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精英人物 >

巴菲特的賺錢哲學:投資而非投機

巴菲特的賺錢哲學:投資而非投機

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傳奇的話,那麼巴菲特算是活着的一個。就連74歲的高齡也沒能消退他“點石成金”的激情。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後,巴菲特再次以他標誌性的資本運作吸引了市場的關注,這一次,他的目光停留在能源業。

巴菲特的賺錢哲學:投資而非投機

5月24日,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薩威公司旗下的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宣佈,將以94億美元從蘇格蘭電力公司手中收購美國西北部最大的電力供應商——太平洋公司。此次收購是自1998年買下通用再保險公司以來,巴菲特最大一筆的買賣。根據協議,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將支付給蘇格蘭電力公司51億美元現金,其餘43億美元將轉化為淨負債和優先股。交易完成後,蘇格蘭電力公司將向股東派發45億美元的紅利。擁有太平洋公司後,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可將其在美國6個州的160萬客户擴展到俄勒岡州和猶他州,並將打造一個年銷售額超過100億美元的能源巨頭。

“股神”的再度出擊一石激起千層浪,好事者不無居心地宣稱:巴菲特的投機回合回來了。表面上看,巴菲特在國際油價一路狂飆、能源危機一觸即發、供給衝擊捲土重來、滯脹魅影若隱若現的微妙時點染指敏感的能源業,的確有點跟風炒作的嫌疑。而最新經濟數據顯示,能源市場回暖讓這種嫌疑似乎得到了更多時效性的支持。在美國勞工部5月18日公佈的報告中,美國4月份的CPI上升了0.5%,升幅高於經濟學家預期的0.4%,通脹抬頭的原因是4月份美國能源價格上漲了4.5%,為2003年3月以來的最大月增幅。

但深入分析,巴菲特進軍能源業並不能算是追漲殺跌的投機行為,本質上看,這不過是巴菲特美妙投資的最新案例。投資和投機這兩個不易分辨但又迥然不同的經濟概念,在巴菲特的哲學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和區分。

首先,投資看重的是長期內的穩定回報,而投機僅僅是短期內對風險因素的技術性套利。如果巴菲特在原油期貨市場上一擲千金、幾進幾齣獲取鉅額利潤的話,那麼這種榨油機式的行為絕對可以説是對能源市場的投機。但事實卻是巴菲特並沒有試圖利用能源衍生金融產品的價格波動而牟取暴利,而是通過投資、經營基礎產業的形式增加能源市場的供給,以促進能源市場價格穩定的手段謀求長期的、整體行業的成長性獲利。這種目光長遠的投資戰略絕非鼠目寸光的投機把戲。

其次,投資追求的是“雙贏”發展路徑,而投機在利用風險的同時,創造了更多的經濟不確定性。能源市場近一年來的價格波動,用市場眼光來看就是“供不應求”的直觀體現,巴菲特進軍能源行業無異於給“看不見的手”提供了助力,供求在趨於平衡的過程中不僅減輕了能源風險的負面影響,也給巴菲特旗下公司的成長創造了合意的外部環境。而投機勢力擅長的不過是損人利己的方式,在推波助瀾、興風作浪獲得暴利之後抽身而出,只留下身後滿目狼藉的一池碎萍。至少巴菲特從來沒有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市場的崩潰和大多數人的痛苦之上,這一次也不例外。

其實,新近進軍能源業不過是巴菲特哲學的一個最新範本罷了,以“股神”著稱的巴菲特曾將其在股票市場的“生財之道”總結為:“當我投資購買股票的時候,我把自己當作企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分析家、證券分析家或者宏觀經濟學家。”巴菲特從不名一文到富可敵國,自始至終總是在資本市場上尋找着價值被低估的股票,而他對利用技術分析、內幕消息進行投機總是不屑一顧,這種可以稱之為過於自我的投資理念卻讓他長期獲利。

巴菲特在股市的成功,依仗的是他對“基本面”的透徹分析,而非對“消息市”的巧妙利用。正是因為有巴菲特這樣“老實本分”的投資者,正是因為市場對巴菲特理性投資行為的高額回報,使得美國的資本市場成為世界上最穩定、最成熟、最有活力的金融市場;作為經濟“晴雨表”的美國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健康,反過來又對經濟產生了良好的反饋作用,成為美國經濟長期保持強勢的根本保障。

因此,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一個穩定的資本市場,穩定的資本市場認可的是理性的投資行為。世界上各個角落裏發生的金融危機,都從反面證明了一個以投機為主流的資本市場只會有短暫的“虛偽繁榮”,長期內的金融動盪將會讓整個國家經濟遭受致命傷害。

巴菲特説過,“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時候,你才知道誰一直在游泳。”大浪淘沙之後,市場認定的王者是巴菲特,《財富》雜誌就曾將其評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人,而巴菲特的簡單哲學告訴我們:投資不是投機,這才是成熟市場的成功之道。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renwu/yky84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