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職業道德 >

教師職業道德高三讀後感

教師職業道德高三讀後感

道德,在古代是分開的,教師職業道德讀後感。道,本意是行走的路。引申出疏導、開導、引導、治理的意思。天下熙熙攘攘,行走在同一條路上,難免衝突和摩擦,禮讓於是就成了德。道和德之所以密不可分,就是因為一個“行”字。同樣是在天地之間,人和動物、人和人走的路有重合,又有區別。所以“走自己的路”,為自己負責,同時需要別人的選擇,保持寬容和理解。

教師職業道德高三讀後感

道德是一個人的行為準則,它決定人生的方向,方向一錯,全盤皆誤。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因此,修身先修德,做事先做人。教師道德首先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職業生活中,調解和處理與他人、社會、集體、職業工作關係所遵守基本行為準則以及在這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

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態度和行為上,公正平等,正直無私,不偏袒,不偏心,對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別、不同治理、不同個性、不同出身、不同籍貫、不同親疏關係的學生,一視同仁,關心每一個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從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出發,全心全意地教育好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並不只是責任或義務的產物。教師之所以愛學生,不是因為他想要這麼做,更不是因為他應該這樣做,而是當師生通過接觸、瞭解和不斷交流之後,出自內心深處的一種悦納學生的內心體驗,是心甘情願的付出,是一種想到學生的存在就產生的預約或關切、關注。而課堂教學應被看做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與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和生命價值的體現。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就在於人性、人的尊嚴、人的價值要在教育者那裏得到最充分的體現和最大發揮,其核心的標誌表現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尤其體現在對學生的信賴上。信任是教育關係中的必要條件,教師避免過早地對學生產生猜疑,因為這種看法會阻礙學生的發展,並可能由於這類猜疑把學生引入歧途。教師對學生的信任表現為對學生的親近感、理解感和期望感,這不僅會使學生對教師的態度取得一種肯定體驗,而且會使他們獲得自我肯定的自信心,這正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心理前提。

作為教師,誰如果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教育者,就要把教師道德理論化為思想方法,同時要身體力行,化為自己有血有肉的道德人格。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使我進一步明確了今後教育教學工作的目標;同時也使我接受了許多新理念,瞭解了很多教育教學策略,為自己今後更高質量地開展工作添了一塊基石。

一、瞭解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基本含意

1、教師職業道德的獨特性,説明了它是教師這一職業所特有的,是與教師這種職業密切聯繫的專門性道德,是教師在其現實職業生活中應遵守的和所應具有的。

2、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涵,説明教師職業道德不只是一種應然性的規範或準則,不只是教師在職業生活中所應遵循的行為規範和行為準則,而且還是一種實然性的品德,應當是教師應內得而成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

二、 理解了本書的主要內容

本書從四個方面闡述了關於教師職業道德的標準與構建,並從理論到實踐環節都給予明確的指引,讀後感《教師職業道德讀後感》。

1.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是教師素質之魂。身為教師就要明確如何將職業道德標準轉化為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努力實踐,將自己塑造成為一名真正的合格教師。

2.愛崗敬業,時代對教師有着新的要求。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人民對教育的需求和要求越來越高,使得教師必須進行專業化成長,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只有教師有了專業化的發展,才能勝任本職工作,才能真正實現愛崗敬業。

3.“教師的愛好比一部車,感情是發動機,而理智是方向盤,教師的駕馭水平則取決於如何協調好二者。如果學生是乘車人,學生的美好人生、學生的健康成長就掌握在我們教師手中。”——教師多麼神聖的職業;多麼聖潔的稱謂;多麼真摯的信任。我們的言行、教育關係到學生的人生髮展、關係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家長和國家將祖國的未來交到我們手中,為了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我們沒有理由不從心底裏愛他們中的每一個。

4.教育教第斯多惠説過:“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去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因此教師也要有策略地提高師格修養,要公正、仁慈和有義務感,這樣才能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培養健康、健全、正直的學生。

本書給我的最大收穫就是明確了理解如何愛學生。

三、具備良好的師德是時代的需要。

教師是繼承和發揚文化遺產的橋樑,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工程師。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黃宗義在《續師説》中曾説:"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未師矣。"我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教師的師德。"為人師道,端品為先""師者,人之模範也"這些歷史名句無不充分説明師德的重要性。"學為人師,德為世範"的高度概括,更強調了教師品德高尚的示範作用和重要地位。育人先育德,時下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科技的迅速發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諦,才能真正立足於社會。高尚的道德品質是教師贏得學生尊敬和信賴的首要條件,也只有加強師德教育,才能保證為國家培養出一批批合格的二十一世界人才。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歷史責任的呼喚。

四、用以德立教的"愛"開展工作

熱愛教育事業是一種理想與情感,愛生才是實施教育的基本觸發點和着力點。 陶行知 先生説:"待學生如親子弟"。愛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生不僅是教師人品、學識、情感與親和力的展現,實際上是傾注了教師對祖國、對人類、對未來的熱愛。因此,愛生是衡量一個教師師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作為教師,愛的形式與內容,就是教師品德、學識和情感的結晶。因此,教師要做到能愛、善愛: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微小"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教育勞動成果。"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伍為基礎。只有這樣的愛,才是以德立教。只有以德立教的"愛",才能愛出師生間的"師生誼",愛出社會主義社會新型的師生關係,愛出"愛滿天下"的陶氏風範。隨着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愛生"的意義也在不斷地得到昇華。愛的雙向功能是現代教育中的媒介,潤滑油和崔化劑,不熱愛學生的老師,學生決不會歡迎他。因此,"愛生"是現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師是否稱職的重要標誌。

五、高尚師德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自我調控能力。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常會出現學生調皮搗蛋、惡作劇、逆反對抗、違紀犯規等。這些問題使人氣憤、煩躁。這要求教師要有博大的胸懷、極大的耐心,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學會運用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與科學的調適方法,避免消極的心理偏激反應。要有正直的人格、人品,弘揚高尚、正義、真善美的價值觀念,把正直寬容、不驕不狂視為做人的準則,樹立良好的師德風範。理解學生,明察秋毫,公正地解決問題。《河南城市早報》曾報道一篇通訊《只因一件瑣事--教師殘殺姐弟三學童》:"某國小教師杜石現的妻子在村中開辦一私人幼兒園。莊家因兒子入學學費問題與杜家發生爭吵。杜石現因此耿耿於懷,趁莊家無大人之時入室將熟睡中的三個孩子瘋狂砍打至死。由此看出該教師心胸狹窄,由於一件瑣事而產生消極的心理偏激反應,進行報復行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模範。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看在眼裏,還會極力模仿。教育心理學表明,教師的榜樣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從幼兒園兒童到大學生都有模仿教師行為的傾向。所以教師必須言行一致,用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學生。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不斷要求學生的過程中自己也要以身作則,教師的言行示範比口頭教育更有效。

教師有"人類靈魂工程師"之美譽。我想,師德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備良好師德的人才可能教出優秀的學生、祖國的棟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daode/p8rex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