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創新 >

培養學生地理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地理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一種追求創新的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種善於發揮情商和潛能的敏鋭性、應變能力,體現出人格的特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是信息時代學校教育的核心,而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是培養對地理信息的處理能力。教育面向信息化,信息化豐富了現代化地理教育的內涵。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21世紀,知識創新及其創造性的應用將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成為國家和民族生存發展和競爭力的基礎。知識創新的主體是受過教育的人,掌握高科技、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人力資源是國家繁榮昌盛最寶貴的資源和動力。教育家説:“21世紀將是創新能力教育的春天”。其實,能不能有效的培養地理創新能力才是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本質區別,地理創新能力的培養,才是提高地理素質教育的靈魂。

培養學生地理創新能力

當今地理知識不斷的增長和加速變化,地理科學體系不斷更新,不斷髮現真理,也是不斷更新真理的過程。因此,在地理教學活動中,要強調“探索”、“發現”地理知識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獲得地理知識的結果,強調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地理科學的本質精神,這種創新能力的本質才能得到培養。傳統的師生關係是一種不平等的人格關係,學生創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發展。新型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有足夠的表現自己和表達自己的思維、情感、意志的機會。教師要改變教育觀念,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地理教學活動氣氛,使學生形成探究地理創新的心理願望和性格特徵,形成一種以創新的精神吸取地理知識、運用地理知識的性格,創造性地發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靈活性,尋找儘可能多的答案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具有創新的地理教師,才能有創新的地理教學,培養的學生才有創新能力。

一、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情商

現在再也不能把學生以智商貼上“聰明”和“愚笨”的標籤。科學家發現人類除了智商(IQ)之外,還存在着情商(EQ)的生命科學參照因素。這個因素決定着每個人的性格基調,影響着人生的發展和事業成就的輝煌。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他的《情商》一書中指出:“過去一般人認為高智商等於高成就。研究表明:人生的成就,至多隻有20%歸於智商,而80%則受情商影響。智商決定一切的觀點,實踐證明是不正確的。”情商是指人的人格素質,是個體最重要的一種生存能力,它影響着學生的學習等各個層面,它主要由情緒的自我認知、自我超越、自我驅動能力、自我控制組成。因此,我們就不能把學生培養為高智商低智能──“高分低能”,來進行地理教學活動。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師應該激勵學生愈受挫折愈要勇敢,對自己的未來永遠懷抱着期望。

教師在指導各種地理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如學習的信心、恆心、毅力、樂觀、忍耐、直覺、抗挫折能力等一系列與個人素質有關的反應程度。凡是情商低的學生,主要表現出缺乏理性認識,意志不堅強,難以控制情感,常常容易衝動、悲觀、孤僻,導致學習成績不好等。這時,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自我激勵,發揮創新能力,提高創新意識。

教師要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户,尊敬學生的人格和創造精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

二、開發學生無限創新的思維潛

能人類學、心理學、生理學、邏輯學的新發現證實,人類有巨大的潛能。人類儲存在腦內的潛能驚人,人平常只運用到潛能資源的10%。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喬瑟夫·摩菲博士説:“人的潛意識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小部分是意識,而潛意識隱藏在水下大部分。”他又説:“潛意識力量是無限大的,人要適當加以運用,幾乎沒有達不到的期望。”

人類大腦是效率最高的信息處理系統,包含着1000多億個神經元,從出生到老的漫長歲月中,我們大腦足以記錄每秒鐘1000個信息單位,人腦創新能力的潛能幾乎是無窮無盡的。實踐證明,奇蹟源於潛意識的能力,由於人人有潛在能力,所以人人都能創造奇蹟。因此,我們在地理教學活動中,要善於開發學生的潛能。凡被壓抑的個性,不能表現出創造性自我,在不同的場合下,教師的暗示會產生強烈的心理優勢,增強信心,打開心靈大腦的“活閥”,引導潛能在動機上產生行為,形成高效的催化劑。

三、地理創新能力教育的機制

地理創新教育要實現學生的能動反映機能,發展他們的心理素質,取決於創新教育自身的教育優化機制。

1.潛能的訓練能喚醒個性自我創新的魅力: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個性的重要特質,通過地理教育實現學生的創新價值。各種地理活動最重要的是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個性,支持獨立創新,探索地理科學的未知部分,這樣才能突破“應試教育”的樊籬,轉軌為“創新教育”。

2.激發學生認知興趣和好奇心: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地理教學活動應該要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潛意識的能量釋放出來。目前地理教學應克服程式化的教學法,要設置問題的情境,“引疑釋難”,開拓視野,引進現代先進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做到讓學生“親其師”、“樂其學”。

3.改革現有的地理教材內容,逐步實現具有創新性的地理教材。目前使用的地理課程教材是經過歷年不斷改革形成的,由一綱一本發展到一綱多本,現在是多綱多本、多元化的教材,但是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缺少創新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實踐的內容。

4.讓學生廣泛的參與地理創新活動。《全國教育會議決定》中指出:“使學生儘早參與科技研究、開發和創新活動,鼓勵跨學科選修課程,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廣、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創建學生自主性地理實踐基地,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研態度,以此帶動地理科學知識的學習,科學能力的提高。因此,地理教師要有“創新素質”和“育才觀”,成為勇於探索創新的“雙師型”和“複合型”教師。例如:我校不但早已形成“三大地理板塊”,而且已建立了市、區、校三級地理“課題羣”、“個性羣”,營造了濃厚的科研氛圍、信息氛圍、學習氛圍、民主氛圍、個性氛圍和情感氛圍。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想象、洞察力和意志等情商因素,激活和驅動認知和實踐活力,發揮超常規的創造能力。

5.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開放性研討會。這是學生自主性學習過程的一種形式,提高學生動腦積極參與討論,增強識別地理科學發展過程的素質和辯證能力,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如上海改革開放10年以來,建設了2000多幢高樓大廈,對上海地層及生態環境的影響,讓學生主持研討會。在學生的發言中提出了一系列有科學價值的問題,如①高層建築的增多對上海市沖積地層的承壓力?②水泥地面面積對上海市氣候的影響?③1998年是近100年以來上海最熱的一年(39 2℃),為什麼?④1999年是上海市近100年來雨水最多的一年,為什麼?⑤開採地下水對上海市地層有何影響?⑥人工城市環境如何向生態城市發展?等等。

6.增強學生地理技能的訓練。除了平常地理作業訓練、讀圖、填圖、繪圖、素描、攝影等外,應着重培養創造性的地理技能。例如:《現代海洋學》選修課,講到聯合國批給我國在東太平洋5000米以下深海海底錳結核75萬平方千米面積的可開採藍色土地時,啟發學生如何去開採?讓學生提出各種可行的開採方案,學生繪畫出各種各樣的圖案,有的很有科學價值,如無人遙控潛水器、機器人、水下通訊、磁力勘探、重力勘探、地震勘探、無人駕駛潛艇開採船、履帶式鏟礦機等。通過他們的繪製,可以看出他們把學過的物理學、化學、勞技課的知識運用的很自如,培養了學生地理知識的綜合能力。我們這樣變“圍堵”為“參與”,讓學生在自由的天空呼吸、翱翔。

四、創建多媒體現代化地理教育網絡

1.影視地理教育發揮了獨特的素質教育功能影視教育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優化了課堂教學的過程,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受到學校學生的普遍歡迎和喜愛。充分利用豐富的地理影視資源,拓展了影視教育的功能,使影視與課堂教材改革相結合。影視教育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的途徑。影視教育的確使學生加深了對地理教材內容的理解,又獲得了情感的陶冶。影視教育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掛鈎,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成為塑造學生“自強、自立、自主、自信”人格的一種良好形式,也強化了地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提高了地理教學質量。

2.多媒體地理教學網絡的優勢多媒體地理教學可以做到師生之間的談話能夠即時反饋和情感多向交流。因此,多媒體地理教學網絡在反饋地理信息、調控和學習交流方面,較其他電教手段更具有明顯優勢。多媒體網絡應用到地理課堂教學中,通過共享多媒體信息,增強了地理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地理圖像可以放大、縮小的互動性,在直觀性上發揮了獨特的優勢,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通過多媒體網絡等多渠道收集信息加以處理篩選,開展社會調研,得出自己的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科研精神和實踐能力。

製作地理信息成果時,把地理教材內容劃成不同的模塊,如打好基礎,拓展知識面和科研性等結構模塊,教會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從平面思維發展到立體思維、從單一思維發展到多元思維、從靜態思維發展到動態思維、從被動思維發展到主動思維、從封閉思維發展到開放思維等各種思維方式,實現地理教學技術現代化,創新地理教育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chuangxin/pxwrn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