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勵志演講稿 >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通用21篇)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通用21篇)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1

工匠,一種信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什麼是工匠精神?核心是一種精神、一種信念或者説一種情懷,是把一件工作、一項事情、一門手藝當作一種信仰,一絲不苟把它做到極致,做到別人無可替代。30年間,何世良從一位國中畢業生成長為省級非遺傳承人、嶺南民間雕刻工藝大師,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奉獻了不少大型作品,體現的不正是我們當下念茲在茲的工匠精神麼?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通用21篇)

走進沙灣何世良工作室,記者目光立馬被一幅磚雕作品所吸引。作品呈現了香蕉、荔枝、龍眼、洋桃等嶺南佳果,構圖疏密有致,密處葉果層疊,疏處大量留白,頗富中國畫意藴。最誘人處當屬細節,香蕉的飽滿、荔枝的粗糙、小鳥的顧盼,甚至蕉葉上的蟲眼都栩栩如生,在青磚上表現如此精妙細節需要何等功力。感歎之餘,不禁好奇,是什麼讓他對磚雕藝術如此痴迷。

何世良説,生於斯長於斯,自己從小就“流竄”在村中大大小小的祠堂中,放眼所見皆是在少年眼中充滿神祕感的磚雕、木雕、灰雕,長期浸淫在嶺南建築藝術中,讓他從小涵養了一種古典情懷、雕刻情結。從16歲國中畢業到今天,從木雕到磚雕,從傢俱到大型磚雕作品,從個人到團隊協作,從默默無聞到行業翹楚,他一直在堅持,未離開過半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之”“樂之”,方能不改初衷,一以貫之。那些傑出工匠一輩子,甚至一個家族幾代人都做一件事——如清代負責宮殿、皇陵修繕的“樣式雷”家族,在200多年的時間裏,傳承8代,為大清帝國營造了數不清的經典建築——正是有這着這樣一種信仰,一種耕耘不輟的愚公精神。

創新,一種品格“不敢越雷池一步並不是工匠精神”,何世良説,“如果師傅教會我雕荷花,我一輩子只會雕荷花,雕一朵牡丹都不行,那有什麼用呢?一輩子都不能超越師傅,機械式傳承意義不大。師傅教你的是技法,你用技法去創新,這才是徒弟的使命。”

何世良這種觀念深深融進他的磚雕創新實踐中,譬如磚雕工具改良創新,採用電動工具雕刻,速度提高一倍,提升了效率;譬如技法創新,在長50米、高9米的大型磚雕作品《百福暉春壁》中,因此壁雕幅面積甚大,為增強立體感和克服平板之弊,他把雕刻深度大大增加,千方百計讓雕刻物“凸”出來,成為磚雕技術上的一大突破。由於青磚質地鬆脆,容易崩折,故一般磚雕鏤空較淺,此壁鏤空度極大,深厚而面廣,景物內部結構通空如蟻穴,把鏤空技術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舊、因陋就簡,不是不能超越前輩,否則技藝就不會進步。當傳統工藝遇上新工藝、新技術,傳承與創新有機融合便成為一種必然,這或許可以稱為新工匠精神吧?在“中國製造20xx”中,創新是勾勒藍圖的一條主線。其戰略任務和重點,第一項就要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這表明,創新是提升中國製造的基礎,沒有創新帶來的活力和動力,中國製造只能原地踏步。

傳承,一份責任

傳統工匠講究師徒之間口授心傳,隨着老一輩工匠離去,後輩一旦跟不上,這門手藝就有失傳的危險。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嶺南磚雕作為嶺南建築文化的一朵奇葩,不僅面臨着製作材料的枯竭,還有人才斷層之虞,能夠掌握在磚上進行雕刻技藝的人已經很少了。如再不重視,和許多老手藝一樣,磚雕這種嶺南所獨有的民間藝術面臨着消亡的危險。為了讓傳統工藝薪火相傳,不讓磚雕後繼無人,何世良成立磚雕工作組。由於磚雕市場日益萎縮,願意學藝傳承者並不多,很少人能堅持下去。

不但磚雕,包括嶺南風格特色建築,也因受到現代建築衝擊,人才不足而日漸式微。何世良舉了一個例子,某單位需要設計一個傳統嶺南戲台,但許多設計院都無法勝任此項任務,這個側面足以窺見嶺南風格特色建築的尷尬現狀。

讓“工匠精神”滲透進各個行業中,培養出更多的大國工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人觀念的更新,更需要國家戰略、國家意志,如提升職業教育地位、重視技能型人才培養、提高工匠福利待遇、重點扶持某些行業,使工匠安心在自己的領域裏追求極致、精益求精,並將技術與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工匠精神有多重要?舉個例子説明。坐過廣州地鐵的人都聽過“車門即將關閉,謹防夾傷”這句提醒,可誰又知道,廣州地鐵二號線首次引進國外屏蔽門時,單維修一扇屏蔽門就得花8萬元。9年後,經過廣州工匠努力,維修價格已降至不足1萬元。20xx年起,廣州地鐵工程師成功促使屏蔽門國產化。

一個優秀工匠可以帶動一羣人,一羣工匠可以帶動一個明星企業,一羣明星企業可以提升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工匠精神重要性可見一斑。“十三五”期間,廣州將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雙輪驅動,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將由的54.2%提升到20xx年的70%。從這個戰略高度,廣州不僅需要討論工匠精神,對工匠精神的再度詮釋,還要進行工匠精神培育的全新實踐,為廣州打造先進製造業源源不斷注入新動能。

不久前,廣州市委、市政府正式發佈《關於加快集聚產業領軍人才的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突出“高精尖缺”導向,計劃5年投入約35億元,在重點產業領域內支持500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含團隊成員),每年支持1000名產業高端人才、20xx名產業急需緊缺人才。政策先行、資金到位,廣州將成為人才窪地。大量工匠注入,亦將為廣州經濟騰飛奠定堅實基礎。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2

同志們:

大家好!何謂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專注敬業,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至臻完美。大凡有工匠精神支撐的企業與產品,一定是有美譽度的。瑞士的各類名錶、奧地利的施華洛世奇水晶都是工匠精神的體現,至今馳譽全球,經久不衰。上海曾是我國製造業的重鎮,上海製造一度是信得過產品的代名詞,特別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牌手錶、蝴蝶牌縫紉機、鳳凰牌自行車以及培羅蒙西服、藍棠女式皮鞋等等,就是上海製造的標杆,背後閃耀着上海的工匠精神,為全社會所敬仰和追慕。今天講上海的城市精神,我認為形成上海風格並在全國獨佔鰲頭的就是上海的工匠精神,這是上海城市精神中的核心元素。正是這種工匠精神曾使上海成為中國製造業的高地,成為中國品牌的高地,成為中國工匠輩出的高地。令人遺憾的是,上海人過去一貫以追求生活品質的精細化“講究”和生產工藝的精細化“講究” 而著稱,現在這種“講究”往往變成“將就”。這種變化某種程度上與城市工匠精神的式微相關聯。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去英國訪問,到bbc蘇格蘭總部參觀,主人告訴我這棟辦公大樓已裝修快三年了。我表示懷疑,因為這是簡單型裝修,何以這麼曠日持久?主人告訴我,裝修公司認為必須對自己裝修的過程負責,對最終裝修的結果負責,每個方位都有嚴格標準,每個過程都有嚴格程序,不能偷工減料,草率完工,否則寧願不做。也是那個年代,我去東京訪問,東京fm電台的台長在一家很高級的法國餐廳請我吃飯,給我印象很深的是旁邊一位穿黑色禮服的招待員,身材頎長,舉止得體,令人刮目。20xx年以後,我再去東京,原東京fm電台的台長又在當年的法國餐廳請我吃飯,而在一旁侍候的招待員竟然還是當年的他,儘管頭髮已經花白,但還是那樣舉止彬彬。我們彼此都認出了對方。這種堅守愛崗,這種職業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在服務業的體現。

工匠精神其實是一種職業訴求和產品訴求。所謂職業訴求,就是培養從業人員的敬業感和榮譽感,使他們不僅僅將職業作為一種謀生手段,而且作為一種事業追求,一種工作榮耀,一種生命守望。他們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認真負責,盡職盡能。而這種職業態度是基於對自己所從事的這份工作的熱愛與投入的基礎上的。正是在這份執着堅守之中,他們也享受着社會對他們的職業認同,以及工作本身帶給他們的樂趣與榮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的七級八級技工不但得到社會的尊重,同時也收穫了相應的地位和待遇。從這一意義上,我非常讚賞央視的紀錄片《大國工匠》,社會應該為這些精英喝彩。社會對精英的定義不能只侷限於政治人物、科學人物、文化人物等,理所應當還應該包括技能崗位上的優秀人物。有一次與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領導交談,他很自豪談到他們學校的優秀校友代表:包起帆、徐小平、李斌。這些上海的“工匠”,不僅應該成為應用型大學的驕傲,也應該成為上海的驕傲、全社會的驕傲。所謂產品訴求,就是從產品設計到產品生產,再到產品檢驗,直至產品面市,乃至包含消費者使用體驗,整個產品鏈都是一種不斷追求完善、精美和極致的過程。換句話説,就是工匠精神不能僅僅體現在產品的末端,還應該體現在產品的全過程。讓產品始終引領時代,引領潮流,引領審美。

工匠精神是一種內在的力量,而標杆性人物、標杆性品牌和標杆性企業實際上是工匠精神的外化,也是中國製造所孜孜以求的文明特質。由於中國的工業文明姍姍來遲,因而現今我們提出弘揚工匠精神就是要修補中國在早期工業文明時的缺失。在現代工業文明的重塑中,舉起工匠精神的旗幟,就是營造社會氛圍、累積心理沉澱、提升實業精髓,為工匠精神的崛起夯實基礎。現代企業的文化和理念已不再一味追求大而全,而更注重特而精、特而優,這就無形中形成對工匠精神的呼喚。一批註重高品質、高性能而不吝高價格的中國消費羣體正在形成,他們也會形成對工匠精神的呼喚。提倡工匠精神應該也必將成為我們社會的自我追求。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3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四組的劉智勝,是滄州站的一名管理幹部。能夠參加本次黨員培訓班並作為黨員代表,與大家交流心得體會,我感到非常榮幸。三天的培訓學習是緊張和充實的,是高效和快樂的。在這三天裏我們學到了知識、增長了才幹、增進了友誼,淨化了思想、錘鍊了黨性、堅定了信念,我感到受益匪淺,也必將受益終生。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題目是:用"工匠"精神,踐行黨員先進性。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張書記在給我們講黨性修養的時候,先從人性講起,到修齊治平的儒家倫理和政治思想體系,再到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教育,語重心長、推心置腹。我感覺這就是給我講的,我捫心自問自己與黨章第3條的8項義務之間的差距,我捫心自問作為幹部我有沒有達到黨章第34條要求我們的6個標準。我也一直把書記所提到得"黨員存在的6大問題"以及那些懶惰的、工作方法簡單的、不注重理論學習、黨性觀念淡化等的反面典型和自己對號入座,查看自己有沒有在黨不言黨、不愛黨、不護黨、不為黨,有沒有給黨抹黑的言行。通過學習,我汗顏自己在理論學習上的不夠,在職工羣眾中的帶頭作用不強和在嚴格要求自己上的懈怠;通過學習,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與一名合格黨員之間的差距,也找到了自己今後的整改方向;通過學習,我更深感到自己在抓安全上的精神不專、在專業管理上缺乏"工匠"精神。我問了一下百度,度娘説:所謂的"工匠"精神就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強調的是精雕細琢、細節刻畫、崇尚完美極致,這樣的執着追求和孜孜不倦正是我所欠缺的。

姜段長給我們分析了新常態的形成、分析了我們鐵路在現代物流業的地位已經不是岌岌可危而是江河日下。我感覺這就是給我講的,回首8年前,我曾經和白書記討論過"鐵路運輸的需求側管理",那時候我們仍是鐵老大,可是一覺醒來,到了現在,我們已經不得不進行"供給側改革"了,一個賣方市場到一個買方市場轉變如此之快和悄無聲息。我們從運輸版圖上的半壁江山50%到現在的不足20%,落後於公路、水路運輸已經成為現實。姜段長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要是整個運輸市場都沒活幹我們不説什麼,關鍵是貨有的是就是不上鐵路來走,這我們必須進行反省和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我想我們共產黨人面對困難歷來都是最清醒的、最快樂觀的,是站在最前面的,是我們這次學習回去後,要向幹部職工宣傳和貫徹的重要內容。然而,這一切振興鐵路運輸事業措施的基礎是安全,沒有安全作為保障,我們今天的所談所想就是空中樓閣。

對於我們車務部門來講安全更是永恆的主題,更需要嚴謹科學的工匠精神。如果我們沒有旺盛的鬥志和必勝的信心,再小的石頭都會跌跤;如果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即使處於劣勢和下風,也必會在競爭和角逐中扭轉局勢取得勝利。

張主席給我們講了四個故事,我感覺這還是給我講的,我曾傾聽過家裏的老人講過怎麼進行支前的故事,講了戰鬥的艱苦,我爺爺説有時候仗打完了冰面上都是紅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説,"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羣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我對此深信不疑,感觸很深,尤其在昨天下午參觀馬本齋紀念館,我越發感到羣眾的力量是無窮的,人心的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興衰的根本因素。共產黨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不畏犧牲的英雄氣概是多麼的偉大。"建國偉業"中多少共產黨人英勇就義或身陷囹圄,卻始終一身膽氣。那個時候一羣衣衫襤褸的學子在指點江山,討論國家民族的未來,那是一種什麼精神和境界。然而,正是他們的"工匠"精神和勇於獻身才締造了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三天的學習,我沒有學夠。我對"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對黨員在歷史變革中的使命感更強。我們共產黨員要做生產一線的業務尖子,鐵路事業發展的堅強基石,我們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我們共產黨人要在要以"工匠"精神展示作為。

我們要把這次的學習成果轉化為自己的本領,帶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去發揮示範帶頭作用。為推動我們滄州車務段在新形勢下的發展,做出我們每一個黨員應有的貢獻,用"工匠"精神來踐行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謝謝大家!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4

各位尊敬的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很榮幸能夠站在這裏為大家帶來關於工匠精神的演講!在這裏我來談談我的三點認識。

第一、什麼是工匠精神?為什麼要培育工匠精神?

説到工匠精神,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日本製造。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答“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樣的?”有着非常翔實的介紹。其中,被廣泛引用的是好萊塢巨星娜塔莉·波特曼在去年哈佛畢業典禮演講中提到的一個例子。她和丈夫去東京一家著名壽司店吃壽司,發現壽司好吃到讓她這個素食主義者都欲罷不能,但發現店裏只有6個座位。她一開始很好奇為什麼不擴張,後來朋友向她解釋:東京所有最棒的飯店都這麼小,而且只做一樣料理,因為他們要把事情做好做漂亮,關鍵不在於數量,而在於對事物追求至善至美過程中的愉悦。

從這個小故事,我們不難提煉出工匠精神的內涵。它指的是一種精工製作的意識,一個產品的每個環節、每道工序、每個細節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專注、精確、極致、追求卓越。套用財經學者吳曉波的話來講,工匠精神就是:做電飯煲的,能讓煮出來的米飯粒粒晶瑩不黏鍋;做吹風機的,能讓頭髮吹得乾爽柔滑;做菜刀的,能讓每一個主婦手起刀落,輕鬆省力;做保温杯的,能讓每一個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熱水;做馬桶蓋的,能讓所有的屁股都潔淨似玉,如沐春風……

而工匠精神的反面,是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短、平、快”的粗製濫造。當然,製造業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盈利,工匠精神也不例外,只不過,相較於粗製濫造賺快錢,堅守工匠精神更苦更難、也是唯一正確的路。你要靜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因此,工匠精神不僅是一項技能,也是一種精神品質。

第二、為何呼喚工匠精神?

毫無疑問,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令人矚目的製造大國之一。國外曾流傳這樣的趣談:一位母親問孩子:“上帝住在哪裏?”孩子答道:“既然上帝創造了萬物,他一定住在中國。因為所有東西都是‘中國製造’。”一方面,中國製造在全球市場具有極高的佔有率,但另一方面,部分中國製造在全球消費者的印象卻很是一般,甚至大多中國人本身也更喜歡外國貨。

據日本觀光廳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過去的一年,中國遊客在日本消費總金額為14174億日元,即822億人民幣。世界各地區遊客在日本消費的總金額前五名中,中國大陸游客消費總額比中國台灣、韓國、香港、美國遊客在日消費的總額還多1518億日元(88億人民幣)。

但去年,中國的實體消費市場卻很低迷。有報道指出,國人到日本爆買的產品其實是中國產的,如馬桶,卻絲毫未澆滅國人到日本掃貨的熱情。這映襯出某種尷尬:因為工匠精神的匱乏與廉價低質的刻板印象,中國製造業正在不斷喪失本國的消費羣體。

隨着中國經濟的崛起,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龐大中產階層的出現,中國人的消費結構、消費習慣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30年前,大家都圖個廉價實用,只要能夠滿足基本需求即可;但30年後的今天,“物不美價廉”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價格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人們更在乎的是產品的附加值:創意、技術含金量、人文關懷、參與感。

只可惜,中國的製造業結構不均衡,以工匠精神為特色的中高端製造業嚴重不足,大家口袋裏有錢,卻買不到中意的產品,由此中高端消費市場長期為歐美、日韓等國壟斷。

雪上加霜的是,隨着生產成本的增加,屬於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中國製造業,它引以為傲的人力與成本優勢正在喪失,與此同時,美國等發達國家提出了“再工業化”“本土迴歸”“重振製造業”的戰略思路。競爭加劇、外需萎縮、內需不足、成本上升,中國製造業的全球市場也在不斷萎縮,中國製造業面臨着嚴峻的生死挑戰。

第三、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顯然,工匠精神是轉型的必備條件。工匠精神不單代表着一種新的生產理念,它也是中國製造業的轉型方向。從低端製造的泥淖中走出,淘汰落後重複產能,加強技術創新,其最終目的是“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升中國製造業的整體水平與形象。只是,轉型並不是喊喊口號就能夠完成的。道理大家都懂,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該如何付諸實踐?我們該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其實,中國自古以來就不乏持有工匠精神之人。有人説,古代中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創之國、匠品出口國、匠人之國。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漆器、金銀器、壁紙等產品是世界各國王宮貴族和富裕階層的寵兒。為何今日的中國製造只給人粗製濫造的印象?顯然,工匠精神的有無,與社會環境的變遷息息相關。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個兢兢業業的工人,你技術精湛、追求完美,每一件產品都耗費大量功夫打磨,可惜,你所在的企業、你的領導只用“合格與否”而不是“完美與否”來評判產品質量。因此,你的績效是廠裏最差的、你不被領導待見、你拿着最低的薪水,廠裏的效益一差,你還可能第一個被下崗。此時,你還會恪守工匠精神嗎?

再試想一下,如果你是個有追求、有理想的企業家,你投入大量資金研發新技術,要求員工每一件產品都要精益求精。可是,研發新技術要耗費大量資金,但你貸不到款;如果幸運一些,你研發的新技術成功了,新產品剛上架,市場上立即推出大量的仿冒產品;或者你的產品即便比其他同類品牌質量更好,但囿於中國製造業集體的低端形象,你的產品賣不出去;再者,你一年下來辛苦奔波、費盡心力,但收益卻還不如鄰家的阿婆賣一套房子的收益更多……這時,你還能守住初心嗎?

前文提到,工匠精神既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精神品質,其實,放大了看,工匠精神更關乎着一個國家的工業文明。我們的國家、社會是怎麼看待工業生產的?我們對於工業生產恪守怎麼樣的標準、心懷怎麼樣的期待?一個國家工匠精神的匱乏背後,其實是工業文明的匱乏:品牌、百年老店、匠人、企業文化以及一整套相關的體制機制,乃至社會心理、共識和氛圍。

應該看到,德國、日本的製造業也曾經歷過粗製濫造的階段,但德國通過“法律、標準、質量認證”三位一體的質量管理體系,促進了德國製造質量蜕變;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實施“質量救國”戰略,促使日本製造打開了歐美和全球市場。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我們既需要“大國工匠”等榜樣的激勵,但更離不開政府的高效作為:完善崇尚實業、崇尚工匠精神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並花大力氣營造現代製造文明的價值觀和時代精神。

讓有工匠精神的工人活得體面、有尊嚴,讓有工匠精神的企業擁有健康的市場競爭環境,讓工匠精神成為一種社會共識與社會心理……在如此土壤中,工匠精神自會生根發芽。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5

什麼是工匠精神?為什麼要培育工匠精神?

什麼是工匠精神?

説到工匠精神,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日本製造。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答“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樣的?”有着非常翔實的介紹。其中,被廣泛引用的是好萊塢巨星娜塔莉?波特曼在去年哈佛畢業典禮演講中提到的一個例子。她和丈夫去東京一家著名壽司店吃壽司,發現壽司好吃到讓她這個素食主義者都欲罷不能,但發現店裏只有6個座位。她一開始很好奇為什麼不擴張,後來朋友向她解釋:東京所有最棒的飯店都這麼小,而且只做一樣料理,因為他們要把事情做好做漂亮,關鍵不在於數量,而在於對事物追求至善至美過程中的愉悦。

從這個小故事,我們不難提煉出工匠精神的內涵。它指的是一種精工製作的意識,一個產品的每個環節、每道工序、每個細節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專注、精確、極致、追求卓越。套用財經學者吳曉波的話來講,工匠精神就是:做電飯煲的,能讓煮出來的米飯粒粒晶瑩不黏鍋;做吹風機的,能讓頭髮吹得乾爽柔滑;做菜刀的,能讓每一個主婦手起刀落,輕鬆省力;做保温杯的,能讓每一個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熱水;做馬桶蓋的,能讓所有的屁股都潔淨似玉,如沐春風……

而工匠精神的反面,是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短、平、快”的粗製濫造。當然,製造業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盈利,工匠精神也不例外,只不過,相較於粗製濫造賺快錢,堅守工匠精神更苦更難、也是唯一正確的路。你要靜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因此,工匠精神不僅是一項技能,也是一種精神品質。

為何呼喚工匠精神?

毫無疑問,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令人矚目的製造大國之一。國外曾流傳這樣的趣談:一位母親問孩子:“上帝住在哪裏?”孩子答道:“既然上帝創造了萬物,他一定住在中國。因為所有東西都是‘中國製造’。”一方面,中國製造在全球市場具有極高的佔有率,但另一方面,部分中國製造在全球消費者的印象卻很是一般,甚至大多中國人本身也更喜歡外國貨。

據日本觀光廳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過去的一年,中國遊客在日本消費總金額為14174億日元,即822億人民幣。世界各地區遊客在日本消費的總金額前五名中,中國大陸游客消費總額比中國台灣、韓國、香港、美國遊客在日消費的總額還多1518億日元(88億人民幣)。

但去年,中國的實體消費市場卻很低迷。有報道指出,國人到日本爆買的產品其實是中國產的,如馬桶,卻絲毫未澆滅國人到日本掃貨的熱情。這映襯出某種尷尬:因為工匠精神的匱乏與廉價低質的刻板印象,中國製造業正在不斷喪失本國的消費羣體。

隨着中國經濟的崛起,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龐大中產階層的出現,中國人的消費結構、消費習慣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30年前,大家都圖個廉價實用,只要能夠滿足基本需求即可;但30年後的今天,“物不美價廉”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價格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人們更在乎的是產品的附加值:創意、技術含金量、人文關懷、參與感。

只可惜,中國的製造業結構不均衡,以工匠精神為特色的中高端製造業嚴重不足,大家口袋裏有錢,卻買不到中意的產品,由此中高端消費市場長期為歐美、日韓等國壟斷。

雪上加霜的是,隨着生產成本的增加,屬於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中國製造業,它引以為傲的人力與成本優勢正在喪失,與此同時,美國等發達國家提出了 “再工業化”“本土迴歸”“重振製造業”的戰略思路。競爭加劇、外需萎縮、內需不足、成本上升,中國製造業的全球市場也在不斷萎縮,中國製造業面臨着嚴峻的生死挑戰。

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顯然,工匠精神是轉型的必備條件。工匠精神不單代表着一種新的生產理念,它也是中國製造業的轉型方向。從低端製造的泥淖中走出,淘汰落後重複產能,加強技術創新,其最終目的是“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升中國製造業的整體水平與形象。只是,轉型並不是喊喊口號就能夠完成的。道理大家都懂,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該如何付諸實踐?我們該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其實,中國自古以來就不乏持有工匠精神之人。有人説,古代中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創之國、匠品出口國、匠人之國。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漆器、金銀器、壁紙等產品是世界各國王宮貴族和富裕階層的寵兒。為何今日的中國製造只給人粗製濫造的印象?顯然,工匠精神的有無,與社會環境的變遷息息相關。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個兢兢業業的工人,你技術精湛、追求完美,每一件產品都耗費大量功夫打磨,可惜,你所在的企業、你的領導只用“合格與否”而不是 “完美與否”來評判產品質量。因此,你的績效是廠裏最差的、你不被領導待見、你拿着最低的薪水,廠裏的效益一差,你還可能第一個被下崗。此時,你還會恪守工匠精神嗎?

再試想一下,如果你是個有追求、有理想的企業家,你投入大量資金研發新技術,要求員工每一件產品都要精益求精。可是,研發新技術要耗費大量資金,但你貸不到款;如果幸運一些,你研發的新技術成功了,新產品剛上架,市場上立即推出大量的仿冒產品;或者你的產品即便比其他同類品牌質量更好,但囿於中國製造業集體的低端形象,你的產品賣不出去;再者,你一年下來辛苦奔波、費盡心力,但收益卻還不如鄰家的阿婆賣一套房子的收益更多……這時,你還能守住初心嗎?

前文提到,工匠精神既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精神品質,其實,放大了看,工匠精神更關乎着一個國家的工業文明。我們的國家、社會是怎麼看待工業生產的? 我們對於工業生產恪守怎麼樣的標準、心懷怎麼樣的期待?一個國家工匠精神的匱乏背後,其實是工業文明的匱乏:品牌、百年老店、匠人、企業文化以及一整套相關的體制機制,乃至社會心理、共識和氛圍。

應該看到,德國、日本的製造業也曾經歷過粗製濫造的階段,但德國通過“法律、標準、質量認證”三位一體的質量管理體系,促進了德國製造質量蜕變;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實施“質量救國”戰略,促使日本製造打開了歐美和全球市場。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我們既需要“大國工匠”等榜樣的激勵,但更離不開政府的高效作為:完善崇尚實業、崇尚工匠精神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並花大力氣營造現代製造文明的價值觀和時代精神。

讓有工匠精神的工人活得體面、有尊嚴,讓有工匠精神的企業擁有健康的市場競爭環境,讓工匠精神成為一種社會共識與社會心理……在如此土壤中,工匠精神自會生根發芽。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6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但夢的背後,有太多辛酸,有太多不為人知的血與淚。一個人,太渺小,生活能輕而易舉地將他擊倒;一個工匠,形單影隻,聚不起社會的力量,中國製造跟不上工業4.0的步子。大國工匠夢的背後,工匠精神的背後,需要我們用網來守護。

《墨子 尚賢》中語云:“古之聖王為政,列德而尚賢。國之賢者,高於之爵,厚與之祿,重之以令。”是也,工匠亦然,倘若以全社會之力而形成一張夢的保護網,夢不會碎。

高與之爵。德國有許多藍領工人,卻是比白領經理更令人尊敬的存在。他們靠自己的勞動和技術為生,地位較高,雖是工人,卻也體面得像個紳士。這是社會給予他們的肯定,給予他們那雙勞動後佈滿老繭的手以崇高的敬意。

大國工匠,也需要這樣一張來自社會的保護網,不受人白眼,深愛着自己的職業。

厚與之祿。夢,也是需要金錢為代價的。當商人等不及一個個精細打磨的手工瓷器出路,市場上流動的就只能是統一形態的碗和盆。何不多給工匠們一些時間,一些支持,助他們圓夢,他們夢圓的時候,中國才能真正走入工業4.0,這張金錢鍛造的網,少不了。

重之以令,給予工匠們禮遇、榮耀,就像《感動中國》所做的那樣,給予那些不知名的英雄以最最光明的舞台,這是一張榮耀之網。網住的是人心,是感動,也是我們苦苦尋找的工匠精神。我想,帶着如此滿滿的感動,工匠們的心底也必是充滿暖意,他們定會製造出更為精良的匠心製作,匠心築夢,也定會吸引更多的匠人,懷揣着工匠精神,一同築夢。

夢,需要網的保護。社會要動起來,織一張地位、財富、禮遇與榮耀的大網,網住了工匠精神,網住了中國未來。

夢的背後,是一張保護網,你我一同編織。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7

從廣義上説,民航工匠是涵蓋現有專業技術職稱人員在內的民航技術人才隊伍;從狹義上來講,民航工匠是指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人員。民航工匠與現有的專業技術職稱人員相比,二者既有所區別,又互為補充,成為民航建設的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大力弘揚民航“工匠精神”,打造包括民航工匠在內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引導他們投身民航事業並建功立業,共促科學發展,共建和諧家園,這是每一個民航工會組織肩負的使命。長期以來,民航各級基層工會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做法。在當前民航實現快速發展的新常態下,各級工會組織要大力弘揚民航“工匠精神”,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固化傳統品牌建設經驗做法,創新工作內容和形式,緊密結合職工需求,運用職工樂於接受的方式,推出培育民航工匠的專題精準服務,在選樹、培育、推廣民航工匠上着力和發力,搭建人才成長進步的階梯與橋樑。

一是充分利用全媒體力量,弘揚民航“工匠精神”。各級工會組織要認真履行宣傳教育職責,充分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把傳統做法和現代技術結合起來,開展勞模事蹟宣講,舉辦職業教育專題講座,組織民航“工匠精神”故事徵集和評選,採取報刊、網絡、微信、多媒體等手段,以及開展講演比賽等活動,不遺餘力地弘揚民航“工匠精神”,以先進精神感染人,激勵人、引導人,幫助職工增強職業使命感和責任感,牢固樹立嚴謹細緻的觀念,樹立安全重於泰山的思想,立足崗位勤奮工作,為航班飛行和旅客出行提供高品質服務。

二是開展建功立業系列活動,搭建人才成長平台。各級工會組織要鞏固並擦亮工會品牌,通過持續、深入地舉行“安康杯”勞動競賽,組織開展班組建設和班組品牌創建活動,組織基層單位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安全隱患排查等活動,引導全體職工苦練技術本領,提高保障水平。在此過程中,一方面要不斷擴大覆蓋面,努力提高品牌效能,在制定勞動競賽、班組創建等活動的評比和考核細則時,把班組人員的技術保障指標、技術研發成果、獲得榮譽等情況納入考核範圍,引導基層職工從各方面提高技術水平;另一方面,要通過以賽促訓等方法,促使更多的業務尖子從競賽平台中脱穎而出,參加更高層次的業務集訓和崗位技能競賽,全方位提高個人技術水平,最終成長為真正意義上的民航工匠。

三是開展基層民主管理,為人才創造良好環境。引導民航職工以主人翁的態度,充分利用職代會、廠務公開等渠道,對薪酬方案、集體合同、職稱評定、職務聘任、職工招聘、業務培訓以及重大工程建設等利益相關的重要事項進行充分醖釀和討論,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議和意見,不斷凝聚共識,為推動實現人才的成長進步與單位的發展形成合力。積極組織職工開展合理化建議徵集活動,廣泛發動職工為民航發展獻計獻策,定期評選科技成果和創新技術,及時推進成果轉化及應用,對有突出貢獻的人員進行獎勵。

四是開展孵化培育工作,催生尖端技術人才。對於在實際工作中成績突出的技術能手,要加強選樹工作。按照逐級推薦、民主評選方式,認真開展“安康杯”勞動競賽,“工人先鋒號”“五好班組”創建活動以及崗位之星、科研尖兵等評選和表彰活動,同時積極向上級推薦申報,角逐“民航技術能手”“民航金牌員工”以及“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對人才的貢獻予以充分的肯定和應有的尊重。各級工會組織可結合單位實際情況,探索開展“金牌民航工匠”等評選活動,對符合條件的人才進行評選和獎勵,對所在班組採用個人命名的方式進行表彰。

五是積極創造便利條件,發揮人才能動作用。積極探索建立勞模工作室、“金牌民航工匠”創新工作室,集合民航人才技術優勢,組織對安全生產和改革發展的重點難題進行集體破解。探索一對一以老帶新的方式,將民航工匠的成熟技術一代代地傳承下去。組織開展常態化的經驗交流活動,鼓勵技術人才撰寫各類論文,共同分享經驗做法,促進民航整體技術保障水平的提高。

六是加強關愛幫扶,實施人才動態管理。建立勞模先進和民航工匠檔案,進行動態更新,及時掌握人才情況。組織開展面向特定對象的療養、休養活動,開展定期走訪慰問工作,加強對人才的特殊關愛。主動了解勞模先進和民航工匠的需求,力所能及地幫助其解決實際問題,消除其後顧之憂,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勞動創造過程中。加強管理,對推選產生的“金牌民航工匠”,要及時組織開展“回頭看”活動,對一定時期內技術水平下降或工作效能低下的職工,要進行警示、限期整改乃至取消榮譽。

推進國家和民航建設的主體在於人。如何培育更多的技術人員,更好地服務於民航安全生產和改革發展,更好地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是一個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各級民航工會組織在此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展現新的作為,積極弘揚民航“工匠精神”,培育包括民航工匠在內和複合型的技術人才,是主動融入中心、服務大局的具體實踐,是破解民航發展難題的關鍵所在。每一位工會工作者都應該行動起來,凝聚共識,加強探索,不斷創新,攻堅克難,履行歷史和時代賦予的神聖使命。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8

在8月8日民航局召開的月度安全運行形勢分析會上,民航局局長馮正霖針對當前機務維修、航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時,提出了要弘揚打造工匠精神,使之成為民航人的職業追求,讓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成為民航安全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

今年初,國務院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提升消費品品質”時提出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提出,讓我們迅速認識到我國工業生產與國外產生差距的原因,全社會各界也在思考,哪些領域可以運用工匠精神來推動行業進步。民航作為一個服務行業,無論是運行安全順暢,還是服務便捷高效,都離不開從業人員弘揚“工匠精神”。

安全,一直以來都是民航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工作涉及範圍廣、環節多、鏈條長,僅機務維修工作就涉及到航前、航後、定檢等各個環節,機務維修人員工作是否細緻也直接關係到航空器是否適航。不僅是機務維修人員的工作質量直接影響到航班安全,飛行、空管、籤派、機場運行等保障環節的任何一個疏忽,都可能導致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在這些環節上,只是做到合格,還是遠遠不夠的。要防止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就必須杜絕安全隱患,也就必須要在每個工作環節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機務人員的螺絲釘擰得恰到好處,是工匠精神的體現;飛行員操作飛機用最佳姿態飛行,是工匠精神的體現;空管人員指揮用語更精煉、準確,是工匠精神的體現。工匠精神能夠為航班安全再增加一道防線,是確保民航安全發展、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對每一位民航從業人員來説,所謂工匠精神,就是要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在工作態度上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就是要嚴謹、一絲不苟地對待工作,以更嚴的要求、更高的標準,用專注和堅持把工作做到卓越。追求完美,則是用不滿足的心態對待工作,既要專業,也要敬業,關注每一個細節,力求沒有瑕疵,不留遺憾。

打造工匠精神,就要求民航一線員工熱愛本職、固守操行、精益求精、傳承創新。只有真正熱愛本職工作,才能對本職工作投入熱情,才能夠真正願意鑽研、琢磨自己的工作。固守操行,確保了任何情況下,民航人都能夠做到一絲不苟地嚴格執行規章制度,用規章制度來衡量自己的工作是否落實到位,也用規章制度來鑄牢民航安全的每一道防線。精益求精就是不僅僅滿足於規章制度的執行,還對自己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要求自己不僅是合格,還要做到完美。傳承創新,要求我們不論在行業內什麼崗位上工作,都要勤于思考,大擔探索,在借鑑以往成功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轉變思維觀念,改進工藝方法,推動行業安全水平的提高。

打造工匠精神,就要求民航各單位共同努力,為弘揚工匠精神創造有利條件、良好氛圍。一是要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完善的規章制度是工匠精神的基礎,用制度來進行行業管理,來規範從業人員行為,就是為工匠精神樹立了“精”的標杆,只有規章制度更“精”,執業也才能精益求精。二是要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有了“工匠”才可能有工匠精神。民航各單位要通過培訓等手段,打造出一支技術一流的飛行員隊伍、空管隊伍、機務隊伍。三是要進一步提高行業標準和運行效率。工匠精神,最終的結果是產品不衰,是企業常青。民航行業標準的提升、運行效率的提高,是民航工匠精神追求的目標,亦是工匠精神的有效體現。

工匠精神,是當代民航精神內涵的應有之義。以“忠誠擔當的政治品格、嚴謹科學的專業精神、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敬業奉獻的職業操守”為內涵的當代民航精神,是民航人的行動指南。在民航安全生產中,弘揚打造“工匠精神”正是踐行當代民航精神的具體體現。工匠精神讓工業企業產品富有競爭力,工匠精神也一定能夠讓航空運輸產品更加安全可靠。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9

在座尊敬的領導,同仁們:

大家好,今天讓我在這裏就什麼是工匠精神發表一些我自己的看法,謝謝大家能夠到場聽我的演講!

首先,我們為什麼需要工匠精神?

據統計,全球壽命超過220xx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麼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祕訣是什麼呢?他們都在傳承着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按照百度百科的詞條解釋,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其次什麼是工匠精神的內涵

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孜孜不倦,反覆改進產品,把99%提高到99.99%。

嚴謹,一絲不苟。不投機取巧,對產品採取嚴格的檢測標準,不達要求絕不輕易交貨。

耐心,專注,堅持。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因為真正的工匠在專業領域上絕對不會停止追求進步。

專業,敬業。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

“工匠精神”可以從瑞士製表匠的例子上一窺究竟。瑞士製表商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手錶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他們用心製造產品的態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維和理念。在工匠們的眼裏,只有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製造的一絲不苟、對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正是憑着這種凝神專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錶得以譽滿天下、暢銷世界。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專利,日本式管理有一個絕招:用精益求精的態度,把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代代相傳。這種精神其實就是“工匠精神”。

東京銀座的小野二郎,捏了大半輩子壽司,被稱為“壽司之神”,日本將他視為國家珍寶。為保證温度,用餐前的熱毛巾是學徒手擰的;為保證米飯的口感,煮飯的鍋蓋壓力之大需要雙手使勁才能打開;煎蛋這份看似簡單的活,要出自有十年經驗的徒弟之手;從前的蝦是早晨煮好後放入冰箱直到上菜前取出,現在是將蝦煮到客人光顧前才取出;給章魚按摩時間從半小時增加到40至50分鐘,只是為了讓肉質變軟、帶出香味。

專注壽司60載,食客們品味的不是壽司,而是小野二郎的工匠精神:不斷地重複以期達到新巔峯。

最後,我們應該怎麼做?

一,製造土壤

當“工業4.0”紅遍中國大江南北之時,一波接一波學習工業4.0和智能製造的熱潮不息。有人卻想着,有了工業4.0,我是不是就可以偷懶了?

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羅民指出,企業過度追求“投資少、週期短、見效快”帶來的短期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

工廠老闆等不及工程師匠藝精神的開花結果,社會也等不得工廠匠藝精神的精雕細做。這意味着,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痴迷,不再能得到回報。這就摧毀了工匠精神所必須經過的煎熬。

“一個擁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國家和民族,必然會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純粹;少一些投機取巧,多一些腳踏實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專注持久;少一些粗製濫造,多一些優品精品。”羅民説。

二,鍛鍊技術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高級技師、數控機加車間鉗工組組長,人稱為“航空手藝人”的胡雙錢説,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無論技術發展到什麼水平,都離不開人這一最核心的生產要素。即便是製造工藝水平非常發達的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也都需要靠一些技能水平相當高的人員從事這些手工勞動。

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認為,機器是人能力的延伸,只能按照程序重複運作,但人能夠不斷實現改造和創新,這是機器永遠無法替代的。“科學家腦中產生想法,工程師圖紙施工實現工程化,工匠製造出產品”,三者缺一不可。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10

我們生活在紛繁的世界,工作在平凡的崗位,即便如此我們生活中不缺乏激情與感動,只是少了一些發現感動的眼睛,只是沒有去好好的用心感悟。

為了認真學習“大國工匠”其堅韌不拔的意志品格和追求卓越的職業精神,養成勤學習,刻苦鑽研,愛崗敬業的優良品質,按照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黨委的要求我認真觀看了《大國工匠》專題片。該專題片講述了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同崗位勞動者,用他們的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大國工匠們的精湛技藝令人歎為觀止,他們身上表現出的對事業的追求、對人生的熱情、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對產品精雕細琢、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彌足珍貴。他們的精神理念和人生追求,值得我認真的學習。

一、夢想成就未來

夢想,是一個人成長進步,加快成才,加速成功的動力。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人的本質不在於創造出來什麼具體的東西,而是一種精神。看他有沒有這種追求,有沒有這種夢想,沒有追求、沒有夢想就不會有所成就。

我國數千年曆史中,出現過魯班這樣的大師級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宮這種世界奇觀建築的工匠,這説明中華民族的基因裏,有工匠精神,有不斷超越自我的工匠意識。再看,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整個中華民族為了國家的興旺與發達,為了社會的進步傾入了大量的心血,他們中有鐵人王進喜、有掏糞工人時傳祥,更有像給給火箭焊“心臟”的高鳳林這樣的大國工匠。他們的成功本身就是對自己夢想的堅信、堅守與堅持。

所以,人生,不可無夢。工作崗位,新的夢開始的地方。青春,就該有夢想與堅守。因為,年輕,應該屬於夢想。為夢不斷地去追求去奮鬥的青春才是最美麗的,勇於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青春才是最值得回憶的。

二、行動成就夢想

每個人都會經歷青春,每個人都會為自己那些美麗的夢想而奮鬥着,繁華過後物是人非,終究到頭來,誰還會保持那個最初的自己?在人生的追夢途中,我們要時刻的追問自己,有沒有錯過最美好的時光,有沒有虛度最幸福的日子,有沒有忘記曾經為夢許下的誓言?

夢想人人都可以擁有,而能夠一路堅持下來的人卻很少。我們的青年黨員教師在追夢的過程中會遇到迷惘與挫折,這屬於一個追夢者的人生滋味。看看這些“大國工匠”哪一個不是千錘百煉,哪一個不是嘔心瀝血,他們為了做好一道工序,無數次的做着同樣的工作,進行着反覆的操作。如孟劍鋒為了用銀絲做出支撐果盤的四個中國結,他反覆將銀絲加熱並迅速編織,經過無數次嘗試才最終成功。如港珠澳大橋鉗工管延安雖然只有國中文化

但他全憑自學成海底沉管隧道接縫焊接技術的第一人,使接縫處間隙達到零縫隙,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

所以,行動成就夢想。如今的我們青年教師黨員正處於如花似錦的青春年華,青春需要有夢,更需要去實現這個夢,不管路上多麼艱難,不管前途多麼坎坷,如果青春夢想成真了,那麼青春這朵花也會更加美麗。

三、我的夢中國夢

雖然,每一個時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夢想因人而異,但我們的夢想都是建立在中國這塊熱土之上,我們的夢想與中國夢緊緊相連。正如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你的夢,我的夢,他的夢匯聚成十三億人民的夢,這就是中國夢。

這些大國工匠,哪一個不是為了實現中國夢在刻苦的鑽研,哪一個不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的奮鬥着。如滬東中華造船集團焊工張冬偉為了攻克世界上最難的焊接技術--殷瓦焊,不斷鑽研、刻苦練習,最終他的焊接技術不但質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觀上也完美無缺,使我國在世界上對這項技術擁有話語權。再如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的顧秋亮,他組裝中國首個完全自主設計製造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他成功把“蛟龍”送入海底。這些“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再一次證明,只有那些腳踏實地、熱愛本職、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人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只有那些願意將自己的夢想與偉大的中國夢緊密相連的人,才有望拓展人生價值。

所以,生活中,每個人都扮演着不同的中國夢,每個人都是“中國夢”中的一顆螺絲釘,雖然是細小的螺絲釘,是個細微的小齒輪,但如果缺少了它整個機器便無法運行。也正如崔衞平所説: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

四、我的責任我擔當

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當。復興之路上,每個青年都是追夢人,每一位教師都要承擔起自己身上的責任,真正做到:我的責任我擔當,共同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所以,如果你有夢想,就要努力實現它;如果你的夢想遺失了,那麼就找回它。堅持你的夢想,掙脱束縛你的一切,去做你堅信的,以最大的激情去擁抱生活。積蓄温暖、積蓄力量,你和你的青春正奔跑在追夢的路上。

有夢想、有奮鬥、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所以,希望我們都能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我們都要牢記:夢想成就未來,行動成就夢想,我的責任我擔當。相信未來,實現夢想!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11

紀錄片《大國工匠》以熱愛職業、敬業奉獻為主題,講述了八位“手藝人”的故事。他們中間,有在中國航天事業中,給火箭的“心臟”——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高鳳林,有載人潛水機上被稱作“兩絲”鉗工的顧秋亮,有高鐵研磨師寧允展,有港珠澳大橋深海鉗工管延安,有捧起大飛機的鉗工胡雙錢,有鏨刻人生、為 APEC會議製作禮物的孟劍鋒,還有撈紙大師周東紅。

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他們之所以能夠匠心築夢,憑的是傳承和鑽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些大國工匠給我們以財富,這就是要深植“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觀念,繼承中國源遠流長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藝,讓“中國製造”、“中國創造”釋放出更為奪目的光彩。

在這個五光十色、極致物慾橫流的當下,對這些成功的工匠們也少不了幾倍工資、幾套房子、幾多升遷的誘惑。但是,他們都沒有為此所動。因為他們的共同和特殊點,不僅在於技藝精湛,而且在於有一顆熱愛祖國,對所從事的事業的愛心和忠心,有一種令人高山仰止、富有職業操守的“工匠精神”。高鳳林的話,代表了大國工匠們的心聲:“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衞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每一個從事五金製造的業者,都是一個個工匠,都有一份份責任。每個業者都應該以同樣“大國工匠”的精神尺度,盡職盡責,贏得尊重。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12

各位尊敬的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很榮幸能夠站在這裏為大家帶來關於工匠精神的演講!在這裏我來談談我的三點認識。

第一、什麼是工匠精神?為什麼要培育工匠精神?

説到工匠精神,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日本製造。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答“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樣的?”有着非常翔實的介紹。其中,被廣泛引用的是好萊塢巨星娜塔莉·波特曼在去年哈佛畢業典禮演講中提到的一個例子。她和丈夫去東京一家著名壽司店吃壽司,發現壽司好吃到讓她這個素食主義者都欲罷不能,但發現店裏只有6個座位。她一開始很好奇為什麼不擴張,後來朋友向她解釋:東京所有最棒的飯店都這麼小,而且只做一樣料理,因為他們要把事情做好做漂亮,關鍵不在於數量,而在於對事物追求至善至美過程中的愉悦。

從這個小故事,我們不難提煉出工匠精神的內涵。它指的是一種精工製作的意識,一個產品的每個環節、每道工序、每個細節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專注、精確、極致、追求卓越。套用財經學者吳曉波的話來講,工匠精神就是:做電飯煲的,能讓煮出來的米飯粒粒晶瑩不黏鍋;做吹風機的,能讓頭髮吹得乾爽柔滑;做菜刀的,能讓每一個主婦手起刀落,輕鬆省力;做保温杯的,能讓每一個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熱水;做馬桶蓋的,能讓所有的屁股都潔淨似玉,如沐春風……

而工匠精神的反面,是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短、平、快”的粗製濫造。當然,製造業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盈利,工匠精神也不例外,只不過,相較於粗製濫造賺快錢,堅守工匠精神更苦更難、也是唯一正確的路。你要靜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因此,工匠精神不僅是一項技能,也是一種精神品質。

第二、為何呼喚工匠精神?

毫無疑問,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令人矚目的製造大國之一。國外曾流傳這樣的趣談:一位母親問孩子:“上帝住在哪裏?”孩子答道:“既然上帝創造了萬物,他一定住在中國。因為所有東西都是‘中國製造’。”一方面,中國製造在全球市場具有極高的佔有率,但另一方面,部分中國製造在全球消費者的印象卻很是一般,甚至大多中國人本身也更喜歡外國貨。

據日本觀光廳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過去的一年,中國遊客在日本消費總金額為14174億日元,即822億人民幣。世界各地區遊客在日本消費的總金額前五名中,中國大陸游客消費總額比中國台灣、韓國、香港、美國遊客在日消費的總額還多1518億日元(88億人民幣)。

但去年,中國的實體消費市場卻很低迷。有報道指出,國人到日本爆買的產品其實是中國產的,如馬桶,卻絲毫未澆滅國人到日本掃貨的熱情。這映襯出某種尷尬:因為工匠精神的匱乏與廉價低質的刻板印象,中國製造業正在不斷喪失本國的消費羣體。

隨着中國經濟的崛起,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龐大中產階層的出現,中國人的消費結構、消費習慣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30年前,大家都圖個廉價實用,只要能夠滿足基本需求即可;但30年後的今天,“物不美價廉”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價格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人們更在乎的是產品的附加值:創意、技術含金量、人文關懷、參與感。

只可惜,中國的製造業結構不均衡,以工匠精神為特色的中高端製造業嚴重不足,大家口袋裏有錢,卻買不到中意的產品,由此中高端消費市場長期為歐美、日韓等國壟斷。

雪上加霜的是,隨着生產成本的增加,屬於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中國製造業,它引以為傲的人力與成本優勢正在喪失,與此同時,美國等發達國家提出了“再工業化”“本土迴歸”“重振製造業”的戰略思路。競爭加劇、外需萎縮、內需不足、成本上升,中國製造業的全球市場也在不斷萎縮,中國製造業面臨着嚴峻的生死挑戰。

第三、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顯然,工匠精神是轉型的必備條件。工匠精神不單代表着一種新的生產理念,它也是中國製造業的轉型方向。從低端製造的泥淖中走出,淘汰落後重複產能,加強技術創新,其最終目的是“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升中國製造業的整體水平與形象。只是,轉型並不是喊喊口號就能夠完成的。道理大家都懂,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該如何付諸實踐?我們該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個兢兢業業的工人,你技術精湛、追求完美,每一件產品都耗費大量功夫打磨,可惜,你所在的企業、你的領導只用“合格與否”而不是“完美與否”來評判產品質量。因此,你的績效是廠裏最差的、你不被領導待見、你拿着最低的薪水,廠裏的效益一差,你還可能第一個被下崗。此時,你還會恪守工匠精神嗎?

前文提到,工匠精神既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精神品質,其實,放大了看,工匠精神更關乎着一個國家的工業文明。我們的國家、社會是怎麼看待工業生產的?我們對於工業生產恪守怎麼樣的標準、心懷怎麼樣的期待?一個國家工匠精神的匱乏背後,其實是工業文明的匱乏:品牌、百年老店、匠人、企業文化以及一整套相關的體制機制,乃至社會心理、共識和氛圍。

應該看到,德國、日本的製造業也曾經歷過粗製濫造的階段,但德國通過“法律、標準、質量認證”三位一體的質量管理體系,促進了德國製造質量蜕變;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實施“質量救國”戰略,促使日本製造打開了歐美和全球市場。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我們既需要“大國工匠”等榜樣的激勵,但更離不開政府的高效作為:完善崇尚實業、崇尚工匠精神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並花大力氣營造現代製造文明的價值觀和時代精神。

讓有工匠精神的工人活得體面、有尊嚴,讓有工匠精神的企業擁有健康的市場競爭環境,讓工匠精神成為一種社會共識與社會心理……在如此土壤中,工匠精神自會生根發芽。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13

看過《工匠精神》這本書以後感觸很深,會讓我有時候浮躁的心情平靜下來。

態度的根本是:我是誰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讓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讓自己做事的結果超越直接領導的期望。這句話能讓我正確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結果是要超越領導的期望,而不僅僅是達到領導的期望,我們常常以為達到領導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實我們要以更高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工作中,一個人把自己所有的焦點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才會有人把你當回事,對於大部分人想獲得的認可,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做出的事情的質量上,如果你在為別人不認可你而抱怨的話,不如提高自己做事的質量,這樣工作上對你的認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做工作就是做結果。

老師講的挖坑和種樹的例子非常好,但是我們在工作中也有可能會犯這樣的錯誤,也許我們受了情緒的影響,也許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麼樣的結果,只管我在做這份工作,我做了這份工作,至於工作的結果和質量跟我沒什麼關係,那就大錯特錯了。

遇到問題時,永遠不給領導提問答題,而只給出附帶多種備選方案的選擇題,作為員工必須清楚身在公司的最根本任務,是為公司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而一個最可怕的下屬就是總以為比老闆聰明;

其實,上班時間消極怠工,裝裝樣子,最終浪費的還是自己的人生。可是很多人工作了一輩子,都不會懂得這個道理,他會覺得工作的時間是老闆付酬的,偷一點懶,就佔一點便宜,其實,那消磨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凡事要積極主動,凡事團隊第一,凡事高標準嚴要求。每天問自己,今天我哪裏做得很好,今天我哪裏可以做得更好。

作為一個在胖東來工作四年的我,首先我在胖東來學會了做人,做一個善良坦誠的人。通過這本書己受益匪淺,理解了許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明白只有把結果做好了,才是對自己和別人負責。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對待人和事,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

書中很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去體會,關於書中的安排,表達,聲音,詞語等等都值得我們去慢慢總結。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1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工匠精神與集體個人發展”。

很多人認為工匠精神意味着機械重複的工作模式,其實工匠精神有着更深遠的意思。它代表着一個集體的氣質,耐心、專注、堅持、嚴謹、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等一系列優異的品質。

工匠之行,在行動中體悟修行的樂趣,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看過一則報道,説的是:截止20xx年,壽命超過220xx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麼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祕訣是什麼呢?研究者發現他們都在傳承着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在我們的生活中,取得某一方面的異於常人的成就,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取得這種成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一部分的工作。”不可否認, “工匠精神”是一種奉獻精神。它可能默默無聞,無私地貢獻着自己的光和熱,從而確保了一個集體的正常運轉。試想,若沒有這種精神,一個集體將會怎樣?作為你所在的集體中的一分子,我們都應認識到“今天我以我所在的集體為榮,明天集體以我為榮”,“我是這個集體中的一員,我應該對我的集體負責”。

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有工匠精神。比如:在學習的時候,我們要用一種執着、精益求精的工匠態度積極的面對學習,將學習中的任務當做工藝品去雕琢。在生活當中,不要再大費力氣去尋找什麼捷徑了,承擔責任,把自己當下的做好,捷徑可能就來了。所以請大家在學習生活中做到精益求精,腳踏實地,傳承工匠精神,做一個熱愛集體的成員。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1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工匠精神與集體個人發展”。

很多人認為工匠精神意味着機械重複的工作模式,其實工匠精神有着更深遠的意思。它代表着一個集體的氣質,耐心、專注、堅持、嚴謹、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等一系列優異的品質。

工匠之行,在行動中體悟修行的樂趣,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看過一則報道,説的是:截止20xx年,壽命超過220xx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麼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祕訣是什麼呢?研究者發現他們都在傳承着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在我們的生活中,取得某一方面的異於常人的成就,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取得這種成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一部分的工作。”不可否認,“工匠精神”是一種奉獻精神。它可能默默無聞,無私地貢獻着自己的光和熱,從而確保了一個集體的正常運轉。試想,若沒有這種精神,一個集體將會怎樣?作為你所在的集體中的一分子,我們都應認識到“今天我以我所在的集體為榮,明天集體以我為榮”,“我是這個集體中的一員,我應該對我的集體負責”。

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有工匠精神。比如:在學習的時候,我們要用一種執着、精益求精的工匠態度積極的面對學習,將學習中的任務當做工藝品去雕琢。在生活當中,不要再大費力氣去尋找什麼捷徑了,承擔責任,把自己當下的做好,捷徑可能就來了。所以請大家在學習生活中做到精益求精,腳踏實地,傳承工匠精神,做一個熱愛集體的成員。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16

紀錄片《大國工匠》以熱愛職業、敬業奉獻為主題,講述了八位“手藝人”的故事。他們中間,有在中國航天事業中,給火箭的“心臟”——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高鳳林,有載人潛水機上被稱作“兩絲”鉗工的顧秋亮,有高鐵研磨師寧允展,有港珠澳大橋深海鉗工管延安,有捧起大飛機的鉗工胡雙錢,有鏨刻人生、為 APEC會議製作禮物的孟劍鋒,還有撈紙大師周東紅。

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他們之所以能夠匠心築夢,憑的是傳承和鑽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些大國工匠給我們以財富,這就是要深植“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觀念,繼承中國源遠流長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藝,讓“中國製造”、“中國創造”釋放出更為奪目的光彩。

在這個五光十色、極致物慾橫流的當下,對這些成功的工匠們也少不了幾倍工資、幾套房子、幾多升遷的誘惑。但是,他們都沒有為此所動。因為他們的共同和特殊點,不僅在於技藝精湛,而且在於有一顆熱愛祖國,對所從事的事業的愛心和忠心,有一種令人高山仰止、富有職業操守的“工匠精神”。高鳳林的話,代表了大國工匠們的心聲:“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衞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每一個從事五金製造的業者,都是一個個工匠,都有一份份責任。每個業者都應該以同樣“大國工匠”的精神尺度,盡職盡責,贏得尊重。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17

工匠精神應成青年氣質“工匠精神”能在社會層面激起如此大的反響,不足為奇。一言以蔽之,躁動的心需要沉潛。風來了,豬都能上天,但要長久飛天,還得能御風而行,而這御風的本事,就得靠“工匠精神”了。

對於什麼是“工匠精神”,千人有千解,但有兩個核心元素不可或缺:精雕細刻、精益求精。放眼當下,真正創造時代傳奇的企業家,身上也都有鮮明的“工匠精神”烙印。

日本以精細化工業聞名於世,追蹤溯源,正是他們匠人文化的底子,正如日本大企業家稻盛和夫所言:“企業家要像匠人那樣,手拿放大鏡仔細觀察產品,用耳朵靜聽產品的“哭泣聲“。”互聯網時代,注重用户體驗、提高用户黏合度仍是企業的核心工作,要讓用户以擁有自己的產品為傲,靠的正是與眾不同的那點沉潛功夫,或者説,“工匠精神”。

以“工匠精神”的角度來審視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些道理也便明瞭了。比如,同樣從事一份工作,為什麼有的人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卻得心應手,風生水起?所不同的,也許就是對工作的認知和對待工作的態度。顯然,對具備“工匠精神”的人來説,工作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自有詩和遠方。古人有句話叫“技近乎道”:技藝層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乃是為了尋求與最高的“道”相親,正是在這樣的邏輯下,產生了數不勝數的古代名匠。同樣,對所從事的事業充滿熱愛乃至敬畏,就會把平凡的工作當作一種修行,不經意間便可能累計出極致的作品乃至非凡的成就。

如果説“互聯網+”提醒我們“夢想還是要有的”,那麼“工匠精神”就算是一種温和的勸勉,讓我們在高喊“躁起來”的時代“想靜靜”,“靜靜”是誰?“靜靜”就是那個敢於為了夢想而努力沉潛的你自己。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18

“工匠精神”之所以沒辦法實現,因為它是“德”,而不是“才”。“德”這個東西,只能主觀理解,卻不能客觀判斷,你以“德”為標準,而不是“才”為標準,最終的結果一定是,誰跟媒體關係好,誰跟地方政府關係好,誰就有工匠精神。

咱們先看看這個詞是啥意思: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刻,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具體點來説,就是工匠們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着產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着執着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

不像工業4.0那麼複雜,也不像大數據那麼雲裏霧裏。而這麼簡單個概念之所以在中國會這麼火,原因更簡單,連總理都不得不承認,咱們沒這個東西。

關於為什麼德國人日本人有工匠精神,而我們中國人沒有,各種學者眾説紛紜,最後其實就一個結論:人家日耳曼人就是牛,民族性就是嚴謹,人家精神境界就是高。

這看起來好像説得通,但是兔哥仔細研究了一下歷史,發現有點問題,東德也是日耳曼人啊!東德經濟崩潰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產品質量差,失去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市場後,經受不住西方的競爭。難道這日耳曼人的工匠精神難道還是按村東頭村西頭分的嗎?

對於中國製造而言,工匠精神將帶來怎樣的未來?事實上,高鐵就是個很好的範本。巨曉林對此深有感觸。他認為,中國從十幾年前才開始做高鐵,到現在許多部分已經世界領先,就是因為在國家重視之下,高鐵從業者始終堅持着工匠精神。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趙萍認為,這意味着企業和員工不能只顧及短期利益,還要考慮長期的社會效益。孫明波則以青島啤酒創國際品牌的經驗為例説,一定要有定力,不能什麼賺錢就做什麼,要牢牢抓住做品牌的主線,才有發展潛力。

“工匠精神為中國製造指明瞭方向,對於我們從業者來説,這是一種啟示,那就是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時機到了。” 李令紅將此視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部分。他分析説,我們國家能製造出許多高精尖裝備,但是長時間以來社會各界對工匠精神未能予以重視,這導致許多產品數量過剩,但是品質不行。“在升級換代之時,我們要大力弘揚這個時代的工匠精神,使中國製造能夠成為響噹噹的品牌,真正走向世界。”

今天我們真正要學的,是工匠制度,用制度養成製造業的工匠習慣,再把工匠習慣昇華為工匠精神。

制度——習慣——精神,這是中國製造文藝復興的必經之路,而這條路不能靠儒家,必須要靠法家。

別用“工匠精神”的浪漫,掩蓋“工匠制度”的缺失。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19

“工匠精神”從紀錄片、媒體報道中走進《政府工作報告》,這不只是一個曾被遺忘詞語的“命運”轉折,更像是一個時代精神的轉折。從表面來看,它是要契合供給側改革的需要,鼓勵企業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但從更深層意義來看,這是決策層在價值觀層面的一次成功倡導,其指向是涵養一種內心充滿定力、凡事精益求精的時代氣質。

時代對工匠精神回饋什麼“工匠精神”背後是精緻的產品、匠人平和的心境以及追求極致的時代氣質。但不能盲目樂觀,要看到這種轉身是艱難的、需要時間的。無論我們用何種氣勢磅礴的語氣坐而論道,都不會讓社會一夜之間憑空出現許多“大國工匠”。

一項針對1794名15至36歲年輕人進行的調查顯示,95%的受訪青年表示欽佩能在某個領域做到極致的人。但佩服歸佩服,行動起來就難多了。因此,儘管“工匠精神”理應是當代人尤其是年輕人氣質的重要元素,但絕不會自然而然地成為他們的內在追求。不激活年輕人追求極致的內心,“工匠精神”將可能只是浪漫的傳説。

“工匠精神”應該成為一種時代風氣。無論是故宮修補文物的匠人還是製作宣紙的手藝人,靠的都是個人的自覺,而大家所津津樂道的德國或者日本的“工匠精神”,顯然是一種羣體性的選擇。這種選擇有個體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來自社會風氣的認可和制度的保障。因此,教育要參與培育新的社會風氣,建設新的制度,為從坐論“工匠精神”到自覺踐行“工匠精神”的轉身準備制度養料,進而使其發酵成如同空氣一般自然存在的國民素質、民族精神。

當然,我們還必須直面一個問題:時代對“工匠精神”的回饋是什麼?有報道説,航空“手藝人”胡雙錢在35年裏加工了數十萬個飛機零件,沒出現過一個次品。但這種手藝在過去並沒有讓他過上相對富足的生活。這無疑讓人遺憾。教育要傳遞新的信念,社會也要有力地迴應這種信念,要讓年輕人清楚,這種遺憾正慢慢成為歷史。時代正在艱難轉身,風向已經改變,是時候俯下身子,做一個專注的“工匠”或“極客”,發現和創造美好,服務他人,推動社會創新和進步了。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20

什麼是“工匠精神”?大而概之就是愛崗敬業、嚴謹做事、精益求精、追求完善。勞模的本色凸現了“工匠精神”。

增城各級勞模源於廣大勞動大眾,在他們當中,有艱苦創業、開拓進取、扭虧為盈的企業負責人及腳踏實地、勤奮勞動的一線工人;有十年如一日、刻苦鑽研、不懈努力、攻克艱難,獲多項科技成果的技術能手;有農村帶頭人和專業户,立志耕山,開展種養,努力發展農村經濟,帶領父老鄉親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有視培養新一代為已任、用愛和智慧塑造健康向上心靈的優秀教師;有兵不血刃、破案如神,嚴懲刑事犯罪分子、確保一方平安的忠誠衞士;有呵護患者、救死扶傷的醫務工作者;有依法行政、嘔心瀝血、當好羣眾貼心人的機關幹部;有把青春獻給國防事業、榮立奇功的軍之英才;還有堪稱“城市美容師”的環衞工……他們正是增城各行各業的“工匠”。

弘揚勞模工匠精神須愛崗敬業。愛崗敬業是一種美德,是對事業、職業應有的態度。有一句公民道德格言叫“就業須敬業、敬業有事業”,意思是説一個人無論從事哪種職業,都必須敬業;一個人只有始終敬業,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弘揚勞模工匠精神,首先要愛崗敬業,通過刻苦學習、努力工作,不斷實踐,增強能力,從而塑造勞模形象。

弘揚勞模工匠精神須嚴謹做事。古人云:“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工匠的成長必須有一種老實的態度、嚴謹的作風,甘願從基礎做起,從小事做起,樂於扮演拾遺補缺、跑龍套的角色,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積累經驗,逐步獲得社會承認,在平凡的崗位上獲得不平凡的成就。

弘揚勞模工匠精神須傳承傳統。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技藝高超的工匠層出不窮,豪傑輩出,英雄橫空,從魯班雕木成凰到庖丁解牛神技,從墨子探行求規到張衡觀天測地,古人憑着精湛的技藝為我們樹立了不垂的豐碑。弘揚勞模工匠精神要立足於優秀的傳統文化,汲取其思想精華和高深的智慧。

弘揚勞模工匠精神須不斷創新。創新發展是新時代的主旋律。勞模作為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羣眾的傑出代表,決不能滿足於墨守成規。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技能,擁有“獨門絕活”,成為行家理手、時代先鋒。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圍繞着建設現代化中等規模生態城市的目標,積極弘揚勞模工匠精神,為增城經濟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作出更多貢獻。

踐行工匠精神演講稿2023 篇21

親愛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下午好!

在人們的印象裏,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已經非常高大上了。6年獲得22項國家使用新型專利,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取得的成就。就算是專門從事科研工作的人,也不一定能夠做到這一點。朱愛民,一位紡織專業的從業人員,能夠做到這一點,正是由於他的鑽研精神。本來可以在辦公室“坐班”,他卻要求到生產一線去鍛鍊,而當自己所學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就碰撞出了靈感的火花,促進了很多實際問題的解決。

對於生產型企業而言,懂技術的能人非常緊缺。有的生產設備比較高端,一旦出了問題,想要修起來沒有那麼容易。要是找外面的人修,就要花費不少錢財。如果單位裏面有人能夠修理這種設備,無疑會為企業節省很大一筆物質財富。就拿朱愛民來説,他在獲得22項國家專利的個人榮譽的同時,也為企業減少了運營成本,這形成了員工與企業的雙贏局面。碰到問題迎難而上,專心致志解決問題,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就拿促進實際問題的解決。這其實就是在今年政府的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工匠精神”。

弘揚工匠精神,要增強主人翁精神。有的人可能有小富即安或者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這些都是要不得的。企業是我家,發展靠大家,每個人都增強主人翁精神,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積極為企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企業發展才能迎來一片豔陽天。弘揚工匠精神,要專心致志地對待工作,做好工作中的每件事。朱愛民能夠脱穎而出,正在於他碰到問題不退縮,潛心鑽研,虛心學習,掌握了相關技術,有了看家本領,碰到問題才不至於心慌。長期的堅持,讓他成為了眾人羨慕的技能狀元。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有的人可能認為,自己跟他的差距其實也不是那麼大。眼高手低、得過且過,形成了自己與技能狀元之間的差距。

6年獲得22項專利,為企業降本320多萬,這樣的成就正是發揚工匠精神的成績單。每位企業員工都應該積極發揚工匠精神,讓自己的技術更熟練、更精湛,這樣既能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同時又能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改善個人的薪資待遇。技能狀元的產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長期的認真鑽研鑄就的。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認認真真對待工作中的每件事,是通往技能狀元的必由路徑。

願企業員工都能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爭當技能狀元。願全社會都能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讓工匠精神蔚然成風!

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lizhi/nqz9n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