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船舶業和資訊化調研報告

船舶業和資訊化調研報告

船舶產業已成為我市增加財政收入、吸納人員就業、延伸上下游產業、帶動服務業發展和促進漁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修造船管理模式的轉變,特別是數字化造船的趨勢,對船舶產業資訊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資訊化在船舶行業的推廣與我市船舶產業發展的速度並不協調,全市在應用現代造船模式和資訊化管理方法的企業還不多,直接影響我市船舶產業的競爭力和企業經濟效益。如何充分依託資訊科技,推動資訊化與船舶產業融合,提高產業效能,打造中國一流的現代化修造船基地,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船舶業和資訊化調研報告

一、市船舶產業資訊化現狀

XX年,全市船舶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432.4億元,同比增長35.5%,佔全省55%。造船企業造船完工量為365萬載重噸,佔全省48.8%,佔全國份額8.4%;新接訂單914萬載重噸,佔全省88.3%,佔全國份額35.2%。船舶工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資訊化工作越來越受到企業重視,資訊化總體水平有了一定提升。

在資訊化資金投入方面,據抽樣調查(下同),船舶企業資訊化投入覆蓋率達到100%。不論企業性質為私營還是國有控股,還是企業規模大小,每家企業都對資訊化應用投入資金,其中XX年資訊化投入最多為揚帆集團,達到380萬。

在組織、人員保證方面,中型以上企業都設立了資訊化專業部門,小型企業有負責資訊化專職人員。在設立了資訊化專業部門企業中,由副總以上級別的領導分管資訊化工作。

在資訊化基礎裝置方面,所有企業計算機普及率為100%,在涉及企業核心部門和崗位都配置和使用計算機,internet接入率為100%,大中型企業為100m接入,小型企業為2-10m接入。

在軟體工具或獨立軟體應用方面,主要強調個人能力或區域性能力的提升,典型的如cad應用、物資管理系統或者財務管理系統,這些系統在大部分企業已經推廣應用,完成了從最早的二維設計到三維設計之間的轉換,一些大企業已將其作為標準配置。

在企業級系統應用方面,pdm(產品資料管理)、plm(產品生命週期管理)或者erp(企業資源計劃)等企業級管理系統,已在巨集洲船舶修造、龍山船廠等一些較大的船廠開始應用。

船舶修造企業通過資訊化建設,提高了企業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如揚帆、歐華已開始應用精度放樣等資訊科技實施精度造船,造船週期從3個月縮短到48天,實現大部分段無餘量製作,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強了企業競爭力。

二、市船舶產業資訊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儘管市船舶產業資訊化有了較大進展,但仍存在許多問題,主要包括:

1、企業設計系統與生產管理系統之間聯絡不夠緊密。大部分船舶企業數字化設計與數字化管理的整合度較弱,在數字化設計階段產生的大量有效資訊目前一般都不能高效地自動匯入後續的管理系統,造成後續管理系統因為缺乏及時、準確的設計資料來源,而無法發揮更強的管理效果。由於對資訊化整體架構考慮不足,因此企業間、企業內、系統間不能有效地協同工作,不能快速地、柔性應對產品設計生產過程中的變化需求。

2、成本管理較為粗放。目前船舶行業在成本設計、統計、監控、分析方面的管理較為粗放,沒有精確地即時反應船舶產品的實際發生成本。企業仍然處於追趕日韓先進造船企業的階段,整個造船管理模式還在不斷變革、改進和提高,還沒有形成比較規範和標準的管理機制和管理體制,無法完全照搬國外經驗和現成軟體,這也是管理資訊化實現過程中的難點。

3、缺乏行業規範和行業標準。雖然大多數船舶企業都在積極實施與應用資訊化,但各企業仍處於單打獨鬥的局面,沒有一個行業標準可以參考和借鑑,不能做到行業間的互相配合與促進。各企業往往過於強調各自的特性,無法統一口徑。

4、自主創新不足。目前我市應用於船舶產品設計和管理的大型核心軟體基本是以引進國外系統為主,缺乏自主創新,不但購置價格昂貴,而且維護升級費用也很高。如揚帆集團購置國外設計軟體、erp系統、三維管系方案系統化了1000多萬人民幣,而且系統還需不斷升級付費。

5、企業資訊化專業人才缺乏。資訊化人才緊缺,從事核心技術研究開發、軟體開發和系統整合、資訊資源開發利用、資訊服務的人才嚴重不足。全民的資訊化意識和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有待提高。市內高校數量少,尚未形成產、學、研結合培養資訊化人才的有效機制。

三、市推進船舶產業和資訊化融合的對策措施

1、應用數字化設計技術,實現船舶產品綠色設計。通過船舶產品數字化系統的開發和應用,在完善數字化設計系統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船舶產品數字化設計的深度和廣度,在計算機中建立船舶產品全數字化資訊模型,使各階段、各專業的設計作業能在同一資料庫中進行,優化各個設計環節,減少產品生產的往復過程,提高整個製造系統的資源利用率,降低廢品率,節約資源。同時在設計中還應綜合考慮產品的結構設計、材料選擇、製造環境設計、工藝設計、回收處理設計等各個方面。

2、應用計算機虛擬現實和模擬技術,實現船舶產品綠色製造。通過開展虛擬製造技術、模擬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研究,建立船舶產品虛擬製造的裝配系統和應用環境,研究與開發船舶產品裝配可行性校驗、產品建造工藝編制及可行性校驗、產品執行維護功能性校驗、產品艙段及整船的虛擬裝配和漫遊、cad實體資料的轉換介面等技術,實現船舶三維cad模型在虛擬製造系統中的動態再現和漫遊性檢查,使船東、設計師和建造師能夠較早地在虛擬環境下對船舶設計佈置的合理性以及分段/總段的整體吊裝、裝置、裝備的系統模組安裝等生產過程的可裝配性、可維護性和安全性進行虛擬模擬,檢查船舶設計和工藝的合理性,從而優化船舶製造模型,預測產品的可製造性,避免產品裝配、安裝過程中的干涉,減少船塢/船臺、碼頭施工過程中的返工。

3、應用船舶產品資料管理技術,提高資訊資源的整合應用。通過對船舶產品資料管理技術的研究,應用船舶產品工作流管理、任務流管理、產品結構配置、資料與文件管理、設計變更與版本管理、產品bom管理、與cax的介面等技術,構建企業級的船舶產品資料管理平臺,根據船舶產品設計和建造的特殊性,在不同階段按不同的組織方式(系統、托盤等)管理設計資源,實現與cax系統的資訊整合,對各設計階段產生的船體bom、舾裝bom、塗裝bom等加工和工藝資訊進行統一動態管理,為設計、製造和管理一體化及時提供正確的資訊,實現船舶產品資料的有效整合和管理。

4、應用資源配置優化技術,提高造船企業製造資源配置管理水平

突破造船企業資源利用率低,生產變動因素多,殼、舾、塗一體化製造的計劃管理難度大等難點,通過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造船企業製造資源配置管理系統,在保證船舶產品開工、上船臺/船塢、下水、交船的四大節點下,以計劃為導向的造船企業勞動力負荷、製造場地裝置資源負荷s曲線為基礎,依據產品動態bom表、船臺/塢搭載網路圖,以及人力、裝置、場地等能力,編制生產技術準備計劃、造船大/中日程計劃,各級月度、周計劃及其負荷計劃、托盤集配計劃等,實現船舶建造空間上分道、時間上有序,使造船企業的生產管理和協調從以現場排程型為主的模式提高到網路計劃型管理模式,提高造船企業製造資源優化配置能力。

5、應用供應鏈技術,提高造船企業的物流管理水平。運用科學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能實現設計、採購、配送、製造並行模式的造船企業物流管理系統,對造船企業中物流的各個環節實行合理有效的計劃、組織、控制和調整,提高造船企業的經營決策和電子商務技術水平,採用條形碼技術,實現材料和裝置等船舶製造物資全過程跟蹤、控制和管理,變二次領料為一次配送,使造船企業由傳統的領料型生產轉變為配料型生產,建立按流通量控制的生產物資管理與集配體系,實現造船製造物流的通暢性、準時性和為生產現場服務的高效性。

6、應用造船產品成本管理技術,加強成本管理控制。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造船企業成本管理系統,建立一個快速、合理的目標成本分解和產品成本核算體系,建立船舶產品成本專案庫,對設計、採購、製造過程中工、料、費的目標成本進行分解,並應用有效的核算手段,在生產過程中進行成本管理與控制,變事後核算為事先控制,實現從目標、控制到核算的全過程成本管理,提高造船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7、應用資訊整合技術,實現造船企業設計、製造和管理一體化。加強船舶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設計院所、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資訊整合,大力推進設計、製造和管理資訊共享平臺的建設,通過異地協同網路等先進技術,達到資訊流、物流和價值流的高度整合,逐步實現區域性設計、製造和管理資訊的數字化無縫連線,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建立起面向整個造船過程的資訊整合系統,實現設計、製造和管理的一體化以及殼、舾、塗一體化。

8、完善船舶產業資訊科技創新和資訊化社會服務體系

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船舶產業資訊科技創新體系,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在重點園區和船舶骨幹企業建立船舶產業資訊科技研發中心。加強面向船舶行業的區域性資訊科技創新服務機構建設,加強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船舶企業在科研開發、人才培養、技術支撐、資訊交流和投融資方面的合作和交流。邀請全國範圍內該行業資訊化專業知名人事和主要船舶行業資訊化負責人組成專家委員會,我市船舶行業資訊化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提出建議,對我市資訊化發展戰略、政策和規劃提出意見和建議;編制併發布市船舶行業資訊化發展年度諮詢(評價)報告;對國內外船舶行業資訊化問題進行跟蹤和超前性研究,為我市船舶行業重大資訊化建設專案和船舶行業資訊產業發展專案提供決策諮詢和評估服務。

9、加大財政政策支援。

設立船舶企業資訊化建設專項技改或補助資金的資金,並給予相關稅收、產業優惠政策。同時,為提升自主研發能力,爭創品牌效益,佔領標準制高點,與國家相關行業管理部門溝通,爭取籌建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級檢測中心等。

10、加快培育船舶產業資訊化人才。構築資訊化人才集聚高地。大力實施全球化人才戰略,積極引進國內外學有所成的資訊科技人才來創業,形成支援船舶產業資訊科技和產業發展的人才高地。出臺留住人才、集聚人才的政策,優化充分發揮資訊化人才作用的環境。建立資訊化人才激勵機制,鼓勵知識、技術和才能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加強對高中級管理人員、it部門負責人和技術骨幹的培訓,努力形成一支複合型的船舶產業資訊化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隊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baogao/diaoyan/7pd8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