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創業人生 >

大學生創業:在比爾·蓋茨和失業之間蹦極

大學生創業:在比爾·蓋茨和失業之間蹦極

林鵬飛名片上,印着“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幾個字,而他其實還有另一重身份——上海匯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這位出生於1980年的青年,XX年正式註冊了自己的公司,主要業務是對工業鍋爐進行改造,提高燃燒效率。

大學生創業:在比爾·蓋茨和失業之間蹦極

公司註冊資金50萬,他自己掏了7萬塊錢,向還在讀博士的女朋友借了1萬,跟家裏要了7萬,加起來一共15萬塊錢,他的導師出了12。5萬,一位師弟出了2。5萬。他的項目拿到了上海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20萬元的投資。

公司目前只招聘了一名市場人員,還是兼職,是林鵬飛師弟的一位同學,在一家外企做圖紙設計,“鍋爐改造是個有技術含量的東西,他要懂。”每週林鵬飛都要和他碰一下頭,向對方講解一些相關的知識,讓他先做了解。

那位市場人員還沒有正式上班,林鵬飛説:“目前主要考慮到經濟壓力的問題,公司剛成立,而且他要是全職過來,現在也接不了項目。”其餘的“職員”,則是他那些在讀博士或研究生的師弟們,林鵬飛的很多師弟都願意為這個公司做事情。他的導師雖然在公司佔25%的股份,但主要負責的還是技術研究。公司還沒有租賃辦公場所,因為大家都還在學校,有辦公室,林鵬飛想等七八月份畢業之後,再租個辦公室。

這位30歲的大學生創業者,臉上還帶着濃郁的書生氣,在此之前,他沒有過任何就業經歷,一直在學校讀書。當然,因為研究需要,他和一些鍋爐廠都打過交道,也正是這個經歷,讓他萌發了創業的念頭。他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讓兒子創業。“他們當時也有一些擔心,因為一般來説畢業找個國企或外企會比較穩定。但是我覺得是個比較好的機會,跟他們溝通、交流,他們也覺得我還年輕,可以闖一闖。”據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祕書長張德旺介紹,在上海,像林鵬飛這樣創業的大學生一共有XX多人,拿到基金會資助的達到400多家。

他們創業大都從本專業出發,資金大都來自父母資助,他們都懷揣着理想主義的情結,也受到了一些政府資源的傾斜。而他們最相同的地方,就是他們都很年輕,並且熱血沸騰。

對他們進行投資資助的上海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是一家公募基金會,旨在支持幫助大學生創業者。除了進行非營利性投資外,基金會還會通過各種其他方式,例如幫助創業者招聘人才,組織創業者沙龍,組織社會力量對創業者進行輔導。

一個由政府鼓動的創業潮,再由政府來支持引導,這樣的創業能否取得成功?

理想主義的陷阱

胡百川是上海復旦大學信息管理系的畢業生,他創辦的為舟網絡科技公司在最初的幾年,曾經走過一個很大的彎路。XX年4月,剛參加工作半年多的胡百川辭掉了工作,正式開始創業。他和自己的大學同學各從家裏拿了2萬塊錢,因為當時註冊公司最低要求是3萬塊,他們就註冊了3萬塊,剩下的都買了設備。

胡百川的創業是有一點業務基礎的,XX年畢業之後,他在一家外企做技術工作,網上認識了一位文化公司的朋友,經常會給他一些做網站的活,做一個能拿到七八千塊錢,漸漸類似的事情越來越多,他也因此積累了一些人脈,於是就動了創業的念頭。

辦公室就是他們租的房子,兩個人既做員工又做老闆,早上起來刷完牙、洗完臉就開始工作。最開始他們主要在外面接一些Flsah的開發的合同,做一些簡單的小遊戲,因為沒有美工,他們主要做一些編程的工作。胡百川后來又找了一個以前的朋友做美工,三個人正好成一個組合,胡轉而去負責業務,他的同學做程序。

胡百川説,最初的兩年是他們苦苦堅持的兩年,首先業務量很少,賺到一點錢都發了工資,他們只有靠父母接濟。在創業之初,胡百川瞭解到上海有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可以對創業大學生進行天使投資,並且不參與分紅,在公司發展健康之後原價退出。他覺得這個會對自己很有幫助,於是就遞交了一份商業計劃書申請資金。當時他們計劃的商業模式是開發手機軟件,申請到基金會7萬元的投資之後,他們準備做手機軟件開發,但是真正做的時候才發現,那根本不是幾個人就能做得了的。

“那個時候我們只有四五個人,一共就這麼點錢,每個月幾萬塊錢的收入,想做手機軟件,做出來之後怎麼推廣?當時市場也相對不是很成熟,根本沒有這樣的體系,對我們這樣的開發者來説,即使做出來了,賣給誰去?”

胡百川説,那是他最困惑的時候,公司始終沒有一個比較好的戰略方向。

沒辦法,胡百川他們只得絞盡腦汁再去接一些低端點的業務,先養活團隊。現在為舟和國外一些遊戲公司已經建立了比較固定的聯繫,為他們做遊戲的外包開發。除此之外,他們還嘗試為一些大學做在線遠程教學體系。XX年,公司的營業額達到了100萬元,今年業務突飛猛進,上半年時間就達到了100萬元。

這次彎路仍然沒有動搖胡百川的理想主義情結,創業四年的他,僅僅把目前的業務看作是維持生計的手段。他和合夥人的終極目標,是做Flash互動多媒體社區,但是目前這塊市場還很不成熟,很少人會用到他們打算開發的軟件。胡百川只能等待。“最起碼到今天為止,我還能以一個理想主義者自居,因為我還有這樣一個資本、實力來支撐這個理想,我們身邊太多的人都在為了生計奔波。”胡百川對自己出來創業毫不後悔。

靈信科技總經理陳大明則和胡百川截然不同。他是上海大學的在讀博士,公司做的是LED控制系統。這位生於1981年的創業者,並沒有一上來就做高端,而是選擇了這個行業市場最大的中低端產品。“高端產品是沒法養活我們公司的,或者説沒辦法支撐我們繼續做下去。我們同行有一些公司上來就做高端產品,但是其實活得很艱難,這是一個市場規則。”也許是父輩經商的薰陶,陳大明比一般大學生創業者更務實。

談起自己為什麼創業,陳大明也不會過多談論理想或者抱負,只是説因為自己當時看到了這塊市場,不甘心在別人提供的平台上做事,才自己決定創業。

如今,他的靈信科技每月營業額達到百萬,每年營業額一千多萬,當初投資他的上海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已經成功退出。真正意義上的風險投資公司接力基金已經做完了盡職調查,準備對靈信科技投資300萬。

基金會到底能有多大幫助?

在陳大明看來,基金會給自己的幫助分直接幫助和間接幫助:“直接幫助就是給錢,給我們一些政策優惠,有些補貼,幾萬塊錢,但這個只是一些心理安慰;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説,基金會的間接幫助要大於直接幫助。”

陳大明説,作為靈信科技的總經理,他出去談業務的時候,人家總會問起公司的背景,“公司的形象其實在客户那裏還是蠻重要的,有的時候客户跟你見面第一個就問你,你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公司從哪裏來的?你的前身,你的現在過去他都要了解,要不然他不敢跟你合作。因為我們的產品需要後續維護,如果到時候你跑了,他接下來要服務要維修怎麼辦?”

在和客户談的時候,陳大明提起公司有基金會的投資背景,可以很快消除客户的顧慮,取得信任。陳大明坦言,自己現在讀的博士都是一個“商業博士”,其目的還是為了增加客户對自己公司的信任度。基金會的背景,對公司招聘員工也很有好處。“人家會覺得你的公司有保障。起碼我可以跟他們説,我們公司不會倒閉,我們可能會歇業,但是我們不會倒閉,如果我們缺錢,學校可以幫我們貸到款。”

陳大明在公司最初的時候,也遇到過一個坎。XX年,靈信科技剛成立一年多,發展勢頭很好,一家風投準備對靈信科技投資300萬,但是公司上上下下都很顧慮,因為對方一進來就要佔到80%的股份。“當時我特別想拿到這個投資。”陳大明説,那個時候他們公司在上海大學創業園,隔壁一家也是大學生創業者,剛剛拿到300萬的投資,這對他刺激很大。

“它們是上海大學生裏面第一家拿到風投的,炒得沸沸揚揚的,感覺一下上天了。” 陳大明説。因為在一個樓層,大家又都認識,他們幾個創業者甚至包括員工,心態都起了變化。“這個時候我頭腦有點發熱,想一意孤行,總是覺得拿點錢沒錯兒的,但是誰知道這種錢是很難拿的,那是燙手的山芋,拿了以後你能不能拿住? 這個時候我們團隊就勸我,説你要想清楚,你拿了錢要幹什麼?現在市場沒有這麼大。”

最終,陳大明拒絕了那家公司的投資。“那個時候,説難聽點,大學生創業在他們投資公司眼睛裏完全一錢不值,他就是拿300萬來玩一玩,試試看,好了他就發了,好不了也無所謂,他也不會虧,因為他佔你的股份大,佔你的資本多。”

而現在投資的接力基金則有些不同。這個基金由上海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上海科技投資公司、楊浦創業投資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專門對大學生創業者進行投資。張德旺告訴記者,在那些接受基金會天使投資的企業裏,當天使投資退出之後,接力基金會考察,對那些看好的公司進行投資。目前,接受接力基金投資的大學生創業企業不到十家。

到底要不要創業

泰坦化學董事長謝應波在接受《創業家》採訪時頗有顧慮,他們不再希望以大學生創業者的形象出現在媒體上,覺得這會影響到公司形象。這家公司是六位華東理工大學畢業生合辦的企業,主要為醫藥公司提供醫藥中間體原料、實驗室服務,客户中不乏諾華這樣的世界五百強公司。他們已經成功拿到了接力基金的投資。

泰坦化學現在能提供近萬種化學中間體,但是因為化學種類繁多,個體公司生產能力有限,公司現在和很多企業合夥開發產品,整合行業資源,為客户提供服務。“單一的研發技術,單一的產品銷售不能解決問題,現在已經不是靠單一產品打天下的時代。這個行業裏面需要有整體的實力,而不是單一的技術產品。”謝應波對整合能力更為看重,泰坦化學走的是高科技的路線,他也更願意把華為作為公司的發展參考,“你説華為剛開始的時候,他跟國外比有什麼創新?海爾有什麼創新?只有這個規模不斷的發展過程中,資源整合以後,他才有實力真正達到這個狀態。”

“因為現在社會上對大學生創業有很多誤解,覺得大學生創業不可靠,我們合作的客户都是世界五百強的企業,所以就會存在這種矛盾。”謝應波不願對記者講述當初他們怎樣合夥創業的故事,更願意向記者談公司的發展理念。

的確,和還在尋找方向的胡百川們相比,泰坦化學在大學生創業企業裏面已經走在了前面,謝應波甚至計劃公司在XX年上市。這位來自重慶開縣的大學生創業者,今年還不到三十歲,但是談起公司理念,談起管理,已經和我們經常見到的那些小有所成的企業者不相上下了。“剛開始的時候公司要解決温飽問題,現在我們應該屬於高速發展時期,客户羣大了,客户羣的質量都不錯,我們現在考慮的是怎麼把服務做好,怎麼把規模做大。”謝應波説。他們現在正着手進行第二輪融資,目前在和硅谷銀行進行接觸。

對於公司的股權結構,接力基金佔了多少股份,謝應波對記者表示要保密,“現在就把這些東西公佈出去,對後續進入投資會有影響。”對於大學生要不要創業,謝應波也很有自己的看法。“社會對大學生創業看得比較極端,高看的把你當成比爾?蓋茨,低看的就認為找不到工作,或者是很浮躁的大學生才會去創業。實際不是,大學生創業裏面也有做得好的。社會上創業也有很多失敗的,但是有時大家把大學生創業的失敗放大了。”謝應波説,大家看待大學生創業,不應該只是看他賺多少錢,大家應該看重創業精神,如果沒有這種創業精神,這個社會發展速度就會受到影響。

這個觀念和張德旺不謀而合。張德旺説,上海市每年15萬畢業生, 統計起來,創業比例佔到0。3%,“我覺得這個概率沒有任何問題。總是有一些人有特殊的悟性和天分,覺得創業才會快樂。你要給那些想做事情的人機會,這才是和諧的社會。”

而胡百川則認為大學生創業更應該謹慎。

“大學生創業畢竟有很多潛在的風險,第一不可能所有大學生都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資金,拿不到就要靠家庭、靠親戚朋友,對自己來説也是一個負擔。第二,大學生畢竟社會經驗、市場經驗各方面能力都非常有限,天才畢竟是少數,如果鼓勵絕大多數普通人去做天才才能做的成功的事情,失敗率肯定很高。很多人説創業失敗了可以積累經驗,但是我認為在大學生身上也不一定説得通。因為你犯的都是些常識性的錯誤,如果你在社會上打拼了幾年,這些常識性的錯誤就不會犯。等你創業失敗了,你到外面去打拼幾年,再回過頭來看,會發現之前浪費的那幾年,簡直就是浪費生命,浪費金錢,浪費父母的積蓄。所以我個人對大學生創業是持保留意見的。我覺得還是要積累一些經驗,然後再來創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rensheng/o0wn0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