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演講者如何調整心理技巧

演講者如何調整心理技巧

演講者在演講中必須解除思想負擔和心理壓力,及時調節自己的心境和情緒,樹立起必勝的自信心。只有不斷的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能在演講的時候出色表現,那麼在演講怎麼進行心理調整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有關演講者調整心理的技巧,希望能夠幫到你。

演講者如何調整心理技巧
演講者調整心理的技巧

一、專注所説法

專注自己的説話,就是把注意力全部專注在你要演講的內容上,而不是放在聽眾怎麼評價我,對我形成什麼樣的印象上。其實演講的最高境界就是忘了自己,面向聽眾,專注所説。專注自己的説話,其實也是注意力轉移的一種方法。我們常常是面對聽眾會緊張,但自己説話不會緊張,所以將注意力全部放在講話本身上,而無暇顧及聽眾的反應,無暇關注聽眾,自然就會減輕緊張程度。

二、調節動作法

你在台上緊張的時候,會發現你的渾身肌肉緊縮着,繃得緊緊的,這個時候你換個動作,換個姿勢,會直接減輕你的緊張程度。或者是握緊雙拳,握得不能再緊之後放鬆,這樣反覆練習,多做幾下身體就會慢慢放鬆下來。還有一種土辦法,有些主持人蔘加我的培訓時告訴我,剛開始也沒有人教他們怎麼克服緊張,每當緊張的時候就用力地掐自己,就能馬上分散或轉移注意力。朋友們的這些方法很簡單也很實用,不妨嘗試一下。

三、呼吸調節法

適度的深呼吸有助於緩解緊張、焦躁、煩悶的情緒。演講者在臨場發生怯場時,可以運用深呼吸法進行心理和生理調節:演講者全身呈放鬆狀態,目光轉移到遠方景物,做緩慢的腹式深呼吸,根據情況做五到十次,甚至更多次。很多運動員、歌星、主持人,他們在上場時也做深呼吸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其實,這在心理學上叫注意力轉移法。原來把注意力放在擔心上,現在不過是把注意力轉移到深呼吸上,以此來讓自己放鬆平靜下來。

四、創作上的心理素質

在演講創作中需要哪些心理素質呢?大體説來有兩大方面,一是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一是聯想與想象。在演講創作中邏輯思維占主導地位,演講創作者要通過自己的創作説明問題、解決問題,最後昭示給人們的也不是形象而是一個抽象的道理,因此,演講辭在文體上更像是論説文或議論文。所以形象思維在演講創作中只是暫時的、階段性,占主導地位的是邏輯思維。但是形象思維在演講創作中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它在演講創作中也起着邏輯思維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事例的陳述、形象的描繪等等,離開了形象思維同樣完不成任務。

五、目光訓練法

初學演講者往往害怕與聽眾進行眼神的交流,於是出現了低頭、抬頭、側身等影響演講效果的不正確的姿勢。演講者正視演講對象,這不僅是出於演講者的禮貌,更重要的是演講者與聽眾全方位互動交流的需要。初學演講者不妨按以下方法來訓練:找人與自己對視,並且在此過程中不要講話。或者也可以像我在初學演講時一樣,我經常在早上散步的時候,故意從那些參加晨練扭秧歌的大媽面前走過,我用眼神與她們對視交流,想象在對她們進行演講。每次在坐地鐵的時候,人羣往上走我就看着他們的眼睛往下走,想象如果在對他們發表演講,我應該用一種什麼樣的眼神與他們交流。在“中國公眾演説特訓營”的培訓班上我也都要求學員做目光對視訓練。平時在底下養成習慣了,上台看聽眾也就非常自然了。

六、求真的心理素質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説過:“一篇演講的真正的感動力並不在於演講當前所針對的那個目的(個別具體事例),而在個別事例可以納入的法律、規則、原則之類普遍規範。這些規範作為國家的規行法,或是作為倫理的、法律的或宗教的箴規、情操、教義等等,原已採取普遍的形式而獨立存在。”黑格爾所説的“真正的感動”,並不是演講當前針對的那個目的(個別具體事例),而是可以納人、導致、引出“普遍規範”的一種“普遍的形式而獨立存在”,這就是普遍規律的東西,亦就是真理。

追求真理應該是我們每一個演講者演講中所追求的目的,而也只有追求真理、弘揚真理的演講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演講,才會是名垂青史的演講。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如此,林肯的《葛提斯堡演講》如此,聞一多的《最後一次演講》也是如此。這一切都是演講者追求真理的結果,如果沒有他們對真理追求的內在思想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那麼要想產生這些名垂青史的演講傳世之作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在演講前必須要做好為追求真理而演講的心理準備。不要去面對聽眾無病呻吟,也不要為了某種目的去譁眾取寵,否則你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演講家。

七、預講練習法

與前面的幾種方法相比,更重要的是多講多練,積累成功的經驗。講一次不行,講十次,三十次,五十次,肯定會越來越能夠把握自己。

預講練習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為了糾正語音,鍛鍊遣詞造句能力,訓練形體語言,演講者可以自撰一個演講題,或模仿名家的演講,在僻靜處獨自演練。着名演講家,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青年時代就經常模仿律師、傳教士的演講,獨自一個人對着森林和玉米地反覆練習。

第二種,為了參加正式的演講比賽或在規格較高的會議上發表演講,有必要進行試講。這種試講最好邀請一些親朋好友充當聽眾,一則可以模擬現場氣氛,二則可以聽取親朋好友的意見和建議。

我本人也經常在早晚散步的時候練習演講,更多的時候在正式演講之前,我會在辦公室裏對着一面大鏡子練習。這樣能夠更好地調整面部表情、手勢等肢體語言。大量的預講練習可以幫助演講者建立充分的自信,而且還便於自己更好地去發揮,避免因準備不充分或不適應演講環境而引起的驚慌失措。中國有句古語叫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

八、提綱記憶法

初學演講者常常把能夠背誦演講稿作為準備充分的標誌。背誦記憶,對於初學演講者可能是一種必要的準備方式。但是,背誦依賴的是機械記憶,逐字逐句的記憶不僅耗費演講者大量的時間,而且容易造成演講者心理麻痺。實際的演講過程中,一旦因怯場、聽眾騷動,設備等突然出現故障而打斷了演講者的思路,機械記憶的鏈條往往就被截斷,演講者腦海中會一片空白,導致演講停頓。此外,單純的背誦記憶,還極易形成機械單調的“背書”節奏,喪失了演講應該具備的激情和人情。

著名政治家、演講家丘吉爾,年輕時也常常背誦演講稿而後發表演講。在一次國會會議的演講中,丘吉爾突然忘記了下面的一句話,他不斷重複最後一句話仍然無濟於事,最後只得面紅耳赤地回到座位上。從此,丘吉爾放棄了背誦演講稿的準備方式。

對於大多數的演講來説,我們提倡用提綱要點記憶法。提綱要點記憶的一般程序是:首先,就有關演講的主題、論點、事例和數據等做好演講筆記,最後整理成翻閲方便的卡片。然後,對筆記或卡片上的材料深思、比較並補充,整理出一份粗略的演講提綱,提綱註明各段的小標題。最後,在各段小標題下面按序補充那些重要的概念、定義、數據、人名、地名和關鍵性詞句。至此,一份演講提綱基本完成。在整理演講材料和編排綱目的過程中,演講者應反覆思考和熟悉瞭解自己的演講內容,而在演講時僅僅將演講提綱作為提示記憶的依據。

九、表達的心理素質

有了演講的動機,進行了良好的演講創作,接下來需要的就是演講的表達,也就是把演講推入到最後的實施階段。這一時期對演講者心理素質的考驗更為嚴峻。“演講是需要勇氣”的,這種勇氣到了演講的表達階段顯現得更為突出。這時演講者一般要做好下面幾種心理準備。

1、鼓起勇氣克服怯場

怯場是人人都有過的經歷,許多著名的演講家在初登講台時也是心口發慌,兩腿發抖。古羅馬的雄辯家西塞羅曾在一次講演後説:“演講一開始,我就感到自己面色蒼白,四肢和整個心靈都在頗抖。”後來他成為著名的演講家,我們也一定會從不能到能,而且我們要知道演講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只要鼓起勇氣,勇敢登台,相信你已向成功邁出了第一步,勝利已離你不遠了。

2、情緒飽滿登台演講

演講者一定要想方設法在登台演講前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以飽滿的情緒登台演講。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説過:“一個充滿了感情的演説者,常常使聽眾和他一起感動,哪怕他所説的什麼內容都沒有。”而且,飽滿的情緒也能吸引聽眾、感染聽眾、打動聽眾,因此我們在登台以前,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給聽眾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讓聽眾對你的演講充滿信心。

3、學會與聽眾溝通

演講是一種雙向交流,因此,演講者在登上講台之後,就要學會與聽眾交流,隨時注意聽眾的反饋信息,並根據這些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演講內容,只有如此,你的演講才會是適時的、得體的,也才會是成功的。

演講者千萬不要自恃自己高於聽眾,不論你知識多麼豐富,閲歷如何廣博,準備怎樣周詳,但是千萬不要忘了“羣眾才是真正的英雄”,聽眾中並不乏真知灼見,在演講中,演講者與聽眾往往也是可以“講、聽相長”的。

拓展:演講者須具備的素質

一、演講者的人格素質

人格是指人的品格,有高尚和卑下之分。作為一個演講者,他所需要的是健康的人格、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人格。因為演講是一種以思想、理性和激情感染他人、打動和激勵他人的活動,演講者自己必須具有高尚的人格品德,才有可能征服聽眾,動人心性,發揮演講應有的作用。一個有志於學習演講的人,要想真正成為一名演講高手,就必須首先注意塑造高尚的人格,並利用各種有利的環境來促使自己的人格向高尚、積極、健康的方面變化。

二、演講者要有先進的、科學的思想

演講者演講的目的是教育人、啟迪人,提高聽眾的思想認識、文化水平。這就要求演講者本身必須具備先進的、科學的思想,這樣才能遠見卓識,高瞻遠矚,識前人所未識講前人所未講。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演講家如德摩斯梯尼、西寨羅、林肯、馬克思、恩格斯、毛澤東、魯迅等他們無一不是偉大的思想家,他們的演講也無時不在閃爍着真理、科學、智慧的光芒。今天我們提倡的“要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也就是這個道理。尤其在科技高度發展時代,新知識、新學科不斷湧現,更需要演講者努力學習,迅速掌握各種新思想、新科學和方法,以更好地服務於聽眾。

三、演講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

古人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從某個側面説明了演講者道德品質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任何一種行為都會直接或間接地與他人或社會發生關係,並受到一定社會規範的限制和協調,演講也是如此。作為演講主體的演講者,更應以一個具有高尚道德水準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帶頭恪守社會道德規範,並應具備以下四點。1、政治道德。即應當有高度的政治覺悟、良好的政治品質、堅定的理想信念。2、職業道德。演講者應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必須遵守自己從事職業的道德,如醫德、師德等。3、社會公德。演講者在一舉手一投足間都應講究文明禮貌,彬彬有禮。4、倫理道德。演講者必須具備高尚的倫理觀、戀愛觀、婚姻觀,以此才能把正確的倫理觀念傳播給聽眾。

四、演講者應具備的心理素質

演講者一般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負擔,當然有時很容易出現心理失衡的現象。這就要求演講者平時加強心理訓練,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既熱情果斷,又鎮定自若,而且還能侃侃而談。一般地説,成功的演講者應具有如下的心理素質:

1、充分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演講者重要的心理支柱,對於演講者的結果具有重要的影響。它可以堅定演講者的意志,鼓舞演講者的精神,充分發揮演講者的創造性。

2、強烈的成功欲。成功欲是促進演講的重要內驅力,它在演講行為中起着巨大的推進作用。它可以觸發演講者的心理動機,使演講者對演講結果高度關切,進而引起演講者對演講內容與演講技巧的關注,促使演講不斷改進,以取得更好成績。

五、演講者要有豐富的學識

古往今來的演講家無一不是學識淵博的人,他們在演講中廣徵博引、妙語驚人,開啟人們的心扉,並能出囗成章,信手拈來、生動貼切、遊刃有餘,讓人聽來增長知識、得到享受。廣博的知識會使人美不勝收,生動的知識能讓人興高采烈,新穎的知識則讓人饒有興味。

(一)社會學知識

1、社會

人類以一定的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而組織起來的人與自然界、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繫的有機體被稱為社會。人與自然界的聯繫即人以自然界為勞動對象,利用自然界提供的材料,製造勞動工具改造並征服自然界。人類的這種改造並征服自然界的力量就是人類社會的生產力。人與人的關係就是人們在物質生產活動中對生產資料的佔有、所處的地位和對產品的分配關係,即生產關係。一定的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人與人的聯繫在思想方面還體現為政治法律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態,這便是社會的上層建築。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是社會的基本矛盾,它們推動社會的新陳代謝,使社會形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

2、社會結構

(1)從組成社會的基本單位來説,包括家庭、民族、階級、階層。

(2)從組成社會的組織來説,包括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組織。

(3)從組成社會的空間來説,包括城市、城鎮、鄉村。

3、社會輿論

社會輿論是指流行於廣大羣眾之中的對各種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看法和議論。從國家大事到個人生活小事都可能引起廣泛的社會輿論。社會輿論對於約束人們的行為、安定社會秩序、鞏固政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社會角色

社會角色是指一個人所處的社會地位、從事的社會職業、擔任的社會職務。整個社會好比一個廣闊舞台,每個人都擔任着一定的角色。特定的社會角色具有特定的角色心理。這種角色心理,不僅在人們從事其職業活動時得到充分得體現,而且在從事其他活動時也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來。

5、社會風俗

風俗是人們自發的習慣性行為模式,而不是按照命令或號召而導致的行為。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們常常會有不同的風俗。風俗使人們在社會交往中遵守共同的行為規範,使人們之間可以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共同生產和生活,從而組成一個特殊的具體的社會。沒有風俗,就沒有人類共同的生活方式。

(二)科學知識

科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是人類認識世界的結果和改造世界的武器。科學給我們理性,給我們力量,也給我們知識,那些充滿科學知識的演講總會給人以知識和啟迪。

“講”“演”並舉、聲形兼備的綜合藝術。相聲、小説、戲劇和朗誦。相聲般的幽默,小説般的形象,戲劇般的衝突,詩歌般的激情。同是畫黃山,石濤筆下的黃山奇崛變幻;劉海粟筆下的黃山奔騰雄健;張大千筆下的黃山飄渺神奇。同是畫荷花,吳炳畫的清容富麗;八大山人畫的氣勢淋漓;潘天壽則畫的清奇優雅……

藝術能幫助人們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自我,能起到勸善懲惡、啟迪智慧、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的目的;同時,藝術能給人以娛樂、給人以享受、給人以美感,使人感到精神愉悦、心靈暢快、情緒激動、身心放鬆。

自然美:一是未經人類加工改造的自然美,如明媚的陽光、燦爛的星空、皎潔的月色、澎湃的大海、逶迤的山巒……;二是經過人類的實踐活動改造加工過的自然美,如整齊的梯田、綠化的山林、金黃的麥浪、雪白的羊羣、枝頭的蜜橘、花草繁茂的公園、綿延不絕的林帶……圓形的柔和、方形的剛正、水平的恬靜、波形線的優美。

優美與崇高:優美指婉約柔和的美。其特點是美處於矛盾的相對統一平衡狀態。優美在形式上是屬於柔媚、和諧、安靜與秀雅的美。從美感上説,優美能給人以輕鬆、愉快和心曠神怡的審美感受。這種優美的表現是風和日麗、鳥語花香、鶯歌燕舞,或是山青水秀、波平如鏡、倒影清澈的自然景色,或是夕陽西下,一脈金暉斜映在山頭水面,或是在蔚藍色天空裏的淡淡金色……這些境界都體現了優美,給人以和諧、安靜的審美享受。崇高是美的一種壯舉形態,它是那種豪放雄渾的美,常常以體積上的巨大或精神上的雄偉,令人驚心動魄,感到勢不可當,從而心向神往。崇高美能提高和擴大人的精神境界,鼓舞人的意志和毅力,使人感到高臨在平庸和渺小之上,促使人們自覺地去和卑鄙、萎縮作鬥爭。

健全的社會交往是個體適應環境、適應社會生活、相當社會角色、形成豐富健康的個性人格的基本途徑。離開了正常的社會交往,一個人的心理就不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如有的人存在着孤僻心理,不願與人交往;有的人有自卑與羞怯心理,不敢與他人交往;有的人又有着偏見、狹隘或固執心理,難以與他人交往。這些都會影響一個演講者的主體素質,甚至直接影響他的演講效果。

標籤: 演講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z9gg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