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文明禮儀演講稿 >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中學生(通用5篇)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中學生(通用5篇)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中學生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中學生(通用5篇)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文明之國,禮儀之邦。講文明、有禮貌是一種美德,也是每個人的追求。今天,隨着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不文明現象也逐漸多起來。這不得不讓我們再提文明禮儀。

記得一位名人曾説過:“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構成的,而不是文字。”我們的一言一行,無不體現着一個人的品質與修養,道德與情操。無數事例也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就是要有高尚的情操。説到禮儀,我想起列寧的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正要下樓,在狹窄的樓梯上,碰見一個正端水上樓的女工。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列寧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你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着手,請你先過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了樓,他才下樓。也正是列寧的良好修養和高尚道德,成就他成為一代偉人。

我們年輕一代,更應該是文明的先鋒,禮儀的標兵。看,在馬路邊,人們都自覺遵守信號燈;看,在公交車上,人們紛紛給老人、孕婦讓座;看,在校園裏,一位小同學磕倒了,大同學就主動跑過去,扶起他——到處洋溢着文明禮儀的氣息。講文明,懂禮貌的現象雖然隨處可見,但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着某些不文明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的美麗校園不和諧的紙屑、食品袋,糖紙隨處亂扔,甚至有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又有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還有部分同學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物。這一舉一動,無不表現出一種文明的缺失。“小而不為,老來何為?”作為學生,除去學習,學會做人更是重要的一課。文明禮貌就是做人的前提。如果人人都能講文明,有禮貌,那我們的生活將會更美好。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更要出現在行動中,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爭做新世紀、新時代的文明之星,讓文明與我們同行!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中學生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文明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講文明,讓我們的湘鄉更加美麗,也讓我們成為一個文明的市民吧!

怎樣做一個文明的小市民呢?我想首先要在語言上講文明,不説髒話。如有些人的“口頭禪”:神經病、瘋子、傻子、蠢豬等等……這些都是不文明的語言。有時一句髒話就能引起一件大事。比如,一次我媽媽坐公交車去上班,在車上遇到一箇中年男子和一個老爺爺,就是因為一句髒話引起了很大的矛盾,後來那個男子要下車時那個老爺爺都不讓他下,結果兩個人都吵着下去了。聽説他們還要去打架呢!看看吧,這就是一句髒話引起的後果。所以我們要做文明人,首先就要在語言上文明。

其次,除了在語言上講文明,我們還要從行動上講文明。平時我們去公園遊玩,相信大家在草地上和公共地方會看到一些警告牌:不要亂丟果皮紙屑等等。可有一些人,卻好像已經失明瞭,看不到。不准你做的,他偏偏要做。説個例子吧:像我們美麗的碧洲公園,有些人在那裏到處亂丟垃圾;曾國藩詩文島,甚至還遭到了人為的破壞;路邊的蘑菇音響也被人“採”走了;連竹子都被折彎了腰,他們好像在那裏傷心地哭泣呢;還有再看看公園裏的公共廁所吧,門都被踢得無影無蹤,旁邊的垃圾桶也都被踢得變形了,我彷彿看到了它們痛苦的呻吟……

幸好我們這個社會還是文明人佔多數!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中學生 篇3

人們都説,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但是隨着科技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越來越少,中國人應有的禮儀與氣質也越來越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中國還配被稱為禮儀之邦嗎?

相反,人們的脾氣逐漸暴躁起來,不禮貌用語開始越來越多,如潮水般不停地氾濫。

我們遠的不説,就説吵架,只要同學們一吵架,亂七八糟的語言全都冒了出來,這些話聽起來很刺耳,很傷人心。但我們有時很困惑,這個髒話的源頭在哪裏?我們應該怎麼解決?怎樣制止?怎樣給人打好預防針?

這一切的一切,我們都不知所措,因為髒話是用嘴説的,由大腦神經控制,我們不能堵住他們的嘴,更不能控制他們的神經。那怎麼辦?難道我們就任由這個“惡魔種子”在中國逐漸蔓延,最後使中國腐化嗎?

不,我們不能這樣,既然這個種子已經出現在我們身邊,我們就應該從自己身邊做起,既然中國是禮儀之邦,那就讓我們用禮儀這把強而有力的鏟子刨地三尺再深也要挖出來。

我們中國五千年來的禮儀文化絕不會被其他的東西所吞沒,我們要向世人證明,我們中國是真正地禮儀之邦。禮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是我們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中國的利器。我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每個人都能恭恭敬敬、客客氣氣的生活,將髒話徹底地從我們生命中趕走。

不管我們中國以後能不能成為一個軍事強國、經濟大國,但我希望我們中國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名副其實的“禮儀之邦”。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中學生 篇4

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文明禮儀已成為現代社會中人們生活、商務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六加一”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往往享受到的是過多的愛與呵護。他們具有與別人和睦相處的良好願望,但是卻在交往中缺少:謙恭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舉止,禮貌的言論,對別人不能做到尊重和體諒。中國有句古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因此,我們作為早期教育的實施者和引導者,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現實需要,選取了孩子園基本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家庭禮儀和節日禮儀為禮儀教育活動為研究的主要方向,在日常活動中滲透文明禮貌用語和文明行為規範教育,家園逐步把孩子培養成會與人合作共事、會講文明話、會辦文明事、能做文明小公民。讓孩子們從小開始學習如何做人,如何與人相處。

要教孩子的文明禮儀,首先我們得懂得禮儀知識,會用禮儀,通過這次學習禮儀知識,運用禮儀規範,對提高我自身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學習過程中,我覺得我們在禮儀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覺得學習文明禮儀非常必要,非常及時,對我深有感觸,受益匪淺。

文明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自古以來,中華兒女一直將文明禮儀放在相當重要的位置。如今,隨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文明禮儀更顯得尤為重要,它內容之多,範圍之廣,可謂包羅萬象,無處不在。一個人的舉止、表情、談吐、對人待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個人的素質修養,一個單位的整體形象。

通過這次對文明禮儀的學習,使我意識到,原來平時忽略的細小問題,其實帶給對方的負面影響是十分大的,不要讓別人覺得我們沒文化,沒水平,是一個沒有目標,不懂文明禮貌的平凡人,而要在他們面前展示出我們高尚人的風格,讓他們對我們刮目相看。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把“文明禮儀”這四個字銘記在心,從自身做起,從教導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點點滴滴做起,還要把它運用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不僅要自己學習運用,還要讓你身邊更多的人也學習運用。我們要團結一心,共同努力學習文明禮貌的高尚品德。

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應真正地做到“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力求做好每一件事。當然,這不僅是單單要求我們文明禮儀方面,還包括工作水平方面,我們應在提倡文明禮儀的前提下認真學習和掌握各種工作技巧,當然,我作為一名老師,更應該每時每刻,每事每處,每個環節都應該講禮儀、用禮儀,把所學禮儀用得恰到好處,力求做好每件事。

如果我們整個單位、整個社會都是講文明、知禮儀的人,這個社會將是多麼的和諧與快樂!我相信,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樹好自身形象,樹好單位形象,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我們的社會將更加温馨和諧。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中學生 篇5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千年前孔子所推崇的“禮”,雖被後世褒貶不一。但時至今日,不少傳世精華仍在延續,永而不竭,蓬勃發展。這也使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愈加的舉足輕重。文明、負責、包容,這些大國詞彙也是人們重新定義中國的精選之詞,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更多的國人走出國門,與國際接軌,中華文明也因此與西方文化不斷碰撞,融合。

然而近些年來,國際上對我國文明的評價不斷降低,而諸多國家也都在各自旅遊景點額外張貼“中文告示”:“禁止隨地吐痰”、“禁止亂扔垃圾”、“禁止大聲喧譁”等等雖只是短短數語,卻也如針尖一樣刺痛中國人的心,各地不斷的報道層出不窮,而其中的核心只有一個“中國人不講文明”此語一出,國人先是驚訝,而後,更多的卻是沉默和反省。“文明之道,行於當下。”老祖宗傳下來的禮儀美德,為何在當下都被拋之腦後?不斷湧出的有關國人的報道讓建立起中國的形象上蒙上了一層陰影,而今,不止在國外,就連在港澳地區,也都相繼出現類似的事情,範圍再一次縮小到大陸游客身上,此時的我們再也無法逃避,只能面對這件事找出根源,解決問題。

人與人之間交往尚且以禮相待,當我們踏足異鄉,就一定要遵守當地的準則,尊重他鄉的異國風情,這是最基本的禮儀。也許我們是在本國旅遊,代表的僅僅是自己的家庭,但來到異國他鄉,我們代表的是自己的國家,我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國人的風範,誰也無法置身事外,文明出遊,是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也許,謠言會被打破,但它所反應的實質卻是不可忽略的事實。我們應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更應該為國家負責,終有一天,我們不會再見景區特有的中文提示,不會在新聞中看到不和諧的事情發生,也就不會有大陸游客“躺着也中槍”,這一切所期望的,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未來。

我們以禮待他人,世界就會以禮回報我們,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再多的譴責也無益,再多的埋怨也無用。我們要做的就是從自身開始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成為中國的新聖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wenming/nnppd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