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2023為先演講稿十三篇

2023為先演講稿十三篇

2023為先演講稿 篇1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是忠。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誌。忠孝是聖人提出來的,卻不是聖人想出來的。它是我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2023為先演講稿十三篇

從秦漢開始,我國就建立了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建成它並維護它要有兩條保證。第一條,要保證對廣土眾民的大國高度集權的有效統治;第二條,要使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民,安居樂業,從事生產。高度集中的政權與極端分散的農民雙方要互相配合,減少對立,在統一的國家協調下,才能從事大規模跨地區的工業建設、文化建設,防止內戰,抵禦外患,救災防災。個體農民從中受到實惠,則天下太平。

農業生產是古代社會根據自然環境的合理選擇。家庭是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層生產組織,從而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小農生產的家庭對國家有納税的義務,國家有保護小農的責任,

“國”與“家”的關係協調的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國家、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鄰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則是“孝”。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經》中的《孝經》把孝當作天經地義的最高準則。後來北宋的張載作《西銘》,在《孝經》的基礎上,融忠孝為一體,從哲學本體論的高度,把倫理學、政治學、心性論、本體論組成一個完整的孝的體系。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價值觀的共識,起了積極作用,功不可沒。

“五四”以來,有些學者沒有歷史地對待孝這一社會現象和行為,出於反對封建的目的,把孝説成罪惡之源,是不對的,因為它不符合歷史實際。

孝道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產物,不能看作是古代聖人想出來專門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

古代農業社會,政府重道德倫理,體恤天下為人父母之心懷,所以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孝道貫穿始終,父母在世時要孝順,亡故後亦不改變對父母的孝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恩德,固有“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的訓條。子女剛出生時父母日夜守護,任勞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後對父母要“晨昏定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體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無不是父母”。

進入現代社會,我國社會結構正在轉型過程中,社會老齡化現象對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課題。我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現大量獨生子女。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新型家庭一對夫婦要照顧兩對父母,傳統觀念規定的某些孝道行為規範,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難以照辦。當前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無論父母或者子女,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灣的作用。

今天對孝道的理解和詮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幾千年來以家庭為基礎培育起來的、深入到千家萬户的傳統觀念,需要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再認識。這一課題關係社會長治久安,更關係到民族興衰。只要羣策羣力,假以時日,深入研究,必有豐厚的成績。

2023為先演講稿 篇2

秋風送爽,在這收穫的季節,我們滿座與此。首先,我們滿懷真誠向普天之下的教師,道一聲:“節日快樂!”

有這樣一首小詩:當你把愛灑向綠地,一個個“小精靈”撲向你,一顆顆童心戀着你,最好聽的歌兒獻給你。當你把愛灑向綠地,一片片風光撲進人們眼裏,大自然變得更加美麗,祖國的明天變得更加美麗,還有你也變得更加美麗!

是啊!就像愛碧水藍天的澄澈,就像愛陽光雨露的晃動,我深深地愛着我的生命,我的夢想——幼兒教育!只因為孩子水晶般的童心,珍珠般的童稚,還有那鑽石般的童真。然而,回想,這一年多走過的路,我發現自己在用無限熱情,無限希望,無限愛追逐理想的過程中,經歷了許多,更收穫了很多、很多……

記得剛來幼兒園工作時,一位朋友曾經告訴我:“你會在孩子的吵鬧中度過每一天,最後,你會在吵鬧重複的某一天厭倦這份工作。”一個初出茅廬的丫頭,就這樣帶着這份困惑與迷惘開始了自己的工作。

的確,幼兒園教師不僅要負責“傳道、授業、解惑”,還要負責他們的“吃、喝、拉、撒”,保教任務相當的繁重!如果,不是堅持的態度和一顆炙熱的愛心是不行的:有多少次、不厭其煩的教導指正,循循善誘;有所少次,忍着陣陣上湧的噁心,將嘔吐在身上、大小便在身上的孩子換洗乾淨;還有多少次,伴着星星燈親人來接……

可是,當孩子喊我一聲“老師好”時,當我擦窗户,汗流浹背,孩子説:“老師辛苦了!”

當我不小心磕手時,孩子説:“我給你吹吹!”那原來的辛苦已經不足為道了!記得有次,一個並非節日的早晨,我們班的周朋禾小朋友入園時拿着幾支鮮花,一進門説:“苗老師,送給你的。”我很驚奇呀!“朋禾,今天不是什麼節日啊,幹嘛要送老師鮮花呀?”“老師,你身體不舒服,還要帶我們做遊戲,我聽媽媽説,送鮮花能讓人高興,高興了身體就會好了!”看着孩子那雙真誠的眼睛,我還能説什麼呢?只好任淚水奪眶而出。那支鮮花盡管早已凋謝,但在我心中始終豔麗如初。

當然這樣的關心,這樣的愛護,不僅如此!當所有人把幼兒教師的愛,全部放入孩子身上的時候,我卻想到了還有一直與我並肩作戰的同事們、朋友們,我們同住一個屋檐下,既是同事也是朋友,雖然沒有共同血緣的聯絡,卻用真情與真愛,走到一起為這份工作努力着!當我生病的時候,有一句句暖人的話語問候我。當我難過時,有人拍拍肩膀安慰我。當我疲憊時,是同事把被子搭在我身上温暖我、激勵我……這樣的關心,有更多、更多!

有人説,幼兒園老師很辛苦,可是這份辛苦讓我在青春的年華收穫了許多不一樣的美麗!這份美麗當中有温暖、有感動、有鼓勵,那全部源於孩子們與同事對我的愛,對於青春年華的丫頭來説,這份愛就是我最完美的收穫。

我將把這份彌足珍貴的收穫,予以保存,更把它當成對我未來工作的一種鞭策。

2023為先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百善孝為先》。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自古至今,孝成為了衡量一個人善良與否的首要標誌。

孝是什麼?

孝是我們成年人“常回家看看”的那份心意,孝是功成名就後的豐厚報答,孝是父母重病卧牀時的細心照管。

孝是心靈裏盛開的鮮花。它比自然界的花朵更為永恆、持久地散發着清香。

孝是一種博大。它包容世間萬物:世界有多大,孝就有多大。

孝是東漢孔融四歲讓梨,黃香九歲替父親温暖冰冷的被窩,晉代王祥“卧冰求鯉”,明代朱衝秋“割股為羹”。

古人的孝感天動地,今人的孝同樣為人稱道。

河南小夥張尚昀家境貧寒,考入長春税務學院不久,因母親患重度腦部殘疾,生活陷入困頓。20xx年7月,張尚昀申請休學,他把患病的母親從農村老家背到長春,白天揹着母親外出打工掙錢,為老母治病,晚上守着母親挑燈夜讀。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在六個學期中五次拿到獎學金,以筆試第一名的成績,在數千名考生中脱穎而出,被錄用為河南省税務系統公務員。

張尚昀是當之無愧的“當代孝子”!他在盡孝母親的同時,自己也收穫了成功!

講到這裏,張尚昀揹着母親艱難行走的場面,和他邊打工掙錢,邊學習,邊為母親治病的情景,彷彿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從張尚昀的身上,我們讀懂了孝的含義,這金光閃閃的“孝”字,激勵、感召了我們當代的每一位青年!

我們的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身為兒女,我們毫無理由地應該盡我們最大的能力來孝敬父母。

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孝敬社會,尊老愛幼,愛崗敬業,做一名有善心,有愛心的優秀員工!

謝謝大家!

2023為先演講稿 篇4

尊敬的:

百行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孝是一首動聽的歌傳誦至今,孝是我們每個人該有的最基本的美德。

悠悠五千年,長江黃河的滔滔玉液,孕育了多少孝感動天的古老傳説。從西漢的董永賣身葬父,東漢的黃香扇枕温衾,三國的孟宗哭筍,到今天的山裏女子佘銀花三十年如一日的照顧殘疾母親。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他們給予我們心靈太多的震撼和感動,他們是我們心靈的浸潤劑。

隨着歷史的發展,這些古老的故事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文化,但是孝不僅死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行動。那麼孝到是什麼呢?孝是沉香不怕艱難險阻,排除萬難一定要救出母親的赤子之心,孝是許士林為了救母親磕紅的額頭,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的遠見。

從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無論什麼時候,孝都不會過時,一個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會。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呢?朋友們想一想是誰用虯勁的手臂,為我們撐起一片無邪的天空,沒有風也沒有雨,是誰贈我們傲翔的雙翅搏擊長空。我們始終飛不出那一雙牽掛的眼神。回想一下吧,來自深夜的一聲咳嗽,是否叩醒你們沉睡的心靈,你們是否聽到筋絡退化的聲音,是否聽到皺紋肆意綻放的聲音,是否聽到黑髮脱落的哀怨。這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偉大的父母。當我們漸漸長大,已不再需要父母的扶攙。怎可忘記,父母曾因為給我們撐起一片天,背影已變的衰老,憔悴已佈滿的雙眼。

因為孝我們才有了這和諧的社會,因為孝才是我們領悟了生命的真諦。孝不僅是我們應該盡的義務,更應該是我們對父母的感恩和愛。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動人的樂章,那是大樹對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藍天中飄蕩,那是對藍天的感恩。草木非人,皆有感恩,更何況我們人呢

親愛的朋友們,我們作為21世紀的青年,時代的驕子,更應該把孝付諸於行動。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不要等到父母他們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才懊悔。有了侍奉父母的心,即使不能終老,亦無愧於父母,無愧於天地。

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建築永恆的孝心,留下生命永恆的奇蹟。

謝謝大家!

2023為先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老師常説:“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還辛辛苦苦把我們撫養長大,他們給予我們的恩情,是今生今世我們償還不完的。我們能做的是時時刻刻都要孝敬父母。

局數據統計,父母長年在外打工,過年才回來一次,那麼等父母退休時,兒女僅能見父母二十幾次。父母退休後兒女必定也要去工作,若每年只見一二次,那麼等父母去世後,累積一生也就只能見父母幾十次而已。

與父母相處的時光是寶貴的,和父母在一起使用一定要孝敬父母。當然上面的説法也不是一定的,只是針對一些外來務工的家庭説事。也有的家庭父母是都在家的,但我們要上學,有的住校,一連五六天都見不到父母,就算有星期天,也只是短時間的相聚而已。有的走讀生晚上回家遲,早晨來的早,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也不是很多。相聚的時間真的是很寶貴的,好好孝敬父母吧!

處在青春期的我們,難免會有些叛逆心理,老是覺得父母管教我們太嚴。所以經常會發生一些小口角,惹的父母很生氣,自己也憤憤不滿。其實這些問題也是很容易避免的,只要換一個角度思考一下問題,從父母的角度去分析對錯,學會將心比心,父母開心便是兒女們做到的最大的孝順了。

記得國慶假期間,我們一家四口回很久沒回的老家。晚上我和老爸便聊到一個話題,我問老爸:“老爸你的收入雖高,但每個月要繳房貸,水電費,再加上一些必要的生活支出,一個月也便沒有了結餘,你有為到老後存下一筆儲蓄嗎?或者説是保障?老爸説你和你弟不就是保障嗎!現在把你們照顧好了,等你們長大了工作後便能孝敬我們,還有個養老保險,難道你長大後會把我們丟在一邊不管嗎?”我哈哈大笑説:“怎麼可能會不孝敬你們呢!”

不經意的疑問,讓我感觸甚大。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長輩不是留在嘴邊留説得,重要的事做出行動才行,所以當父母在身邊時,要做到的事不讓他們擔心,做一些讓他們開心的事。孝敬父母是每個人的事,光我一個人做到還不行,需要大家和我一起行動,做一名孝敬父母的人。

2023為先演講稿 篇6

各位領導、老師們、同學們:

我常聽人説,人的一生中能遇到一位好老師是莫大的幸福。我很幸福,因為在我的學生時代就遇到了許多好老師。老師對我的愛和關心使我萌發了一個強烈的願望,那就是:我也要做的一名人民教師,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

是啊,我就是滿懷喜悦與激動第一次踏上講台時,我就明白,我選取的。不僅僅僅是一個職業,更是我魂牽夢縈的事業——神聖而偉大的教育事業。

每當我看到孩子們求知若渴的雙眼時,每當我看到學生們在深夜的燈光下勤奮學習時,每當我看到學生的信息:“老師,您辛苦了”“老師注意安全”時,在我內心深處總有一種無窮動力在推動着我,讓我在教育這片原野上不斷往前走,我明白,那就是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愛和職責。

作為一名剛工作不久的年輕老師來説,我時刻努力以一個教師的真誠的愛去理解,寬容,尊重,和關心每一學生,用愛鑄師魂。

``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是教師教育每位學生的感情基礎。

在我所教的班級中,曾遇到這樣一位學生。父母離異,他受到了嚴重的精神創傷,從此一蹶不振,上課經常開小差,甚至打瞌睡,更令人痛心的是迷戀上了虛幻的網絡遊戲。應對這樣的一個學生,我沒有大聲呵斥,而是細心地為其開導,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用我微弱的愛,喚醒了他那顆因為缺失父母的愛而乾涸的心靈。此刻,他的成績穩步上升。看到學生們取得的優異成績,我感到十分欣慰。

是啊,在教師這片原野上,是愛點燃了前行的燈盞,是愛照亮了學生的心靈,是愛延續了中華民族幾千年師德師魂的崇高與偉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時刻銘記着:愛心,是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是新時期師德師魂的一個重要標誌。我們要愛一切學生,愛學生的一切。

當然,作為一名年輕的人民教師,我的愛是微弱的,是平凡的,我只是在平凡的崗位上用愛與職責做一些十分平凡的事情。只有那些在最危難時期,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甚至用生命詮釋了教師的愛與職責的人,才是新時代最偉大最崇高的師德師魂。

20__年5月12日中午14時28分,汶川發生震撼全球的大地震。有這樣一位老師,用自我的生命挽救了學生的生命,他就是譚千秋老師。

當地震發生時,他弓着身子,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冰雹般的磚瓦,水泥板墜落在他的身上,熱血奔湧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撐住課桌,他的身下蜷伏着四個倖存的學生。而他那張開的雙臂成為了永恆。

是啊,大愛無聲鑄師魂。

譚千秋老師為了學生犧牲了自我寶貴的生命,用愛與職責挽救了四個家庭的幸福,他誓死保護學生的形象,是我們一生也忘不掉的。

我們雖然離汶川較遠,但是,當餘震一次次襲來時,為了學生安全,讓學生以宿舍撤離出來的操場上過夜時,作為班主任,我一向堅持着,再累再苦也要陪着學生,是譚千秋老師的形象在激勵着我不斷前行。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想説:我的選取是光榮的,是無怨無悔的。

是啊!既然選取了遠方,就不顧風雨兼程。既然選取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用愛心與職責去關心每個學生,鑄就崇高的師德師魂,用我們的愛在教育的原野上塑造一座永遠不倒的豐碑!

謝謝!

關師德為先演講稿3

教育的目標是“德才並重,以德為主”。具體的歸位,就是依靠自我良好的職業道德去影響每一位學生。

所謂的明善惡、秉正義、知榮辱等都是人們意象中的代名詞。所以我説,道德立於心、工作成於手。作為一名教師就就應現身説法、以身示範,培養自我良好的師德,在師德中體現自我價值,實現良好的教育目的。

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師德,在行為上,體現師德,只有在社會實踐中進行道德修養,才能真正認識善和惡,才能體驗到加強道德修養的緊迫性。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依靠自我的師德標準去潛移默化的影響每一位學生,從而在教書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悦,一份成功。在良好的師德中體現自我的存在,實現自我價值。

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風和學校的校風,教師的形象直接關係着學生素質的培養。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教師不僅僅是社會主義精神禮貌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

所以,師德,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和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從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師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學生。

教師的職責是教育學生,然而學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感染出來的。

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對學生道德紀律的實施需要藉助的是教師的道德權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紀律強權。道德權威來源於教師的師德,教師的人格力量。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作為教師,我們不求功名富貴,不求揚名史冊,只求在三尺講台默默奉獻自我的一生。這就是我,一個剛剛步入教壇的青年教師的人生定位。回看走過的路,雖沒留下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蹟,卻留下“粉塵撲面,無私奉獻”一串串跋涉的腳印,儘管腳步艱辛,但我仍要大聲説:我愛教書這一行,我愛教師這職業。三尺講台,三寸筆,三寸舌,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樑!

2023為先演講稿 篇7

今天是重陽節,也是“九九敬老節”。敬老、尊老、愛老、護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人應得到全社會的關愛,安享晚年。著名作家、心理專家畢淑敏近日暢談現代社會老年人如何提升幸福感。畢淑敏表示,老年人要通過多種途徑,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感。

現代社會,有一種老年人被稱為“老漂族”,他們在年邁時離開故土,來到兒女所生活的大都市,幫助他們照顧孫輩。“老漂族”固然能享受到“含飴弄孫”之樂,但很多情況下,也要直面體力衰弱、力不從心、與新一代育兒理念有衝突等現實。

畢淑敏表示:“嚴格來説,養孩子這件事,親生父母是第一位的,老人幫忙照看時,年輕人一定要懂得感恩。父母做這些,是出於對子女的愛,別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一項針對失獨父母的《90項症狀自評量表》調查顯示,60%以上失獨父母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其中,處於抑鬱狀態的、飲食及睡眠不好的均超過60%;有強迫症狀的超過50%;有精神分裂症狀的、人際關係緊張的、偏執的、敵對的,均超過40%。

畢淑敏表示:“面對失獨,我想還是要去接納。你已經步入老年,不可能再生育一個孩子,除了極少數人羣藉助高端的技術,絕大多數人,都要接受唯一的孩子已經遠去這個嚴峻的事實。退一萬步説,有一些人的孩子,雖然生命還在,但是和父母並沒有坦誠的交流,一定能讓父母幸福嗎?”

前不久,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介紹,我國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經中央批准後,人社部將向社會公開延遲退休改革方案,通過小步慢走,每年推遲幾個月,逐步推遲到合理的退休年齡。

這種觀點一經傳出,引起全社會的熱議。尤其是作為社會中堅力量的“70後”、“80後”,更是議論紛紛,表示受延遲退休的影響最大,退休後的老年生活也將大打折扣。

對此,畢淑敏表示,幸福感和退休早晚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延遲退休並不一定不幸福,而提前退休也不一定幸福。

春節、端午節、勞動節、中秋節、國慶節……,從大學開始,我們對父母的問候、和父母的相聚,便開始需要等待一個“節日”。生活的交集越來越少,我們和父母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小時候,父母就是我們的整個世界,我們的十萬個為甚麼,我們的無理取鬧,他們都裝得下。

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小世界、小祕密,不再像個孩子一樣鑽到父母的懷裏撒嬌要奶喝了……

甚至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和父母難以溝通,開始對他們不厭其煩,包括他們偷偷塞進書包的牛奶……

直到我們為人父母了,才漸漸懂得,“孩子的世界好大好大,可父母的世界很小很小”,他們裝滿了我們的一點一滴。他們每天關注着我們所在城市的天氣,囑咐我們天涼加衣,他們反覆翻閲我們的微信朋友圈,拼湊着我們的生活冷暖,不論我們走得多遠,他們都守候在原地……

九九重陽也讓愛重聚,雖沒有假期,但別忘了帶着你的歉意和關愛,依舊和他們撒撒嬌、説説新鮮事兒,給父母兒時的親近!

2023為先演講稿 篇8

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説,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永遠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怎麼樣孝敬自己的父母,他就不可能尊重生身邊的每一個人。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其他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濃厚民風,這是我們學生的責任,我們應該要盡到責任。

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

因為老年人,是對我們這個社會作出過貢獻的人,今天,他們年紀大了,並沒有勞動能力了,我們就應該關心他們,愛護他們,有能力的人就應該多多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安度過晚年。我們要學會關心身邊的老人,有好吃的食品,先給爺爺奶奶們、爸爸媽媽們,乘坐公共汽車時,必須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位,讓他們坐好等。

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助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2023為先演講稿 篇9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百善孝為先》。

人們都知道,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樣的事例在歷史上數不勝數。在這裏,有這樣一個故事:漢朝的時候,有一個人叫黃香,是江夏人。當時正好九歲,十分懂事。每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搭蚊帳,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蟲扇開,讓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親自用自己的身體使父母的被子變得温暖,讓父母睡得温暖。於是黃香的事蹟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九歲的黃香知道這樣感恩父母,而我們呢?我可以直接的説:以前,我是個不孝的人。因為我從來沒有認認真真地,真心實意的為父母做過一件事情,我從來沒有體諒過他們的苦與累。雖然,我會為我父親盛飯,但那只是一種習慣性的行為;雖然我會幫母親做一些小事情,但那只是在母親的“威逼利誘”之下,我才會勉強答應,在座的像我這樣的同學應該不少吧?可這一切在20xx年4月16日發生了改變。那天新聞報道了韓國“歲月號”客輪沉沒,我看到這則新聞時對母親説:“媽,如果我和錢掉到海里,你會先救誰?”她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先救你。”“為什麼?你不是有點不喜歡我嗎?”“你聽説過,哪個媽媽會討厭自己的孩子呢?”聽到這話,我的身體好像有電流通過,麻麻的,眼眶裏似乎有什麼流過R22;R22;是啊,父母最愛的是他們的孩子,而我們呢?我們最愛的是自己的父母嗎?在後來的一個星期裏,我仔細觀察我的父母,才發現皺紋已經爬上了他們的臉龐,年近四十的他們兩鬢竟然有了白髮,勤勞的雙手竟然滿是繭子R22;R22;我的心痛了。我已經快十三歲了,我應該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於是,我只要有時間,就幫家裏搞衞生,對父母親的一些要求也盡心盡力做好,為父親按摩,幫母親洗碗R22;R22;

我的父母都是教師,一到開學,父母就會很忙。每天我放學後,忙了一天的父母也會差不多時間下班回家,我笑臉相迎:“爸爸、媽媽,回來了,辛苦了,你們歇一歇,我給你們倒茶。”爸媽相視一笑,樂了:“我們的熠毛長大了,知道孝敬父母了。”我順勢端來一盆水,“媽,我幫你洗手。”我摸着媽媽的手,那是怎樣的一雙手啊?一條條皸裂,感覺很粗糙,似乎要劃破我的小手,我鼻子陡然一酸,我馬上轉過身,回到了廚房,眼淚不爭氣地流下來了。

親愛的同學們,是誰賦予我們生命,撫養我們,教育我們,讓我們能夠在藍天下健康成長,快樂生活,是父母啊!在成長的道路上,他們為我們付出了許多,他們因我們的優秀而驕傲。“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小動物況且知道感恩父母,更何況我們人呢?

我們要孝敬父母,在家裏,我們可以用一個甜甜的微笑,一聲親切的問候,一杯熱茶表達自己的孝心;在學校,我們尊師愛友,努力學習,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學習上的進步是表達孝心的最好禮物。

同學們,讓我們每個人都懷着感恩的心來孝敬父母吧!從這一點出發,我們才可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謝謝大家!

2023為先演講稿 篇10

大家下午好

自古有云,百善孝為先。

如何才能盡孝,給父母錢,給父母買這買那,這些當然是要的,但是還有更重要的。

你是不經常因為工作忙,不能回去看他們呢,到底有多忙呢,到底離的有多遠呢,他們只是想看看自己的孩子,不求大富大貴,他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看看他們,他們也需要有人關懷,有人愛,這關懷,這愛,不是錢,不是物質,只是説説話,只是吃吃飯,回去看看吧,不要因為工作,忽略了愛你的人,忽略了你本應該珍惜的人。

你是不經常和父母大小聲呢,自己的父母沒什麼的!真的沒什麼嗎?他們年紀大了,身體已不是從前了,他們打不動了,他們也説不動了,有句話説的好,天下無不是父母,不管做了什麼,説了什麼,他們是你的父母,生你養你的父母。也許你覺得他們老了,嘮叨的.有點煩,可是我們也有老的一天,我們會象他們一樣煩,也許你覺得他們又老又事多,生病了,或是大小便失禁了,真得很累很髒,你不知道你嬰兒時,父母也是一把屎一把尿的,這樣把你帶大的。生命就是這樣循環往復的。

請不要再找藉口了,子欲養而親不待。

2023為先演講稿 篇11

現在的我們都是爸媽的寶貝,在他們的呵護下,我們快樂的成長。

正因為生活在父母的呵護下,我們變得更加任性了,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但是通過學習“孝道”我們開始懂得了:

中華五千年,孝道源流長,孝道是美德,歷代皆弘揚,百善孝為先,仁義是大疆,父母把我生,爹孃把咱養父恩如泰山,母愛似海洋,晚輩孝長輩,自古理應當。小孝能治家,大孝能治國,家家出孝子,神州多忠良,國立孝為本,江山萬年長。

昭示天下人,孝道第一樁。選拔新將帥,孝行必須強,孝賢才任用,孝忠把官當,對老不孝者,焉能成棟樑?

提醒諸位道:時時尊師長,對老要敬重,温和把話講,聽老多教誨,聽老訴衷腸,常懷感恩心,對老要敬仰。別讓長輩累,勸老把福享,長輩有所需,晚輩盡力量,讓老心神悦,讓老喜洋洋。保老生活好,祝老壽無疆。長輩的恩德,晚輩要發揚,長輩有過錯,晚輩應原諒,長輩得疾病,晚輩求醫忙,。

你對爹媽好,兒女會學樣會學樣。

孝子家温馨,人間遍安康,孝對天下老,福祿財運旺!孝行天下事,國泰民吉祥,中華孝道好,世界放光芒!孝行天下事,國泰民吉祥,中華孝道好,世界放光芒!

是呀!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應傳承下去,請問大家可以通過哪些事情來傳承呢?

“每天回家給媽媽倒一杯水。”

“每天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好好學習,不讓父母擔心。”

“把每天發生的趣事講給父母聽,讓他們開心。”

2023為先演講稿 篇12

各位老師、同學們

我是高一(*)班的王,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百善孝為先”。

同學們,你知道,“百善孝為先”出自於哪裏嗎?對,它是清代王永彬的《圍爐夜話》一書中的名言。但“孝”,可以追溯了有文字的時代,它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從“孝”這個漢字來看,是“老人”的“老”字,底下是個“子”字,兒女雙手託着老人,就是“孝”。《説文解字》中説,“善事父母者”為“孝”。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撫養我們,教育我們,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又何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呢?

也許你會説,我很孝順父母,我將來會掙錢養他們。可是,你是否知道,我們的父母當下最需要的是什麼?真正的孝又是怎樣的呢?

《論語 為政篇》中有這樣的一則: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什麼意思呢?孔子説,現在的所謂孝,是説能贍養父母就行了;可是,狗和馬都被養着,如果對父母不恭敬,那麼贍養父母和飼養狗、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孝敬,孝敬,就這麼來的。何為“敬”?《説文解字》中説:“敬,肅也。”肅然起敬的“肅”,所以,尊敬、恭敬、敬重,已不僅僅是一種由內心原發的情感,同時又是經過頭腦思考的觀念和思想。孟子也説,“恭敬之心,禮也。”“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可以説,“敬”是“愛”的理性化提升。包括了對自己的約束,嚴肅和謹慎。

一位母親陪着5歲的女兒去游泳,女兒在前面走,她拿着大包小包跟在後面,女兒問:“水果帶了嗎?”“牛奶帶了嗎?”當女兒得知媽媽帶的水果是梨時,哭了起來,非要媽媽回去換她愛吃的水果。媽媽説她覺得自己不像孩子的媽媽而像孩子的奴隸。

同學們,父母需要的,不是或許你還隱藏在心底的“愛”,而是一份“敬”。

説一句“謝謝”吧,這是對父母最好的孝敬。有個盲女在媽媽生日那天送給媽媽一份禮物:一點一點扎在生日賀卡上的盲文。媽媽看不懂,請人翻譯,那段盲文讓她聽得淚流滿面:“親愛的媽媽,謝謝您把我養大!雖然我看不見您,但我永遠愛您感謝您——媽媽!”

同學們,當我們接過父母的零用錢的時候,請説一聲“謝謝”;當我們準備享用父母為我們準備的晚餐時請説一聲“謝謝”;當我們看到路口焦急等待自己的父母時,請説一聲“謝謝”;當我們發現為自己掖被子的父母時也請説一聲“謝謝”;當我們看到父母提醒我們天涼加衣服的時候説一聲“謝謝”……

同學們,請記住——今天用“謝謝”去孝敬你的父母,明天你就能擔負起天下的道義,因為——孝行天下!謝謝!

2023為先演講稿 篇1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X年級X班的。很高興能有這次寶貴的機會,和大家一起探討有關孝的話題。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孝敬長輩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古代有埋兒奉母、鹿乳奉親、卧冰求鯉等故事,讓我們大加讚歎,現在有捐腎救母、帶父求學的事蹟,更是讓我們感動萬分。可是,在我們的同學中,不孝敬父母之事卻時常發生,有些同學厭煩父母的嘮叨,常常與父母頂嘴,他們不知道,那些嘮叨滿載着父母的愛;有些同學從未關懷過父母,把父母的愛看做理所當然,卻不知道,父母也需要愛。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啊,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我們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關愛,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怎能忘記呢?我們怎樣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呢?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其實,我們要感恩、要孝敬父母,不一定非要像故事中的孝子那樣,做出感天動地的事蹟,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爸爸媽媽經常教導我要有孝心,我從爸爸媽媽的話語中,尤其是他們的實際行動中親身感受到濃濃的孝道。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很孝順,父母經常帶我去看望他們,不但給他們買很多好吃的,還儘量幫他們做家務活,陪他們聊天。每當這個時候,我發現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特別高興,我想老人們看到自己的兒女孝順,都會感到很欣慰,很幸福吧!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我也效仿他們的做法,在家時,我經常幫爸爸媽媽做家務,比如洗碗、掃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過節日或父母的生日時,向父母説一句問候的話。看到爸爸媽媽工作累了時,為他們捶捶背。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后,我就會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有時會給父母講個笑話,説説我在學校的狀況。這些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算不上什麼孝道,但是,我能感受到,這時的爸爸媽媽是快樂的,幸福的。因為,這些稚嫩的話語,滿載着真誠的愛!這才是給予爸爸媽媽最好的禮物!我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爸爸媽媽就感到無比欣慰,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吧,幫家長做一點事情、給爸爸媽媽一句温馨的問候,用最真摯的感情向爸爸媽媽大聲説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gd7449.html
專題