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朗誦稿 >

朗讀散文的要求(通用5篇)

朗讀散文的要求(通用5篇)

朗讀散文的要求 篇1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一直都是重中之重,是學生必備的一項基本功。教師可以多為學生進行範讀,以激發學生的朗讀慾望。讀得多了,學生的語感就會更好,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也會更強。學生愛讀、會讀,才能有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朗讀的過程也是一個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過程。當學生逐步掌握文章內容時,我們的教學也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朗讀散文的要求(通用5篇)

朗讀散文的要求 篇2

朗讀是達到語言規範化的途徑

我們的朗讀,必須使用普通話。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從語音上要求標準,從詞彙、語法上要求正確。雖然文字作品的多種多樣、古今中外都有,朗讀時要尊重原作,但是,聲、韻、調、輕重格式、兒化、音變以及語句的聲音樣式,不能不講究規範。這是歷史發展的要求、時代的要求。1958年1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章總綱第十九條明確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朗讀,是推廣普通話的重要形式,是達到語言規範化的途徑。不學習普通話,不掌握普通話,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朗讀者。而學習朗讀的過程,同時就是學習普通話的過程,通過朗讀學習普通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朗讀者要朗讀某篇文字作品,這作品裏的每個字、每個詞、每句話,都要首先解決聲母、韻母、聲調、輕重格式、兒化、音變等問題,真是字斟句酌、不能馬虎的事。初學普通話時,在朗讀中比較容易發現問題,也比較容易糾正錯誤。諸如把“南方”讀成“蘭帆”;把“農村”中的“村”字的調值讀成33或22,而不是55;把“戰士”讀成中重格式,而不是重中格式;把“好啊(哇)”讀成“好呀”……這都不標準,不能説是普通話。在説話時,既沒有文字依據,語流又快,口腔再鬆軟無力,就不容易感覺到存在的問題,事過境遷,糾正起來也實在困難。如果加上方言土語摻雜其間,與普通話的距離拉大,當面校正更覺吃力。因此,在朗讀文學作品中使語言規範化,就成為朗讀的重要作用之一。

自己朗讀,不能閉門造車,一定要同聽別人朗讀結合起來。聽標準、正確的朗讀,同自己的朗讀加以對照,就可以在比較中認識到什麼是普通話的標準音,什麼是方言上語,怎樣讀才對,怎樣改正不正確的讀法,等等。相當多的人是從聽電台、電視台的普通話播音,聽朗讀唱片或錄音磁帶中學習普通話朗讀的。正因如此,周恩來同志於1958年l月10日,在政協全國委員會舉行的報告會上的報告<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中就強調指出:“北京語音是個標準,有個標準就有了方向,大家好向他看齊。……比方對廣播員、電影和話劇演員、師範學校的語文教師就應該要求嚴些……”這方面的專業人員應該是人們學習普通話的榜樣。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的<為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語規範化而努力>的社論持別指出:“每年有上千萬兒童進入國小,訓練普通話應該從他們開始。從國小到中學到大學,成百萬的教師是普通話最直接的教學者和宣傳家”,應該“使學生不但在語音方面,而且在書面語言的語法、修辭、邏輯方面都能得到有系統的規範化的教育,消除目前很多學生在中學甚至大學畢業以後還不會説普通話、不會寫通順文字的現象。”這個要求在今天看來仍顯得十分迫切。

語言規範化當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朗讀在推動語言規範化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有的人,日常説話中帶有明顯的方言,可是一拿起文章朗讀,卻能基本上符合普通話的標準,這不是恰恰説明了朗讀在語言規範化中所起的作用麼?學習和掌握普通話,達到語言規範化,完全可以通過朗讀率先實現,這是一條快捷方式,我們應該把它充分利用起來!

朗讀散文的要求 篇3

燭之武退秦師

作者:左丘明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泛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餘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説,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朗讀散文的要求 篇4

荷塘月色

作者: 朱自清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裏坐着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裏,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裏拍着閏兒,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着許多樹,蓊蓊鬱鬱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揹着手踱着。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裏。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羣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裏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説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裊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着,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丰姿,便在煙霧裏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裏也漏着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裏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採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裏可以約略知道。採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着小船,唱着豔歌去的。採蓮人不用説很多,還有看採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採蓮賦》裏説得好:

於是妖童媛女,盪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欋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裏的句子: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這樣想着,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朗讀散文的要求 篇5

1,濃:

大致適合表現深沉多慮、周到細密、感慨歎服、關心注重、老氣橫秋等心態和密集濃烈、朦朧厚重等情狀。讀時往往配合鼻腔共鳴。

2,淡:

大致適合表現輕蔑忽視、冷淡恬然、寂寞無聊、灰心失望等心態和模糊虛無、微薄淺淡等情狀。

3,剛:

大致適合表現堅定不移、果斷自信、乾脆直接、斬釘截鐵、憤怒譴責、驕傲自恃等心態和稜角分明、堅固粗硬等情狀。

4,柔:

大致適合表現温柔委婉、謙虛恭敬、平和順從、和藹善良、小心服帖等心態和輕柔細膩、綿軟纖巧等情狀。

5,隱:

大致適合表現隱蔽深藏、私密不露、保守內向等心態或情狀。

6,現:

大致適合表達突出外顯、高大突兀、光明外現、不藏不掖的心態或情狀。

標籤: 朗讀 散文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langsong/e4kjo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