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農業資訊化行動方案的調查研究

農業資訊化行動方案的調查研究

農業資訊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正在建設世界級城市,迎接**年世博會的召開,推進農業資訊化,既面臨著亙古未有的發展機遇,又面臨著種種嚴峻的挑戰。為了正確認識當前農業領域資訊化發展的戰略環境,明確目標和任務,現專題研究“推進**農業領域資訊化三年行動方案”。

農業資訊化行動方案的調查研究

本課題研究的重點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領域的政府部門如何運用資訊化手段,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加強巨集觀管理和履行服務職能。

一、推進**農業領域資訊化的戰略環境

(一)推進**農業領域資訊化的歷史機遇

人類進入了21世紀,資訊科技的應用受到世界各國的廣為關注,農業領域也不例外。

世界農業資訊化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可以借鑑的經驗。發達國家的農業資訊化已形成了從農業資訊的採集、加工處理到釋出的健全的、完善的農業資訊體系。美國農業資訊化強度高於工業,農民使用計算機記帳,預知天氣、指導種植和營銷。日本20世紀90年代初建立了農業資訊服務全國聯機網路,集成了氣象情報系統、專家系統、市場流通系統等。農業資訊化極大地提高了發達國家農業生產的實力和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這一切都為**農業資訊化建設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

**城市資訊化建設為推進農業資訊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資訊港主體工程已基本建成。寬頻資訊網路工程、**資訊互動網工程、**國際經貿電子資料交換網工程(edi)、**金卡與收款系統工程等都已建成。**農業資訊化可以依託全市的資訊化基礎設施發展。

**農業現代化建設需要儘快實現農業資訊化。**農業要提高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走向全國的服務能力、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平衡能力,都需要農業資訊化的支撐。

(二)**農業領域資訊化發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郊區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加大投入。郊區資訊網路基礎設施建設與中心城區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難以滿足農業資訊化發展的需要。

農業資訊科技人才短缺。目前**市郊不僅資訊化人才的總量相對較少,而且層次分佈也不平衡,特別是既懂農業又熟悉資訊科技的人才緊缺,如何吸引人才是一個值得重視的課題。

農業資訊科技普及應用難度大。農業是弱質產業,農民的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導致農業資訊應用系統的推廣普及有很大難度。

健全的農產品資訊服務體系還沒有形成。在即將到來的世博會上,競爭主要集中在資訊服務的創新上,從資訊採集、加工處理到釋出的健全的農產品資訊服務體系要儘快建成。

二、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

**農業資訊化建設要與國際趨勢相吻合,與大都市目標相適應,與農業現代化相配套,要根據**市資訊港建設的總體部署,圍繞**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以開發利用資訊資源為核心,以推動資訊科技的普及應用為重點,努力構築資訊農業新高地,提高**農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發展目標

貫徹實施“科技強農,資訊先導”戰略,堅持“統一規劃,分步推進,各方參與,資源共享”的原則,推進資訊科技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年,圍繞農業資訊服務、農產品安全監管、農業科學決策、農業電子政務等方面,完善和優化農業資訊應用體系框架,以典型引路,重點突破的方式加快建設進度,為全面推進農業資訊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主要任務

1、推進“三網”農業資訊服務平臺建設。以創新農業服務功能為突破口,完善**農業網的市場拓展、科技諮詢、會展服務、標準示範四大功能,提高“**農科熱線”的智慧化水平,建設好郊區農民現代遠端教育系統,為全國農民提供服務。

2、推進檔案農業和農產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不斷擴大檔案農業資訊系統應用範圍,逐步實現地產農產品的全覆蓋。研究各類食用農產品安全誠信的評估體系,開發食用農產品安全徵信系統,做到農民守信用,市民食放心。

3、推進農產品市場分析系統建設。開發建設種植業經濟執行及績效評估資訊系統,加強對地產農產品的效益分析。開發國內外農產品市場智慧分析系統,加快農產品產銷與國際接軌的程序。

4、推進農業gis應用系統建設。充分利用市統一開發的地理資訊系統基礎平臺,開發並整合農業各類資訊資源,建設專家輔助決策系統,實現對農業現狀資訊的空間化和視覺化管理,為政府巨集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5、推進農村基層資訊服務站建設。探索網上資訊服務與網下實體服務的融合機制,依託行業協會、科技推广部門、鄉鎮農業部門、行政村委會等建立多種形式的農村基層資訊服務站,讓農民切實感受到資訊化帶來的各種便利和實惠。

6、推進農業領域電子政務建設。從網上辦事、政務公開著手,精心辦好“**農委政務網”,加強政府與百姓的溝通。加快機關內部辦公業務的數字化和網路化建設,實施對傳統業務流程的再造,促進政務資訊的交換與共享。

7、推進資訊科技的知識普及和技能培訓。要結合各資訊化應用系統的特點和應用要求,開展不同層次、不同型別的資訊科技應用培訓,尤其要加強對農村基層資訊員的普及培訓,營造農業資訊化建設的良好氛圍。

三、行動方案

(一)推進“三網”農業資訊服務平臺的建設

行動依據

1、**農業正在推進三大轉變: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從生產型向生態型轉變、從提供產品型向提供服務型轉變。目前重點推進具有都市農業特點的農業功能創新。對內,強化生態功能;對外,強化服務功能;正在構築物流、會展、科技、資訊、農產品檢測認證等五大服務平臺。

2、市農委已創辦了服務全國的資訊平臺。“**農業網”創辦三年,今年進行了第6次改版,新版**農業網開設了海外之窗、市場分析、農業科技、政策法規、農業會展、農業標準化、放心農產品等欄目,重點增加國外農業政策、科技、教育、進出口統計與分析等資訊,為中國農業與國際接軌服務。日前註冊會員達9000多人。同時,建設了科技興農、生物基因、城市森林、**種業等10多個專業網站。“**農科熱線”由農業科技部門、推广部門和資訊管理部門聯手創辦。通過電話諮詢、專家坐堂、網上直播、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服務農民。自**年8月開通以來,已累計接到諮詢電話7000多個,幫助全國農民排憂解難,深受歡迎。“郊區農民現代遠端教育網”網路工程已啟動,市農委、市教委、市資訊委、市婦聯、市農林局已聯合發出《推進郊區農民現代遠端教育的通知》,市有關教育部門已開始遠端教育的課件開發,郊區各區縣已著手鄉鎮教學點的建設。

3、國際上農業資訊科技已經由試用期進入應用期。而我國近幾年網路發展迅速,各地農業網站已有XX多家。但農業資訊應用和使用者受益度還有較大差距。網上教學、網上購物都未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大多數農產品供應商只在網上簡單釋出資訊,很少進行網上訂貨或網上交易。

目標

至**年,**農業網要建成農產品市場資訊智慧分析平臺、網上會展平臺和物流平臺,並辦好“**農業網英語版”,中文版讓農民瞭解世界農業;英文版讓世界瞭解中國農業。“**農科熱線”要擴大服務領域,既要辦好人工服務的農民熱線,又要辦好為市民服務的語音信箱。“郊區農民現代遠端教育網”要開發培育新型農民的教育資源,為全國農民服務。

行動

1、完善“**農業網”的服務功能。“**農業網”要配合**農業服務全國的物流、會展、科技、資訊、檢測認證五大服務平臺建設,突出市場拓展、科技諮詢、會展服務、標準示範四大功能,重點辦好海外之窗、市場分析、農科熱線、農業標準化、法律法規、農業會展、放心農產品七大主欄目。

2、精心辦好“**農業網”英文版。“**農業網”英文版已於**年8月開通,重點推出農業領域投資環境、投資政策介紹,**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及其特色農產品推介;開發國際農產品供求平臺、電子訂單等業務流程。要不斷完善英語網站功能,吸引海外農業企業瞭解中國農業,投資中國農業。

3、“**農科熱線”完成服務平臺升級。升級後“農科熱線”在保持現有人工服務方式的基礎上,開發為市民服務的養花、養魚、養寵物等語音信箱,提高“熱線”的智慧化水平,為廣大農民和市民提供更全面、更快捷、更方便的服務。

4、建成“郊區農民現代遠端教育網”。採用衛星網路將10個區縣的100多個鄉鎮和部分重點村聯網,各遠端教育收視點安裝“智慧衛星接收機頂盒使用者終端裝置”。**年網路基本建成,開展教學。同時,開發遠端教學課件,重點為勞動技能培訓和農民創業培訓。

(二)推進檔案農業和農產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

行動依據

1、近年來,隨著全球貿易一體化程序的加快,農產品安全廣受關注。特別是歐盟等一些農業發達國家,在農產品安全方面制定了大量的技術指令,一方面從源頭上嚴格控制本國食品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對其他國家的農產品設定技術壁壘。如荷蘭、丹麥等國,農場的每一頭奶牛自出生之日起就有自己的“資訊檔案”,事無鉅細都有記錄。而我國這方面還比較落後。為了讓市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提高**農業的國際競爭力,根據《**市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暫行辦法》的要求,建立食用農產品安全衛生質量跟蹤制度,市農委於**年開始探索建設檔案農業資訊系統。

2、**“檔案農業資訊系統”由市農委資訊中心、市畜牧辦、市蔬菜辦、市獸醫衛生監督管理所及有關it企業合作建設,並列為市科技興農重點攻關專案。目前,已開發了養豬場、蔬菜園藝場檔案管理資訊系統、市境道口畜禽管理資訊系統、農產品網上身份查詢系統,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已有200多家規模豬場、30多家蔬菜園藝場成為應用單位。市境道口畜禽管理資訊系統通過光纖改造, 24小時資訊線上輸入與查詢,市外入境的畜禽產品運輸車輛情況、貨物情況、道口檢查情況全記錄在案,把好了入境畜禽產品安全的第一道關。農產品網上身份查詢系統**年7月初正式上網推出。阿強牌鮮雞蛋是上網的第一個產品。市民根據購買的每盒雞蛋中的 “身份查詢碼”,就能上網追根溯源查到這盒雞蛋的生產過程和各項質量指標,使消費者直接參與食用農產品的安全監管。**年7月,在全市資訊化工作會議上,**“檔案農業資訊系統”榮獲“市優秀資訊化應用專案”。

3、建設社會誠信體系,建立信用經濟環境,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整頓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需要;也是應對wto,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需要。**農業行業誠信體系建設的重點是建立食用農產品安全誠信體系,推進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企業的信用管理,提高農產品安全生產經營的誠信度。**檔案農業資訊系統為農產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創造了一些基礎條件。

目標

至**年,基本實現地產食用農產品生產的檔案管理資訊系統應用;市境道口外來禽畜產品實現24小時線上監控,並建設預警系統;**品牌農產品實現網上身份查詢和超市消費者防偽檢索;建成食用農產品安全誠信評估體系和徵信系統。

行動

1、推廣和完善食用農產品生產檔案管理資訊系統的應用。通過各農業行業協會的管理,逐步將**的豬、禽、蛋、奶、菜、瓜果的產銷全過程資訊動態採集錄入資料庫,促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推廣品牌農產品網上身份查詢和超市消費者防偽檢索資訊系統建設,實現食用農產品產銷的可追溯性。

2、完善“市境道口畜禽管理資訊系統”功能。在市境道口畜禽管理資訊系統穩定應用的基礎上,通過資料探勘和分析,建立外來畜禽產品安全的預警系統。同時,在市有關監管部門建成多媒體大屏遠端控制系統,實現入境畜禽產品安全的可控性。

3、建設食用農產品安全徵信服務系統。整合農產品安全檢測、監測和執法部門的資訊資源,在檔案農業資訊系統的網路基礎上,開發建設食用農產品安全聯合徵信服務系統,包括誠信檔案記錄子系統、誠信綜合評估子系統和企業誠信分類管理子系統。從而營造農業行業“重食品安全,守行業信用”的社會氛圍。

(三)推進農產品市場分析系統建設

行動依據

1、根據農業部“金農工程”的實施要求,加強農產品市場資訊服務系統建設,以充分發揮中國加入wto之後,政府提供資訊和經濟調控的作用。美國農業部已有一套健全的市場資訊服務系統,定時釋出農產品市場資訊。**農業要為全國服務,建設“農產品市場分析系統”勢在必行。

2、目前市農委已探索開發了農業資料倉庫,有國內外農產品價格釋出系統、**農產品進出口資料、“菜籃子”資訊管理系統等。“菜籃子”資訊管理系統包括蔬菜、畜牧和水產3個子系統,由市農委資訊中心與市蔬菜、畜牧、水產等政府主管部門共同建設,實現計算機遠端聯網。**的蔬菜、畜牧、水產品生產、良種繁育、市場行情等經濟資訊資料可及時傳輸和查詢。系統內已有3年多的“菜籃子”資料積累。**年度該系統推廣至郊區各區縣相關部門應用。

3、**農產品消費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對全國都有很大的影響。**又有口岸優勢,農產品出口的潛力很大。但到目前為止,**還缺少農產品資訊採集、加工處理、實時釋出的健全的資訊體系,對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不利。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應抓緊建設,為農業企業和廣大農民提供服務。

目標

至**年,完成農產品資料整合、行情分析、資訊釋出系統的開發,建成主要出口農產品智慧化的資料平臺和分析平臺,加快農產品產銷與國際接軌的程序。

行動

1、建立農產品市場資訊採集系統。定期採集海外農產品價格、全國主要省市農產品價格、華東六省主要農貿市場農產品價格、**主要農貿市場農產品價格及相關資訊,並及時釋出。資訊採集平臺依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行業協會、國外農業網站等多種渠道,建立起農業資訊提供協作支援機制。

2、建設種植業經濟執行及績效評估資訊系統。在全市種植業生產基地建立1200個資訊採集點,根據種植業生產茬口採集資訊,開發建設農產品生產成本和績效評估等經濟執行資料庫,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科學依據。

3、建立農產品市場資訊智慧分析系統。通過開發智慧分析軟體,對各類農產品資料進行智慧分析。首期工程開發**主要出口蔬菜品種在日本和美國市場的進口價預測、可能進口量分析、市場佔有率分析、供求平衡及風險分析等。該系統還可以讓使用者選擇資料來源,應用分析預測技術,進行遠端自助智慧分析,為農產品出口企業提供直接服務。要不斷擴大出口農產品分析系統的應用範圍,不斷完善系統功能,輔助中國農產品走向世界。

(四)推進農業gis應用系統建設

行動依據

1、目前,美國、加拿大等國通過地理資訊系統(gis)綜合整合,已普遍一體化地為農業系統管理服務。“**農業gis應用系統”的建設是《關於推進**郊區資訊化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的主要任務之一。市資訊辦已將該專案列為**年全市gis建設三大重點領域之一,是一項重在提升政府管理水平的應用專案。

2、**農業gis應用系統建設**年剛剛起步。已研究了“**農業gis應用系統”建設框架。在市統一開發的基礎資料平臺的基礎上,建成了統一的開發環境,包括全市城市遙感柵格資料、全市“三線一區劃”數字地圖等,為農業gis專案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奠定了基礎。

3、**農業gis應用系統建設起步較晚,與世界發達國家的應用水平和本市其他領域的應用水平有較大的差距。必須加快該系統的開發建設進度,提升**農業管理與科學決策水平。

目標

至**年,建成森林、畜牧業、蔬菜、花卉、水產、土壤環境管理gis應用系統,開發專家輔助決策系統,實現農業各類現狀資訊的空間化和視覺化管理,為政府巨集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行動

1、**農業gis應用系統專業子系統建設。一期工程以生態農業建設為突破口,完成三個子系統開發:一是林業分佈現狀和林業規劃動態管理系統;二是畜牧生產分佈現狀和畜禽養殖業的分割槽佈局(禁止養殖區、適度養殖區、控制養殖區)動態管理系統;三是化肥農藥面源汙染控制動態監測系統。**年上半年完成開發,進入試執行。下半年啟動蔬菜、花卉、水產管理gis應用系統建設。同時,完成“gis農業專業版本”的整合,以便與市其他各部門的資訊交換和共享。

2、**農業gis應用系統資訊分類與編碼的研究。研究農業領域資訊系統標準體系的內容和相互關係。如:資訊分類編碼的規範、空間資料總體框架結構的規範、資料分層與檔案命名的規範、基礎地理資訊屬性項和屬性表結構的規範、專題資訊屬性項和屬性表結構的規範等,以促進農口各部門開發gis應用系統的協調性和統一性,提高農業gis系統的建設水平。

3、建設**農業gis應用專家系統。系統應用有深度,如畜牧系統中:移動gis在畜牧業疫病防治中的應用、畜禽場與周圍生態環境影響分析、畜牧業發展趨勢分析、畜牧業發展規劃gis輔助決策技術等。林業系統中:規劃動態管理子系統、病蟲害監測子系統、防火預測分析子系統、森林景觀分析與保護決策功能、遙感分析子系統、森林三維場景的模擬。農田汙染控制系統中:**農田化肥農藥的汙染控制分析、**農田化肥農藥汙染控制評價分析模型庫建立等。

(五)推進農村基層資訊服務站建設

行動依據

1、為了使廣大農民切實感受到資訊化帶來的各種便利和實惠,使資訊化更加貼近農民,貼近生活,根據國家農業部《關於做好農村資訊服務網路延伸和農村資訊員隊伍建設工作的意見》[農市發(**)11號]的精神,**年市農口有關部門和各區縣農委就著手建立農村基層資訊服務站,**年首批51家市級農村基層資訊服務站掛牌。

2、**已初步建成了農村基層資訊服務網路體系。市農委資訊中心負責全市農村基層資訊服務站建設的規劃、指導和管理;各區縣農委資訊中心負責本區縣農村基層資訊服務站建設、指導和管理;各類農村基層資訊服務站各負其責,做好本區域、本行業的基層資訊服務。

3、郊區各區(縣)在網際網路上均建設了一個具有獨立域名的農業網站,編寫了本區縣網站資訊摘要簡報“一刊”,定期發放給基層農業部門和農民。

4、目前,因資金短缺,人才缺乏,農村基層資訊服務網路還不健全,資訊傳播手段相對滯後,資訊服務的內容還不豐富,資訊服務的效果還不顯著。

目標

至**年,建成郊區農村基層資訊服務網路體系,健全服務制度,豐富服務內容,強化服務效果,建成各類農村基層資訊服務站100家以上。

行動

1、健全**農村基層資訊服務組織網路。在鞏固**年建設的51家基層資訊服務站的基礎上,探索和豐富基層資訊服務內容與服務手段,不斷擴大農村資訊服務網路體系,**年市級農村基層資訊服務站建設數量擴大至100家,擴大農村資訊“上網落地”服務的覆蓋面。

2、探索農村基層資訊服務站服務內容。各行業協會資訊服務站做好本行業資訊的採集、釋出、傳遞工作,建立並負責本行業專業網站資訊籌集與維護;組織本行業檔案農業資訊系統的設計、資料採集和分析,利用資訊網路加強行業管理。區縣農委資訊服務站要負責本區縣農業資訊服務網路的執行與管理,負責本區縣農業資訊員培訓工作。區縣農技推广部門和鎮級資訊服務站要做好本區或本鄉鎮的農業科技資訊採集和傳遞工作,及時將資訊傳遞給農民。

3、村級資訊服務站要建設村務公開資訊系統和村務管理資訊系統。“村務公開資訊系統”提供查詢村務規定、村幹部分工、規劃目標、辦事指南、財務狀況等方面資訊服務。村民還可以自已輸入意見和建議。“村務管理資訊系統”開發人口管理資訊系統、社務管理資訊系統、資源管理資訊系統、村務管理制度查詢系統、黨群管理資訊系統等五個子系統,促進村務管理資訊化。設立村基層資訊服務站資訊服務欄,為本村農民提供資訊服務。

4、推廣網路調研模式,實現科技文化知識普及。網上網下聯動問卷調查,開展各類教育既便捷又高效。通過調研,一方面瞭解基層情況,另一方面有利於農民科技文化知識普及。**年3月,市農委資訊中心與郊區10區縣農業資訊部門聯合開展“滬郊農民需要什麼樣資訊服務”的調查。年底將開展政策普及教育網路調研。今後每年根據農村需要開展農科知識普及等網路調研活動。

5、建立基層資訊服務站服務檔案管理模式。市農委資訊中心已開發了服務檔案管理資訊系統,各基層資訊服務站將本站的服務資訊,包括服務物件、服務時間、服務方式、服務內容、服務效果輸入系統,建立基層資訊服務站的服務檔案,以促進各基層資訊服務站相互學習,共同發展。

(六)推進農業領域電子政務建設

行動依據

1、隨著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推進政府部門辦公自動化、網路化、電子化以及資訊開放共享等,已是世界範圍內的發展趨勢。政府可以通過網路來提升辦事效率,提供廣泛、全面、便捷的資訊資源共享,提供高效的便民服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電子政務建設,已建設了市政府各部門統一參與的“中國**”入口網站,轉變政府職能,為百姓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務。

2、近年來,市農委根據市政府要求,從整合資源、健全制度著手,系統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年7月開通了“**農委政務網”,突出網上辦事和服務百姓的功能。開設了“滬郊概覽”、“投資指南”、“為民服務”等欄目。建設了**農委系統政府網上行政服務系統,共有27項為民辦事專案,已在網上執行的有10項,還有15項**年10月底完成開發進入試執行。專案申報者、農業企業和農民可以在網上進行業務查詢、申報、登記、表格(資料)下載等政府服務。同時,開發了“主任信箱”、“公眾監督”、“投資熱線”欄目,使政府與百姓網上面對面。為了網上辦事正常執行,市農委專門發文,明確了工作制度,要求網上辦事回覆迅速,當日處理,隔日反饋。

3、為了提高機關公務員的電子辦公能力,農口各政府部門加強了辦公自動化應用。市農委機關區域網已開發了“中外農業資訊”、“參閱資料”、“領導講話”等15個釋出資訊欄目,開發了適應14個處室業務的117個業務流程。為了加強領導之間、處室之間的溝通,網上專門開發了“領導工作動態”和“處室工作動態”欄目,使機關工作互通有無,增強了整體合力。目前,有60%的機關工作人員通過網路線上辦公。

4、農口系統政府網上辦事雖已起步,但由於要改變傳統工作習慣,增加硬體投入,因此在推廣應用上難度較大。再加上電子公章等技術問題,還不能實現所有流程網上行。要真正建設高效的電子政務任重道遠。

目標

至**年,通過網路實現農口系統各部門的管理與服務職能,健全網上辦事的運作機制,樹立責任政府和服務政府的良好形象。機關內部基本實現無紙化辦公,完成農口系統政務流程的資訊化改造。

行動

1、推進基於公務網和機關區域網的辦公業務應用。按照**市公務網建設的統一進度,認真完成農口系統公務網建設,建立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制約的統一平臺。重組優化市農委等農口政府部門的工作流程,完善已開發和執行的機關區域網系統,通過普及培訓提高公務員的電子辦公能力,基本實現無紙化辦公。配合農業部做好全國衛星指揮系統**聯網工作,並認真開展資訊服務和應用,切實提高農口系統各部門工作效率。

2、推進農委系統網上辦事和服務的應用。要精心辦好“**農委政務網”,完善網上辦事功能,提高為民服務的質量。市農委系統各單位、各部門管理和服務職能現有27項網上辦事專案,**年底完成軟體開發,通過培訓要加快推進網上辦事。要根據百姓需求,不斷開發便民服務專案。要完善農口電子政務的組織機構和工作制度,切實改變政府工作人員的傳統工作習慣,以方便公眾為前提,提高辦事效率,真正做到政府工作好壞讓百姓評價。

3、加強農業領域資訊網路基礎設施建設。要建設**農業資訊控制中心,該中心按照千兆乙太網標準進行智慧化綜合佈線,具有龐大的農業資訊交換和處理能力。同時,建成市、區縣農業各部門互連的農業專業廣域網,為各農業資訊系統應用提供一個快速便捷的資料採集和資料訪問的物理環境。

4、推進電子政務資訊保安保障體系的建設。嚴格執行市委、市政府關於資訊保安的規定,制定和完善農口系統電子政務資訊保安管理制度和工作責任制,形成資訊保安快速反應機制,提高資訊保安防禦能力。

標籤: 資訊化 方案 農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baogao/diaoyan/ve0gk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