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老師怎樣與國中生溝通(精選5篇)

老師怎樣與國中生溝通(精選5篇)

老師怎樣與國中生溝通 篇1

一、以欣賞的眼光看孩子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教師要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儘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的學生,再完美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缺點的。暗示自己:正因為學生有着這樣那樣的問題,才需要我們老師的指導和提醒,不能對學生過於苛刻。

老師怎樣與國中生溝通(精選5篇)

二、對學生的要求具體化

有的時候,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可能不夠細緻,只是泛泛的要求大家遵守紀律,努力學習,等等。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很多事情,學生自己的腦海裏還沒有明確的概念,泛泛的要求,對學生的約束力必然減小,所以要求要細緻,要有明確的規章,或者界限,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遵守教師的要求。

三、抓住關鍵時機不放鬆 新學期開始時: 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學生總會有很多新的想法,其中最主要的想法就是我要好好學,把學習搞上去,做一個好學生。對於學生的這一上進心,家長應該珍視和愛護。這是家長對他的要求和制定的目標他會牢記在心。

享受成功喜悦時:假如學生取得了成績,也要給予適當的表揚,來促進學生努力奮進的情緒!

學生有困難或失敗時,教師也不應過嚴重的批評斥責,而是肯定成績,對不足之處給予指點,幫助學生取得成功!

他人取得優良成績時:看到別人取得好成績,學生往往會暗下決心教師要抓住此時機,對個別學生提出適當的要求,使學生一時的熱情變為永恆的行動。

老師怎樣與國中生溝通 篇2

説家庭教育,這是最重要的。雖然我也承認“社會是最好的大學”,但大多數的孩子還是多數從小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所以,父母的生活觀念對孩子的心智影響很大。這些,我們早就從國外借鑑不少經驗,但是具體的實施彷彿還有些問題。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一些糟粕以及教育資源的不公平,還是影響了一部分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可能尋找安全感才是他們所要的幸福感。

而這個時候,我們要特別在意他們的安全感和孤獨感,我要特別強調:這個很重要。

那麼如何給他們安全感和孤獨感呢?這個除了因人而異外,共通點倒是有的。常和孩子在一起,如果不能,比如經常很忙,與孩子的獨處的時間不多,那麼寫信是消除這種隔膜的好辦法。不錯,寫信,只有在自己內心安靜的時候,你的筆觸才能真正的讓她(他)感到。同時,這種感覺既可以增加神祕感,又可以把彼此的心事暢談一番。

溝通的重要性大家都説是不言而喻的,其實能不能做到真正的溝通還要看花的心思。你要稱讚他(她),但不要浮誇;要尊重他(她),但也要讓自己有贏得尊重的籌碼(你正直嗎?你善良嗎?你會好好地為別人着想嗎?);能互動地講一些笑話,有肢體上的接觸;鍛鍊他(她),並融入這種鍛鍊中;自己一定要多讀書多學習,給孩子們營造一個更廣大的精神空間。

再説説學校吧。我問過很多國中生,他們也普遍反映感覺生活突然就沒了意思,除了學習就是學習,有點什麼想法,老師都要從升學壓力、就業壓力入手,把自己逼到學習的崗位上不可。那麼,如果不願意學習,怎麼辦呢?那就痛快去玩吧!帶他(她)們以獲取知識的方式去遊玩,比如爬山,最易增進師生情誼,也容易增加同學們的友情。當然,課堂上的妙招,已經有很多高手教師嘗試了,效果還不錯,希望老師們可以多多借鑑。

老師怎樣與國中生溝通 篇3

首先:課堂上,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認真教學,細心的觀察學生學習的狀態,儘可能的互動式教學,讓學生能夠融入課堂,大部分時間,應該鼓勵學生,支持學生,應許他們具有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這樣的話,孩子們能夠慢慢的找到學習的樂趣,同時,會認可老師,與老師成為朋友;

然後:課堂外,可以打電話相互溝通,問候生活,瞭解孩子的動向,當然重要的就是跟學生的家長們溝通,更鼓勵孩子們和孩子的家長們能夠主動跟老師溝通。經常問候一二,同時發現新的問題,預防和解決問題,這樣,老師就成了孩子真正的良師益友。

最後:作為教師,不僅要教會孩子知識,也需要啟發孩子,通過故事,通過案例一次次的教育啟發孩子。同時,讓孩子們能夠從老師的教導中變得越來越懂事。

如此之下,孩子們不僅能夠健康成長,也必將會是棟樑之才!!!

溝通是一個教學的過程,看你怎麼去跟孩子達到一個有效溝通,需要你很有耐心,琢磨孩子的心思,換位思考!!!

老師怎樣與國中生溝通 篇4

步驟/方法

眉目含情,傳遞欣賞

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傳遞給我們的教育信息就是以欣賞者的眼光對待學生,這在教育上能夠產生積極的效應。學生取得好成績時,送去讚賞的笑容;受到挫折時,投以鼓勵的目光;後進的學生需要更多的是尊重的眼神……教師的“顧盼生輝”飽含着一種強大的師愛,它讓學感受到欣賞、尊重,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感受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師生間的心靈溝通在這一刻完成了,師生間的親近在這一刻定格了。

課餘交流,增進友誼

其實課餘時間是與學生交流的大好時機,教師應在課餘經常找機會與學生溝通,從而贏得學生的好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

1.嚴肅話題輕鬆化。我在假期回校日調查時,發現一位性格偏激的學生竟然騎着摩托車,是不是大“涮”他一頓呢?我拍着他的肩膀説,你雖然經常惹老師生氣,但過完春節後我還想看到你毫髮無損。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以他的脾氣,斥責只會換來更強的逆反心理。

2.家常式的閒聊。開口一個大道理,閉口一個小道理,學生會很厭煩,他們喜歡和你談弟弟、妹妹、親戚、朋友,愛玩什麼及看哪些卡通片等。只要用心、細心,在這些拉家常式的閒聊中,你會發現教育的契機,以相機“寓教於聊”。

3.投其所好式的溝通。學生愛看童話,寓言,愛猜謎語,愛看卡通片,就和他聊這一方面的內容。投其所好,使學生越發愛和你接近,在這種近距離的接觸中,藴藏着多麼豐富的教育力量啊!

4.讓學生了解老師的想法。學生對老師的生活、工作帶有強烈的好奇心,是非常正常的,對於學生的發問、好奇,我都在儘可能的範圍內予以回答,滿足他們瞭解的需要。對於班級工作的一些想法也會告訴學生,爭取大力支持。

以文傳情,拉近距離

情感是維繫教師與學生關係的紐帶,教師一道道真誠的目光,一個個燦爛的微笑,一句句諄諄的教誨,一行行娟秀的雋語,都傳遞着信任和尊重,給學生以温暖、鼓勵和力量,加深了雙方的感情。因此,在作業本上、檢查捲上、紅花本上都不能吝嗇一個個的“優”字、一句句衷心的評語,並讓文字體現出“四化”:1、表揚提高化;2、批評委婉化;3、批語詳細化;4、要求期待化。

4電話互訪,加深瞭解

電話互訪是校內溝通的一種延伸和互補。電話互訪要遵循以下的原則:1.以瞭解情況為主。可以瞭解學生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什麼難以解決的困難;瞭解學生當前的思想狀況;瞭解學生在家的表現;瞭解學生的交友情況;瞭解家教情況等。2.以建議為主。建議學生在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建議在家開展些什麼有益的活動;建議讀些什麼書等。3.以激勵為主儘量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如學習上的優勢、工作中的成績、行為習慣上的優點,就算最差的學生也給他摳出個上課睡覺少了、作業很久沒拖欠了的優點。

老師怎樣與國中生溝通 篇5

(一)用愛心接納每個學生

愛護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作為老師應用心接納每一個學生,不管他是聰明、乖巧或淘氣,他都是一個真真實實的個體,需要被接納,也唯有老師用心接納,學生才能把上課當成一種享受,而樂意學習。

我所任教的電商班裏有一名學生,他頭腦非常用,就是紀律差,上課和周圍同學沒話找話,一旦批評他,便一臉的誠懇,保證要改正缺點,但事隔幾天,依舊故我。面對這樣的學生,我沒有放棄他,而是不厭其煩地跟他交談,講述學習的重要性,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持之以恆,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和毅力。這個學生深有感觸,説:“老師,看我的表現吧!”他現在確實變了。雖然還時有反覆,但他已經知道怎樣控制自己了。從這裏我更加認識到:對於差生,不要把他從你身邊推出去教育,而應用愛心接納他們,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有情有理有力有度。學生特別需要我們那温和的笑容,文雅親切的話語,善解人意的目光。

(二)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

作為老師,首先要求學生自我定位,即對自己的身體心理、情緒意志、興趣愛好、發展潛力及行為方式的特點和能力進行感知,並對所作出的反應進行調整,減少內在壓力。其次營造比較寬鬆的氛圍,開發他們的潛力,教給其學習方法,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合理調整期望值,減少外來壓力。再次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進步,要“打着燈籠找優點”,並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悦,多提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從而變壓力為動力。此外還要培養學生積極開朗的情緒,掃除內心的陰霾,建立自信心,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用誠心讚美鼓勵

在日常生活中,讚美是人人都需要得到的。若發現學生有值得讚美的行為時,要把握時機,不管用語言、肢體、眼神、表情、評語,只要是真心誠意的,學生必然感受深刻。作為成長中的個體,學生身上的不良習慣和弱點是難免的,然而對於學生的種種問題,當老師們感到束手無策時,往往會採用批評的方法,結果情況越來越糟。如果適時地採取讚美的方法,以平常心去看待他們的每一個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次進步,自然而然就會發現學生的每個閃光點,欣賞他們的價值,從而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學生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給予稱讚,這樣會讓學生們認為老師時時刻刻都在關注着他,他們就會表現得更好。

(四)專業傾聽

要傾聽學生的發問之音。學生正處於求知的重要階段,心中有着無數個為什麼?因而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們的求知慾,鼓勵學生提問,並善於傾聽他們的問題,面對學生們的問題,老師仔細傾聽着,微笑着加以肯定,在教學中給予瞭解答,並鼓勵他們向書本、利用現代化高科技手段來尋求答案。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出教室,讓學習不斷地向課外延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mgjx4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