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精英人物 >

戴偉民:像做教授一樣辦公司

戴偉民:像做教授一樣辦公司

堅持在幕後為IC設計企業提供代工服務,是芯原做最少得更多的原因

戴偉民:像做教授一樣辦公司

“你找我們老闆啊?”芯原公司的保潔員好奇地湊過來,壓低嗓音説,“我們老闆忙得很,老在外國跑。是賺大錢的。”圓臉,戴一副眼鏡,幾縷頭髮隨意地搭拉在前額,下巴上留着幾根未曾刮淨的鬍鬚,説話的語速緩慢,思維嚴謹,態度隨和。眼前的戴偉民符合記者對這位科研人員背景創業者的想像。

戴偉民:像做教授一樣辦公司

一旦開始分析和講解芯片設計行業的趨勢以及公司的業務,愛用英文專業術語的戴偉民馬上開始滔滔不絕,且很難打斷。20分鐘後,大概是意識到記者存在對專業概念的理解困難,他開始改用各種簡單的比喻來解釋公司的業務。最後,他補充了一句,“很多人都不懂,包括公司的投資人,我也要費很大力氣去解釋。”今年芯原的營業收入將達到1300萬美元左右,在過去的三年中每年呈3倍增長。

“do least for more”

“我們是IC設計公司和芯片代工廠之間的橋。”戴偉民2001年創辦的芯原微電子公司最基本的業務模式就是牽線IC設計公司到芯片代工廠去完成流片,除了幫助設計企業完成部分設計外,芯原一項穩定的收入來源就是提供IC設計所必須的標準單元庫。

“就像造房子用的磚塊,IC設計公司是造房子,我們就提供磚塊。”戴偉民喜歡用磚塊或者布料來形容標準單元庫的用處,“不可能每個人去造房子都要自己燒窯造磚,他用我的磚,我就給你去用,隨便你用好了,如果你做失敗了就算了,如果你成功,我就找你收錢。”

其實,芯原不僅可以提供磚塊,還具有造房子的能力。特別是2004年,芯原併購了IC設計企業香港眾華及其子公司上海眾華,這使得芯原具備了更加全面的芯片設計能力。芯原公司主管工程部的副總經理蔣壽美表示,以芯原的IC設計能力來看,完全可以設計出一個完整的產品。

“do least for more,do more for least(做最少的得到更多,做更多卻得到最少)”。擁有設計技術的戴偉民卻無意把芯原做成一家IC設計公司,而是甘於在幕後為IC設計企業提供代工服務。

“我們的盈利模式決定了我們不是設計公司,而是設計服務公司。我們不打自己的品牌。”在戴偉民看來,做一個有品牌產品的設計公司,需要有市場的渠道,而且有很大的市場風險。而在設計服務的模式下,芯原不存在產品庫存,不需要佔用太多的資金,而且不需要考慮市場,大大降低了風險。

比如設計一個mp3芯片,設計公司首先要對生產的標準和市場需求很瞭解,還要有做分銷的經驗,這樣才能保證將來產品的銷量。“做了一大堆,如果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就全都完了。”而芯原根據芯片設計公司給出的方案來完成具體的設計,不用考慮市場等其他環節。在這樣的模式下,芯原可以同時為多家mp3芯片設計公司提供設計服務,除了可以收取設計費外,如果產品獲得成功,將來還可以獲得一定份額的提成。“只要有一家活了,我就活了。”戴偉民的語氣平和,彷彿是在描述別人的生意。

做公司就像做教授

進入商界對於戴偉民來説,是一個意外。1956年,戴偉民出生於上海,1980年,全家移民美國,當時戴偉民正在上海交通大學讀大學二年級,所學專業是應用物理。到了美國以後就讀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電子工程系,事實上,當時的戴偉民並不喜歡電子工程。“我們這一代人去美國,首先是要生存,像計算機,電子工程都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如果要做醫生,需要耗上八年,那就有問題了。”

在大學裏不僅要教書,戴偉民還要學會從工業界拿到科研經費,因為電子工程屬於應用性的研究,所以學校要求教師從企業界獲得研究經費,工業企業願意提供資金才説明這項研究具有實用性。1990年,戴偉民得到美國總統青年研究獎,並獲得一筆資金。但是這筆錢並不是直接給他,而是需要他去工業企業也拿到錢,“拿到一塊,他補給你一塊。”“做研究,做論文,拿到錢。然後招學生進來,帶學生做研究,就要付他工資,一年費用可能要100萬美元,如果你要養10多個學生,這個費用不得了。所以在美國,博士叫導師是boss,因為他是要給錢的。”戴偉民解釋説。“在美國,做教授就像做一個公司一樣。”

美國這種強調實用性的教學模式鍛鍊了戴偉民的市場感覺,並且和企業界建立了聯繫。1995年,由於擁有一項很好的技術,他和自己的博士生在VC的支持下,創辦了一家高科技公司。起初他並沒有打算離開學校,所以他聘請了職業經理人來管理公司,結果,先後兩任CEO都難以勝任,“感覺比自己做還累。”最後,他只有親自來打理公司。2002年,這家公司被Cadence公司以1.35億美元收購。而芯原的前身則是這家公司裏的一個部門,在併購後脱離出來。就這樣,教授戴偉民“被拖下水了。”

戴偉民的“三步曲”

2001年,全球芯片產業處於一個泡沫破滅後的低潮時期,此時的業界對以中芯國際為代表的大陸地區IC企業並不看好。這給了戴偉民一個先入的機會。

“在一個大家都能看清楚的情況下,就是誰錢多,人多就會贏。那時候就有些混亂,很多人看不太清楚,所以我們這種設計公司就有些機會。”戴偉民看好大陸芯片產業的前景,於是在2001年底,他回到上海招收了第一批員工開始開發標準單元庫等設計平台。2002年,芯原公司總部在上海成立。除了在美國設有研發部門外,芯原在台灣還設有分公司。這種結構有利於整合美國、台灣、大陸三地的資源,戴偉民稱之為“GoldenTriangle(黃金三角)”,而他也過着往返於三地的空中飛人生活。

作為IC設計服務公司,首先要和芯片代工廠合作,讓芯片代工廠使用自己的設計平台。當芯原去拜訪中芯國際時,當時的中芯國際還只是一片小平房。芯原很快就和中芯國際達成了合作,為其提供包括標準單元庫在內的標準設計平台。當IC設計企業到芯片代工廠流片時,如果選擇使用芯原所提供的標準單元庫,芯原可以從芯片代工廠收取這些標準單元庫的使用費用。這也是芯原初期主要的收入來源。後來,芯原的合作伙伴的名單中又增加了宏力半導體、上海先進、華虹NEC等芯片代工企業的名字。

然後,芯原開始去聯繫設計廠家,當時台灣的IC產業市場已經成熟,且競爭激烈,戴偉民總是聽到台灣同行的抱怨,“賣一個芯片,比街上賣滷雞蛋的老太太賺的錢還少。”所以戴偉民選擇首先進入台灣市場,依靠大陸芯片代工廠的成本優勢,芯原順利地打開了在台灣的業務,目前,來自台灣的業務仍然佔據芯原收入的一半。

戴偉民對芯原的戰略發展規劃有一個三步曲,“首先是台灣市場,把台灣作為開拓市場和練兵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美國和日本,長久來説,大的市場是美國和日本。第三步曲就是3、5年後,就是大陸。”

目前戴偉民正致力於日本和美國業務的開拓,多年前做研究時在日本積累的人脈現在開始發揮作用。但是他更看重的是未來大陸的IC設計企業,“3、5年前如果不做,你不會失去什麼,但是今後3、5年如果再不在大陸做,你就會落伍。大陸市場很大,所以有些聽都沒聽説過的設計企業可能會突然一下就冒起來了,嘩的一下就長大了,特別是像深圳,珠海那些企業。”

市場和IC設計的繁榮也就意味着芯原潛在客户的增加,“今後卧虎藏龍,設計企業一定會突然冒出幾家。”戴偉民對此充滿信心。作為先入者,芯原已經在大陸IC設計服務領域佔據了有利的位置。

“CEO是什麼?C是customer(客户),第一件事情就是客户,E就是Employee(員工),你要照顧員工,這是根本。O就是Owner(所有者),就是VC,他們是給錢的,花了錢你就要給他回報。”戴偉民如此解釋CEO的含義,

芯原一共接受了兩次投資,除了最初IDG等三家VC的600萬美元投資外,最近又接受了Intel創投、匯豐銀行私募基金、聯想投資等5家創投的1350萬美元。和投資人的溝通是一件頗讓戴偉民費時費力的事,“因為我做的事情是別人沒有做過的,發展很快,經常要變化的。”

拍照片時,戴偉民堅持要去芯原公司樓外一個圍湖而建的小型雕塑園,他喜歡在這兒散步。他總是説“公司業務就像雕塑,具有高度的藝術性。”繞到湖的對岸,戴偉民停了下來,指着俯立在湖中的一座雕塑説,“出太陽時它會在水裏形成倒影,對面,就是我們公司。從這個角度看過去,很美。”
(林濤)

來源:慧聰網

標籤: 偉民 教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renwu/o0m0e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