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職業生涯規劃 >

傳統的職業生涯管理

傳統的職業生涯管理

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職業生涯規劃書的管理理論已進入一個相對成熟的研究領域。21世紀後,以知識經濟為特徵的新經濟形態的形成,使那些曾經行之有效的理論假設和研究框架顯得力不從心,企業中的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實踐也暴露出許多不適應之處,在此,為了便於分析問題,暫且將其稱為“傳統的職業生涯管理”。職業生涯管理理論和實踐都正處於較大的震盪階段,傳統的職業生涯管理理論所應用的環境正在發生變化,出現了一些新的時代特徵。為此,筆者在前人職業生涯管理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加以分析整合,結合時代發展的特徵,嘗試性融入新的理論元素探索現代企業職業管理理論的新視角。

  一、現代企業職業生涯管理的實踐背景與理論基礎
  21世紀,人力資本成為衡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標誌。同時,作為經營人力資本的重要手段——職業生涯管理也面臨前所未有的組織結構扁平化、知識與創新、員工需求多元化、組織的發展與變革等各種力量的挑戰和衝擊。

  (一)組織結構扁平化與職業生涯管理相關概念定義的問題
  現代企業時期隨着對信息系統的引進,原先的金字塔型組織結構的縱向體系日益扁平化。員工的參與性增強,企業內部採用自我管理團隊和微型企業式單位工作方式,使員工的自主性、創造性大大提高。上下之間更多的是夥伴而非從屬關係,對員工的管理從強迫轉變為説服,激勵的手段更多地靠文化而非金錢,突出人本理念。而傳統職業、職業生涯定義過多的強調職業、職業生涯的外在性,即主要是從個人在職位、頭銜和薪酬等看得見的方面的移動狀況來定義職業、職業生涯發展。事實上,職業生涯應該是多維度的。職業生涯除了社會和組織對人的價值和身份的確認外,還有個人自己的認識,這是個人自己對生命和生命的意義的不斷變化的認識。實際上,傳統的職業概念在新時期職業管理實踐中已表露明顯的不適應:隨着組織結構扁平化,員工的職業上升空間越來越有限,這種客觀的“直線型”職業發展已難以實現。因而重視員工的職業經歷和內心感受即內職業發展才是未來職業生涯管理的可行之道。

  (二)員工需求多元化與職業生涯管理研究假設的問題
  現代企業時期企業的構成呈現多元化趨勢。首先,員工構成的多元化即員工來自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等;其次,多元化體現為職業構成的多元化,不同的員工有不同的職業背景、職業理想和職業途徑等。這二者共同決定員工需求的多元化。因此,企業的激勵系統應根據不同人的特點而設計不同的激勵機制,而不能千篇一律,遵照一個統一模式。而傳統職業生涯研究建立在正統的西方社會科學基本假設之上,其中,佔統治地位的方法是實證主義哲學方法。該方法認為世界上一切都是有規則的,通過理性和客觀的研究可以認識這些運動的規則。建立在規範科學基礎上的研究常常不能把握現實的複雜性和豐富性,沒有考慮每個職業生涯所有者特殊的背景和他們的主觀定位。如果考慮到人的性別、年齡、文化、民族、經歷、家庭、婚姻等諸多變量的作用,這種範式化研究的侷限性就更大了。

  (三)對人的作用的認識和職業生涯管理理論與實踐的差距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強烈地認識到,人才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資源。但在作為經營人力資本重要手段的職業管理實踐中出現的卻是另外一種情形,這是與人們所做的對人的價值的判斷相矛盾的情形。在理論研究上職業生涯研究有兩個重要的領域:一個從個體的角度進行職業生涯研究;另一個從組織的角度進行職業生涯問題的研究。儘管兩者都研究職業生涯問題,但這兩個研究角度很少進行融合。

  二、現代企業職業生涯管理研究所做的迴應
  現代職業生涯研究試圖解決的問題主要有:重新定義職業生涯概念;對過去的研究假設進行改造;引入新的理論元素來闡釋和解決理論研究和實踐相脱節及其內部分裂的問題。

  (一)重新定義職業生涯等相關概念
  有研究者提出“易變性職業生涯”(protean career)的概念。在此,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發展途徑就不應只限於垂直式發展模式,而應是多種形式的。今天組織中的職業道路仍然是可見的,仍然需要從客觀上判斷,但隨着組織結構日益扁平化,職業生涯道路出現了堵塞現象。這賦予從主觀角度進行職業生涯開發更重要的意義。今後的職業生涯觀應該從客觀和外在目標向主觀和內在目標轉化。當客觀的職業生涯開發瓦解後,主觀職業生涯開發外在化,主觀職業生涯應該成為職業生涯開發的框架和基礎。對成功和自我實現的判斷標準應該是更內在、更主觀、更廣泛的。在這時,職業生涯的進展應該隨時代的變化及其所表現的複雜性而變化。

  (二)從結構主義出發展開職業生涯研究
  理論界開始質疑職業生涯研究的實證主義方法。一些人認為,應該從現象學的方向進行這一領域的研究;有的學者認為,應該以結構主義方法來重新建設。這些新的發展代表了20 世紀80年代後哲學研究的新動向,這些方法強調綜合不同學科對同一問題的理解,強調考慮所研究的問題發生的源頭。這些方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對個人進行認識的可能,個人是職業生涯所關注的關鍵。在這樣的哲學所指導的職業生涯研究中,個人不再是外部環境的作用主體,他根據歷史、文化、教育、經濟發展、政治、地理等因素所構成的社會整體所產生的影響來設計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只有在這樣的研究假設中,過去對職業生涯開發研究的批評才能得到解決,個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客觀的職業生涯和主觀的職業生涯才能得到融匯。

傳統的職業生涯管理
標籤: 職業生涯 管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zhiye/loz0o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