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HR管理 >

東西方難以溝通之處

東西方難以溝通之處

東西方難以溝通之處
東方正史無前例地與西方相遇。然而,雙方經常會發現,相遇的並不總是觀念,雙方的鴻溝不僅限於稱呼老闆的方式,以及在會議上提供何種食物之間的差異。

研究顯示,東西方文化在感知、邏輯乃至現實模式之間存在根本差異,這對試圖消除雙方鴻溝的商業人士來説大有深意。

西方人更關注具體問題和細節,相比之下,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人更多地從整體思考問題,這幾乎是個老掉牙的觀點。如今,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家指出,這種差異還包括東西方人看待周圍世界的方式。

由社會心理學家理查德•尼斯貝(Richard Nisbett)領導的一個團隊,比較了幾組中美學生在觀察物體圖片時的眼睛運動。這些圖片被放置在特定環境中,比如森林裏中的一隻老虎。研究人員發現,美國學生專注於中心物體,而中國學生用更多時間觀察背景,透過環境看物體。

據研究人員表示,不同的觀察策略反映了深層次的文化差異,這些差異在童年時已經形成,由於父母擔心子女無法融入社會,因而助長了這些差異。研究人員表示:“東亞人生活在相對複雜的社會關係網中,有固定的角色關係。”他們的研究結果於上月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學報上。“因此,關注背景對有效的職能運作非常重要。相比之下,西方人生活的社會約束較少,強調獨立性,他們可以較少關注環境。”

換言之,在東方長大的人,觀察世界的方式確實與西方人不同。但這種影響包括更抽象的問題,比如對因果關係的理解。由於西方人關注個體,所以他們往往把事件看作具體動因的結果,而在東方長大的人,則把事件置於更廣闊的背景下。

例如,斯坦福大學的邁克爾•莫里斯(Michael Morris)與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彭凱平(Kaiping Peng),對中英文報刊上的犯罪報道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英文報道往往關注罪犯的個性特點,相比之下,中文報刊的報道則強調背景,比如罪犯的出身與人際關係等。

根據尼斯貝教授的説法,這種對個性特點而非背景的強調,會讓西方人更容易犯所謂的“基本歸因”錯誤。如果犯這種錯誤,焦慮的面試者就會被認為是天生緊張,所以不適合壓力太大的職位。“東方人更容易注意到重要的環境因素,並認識到它們也會產生影響,”尼斯貝教授表示。

文化差異也普遍存在於我們的世界觀中。在日本慶應大學的一系列試驗中,研究人員讓兩組日本人和美國人看了一些軟木製成的金字塔狀物體,這些物體被隨便起了個名字叫“daxes”。他們又讓兩組人都看了兩盤東西,一盤裝的是其它形狀的軟木物體,另一盤裝的是其它材料製成的金字塔狀物體。當被問及哪個盤子裏有更多“daxes”時,美國人指向了金字塔狀物體,也不管它們是由其它材料製成的。日本人則相反,他們不考慮形狀,指向了裝有軟木物體的盤子。

研究人員表示,這顯示了人們在感知世界時的基本差異。 “解析思維”(analytic-minded)的美國人感知的世界由不同形狀的物體組成,而“整體思維”(holistic-minded)的日本人感知的世界由相關物質組成。因此,西方人看到的是柏油碎石鋪成的路,而日本人看到的是鋪成路的柏油碎石。

東西方文化在邏輯觀念上也存在差異。尼斯貝和彭凱平教授等人的研究顯示,西方人對矛盾深惡痛絕,而東方人則認為矛盾很有價值,有助於理解物體和事件間的聯繫。同樣,兩種反應都有其深層次根源:西方邏輯學的奠基人亞里士多德曾明確指出,矛盾是不能容許的,而東方哲學家則沒有這樣的顧慮。

隨着心理學家調查並發現兩種文化的更多不同之處,人們將自然會追問,哪種文化的方法最成功。或者,至少也會讓西方人在這個想法上爭論一番:兩種方法都可以是最好的,要看環境。

尼斯貝教授在他的《思維的地理》(The Geography of Thought)*一書中指出:東西方日益增多的聯繫,很可能產生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這會給兩種文化都帶來益處。

與此同時,那些努力打破與東方商人之間堅冰的西方人,可以試試斯貝教授的一個測試:雞、牛、草,哪兩個匹配?如果你把雞和牛配對,那你可能就是關注於具體對象、卻要和東方深諳關係的人做生意的西方人。(白利華)

來源:HR管理世界
標籤: 東西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hr/rej3o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