墓。

徐州的導遊詞 篇2

徐州擁有承東接西、溝通南北、雙向開放、梯度推進的戰略區位優勢。地處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是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江蘇省重點規劃建設的四個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交通便捷發達,素有“五省通衢”之稱,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幹線在此交匯,擁有全國第二大鐵路編組站,5條國道、20條省道、5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高速公路通車裏程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居第一,京杭大運河繞城迤邐穿行,觀音機場為國家民航幹線機場,魯寧輸油管道縱貫境內,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五通匯流”的立體交通體系。尤其是京滬、徐蘭客運專線在徐交匯,建成後徐州到北京、上海的時間均縮短到兩個多小時,徐州將成為全國重要的高速鐵路樞紐。

徐州是資源富集且組合條件優越的地區之一。煤、鐵、鈦、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等30多種礦產儲量大、品位高,其中煤炭儲量69億噸、石膏44.4億噸、巖鹽2l億噸、鐵8300萬噸、石灰石250億噸;農副產品品種眾多、特色鮮明,銀杏、富士蘋果、牛蒡等20多種農副產品享譽海內外。徐州年產煤炭2500多萬噸,是江蘇唯一的煤炭產地;全市發電裝機容量達1000萬千瓦,是江蘇省重要的能源基地。

徐州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歷史勝蹟浩繁。以漢墓、漢畫像石、漢兵馬俑為代表的“漢代三絕”名揚海內外。徐州出土了數量眾多的漢兵馬俑,與秦俑寫實的風格相對應,徐州的漢兵馬俑是用寫意的手法,將漢代兵士的神態、表情,甚至是內心活動都惟妙惟肖的刻畫出來。數以千計生動傳神的漢兵馬俑,宛如一支威武雄壯的漢代軍陣穿越了歷史的時空,展現在世人面前。除兩漢文化勝蹟之外,項羽“戲馬台”、劉邦“大風歌碑”、蘇軾“放鶴亭”、北魏“大石佛”、唐代“燕子樓”,以及明清“城下城”遺址等歷史勝蹟遍佈全市,使徐州這座古城處處散發着濃郁的文化氣息和獨特魅力。

徐州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山川形勝,美不勝收。故黃河穿城而過,大運河傍城而流,山圍着城,城環着山,山城相依,山水相連,形成了徐州獨特而美麗的自然風光。中心方圓60平方公里的雲龍山、雲龍湖、泉山森林公園園林風景區將城市裝點得雅緻秀麗,成為人們休閒觀光的旅遊勝地。深厚的文化底藴、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現代化城市風貌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形成了兼得北雄南秀、富有鮮明個性的城市風格。

徐州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一個繁榮文明和諧的新徐州正在古彭大地上迅速崛起。

徐州的導遊詞 篇3

徐州位於江蘇省的西北部,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五省通衢”和“兵家必爭之地”之譽。為東部沿海與中部地帶、上海經濟區與環渤海經濟圈的結合部。京滬、隴海兩大鐵路在此交匯,京杭大運河傍城而過。公路四通八達,為全國重要水陸交通樞紐和東西、南北經濟聯繫的重要“十字路口”。1945年正式設市,現轄豐、沛、銅山、睢寧4縣,邳州、新沂2個縣級市,雲龍、鼓樓、泉山、九里、賈汪5區。全市總面積1125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963平方公里。總人口900多萬,年平均氣温14℃。

徐州擁有6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江蘇省最古老的城市。中國第一個布衣皇帝—漢高祖劉邦出生地和發跡地,數百年的兩漢盛世造就了博大精深的兩漢文化。徐州的兩漢文化遺存,以“漢代三絕”—漢墓、漢畫像石、漢兵馬俑為代表。除此之外,漢皇祖陵、項羽戲馬台、楚漢鏖戰的九里山古戰爭遺址、霸王別姬處、虞姬墓、以及劉邦榮歸故里吟唱千古名句《大風歌》的歌風台等。徐州其他的文化遺存還有彭祖井、彭祖祠、放鶴亭、黃樓、東坡石牀、快哉亭、唐代摩崖石刻、關盼盼的燕子樓、北魏大石佛、蘇北第一寺—興化寺、以明清民居為特色的民俗博物館、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林等。

徐州自然風光兼有北方的豁然大氣和南方的鐘靈秀麗。雲龍湖水質清澈,彷彿一顆明珠鑲嵌在市區南部。綠波層湧的泉山森林公園、玉帶迴轉的故黃河風光帶、臨波倚翠的雲龍湖濱湖公園以及多條景觀路工程,使徐州披戴着一襲醉人的錦山繡水。

徐州市旅遊設施配套完善,旅遊綜合接待能力不斷提高,旅遊接待人數和旅遊總收入不斷增長,正逐漸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勝地。

徐州的導遊詞 篇4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位於雲龍湖東岸,分南館和北館兩個館。南館是新館,靠近雲龍山索道下站,具有現代化的外觀;北館是舊館,外觀仿唐宋建築。漢畫像石是漢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闕和廟闕等建築上的畫像石刻,南館和北館中展出了數百件漢畫像石,刻畫手法古樸渾厚,內容涉及神話傳説、歷史故事、現實生活等方方面面,一定會讓人文愛好者大呼“過癮”。

北館(舊館)展出的主要是清代末年至1989年的漢畫像石,這些漢畫像石鑲嵌在長廊和7個展室內。其中第一展室的炎、黃帝昇仙圖,第二展室內目前發現的漢畫像石中時代最早的西王母圖象,第三展室的紡織圖,第四展室的迎賓宴飲圖,第五展室的泗水撈鼎圖,第七展室內在歷史課本上出現過的牛耕圖等,都是不容錯過的精品。

南館(新館)展出的是1920xx年後新收藏的漢畫像石,分六大部分。“神道天路”展出的是陵墓神道兩邊的石刻,“承天敬祖”展出祠堂石刻,“天工神韻”指具有藝術性、構圖上有創意的漢畫像石,“漢石春秋”展出的漢畫像石內容再現了漢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千秋地宮”展出的是墓地裏的石刻,“碑刻題記”展出的是徐州出土的漢代刻字石碑。

如果你對漢畫像石感興趣,在藝術館的漢畫商店裏可以買到漢畫像石拓片,以留作紀念,拓片較貴,至少兩、三百元。

徐州的導遊詞 篇5

徐州漢畫像石館位於風景秀麗的雲龍山、雲龍湖之間。徐州是中國兩漢文化的發祥地,漢畫像石的集中出土地。漢畫像石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是陳列、徵集、研究漢畫像石專題性博物館,館藏漢畫像石1400餘塊。20xx國家發改委批准利用國債資金建設漢畫像石新館。徐州漢畫像石新館和老館比鄰,佔地面積1000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400平方米,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關肇業教授主持設計

。建築依山就勢,由氣勢龐大的主入口平台、序廳、室內天井、主展廳、臨時展廳等部分組成,建築風格古樸莊重、粗獷雄渾,仿漢代建築風格的漢闕作為建築語言符號,藴含着時空的神祕;強調綠化效果,建築掩映在雲龍山鬱鬱葱葱的樹木中。內部設計三處採用大面積的玻璃幕牆,使得建築與山體渾然一體,形成了“建築形式追求與山體的和諧;比例和裝飾上強調徐州兩漢文化雄渾的神韻和意境;細部以簡化的不完整漢闕的形象同老館呼應”的個性風格。

建成後的新館陳列面積2500平米,陳列展出漢畫像石400餘塊。新館內部設施完善,有中央空調、直升電梯、學術報告廳、視頻放映廳、數字監控等現代化設備,展品佈置新穎,採用立體擺放、墓室復原,燈飾照明等手段,烘托漢畫像石恢弘的氣勢。

新館陳列的主題為“大漢王朝——石上史詩”,有“神道天路、祠堂敬祖、天工神韻、漢石春秋、千秋地宮、碑刻題記”六大部分,用館藏精品畫像石,解讀漢文化中所包含的魅力,詮釋兩漢文化的靈魂。文物按照科學分類,由12個小單元展現漢代社會衣、食、住、行、征戰比武、樂舞百戲、神話故事等社會百態,再現一個大氣磅礴的時代,整個展覽充溢着恢弘的史詩氣氛。

新館同時展出的還有“漢石墨韻——全國漢畫像石精品拓片”,展出山東、河南、陝北、四川等地的畫像石拓片100餘幅。以全國最有代表性的畫像石拓片,支撐“大漢王朝——石上史詩”這一主題。

新館展出的畫像石主要是1990年以後新收藏的文物精品,老館仍然保留原來的風格,新、老館有機結合,珠聯壁合,共計展出畫像石600餘塊,是全國最大的漢畫像石專題博物館。

徐州的導遊詞 篇6

漢代營建墳墓、祠堂和門闕並刻有畫面的石塊稱為畫像石。這樣的墓葬稱為畫像石墓,也稱為畫像石室或石槨。

漢畫像石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距今近20xx年的許多未留姓名的畫家、雕刻家在石塊上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徐州漢畫像石極少部分刻在石祠堂的壁上,絕大多數出自墓室內。目前,我國發現漢畫像石的地域很廣,但發現數量較多而又比較集中的有徐州、魯南、河南南陽地區、四川中部和陝西北部。

漢畫像石是漢代“生不極養,死乃祟喪”的產物。死者的後代為了盡“孝”道,用青石砌造仿照人間住宅的墓室,還有些墓空前砌有祭奠死者的祠堂,畫像就刻在墓的四壁、頂部和祠堂的壁上。豪門富户如此,流風所及,黎民百姓爭相效仿。徐州漢畫像石墓的出現除了和當時的政治經濟條件有關外,還與當時徐州的自然條件有關。徐州周困多為丘陵地帶, 石材非常豐富。石灰巖質地細膩,硬度適中,便於雕刻。

徐州的漢畫像石極其豐富,發現也較早。最早注意徐州漢畫像石的是北魏酈道元,他在《水經注》一書中就有有關記載。清代晚期。沛縣古泗水畫像石就已被收存保護在沛縣夏鎮康阜樓下,後來徐海兵備道吳世熊移置徐州道署中保存,這是徐州漢畫像石收藏保護的開始。但是同治以後,畫像石雖然經常出土,卻無人問津。民國初年。張伯英常常“石刻旁蒐集到冢墓”,收集了一批包括銅山雙溝 (今屬睢寧縣)牛耕圖在內的畫像石。存於馬市街雜貨鋪。解放後。張伯英的少子張愷慈將這批畫家石及漢畫拓片一併捐獻給徐州市人民政府。

日本侵華時期,徐州淪陷,日本侵略者不僅掠奪徐州的礦產資源,還搶掠徐州的古代文物,將銅山洪樓的畫像石砸碎準備裝運,還將古泗水畫像石送到車站準備裝車,但被車站徐州裝運工深夜冒着生命危險偷運出站,轉移保護才倖免遭劫。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漢畫像石的收藏和保護。1952年成立了徐州漢畫像石徵集保管組,將散置的建橋樑、 砌廁所、壘豬圈、鋪道路以及井台上、水溪邊的畫像石收集起來,加以保護。1952年以來。文物工作者還先後科學發掘了徐州市郊十里鋪、銅山縣茅村、新沂市瓦窯、睢寧縣九女墩、邳州燕子埠、占城果園、沛縣棲山、豐縣華山等處完整的漢畫像石墓近20座,漢畫像石的數量已達到1000多塊。是我國漢畫像石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徐州漢畫像的題材內容豐富多彩,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當時現實生活的反映,有許多是描繪墓主人生前驕奢淫逸的享樂生活的畫面。如迎來送住、鐘鳴鼎食、六博對奕、馳逐獰獵、射御比武、飛劍跳丸、馴象弄蛇、魚龍漫衍、吞刀吐火等。其中吐火表演最為驚險,一人手操喇叭狀物,鼓腮吹出熊熊燃燒的火焰,無怪乎張衡《西京賦》形容“吞刀吐火,雲霧杳冥”!

秦漢時期,徐州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因此石刻中出現了男耕女織、捕魚等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場面。徐州為兵家必爭之地,“風俗勁悍”,因此畫像石中比武練力的場面也特別常見。銅山縣洪樓出土的力士圖。畫面上雕刻7個力士:左側第一人持劍執盾;第二人生縛一虎;第三人處於圖中最顯著的位置,怒目凝視,裸露膀臂,弓步蹲身作拔樹狀, 樹上宿鳥驚飛。使人聯想到“魯智深相了一相,先到樹前把直掇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繳着,卻把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將那株綠楊樹帶根拔起來”的《水淋》第七回魯智深在大相國寺倒拔垂楊柳的故事;第四人手執牛尾巴,黃牛於背上;第五人雙手執鼎耳,弓步蹬地,將鼎翻舉過首,後面的一人抱犢,一有執壺。畫面抓住了力士的瞬間動作,充分表現了力士拔山扛鼎的雄姿,彷彿在力士的體內藴藏着無窮無盡的力量。

另一類是當時人們想象中的神仙世界: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 龜蛇相交)四神。有傳説中的團土造人,煉石補天,創立天、地、人的始祖女媧,有伏羲、女媧人首蛇身相交。有玉兔搗藥、神獸守鼎、神仙羽人,也有神話中操有不死之藥居崑崙百神之首的西王母,有為東王公 、西王母夫婦看護樹、禽、獸,隨車出行的九頭人面獸——開明獸,也有三足烏、九尾狐、九華燈、靈芝、麒麟等,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神奇浪漫的世界。

徐州漢畫像石的雕刻技法以剔地淺浮雕和平面線雕為主。根據圖像表現手法的需要,又有許多變化,演變為各種雕刻技法。大大豐富了漢畫像石的藝術表現力。其雕刻技法精湛嫻熟,用刀健勁有力。畫像石的創作雖然以刀作筆,以石為紙。但工匠們對線條的運用卻得心應手。根據不同的需要。或婉轉流暢。或剛直豪放。或粗壯有力,在堅硬的石塊上創造了栩栩如生的形象。創造了具有永久魅力的藝術珍品。結冰冷的石頭注入了永久的生命力。徐州漢畫像石古拙典雅,質樸自然,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有着與眾不同的特點,構圖佈局繁密盈滿,人物車馬充天塞地、密不透風,主體畫面以外的空白處還填以祥雲瑞獸、飛鳥祥樹。然而畫面主次分明,條理清晰,結構嚴謹,畫面繁而不亂。密而不窒,取得了氣氛熱烈而有條不紊的藝術效果,成為徐州漢畫像石鮮明的藝術特徵之一。

由於畫像石在雕鑿前是先在石塊平面上繪出畫面。而後雕刻出物像,是繪畫和雕刻兩種藝術的結合。因此,我國的繪畫藝術的諸多早期因素都可以從這裏窺見端倪。例如包含了裝飾圖案畫、花鳥畫、山水畫、人物畫甚至寫意畫、連環畫等。銅山縣洪樓的一塊畫像石,畫面分四格,第一格是主人邀請三人比武,第二格四人向同一方向徐徐行進,第三格是二人持戈戟正在你來我往打得難分難解,第四格是賓主揖手告別。這些畫面無須任何文字説明,可以讓人一看就懂,將此看成連環畫的先河,是毫無牽強之嫌的。

徐州漢畫像石的另一個特點是多鴻篇鉅製。這和當時這裏是帝鄉,有彭城、下邳兩個封國,皇親國戚、王子候孫聚居於此分不開的。

徐州漢畫像石的時代主要是東漢,沛縣棲山、豐縣華山發現的畫像石比較早、都是西漢末和新莽時期的。徐州的漢畫像石在東漢末年就逐漸消失了。徐州漢畫像石在國內外有着很大的影響,日本、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學者經常到這裏考察和研究。隨着考古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將會有更多的畫像石被髮掘出來。埋藏在地下近 20xx 年的藝術珍品將散發出更為燦爛的光彩。

徐州的導遊詞 篇7

戲馬台是徐州現存最早的古蹟之一。公元前220xx年,蓋世英雄項羽滅秦後,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於城南里許的南山上,構築崇台以觀戲馬,故名戲馬台。

戲馬台依山崗地形,逐步上遞,錯落有致。歷代在台上營建了不少建築物,諸如台頭寺、三義廟、名宦祠、聚硅書院、聳翠山房、碑亭記等。戲馬台北側有曲廊、追勝軒、集萃亭和繫馬樁、鳥騅槽等景點。曲廊內嵌有歷代文人雅士吟詠戲馬台的詩詞石刻50餘通。

戲馬堂是主殿,堂周環以迴廊,24根丹柱繞堂排立,四壁為雕花窗櫺。堂中屏風為“秋風戲馬”圖;反映當年項羽在虞姬陪侍下,觀看士卒馳馬操練的場景。東配殿的壁畫,由144 塊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磚坯雕刻燒製而成,長9米,高2米。項莊舞劍畫面,描述了當年鴻門宴的緊張氣氛。西配殿為一大型壁畫,勾勒了兵敗垓下後霸王訣別愛姬的離愁場景。

由於戲馬台地勢較高,登台四眺,古城盡入眼簾,所以也是徐州市區觀景的好地方。

徐州的導遊詞 篇8

徐州漢文化景區為中國西漢物質文化的傑出代表,徐州漢兵馬俑和獅子山楚王陵自成功發掘並對外開放以來,以其 “ 粗獷、雄渾、博大、超越 ” 的漢文化精神享譽海內外,成為 “ 兩漢文化看徐州 ” 的窗口。

徐州漢文化景區位於徐州市區東部,風景優美,是以漢文化為特色的全國最大的主題公園,主要包括楚王陵、漢兵馬俑、漢畫像石為主題的三個博物館,以及解憂公主紀念館、貴族陪葬墓、騎兵俑坑等景點。

徐州漢文化景區是徐州區域內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兩漢遺風最濃郁的漢文化保護基地。歷史文化勝蹟與山水美景交相輝映,創造了人文自然並舉,歷史現代共生的現代精品旅遊區。

徐州漢文化景區東起三環路,南至隴海線,西接津浦線,北迄駱駝山,總佔地面積1400畝。景區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按照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設計,總體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為及歷史博覽、園林景觀、旅遊休閒於一體的漢文化保護基地和精品旅遊景區。

當前已經建成部分是景區一期工程,該工程佔地660畝,總投資2.2億元,分核心區和外延區兩個層次建設。核心區主要以“兩漢文化”——獅子山楚王陵、漢兵 馬俑、漢文化交流中心三個博物館、羊鬼山展亭(王后陵)、水下兵馬俑博物館為代表,通過對歷史資源的進一步挖掘、修復和保護,重現漢文化精髓;外延區包括漢文化廣場、市民休閒廣場、棋茶園、考古模擬基地、劃草場等,通過建設獨具特色的景觀、景點和配套設施,為遊客和市民提供豐富的參觀遊覽路線和休閒娛樂場 所。景區內的園藝綠化也堪稱一絕,先後投資1400多萬元,在景區栽植銀杏、國槐、欒樹等大型喬木40餘種、2.6萬棵,桂花、梅花等灌木2.8萬株,草 坪13萬平方米,營造出了層次分明、色彩豐富、季相交替的景觀羣落,將山園融為一體。景區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設旅遊服務配套設施,包括解憂公主紀念園、劉氏宗祠、竹林寺、仿古文化街等項目。

一走進漢文化廣場,就看到高9.9米、由青銅鑄造的劉邦像。這位大名鼎鼎的漢高祖劉邦是徐州沛縣人,也是中國第一代布衣皇帝。立鼎中原後,劉邦封他的同父異 母的弟弟劉交當楚王,共傳了12代,死後都厚葬在徐州一帶。其中楚王陵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而位於徐州北郊的龜山漢墓是第六代楚王劉注的陵墓。

徐州的導遊詞 篇9

親愛的遊客大家好,我是“愛徐州,愛家鄉”小導遊,名叫__X,現在我向大家介紹世界罕見、中華一絕的`徐州漢文化:龜山漢墓。

在徐州美麗的龜山景區,一座遠遠望去形似一隻大烏龜的山,叫龜山,號稱“中華一絕”的龜山漢墓,就開鑿在這隻大烏龜的肚子裏,幾乎將整個肚子挖空,裏面有許多許多小房間,並井然有序,好像是一座神祕的地下宮殿。

龜山漢墓是徐州兩漢名勝景區,為西漢第六代楚王劉注的夫妻合葬墓,墓室東西長83米,南北最寬處33米,最高處1.78米,裏面的面積有700多平方米,距今兩千多年。

龜山漢墓還有許多不解之謎,被稱為“東方金字塔”。“黃山歸來不看山,龜山遊罷不看墓”。其千古之謎,等待大家來一探它的神祕吧!現在請大家一起跟我來!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將一起從這邊的南甬道進入,墓道也是運送棺木的進口。讓我們先看一下這座墓葬的平面圖。這座漢墓由兩條甬道、兩條墓道、15間墓室組成。因為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所以中間以壺門為界,南十間為劉注墓,北五間為夫人墓。從這裏由此向內是全長56米的甬道。甬道高1.78米,寬1.06米,56米長的甬道沿中心線開鑿的最大誤差僅5釐米。

徐州的導遊詞 篇10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很高興認識你們!

戲馬台是歷史文化名城徐州現存最早的古蹟之一。公元前206年,蓋世英雄羽滅秦後,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於城南里許的南山上,構築崇台,以觀戲馬,故名戲馬台,中國歷史風雲變幻,戲馬古枱曆經滄桑。兩千年來,戲馬台作為西楚霸王項羽的遺蹤,吸引無數的志士文人登臨憑弔。

為紀念推翻中國封建秦皇朝的農民英雄項羽,褒揚歷史功績,徐州市政府分別於1986年,1999年,20__年對戲馬台景區進行重修擴建。如今戲馬古台結構嚴謹,佈局勻稱,錯落有致,沉雄莊重。前區為兩組宏偉的仿古皇家建築羣,以豐富的資料展示西楚霸王悲壯的一生,包括雄風殿、鉅鹿大戰、霸王別姬、鴻門宴、定都彭城等展室;後區,依山就勢,設計為百米長廊,長廊以古來詠台詩詞,當今書法大家筆跡勒石鑲壁,既能陶冶遊人性情,又使人在遊覽中受到教益。景區內遍植名木異卉,更有霸業雄風鼎、重九台、烏雅槽、繫馬樁、項王武庫、人傑鬼雄石等諸景點綴其間,使戲馬台景區疏密有致,尉為大觀。開放以來登台攬勝的遊客絡繹不絕,它已成為國內項羽遺蹤旅遊網絡上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也是徐州市楚漢文化中傑出的代表。

好了今天我的講解就到這裏了,接下來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參觀,希望大家玩的愉快,謝謝!

徐州的導遊詞 篇11

徐州古稱彭城,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一,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和2500多年的建城史。全市幅員面積11258平方公里,總人口976萬人,現徐州市下轄2市(新沂、邳州)、3縣(豐縣、沛縣、睢寧縣)、5區(雲龍、鼓樓、泉山、銅山、賈汪),是國務院批准的“較大的市”,先後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等稱號。

徐州是華東地區重要門户城市,江蘇省第二大城市,國家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國際性新能源基地,有“中國工程機械之都”和“世界硅都”的美譽,20xx年全年實現GDP經濟總量為4016億元,入圍中國經濟30強城市。《20xx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顯示,徐州成長競爭力排名全國第1位,是中國未來發展前景最好的城市。國家商務部《國家級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評價》顯示,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實力在全國172家國家級開發區中排名第20位。國務院發佈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中明確了徐州的定位是建設以工程機械為主的國際裝備製造業基地、能源工業基地、現代農業基地和商貿物流中心、旅遊中心,成為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徐州在1986年曾承辦過江蘇省第十一屆運動會,成為全國第一個舉辦全省綜合性運動會的非省會城市。

徐州擁有承東接西、溝通南北、雙向開放、梯度推進的戰略區位優勢。地處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是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江蘇省重點規劃建設的四個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交通便捷發達,素有“五省通衢”之稱,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幹線在此交匯,擁有全國第二大鐵路編組站,5條國道、20條省道、5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高速公路通車裏程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居第一,京杭大運河繞城迤邐穿行,觀音機場為國家民航幹線機場,魯寧輸油管道縱貫境內,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五通匯流”的立體交通體系。京滬、徐蘭客運專線在徐交匯,使得徐州到北京、上海的時間均縮短到兩個多小時,徐州將成為全國重要的高速鐵路樞紐。徐州觀音機場目前是淮海經濟區硬件條件最好、運營規模最大、輻射範圍最廣的機場,現在已經開通22條航線,其中國際(地區)航線有香港、台北、高雄、曼谷、首爾。

徐州是資源富集且組合條件優越的地區之一。煤、鐵、鈦、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等30多種礦產儲量大、品位高,其中煤炭儲量69億噸、石膏44.4億噸、巖鹽2l億噸、鐵8300萬噸、石灰石250億噸;農副產品品種眾多、特色鮮明,銀杏、富士蘋果、牛蒡等20多種農副產品享譽海內外。徐州年產煤炭2500多萬噸,是江蘇唯一的煤炭產地;全市發電裝機容量達1000萬千瓦,是江蘇省重要的能源基地。

徐州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歷史勝蹟浩繁。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户、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雲集中心。徐州有超過六千年的文明史和四千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千年帝都,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説。

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勞作。原始社會末期,堯封彭祖於今市區所在地,為大彭氏國,徐州自此稱彭城;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家鄉;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建都彭城。,故有“彭祖故國、劉邦故里、項羽故都”之稱。以漢墓、漢畫像石、漢兵馬俑為代表的“漢代三絕”名揚海內外。徐州出土了數量眾多的漢兵馬俑,與秦俑寫實的風格相對應,徐州的漢兵馬俑是用寫意的手法,將漢代兵士的神態、表情,甚至是內心活動都惟妙惟肖的刻畫出來。數以千計生動傳神的漢兵馬俑,宛如一支威武雄壯的漢代軍陣穿越了歷史的時空,展現在世人面前。除兩漢文化勝蹟之外,項羽“戲馬台”、劉邦“大風歌碑”、蘇軾“放鶴亭”、北魏“大石佛”、唐代“燕子樓”,以及明清“城下城”遺址等歷史勝蹟遍佈全市,使徐州這座古城處處散發着濃郁的文化氣息和獨特魅力。徐州因其擁有大量文化遺產、名勝古蹟和深厚的歷史底藴,也被稱作“東方雅典”。

徐州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山川形勝,美不勝收。故黃河穿城而過,大運河傍城而流,山圍着城,城環着山,山城相依,山水相連,形成了徐州獨特而美麗的自然風光。中心方圓60平方公里的雲龍山、雲龍湖、大龍湖、九里湖、珠山宕口遺址公園、泉山森林公園園林風景區等景點將城市裝點得雅緻秀麗,成為人們休閒觀光的旅遊勝地。深厚的文化底藴、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現代化城市風貌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形成了兼得北雄南秀、富有鮮明個性的城市風格。

徐州的導遊詞 篇12

戲馬台是歷史文化名城徐州現存古蹟之一。公元前220xx年,蓋世英雄羽滅秦後,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於城南里許的南山上,構築崇台,以觀戲馬,故名戲馬台。中國歷史風雲變幻,戲馬古枱曆經滄桑。

兩千年來,戲馬台作為西楚霸王項羽的遺蹤,吸引無數的志士文人登臨憑弔。為紀念推翻中國封建秦皇朝的農民英雄項羽,褒揚歷史功績,徐州市政府分別於1986年,1999年,20xx年對戲馬台景區進行重修擴建。

如今戲馬古台結構嚴謹,佈局勻稱,錯落有致,沉雄莊重。前區為兩組宏偉的仿古皇家建築羣,以豐富的資料展示西楚霸王悲壯的一生,包括雄風殿、鉅鹿大戰、霸王別姬、鴻門宴、定都彭城等展室。後區,依山就勢,設計為百米長廊,長廊以古來詠台詩詞,當今書法大家筆跡勒石鑲壁,既能陶冶遊人性情,又使人在遊覽中受到教益。

景區內遍植名木異卉,更有霸業雄風鼎、重九台、烏雅槽、繫馬樁、項王武庫、人傑鬼雄石等諸景點綴其間,使戲馬台景區疏密有致,尉為大觀。開放以來登台攬勝的遊客絡繹不絕,它已成為項羽遺蹤旅遊網絡上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

徐州的導遊詞 篇13

十一放假時,姑姑帶我和哥哥去彭園玩,那可好了下面聽我跟大家介紹一下。彭園位於徐州市南郊馬棚山,佔地520畝,原為果園,1976年籌建時稱南郊公園。因徐州古稱大彭氏國,又有彭祖這位精通導引、善烹飪的長壽長者,故在1984年擴建時易名彭園,以象徵徐州的悠久歷史和古遠的文明。1985年建成開放。

彭園共有五個景區二十二個景點。五個景區,即動物園區、植物園觀賞區、景武湖區、遊樂區和山林區。22個景點為:東大門、駐春苑、日月石、種德堂、戎安亭、鎖雲亭、虹橋龍吟石舫、碧峯凝翠水榭、觀鼎橋、彭祖石雕、樂復樂茶社、壽彭茶社、壽彭飯莊、小紅花火車站、八仙石、大彭閣、水禽湖、山水天全、水上世界、彭祖祠、碑園及最近建成的`中日友誼櫻花園。全園建築面積17527平方米,水面面積17000平方米,是一個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兼備,以動物觀賞與植物觀賞為主要內容,遊覽與休息相結合的大型綜合性公園。

動物園位於彭園南部,佔地110畝,有造型迥異、風格不同的動物籠舍20餘組,動物75種。珍稀動物有東北虎、丹頂鶴、澳洲黑天鵝、袋鼠、鴯鶓等。

景武湖區佔地70畝,除33畝湖面外,有觀鼎橋、彭祖、石泉壩、玉釣壩、虹橋、鎖雲亭、龍吟石舫等景點,其中觀鼎橋最負盛名。觀鼎橋為雙橋,在西大門東側,橋身長32米,橋面寬13米。橋下有一漢白玉鼎。相傳大禹劃天下為九州,鑄九鼎於國都,傳之為國寶。後一鼎沒於泗水,秦始皇遣千餘人求之未果。而今河清波澄,萬民樂業,以斯鼎復出喻祖國蒸蒸日上。

山林區包括馬棚山的兩個山頭,面積150餘畝,植物以側柏為主,雜以黃連木、楝樹、火炬樹、銀杏、黃櫨等鄉土色葉樹種,綠化覆蓋率90%以上。景點內松濤起伏,苔蘚蔽路,怪石嶙峋,遊人可盡情領略森林公園的野趣。今年新建的彭祖祠和修葺一新的大彭閣,為海外彭氏後裔來徐尋根祭祖,提供了場所

植物觀賞區包括駐春苑和櫻花園,佔地30餘畝,有“水上世界”、“瘋狂老鼠”、“雙人飛天”、“旋轉木馬”、豪華碰碰車等50餘種遊樂項目,為蘇北地區最大的遊樂場。

歷史文化名城徐州的南郊風景區,有一處山水相間、綠樹掩映、鳥語花香、動物繁衍的綜合園林,這就是有着四千多年文化底藴的彭祖文化集萃地―――彭園。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心動了吧,其實我們徐州還有很多好地方:有能和西湖相提並論的雲龍湖,表情豐富的漢兵馬俑,獅子山上的楚王陵......這就是我可愛,美麗的家鄉徐州。

徐州的導遊詞 篇14

漢文化景區位於徐州市雲龍區東部,含>獅子山、駱駝山、兩山南部的自然水面、羊龜山及其南部的拆遷改造區域,總佔地面積94公頃。

景區核心區主要包括以楚王陵、漢兵馬俑、漢畫像石為主題的三個博物館,通過對“漢代三絕”的保護和修復,重現漢文化的精髓,還包括解憂公主紀念館、貴族陪葬墓、騎兵俑坑等景點及考古模擬實驗基地;外延區包括竹林寺、青少年活動廣場、茶室、仿古文化街等,為市民、遊客提供休閒娛樂的活動場所。

景區充分利用山水一體的環境,開發建設生態旅遊設施,使山更綠、水更清,山水美景與歷史文化勝蹟交相輝映,提升景區的品位和檔次。

景區亮點

獅子山楚王陵、漢兵馬俑博物館是景區的核心景點。與其他單一景點漢墓相比,景區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包含一處較為完整的西漢楚王陵園。這不但在徐州,而且在全國也是僅見的。

徐州的導遊詞 篇15

戲馬台位於徐州市(中國江蘇省東南的一個省份)中心區户部山崗上,是歷史文化名城徐州現存最早的古蹟之一。歷史上,徐州戲馬台、蘇州園林、南京六朝石刻並稱“江蘇三寶”。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06 年,蓋世英雄項羽滅秦後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即今徐州),於城南的南山上構築叢台以觀戲馬、演武和閲兵等,故得名。

戲馬台佈局依山崗地形,逐步上遞,錯落有致。經山門,照壁上有“拔山蓋世”篆刻大字。東側高台基上,置有銅鑄巨鼎一座,上鐫“霸業雄風”。鼎呈長方形,雙耳四足重6.5噸,高2.5米,長1.91米,寬1.51米。鼎腹鑄有歌頌項羽歷史功績的《戲馬台鼎銘》銘文一篇。一道琉璃瓦檐赭牆,連接東面兩處古樸典雅的四合院。 西院稱“秋風戲馬”院。戲馬堂是該院的主殿,堂周環以迴廊,24根丹柱繞堂排立,四壁為雕花窗櫺。堂中屏風為“秋風戲馬”圖;反映當年項羽在虞姬陪侍下,觀看士卒馳馬操練的場景。東配殿的壁畫,由144 塊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磚坯雕刻燒製而成,長9米,高2米。項莊舞劍畫面,描述了當年鴻門宴的緊張氣氛。西配殿為一大型壁畫,勾勒了兵敗垓下後霸王訣別愛姬的離愁場景。

戲馬台台頂重檐六角亭的風雲閣內台內樹有碑名――“戲馬台” 為明代徐州兵備右參政柳城莫與齊所書,筆峯蒼勁遒勁。碑石高過2米。崇台位於戲馬台頂、風雲閣後。由於地勢較高,登台四眺,古城盡入眼簾。 戲馬台北側有曲廊、追勝軒、集萃亭和繫馬樁、鳥騅槽等景點。曲廊內嵌有歷代文人雅士吟詠戲馬台的詩詞石刻50餘通。

如今戲馬古台結構嚴謹,佈局勻稱,錯落有致,沉雄莊重。前區為兩組宏偉的仿古皇家建築羣,以豐富的資料展示西楚霸王悲壯的一生,包括雄風殿、鉅鹿大戰、霸王別姬、鴻門宴、定都彭城等展室。後區,依山就勢,設計為百米長廊,長廊以古來詠台詩詞,當今書法大家筆跡勒石鑲壁,既能陶冶遊人性情,又使人在遊覽中受到教益。景區內遍植名木異卉,更有霸業雄風鼎、重九台、烏雅槽、繫馬樁、項王武庫、人傑鬼雄石等諸景點綴其間,使戲馬台景區疏密有致,尉為大觀。開放以來登台攬勝的遊客絡繹不絕,它已成為國內項羽遺蹤旅遊網絡上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也是徐州市楚漢文化中傑出的代表。

標籤: 導遊詞 徐州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6epv7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