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精英人物 >

IT界的低調才女 賽迪傳媒總裁李穎

IT界的低調才女 賽迪傳媒總裁李穎

在13年前,李穎很難將自己的未來和一家傳媒類上市公司董事長聯繫在一起,更不可能想到自己會成為中國跨媒體領域的先行者,因為那時,她只是一名普通的IT工程師。

IT界的低調才女 賽迪傳媒總裁李穎

如今,她領軍的賽迪傳媒是繼湖南電廣傳媒之後的中國傳媒第二股,賽迪傳媒及其大股東旗下擁有的16家IT類專業報紙、雜誌,還有實力強大的賽迪網和聲名鵲起的賽迪影視,藉助IT媒體市場商業運作的深厚積累和在資本市場的捷足先登,這個機構已經彰顯為以IT為特色、跨媒體運作服務的領軍者。

在社會上,李穎的知名度不及楊瀾、李亦非、吳小莉等,這與其一貫低調的人生哲學不無關係。

李穎,這位身材嬌小的女性,是如何從鄰家女孩出落成傳媒女傑的?

在從業媒體之前,李穎從事技術工作有6年之久。1982年,她大學畢業後,在北京微電子技術應用研究所一呆就是4年,1985-1988年,又在北京外國企業服務總公司當了3年工程師。

1988年是中國的第一個出國高潮,正值二十七八歲的李穎,希望換一換工作性質,尋求比如出國的機遇,於是她在中國計算機報社的第一次招聘活動中來到了報社。

當時,李穎進入的是《中國計算機用户》編輯部。1988年,《中國計算機報》已經是週報,而且有一定的影響,而《中國計算機用户》僅僅是一本月刊,相當於中國計算機報社的一個部門,總共有七八個人,發行量也不大。在大部分人看來,無論從前途、經營和影響上講,報紙都要比雜誌好的多,因為報社的核心和主力人才都在做報紙。

今天的李穎坦承當時自己對計算機產業的理解還不深,但是,學計算機出身的李穎感知到了雜誌的發展空間,如果説《中國計算機報》的定位更多地是計算機產業的起始端,是產業界面和供方,那麼,《中國計算機用户》的定位則是計算機產業的終端,是用户界面和消費者。在計算機的普及和應用上,以深度報道見長的雜誌有着不可估量的發展空間和前景。“如果沒有用户的使用和發展,那兒會有產業的發展”,李穎潛意識到。

一個雜誌社可能只有十幾個人,但是卻可以影響成千上萬人,這讓李穎有一種神聖感和使命感!她堅定地選擇了做雜誌。

一本書的成功運作讓李穎一腳跨進了媒體領域。

李穎來的時候,雜誌社準備做一本《中國名優新電子產品大全》,就是通過收取一定的費用,把當年評選出來的400多個電子產品彙集成冊。當年雜誌社定的經營收入是150萬元,而這樣一本書定的經營收入是80萬元,佔到了雜誌社當年收入的一半以上。雜誌社很多人當時都認為,負責做這本書是“一塊硬骨頭”,都不願接這個活。

這個硬骨頭就交給李穎來啃。究其原因,一是初來乍到,雜誌社安排給她的就是這個活,二是她以前一直是做工程師搞技術,沒有接觸過媒體,只要能做媒體,無論做什麼只要是圖書、報紙、雜誌都行。

這本書共有400多頁,其中有近70頁內容需要在四川組稿。時值八月流火的盛夏,她獨身一人跑到四川去組稿。“我們單位的人現在都去渡假了,多舒服啊,看看我,一個女同志苦呵呵地跑到成都這個大火爐來”,她的事業心、敬業精神、良好的溝通和説服能力打動了四川省電子廳的一位辦公室主任,這位主任不僅把自己熟悉的市縣的朋友、企業介紹給她,而且還幫着她一塊跑了幾家企業。

那一年,這本書做了90多萬元的收入,超額完成了任務。

這本書的成功,不僅讓報社認可了她,更重要的是,這個項目讓李穎找到了自信??她沒有做過媒體、沒有做過市場,也可以通過整合資源和自身努力獲得成功。“這本書非常有商業價值,成了我職業生涯的轉折點。”

做完那本書後的1989年初,李穎被任命為《中國計算機用户》的編輯部主任,1990年,她又升任雜誌的副主編,1993年改任雜誌的副總編輯,1995年,李穎任雜誌的總編輯。

在李穎任雜誌總編的1995年,她領導了雜誌半月刊的改版。當時,雜誌的廣告形勢非常好,按照新聞版面和廣告版面2:1的“黃金法則”,李穎順應市場驅動的潮流,將雜誌由月刊改為半月刊,成為當時惟一一本IT類半月刊雜誌。在李穎任主要領導期間,《中國計算機用户》發行量達10萬冊,成為發行量最大的IT類雜誌。

雜誌的發行量節節上升,營收額也年年猛增。1992年,《中國計算機用户》從報社獨立出來的上半年,雜誌的經營收入只有10幾萬元,但是下半年就達到了100萬元;第二年,雜誌社的經營收入達到了300萬元;第三年,600萬元;第四年,900萬元;到了第五年,也即1996年,這本雜誌的經營收入就已經邁過了千萬大關,達到了1200萬元。

不能説,這些業績都是李穎一人的功勞;但是,沒有李穎的貢獻,雜誌社絕不會發展得這麼快。

當李穎離開雜誌的時候,雜誌社員工已將近20人。她和這個團隊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價值觀,象一個大家庭一樣共同為一個事業而奮鬥:當雜誌下一年的發行量比預想增長的還要快時,大家一塊高興;而當某一個月雜誌的廣告額有些下降時,大家又一塊鬱悶。“直到今天我還懷念這個團隊,或許今後一生我都很難遇到這樣的團隊了”。

在2001年報社畫冊的扉頁寄語中有這樣一段話:“在不尋常的征程中……無數可歌可泣的往事,無數驚心動魄的時刻,讓我們魂牽夢縈,永生難忘。”如今的李穎,儘管仍然擔任着中國計算機報社的社長,但這段話常常讓她回憶起在雜誌社的難忘日子。

從成功做出的一本書開始,而後是雜誌,報紙,網絡,李穎一步步向着IT媒體的縱深行進。

實踐了“讀者羣的商業價值”理念

雜誌的成功讓李穎意識到媒體不僅是一種理想,需要一種人文追求;還讓她清晰地發覺媒體也是一種商業,需要更多的經營和運作。其實,媒體也是一個商品,如果商品做不好,有這個神聖的平台也沒用,更談不上理想。媒體的神聖,是在於它將世俗的生意做好之後的光環;媒體的理想,是在它滿足基本温飽之後的“奢侈”追求。

在李穎清晰意識到“媒體是一種特殊商品”、“媒體也需要商業運作”時,大約是在1993、1994年。她幾年前轉行媒體的那種神聖迴歸到了樸素,投身媒體的那份激情迴歸到了務實。

李穎説她主要有兩點貢獻,一是她在中國計算機報社強化並實踐了“讀者羣的商業價值”理念。這個理念簡單地講就是媒體為了自己的經營,不光要迎合讀者,而且要善於選擇讀者,選擇那些具有商業價值的讀者羣體。

在擔任雜誌總編的時候,李穎就意識到“讀者羣的商業價值”這一理念,於是她自我定位為“廣告總編”,她總是問自己“什麼叫雜誌變好了?前提是市場、廣告客户認可了”。

李穎注意到報紙這個“商品”的特殊性,它在市場上的銷售要經過發行和廣告兩個銷售環節。也就是説,讀者不能給報紙帶來直接的商業價值,但它又是實現最終商業價值的基礎,所以這就是做新聞產品的特殊性和難點所在。報紙在第一個環節上是賠錢的,這使得報紙的經營風險被加大。當報紙有了既定的讀者羣后,廣告商會對這個讀者羣的商業價值進行判斷,然後決定是否在報紙上投入廣告。從中可以看到,報紙必須讓廣告商完成對報紙讀者羣的認可而後才能實現報紙的商業價值。

李穎提出這個理念,是基於報紙經營面對的成本壓力。因為,報紙在發行環節是賠本銷售,所以,其發行量不能無限制地擴大。根據推算,《中國計算機報》認為自己的發行量應控制在20萬份比較合理。但是這20萬個讀者不是隨隨便便產生的,他們必須是具有商業價值的有效讀者。這樣,要想在數量有限的讀者羣中創造出更高的商業價值,就要調整讀者結構。這樣,同樣是20萬讀者,他們的購買力就比原來的讀者購買力更高,那麼,這個讀者羣的商業價值也就更高,對於廣告商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面對IT媒體市場的領先者《計算機世界》,李穎改變了《中國計算機報》在競爭中是“追趕者”的觀念,這是她對報社的又一大貢獻。她認為,在很多行業,人們對競爭的理解過於狹隘,側重於將競爭侷限在對對手的追逐和超越,往往把別人當成靶子,從而看重一城一池的局部較量。“要看到IT媒體的行業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創新的機會很多,任何一個競爭者都有勝出的機會”。

她提出對競爭的概念要超越“追趕者”的範疇,就是我們不僅僅是一個追趕者,競爭是一種手段而不是最終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説,如果我們只是一個“追趕者”,對手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對手往那兒轉變,我們就往那兒轉變,這樣只能是永遠趕不上別人,無法適應市場快速發展的局面。

李穎的同事都説她是一個完美主義者,與她接觸我們也感到她寬嚴有序的行事風格。採訪李穎的時間安排在晚上8點,在採訪之前,一位賽迪的員工還在等着李穎簽字,與一大部分企業總裁簽字大筆一揮不同,李穎每個文件看得都很仔細,還不時問這問那。

李穎稱自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她認為人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生活中有許多酸甜苦辣,如果你抱着一種感激的心情去認識生活,享受生活,生活就是多姿多彩的,人生就很幸福。同時她又是一個信奉多支點生活準則的人,不會為事業的成敗而不擇手段,“男性和女性有很大的不同,男性看重結果,女性看重過程,對於我來講,最大的樂趣在於過程之中。”

當有人要把她和楊瀾、李亦非、吳小莉並稱為“電視界的女強人”時,她説:“如果是傳統意義上的女強人,還是不當的好。”她覺得自己首先是一個有人格的正直的人,其次,她是一個女人,要做作為一個女人應該做的一切,享受作為一個女人應該享受的全部。她不願意提及她的家庭和愛人,“但我很在意這個家,儘管我貢獻的比較少”。

到賽迪13年了,李穎感覺自己“永遠在創業”,一直在爬坡。在忙了一段時間後,她會“必須給自己一些務虛的時間”,想想自己過去的得失,將來怎麼走,放鬆自己,款待自己,安慰自己,“讓自己清醒一下”。

在來賽迪的前後,李穎一直想着出國,後來陰差陽錯也沒有去成。但是,她從來到賽迪就沒有再換過單位,一來就是13年,圈內人都説她是一個忠誠度極高的人。在李穎看來,這不是一個忠誠度高低的問題,她來賽迪13年來賽迪的舞台在不斷地拓展,自己一直在做着喜歡的事情,而她也在隨着這個舞台不斷成長。

來源:世界經理人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renwu/krkl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