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中秋節端午節演講稿 >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精選20篇)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精選20篇)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精選20篇)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道兒歌呢:“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每年我們都要吃粽子,傳説是:“屈原投江,老百姓怕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用竹筒裝好米食投入江中,後來演變成用竹葉包好投入江裏餵魚、蝦。”我們還要把菖蒲綁成一束,掛在門前,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去除不祥的寶劍,用來避邪驅魔。

我們端午節最隆重的活動就是划龍舟。他的來歷是: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我們現代人以划龍舟來紀念屈原。

我知道的端午知識還可以吧!你們知道嗎?不知道就來看看吧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朋友們: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到來,在此佳節來臨之際,我祝所有朋友們節日快樂,閤家幸福!

端午節節日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每年的固定日,共同舉行的儀式或慶典。全民認同並參與,一年一度,周而復始。

我國的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源遠流長,藴涵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影響廣及東方,乃至世界。中國的節日文化,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國節日,從元日到除夕,計十四個,其中最盛大的節日是端午、中秋、年(春節)三節。

端午節起源,傳説多種。五月正值仲夏,“端”即“初”,端午既初五,古人“俗重五日”。又當“夏至”,漢初定五月五為節日,為逐疫辟邪。唐宋時稱為“端午”(“五”“午”相通),別稱端陽節、重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成為端午節中國兩大民俗。

五月五日又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殉國之日。每逢此日,屈原家鄉人民以竹筒盛糯米,投江中紀念屈原。後演變用竹葉或葦葉代替竹筒並系以彩繩,即“粽子”。於是,端午節包粽子紀念屈原,為廣大人民所認同,兩千年來,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任楚國左徒,世稱三閭大夫。他對內主張舉賢任能,改革弊政;對外主張聯齊抗秦,興邦強國。因遭讒臣嫉謗,被楚懷王蔬遠,後又放逐湘沅,雖輾轉艱辛,仍憂國憂民。聞秦軍攻破郢都,憂憤交加,投淚羅江以殉國難。屈原心繫國運民生,是愛國愛民的賢臣,又是中國曆第一位偉大詩人。一生寫下《離騷》、《九章》、《九歌》等二十餘篇詩歌。屈原詩歌表現出強烈愛國精神,具有巨大藝術魅力,是高度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是中國古典文學遺產中的瑰寶。屈原和他的學生作品結集《楚辭》。《楚辭》與《詩經》並稱中演講稿國古典詩歌璀燦星空中“雙子星座”。

屈原代表作《離騷》,是中國第一首長篇抒情詩,表達詩人憂國憂民眷戀故土的深摯感情和忠誠正直追求光明的高尚品質。《離騷》詩句優美,想象豐富,開中國古典詩歌浪漫主義創作手法之先河。詩如其人,屈原的崇高精神和屈原詩歌的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哺育着中國一代又一代詩人和文學家。

屈原熱愛祖國,關懷人民,忠誠正直,信守芳潔,追求光明,捨生取義。他的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屈原精神就是表率萬世、積厚流光的中華民族精神。

古往今來,端午節紀念屈原,弘揚民族精神,抒發愛國情懷,已成華海內外華夏兒女的共識,這就賦予端午節愛國主義情結,既“端午情結”。

我們永遠紀念中華民族之魂,不斷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3

各位師生:

大家好!

今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__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4

同志們:大家好!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我國也把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了。包括端午節在內的中華傳統節日,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繫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滋養着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對推動中華文化歷史不斷髮展壯大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在中華民族的歷源遠流長,它作為我國人民對以愛國詩人屈原等為代表的民族英雄和愛國先驅表達緬懷之情、崇敬之意的傳統節日,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週期性、民族性、羣眾性特點,深深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成為人們抒發愛國情感,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節日。我們這次座談會就是貫徹中央精神的具體行動。借這個機會,我就弘揚端午文化,凝聚愛國精神,談幾點我自己的感受:

一、要突出愛國主義這一主題

端午節自春秋戰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究其由來,説法不一,但以紀念屈原之説影響為最廣最深。也正是因為利用端午節的各種祭奠活動紀念屈原,表達人們對屈原同情和崇敬之情,才賦予了端午節濃濃的愛國情愫和民族情結。可以這麼説,屈原精神是端午節的節魂。因此,我們要引導人們過好端午節,首先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當前,就要進一步弘揚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抗震救災精神,一手抓好抗震救災,一手抓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上來,堅持做到抗震救災、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為建設以實力、活力、壓濾機濾布競爭力為標誌的沿海經濟社會強省做出各自的貢獻。

二、要挖掘端午節的文化內涵

經過五千年的文化積澱,我國形成了豐富的傳統節日文化。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我們要深入挖掘端午節藴含的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即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當前,組織端午節文化活動,至少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是以端午民俗傳統為主題,開展特色羣眾文化活動。比如書法、繪畫、攝影、徵詩、評詩以及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等等。特別要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愛國詩歌朗誦吟唱、愛國詩歌散文徵集等活動,引導人們感受傳統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2.是以普及民俗知識為重點,濾布開展民俗知識講座與展示活動。如端午民俗文化系列講座、包粽子比賽等等。

3.是以弘揚端午文化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跑旱船、武術表演,結合奧運會火炬在我省傳遞,積極引導城鄉羣眾積極參與全民健身活動,形成健身熱潮。

4.是以除舊佈新為重點,廣泛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如本站鄉羣眾正確認識端午插艾、佩戴香囊、飲雄黃酒等傳統習俗的科學內涵,結合城鄉面貌三年大變樣活動,通過大力整治庭院居室、公共場所、背街小巷和城鄉結合部的環境衞生,積極引導城鄉羣眾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和生態文明意識。

三、要努力營造節日氛圍

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羣眾並不陌生,但要使廣大人民羣眾真正瞭解端午節,還需要我們做大量的宣傳引導工作,所以希望報刊、廣播、互聯網等各級各類新聞媒體,要安排對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的專題介紹,通過新聞報道、言論評論、專家訪談、公益廣告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宣傳介紹端午節的歷史淵源、人文典故、傳統習俗,使廣大人民羣眾,尤其是青少年加深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識和理解。同時,要營造濃厚的傳統節日氛圍,深入宣傳和報道各地組織端午節主題文化活動的情況,通過創作、宣傳體現端午節思想文化內涵、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文藝精品,製作播出反映傳統節日的影視作品,組織文藝團體深入基層開展文藝演出,開展各具特色的節慶羣眾文化活動,不斷豐富羣眾的節日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傳統節日氛圍,使廣大人民羣眾瞭解端午節、認同端午節、喜歡端午節、過好端午節,使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煥發出新的生機。

謝謝大家!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5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6

老師們、同學們!

包粽子、插艾草、賽龍舟、系五彩線……聽到這些習俗,大家猜到我説的是什麼節日了嗎?對,是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名重午節、五月節,它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如今,端午節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重視。20__年5月20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一起,被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__年9月30日,這個節日又人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端午節時值夏季,正是疾病開始流行的季節,因此端午節表達了人民驅邪避惡,以求身心平安的美好願望。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各種傳説,更增添了它的文化內涵。無論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緬懷吳國大將軍伍子胥,還是悼念孝女曹娥和鑑湖女俠秋瑾,都表現出孝敬長輩、熱愛祖國的傳統美德,與中華民族的精神緊密貼合。

其中最廣為傳頌的當數偉大的詩人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的故事。他矢志不渝地追求真理,堅定不移地追隨故國的腳步,他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種憂國憂民的政治理想,以及為理想獻身的高尚情操,正是端午文化的靈魂。

心繫人民的人,人民永不忘記他。屈原投江後,楚國百姓爭先恐後地划船去拯救,於是才有振奮人心的端午賽龍舟的民俗;人們將飯糰、雞蛋投入江裏,以免江裏的魚鼈傷及屈原的遺體,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吃粽子的民俗。

我們今天過傳統節日,根本意義在於對中華文化精髓的傳承。中華民族的特色就是有強勁的歷史記憶。尊重歷史,牢記過去,社會才能正道前進。這才是端午節對當今社會真正的意義所在。因此,對於我們中學生而言,慶祝傳統節日不僅是延續一種風俗習慣,更是對於民族精神與文化的傳承。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7

大家好!

今年的5月28日是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8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户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説、龍説、紀念伍員説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説。據説,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藴,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説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同學們!讓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農曆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我國最早的愛國詩人,他的代表作是《離騷》。屈原因為愛國的偉大報負得不到實現,鬱悶中跳汨羅江自殺了。人們怕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了,就包粽子扔到江裏給魚蝦吃。於是有了現在吃粽子的習俗。

今年的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我也學會了包粽子,包粽子的過程可真夠複雜呀!先把粽葉子煮一下,再把粽葉放在清水裏泡,然後淘米,把餡拌進去,就開始包了。把粽葉放在手心裏,折成一個三角形,這時候用米把三角形填滿,把多餘的地方一折,然後用草紮緊,這個粽子就包完了。現在放進鍋裏,放滿水,煮二小時就可以吃了,包粽子的過程總算好了。

我們的粽子總算能給江底的魚蝦吃了,它們再也不會吃屈原的身體了。

為了永遠記住屈原的偉大,我們會把這一習俗沿襲下去。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1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11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説“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20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眼瞅着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希望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這兩篇關於端午節習俗的演講稿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12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説“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20xx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眼瞅着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13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着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户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説、龍説、紀念伍員説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説。據説,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藴,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説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14

同學們,老師:

大家好!我是木瑾瑾!馬上我們迎來的就是端午節,聽到這個節日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但我還是要為大家介紹介紹!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也是六月十二日,端午節也被稱為端陽節,午日節,五月天等。

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吧!歸納起來,大概有幾點吧:

一、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詩人,他在這天汩羅江殉國。

二、迎接伍子胥,當時人們把伍子胥視為河神。

三、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她只有十四歲,每日每夜沿江痛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她父親的屍體。

四、迎濤神,伍子胥含冤死後,化為濤神,後來人們把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節我們會吃粽子,都是用艾葉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樂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種很多,有蛋黃粽,有肉粽,還有蜜棗粽等。我們還會在端午節這一天划龍舟,划龍舟是為了祭祀屈原,曹娥。划龍舟不是一個人在劃,而是十幾個人一起劃,有一個人在前面擊鼓。龍舟的樣子更是美輪美奐,非常精緻,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們都是精雕細琢。我們還會看到街上的婦女都帶着艾虎,人們認為艾虎可以驅邪,小孩子們還會戴着香囊,可以驅避毒蟲。今天就講到這裏了,端午節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紹嘍!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15

I,m so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in which you wanted to know about theDragon Boat Festival in China.

I feel honored to tell you about it. Celebrated on May 5th in the lunarcalendar, it is a folk festival having a history of more than two thousandyears. Also,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s in China.

As for the origin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legends, of which the story about Qu Yuan is most widely accepted. Qu Yuan, aChinese poet who loved his country deeply, drowned himself in the Miluo Riverafter his country’s being defeated. To honor him, people in China hold variousactivities every year, including eating zongzi and dragon boat racing.

I hope you can come to China to enjoy it for yourself.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1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傳統節日端午節》。

再過幾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端午節開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到現在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入汨羅江之後。人們自發的把裝米的竹筒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現在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講究衞生的節日。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漸漸增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我們江南地區也將進入悶熱、多雨、潮濕的梅雨季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人們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趕蚊子蒼蠅、蟲子螞蟻、淨化空氣,後來又加上了石榴花、大蒜和龍船花,合稱“天中五端”。

端午這一天成年人要喝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要佩戴藏有硃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衞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這一天人們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它不僅要有體力、耐力,而且還要團結協作、機智靈活,更要熟悉水性。這些都是長期鍛鍊的結果,絕非一日之功。端午龍舟競賽能對羣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賽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端午是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粽子。古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形狀上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筒粽”等等。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粽子;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浙江嘉興粽子最為有名。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現在,端午節被列入國家法定的節假日,也正在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這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內心力一次加強和洗禮。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底的紅火起來。

還有,等我們過完端午節,整個學期也臨近尾聲。希望同學們能認真上好每一節複習課,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復習,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17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從這些傳統節日中我們依稀可以看見古代人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今天是6月14。再過九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所以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

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投汩羅江而去。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

也許,這古老的傳説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記得有一篇報道讓中國人震驚了!據《人民日報》報道,遼寧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教授烏丙安給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發送一份急件,説據可靠消息,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同學們,你們不覺得這是天大的笑話嗎?如果有人告訴你,幾年後中國人想要划龍舟、吃粽子、過端午節,需要向別的國本文來自本站,你一定會説:“開什麼國際玩笑!” 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這還了得?一場“保衞端午節”的論戰在民間悄悄發起。有人説:“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堅決捍衞這一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説:“我對端午節一直情有獨鍾,每年這天都要吃棕子看賽龍舟。如果端午節真被別國搶去了,我會覺得特別彆扭。”後來經過查證,韓國申報的是他們本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祭”,並不是想搶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申報,可以説給我們提了一個醒:一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麼可貴。因此,這也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去保衞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同學們,端午之爭讓我們對傳統歷史文化資源有了一種憂患意識,並且引發了一些相應的行動。怎樣才能讓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內在的驅動力。內在的驅動力從哪裏來?教化。提高國民教育,加強個人的修行。整體的國民教育得到提升,國民就會對本民族的文化資源有一種廣泛的認同。個人的修身齊家到一定層次,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心靈生根發芽。能在個人的心靈生根發芽的文化資源,就會鮮活而永恆。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謝謝

總結:xx年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到這裏就全部結束了。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18

1、香粽包裹着滿滿的情義,裙帶連接着友誼的情感。翠衣飄香是對富裕生活的唱響,飽滿圓潤的臀體是幸福美滿的展現。玉體紅心象徵各族人民團結一起和諧奮進,美好生活甜蜜共享。祝朋友:端午節盡享甜蜜。

2、放鬆身心,隨意瀏覽美麗風景;三天假期,閒碎的腳步別停;伴快樂一起同行,讓煩惱雨過天晴。端午小長假,願你生活越來越美好,越來越開心!

3、流傳千年的祈盼,在今天實現。香飄萬里的艾香,將歡樂席捲。在香囊裏,縫上情意的一針一線。在粽子裏,填滿幸福的星星點點。端午佳節,祝你一切遂願!

4、端午佳節划龍舟,祭奠屈原忠魂遊。鼓聲震天旗飛舞,岸上觀眾齊吶喊。羣情激動歌聲歡,船槳舞動各爭先。美酒佳餚全齊備,犒賞三軍笑開顏。端午傳統自古有,願你佳節閤家歡!

5、又到端午節,家家樂陶陶;粽子開口笑,滿院香氣繞;龍舟競馳騁,鼓點聲震天;佳餚齊備上,九州俱歡顏;祝福頻頻發,情誼更加濃;祝你樂開懷,端午爽歪歪!

6、端午來到,特製祝福蜜粽請你品嚐:第一層,粽葉幸運附體,好運連連;第二層,糯米福星粘身,福祉無限;第三層,深情大愛之心,幸福美滿。端午節快樂!

7、粽子飄香,愛情也得飄香,心情就會甜蜜;龍舟競技,事業也得拼搏,工作就有成績;香囊祈福,朋友也得寄語,事事就能順利。端午時節,祝生活一切隨心!

8、端午即到,來個素描:喝一口雄黃酒,一步三搖;看一場浪漫劇,一飽三倒;打一回小麻將,一圈三*;收一條小問候,一讀三聲笑。呵呵,端午美不死你!

9、民俗民風端午節,家家户户粽香飄。互贈互送聯情誼,和睦相處感情深。艾草香溢吉祥照,生活美滿甜蜜蜜。攜粽江邊看龍舟,投粽餵魚祭屈原。端午歡顏樂。

10、端午端午,端起了快樂,放下了煩惱;端起了清閒,放下了忙碌;端起了幸福,放下了無助。預祝端午快樂,幸福依然,精彩生活樂陶陶。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19

同學們,今天6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你們對這個節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節是愛國節,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公園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並以吶喊旗鼓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之情。

端午節是防疫節。端午節前後是春夏交替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淨化空氣。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和雄黃的香囊預防疾病。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一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國際體育賽事,也起到了友誼紐帶的作用。

端午節還是美食節,以為我們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花色品種繁多的粽子,可以讓你一飽口福。

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是浸潤着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化遺產,體現着一種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為成為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做好準備。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 篇20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昨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民間流傳着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那麼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

因為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後來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衞生節。

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漸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期。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蟲子,淨化空氣。端午這一天,成年人還要喝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的是古人驅瘟避邪、祈福健康平安的願望。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衞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

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羣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渡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點,端午節是美食節.

因為我們要吃可口粽子。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筒粽”。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因為地域不同,各地的習俗也稍有不同。有些傳統的習慣已經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國旗下講話,我們瞭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們能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積極學習和保護我們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讓古老的華夏文明煥發新的風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zhongqiu/6elx9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