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3篇大綱

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3篇大綱

本文目錄2019年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關於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鄉鎮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縣緊緊圍繞“建設幕阜山區經濟強縣,打造美麗富饒新天城”市級崇陽戰略,在新農村建設的“二十”方針的基礎上,大力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立足良好的生態優勢,逐步在全縣開展“富裕美麗鄉村”建設,以“村村優美、家家創業、戶戶和諧、人人幸福”為總體目標,以“改造新村莊、發展新產業、塑造新風貌、培育新農民”為主要內容,建設村在園中、房在畫中、人在景中的秀美農村畫卷,取得了初步成效。

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3篇大綱

一、 近年來建設美麗鄉村取得的主要成績

一是著力科學規劃,描繪美麗鄉村建設藍圖。堅持以規劃為引領,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因地制宜制定“一灣一景、一村一畫、一村一品”規劃,打造“山青、水綠、路暢、景靚、民富”的特色新農村。為高標準編制縣域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邀請上海城市規劃設計院、武漢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單位進行規劃指導,全縣一次性招聘專業技術人員12人,縣財政撥入專款150萬元專門用於新農村規劃工作,以兩年時間全面完成全縣8鎮4鄉、186個行政村規劃工作,實現城鄉規劃全覆蓋。把新農村建設規劃納入全縣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之中,圍繞大天城建設,以主要交通大動脈為構架,佈局建設集鎮群,以城帶鄉推動全縣鄉村整體發展。

二是著力加大投入,夯實美麗鄉村建設基礎。第一,大力完善基礎設施。以大天城為中心,加快農村公路網路建設,建設崇陽至溫泉旅遊公路、天城至路口、天城至銅鐘、天城至高莊、天城至神口等市縣級公路,構建縣城——集鎮——村組的便捷交通網路。全縣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達100%,村組交通道路硬化率98%。電力線網遍佈城鄉每一個角落,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數電視家家有、行動通訊全覆蓋的目標。第二,大力夯實生產生活條件。逐年加大對農田水利專案的投入,僅XX年共完成建設專案16個,完成投資6981萬元;開工建設專案44個,總投資1.7億餘元。新建蓄水池共11座,投入100多萬元修復雋水河畔8座提水泵站,投資維修香山東西乾渠,大力實施河道疏浚、渠道修復、土地整理等系列工程。全縣新建沼氣池XX口,改廚、改廁、改圈XX戶,推廣太陽能熱水器4280臺,年戶增收節支1000元以上,受益人口0.7萬餘人。第三,大力優化公共服務。實施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學校環境大為優化,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發展衛生事業,建立健全農村合作醫療網路體系,農村醫療保險全面覆蓋。加強農村福利院建設,村文化室、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普遍。第四,大力整治農村環境。開展“萬名幹部進萬村潔萬家”活動,全縣落實村莊環境整治資金6200萬元,大力開展以“兩清、兩建、兩化、兩創”為主要內容的村莊環境整治,在每一個自然村灣內按戶數配置垃圾桶、垃圾池(房),共配置2萬個垃圾桶,新建垃圾池(房)3156個,垃圾填埋場90個,實行垃圾集中清理,變“隨意傾倒”為“集中歸池”;在村民集中活動的場所及進村道路旁安裝路燈,共安裝路燈2100盞;在農戶房前屋後、村莊道路、溝渠兩旁及村莊周邊空地栽種綠化樹苗,共栽種129萬棵,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三是著力發展產業,強化美麗鄉村建設支撐。全面推進“五個農業大縣”建設,即湖北畜禽大縣、湖北產糧大縣、湖北水果大縣、華中筍竹大縣、湖北森林經營試點縣。搞活農村土地流轉,先後引進了山東晨鳴集團、香港南華集團、武漢凱迪集團、臺灣統一集團武漢公司、正大集團武漢公司、武漢精武鴨業、福建坤旺公司、湖北森旺公司、湖北鵬程公司、江蘇成祥公司等一批知名企業到崇陽承包土地,從事現代農業開發建設,建設種養基地60個,面積達20多萬畝,雷竹、泡桐、水果、肉鴨、牲豬、馬鈴薯逐漸成為全縣農業開發的主導產業。把旅遊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現代農業開發相結合,通過搶抓各種政策機遇,整合專案資金,把荒山變成基地,把基地變成莊園,把莊園變成景區,從而帶動鄉村旅遊休閒經濟的快速發展。福建坤旺農業科技觀光園、湖北森旺現代農業科技園、博景園等已成景觀農業的典範。連續舉辦了三屆“崇陽水果採摘旅遊節”。白霓古堰灣、青山三文魚、肖嶺金色生態農莊、十里畫廊洪下眾多農家魚莊等鄉村休閒農莊已成氣候,新增兩家三星級農莊(白霓銅鼓山莊、案山鳳凰生態農莊)和一家五星級農莊(大泉農莊)。借鑑成都“五朵金花”模式,打造“五條金帶”,分別是洪下景觀帶、城西精品水果帶、雋水影視觀光帶、科技種植觀光帶、濱河景觀帶。引進武漢三特公司開發浪口溫泉專案,總投資15億元,規劃控制面積8800畝,三特溫泉會所已正式開業迎賓。

四是著力摸索經驗,創新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在借鑑外地經驗的基礎上,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創新建設模式。①“扶貧搬遷”模式。對我縣高梘、大源、金沙、雨山等地理偏僻、條件惡劣、經濟落後的山區和浪口、洪下、青山等庫區,充分利用扶貧搬遷和農村危房改造等專案資金進行新農村建設。XX年度生態移民搬遷的97戶253人,縣財政局一次性撥付76萬的國家生態移民建房補貼資金。在白霓集鎮的“雨山一條街”已基本形成。港口鄉從深山整體搬遷42戶入住集鎮,新修了一條街道,既實現了山裡人的新居美夢,又擴大了集鎮塊頭。②“專案拆遷”模式。利用杭瑞高速、浪口溫泉等重大專案建設機遇,對拆遷農戶進行重新安置,有規劃、高標準建設了一批農村新區,如浪口旅遊景區集中安置區、杭瑞高速建設而形成路口呂家灣農村新區等。今後利用一些重大專案建設安置機會,建設一批新農村。③“村企共建”模式。利用一些有實力的經濟實體與所在村緊密的關係,幫助建設新農村。我縣後溪村因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今年將為本村農民建設50套高水準的農家庭院。青山鎮南林村立足村級集體經濟,已建成了宜居、宜業、宜遊的農村樣板。④“遷村騰地”模式。對一些沒有扶貧專案、重大建設專案和外來支援的村,我縣結合各地實際,在用活國土整治、耕地佔補平衡、低丘岡地改造等政策的基礎上,切實加強農村用地規劃,嚴格將建設用地、產業用地區分開來,將需要建房的農民引入到規劃建設用地範圍內建房;將非建設用地範圍內居民按統一住房模式,分批在建設用地範圍內進行集中安置,杜絕一切亂搭亂建現象發生。沙坪鎮村衝村利用原蔡墩鄉部門空閒宅基地建設新農村,已有近20戶入住,並配套建設一停車場、菜市場等服務設施。還有白霓鎮的油市村、譚家村農村新社群也是這種模式。⑤“城郊伴生”模式。借城市和集鎮的擴大開發,對城郊村進行統一規劃建設,以徵地和拆遷資金完成村莊建設。香山庫區大集地段以前是一片不毛之地,開發後新建本站,徵地5000多畝,拆遷130多戶,很多貧困戶變成了小康戶,其中兩個組63戶建了整齊劃一的小樓房,建成了農村新社群。僅XX年全鎮就徵地10091畝,拆遷212戶,城郊13個村3000多戶因城市開發改變了面貌。

二、當前建設美麗鄉村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村莊建設無序。我縣加大新農村規劃、引導和建設力度,初步建起了一批新農村樣板村。但由於多年來建房管理較亂,大多數村莊如有人諷喻的“羊拉屎”一樣,東一幢、西一幢,一家一向山,一戶一庭院,雜亂無章。另外隨著各地交通格局的改變和城鎮化建設的加快,沿路建起了很多“馬路村”,“村內空,村外撐”現象較為普遍,毫無整體規劃佈局。這種“有新房,無新村”的發展狀況,浪費了國家大量土地,抬高了公共設施投入,加大了社會管理成本,降低了村民生活質量,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相差很遠。

二是資金投入不足。有專家估計,要滿足農村道路、安全飲水、沼氣、用電、通訊、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扣除已建成的投資專案,平均每個農民需要投資約為1700元—4900元。我縣是農業大縣、財政窮縣,農民人均收入偏低,建設資金十分短缺。雖然每年整合交通、發改、財政、城鄉建設、農林水、電力等多個部門的專案資金支援新農村建設,但因農村點多面廣,這點錢也是杯水車薪。財政引導、金融支援、群眾參與的多元化的投入體系還有待形成。

三是設施建設欠缺。多年來,雖然水、路、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得到極大的完善,極大改善了農民的生活質量,但除少數村具備農民書屋、休閒廣場、健身娛樂等精神層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外,其它普遍為零,村民文化生活單一,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打牌賭博、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產生。

四是農業產業乏力。近年來分散的小農經濟的模式有所改善,農業產業化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並未完全改變農業經濟落後的現狀,農業生產還並未完全擺脫傳統的分散經營的模式。一些地方雖然建起了特色產業,但規模不大,帶動力不強,不能實現“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目標,很多人只有外出打工或向外搬遷,“人走房空”的現象比較普遍。

五是農村環境堪憂。在去年“三萬”活動中,雖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做了大量工作,但由於農村環境設施不全、管理機制滯後、村民習慣不良,農村髒、亂、差等現象很不盡如人意。垃圾亂倒,髒水橫流,亂搭亂建,小溪小河往往成為垃圾處理場,村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三、 下步的思路和舉措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造鄂南美麗特色鄉村,是踐行群眾路線最直接最現實的表現,對於進一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幸福指數,打造崇陽特色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結合調研情況,我們認為應重點突出“美”與“麗”二,在“美”上做足文章,打造精品,在“ 麗”上狠下功夫,彰顯特色,打造集“生態美”、“環境美”、“生活美”以及“品質好”、“口碑好”、“效益好”於一身的又美又好鄉村。

一是堅持科學規劃,打造鄂南特色新村。要結合農村自然條件和地域文化,堅持“規劃先行、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內外兼修、保護為先”原則,倡導原貌整治,彰顯地方特色和鄉村風貌,實現村莊自然美、個體美、整體美的和諧統一。要遵循全域規劃、全域整治、全域建設的理念,推進思路規劃化、規劃專案化、專案資金化,為全面推崇陽美麗鄉村建設提供重要依據。根據發展城鎮化發展趨勢和交通路網的形成,進一步完善各鄉鎮新農村建設規劃,按照“既有個性亮點、又有區域特色”的規劃原則,依據全縣的地域特點和產業分佈,編制具有山水崇陽特色的各項村莊建設詳規,尤其是做好特色示範村內的基礎設施、景點設計、民居修繕、立面改造、村莊綠化和特色產業發展等專項規劃。要科學編制和完善美好鄉村建設規劃,統籌推進農村產業發展、社會管理以及美好鄉村建設,整體謀劃、分步實施、逐年推進。以“不勞民傷財”為前提,按照輕重緩急,從群眾最急需的危房改造、道路通達、飲水安全、垃圾汙水治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加強特色產業培育。

二是創新工作辦法,破解新村建設難題。美麗鄉村建設,可以不拘一格。但要探索出一種“政府引導,規劃科學,群眾主導,訂單預約,招商代建、控建擴需”的更具普遍適用性的新農村建設模式,把過去七零八落的自然村逐步建設成適度集中的農村新社群。要以利用集體土地和土地增減平衡掛鉤指標,破解建設用地“缺”的問題;以招商引資和集中代建,破解建設標準“亂”的問題;以發揮規模效益和政府配套專案,破解基礎設施配套“難”的問題;以控制亂建和有效引導,破解新房需求“少”問題,努力走出一條政府少花錢、村裡不借錢、村民願出錢的美麗鄉村建設新路子。要按照統一選址規劃、統一式樣規格、統一門前綠化、統一外牆裝修、統一補助標準“五統一”模式,由村委會選定新農村建設點,統一做好地基平整、基礎配套、建房辦證、建設監督等工作,嚴禁村民私自建房、亂搭亂建,逐步解決當前農村建房雜亂無章的問題。

三是注重示範引導,穩步推進新村建設。建設美麗鄉村,必須長期遵循“規劃先行、逐步推廣、群眾自願、量力而行、適度集中”五大原則,特別是要搞好典型示範。注重挖掘各個村莊的歷史遺蹟、風土人情、產業特徵、風俗習慣等元素,積極一批鄉村典型,讓一部分農村、一部分點“亮”起來。積累好經驗、好做法,在抓好“亮點”的基礎上,先點後面、以點連線、連線成片,打造我縣以大天城為中心、以108國道、白界線、仙崇線為主軸美麗崇陽畫卷。突出農村和農民的主體地位,通過教育、宣傳、培訓強化農民主體意識,下放政策、下放權力,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引導農民自覺投身到美麗鄉村的建設中來。每個鄉鎮一年推進一至二個村的新農村建設,力爭通過三至五年的努力,使全縣農村面貌有較大的改變。

四是強化產業支撐,建設富裕實力新村。鼓勵全縣各村圍繞縣委、縣政府確定的“豬、鴨、果、林、茶、竹、稻、蜜”等八大特色產業,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和條件實際,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形成“一鄉一來”、“一村一品”發展格局,強化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特別是有旅遊資源的村莊要把旅遊業作為重點產業來發展。同時探索建設農村現代流通體系,鼓勵商貿企業、郵政系統和其他各類投資主體通過新建、兼併、聯合、加盟等方式,在農村發展現代流通業,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改造,促進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規格化,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標準、動物防疫和植物保護、認證認可等服務體系。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叢集示範基地,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戶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五是深化農村改革,強化新村建設保障。加強美麗鄉村建設的領導, 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強化縣級幹部“四個一”責任制,及時研究解決建設推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為美麗鄉村建設掃清各種障礙。加大農地、林地土地流轉力度,探索創新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模式,建立健全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收益分配機制。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機制,著力構建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開展農村住房、土地承包權等物權抵押試點。探索建立適合農村特點的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農村專業合作社信用組織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加快城鄉一體化程序,建立城鄉均等的教育、醫療、低保、養老等保障體系。完善和強化村莊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為農村環境優化提供保障。

六是加強文明建設,建設美麗生態鄉村。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發動農民深入開展以清垃圾、清汙泥、清雜物,拆危舊房屋、拆豬圈、拆廁所、拆院牆,實現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路燈亮化、環境美化和公共設施配套化為重要內容的“三清、四拆、五化”活動,確保做到“三個看不到”,即:可視範圍內看不到生活垃圾、村莊內看不到亂堆亂放、房前屋後看不到亂搭亂建。在鞏固“三萬”活動成果的基礎上,全面啟動城鄉一體化文明建立工作,大力實施優美環境共建、文明素質共育、公共服務共享、文化生活共榮、和諧社會共創“五大工程”,著力提升整治內涵,倡導“文明守禮、綠色生態、美麗整潔”的生活理念。以建設綠色生態鄉村為抓手,深入開展“林業生態文明萬村綠”、“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等活動,加大村內道路、公共場所和農戶庭院的綠化力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品質。

關於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2019年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新階段。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程序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為了解我國農村建設情況,及時總結已有的典型地區建設經驗,認真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現將有關情況整理如下:

(二)新農村建設行動的發起

加入wt0之後,我國農業面臨著在國際市場上如何保持競爭力的挑戰;農村稅費改革之後,鄉鎮機構面臨著職能轉變的問題;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中,農村面臨著勞動力轉移的難題。為找出一條統籌城鄉發展的新路,xx市委、市政府從7月組織人員展開大規模調研,逐步理清了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以科學發展觀整合農村工作的資源和力量,通過把新農村建設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切入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該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

(三)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xx市於9月提出並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主要內容是“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經濟組織,塑造新風貌,建立好班子”。各地以建設新村鎮為突破口,以“親民、愛民、富民”活動為切入點,以村鎮規劃建設、“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汙泥、清路障,改水、改廁、改路)和文明村鎮建立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為根本,把新農村建設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新突破口和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的新載體,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分類指導、分步實施、依靠群眾、整體推進。

1、以村鎮規劃為龍頭,開展新村鎮建設。

2、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發展新產業。

3、以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為依託,培育新農民。

4、以農業產業化為動力,組建新經濟組織。

(四)新農村建設的成效

一是村莊面貌有了大大的改變,“髒亂差”現象明顯減少。

二是農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發生了較大改變。

三是幹群關係得到改善。

四是節約了耕地。

二、新農村建設的成功經驗

(一)用人得當,領導先行rumen8

二)政府主導,農民主體

(三)實事求是,量力而行

(四)因地制宜,科學指導

(五)建章立制,規範操作

三、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新農村建設範圍廣、物件複雜、難度大

新農村建設涉及到農村生產、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千萬萬農戶,投資範圍廣,投資金額大。我國農村各地經濟條件、地域特徵千差萬別,基礎設施投入和公共服務需求有很大差異。目前,國內一些地方正在進行新農村建設,但大都剛起步,經驗不足,區域性的成功經驗是否適合在全國推廣尚待驗證。

(二)新農村建設缺乏法制化的制度保障

現實工作中,許多地方的發展思路和具體措施隨領導人的更換而發生重大調整。xx雖然將新農村的發展規劃通過地方人大表決方式加以穩定,但因沒有地方性法規的立法權,同樣面臨法制化制度保障問題。由於各地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艱鉅的歷史任務,如果因領導人的輪換而使新農村建設行動出現多次反覆,勢必嚴重挫傷廣大幹部群眾尤其是農民的積極性,削弱黨和政府的領導權威。新農村建設行動如何通過法制化途徑,獲得穩定的制度性保障,是今後面臨的一大挑戰。

(三)政府投入嚴重不足

四、政策建議

(一)選擇不同地區先行示範,再逐步向全國推廣

(二)以法制化方式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制度保障

(三)擴大新農村建設的財政預算投入,單列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

(四)整合各項支農資金

(五)完善和制定宅基地、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等相關法規

鄉鎮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2019年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決策,是今後一段時期我們的中心工作.為了瞭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推進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根據縣政府辦《關於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調研工作的通知》,我鎮於近日就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此次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取得的成效 xx鎮,轄8個村,農業人口7533戶2.96萬人,農村勞動力1.2萬人,全鎮總面積4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3萬畝,農業生產總值 1300萬元 。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省、市、縣對“三農”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特別是xx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來,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朝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我鎮有五個“新農村”試點,分別分佈在碧石、沙田、十六都、溪頭四個行政村五個試點自然村。這些試點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十六都村組織實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環境整治措施以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變,青山綠水,沿河路綠樹成萌,環境優美,公路暢通,是個人見人讚的好地方。 我鎮新農村建設雖取了一定成效,但與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二、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農村生產力低下 我鎮的農業總體是還是粗放生產,產業化基本未形成,農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都處於低水平發展,且多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農戶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出外打工,農村勞動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農民大都是老、弱、婦、幼。農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田只能粗放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工,嚴重製約了農民增收。

(二)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強 我鎮除了十六都村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並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由於各種因素,老百姓響應不積極,“六改四普及”難度大,農民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還不夠,有些農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觀念,認為新農村建設是上級黨和政府的大事,個人存在不願讓利、不願籌資的思想。雖成立了“村民理事會”,但“理事會”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改水、改廁、改欄工作進展緩慢。

(三)農村基礎設施落後 由於財力制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

1、農田水利設施薄弱,鎮、村投入資金有限;2、交通基礎設施落後雖有所改善,但通達深度、通車質量都存在較大問題。且鎮村都面臨通村公路的養護資金緊缺的困難。 (四)社會各項事業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鎮的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衛生狀況令人擔擾,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沒有得到改善。農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動,“六合彩”等賭博活動有抬頭的趨勢。農村弱勢群體保障體系薄弱。

三、幾點建議

(一)加快農村生產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不斷完善、強化、落實扶持農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立農民收持續增長機制。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因此,要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興辦農副產品加工業,提高農業附加值。其次,加強對農民的文化、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操作技能,提高農民的就業能力和就業率,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

(二)抓好新農村建設規劃,進一步改善農民人居環境 要根據現有特點,對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的原則,搞好村鎮規劃建設,要在基礎設施、村容村貌、民房設計上充分體現農村特色和地方特色,注重與自然相和諧。重點整治髒亂差,加大宣傳力度,轉變鎮村幹部工作作風,耐心做好引導、疏通工作,認真按照“三清、三通、三改、三規範”的要求,進行一次村莊整治建設。成立“村民理事會”,並充分發揮“理事會”的作用。加快“六改四普及”步伐,集中力量改善農民居住條件,淨化、綠化、美化村容村貌,讓農民群眾享受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果,促進農村全面小康建設。

(三)加大對農村投入力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要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進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交通、電力、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滯後的瓶頸制約。樹立“建設大通道、發展大產業”的思路,全面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村通”,自然村內道路硬化率達到100%。

(四)加快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加快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建立便民的徵繳制度、就醫制度和結算制度,以政府公共財政為主導,建立多渠道社會保障資金投入制度,建立新型的農村基本養老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加強鄉風建設,加快文化站建設,繼承發揚農村的文明傳統,提倡尊老愛幼、妯娌和睦、鄰里團結、不打架不罵人、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鄉風民俗。

標籤: 調研 農村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baogao/diaoyan/omwzv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